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00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評測!暌違已久的AMD超頻方程式

$
0
0
X570是AMD 500系列中目前規格、功能最為完善的晶片組,也是各家主機板廠商推出的高階主機板所採用的晶片組。華碩電腦已經推出9款市場定位略有不同的產品,其中,也包括了暌違已久,這次要介紹的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評測!暌違已久的AMD超頻方程式

在華碩電腦的ROG系列產品規劃上,Crosshair系列向來推出的都是AMD平台的產品,冠名Formula型號的產品規格又是僅次於Extreme型號產品,而在Crosshair V Formula主機板最後一次出現在AM3+腳位平台後,歷經X370的Crosshair VI主機板只有Hero和Extreme兩款產品,以及X470的Crosshair VII主機板甚至僅有Hero一款產品下,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現正挾借X570晶片組所帶來的PCIe 4.0優勢,以及自身的Crosschill EK III混合水冷散熱模組的特色,又再度現身在高階玩家的眼前。

雙管齊下的混合水冷散熱妙方

Crosshair VIII Formula是一張外觀尺寸為305 x 244 mm的ATX規格主機板,整體的基本設計可說是延續了華碩電腦在Intel平台所推出的上Maximus XII Formula主機板的風格,像是正面Formula主機板必備的Crosschill EK混合水冷散熱模組、一體式IO背板、大面積的ROG散熱盔甲,以及幾乎覆蓋整個背面的鋼製背板,讓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彷若全碳纖維包覆的F1賽車一樣有著高強度的防護效果。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內建與EKWB聯手設計的Crosschill EK III混合水冷散熱模組,不但可以連接自組的開放式水冷系統,也能在風冷狀態下提供不錯的散熱能力。 

Crosschill EK III混合水冷散熱模組採用標準G1/4吋螺紋接頭,玩家可以選用、裝配1/2吋、3/8吋或1/4吋管線的水冷系統而不用擔心相容性問題。 

正面除了Crosschill EK III混合水冷散熱模組外,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也在PCIe插槽、M.2插槽和晶片組所在範圍,設計了大面積的ROG散熱盔甲,同時在晶片組上方也設置了一個4 cm的散熱風扇,以主動式散熱來強化整體的散熱效果。 

幾乎披覆整個主機板背面的鋼製背板,也能在提供一定的散熱效果外,帶來提升主機板安裝、使用時的強固性。

在供電設計方面,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採用14+2相(14相負責處理器供電、2相負責SoC供電)的Power Stage供電設計,以每顆可處理60A電流、共16顆的IR3555M Mosfet為主,每兩顆組成一個相位,每相供電就能處理120A電流下,再搭配自家研發的TPU控制晶片,監測處理器內部電壓的變化以便即時進行補償,來確保工作電壓在負載後依然能保持平穩,並提升處理器超頻時的穩定性。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在一體式IO背板上方內建一塊LiveDash OLED顯示面板,可以在系統正常啟動後,顯示處理器時脈、電壓、溫度、風扇轉速,以及Crosschill EK III混合水冷散熱模組的水冷運作狀態…等即時資訊;當系統硬體發生異常時,則會提供Q-Code代碼並顯示異常的零組件,讓玩家能夠迅速判斷、排除故障問題。 

 

針對玩家的超頻需求,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除了設置LN2 MODE跳接開關,可以開啟本來被限制的超頻範圍來發揮處理器的極限效能外,也設置「SLOW MODE」切換開關,能夠即時降低處理器的倍頻,讓處理器不必長時處於高時脈狀態,以便提升極限超頻時的成功機率。

一脈相承的調校介面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在BIOS的介面設計上,和自家PRIME、ROG STRIX、ROG MAXIMUS…等其它系列主機板的BIOS可說是一樣的,同樣都具有簡易(EZ Mode)和進階(Advanced Mode)兩種設定模式外,採用的書籤式左右標籤分頁設計,從左到右則是提供的My Favorites、Main、Extreme Tweaker、Advanced、Monitor、Boot,以及Tool…等設定功能,加上ARMOURY CRATE、AURA Creator、AI Suite 3、GameFirst V一票加值軟體,讓玩家們可以多方調校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的效能組態。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評測!暌違已久的AMD超頻方程式

玩家可以透過F7功能鍵在簡易(EZ Mode)和進階(Advanced Mode)兩種模式間切換,來進行主機板的設定組態。

在進階模式的Extreme Tweaker分頁中,玩家可以針對處理器、記憶體進行工作頻率、電壓…等項目來進行細部調校。

在Advanced分頁中,則是可以開關或調整主機板內建的功能,像是支援傳統USB裝置與否,或是調整PCIe通道的傳輸速率…等。

在Monitor分頁中,可以即時檢視處理器、主機板、VRM、風扇…等零組件運作時的溫度和速度。

在Boot分頁中,玩家可以調整硬碟或隨身碟的開機順序。

如果要更新BIOS,則可以使用Tool分頁裡的ASUS EZ Flash 3工具來進行。

玩家透過ARMOURY CRATE整合式系統控制工具,除了可以下載、安裝與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相關的驅動程式、工具程式,以及調校主機板上的AURA特效外,還可以在OLED功能來設定LiveDash OLED面板要顯示的資訊或動畫。

