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預算不多,如何最划算地升級電腦最有效果?

$
0
0
小資派想升級電腦可是預算不多,怎麼辦?想有效地升效電腦,首先要對症下藥,找到電腦慢的原因,以及你對電腦的用途需求。不同用途需求也會有不同的瓶頸所在,而解決不同的瓶頸位所需要的基本花費各不同。對於預算有限的朋友,也大大局限了升級的選擇。如果對電腦也不熟悉的話,更可能被店員的推銷手法誘導去選擇一些不適合的產品,一個錯誤選擇將會使你花了錢卻沒有效果。以下按近年主流電腦的配備,以及主流用途 (文書處理、娛樂需求),來逐一分析不同硬體升級的效果,讓各位了解自己的情況該升級那一項。

近年來,電腦硬體中的 CPU 主流規格都有四線程、四核心甚至更高,在多工的效能已經相當不俗,一般的使用也很少時間出現高負載或滿載的情況,升級後感覺不會太明顯。而且如果舊有的處理器已經是舊一代的話,使用的插槽也可能不一樣,這樣則需要跟主機板一起更換,升級起來需要的預算不是一筆小數目。

而在顯示卡方面,看你原本使用的顯示卡是什麼等級,還有你需要什麼用途。假設你手上是用內建顯示卡或者是入門顯示卡的話,一般升級至少約台幣 5,000 元才會有效果;而如果你原本的已經是中低階到中階的顯示卡,可是因為已經用了幾年,不太能應付開中高畫質來跑最新的遊戲大作,此情況升級的預算也最少需要台幣 8,000 元起(大概是 GTX 1060 或者 RX570 以上等級的顯示卡)。不過,最近因為挖礦熱潮,所以中階以及 GT/GTX-1xxx 以上等級的顯示卡都被搶光光,現在市售通常要搭機選配或者標價再加幾百元才能買到,連二手市場也炒得熱騰騰,很多都賣得比炒賣前的新品售價還要貴,甚至連帶一些中低階顯示卡以及前幾代中高階的二手顯示卡價格也有上漲的情況。

如果預算不高,只能買到低階顯示卡。用來打一般線上遊戲 (LOL、AVA) 效果跟近年的內建顯示卡是差不多的,跑遊戲的效能 (幀速率) 跟畫質大概只會有少許的提升。

而且隨著你的顯示卡升級了,也可能需要連著你的電源供應器一起升級,以提供更大瓦數的電力輸出,一般大概台幣 2,000 元到 3,000 元左右。

DRAM 記憶體除了本身電腦配置的容量不敷應用,日常使用經常出現滿載之外,一般在足夠的情況之下,升級更高頻率的記憶體或一直加大容量,對一般應用及普通遊戲也只有極微的效果,甚至沒有感覺。目前主流的電腦一般擁有 8GB 到 16GB 已經十分足夠。提高記憶體頻率、容量主要對於影像處理剪輯、壓縮大量檔案、繪製及彩繪複雜圖型等等工作才會比較有明顯的效果。

雖然記憶體在各項硬體當中,升級的所需預算不算高,可是在系統資源消耗不多的情況下,可以說是不用升級,因為容量用不完再多也不會增加效能。一般使用情況下,高的頻率對效能的影響也不大。而且目前記憶體相關的產品價格水平持續在高位,比一年前漲價不少,暫時不是入手升級的好時機。

主機板是用以連接整台電腦各種的硬體和零件,的確它也是一樣很重要的硬體。不過正常情況下更換它並不會讓你感覺到電腦的效能有所提升。通常升級主機板的人,主要有幾個原因:

1. 主機板壞了。

2. 因為升級 CPU 而主板的插槽不相容。

3. 超頻需要,必須升級供電、用料、晶片組與電路板更高階的主板。

4. 板載,擴充插槽不夠用了 (PCI-E、USB 3.0、SATA III 等插槽)。

在硬碟的部份,現在主要有 2 大類別:HDD 傳統硬碟、SSD 固態硬碟。前者是利用具高速馬達的磁盤來儲存數據;後者則是利用 NAND Flash 記憶體儲存數據,沒有馬達、讀寫頭等機械式設計。

