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41

銀色系風格再次粉墨登場,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試用

$
0
0
現在比較少廠商玩印刷電路板色彩話題,因此 MSI 前一兩年增設 Gaming Titanium 旗艦系列,使用銀白色系推出後成功獲得注目禮。進入 Kaby Lake 世代,MSI 規劃推出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與 Z270 MPower Gaming Titanium,植基於舊產品導入更多新設計而來。

視覺有感提升,全面導入 Steel Armor 耐久設計

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配件頗為豐富,除了基本的使用手冊、驅動程式光碟、電競圖騰與標示貼紙、I/O 檔板,還包含透明材質包覆 SATA 訊號線、NVIDIA SLI 橋接器、專用的機殼螺絲、V-Check 線材、RGB LED 燈條轉接線、OC Dashboard 線材、USB Xpander 擴增板等。

因應 Intel 推出代號 Kaby Lake-S 新平台,MSI 利用 200 系列晶片組開發出 42 款主機板產品,這款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歸類在遊戲王者系列鈦金級遊戲主機板群,屬於這波新品裡的旗艦之一,市場參考價格在 13,400 元上下。其設計是植基於 Z1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Edition,除了晶片組改為 Z270,MSI 還加入諸多新設計功能,提升產品豐富性與耐用度。

外觀視覺即有不同處,MSI 在 I/O 延續至音效電路部位,新加入塑料材質的遮罩,藉以提升視覺感。而這代產品訴求之一耐用度,前代部分 PCIe x16 插槽已導入 Steel Armor 強化設計,現在讓所有此規格插槽配備。此外更延伸至 U.2、M.2、記憶體插槽,提高耐用度之餘還指出額外接地焊點,能提升過電流防護與 EMI 電磁干擾遮蔽效用。至於主機板固定螺絲部位,標榜導入雙層接地與 ESD 防護設計,這也是耐用度訴求的一環。

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加上遮罩、散熱片樣式更改等,視覺感變化更趨近 MPower Gaming Titanium


▲ 記憶體插槽新導入 Steel Armor,同時強調線路設計經過強化,能夠降低突波等干擾。


▲ 全數 PCIe x16 插槽,以及其中 2 組 M.2 都採用 Steel Armor 設計。


▲ 主機板與機殼組裝固定用的螺絲孔位,針對 ESD 靜電防護加強接地處理。

散熱、超頻基本配置相仿,強調風扇支援更完備

繞一圈來看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可見配置元素,這等級產品也相當強調超頻性,因此處理器電源輸入端額外增加 4pin 端子,藉以滿足極致超頻的供電量要求。水冷散熱系統的幫浦插座,上一代產品就已經具備,其電流輸出規格設定在 2A。此外連同處理器在內等總共 6 組 4pin 風扇插座,全數支援 PWM/DC 運作模式,得以在 UEFI BIOS 或專屬軟體內,設置如延遲等運轉策略。


▲ 處理器電源迴路採 8 + 4pin 配置。


▲ 由左至右為 PUMP_FAN1 水冷系統幫浦/風扇插座、BIOS Flashback 按鈕、CPU_FAN 處理器風扇插座。


▲ SYS_FAN4 系統風扇插座。

至於 OC DashBoard 擺放位置與功能,還有遠在另一端的除錯燈號、低速模式切換開關、CeaseFire 切換器、雙 BIOS 與 GO2BIOS 等,大致上看來是如舊,這部分我們就不再贅述之。新增異動為提供 2 組 USB 3.1 Gen 1 的 19pin 擴充埠,SATA 連接埠一旁那組 JUSB4,是由 ASMedia 型號 ASM1042 控制器提供,JUSB3 則是 Z270 晶片組負責。


▲ OC DashBoard 與 V-Check 設計並未有顯著變動。


▲ 圖內主要配置有雙 BIOS 與其切換器、OC_RT1 超頻重試插座、前置面板插座、電源/重置開關按鍵、Game Boost Knob /旋鈕、SYS_FAN3 系統風扇插座等。


