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能一應俱全,新興平價裝機首選
B250 和過去的 B150、B85 等晶片組,Intel 將之定義為小型和中型商用平台,可提供一些基本管理功能,適合用來組建企業員工電腦。然而主機板廠商看中它報價適中,加上內建或說支援功能等條件,平衡度不亞於 H 系列個人用晶片組,因此紛紛利用它來推出中低價位個人主機板。B250 相較於玩家普遍首選 Z170,關鍵差異在於拿掉超頻能力,畢竟這對商業用途而言並不重要。
至於其他規格配置部分,B250 提供 USB 3.1 Gen 1 和 SATA 6Gb/s 各 6 組,可調性配置 PCIe 3.0 通道 12 條,同時也支援 Intel Optane Technology、PCIe NVMe 固態硬碟,只差沒有內建磁碟陣列功能。對一般使用者、不超頻玩家而言,此般規格配置已經足敷使用,重點還是在於價位。以 B250 主機板製品為例,市場價格在 2,400~4,000 之間,確實是經濟實惠的裝機選擇。
▲ Intel B250 晶片組邏輯方塊圖。
我們借來 2 款 B250 晶片組 microATX 製品,分別為 Asus Prime B250M-Plus 與 MSI B250M Mortar,兩者市場參考價格同為 3,090 元。Asus 和 MSI 都是聚焦在入門電競、遊戲市場,免不了加入一些視覺與燈光設計,共通點還有如配置 USB Type-C 連接埠。而這價位亦為部分配備分水嶺,像是乙太網路會採用 Intel 控制器,低於 3,000 產品則以配備 Realtek 控制器居多。
▲ Asus Prime B250M-Plus 主要配件:簡易說明書、驅動程式光碟、I/O 擋板、SATA 排線、M.2 螺絲。
▲ MSI B250M Mortar 主要配件:說明書、快速安裝指南、驅動程式光碟、I/O 擋板、SATA 排線。
如先前提到,Asus 今年將以往俗稱通路板的產品線更名為 Prime 系列,同時不再會推出高價位產品,而原先低價位電競、遊戲產品線 Pro Gaming,變更為 ROG Strix 系列並轉向聚焦中價位市場。基於這前因後果,Prime B250M-Plus 運用了紅黑配色與燈光效果,這帶有典型遊戲風格的視覺設計,和 Prime 系列其他成員不同調,頗有 Pro Gaming 精神殘存的味道。
而 MSI 這波 Kaby Lake 製品數量高達 42 款,B250M Mortar 歸類在遊戲軍火庫系列,該系列依視覺設計分為主力武器和極地風格 2 大類,產品分歧總計有 5 種。共同點是以裝甲和圖騰視覺設計,塑造如戰車般的堅固、耐用形象,中、低價位遊戲族群為主要目標市場。B250M Mortar 分類屬於主力武器,也就是融合戰車的視覺風格設計,乍看下確實較有厚實感。
▲ Asus Prime B250M-Plus。
▲ MSI B250M Mortar。
設計、用料承襲自中價位產品,基礎功能配置完整
兩款產品的 I/O 背板配置相仿,都有 1 組 PS/2 與 2 組 USB 2.0 連接埠,適合連接鍵盤、滑鼠之用。顯示輸出共同點在於都有 DVI-D 與 HDMI,但 HDMI 都未能良好對應支援 4K @ 60 輸出,其中 B250M Mortar 能夠藉由 DisplayPort 輸出 3840 x 2160 @ 60Hz 訊號。而 Prime B250M-Plus 第三種介面為 D-Sub,是因為 Asus 認為這價位消費族群,所使用監視器僅支援 D-Sub 輸入的仍不在少數。
▲ Prime B250M-Plus:I/O 背板配置提供 D-Sub,是因應消費族群需求的考量。
▲ B250M Mortar:I/O 背板顯示輸出配置看起來比較合乎時宜,其餘則和比較組相同。
其餘可見 4 組 USB 連接埠,都是由 B250 晶片組所供應 USB 3.1 Gen 1,並未另外加入第三方 USB 3.1 Gen 2 控制器。兩款產品共通點是提供 1 組 USB Type-C 連接埠,而且在電路上可以見到 ASMedia 型號 ASM1543,這款 USB Type-C 專用的辨識邏輯晶片。乙太網路配置也相同,是採用 Intel 型號 I-219V 實體層晶片,其中 Prime B250M-Plus 整併了 LANGuard 突波防護與靜電保護功能設計。
▲ Prime B250M-Plus:USB 3.1 Gen 1 Type-C 連接埠,附加 ASMedia 製 ASM1543 辨識邏輯晶片。
