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機器人都已經進化到能自己造自己了?! 麻省理工(MIT)的研究人員腦洞大開,於是有了這番情景:
機器人1號忙前忙後,一邊挑選零件,一邊自主組裝。 不一會兒後,一模一樣的機器人2號就原地誕生!
還沒完,機器人2號剛來到這個世界,立刻就能和1號那樣靈活運動,然後它還幫自己加上2個配件。
MIT的研究者指出:
這種機器人除了能複製自己外,還能分層搭建出更大的機器人。
按此想法,以後造大型建築或大型機械設備時,或許可以讓小模組像搭積木似的一步步構造,不用再在旁邊弄個巨型機床之類的了。
這樣能大大提高建造效率!
相關研究論文已登上了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神奇的「智慧」模組
從前文的GIF檔中不難看出,這種機器人能如此快速地複製自己,主要得益於它的一塊塊「零件」,研究者稱之為Voxel。
Voxel一詞是體積像素(Volume Pixel)的簡稱,我們可以簡單把它理解為模組。
至於模組為什麼會長成這樣,研究者稱,靈感來源於晶格,也就是原子在晶體中排列規律的空間結構。 立方八面體的結構具有低密度以及高剛度的優勢,還方便搭建和拆卸。 這些模組除了有機械結構之外,還有智慧控制系統。
模組內部搭載了電池,還有中央處理器和執行器等,讓其可以靈活地動起來,還能自主導航。而模組邊沿則裝有磁吸彈簧針連接器,兩個模組只需要貼近就可以牢固地連在一起:就算沒有電線,每組面對面連接也能在10V電壓下,傳輸8A的電流和50N的拉伸力。
不過僅靠運動還不夠,機器人選取零件和搭載新機器人的過程還涉及抓取的動作。
所以研究團隊還給機器人設計了「手腕」。
這個「關節」比其他模組更靈活,方便機器人「拿起」零件以及分層搭建。接下來,機器人就可以有條不紊地複製自己了。
幕後的集中控制程式
到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機器人是如何抓取正確的模組,並按順序拼出想要的新結構?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集中控制程式。 透過這個程式,機器人可以自我複製、離散化形狀、規劃移動路徑,並合理分配任務。
首先,機器人的計算系統會根據給定目標形狀,自動產生適合的構建序列。透過編譯器,將輸入的幾何體離散成有序的分層構建塊。 然後,系統還會分析出最佳組裝順序,來提高效率並防止過程混亂。
也就是說,機器人不僅能複製貼上自己,還能分層搭出更大的機器人或者其他結構。
舉個例子:
如果現在要建造一個大圓錐,第一步需要人在集中控制程式處輸入這個「施工目標」。
然後系統就會自動將這個形狀拆分開,確定施工順序,並確定施工隊的組成,告訴第一個機器人還需要多少個同伴來完成任務。
然後,系統會發出指令,讓第一個機器人以遞迴的方式造出自己的同伴。 接著,系統還會分配任務,運用貪心演算法找到最高效的施工路徑,避免一群機器人發生碰撞。
分層演算法則用來分解施工步驟,小機器人製造元件,大機器人則負責將做好的組件搭起來。
不過,研究者也指出,在實操過程中,部件還不夠靈活(開頭的動圖是模擬環境中的樣子),目前他們正在研究開發更強大、靈敏的連接器。
研究者簡介
研究人員來自MIT的比特與原子研究中心以及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
論文一作兼通訊作者Amira Abdel-Rahman,現為MIT在讀博士研究生,碩士畢業於哈佛大學技術設計研究。她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利用電腦來分析製造過程和製造系統。
系統整體構思的設計者為Neil Gershenfeld教授,現為MIT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主任,他也是美國物理學會會員。
MIT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Center for Bits and Atoms),目前正在致力於打破電腦科學和經典物理學之間界限,探索如何把資料和硬體更好地結合聯動。
論文網址:
資料來源: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