▲ ASM1042AE 這款 USB 3.1 Gen 1 控制器,負責 JUSB4 這組擴充埠。


▲ 圖內主要配置為 PCIe CeaseFire 切換器、JUSB1/2 USB 2.0 擴充埠,以及 JUSB 3 USB 3.1 Gen 1 擴充埠,這組有加入 ASM1464 
中繼器晶片


▲ 圖內主要配置為 SYS_FAN2 系統風扇插座、JLED1 RGB LED 燈條插座、除錯燈號。


▲ 圖內主要配置為 JTPM1 TPM 模組插座、JSLOW1 慢速啟動模式跳線器。

乙太網路、USB 3.1、音效,設計配置皆提升

I/O 背板基本元素如舊,2 組 USB 2.0 和 PS/2 連接埠,是規畫用於連接鍵盤和滑鼠,一旁還有 BIOS Flashback+ 按鈕與其指定用的 USB 2.0 連接埠。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乙太網路除了既有設計方案 Intel I219-V 實體層晶片,還另外加入 I211AT 這款獨立控制器,皆能提供 Gigabit 傳輸速率,除了連接埠會發光也整併 15KV 抗突波保護功能設計。

與乙太網路連接埠相連的 4 組 USB 3.1 Gen 1 Type-A 連接埠,都是由 Z270 晶片組所提供,其中緊鄰顯示卡輸出端子的部分,新增附加 VR Boost 功能設計。這用意是 VR 頭戴裝置訊號線動輒長 2~3 公尺,遠遠超乎普遍應用 1 公尺或以內長度,容易因訊號衰竭而導致延遲等現象。MSI 針對這點問題,結合 ASMedia 製 ASM1464 中繼器晶片等設計手法,來提升訊號傳遞品質。


▲ I/O 背板新增 1 組乙太網路,而 USB 3.1 Gen 2 其中 1 組連接埠改為 Type-C,至於其中 2 組 USB 3.0 Gen 1,設定為 VR Boost 連接埠。


▲ Intel 獨立乙太網路控制器 I211AT,提供 Gigabit 傳輸速率。


▲ Intel 實體層乙太網路控制器 I219-V,同樣提供 Gigabit 傳輸速率。


▲ 圖內主要元素包含 VR Boost、PCIE_PWR1 PCIe x16 輔助電源插座、SYS_FAN1 系統風扇插座,一旁另有多顆 ASM1464 
中繼器晶片

影像輸出端子配置稍有異動,HDMI 簡化為 1 組,仍沿用 NXP 製 PTN3360DBS 轉換器,故無法支援 3840 x 2160 @ 60Hz 訊號輸出。而 USB 3.1 Gen 2 的變動,除了改採用 ASMedia 新一代控制器 ASM2142,其中 1 組連接埠還由 Type-A 改為 Type-C。除了連接埠配置從善如流,亦有搭配 ASMedia 型號 ASM1543 這款 Type-C 辨識/邏輯晶片,得以提供完整應用支援。

音效迴路看來明顯不同,首先是拿掉了 Audio Boost 金屬遮罩,HD Audio Codec 換用 Realtek 最新 ALC1220。此外 Chemi-Con 音響電容配置模式也有所變動,而且運算放大器從 2 顆簡化為 1 顆,但用料仍然是 TI 的 OPA1652。此設計稱為 Audio Boost 4 音皇技術,基於新晶片因素能夠支援 DSD 音源,而耳機輸出阻抗標榜可達 600Ω,此外也標示具有爆音抑制設計。


▲ HDMI 輸出所採用轉換器仍為 NXP 的 PTN3360DBS,故無法支援 4K @ 60Hz 輸出。


▲ 採用 ASMedia 第二代 USB Gen 2 控制器 ASM2142,搭配 ASM1543 辨識/邏輯晶片。


▲ 音效迴路設計變動不算小,乍看下是有稍微簡化的感覺。


(下一頁還有:更多硬體配置、UEFI BIOS 介紹)

PCIe 插槽與磁碟配置最大化,M.2 導入散熱強化設計

其磁碟介面配置異動較大,由 Z270 晶片組提供 6 組 SATA 6Gb/s,SATA Express 已經不復存在。至於額外 2 組 SATA 6Gb/s,仍然是由 ASMedia 製 ASM1061 磁碟控制器提供,其編號設定在 SATA 7、8。一旁還可以見到新增的 U.2 介面,除了支援 PCIe 3.0 NVMe 規格,所取用 PCIe 通道亦在 PCIe Storage RAID 支援行列內,惟使用時將會關閉 SATA 5、6 與 M.2_2。


