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00

Intel 第十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 Comet Lake S 來了!400 系列晶片組相容 Rocket Lake S 大揭密

$
0
0
Intel 桌上型處理器 14nm 製程卡關許久,末代 Comet Lake S 第十代 Core 處理器終於正式發表,i9-10900 系列核心數量最高堆疊至十核心,多款型號時脈表現突破 5GHz,更要看看 LGA1200 腳位相容下一世代 Rocket Lake S,400 系列晶片組主機板的眉角!

更多核心,更高時脈

面對 x86 處理器主要對手 AMD Zen 系列微架構處理器的步步進逼,Intel 這幾年在桌上型電腦主流市場持續採用 14nm 製程 skylake 微架構應戰,隨著每一代處理器的推出,逐步上調運作時脈以及核心數量。特別是核心數量這方面,可得感謝競爭對手 AMD 拿出 Infinity Fabric,恣意的拼裝晶粒數量,才讓 Intel 透過 ring bus 串接更多實體核心。

時值 2020 年 4 月 30 日,Intel 代號 Comet Lake S 第十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終於正式發表,繼續採用 14nm 製程與 slylake 微架構,最高等級 Core-i9 核心數量再增添雙核心,來到實體十核心,內部還是使用 ring bus 串接核心、L3 快取、內建繪圖顯示、System Agent 等各區域。

第十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 Core i9-10900K、Core i9-10900KF(無內建顯示)最高 Turbo Boost 2.0 時脈來到 5.1GHz,Turbo Boost Max 3.0 再加 100MHz 來到 5.2GHz,Thermal Velocity Boost 則再加 100MHz 來到 5.3GHz,TDP 則為 125W。Thermal Velocity Boost 發動條件須在處理器 Tcase 溫度小於或等於 70℃ 的情況,就這幾代處理器經驗法則而言,強力水冷裝置是處於亞熱帶的台灣使用者不可缺少的祭品。

Intel 代號 Comet Lake S,第十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規格比較表,最高階 Core i9-10900K 系列為實體十核心二十執行緒,享有 20MB L3 Smart Cache,Thermal Velocity Boost 最高時脈可達 5.3GHz,Core i7 以上等級支援 JEDEC DDR4-2933,讀者也可以算算 UHD Graphics 630 值多少錢。(點圖放大)

原本在 HEDT 平台的 Turbo Boost Max 3.0 下放,能夠找到晶粒當中體質最好的 2 個實體核心並調高運作時脈。

圖片上方數據為第十代 Core 處理器與第九代比較,下方則是第十代 Core 處理器與 3 年前電腦的比較數據。

Core i9 零售版盒裝將再度變身,雖然不如 12 面球體特殊,但比較容易收納。

除了核心數量與時脈再度增長之外,第十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還有幾樣特色,譬如全線 Core i3~Core i9 均開啟 Hyper-Threading 超執行緒技術,實體單核心同時支援 2 條執行緒,Core i7 以上等級支援 JEDEC DDR4-2933 雙通道記憶體等。

有關於性能調整與超頻部分,這一世代各個實體核心能夠單獨調整 Hyper-Threading 開啟與否,PEG/DMI 也支援超頻,並強化電壓與時脈對應曲線的控制。不少玩家喜愛透過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公用程式進行細部調整,新版本強化圖形方面的辨識度,並新增前述多項功能。

Extreme Tuning Utility 公用程式將有些許變化,以便支援第十代 Core 系列處理器。

這次 Intel 為了強化第十代 Core 系列處理器的散熱、導熱效果,把腦筋動到矽晶片的厚度身上。第十代處理器封裝內部的矽晶研磨得更薄,讓電晶體往上傳遞廢熱時的路徑更短,金屬 IHS 則為了保持相同的封裝高度而略微增厚,因此雖然變更成 LGA1200 腳位,仍舊繼續相容過往或是目前市售的散熱器。

第十代處理器封裝內部矽晶片研磨得更薄,強化封裝廢熱逸散的速度。

Intel 第十代處理器產品 Pentium Gold 和 Celeron 預計推出 4 款,均為實體雙核心產品,Pentium Gold 系列開啟 Hyper-Threading。(點圖放大)