從Microsoft Store下載的AURA Creator工具,可以讓玩家自行製作出專屬的AURA燈效。

整合監控、超頻…等功能於一身的AI Suite 3工具,讓玩家能夠在Windows作業系統下即時調校電腦效能。

利用GameFirst V工具所提供的網路管理功能,玩家可以調整特定軟體的網路優先權,或是妥善分配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雙有線網路和Wi-Fi無線網路的傳輸頻寬。

3800XT v.s 3800X效能實測

在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的效能測試中,筆者選用剛解禁開賣的AMD Ryzen 7 3800XT處理器,因此,主機板的BIOS也順便更新到6/29釋出的2103版本,再搭配十銓科技的T-Force DARK Zα DDR4-3600 8GB x 2,依據處理器JEDEC標準支援度,將等效時脈設定為DDR4-3200來完成一般的效能測試後,更換AMD Ryzen 7 3800X處理器再次進行相同的測試項目,來檢視這兩款處理器的效能差異。

將記憶體時脈設定為DDR4-3200,時序同為22-22-22-52時,在CPU-Z處理器效能測試中,Ryzen 7 3800XT處理器(左方)的單執行緒可達 531.9分,多執行緒則為5591.7分;而Ryzen 7 3800X處理器(右方)的單執行緒為 518.5分,多執行緒則有5558.8分。

在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中,Ryzen 7 3800XT處理器(左方)的記憶體頻寬為25538 ~ 45027 MB/s之間,存取延遲為81.0 ns;而Ryzen 7 3800X處理器(右方)的記憶體頻寬為25537 ~ 44857 MB/s之間,存取延遲為81.6 ns。

在搭配十銓科技的CARDEA ZERO Z440 M.2 PCIe固態硬碟下,使用CrystalDiskMark進行測試,Ryzen 7 3800X處理器(上方)可以測得4291.71 ~ 5006.35 MB/s的讀寫效能;而Ryzen 7 3800XT處理器(下方)則是測得4288.53 ~ 5009.58 MB/s的讀寫效能。

使用CINEBENCH R20進行影像渲染測試後,Ryzen 7 3800X處理器(上方)的單執行緒獲得506 cb,多執行緒為4761 cb;Ryzen 7 3800XT處理器(下方)則是獲得單執行緒為516 cb,多執行緒為4852 cb。

以x264 FHD Benchmark進行影像轉檔測試,Ryzen 7 3800X處理器(上方)平均每秒可壓製54.3禎1080p影格畫面,Ryzen 7 3800XT處理器(下方)則是每秒可壓製54.6禎。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評測!暌違已久的AMD超頻方程式

在PCMark 10 Extended測試模組中,Ryzen 7 3800X處理器(上方)獲得9330分的整體系統效能成績,Ryzen 7 3800XT處理器(下方)則是9328分。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評測!暌違已久的AMD超頻方程式

在3DMark的Sky Diver測試場景中,Ryzen 7 3800X處理器(上方)獲得54915分的整體系統效能成績,Ryzen 7 3800XT處理器(下方)則是55339分。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評測!暌違已久的AMD超頻方程式

在Night Raid測試場景中,Ryzen 7 3800X處理器(上方)獲得49325分的整體系統效能成績,Ryzen 7 3800XT處理器(下方)則是50063分。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評測!暌違已久的AMD超頻方程式

在Fire Strike測試場景中,Ryzen 7 3800X處理器(上方)獲得23830分的整體系統效能成績,Ryzen 7 3800XT處理器(下方)則是23785分。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評測!暌違已久的AMD超頻方程式

在Time Spy測試場景中,Ryzen 7 3800X處理器(上方)獲得11353分的整體系統效能成績,Ryzen 7 3800XT處理器(下方)則是11413分。

 

除了一般的效能測試外,筆者也透過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的AI Suite 3工具,將處理器工作時脈穩定超頻在4.4 GHz外,也將記憶體等效時脈設定在DDR4-3600 MHz、時序為24-24-24-58,來實測Ryzen 7 3800XT處理器的超頻效能。

在超頻狀態下,使用CPU-Z測試Ryzen 7 3800XT處理器後,可以分別在單執行緒獲得531.0、多執行緒獲得5903.1的效能成績。

再以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量測後,Ryzen 7 3800XT處理器可以獲得記憶體頻寬為28770 ~ 48847 MB/s之間,存取延遲為78.2 ns的效能成績。

用來量測電腦平台整體效能的PCMark 10,Ryzen 7 3800XT處理器則是在超頻後獲得9477分。  

超頻玩家的極限F1座駕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評測!暌違已久的AMD超頻方程式

在超頻的領域中,供電與散熱的設計良好與否,是系統超頻後能否穩定運作的兩大關鍵,而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恰好都有優於競品的規格優勢。首先,其所採用的14+2相(14相負責處理器供電、2相負責SoC供電)Power Stage供電設計,每相供電能處理120A電流,就算搭載16核的AMD Ryzen 9 3950X處理器全速運作,也能從容面對並確保系統運作的穩定性。