▲ 由左至右為 U.2、SATA 8/7/6/5/4/3(由上而下、從左至右)、JUSB4、SATA 2/1(由上而下)。


▲ SATA 7/8 是由第三方控制器 ASM1061 提供。

至於 M.2 插槽總計有 3 組,關鍵支援規格和 U.2 一致,另外是都能夠支援 SATA 模組。而相容模組長度,M.2_1 可達 Type 22110,其餘 2 組則同為 Type 2280。值得留意的是 M.2_2,導入新開發的 M.2 Shield 設計,藉由預設配備金屬散熱片,來壓制高性能固態硬碟的熱量。其立意是改善因過熱而降速保護這現象,由於 M.2 都配置在 PCIe x16 插槽一旁,效果或許會很有感。

同樣值得留意的還有 PCIe_6 插槽,即第 4 根 PCIe x16 部分,其設定是適合安裝 PCIe 固態硬碟,預設配置 4 條 PCIe 3.0 通道。其配線看來是和 M.2_3 連動,同樣在 PCIe Storage RAID 支援行列內,因此儲存介面整體配置可說是相當豐富。至於各介面、插槽之間 PCIe 資源分配關係式,可參考下方截圖,我們想這會比文字敘述來得簡單明瞭。


▲ 總計 4 組 PCIe x16 插槽,PCIe 通道可配置為 x16/x0/x0/x4、x8/x0/x8/x4、x8/x4/x4/x4,可見第 2(
PCI_E2)和第 3 根(PCI_E4)是有通道分配限制,但如此配置得以支援 4 路 AMD CrossFire 或 2 路 NVIDIA SLI 多張顯示卡運作架構。

至於 2 根 PCIe x1 插槽(PCI_E3、PCI_E5,以及第 4 根(PCI_E6),都是由 Z270 供應通道。而 3 組 M.2 插槽,都是布建在 PCIe x16 插槽之間,介面卡較多時難免有散熱問題,M.2 Shield 將能發揮其效用。


▲ M.2_2 加入 M.2 Shield 設計,可以提升沒有裝配散熱片的固態硬碟模組散熱效率。


▲ 磁碟介面、PCI_E6 插槽使用彈性對應表。

處理器電源迴路維持既有框架,記憶體端強調數位設計

處理器電源迴路看來大同小異,核心維持採用 IR 所推出 IR35201 數位電源管理晶片,輔以 IR3559 倍相器,以及第五代軍規鈦金電感、DrMOS 功率電晶體、HI-C CAP 鉭質電容、黑色電容等用料,構成處理器 10 相、內顯 4 相、VCCSA(System Agent) 2 相迴路。MSI 這次還特別強調,記憶體電源迴路採用數位 PWM、2 相設計,訴求如供應電壓更為精準,能使超頻更穩定、時脈更高等。


▲ 處理器電源迴路變動微乎其微,明顯可見差異是散熱片樣式做了些更動。


▲ 電源迴路控制基礎 IR 製 IR35201 數位電源管理晶片。


▲ 迴路用料鈦金電感、IR 製功率電晶體、鉭質電容、黑色電容。


▲ 極致超頻設計基礎之一 IDT 製 6V41606B 時脈產生器。


▲ 記憶體電源迴路標榜採用數位 2 相設計。

UEFI BIOS 功能略增,M.2 Genie 或為實用小幫手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的 UEFI BIOS,設計、配置大致上看來和 Z1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無異,明顯可見不同處是增加了 Secure Erase+,可以用來將固態硬碟完全抹除。其次是因應 Kaby Lake-S 特性,所新加入 AVX Offset 選項,其他部分看來是沒什麼顯著更動。隱性項目如記憶體,基於 DDR4 Boost 架構設計,這代支援時脈標榜達 DDR4-4133。