省電版 T 系列一共推出 10 款,台灣代理商通常不會引進。(點圖放大)

400 系列晶片組與未來相容性

與第十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所搭配的晶片組,預計推出 Z490、H470、Q470 一共三款新品,定位比較低的 B460、H410 為舊款產品調整而來。Q470 目標為商用市場姑且不論,Z490 定位於高階超頻市場,支援處理器 PCIe 通道調整成 x16 或是 x8+x8 或是 x8+x4+x4 等組合方式,而 H470 定位為主流市場不支援超頻,處理器 PCIe 也不支援分拆。

Z490、H470 晶片組將內建 CNVio2 介面,可支援 Wi-Fi 6 AX201 CRF 模組,802.11ax 5GHz 最高連線速度達 2402Mbps,該 CRF 模組也支援 Bluetooth 5.1 通訊協定。除此之外,主機板廠於中、高階產品線將搭配 Ethernet Controller I225-V 乙太網路控制器晶片,最高支援 2.5Gbps,部分產品也已經採用修正 IPG(Inter-Packet Gap)最小為 5Byte 的 V2(B2 stepping)版本。

Z490 晶片組功能區塊圖。(點圖放大)

H470 晶片組功能區塊圖。(點圖放大)

該是說說一些 Intel 未公開資訊的時候了,Z490、H470 晶片組除了這一世代 Comet Lake S 處理器,也會支援下一代變更微架構設計的 Rocket Lake S,只是晶片組支援以外,主機板也要有著「超前部署」的設計,才能夠支援下一世代的處理器。

處理器供電部分,Rocket Lake S 新增 VccIO_1 和 VccIO_2,用來支援 DDR 與 PCIe,需要主機板廠預先安裝 1 個供電轉換(Comet Lake S 不使用)。以肉眼觀察的話,供電規模比 VccSA 略小的那 2 路,1 路為 VccIO/VccIO_0,另外 1 路通常就是 VccIO_1/VccIO_2。

Rocket Lake S Vcc 最大電流要求與 Comet Lake S 同為 245A,其它或大或小的供電要求均增加,如 VccGT 從 35A 提升至 55A、VccSA 從 11.1A 提升至 22.1A(Rocket Lake S 要求此路須為 SVID 控制,Comet Lake S 則否)、VccIO_0 從 6.4A 提升至 8.3A、VccIO_1/VccIO_2 則為 DDR 3.4A/PCIe 6.2A,其餘 VccST、VccSTG 也有增加,就連記憶體供電 VDDQ、VCCPLL_OC 也隨之上升。若是玩家有意升級至下一世代處理器,挑片供電設計規模不小的主機板有其必要性。

若要讓 400 系列晶片組支援下一世代 Rocket Lake S 處理器,VccIO_1/VccIO_2「超前部署」供電設計不可少,其餘供電電流也有不小程度的提升。

另一方面,Rocket Lake S 除了山東老家祖傳 PCIe x16 之外,將新增 1 組 PCIe x4,並且將處理器所支援 PCIe 協定標準提升至 PCIe 4.0,目前也已經可以看到部分 Z490 主機板超前部署這個部分,先行接出處理器插槽的 PCIe x4 通道予 M.2 插槽使用(安裝 Comet Lake S 時無法使用,或是需要另行安排 PCIe 切換器將此插槽連結至晶片組)。但這部分的支援性尚待 Intel 與板廠做出最後決定,不是目前主機板擁有這些設計,將來就一定可以使用。

未來 Z590 晶片組與 Rocket Lake S 之間 DMI 線路將拓寬成 x8,同時存取多個高速 SSD 不會再受目前 DMI 3.0 x4 頻寬限制。目前也有些主機板廠預先在 Z490 晶片組主機板接上神秘的 x8 線路,至於未來有沒有可能開放,同樣還是 Intel 和板廠說了算。

 

延伸閱讀

你知道 PCADV 電腦王也有 Telegram 頻道嗎?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0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