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
0
0
日前 Intel 於美國舉辦 Architecture Day 活動,會中介紹 Intel 於 2019 年之後的處理器相關產品資訊,除了包含新處理器微架構 Sunny Cove 與 Tremont 和後續 2 代規劃,另外也透露未來內建顯示 Gen11 和 Xe 繪圖品牌,以及從 EMIB 進化的 3D 封裝 Foveros

Sunny Cove 微架構小改

Intel 揭示未來數年的處理器產品規劃,首先是明年 2019 即將推出的 Sunny Cove 微架構,預計將搭載在代號 Ice Lake 處理器,並採用期盼許久的 10nm 製程;Sunny Cove 微架構將透過內部微調的方式提升 IPC 效能,並以額外加入新指令集提升特殊用途表現。在簡報上,Sunny Cove 特意指出 Scalability Improved,不知是否可以見到更多實體核心的消費級產品推出?

另一方面,省電小核心 Atom 處理器自從退出行動市場之後,就很少聽到相關風聲,此次 Intel 也表明 2019 年將推出 Tremont 微架構產品,除了照樣提升 IPC 效能,另外也會針對網路伺服器提升表現,改採 10nm 製程則無需多言,電池續航力也會隨之增加。

從 14nm 轉進 10nm 的不順利,讓長久以來設計與製造相互存依的 Intel 受到不小打擊,以至於面臨製程轉換受阻時,無法在 14nm 推出更具高效能的設計。至此,Intel 也開始將處理器∕微架構與製程技術分離,處理器推出時選擇當代足以大規模製造的製程。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Intel 2019~2023 年的處理器核心微架構規劃,明年可以見到大核心 Sunny Cove,接著是 Willow Cove 和 Golden Cove。Atom 則是從明年開始的 Tremont,再分別由 Gracemont 與尚未命名的 ”Next”mont 接棒。

由於 Sunny Cove 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會中也透露較多關於此微架構的變動資訊。Sunny Cove 效能改進大致上可以分為通用效能提升與特殊用途效能提升,前者透過 Deeper 更深、Wider 更寬、Smarter 更聰明 3 個方向進行,後者則是透過導入新指令集與軟體編譯器最佳化,如 VBMI、VMBI2、BITALG 強化壓縮、解壓縮與向量處理,IFMA、Vector AES、Vector Carryless Multiply、Galois Field、SHA 等則是負責加密學。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Sunny Cove 藉由導入新指令集,加強特殊用途環境的效能,據悉在與 Skylake 微架構相同頻率之下,採用 Vector-AES 和 SHA-NI 指令集的 7-Zip 表現可提升 75%。

Deeper 採用緩衝區。快取加大的方式達成,如加大的重排序緩衝區(reorder buffer)、載入緩衝區(load buffer)、儲存緩衝區(store buffer)、保留站(reservation stations)、微指令快取(μop cache)、L1 資料快取(L1 data cache)、L2 快取(L2 cache)、第二層 TLB(2nd level TLB)等。其中已知 L1 資料快取容量將從 Skylake 32KB 升級為 48KB,L2 快取容量則因處理器目標市場而增減,譬如針對伺服器市場的產品就會加大一些,一般消費市場則略微縮減。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Sunny Cove 效能提升 Deeper 部分,主要由加大緩衝區∕快取容量方式達成。

Wider 則加強平行處理的通道數量或是執行單元,Sunny Cove 相對 Skylake 顯而易見的改變為派送指令進入執行單元的埠數量,從 8 埠提升至 10 埠,其中 1 埠增加於 store data 單元,另外 1 埠則同時搭配 1 個 Store 單元加於 AGU Sta,避免 Skylake 3 個 AGU 同時搶用 Store 功能的現象。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Sunny Cove Wider 增加通道與執行單元數量。

上圖也表示 Sunny Cove 整數與浮點執行單元數量有些變動,整數新增 2 個 LEA(Load Effective Address)加速記憶體定址運算處理,也多出 Mul、MulHi、iDIV 加速乘法、除法運算,浮點則是從單個 Shuffle 單元提升至 2 個。當然,首款 10nm 處理器 Core i3-8121U 已具備的 AVX-512 指令集支援能力,Sunny Cove 也會納入,但未知是否會根據目標市場,而有支援程度的差異。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Intel 很貼心地準備 Skylake 與 Sunny Cove 的比較圖。

Smarter 以微調演算法與降低延遲方式呈現,例如多核心該如何去控管、分支預測準確度提升、降低載入延遲,以及跟 Wider 相關的導入除法器等。Sunny Cove 在記憶體定址方面也有變化,從 4 層分頁提升至 5 層分頁結構,虛擬線性定址空間從 48bit 變更為 52bit,實體定址空間最高至 52bit。小核心 Atom Tremont 此次並未有太多說明,但就未來規劃時程而言,提升單執行緒效能與加強網路伺服器效能為其主要進步,改變可能與降低延遲、提升管線利用率有關。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Sunny Cove Smarter 以調整演算法和降低延遲為主。

 

(下一頁:Gen11、Xe、Foveros)

Gen11 與 Xe

多數人認為 Intel 處理器內建顯示一直都是「點亮螢幕」就好的狀態,近來加強多媒體編解碼能力,終於讓人感受到它的存在。不過從 AMD 跳槽 Intel 的 Raja Koduri 並不這樣認為,表示下一世代 Gen11 能夠以中低畫質設定遊玩大部分的遊戲。(Gen10?Gen10 就是那 Core i3-8121U 砍掉的內建顯示 XD)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Intel 公布的內建繪圖顯示 IP 直接忘記 Gen10。