官方也格外強調 M.2 Genie,其實上一個世代較晚推出產品,已經陸續加入這項功能。這是 MSI 針對 PCI Storage RAID 所設計,因為照 Intel 標準設定想讓各式 PCIe 介面固態硬碟組建 RAID,操作程序是相當瑣碎、繁雜。M.2 Genie 將之化簡為繁,只要 5 個左右設定步驟就能輕鬆搞定,惟獨現階段設計僅限提供 RAID 0 運作模式,儘管有這限制也聊勝於無。


▲ 基礎設定項目的 Advanced 內,新增附加功能 Secure Erase+。


▲ OC 設定群組底下,針對 Kaby Laka-S 變動新增 CPU Ratio Offset When Running AVX 選項。


▲ 晶片組所提供 PCI Storage RAID 組建具有一定複雜度,M.2 Genie 能將之簡化。


▲ Hardware Monitor 內可以針對總數 6 組各式風扇,進行 PWM/DC 運作模式與策略進行設定。

附加軟體一籮筐,建議依需求斟酌安裝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附屬功能軟體,如同先前的 Z170A XPower Gaming Titanium Edition 那樣包羅萬象,改朝換代之間稍有刪除、增加些項目,或是小改版強化功能、操作體驗。不過直到這代產品,各式附加功能軟體仍然各自獨立,尤其是牽動 UEFI BIOS 設置的 Command Center、DPC Latency Tuner 等項目,仍然尚未進一步整合。


▲ 驅動程式光碟:附加軟體清單。


▲ 驅動程式光碟:附加應用程式清單:1。


▲ 驅動程式光碟:附加應用程式清單:2。


▲ MSI 附加軟體雖然比較零散,但是安裝後都集中在同一層選單內,這點倒是值得競爭對手借鏡。

 

(下一頁還有:軟體介紹、試用/簡測、總評)

軟體著重遊戲體驗提升,另首度加入儲存裝置加速

內建音效除了採用新一代 HD Audio Codec,可自行決定安裝與否的 Nahimic 2 音效軟體功能有所增加,主介面預設的遊戲與多媒體情境,新加入更細的情境設定組態。此外,HD 音訊錄音器 2 有別於舊版本,新導入音效啟動板提供許多預設音效,在錄製遊戲或直播時穿插使用或許能增加趣味性。至於聲音追蹤器也是新增功能,作用如其名,在遊戲中透過圖形提示聲音來源方向。


▲ 內建音效驅動程式控制台,耳機阻抗範圍從 0~1000Ω,得留意產品硬體設計支援標示至 600Ω


▲ 音效功能軟體 Nahimic 經過改版,音訊部分增加更多情境選擇。


▲ Nahimic 內建的 HD 音訊錄音器 2,增加了類似罐頭音效的功能。


▲ Nahimic 全新功能項目聲音追蹤器,能用圖像來顯示遊戲中的聲音來源方向。

MSI 自行開發的功能軟體,大致看來是沒有太大異動,因此以下僅就部分來介紹。Dragon Eye 是這代產品新增功能項目,在玩特定相容遊戲的同時,能以子母畫面的概念內嵌 YouTube 或 Twitch 影片進行播放。而 X-Boost 這項新功能軟體,針對遊戲等不同應用情境,提供所合適性能、耗電量等最佳化策略。而且在進階選單內,還包含 USB Speed Up 與 Storage Boost 選項,如其名是能幫內、外接儲存裝置加速。


▲ Dragon Eye 能在玩遊戲的同時,觀看特定來源的影片。


▲ X-Boost 以使用情境的方式,提供運作最佳化組態。


▲ X-Boost 進階項目內提儲存裝置提升功能。


▲ Gaming App 介面設計大改,但基本功能元素不變。

基礎運作與性能表現平穩,耗電量控制亦均衡

與性能表現相關的部分,我們使用相同硬體配備,以及軟體環境來進行簡測。主機板已經是高度成熟產業,晶片組相同而且價差不至於天高地遠的產品,並不至於讓處理器、顯示卡等單元,基本性能發揮出現莫大的差距,因此我們就不加以贅述之。附加參考資訊為平台閒置待機耗電量約 27W,使用 OCCT 燒機期間瞬間峰值在 123W 上下,比稍早前刊出的競品低一些。