▲ B250M Mortar:USB 3.1 Gen 1 Type-C 連接埠,同樣採用 ASMedia 製 ASM1543 辨識邏輯晶片。
▲ Prime B250M-Plus:乙太網路採用 Intel 型號 I219-V 控制器,迴路附加 LANGuard 防護設計。
▲ B250M Mortar:乙太網路亦採用 Intel 的 I219-V 控制器,並未強調附加功能性設計。
音效迴路基本設計手法一致,線路經分割隔離處理,同時加入了發光機能。基本用料如音響級電容器,Prime B250M-Plus 使用 4 顆 Nichicon 產品,B250M Mortar 則是由陣仗大上許多的 Chemi-Con 產品構成。至於核心的 HD Audio Codec 皆為 Realtek 設計方案,Prime B250M-Plus 採用型號為 ALC887,B250M Mortar 則是 ALC892。其中 B250M Mortar 背板的類比輸出,全採用 OFC 鍍金端子,整體配置看來是較有誠意。
▲ Prime B250M-Plus:採用 Realtek 製 ALC887 音效晶片,搭配 Nichicon 電容器。
▲ B250M Mortar:採用 Realtek 製 ALC892 音效晶片,搭配較多 Chemi-Con 電容器構成。
(下一頁還有:更多硬體配置與 UEFI BIOS 介紹)
介面配置稍有差異,但實際裝機搭配彈性相仿
維持 B250 晶片組原始規格,兩款產品基本磁碟介面配置,皆為 6 組 SATA 6Gb/s。Prime B250M-Plus 所採用垂直連接埠兩兩一組分散,其中 SATA 1、2 容易和顯示卡撞個正著,可使用轉 90 度線材來排除。至於 M.2 介面配置稍有差異,Prime B250M-Plus 設計上提供 2 組 Type 2280 插槽,B250M Mortar 則只有 1 組 Type 22110。
Prime B250M-Plus 的 M.2_1 提供 PCIe 3.0 x4 通道,對應支援 IRST 未來的 Intel Optane Memory 應用,而 M.2_2 有 PCIe 3.0 x2 與 SATA 6Gb/s 使用彈性,得留意 PCIe 不在 IRST 支援行列內。B250M Mortar 則依循基礎配置設計,兼容 PCIe 3.0 x4、SATA 6Gb/s、IRST,而這兩款產品若使用 SATA 介面 M.2 固態硬碟,預設都是會關閉 SATA 1 連接埠。
▲ Prime B250M-Plus:基本磁碟介面配置 6 組 SATA 6Gb/s,一旁另有 19pin 的 USB 3.1 Gen 1 前置擴充埠。
▲ B250M Mortar:基本磁碟介面配置 6 組 SATA 6Gb/s,一旁亦有 USB 3.1 Gen 1 前置 19pin 擴充埠。
從下圖可看出,兩款產品主要 M.2 插槽,都是配置在處理器與 PCIe x16 插槽之間,是有機會獲得較佳散熱條件。其中 B250M Mortar 的 M.2 插槽導入 Steel Armor 強化設計,標榜焊點都經過額外處理,能夠增加過電流防護和 EMI 電磁干擾遮蔽效用。此外兩款產品的第 2 根 PCIe x16 插槽,都是由 B250 晶片組供應 PCIe 3.0 x4 通道,亦適合用來裝配 PCIe NVMe 固態硬碟。
至於其他配置、設計部分,Prime B250M-Plus 只有 1 根 PCIe 3.0 x1 插槽,B250M Mortar 則為看似較有彈性的 2 根,但本質影響微乎其微。因為就真實裝機應用而言,玩家普遍會裝配獨立顯示卡,由於多數卡都會占用 2 個 PCIe 插槽空間,一旁的 PCIe 3.0 x1 插槽自然無法發揮用處。另外稍微值得一提的是第 1 根 PCIe x16 插槽,Asus 導入 SafeSlot Core 強化焊接點,MSI 則是採用 Steel Armor 設計
▲ Prime B250M-Plus:M.2 與 PCIe 插槽配置合乎一般裝機使用需求,2 組 M.2 也多了點運用彈性。
▲ B250M Mortar:M.2 與主要 PCIe 3.0 x16 插槽皆導入 Steel Armor 強化設計,除了 M.2 其餘運用彈性是相仿。
