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偶爾有廠商推出外接固態硬碟產品,然而賣相總是受到每 GB 儲存成本限制,畢竟當電腦的系統碟不見得已經升級固態硬碟時,誰又會考慮購買外接固態硬碟呢?直到最近一年多以來逐漸不再是問題,因為固態硬碟的每 GB 儲存成本,已經從早期上百元價位滑落至不到 10 元。除了電腦製造商廣為採用之外,相信多數人組裝或升級電腦的時候,系統開機碟都會優先選擇使用固態硬碟。
實際以 480/512GB 容量級距產品為例,現在最低只要 3,500 元左右就能購買到,每 GB 儲存成本還不到 8 元。可見固態硬碟已經從起飛期進入普及期,由於單價已經算是很親民了,應用範疇將能不再侷限於內接系統開機碟,外接形式或許有機會流行起來。除了典型的外接固態硬碟,亦有廠商推出內接 SATA 6Gb/s 再加上 USB 3.1 Type-C 雙介面產品,在這一兩年的 Computex 展覽都能見到。
▲ Plextor EX1 外接固態硬碟,採用標準 USB 3.1 Type-C 單一介面設計。
Plextor 甫發表的 EX1 外接固態硬碟,是以 M.2 模組為設計基礎構成,意指內部是裝配真固態硬碟,而非隨身碟性能等級產品。其傳輸介面配置為 USB 3.1 Type-C,加上體積小而相當容易攜帶使用,很適合當大容量、高速隨身碟的替代品。畢竟高速 USB 3.1 隨身碟,128GB 容量的要價便超過 2,500 元,而且隨機存取性能完全無法和 SATA 6Gb/s 固態硬碟相比。
而雙介面複合設計產品方面,Apacer 去年便曾展出過,Computex 2016 則是新發表 AS720,維持採用 SATA 6Gb/s 搭 USB 3.1 Type-C 雙介面設計。至於主打專利發光技術的 Avexir,今年展出 M100 這款雙介面產品,同樣是 SATA 6Gb/s 用於內接,攜帶外出則是可以使用 USB 3.1 Type-C 介面連結。差異在於,Avexir 加入自豪的 LED 發光功能,即便外接使用品牌標誌也會發光。
▲ Apacer AS720 雙介面固態硬碟。(圖左)
無論是純外接式設計,或者 SATA 6Gb/s 搭 USB 3.1 雙介面,性價比是這類型產品的最大優勢。首要為傳輸速度,即便只有 USB 3.1 Gen 1 規格,最高傳輸速度也可以達到 450MB/s 左右,反觀高速隨身碟普遍在 300MB/s 上下而已。特別是基於控制器架構差異,隨身碟的隨機存取速度遠不及固態硬碟,傳輸零散小檔案能夠發現速度相差甚遠。
其次則為價格,如前述高速隨身碟要價不斐,256GB 容量大約 3,500 元起跳,512GB 更是高達 6,700~7,400 元不等。反觀固態硬碟價格已經近乎殺到底,480/512GB 容量級距低價格帶產品,平均價位不過在 4,000 元左右。因此規劃做外接式產品,加上必要的成本與利潤之後,性價比仍然可以樂勝高速隨身碟。
▲ Avexir M100 雙介面固態硬碟。
至於容量就更不是問題了,現在 2.5 吋甚至 M.2 固態硬碟,要量產 1TB 產品不再像兩三年前有些技術限制。儘管 512GB 甚至是 1TB 容量並不算多,外接固態硬碟的效益在於速度快,得以充當工作碟或滿足特定應用的高速需求。合適應用與傳統外接硬碟不大相同,既然不是當資料倉儲,自然就沒有追逐極大容量的必要性了。
也許你會認為,挑選自己滿意的固態硬碟與外接盒來組裝,這既有玩法何嘗不是更好?我們並不否認這點,畢竟先前曾多次介紹過這類解決方案,即使在現階段仍不失為首選。只不過外接盒的可靠度難以掌控,反觀品牌外接固態硬碟經過一定的相容性測試、調校,理應當是比較不會出現光怪陸離問題。因此我們認為,只要產品價格沒高到失去吸引力,這會是個比較省麻煩的選擇。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強化 3D TLC 快閃記憶體支援,SMI 新推出 SM2258 固態硬碟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