▲ AIDA64 記憶體傳輸效率測試結果。




▲ 3DMark:Fire Strike、Sky Diver、Cloud Gate 測試模式數據。




▲ PCMark 8:Home、Creative、Work 測試模式數據。

附加 SATA、USB 3.1 受制於晶片,速度略低於 Z270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充分運用 Z270 所內建 PCIe 通道,將磁碟介面配置最大化,同時提供第三方 SATA 6Gb/s 控制器。植基於 Z270 而來的 U.2、M.2,同基本性能表現是不至於有太大差異,因此我們僅就 SATA 部分來看。使用 Seagate 600 SSD 240GB 簡測 ASM1061 結果如下列,我們想這會比較適合用來連接硬碟,得以補足 Z270 所內建因故無法使用的部分。


▲ 第三方 SATA 6Gb/s 控制器簡測:左 Z270 晶片組原生內建、右 ASM1061 控制器。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使用 2 款第三方 USB 3.x 控制器,我們也針對這部分進行簡測,固態硬碟一樣是 600 SSD 240GB,硬碟外接盒的橋接器同為 ASMedia ASM1351(USB 3.1 Gen 2)。附帶一提,MSI 並未提供自行開發的 USB 3.x 應用軟體、驅動程式,因此在我們測試所使用 Windows 10 作業系統環境,是由內建驅動程式驅動之。


▲ 所附加 USB 3.1 Gen 2/1 控制器,可由 Windows 10/8.x 作業系統直接驅動,預設即可支援 UASP 傳輸模式。

編號 JUSB4 這組 USB 3.1 Gen 1 規格 19pin 擴充埠,是採用 ASMedia ASM1042 控制器,最高傳輸速度比 Z270 晶片組低 40MB/s 左右,我們建議用來連接中低速裝置使用。至於 I/O 背板上的 USB 3.1 Gen 2,單一外接盒測試表現和競爭產品相當,2 個外接盒同步測試整體表現看似良好,但是 4K Q32T1 讀取速度降幅是多了點,或許韌體之類設定有再最佳化的空間。


▲ USB 3.1 Gen 1:左 Z270 晶片組原生內建、右 ASM1042。


▲ USB 3.1 Gen 2:2 款外接盒分別測試結果。


▲ USB 3.1 Gen 2:2 款外接盒同時進行測試結果。(評估新控制器的頻寬表現,須將 2 個外接盒所測得最大值相加)

配置最大化帶來裝配彈性,適合裸機超頻玩家

綜觀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設計配置提升不少,MSI 讓諸多裝置得以最大化,包含顯示卡、儲存裝置、USB 3.1 等。儘管 Z270 晶片組所內建 PCIe 通道,某程度上來說還不算十分充裕,但一般應用並不會動輒將各式連接埠、介面滿載。因此就普遍的真實使用需求來說,如此配置算是提供多元選擇彈性,並不難從中取得零組件搭配平衡,面面俱到程度自然不在話下。

我們對 USB 3.1 附加設計也挺滿意,如果偶爾會使用較長訊號線時,就能體會到有訊號中繼器的好處。這系列產品除了主打電競、遊戲議題,同時間也兼具極致超頻設計,是個兼具兩種主題的產品。舉如 OC DashBoard 等設計,特別是在裸機使用環境,能夠不假思索的直接操控。假使你著重這樣的使用型態,是值得評估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將之列為採購目標。

廠商資訊

MSI  https://tw.msi.com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7700K
  • 記憶體:Crucial CT2K16G4DFD824A(DDR4-2400 16GB x 2)
  • 系統碟:Plextor M6e 256GB
  • 電源供應器:FSP PT-550M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中文版

延伸閱讀

導入新元素設計好上加好,Asus ROG Maximus IX Formula 試用

MSI 公開 Kaby Lake 世代主機板,4 大系列新品數量高達 42 款

Intel Kaby Lake 桌上型平台正式登場,第七代 Core i7 不鎖倍頻處理器實測

Intel Kaby Lake 平台解禁,Asus 最新 4 大系列主機板一覽

Asus ROG SEA Cup DOTA2 電競比賽,暨泰國曼谷光華商場參訪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4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