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看待蘋果推出的 Apple M1 處理器,甚至於整個 Apple Silicon 帶來的影響,這是科技業界與消費者共同在思考的問題,然而真正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的人,或許也只有蘋果公司自己。
而拋下 Intel x86 架構,幾年之前微軟才有一次慘痛的嘗試。或許也多虧了微軟的那次失敗,讓蘋果從中學到了一些避免失敗的經驗。此外,這不是 Apple 第一次轉換指令集生態系了,他們對這件事情可以說是駕輕就熟,從捨棄基礎為 RISC 的 IBM PowerPC,並且轉移到 CISC 的 Intel x86 架構,現在又轉回 RISC 家族的 ARM 自研處理器,蘋果公司始終在追求的都是同一件事:最低的功耗、最大的效能。
蘋果內部正在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革命,Apple M1 SoC 只不過是這場戰役的第一響,但真正關鍵的部分,或許不是指令集轉換或者軟體相容性問,而是過去的這些經驗,不管是蘋果自己的或是別人家的,都讓蘋果了解,其實要做到這件事情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先搭好舞台再開放上場表演
一直以來,蘋果對於開發者生態都保持著「剛剛好」的封閉性,既不會太過壓縮且侷限發展,但也不會過度開放到極度零碎化。
大部分情況下,蘋果的目標跟想法都很明確,他們會給開發人員足夠的指引、時間跟空間,來過渡到他們所布置到好的新環境。等到開發者們在新家「安身立命」之後,才會一步步開放權限,提供自由發揮的舞台。
舉例來說,蘋果直到 iOS 10 才開放了 CallKit,而到 iOS 14 才出現 WidgetKit,這些看起來很基礎的東西,Apple 都是一點一點地拿出來,某種程度上這其實是告訴開發者:我們準備好讓你們這麼做了,所以現在你們可以開始這麼做。這樣的進步方式或許不太自由,但卻是蘋果管控開發者生態,最為關鍵的部分。
回歸到 Apple M1 SoC,它對軟體與開發人員來說,直接涉及了硬體、底層架構與指令集的改變,若要一時之間就全部轉換完畢,絕對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所以在這段過渡期間,我們看見了蘋果吸收過往經驗,特別打造且效能極度強大的 Rosetta 2,轉譯 x86_64 軟體到採用 ARM 核心的 Mac 上以維持相容性。
不斷重複的演進過程
你可能會覺得 Rosetta 2 是為消費者所準備的東西,但真正的受益對象反而是開發者,因為對軟體生態系來說,一個足夠強大的轉譯器,能夠減輕開發人員承受來自許多地方的壓力,當使用者還能夠流暢執行現有程式時,他們就不會去逼迫開發者趕緊進行轉換,因此留給技術端的時間跟空間就變多了。
那麼掌握著轉換進度的人又是誰呢?答案當然是蘋果。還記得不久之前,Apple 決定從 iOS 11 開始,全面淘汰 32 位元 App 嗎?想必 Mac 軟體圈未來會面臨到類似狀況,
或許在某一天,也就是自某個版本的 macOS 開始,蘋果會先限制 x86_64 軟體上架 AppStore,再跳出提醒通知消費者與開發者此為「舊版程式」,直到最後系統完全不允許執行,就是這麼簡單明瞭的三個階段。
既然軟體部分,蘋果就有如上帝一般,有著絕佳的生態系主導權,那麼 Apple 轉換到 ARM,這場革命最主要的精神,自然就落到了硬體上。
用十五年只為磨一劍
Apple M1 SoC 所代表的意義,不僅僅是蘋果選擇放棄 CISC 並重回 RISC,反倒是想告訴外界,他們有能力設計出,比許多人想像中更強、更激進,而且更具有未來性的產品。
在過去,蘋果仰賴過摩托羅拉、IBM、Intel、三星,甚至於 Imagination 和 AMD,為旗下產品提供足堪負荷的計算能力,但無論處理器或顯示晶片,終究都不是蘋果自己的東西,這個局面直到 iPhone 登場,也就是蘋果開始自行設計 SoC 後,才出現顯著改變。
經過長達近 15 年的「練手」,無庸置疑,蘋果現在是 ARM 家族中,研發能力最頂尖的廠商,你甚至可以說,他們的每一位工程師都是天才,有些甚至還身經百戰。
比方說,目前 Apple Silicon 的核心人物 Johny Srouji,他就是在 2008 年時加入,並且從 Apple A4 SoC 後,持續帶領這家公司突破至今。
便宜的蘋果產品?沒這麼快!
對於 Apple Silicon 的未來,或許我們也不需要想得太多,畢竟 ARM 架構的好處是它十分彈性,過往蘋果已經為我們展示了,ARM 晶片在各種地方的應用可能,小至耳機、大至電腦。
若從這個思考邏輯繼續推算,再小一點的產品可能會是智慧眼鏡,再大一點的產品則或許會是電動汽車。總之,沒有不能用在哪裡的問題,只有哪裡會需要 Apple Silicon 的問題。
雖然 Apple Silicon 有助於蘋果持續壓低製造成本,但相對之下,對於先進技術的研發投資也會變多,更何況 Apple 必須趕上跟 Intel 還有 AMD 的競爭,短時間內想看見「便宜的」高效能蘋果產品,機率應該還是不高,這或許會讓消費者有些失望。
如果有機會,蘋果或許可以考慮再把 Apple Silicon 的規模放得更大,例如推出高效能伺服器等級產品,成為旗下服務的堅強後盾,但他們是否有意這麼做,也得看看需求夠不夠強烈,但不失為外界的小小期待。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