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an’s Sky,毀譽參半的爭議作品。
No Man’s Sky之所以被罵得狗血淋頭,只能怪自己太貪心,對玩家許下太多的承諾,讓別人誤以為這是一款劃時代的偉大遊戲。開發商Hello Games甚至將遊戲售價訂為59美金,這可是3A遊戲的價碼喔。不過稍微冷靜想想,Hello Games只有15名員工,又缺乏3A遊戲的開發經驗,他們的承諾真的有機會兌現嗎?
所謂爬得越高摔得越重,No Man’s Sky推出後惡名如潮,玩家抱怨遊戲品質低落,充斥許多詭異的臭蟲,而且有一大堆承諾沒有兌現。憤怒的玩家湧上社群網站,指責這款遊戲欺騙他們的感情,甚至有玩家將No Man’s Sky的跳票內容整理成清單,痛批開發商信口開河,害他們砸重金買到一顆宇宙級的地雷。
▲神奇的臭蟲:地表消失了,萬物浮在空中。
「我不打算再批評這款遊戲,但是我也不會同情開發商的處境。」一位玩家在Kotaku的討論區這麼表示。
No Man’s Sky為什麼表現這麼糟糕?Hello Games沒有多做說明,即使他們真的跳出來說明,玩家也不太可能接受。Hello Games無疑是個優秀的開發團隊,然而他們本質上仍是一家小規模的獨立開發商,即使要求每位員工瘋狂加班,想打造一款3A遊戲仍然力有未逮。
開發遊戲任重而道遠,難免會有不盡理想之處,可是No Man’s Sky的實際表現遠低於預期,開發商恐怕無法用『不盡理想』的理由蒙混過去。
▲遊戲世界生機盎然,可惜互動性並不高。
「開發人員的原則:你不該討論一個沒有在遊戲內出現的要素,免得別人將你講的話誤認為承諾。」一位遊戲開發者這麼表示。
當3A遊戲大廠宣傳遊戲時,總是小心選擇用詞遣字,避免造成玩家的錯誤期望。然而No Man’s Sky則不然,西恩.莫瑞(Sean Murray,Hello Games首席設計師)宣傳遊戲時總是說得天花亂墜,絲毫沒有考慮後果。最後就如我們所見,錯誤的宣傳像是一記重拳,重創Hello Games的聲望。
玩家對No Man’s Sky感到憤怒,劣質的遊戲內容固然是主因,開發商的態度也有很大的問題。Hello Games只承諾將會修正遊戲的臭蟲,可是這個承諾就和先前的承諾一樣缺乏誠意。Hello Games與莫瑞至今沒有對No Man’s Sky的差勁表現做出任何表態,沒有虛心的道歉,沒有解釋承諾為何跳票,什麼都沒有。
▲Hello Games的推特留言仍停留在上個月,根本是在裝死。
就算是EA或Ubisoft這種3A大廠,推出雷作之後仍舊會向玩家致歉,並做出實質承諾來撫平玩家的不滿,像是盡速推出更新檔,或是將付費DLC改為免費下載等等。反觀Hello Games拒絕與玩家互動,使得玩家更加憤怒,替遊戲行銷做出最壞的示範。
「為了行銷遊戲而信口開河,這並不是一種罪。但是當玩家跑來興師問罪,你卻選擇沉默以對,這就是一種罪。」一位不滿的玩家表示,「我想知道開發商跳票的理由,想知道他們保持沉默的原因。如果開發商保持沉默是因為懶得開口,那我也懶得追問下去了。」
(後面還有:No Man’s Sky的退費爭議)
▲能去的星球很多,值得一遊的星球卻屈指可數。
No Man’s Sky推出不到一星期,就有無數的玩家跳出來要求退錢,簡直就是去年《阿卡漢騎士PC版》退錢風潮的翻版。受害的經銷商包含PS Store、Amazon以及Steam。
