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多螢幕」也支援 Wi-Fi 6E,精實取向的電競平台!msi MAG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

$
0
0
新推出的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供電設計,一舉提升到17相(14+2+1)、60安培Power Stage供電,提供穩定的超頻效能。

對即將到來的Intel第11代桌上型處理器而言,5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是最能發揮整體平台效能的唯一選擇,因此,即便第11代桌上型處理器還沒上市,各家廠商已跟隨Intel在CES 2021線上展發佈500系列晶片組的腳步,開始在市場上推出自家的5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以便成為玩家未來升級的首選。

而旗下擁有MEG、MPG、MAG三大系列產品,分別針對重度玩家到一般玩家的微星科技,也在首波上市的5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中,推出自家9款不同系列的產品,我們就以收到的MAG Z590 TOMAHAWK WIFI(戰斧系列)主機板,來開箱介紹該款主機板的特色。

火力充沛的供電規格

一直以來,軍武色彩鮮明的戰斧系列主機板不管是從價格或規格來看,向來是玩家們心中最具性價比的產品之一,以新推出的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來說,在面對核心組件供電不斷攀升下,微星科技特別將該款主機板的供電設計,一舉提升到17相(14+2+1)、60安培Power Stage供電,來提供穩定的超頻效能。

另外,從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在VRM供電區域、IO背板裝甲、晶片組,以及M.2固態硬碟所使用的M.2 Shield Frozr散熱片來看,也比以往增大許多,對提升散熱效能帶來不小的助益。
外包裝彩盒鮮明的軍事風格圖案,讓msi MAG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在玩家心中留下堅不可摧、沈穩的軍武形象。 ▲ 彩盒裡的內容物從左上到右下分別是:使用者手冊、軍事風格貼紙、龍紋銘牌、快速安裝指南、SATA傳輸線 x 2、SMA接頭外接式天線x 2、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M.2螺絲、驅動程式/工具軟體隨身碟。 ▲ 外觀尺寸採用ATX規格(305 x 244 mm)的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整體設計仍是承襲一貫的銀黑冷色調軍事風格。 ▲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採用LGA 1200腳位插槽,因此,可以安裝第11代或第10代桌上型處理器。 ▲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採用Digital PWM(數位脈衝寬度調變)供電設計,以17相(14+2+1)、60安培的供電能力,來提供穩定的超頻效能。 ▲ 供電回路採用Renesas ISL69269多相控制晶片,來負責處理器核心的供電轉換控制。 ▲ 跟以往相比,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在IO背板裝甲、VRM供電區域所使用的散熱片尺寸增大許多,對提升散熱效能帶來不小的助益。 ▲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內建兩組全長的PCIe插槽,分別是連接處理器的PCIe 4.0 x 16插槽(外覆鋼鐵裝甲)、連接晶片組的PCIe 3.0 x 4插槽,以及兩組PCIe 3.0 x 1插槽。 ▲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內建三組M.2插槽,每組插槽均有軍事風格外觀的M.2 Shield Frozr散熱片,三組M.2插槽從上至下分別是一組支援PCIe 4.0 x 4插槽(編號01),以及兩組PCIe 3.0 x 4 / SATA共用插槽(編號02 / 03)。 ▲ 除了M.2插槽,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分別在梯形切口板邊、底部內建4、2個SATA 3連接埠,而這6個SATA 3連接埠均支援RAID 0、1、5和10陣列組態。 ▲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內建4組DDR4記憶體插槽,可支援最高DDR4-5333(O.C.)傳輸速度,以及最大128 GB(單支32 GB)的記憶體總容量。 ▲ 在記憶體插槽左前方的前置USB 3.2 Gen 2插槽,可以透過纜線連接電腦主機前面板,來擴充出傳輸速度達10 Gbps的Type C連接埠。 ▲ 在24 PIN ATX電源輸入接頭右側的4個EZ Debug LED,可以從亮起的BOOT、VGA、DRAM、CPU燈號,來判斷問題原因以進行後續的故障排除。 ▲ 而在一般的24 PIN ATX電源輸入和8+4 PIN處理器電源輸入外,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額外提供一組6 PIN PCIe電源輸出。 ▲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透過額外加裝的無線模組,來提供Wi-Fi 6E / Bluetooth 5.2無線連網能力。 ▲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在音效方面,採用了Realtek ALC4080解碼晶片,以及7顆CHEMICON電容調音。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改以隨身碟儲存驅動程式,外觀的龍紋圖標相當醒目。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在IO背板上,從上到下分別是DisplayPort連接埠、HDMI連接埠、Flash BIOS按鈕、2個USB 2.0連接埠、2個USB 3.2 Gen 1連接埠(Type-A)、2個USB 3.2 Gen 1連接埠(Type-A)、2.5 G有線網路、USB 3.2 Gen 2連接埠(Type-A)、USB 3.2 Gen 2 x 2連接埠(Type-C)、Wi-Fi/Bluetooth無線天線SMA接頭,以及5個音源輸出入插孔、S/PDIF光纖輸出。

