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erlake 平台的問世,幫 Intel 奪回了不少項目的效能王座。就拿近幾年 AMD 一直佔勝場的繪圖渲染等創作應用,也在這次被幾款第 12 代 Intel 處理器逆轉超前,組一個 Alderlake 平台的主機來應付創作用途,目前可謂是非常好的時機。
處理器的部份,Intel Core i9-12900K、Core i7-12700K 及 Core i5-12600K 目前在各自的價位帶幾乎沒有對手,兩個是地表最強綜合型應用處理器,一個是單核效能最高的遊戲王者,都是值得優先考慮的型號。
而在主機板的搭配上,目前只有 Z690 晶片組可選。GIGABYTE Z690 AERO D 主機板專為創作者而設計,高階的供電用料及具備充裕頻寬的內外部傳輸介面,讓創作者在算圖或剪片用途上,都能無後顧之憂,可謂遊戲、創作雙棲的通用平台。
創作者主機板有什麼特色?
我們常看到不少專為電競用途而設計的主機板,除了有花俏的 RGB 燈效,好超頻、網路延遲低、沈浸式音效設計通常會是幾個重點。那麼,創作用途的主機板呢?在硬體需求上雖然與電競主機有些許重疊,要找到可以細部最佳化的地方仍然是有的,比如:
一、記憶體插槽
電競用途坦白說不需要太多的主記憶體,但是創作跟繪圖對主記憶體的需求是從來不嫌少的。部份電競主機板可能只會提供兩條記憶體的配置,無疑是將系統所能承載的總記憶體容量直接砍半。
二、供電求更穩
不管有沒有要超頻,創作用主機通常比電競主機更需要常時全速運轉。請注意,這裡說的是「常時」加「全速」運轉,有些玩家的電競主機雖然也是 24 小時掛機,但未必會需要全速跑。
反觀創作者用的電腦,沒在修圖時它要忙著算圖,沒在剪片時它要忙著轉檔,算圖跟轉檔都是可以把 CPU 及 GPU 吃好吃滿的工作,對主機板的供電能力來說會是一大考驗。
三、連接埠更多、頻寬充裕
隨著數位相機及攝影機的解析度愈來愈高,照片或影片的體積愈來愈大,流量也非常驚人。而且我們在把資料流從外部裝置傳輸進電腦的同時,有可能也需要把電腦內完成的作品輸出到外部 NAS 或雲端上,有充裕的頻寬及傳輸連接埠,就不必互相等待,會省時許多。
AERO 系列主機板,把設計需求都考慮好了
技嘉的 AERO 系列主機板考量到創作者需求,在硬體諸元上做了不少最佳化。最佳化不是把連接埠變多而已,在 UX 上為創作者考量是另一個值得讚賞的點。比如在 AERO 主機板搭載的 VisionLINK 技術,可透過一條 USB Type-C 連接線兼負傳輸影音、資料及電力的重責大任,擺脫繁瑣佈線。
在電力的傳輸方面,甚至可達 60W,60W 是什麼概念?一顆 6TB 外接硬碟(不管是傳統硬碟或 2.5 吋 SSD )不太可能會大於 8W,低一點甚至只需 6W,60W 的供電已經可以餵飽一台 8 Bay NAS、並包含 NAS 中其它元件的耗電了。而包含攝影機、手寫板等其它輸出入裝置,等於是透過一條線就達成資料及供電任務。
2.5GbE 的乙太網路在主流主機板上已經很常見,但有內建 10GbE 的就不多了。就創作用途來說,在區網中高速而大量的存取資料是司空見慣的事,10GbE 比起 2.5GbE 就如同數字層面上的落差一樣,足足快了四倍,等待的時間當然也就變成四分之一。
10GbE 會快到用不到嗎?絕對很實用。10GbE 換算成與檔案體積對等的頻寬,約略是 1.25GB/s,電腦中或 NAS 裡隨便一條 NVMe SSD 都能跑到這個數字,10GbE 在讀寫區網檔案就像在讀寫自己電腦上的檔案一樣,對效率的提升功不可沒。
考量到內建的儲存需要,主機板很大方的作足了 4 組 M.2 插槽,除了第一組最靠近處理器的 Gen4 有獨立的散熱裝甲,其它三組比鄰而居共用一片散熱片,代表散熱效果也能更優,設計上頗具巧思。
AERO 採用了 Direct-Touch Heatpipe II 設計,最大化的擴展了散熱面積,而且整體看起來就很像是一座美術館建築。如此大陣仗的散熱對仍然很吃電的 Alderlake 處理器是必要之舉,在高速運行的同時避免當機或系統不穩定。
雖然在主機板上的佈線並不明顯,但被獨立出來的 DTS:X Ultra 在空間音效上是專長,依照不同的揚聲器及音源類型可以打造不同的浸入感,這也是為何這張主機板在影音創作及電競用途能雙棲的原因之一。
充滿設計感的 BIOS 及效能實測
開機進入 BIOS 畫面,不再是熟悉的 AORUS 橘黑對比,反而是呼應主機板的配色,突顯出其與一般電競主機板的不同。話說回來,細部的組態設定一個都沒少,超頻選項一樣鉅細靡遺,若是真的想要讓這張主機板「一板兩用」,不妨利用主機板上的組態設定檔儲存功能來快速切換,就不必每次都要一個一個選項微調。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
- 記憶體:ADATA 16GB XPG Lancer DDR5-5200 x2
- 電源供應器:Cooler Master V1000
- SSD:AORUS NVMe Gen4 SSD 1TB
- 顯示卡:GIGABYTE RTX 3080 Vision OC
同場加映:GIGABYTE Z690 AERO G DDR4、AORUS WATERFORCE 360
不少玩家可能因為手邊還留有 DDR4 記憶體、或是出自預算考量,仍然選擇使用 DDR4 版本的 Z690 主機板,GIGABYTE Z690 AERO G DDR4 便是為此而生。
DDR4 版本的 Z690 AERO G 跟 DDR5 版本的 Z690 AERO D 除了記憶體的支援不同,其它只差在有沒有 Thunderbolt、10GbE 以及 PCIe 插槽的運作方式,此外由於主機板尺寸是 ATX,較 AERO D 的 E-ATX 為小,板子上的針腳佈局不會完全一樣。
AUROS WATERFORCE 360 則是之前就介紹過的水冷套件,不過當時是用 AMD AM4 平台來測,這次它對 LGA1700 腳位的支援剛好也能派上用場。Alderlake 平台仍然是挺燙的,加上 K 版處理器不超頻實在可惜,建議在採購主機板時便一併購入水冷套件,一次組好會比較俐落。
實至名歸的創作遊戲雙棲主機板-GIGABYTE Z690 AERO D
沒有人說電競主機板不能拿來做創作用途,但專為創作者而生的主機板在細節上充滿更多貼心考量。穩定的供電,充裕的頻寬,隨時想超頻就能超頻的電競等級 BIOS,對各種應用來說都很友善。
以這次搭配的 Intel Core i9-12900K 來看,在繪圖渲染的成績可謂完全解封,一點都沒有辜負這顆被寄予厚望的 CPU。雖然 DDR4 與 DDR5 的成績會略有差異,跑出來的結果仍然十分優異,對預算較為有限的玩家無疑是個好消息。
而針對外貿協會的玩家,搭上白色機殼及顯示卡,一樣很有型,作圖的心情也隨之變好了!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