No Man’s Sky的退錢議題頓時席捲社群網站,推特、Facebook、Reddit,到處都有玩家詢問退錢的方法與管道。某些玩家信誓旦旦地宣稱,只要購買No Man’s Sky,無論遊戲時數有多長,都可以無條件退錢。各種退錢條件紛紛冒了出來,玩家看得眼花撩亂,不知道這些說法究竟是真是假。
為了澄清玩家的疑慮,Steam在No Man’s Sky的販賣頁中以橘色外框特別註明「這款遊戲適用Steam的標準退錢機制,沒有任何例外」。PS Store與Amazon沒有特別跳出來說明,不過據說他們仍舊沿用原本的退錢機制。
▲No Man’s Sky在Steam獲得普遍負評,完全不意外。
大部分的玩家十分老實,不過還是有人想趁機占便宜。一位玩家花了十幾個小時在No Man’s Sky上面,還大言不慚地要求退錢。「這款遊戲宣稱可以讓玩家玩數百,甚至數千個小時,區區十幾個小時根本不算什麼。既然我花錢買遊戲,就有資格要求退錢。」老天,連我都替這位玩家感到丟臉。
前Sony娛樂總監,薩西德.亞莫(Shahid Kamal Ahmad)對No Man’s Sky的退錢風潮有感而發,在推特上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你玩了50小時的遊戲後還跑來退錢,那你就是一個賊。」、「我們不是在討論消費品的經銷概念,我們討論的是一件藝術品,你不能將藝術品當成無足輕重的小玩意。」
▲『如果你玩了50小時的遊戲後還跑來退錢,那你就是一個賊』。
根據SteamSpy的資料,No Man’s Sky至今在Steam總共賣出74萬套,銷售量頗為可觀。其實No Man’s Sky的銷售量一度達到79萬套,現在卻剩下74萬套,代表有5萬名玩家購買後立刻退錢。5萬名玩家聽起來很多,不過仍在合理範圍內。PC Gamer指出,就算是《The Witcher 3》或《毀滅戰士》之類的人氣大作,照樣有許多玩家選擇退錢。相較之下,No Man’s Sky的玩家人數下滑並不稀奇。
平實而言,No Man’s Sky並不是那麼糟糕的遊戲。No Man’s Sky擁有出色的創意與潛力,技術表現不輸其他3A大作,倘若Hello Games不把時間浪費在宣傳與吹噓,而是專心埋首於電腦前面,這款遊戲或許可以擁有更好的表現。可惜Hello Games做出一連串的錯誤決定,加上惡劣的行銷手段,終於造成無可彌補的災難性結果。
▲西恩.莫瑞,讓玩家產生錯誤期待的始作俑者。
開發商不專心開發遊戲,跑去擔任推銷員,弄出一款中看不中用的遊戲,讓不知情的玩家支付這筆爛帳,事後還避不見面,數著從玩家手中騙來的鈔票,Hello Games的行徑簡直是荒謬透頂。
如果遊戲業沒有從這件事中學到教訓,繼續放任開發商隨便亂搞,將來想必會出現第二個Hello Games。最後賠上的不只是玩家的信任,還可能葬送獨立遊戲的名聲,甚至是遊戲業的發展。
▲PC Gamer大篇幅報導No Man’s Sky,現在看起來真有夠諷刺。
無論如何,No Man’s Sky的案例相當有研究價值。廠商的宣傳、遊戲的表現、市場的脈動、社群的動向,這些要素產生微妙的交互作用,使得No Man’s Sky成為遊戲史上的奇葩,一款毀譽參半的爭議作品。
我們見證了一場偉大的宣傳,也見證了一款遊戲的殞落。回首No Man’s Sky的美好宣傳,再看看最後的實際表現,我們只能哀怨地搖搖頭,在心中對自己苦笑。或許No Man’s Sky應該把遊戲標題改為No Gamer’s Sky,這還比較符合現實。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