以往只有 HDD 時,升級硬碟主要分 3 種需求:容量、讀寫效能,以及長時間運行穩定性。容量需求只要多加一顆 HDD 就可以,需要長時間穩定運作則選用伺服器專用的型號來升級。

在效能需求上,只能靠高轉速、大緩存系列硬碟或組硬碟陣列來解決。買更高效能硬碟的價錢可能比正常硬碟多花 50%,但效能的提升卻不多。至於組硬碟陣列的方式來加速,就會使同陣列的硬碟都不能分開,否則數據會失效,而且只在連續大檔案讀取方面提升比較明顯,系統常用到的細碎檔案存取一樣很慢。在近十年內 HDD 的進步只著重在容量提升,讀寫效能上的差異已經微乎其微,很難再有大提升。

反而在 SSD 部份,它的讀寫效能跟 HDD 相比,有著幾倍以上的提升,在零碎檔案讀寫的效能更有十幾倍以上的差異,緩存現在以 128MB–768MB 為常見大小(相較常見的 HDD 只有 8MB–64MB)。而使用感覺就像從廉價汽車換成超跑一樣,開機咻一下就完成,進到桌面馬上可以工作,開遊戲、開軟體不卡頓。小資派需求不大,可以購買 128GB 的 SSD(約台幣一千多起跳),安裝系統、一些常用軟體、輕量遊戲,電腦使用馬上流暢幾個等級,即便從雙核升級到六核 CPU 也不會有這麼強烈的提升。如果比較多工作軟體或大型遊戲的話,建議 256GB 到 512GB 左右(約台幣 2,000 元到 6,000 元左右),而不常用的資料以及大檔案才放進 HDD 中。

升級 SSD 對於工作使用與遊戲體驗的提升

工作使用:

  • 秒速啟動 Microsoft Office 辦公軟體、瀏覽器。
  • 即使是平時啟動時會載用很久的應用軟體,所需的啟動時間也會縮短好幾倍(例如:Photoshop)。
  • 移動、複製或載入大型檔案所需的時間大幅縮減(移動電影檔案、影片剪輯)。

SSD 對遊戲效能提升有效果嗎?

如果說 SSD 對於遊戲效能(幀速率)上的影響,大部份情況下是沒有的。但如果是對於遊戲上的體驗,卻有不少的影響。主要是大大加快了遊戲啟動載入以及地圖場景轉換的時間。以下將會以英雄聯盟和 戰地風雲 1 作簡單測試。

簡單說一下遊戲效能與 CPU、GPU 和硬碟三者之間的關係。首先遊戲啟動時,電腦會從硬碟搜尋遊戲檔案,之後載入到記憶體,再由 CPU 處理這些檔案去啟動遊戲。之後進入遊戲地圖時,電腦會再次從硬碟中提取地圖圖檔載入到記憶體中,再交由 CPU 處理,然後它會把要描繪的圖型與指令轉交給 GPU 處理,然後顯示到螢幕上。這邊對於幀速率影響最大的是 GPU,其次是 CPU,它們都需要大量的運算能力去處理圖型物件,以及處理大量準確的繪圖指令給 GPU。不過前提是記憶體大小足夠使用,否則這時就會大量用到在硬碟中設立的虛擬記憶體,此時硬碟效能也會直接影響到遊戲效能。

另外,為什麼說大部份情況下 SSD 對遊戲效能並沒有直接影響呢?由於大部份遊戲都會在進入遊戲前,將需要的地圖載入到記憶體當中,之後就沒有硬碟的事了。不過,玩有些遊戲會經常轉移到不同的地圖,這時 SSD 可以大大減少轉場畫面停滯時間。還有一些遊戲因為地圖物件很大,故只先載入附近的物件,在移動過程中會不斷載入物件,有時會出現白色的物件,需要等一下才會變成正常的圖型,甚至會造成掉幀的情況。

遊戲使用:

英雄聯盟 LOL 實測(冷啟動,即首次開場)從影片中的測試可見,進入遊戲地圖時間 HDD 約 1 分鐘,SSD 約 23 秒,SSD 所需的時間只有 HDD 的三分之一

看測試影片

戰地風雲Battlefield 1實測(冷啟動,首次啟動遊戲主程式及地圖):

啟動遊戲主程式:HDD vs. SSD:40秒 vs. 25秒,縮短37.5%的時間

載入遊戲地圖:HDD vs. SSD:90秒 vs. 30秒,縮短66.6%的時間

而且戰地風雲Battlefield 1從桌面進入到一場戰爭中,HDD的載入時間超過2分鐘,而SSD則只要約1分鐘,效果相當顯著。

看測試影片

SSD 是你的升級首選嗎?