已知 Gen11 GT2 規模將放入 64 個 EU,對比 Gen9.5 GT2 僅有 24 個 EU,即便架構完全沒有變化,玩家理論上至少能夠獲得 2.6 倍以上的效能。這 64 個 EU 分成 4 個 slice 與 8 個 sub-slice,每個 sub-slice 擁有獨立的指令快取和 3D sampler,每個 slice 則擁有 2 個 Media Sampler、1 個載入/儲存單元、1 個 PixelFE。所有 slice 共享 1 個光柵化單元、1 個 L3/Tile 指令/URB 快取、2 個 Z 軸/像素管線快取。

Gen11 GT2 功能方塊圖
▲Gen11 GT2 功能方塊圖,左方隱約還可以看到 Type-C 字樣,或許可以藉由此介面輸出視訊。(點圖放大)

Gen11 EU 的 FPU 介面經過重新設計,FPU16 效能提升 2 倍,每個 EU 依舊可同時處理 7 個執行緒,L3 快取也加大至 3MB,讓 Gen11 GT2 達成 1TFLOPs 以上的效能指標。(參考數據:具備 384 個 CUDA 核心的 NVIDIA GeForce GT 1030 約為 0.94TFLOPs,具備 8 個 CU 的 AMD Radeon RX 550 約為 1.2TFLOPs。)

已在行動市場伸展拳腳,NVIDIA 與 AMD 也先後加入的 tile-based rendering,也會在 Gen11 當中出現。Coarse Pixel Shading 作用則是相當於近日 NVIDIA 引薦的 Variable Rate Shading,渲染繪製與螢幕畫面解析度不再是 1:1 的對應關係,有可能 2x2 4 個點才渲染繪製 1 次,降低對效能的衝擊,但對畫面畫質表現則是負面結果,因此需要遊戲開發商評估過後,於部分畫面區域啟用。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Gen11 GT2 規格包含 64 個 EU,相對過去內建數量增加不少。

Gen11 多媒體固定功能區域,Intel 將放入重新設計的 HEVC 編碼引擎,支援更高畫質編解碼作業,2 個解碼引擎支援雙串流同步解碼,亦可合併成 1 個,未來有機會將最高解碼解析度推往 8K。顯示部分繼續支援多螢幕、HDR,傳聞許久的 Adaptive Sync 也會在 Gen11 當中列為標配。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Gen11 多媒體固定功能單元強調高品質編碼、高輸出解碼,並可享有資料中心等級的串流品質。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Gen11 顯示功能將支援可變畫面更新率 Adaptive Sync。

Gen11 之後,Intel 繪圖顯示系列產品將統一品牌名稱為「Xe」,無論是從處理器內建繪圖顯示、2020 年即將發售的獨立型顯示卡,或是資料中心∕AI 運算加速產品,都會使用 X這個品牌。

大小核 Foveros 包一起

Intel 代號 Hades Canyon 的 NUC 產品,讓人見識到 EMIB(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 Bridge)的威力,處理器、獨立繪圖顯示晶片、HBM 全部封裝在一起,於能夠單手拿著走的主機當中,提供足以執行 VR 遊戲的效能。如今 Intel 更進一步提出 3D 封裝 Foveros。

想了解 Foveros,可能先從 AMD Radeon Vega 系列顯示卡的封裝談起比較容易理解,Radeon Vega 系列顯示晶片為了與 HBM 記憶體 1024bit 匯流排相互連結,2 者堆疊於另外 1 個矽晶片身上,而這個矽晶片內建上方晶片所需要的連結線路,稱之為 interposer。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AMD 利用 interposer 連結 GPU 與 HBM 記憶體。

Intel 在 Architecture Day 所提出的 Foveros,大致上的觀念與 interposer 相符,上方可以承載因效能、成本、用途等各種不同考量,而採用不同製程的晶粒,但下層 interposer 卻不只是連結線路而已,可以是晶片組或是其它具備主動功能的晶粒,因此稱為 active interposer。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Intel 所提出的 3D 封裝 Foveros,下方負責連結線路的 active interposer 同時具備其它功能用途。

現場 Intel 展示 1 顆應用 Foveros 的 12 x 12(mm)封裝,底部晶片為晶片組功能(22FFL 製程),卻也同時連結上方運算核心;上方運算核心則採用單核 Sunny Cove 和四核 Atom(10nm 製程),待機 standby 耗電量僅有 2mW,目標市場則是 7W 以下的無風扇被動散熱裝置。

Intel 架構日,Sunny Cove、Tremont、Gen11 GT2、Xe、Foveros 一次看懂
▲Intel 利用 Foveros 製造出第一個混合式 x86 架構,除了 active interposer 晶片組功能,以及 compute 運算核心,最上方還以 PoP(Package on Package)封裝加上記憶體。

當然,Intel 提出 Foveros 並不僅限於傳統電腦應用,該公司旗下還有處理器、繪圖處理器、AI 加速器、非揮發式記憶體等晶片,之後有可能將這些異質晶片整合在同一個 Foveros 封裝當中,提供未來 5G、AI、邊緣運算等實際應用需求,並透過 One API 提供程式開發人員統一的介面,進而利用這些架構大異其趣的運算能量。

 

資料來源

Fact Sheet: New Intel Architectures and Technologies Target Expanded Market Opportunities

Intel's Architecture Day 2018: The Future of Core, Intel GPUs, 10nm, and Hybrid x86

Intel Sunny Cove CPU Architecture and Next Generation Roadmap Revealed

Intel’s 10nm Gen 11 Graphics Detailed – 1 TFLOPs of Power and Landing in 2019

Intel Unveils ‘Foveros’, A Brand New Way To 3D Stack Chips With An Active Interposer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