其次,在散熱設計方面,除了正面、背面都有的大面積散熱片、主動式散熱風扇外,與EKWB聯手設計的Crosschill EK III混合水冷散熱模組,不但在風冷狀態下就能提供不錯的散熱能力,還可以連接自組的開放式水冷系統,透過散熱模組內部銅芯水道的3D鰭片結構所形成的微水道設計,以增加導熱表面積的方式來提升散熱效能。

而在供電設計和散熱設計兩大優勢疊加下,對打算組裝X570水冷平台的超頻玩家來說,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可說是相當便利的最佳選擇。

至於,要搭載Ryzen 7 3800XT處理器或Ryzen 7 3800X處理器,從前面的效能成績來看,兩者的差異其實並不大,以價差做為採購考量會是比較務實的作法,不然就直上傳聞將會在今年Q4推出的Ryzen 4000系列處理器,效能提升或許會比較有感!

測試平台

  • 處理器:
    • AMD Ryzen 3800XT @ 3.90 GHz
    • AMD Ryzen 3800X @ 3.90 GHz
  • 記憶體:T-Force DARK Zα DDR4-3600 8GB x 2
  • 顯示卡:msi GeForce RTX 2080 SUPER SEA HAWK X
  • 顯示卡系統碟:T-Force CARDEA ZERO Z440 M.2 PCIe固態硬碟 1 T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FOCUS SGX-500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專業版(64位元)(1909)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規格

  • 尺寸版型:ATX(305 x 244 mm)
  • 晶片組:AMD X570
  • 支援處理器:AMD AM4 Socket 3rd and 2nd AMD Ryzen™/2nd and 1st Gen AMD Ryzen™ with Radeon™ Vega Graphics 處理器(處理器支援清單
  • 記憶體插槽:4組(雙通道)
    • 3rd Gen AMD Ryzen™ Processors4 x DIMM, 最高可支援到128GB, DDR4 MHz 記憶體雙通道 記憶體架構
    • 2nd Gen AMD Ryzen™ ProcessorsECC Memory (ECC mode) support varies by CPU.4 x DIMM, Max. 128GB, DDR4 MHz Memory
    • 2nd and 1st Gen AMD Ryzen™ with Radeon™ Vega Graphics Processors4 x DIMM, Max. 128GB, DDR4 MHz Memory(記憶體支援清單
  • 介面擴充槽:
    • 3rd Gen AMD Ryzen™ Processors2 x PCIe 4.0 x16 (x16 or dual x8)1 x PCIe 4.0 x1
    • 2nd Gen AMD Ryzen™ Processors2 x PCIe 3.0 x16 (x16 or dual x8)
    • 2nd and 1st Gen AMD Ryzen™ with Radeon™ Vega Graphics Processors1 x PCIe 3.0 x16 (x8 mode)
    • AMD X570 chipset1 x PCIe 4.0 x16 (x4 mode)
  • 儲存裝置介面:
    • 3rd Gen AMD Ryzen™ Processors :1 x M.2_1 socket 3, with M Key, Type 2242/2260/2280 (PCIE 4.0 x4 and SATA modes) storage devices support
    • 2nd Gen AMD Ryzen™/2nd and 1st Gen AMD Ryzen™ with Radeon™ Vega Graphics Processors :1 x M.2_1 socket 3, with M key, type 2242/2260/2280 storage devices support (SATA & PCIE 3.0 x 4 mode)
    • AMD X570 chipset :1 x M.2_2 socket 3, with M Key, Type 2242/2260/2280/22110(PCIE 4.0 x4 and SATA modes) storage devices support8 x SATA 6Gb/s埠,支援Raid 0, 1, 10
  • 背板I/O:
    • 1 x 光纖 S/PDIF 輸出
    • 1 x Clear CMOS 按鈕
    • 1 x USB BIOS Flashback™ Button(s)
    • 1 x ASUS Wi-Fi Module
    • 1 x Gold-plated audio jacks
    • 4 x USB 3.2 Gen 1 (up to 5Gbps) ports
    • 8 x USB 3.2 Gen 2 (up to 10Gbps) ports ()
    • Anti-surge LAN (RJ45) port
    • 1 x AQC-111C 5G LAN port
  • 附件:使用者手冊
    • 1 x ROG logo plate sticker
    • 4 x SATA power cable
    • 1 x M.2 Screw Package
    • 1 x Supporting DVD
    • 1 x ROG big sticker1 x Q-Connector
    • 1 x Wi-Fi Antenna(s)
    • 1 x Extension Cable for RGB strips (80 cm)
    • 1 x Extension cable for Addressable LED
    • 1 x ROG coaster(s)
    • 2 x ROG weave SATA 6G cable
    • 1 x ROG Thank you card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0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