什麼情況下,SSD 可能不是你的升級首選

1. 開機速度、遊戲及應用程式載入時間對你來說並不重要。

2. 效能瓶頸在其他的地方:

  • DRAM 容量太低,開一些程式使用率已經滿載。
  • 老舊的單核/雙核心 CPU,動不動就滿載,LAG 機跑不動。

什麼情況下,SSD 是你的升級首選

1. 希望開機、載入遊戲及應用程式的速度快速提升。

2. 系統、應用都裝在 HDD 中,覺得太慢,做什麼事情都要等很久才能開始。

3. 用作升級的預算不高(約只有台幣 1,500 - 6,000 元),但又想升級的效果顯著有感。

4. 想擴充電腦儲存空間,而且用來安裝常用軟體和遊戲。

5. 用於升級更輕、更省電、不怕因碰撞造成數據損壞的電腦。

總結來說,如果你平常以上網、文書處理,或許會玩一下像 LOL、DOTA 2 這些輕量 Online Game,而不玩高畫質耗資源的遊戲大作,又不打算花大錢的話,SSD 是你的升級首選。就譬如女生想讓自己變得更美,升級錯硬體就如同做了一個沒效果的美容療程。換 CPU、顯示卡就如同花大錢大整型,換 SSD 就像買化妝品化一個美美的妝一樣,花一點小錢卻有顯著的效果。

小資派 SSD 升級推薦

本文章測試使用的是 Plextor M8V 256GB SSD,定位介於入門到中低階,也是最近才推出的新型號,搭配 Toshiba 64 BiCS3 3D 快閃記憶體。

很多人見到 TLC SSD 就會擔心壽命的問題,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需要擔心,雖然 TLC NAND Flash 記憶體確實比以往 MLC 記憶體的壽命短,可是按一般日常使用情況(假設每天寫入40GB 數據),仍然有著很長的壽命。若單以記憶體擦寫壽命來算,要比 HDD 的壽命長也不是難事,三、五年也不會用盡。

隨著 SSD 的發展,必然會向著容量提升以及降低價格的方向。由 SLC 到 MLC 再到 TLC,甚至目前已經有 QLC 的產品推出(壽命再縮短)。而 SSD 提供的容量更大,且更便宜。所以 TLC 已成為主流 SSD 產品搭載的 NAND Flash 晶片類型。

Plextor M8V 的 TLC 記憶體使用 3D 製程生產,壽命與穩定性更高,加上是 Toshiba 64 BiCS3 的版本,採用 64 層堆疊,提供大容量之餘,也因電路間隔空間提升,故壽命和效能也提升不少。所以雖然它是 TLC 產品,可卻擁有高達 2000 P/E 擦寫壽命(一般市面的 TLC SSD 大概 500–1000P/E)。

在同級的產品當中,不少品牌都由於中低階的產品利潤不高,所以都會刪減對產品的支援和技術。可是 PLEXTOR 除了包含 SSD 搭載主控制器的技術與特性外,卻為 M8V 保留了與高階產品線相同的功能和技術。包括 PlexTurbo、PlexCompressor、PlexVault 和 PlexNitro 等等。分別是可利用 DRAM 加速效能並提高壽命、自動壓縮少用數據節省使用空間、設置私人硬盤空間確保重要資訊不留痕,以及以 SLC 模式優化效能且不佔用硬碟空間作加速。而且 M8V 提供 3 年原廠保固,並沒有因 TLC 而縮短保固年限。

所以選 SSD 不只是單單只看價錢、效能,還有廠商提供的保固與產品品質也很重要。PLEXTOR 的品管十分嚴格,通過全球最先進的 Flexstar 專業測試設備進行高要求的耐力測試機制,大大減少客戶買到不穩定產品的機會。低階產品的價錢,卻擁有高階的品質、技術與功能,CP 超值。所以,Plextor M8V 是小資族最佳的選擇。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