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輔助 VAR 的技術目的在確保卡達世界盃的越位判罰更快更準確——但這項技術並非沒有缺陷。
什麼是 SAOT?
這個縮寫詞看起來似乎有點像某個真人秀節目,但半自動越位技術(Semi-Automated Offside Technology ,SAOT)其實是為了減少戲劇性事件而不是引發戲劇性事件。作為 VAR(影像助理裁判)的擴展,SAOT 的引入是為了幫助減少 VAR 技術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如何決定一名球員在進球前是否越位。這項技術將會在卡達世界盃上投入使用。
SAOT 的工作機制
簡而言之:人工智慧(AI)會對位置資料進行處理分析,進而繪製出球員出腳時所在的位置。如果 AI 判定球員越位,則會向 VAR 發送警報,並顯示足球的「踢球點」與越位線。在人工檢查了 AI 發出的警報後,VAR 人員會通知裁判,裁判做出任何現場判決之後均可做出相應改判。
在世界盃上,一項 SAOT 決定要利用嵌入在足球內的感測器發送的資料來做出,世界盃用球 Adidas Al Rihla 每秒可傳輸 500 次自己的位置資料,與此同時,體育場周圍還有 12 個追蹤攝影機,它們會追蹤足球以及球員身體的 29 個不同點位(攝影機每秒會傳遞 50 次資訊)。人工智慧還會創建 3D 圖形來顯示越位線以及球員相對於越位線的位置。這幅圖片會在判決做出後產生,並向體育場內以及電視前的球迷展示。
為什麼要引入 SAOT?
足球規則手冊第 11 章的開頭講得非常清楚:如果球員的「頭、身體或腳的任何部分處在對方半場(不包含中線),且頭、身體或腳的任何部分比球和對方倒數第二名隊員更接近於對方球門線」,則該球員越位。但是這條規則有一些前提條件。比方說:球員只有在對方半場內才有越位這一說,如果對方故意最後是觸球的話則不算越位。這些限定資格也有待進一步修訂。本賽季,規則的制定機構國際足球聯合理事會(Ifab)又被迫澄清「故意」的含義,而且解釋用了 400 字。
鑒於越位的複雜性,越位規則給 VAR 帶來了最大挑戰也就不足為奇了。原先的 VAR 是讓一名官員通過重放視頻片段在遠端對事件做出評估。這種局限性在 VAR 引入英超聯賽後不久就體現出來了。影片片段通常無法捕捉到踢球的準確時刻,而越位線也是人工確定的。在高風險決策的情況下,進球與否也許是差之毫釐的問題,所以這種做法馬上就有產生挫敗感的可能性。也許更關鍵的是,這些決定可能需要幾分鐘才能做出。
而 SAOT 可能帶來的好處是更精確、更快速,可將平均決策時間從 70 秒減少到 25 秒。國際足聯裁判長皮爾·路易吉·寇里納(Pierluigi Collina)稱 SAOT 「更快、更準確」,「對球迷來說更好溝通」。
SAOT 在哪裡測試過?
去年在卡達舉行的阿拉伯盃上,SAOT 首次亮相。本賽季的歐洲冠軍聯賽歐足聯也採用了 SAOT。
SAOT 通過了測試嗎?
雖然用 SAOT 輔助判罰的準確性幾乎沒有爭議,但依靠這套系統、使用在體育場或影像螢幕上看不到的邊線來判斷球員是否越位仍然受到球隊經理與支持者的爭議。不過,SAOT 的主要問題仍然是它當初被引入的原因:時間。
阿拉伯盃順利比完了,但 ESPN 記者戴爾·詹森找出的例子發現,在判罰有越位可能的進球時,延誤的時間往往要超過一分鐘,有一次甚至超過了兩分鐘。這種模式後來蔓延到本賽季的歐洲冠軍聯賽上。哈里·凱恩在對陣里斯本競技隊時曾踢進了制勝球,但後來被取消了,當時對越位規則的一項分條款的解釋就花了四分鐘的時間。利物浦對那不勒斯的比賽也被拖延了很長時間,而在勒沃庫森對陣布魯日的比賽中,派屈克·希克進球被取消後也引發了爭議。
就拿凱恩那個例子來說吧,那種情況很容易會讓人產生這樣的想像:即比賽的加時與其說是技術造成的,不如說是人類隨後的干預造成的,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保證越位規則得以充分運用。人為失誤和/或主觀性,以及人類編寫的規則的複雜性(在這方面,手球的規則其實跟越位不相上下),這些仍然是 VAR 行之有效的最大障礙。不過,歐足聯指出,與仍採用基本版 VAR 的本賽季歐聯杯相比,歐冠聯賽的越位判定平均用時要短 30 秒。
在之前舉辦的國際足聯錦標賽,也就是 2018 年男子世界盃以及 2019 年女子世界盃上,VAR 設法避免了變成焦點,這可能是因為球場上的裁判擁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這也是很多球迷的希望。如果卡達也還是這種情況的話,那麼既能做出正確決定,但又不用遭受延時的痛苦的希望還在(編者注:這個希望看來要落空了,目前看本屆世界盃的加時明顯比之前長了不少)。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