硬碟層除了前述較大單元項目,相仿的小地方還有皆配置 2 組 USB 2.0 擴充埠、COM 擴充埠,此外 B250M Mortar 備有 Thunderbolt 擴充卡的訊號控制插座。至於裝機時的系統散熱處理,Prime B250M-Plus 只提供 2 組風扇插座,還足以構成基本的前、後對流。B250M Mortar 雖然有 3 組,卻沒有任何 1 組靠近 I/O 背板端,這是美中不足之處。
▲ Prime B250M-Plus:總計提供 2 組系統風扇插座、2 組 USB 2.0 擴充埠、COM 擴充埠。
▲ B250M Mortar:總計提供 3 組系統風扇插座、2 組 USB 2.0 擴充埠、COM 擴充埠,Thunderbolt 擴充卡訊號控制插座。
UEFI BIOS 設計完整移植,因應產品特性調整
兩款產品的 UEFI BIOS 都是植基於既有設計,針對晶片組、產品本身所具備功能特性等條件,修改、調整、簡化而來。Prime B250M-Plus 記憶體時脈最高選擇達 DDR4-4266,但是使用 X.M.P. 超頻模組仍會被侷限在 DDR4-2400/2133,這是個得動動手、腦的地方。此外在 Advanced 群組內能看到「LED Lighting」選項,產品本身在 PCIe x16 插槽尾端下方、音效隔離線路等部分植入 LED 燈光,可以選擇呼吸、恆亮發光模式或關閉之。
▲ Prime B250M-Plus:UEFI BIOS 簡易模式。
▲ Prime B250M-Plus:內建 LED 燈光可以選擇關閉和調整兩種發光模式。
▲ Prime B250M-Plus:風扇支援 DC 與 PWM 運作模式。
至於 B250M Mortar 部分,看來也是和最近代兄弟產品相仿,提供一致的操作體驗。記憶體不像比較組看似可達極高時脈,預設選項中規中矩的定在 DDR4-2400/2133,在 Advanced 群組內能看到前面提過的 Thunderbolt 選項,通常維持預設值無須加以調整即可。兩造有個共通點,那就是處理器與系統風扇,皆支援 PWM 和 DC 運作模式,這在當下算是基本的功能並未被閹割。
▲ B250M Mortar:UEFI BIOS 簡易模式。
▲ B250M Mortar:進階選單內可以看到預留的 Thunderbolt 控制項目。
▲ B250M Mortar:風扇支援 DC 與 PWM 運作模式。
(下一頁還有:附加軟體介紹)
Asus 軟體數量簡單夠用,MSI 相對五花八門
附加軟體無非也是以刪去法處理,Prime B250M-Plus 核心軟體只有 AI Suite 3,而其內部重點項目為 DIGI+VRM、EPU、Fan Xpert2、LED Control 等。基於硬體設計限制因素,DIGI+VRM 等部分的調整選項相當精簡,基本上是只能選擇處理器電源迴路控制。Fan Xpert 2+ 功能尚屬完整,可以自訂運轉策略與溫測點,另外 LED Control 整合在 AI Suite 3 內,也算是好的一點。
▲ Prime B250M-Plus:附加工具軟體相當簡單,以 AI Suite 3 作為主軸。
▲ Prime B250M-Plus:AI Suite 3 內同樣只具備基本元素。
▲ Prime B250M-Plus:DIGI+VRM 調整選項相對簡單。
▲ Prime B250M-Plus:Fan Xpert 2+ 功能尚屬完整,支援 DC、PWM、溫測點。
▲ Prime B250M-Plus:額外附加項目 LED 燈光控制。
B250M Mortar 附加軟體相較下包山包海,如下圖所示,猶如和中高價位產品相當。比較有安裝使用價值的 Command Center、Gaming APP 等部分,在今年度還是各自分離為政,至於實際可調整項目,也是依據 B250 晶片組與產品特性設置。小亮點在於 X-Boost,進階項目內仍然有 USB Speed Up 和 Storage Boost 兩項儲存裝置加速功能,並未因產品價格較低而刪去。
▲ B250M Mortar:附加軟體數量堪比自家中、高價位產品。
▲ B250M Mortar:Commander Center 可用於處理器、記憶體、內顯基本調整,此外可設定風扇運轉策略。
▲ B250M Mortar:OPC Latency Tuner 能進一步調整核心運作組態。
▲ B250M Mortar:Gaming App 可控制 LED 燈光、情境式運作組態選擇、鍵盤與滑鼠巨集錄製等功能。
▲ B250M Mortar:X-Boost 內附加 USB 和儲存裝置加速功能。
(下一頁還有:性能簡測、總評)
完全同級競爭品,性能表現亦旗鼓相當
