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代 Intel 處理器上市後,在市場上激起不小漣漪,也讓人目睹了初代 DDR5 平台的能耐。而在 DDR4 平台,AMD Ryzen 9 5950X 有著地表最強的多核心優勢,在高階型號裡守住不少應用項目的王座,如 Blender、Corona 1.3、V-Ray 等多核心應用及算圖項目,而散熱及功耗表現更遙遙領先對手,AMD Ryzen 9 5950X 在搭配 360 水冷下有優異的散熱表現,全速運轉溫度在 66 度左右,僅 230W 的功耗比 Intel Core i9-12900K 低約 33%。
這幾年處理器型號的抓對廝殺,為玩家們帶來大量利多,而目前處理器的效能價格比,幾乎是處在十年來的巔峰。在高階市場方面,頂級型號也不斷地畫下效能新標竿。
雖然 DDR4 與 DDR5 世代的過渡期已經開始了,但若手邊已經有現成記憶體模組,AMD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會是整體組合上綜合成本較吸引的選項,多核心效能亦較有優勢。
儘管 DDR5 的整體頻寬較高,對日常應用帶來的效能增益目前看來仍不夠全面,甚至有限。撇開技術層面不談,採購零組件最重要的還是性價比,DDR5 的頻寬及價格都是 DDR4 的兩倍,但部份應用的效能甚至只能與 DDR4 打平。
再者,各大廠的 DDR4 技術也已純熟,記憶體除了速度快,穩定性也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不管是何種應用,都可以放心的使用 DDR4 來應付,DDR5 相較之下需要更多數據及測試來證實它在應用上的全面性。
而針對遊戲應用,如果還能買得到中高階顯示卡,以 4K 解析度來運行遊戲也不再那麼高不可攀。儘管我們都已經知道解析度愈高、處理器對運算瓶頸的影響就愈小,應該還是有不少玩家想知道處理器攻頂後能帶來多少效能增益,這正是這次的測試重點。
怎麼看處理器的遊戲效能瓶頸
不少遊戲內建的效能測試,在測試結果都會內嵌 CPU 與 GPU 的運算情況。以遊戲測試的熟面孔《古墓奇兵:暗影》為例,就會列出 CPU 與 GPU 針對每張畫面的運算時間,通常會以毫秒(ms)為單位,形成高低不等的折線圖。
在一般情況下,CPU 與 GPU 的每幀耗時會形成幾乎平行的折線圖,除非遊戲的某些部份特別吃重 CPU 或 GPU,不然比較少會產生交錯的情形。這個看起來很專業的折線圖,其實有個比較簡單的解讀方式。如果 CPU 運算一張畫面耗時約 5 毫秒,理論上一秒鐘就能算 200 張畫面,GPU 的情況也是一樣。遊戲能跑出多少張數,端看 CPU 與 GPU 結合後的最低值。
比如,如果 CPU 的每幀耗時(Frame Time)是 5 毫秒,GPU 是 10 毫秒,那麼瓶頸可以當作是在 GPU 上,每秒的張數約為 100 張。兩者的數據愈接近,就代表誰都沒有拖累誰,在硬體上達到「速配」。
同樣以《古墓奇兵:暗影》當作例子,在 4K 解析度,CPU 與 GPU 的線條保持一定距離,每幀耗時幾乎差了一倍,換作是 1080p 時,兩者就開始出現交錯,處理器的瓶頸就很容易被突顯出來。
而這次的 4K 遊戲測試,都沒有發生效能卡在處理器的情況,所以仍然是以遊戲張數來當作效能評斷的依據。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 / AMD Ryzen 9 5950X
- 主機板:Z690 AORUS MASTER / X570S AORUS MASTER
- 記憶體:HyperX DDR5-4800 / HyperX DDR4-3600
- 硬碟:Crucial P1
- 顯示卡:AMD Radeon RX 6900 XT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rime Gold 1300W
- 散熱:MSI MPG-CORELIQUID-K360-V2
為了避免變因太複雜,這次的軟硬體設置基本上求雙平台最大化一致,並在相同的時間平行測試。也不做手動超頻,雙方皆以主機板針對水冷設定的預設值來運轉。
稱霸一般、多核心應用
在測試遊戲前,先跑一些基礎工具熱身。AMD Ryzen 9 5950X 因為有多核優勢,所以在一些實際應用上仍保有贏面,比如檔案的壓縮處理、CPU-Z 的理論效能、以及繪圖引擎的算圖成績。就算不看前兩者,算圖能少一秒就是一秒,對設計效能吃重的創作者應用來說,Ryzen 9 5950X 仍然是十分理想的生產力助手。
從上述測試結果可見,除了在 x264 / x265 轉檔,以及 Cinebench R23 中由 Intel Core i9-12900K 勝出,其餘測試項目皆為 AMD Ryzen 9 5950X 表現較佳,稱霸多核應用。
4K 遊戲,效能並駕齊驅
遊戲的部份,大部份都是以 DX12 模式跑內建的 Benchmark,畫質調至最高,關閉垂直同步。可以看出兩顆處理器僅有「個位數」張數的勝負差,意即兩顆處理器在搭配高階顯示卡的前提下,在 4K 遊戲的效能表現不相上下。
散熱及功耗,AMD 仍遙遙領先
看完效能,接著比較散熱及功耗。儘管 12 代 Intel 處理器在功耗部分比起以往算是有突破性的改善,Intel Core i9-12900K 在 AIDA64 FPU 壓力測試下整體功耗仍高達 360W,而 AMD Ryzen 9 5950X 功耗不到 230W,單純比較處理器功耗的話,落差可達一倍。效能上難分軒輊的兩顆處理器,在電力效能比上有一倍的落差。
不在乎耗電量的玩家,還有個困難要解決,就是散熱。基本上這兩顆處理器都是要上水冷或頂級塔散才會比較保險。AMD Ryzen 9 5950X 的溫度牆是 90 度,Intel Core i9-12900K 則是 100 度,溫度若持續撞牆,系統就會降頻跑,失去高階處理器的意義。
在搭配 360 水冷的情況下,Ryzen 9 5950X 的全速運轉溫度落在 66 度左右,非常安全,Core i9-12900K 則是上看 95 度。上述的溫度是在沒有手動超頻的前提下,360 水冷確實能壓制住 Core i9-12900K,但這也代表沒有預留多少餘裕給手動超頻,相較下 Ryzen 9 5950X 還有不少空間可操作,並且代表 Ryzen 9 5950X 有較優異的散熱表現。
DDR4 平台仍占性價比優勢,AMD Ryzen 9 5950X 整體效能成本比勝出
這次測試的平台,Intel 端是選用 DDR5,原因前文已有說明。DDR5 目前的優勢是頻寬大,但延遲也高,遊戲效能未必會有 DDR4 來得好。處於世代的斷層,考量到未來升級空間,取捨上可能會較困難。
而 Ryzen 9 5950X 目前在 DDR4 有著成熟的平台加上整體採購及運作成本優勢,相信就算 AMD 自家的 DDR5 平台問世,這顆處理器仍然會十分保值,因為 DDR4 的末代旗艦非它莫屬,也不會再有其它顆了。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