msi MAG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規格

「多螢幕」也支援 Wi-Fi 6E,精實取向的電競平台!msi MAG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

精實取向的電競平台!msi MAG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
效能實測

測試硬體:

  •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8GB x 2
  • 顯示卡:AMD Radeon RX6900XT
  • SSD:Crucial P5 1TB(系統碟) / AORUS NVMe Gen4 SSD
  • 電源:Cooler Master 1000W
  • 散熱:Cooler Master 360 水冷

初次開機時,BIOS 會主動詢問散熱類型來進行電源負載限制。大家都很清楚,Intel 不管是第 10 代或第 11 代的處理器,都會因為預設的功耗上限而為效能設了封印,而此上限又常需斟酌於主機板的供電能力及散熱設定。

「多螢幕」也支援 Wi-Fi 6E,精實取向的電競平台!msi MAG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

出於針腳的訊號限制,目前大多數散熱裝置除非另接線路,不然主機板無法直接得知玩家使用的散熱類型,因此微星的這個設定實屬貼心,通常只要偵測到處理器被插拔了,就會詢問一次,並直接套用指定的功耗上限到 BIOS 裡。

「多螢幕」也支援 Wi-Fi 6E,精實取向的電競平台!msi MAG Z590 TOMAHAWK WIFI主機板

 

首頁則是一樣地提供了處理器懶人超頻與 XMP 的快捷鈕,非常直覺,微星的 CLICK BIOS 5 把主機板操作的便捷程度最大化,幾乎不必進入 Advanced 頁面就能進行大部份操作。



進到 OC 頁面裡,一樣有處理器的功耗上限及 TVB 等選項可調整。

 

 

若是日後使用同顆處理器、但更換了散熱設定時,也能手動再切換回來。 ▲ PCMARK 10 總分為 7901,這是在開啟懶人超頻加 XMP 的模式下。

 

 

 

Gen4 SSD 效能,讀寫都超過 5GB/s。 ▲ CINEBENCH R23 的單核分數仍然驚人,從這邊也可以看出單核的 Boost 是有開啟的。

 

 

x264 編碼來到 67.81fps,轉檔速度已經大於 1:1。 ▲  x265 則是 44.07fps,轉檔速度與素材時間約是 1.3:1。 ▲ 遊戲實測,搭配 AMD RX6900XT,《刺客教條:奧德賽》最高畫質下的 4K 解析度仍有 72 張的成績。 ▲ 《FarCry 5 》最高畫質下的 4K 解析度,平均張數破百。 ▲ 《古墓奇兵:暗影》雖然是 NVIDIA 的光追示範遊戲,這次用 AMD RX6900XT 一樣有高達 83 幀的測試結果,同樣是畫質全開並上4K。

支援 Wi-Fi 6E

除非是像插槽數量或是供電元件這種硬規格,主機板對效能的影響通常較為有限,即使是入門型號,機能性仍會是差異重點。mag Z590 Tomahawk 挾硬是高上一等的 17 相供電、可達 60 安培,旨在應付高階處理器能安心無虞,加上散熱裝甲用料不小氣,讓板子的穩定性並不遜色於 MPG 系列的老大哥們。

板子雖定位於裝載 Core i9-11900K,並沒有預設玩家必定搭配獨立顯示卡而少了視訊輸出,HDMI + DisplayPort 可同時輸出 2 個 4K60Hz 螢幕,也算是在「多螢幕」這件事發揮了 11 代處理器的優勢,同時機身支援 Wi-Fi 6E,在首批上市的 Z590 主機板中,算是很有競爭力。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