性能簡測部分,我們讓兩款產品的 UEFI BIOS 維持預設值,主要以內顯為搭配組合,只在 3DMark 部分測相加入獨立顯示卡。雖然數據互有高低,但是精算下來兩造差異其實有限,落在正常測試誤差範圍內。唯一例外是系統碟測試結果,B250M Mortar 的 4K 部分高出一截,推測和 UEFI BIOS 設定有些關聯。透過 OCCT 燒機觀察耗電量,Prime B250M-Plus 閒置 19W、燒機峰值 132W,而 B250M Mortar 閒置 18W、燒機峰值 130W,差異同樣是微乎其微。
下列上 / 左圖為 Prime B250M-Plus,下 / 右圖為 B250M Mortar
▲ AIDA64 記憶體傳輸測試:Prime B250M-Plus 表現略好。
▲ M.2 系統碟傳輸測試 - Plextor M6e 256GB:B250M Mortar 表現較佳。
▲ PCMark 8 Home conventional 測試模式數據:Prime B250M-Plus 表現略好。
▲ PCMark 8 Creative conventional 測試模式數據:B250M Mortar 表現略好。
▲ PCMark 8 Work conventional 測試模式數據:兩造表現相仿。
▲ 3DMark Cloud Gate 測試模式數據:Prime B250M-Plus 表現略好。
▲ 3DMark Sky Diver 測試模式數據:Prime B250M-Plus 表現略好。
▲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模式數據 - GeForce GTX 1070:B250M Mortar 表現略好。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模式數據 - GeForce GTX 1070:Prime B250M-Plus 表現略好。
各具有特點吸引力,同為預算有限裝機理想選擇
綜觀 Asus Prime B250M-Plus 與 MSI B250M Mortar,硬體設計配置看來是 B250M Mortar 比較有物超所值感,例如處理器電源迴路兩邊皆裝配散熱片,音效迴路採用較多音響級電容器,第一根 PCIe x16 與 M.2 插槽都導入強化設計等。Prime B250M-Plus 用料相形之下並沒有那麼彭湃,最大亮點或許為配備 2 組 M.2,此外乙太網路防護設計規模較大。
至於附加軟體,B250M Mortar 所提供數量遠超越 Prime B250M-Plus,不過其罩門在欠缺整合,維護管理、日常使用稍有不便。Prime B250M-Plus 雖然簡化到幾乎是以 AI Suite 3 當主軸,不過實用的硬體層調整只需要這麼一套,再給其他項目也只是顯得多餘。當然了,如果你習慣在 UEFI BIOS 調整設定,軟體層這點大可直接忽視、都不裝也罷。
這兩款產品撰稿期間的市場參考價格同為 3,090 元,共通處如開頭所提及幾點,這價格能擁有 Intel 乙太網路、基本的音效最佳化設計,以及些許中、高階產品所下放之功能設計。在不玩超頻、斟酌預算想增加處理器或顯示卡支出占比,覺得主機板只要穩定、基本功能足敷即可的前提下,我們認為兩造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依個人品牌喜好、關注點來決定。
廠商資訊
微星科技 http://tw.msi.com/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7700K
- 記憶體:Kingston ValueRAM KVR24N17D8/16 x 2
- 系統碟:Plextor M6e 256GB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070 公版
- 電源供應器:FSP PT-550M
-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中文版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極致超頻融合創新設計,Asus ROG Maximus IX Apex 主機板開箱
銀色系風格再次粉墨登場,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