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04

MSI Titan GT77 HX 13VI全新旗艦電競筆電效能實測,媲美桌上型電腦的遊戲效能與生產力

$
0
0
MSI推出的Titan GT77 HX 13VI電競筆電,搭載最新的Core i9-13980HX處理器與GeForce RTX 4090獨立顯示晶片,具有睥睨群雄的頂級效能。4b6622ef95026df3878221908fc9f98b

MSI推出的Titan GT77 HX 13VI電競筆電,搭載最新的Core i9-13980HX處理器與GeForce RTX 4090獨立顯示晶片,具有睥睨群雄的頂級效能。

全新旗艦登場

MSI Titan GT77 HX 13VI是搭載代號為Raptor Lake的Intel第13代Core i系列處理器,以及NVIDIA GeForce RTX 40系列顯示的全新旗艦電競筆電,其外型與去年款式相近,在機身後方加入Mystic Light Bar炫彩燈條,並搭載與SteelSeries聯名合作、採用Cherry MX Ultra Low Profile超薄機械軸,且每顆按鍵都能獨立設定RGB背光色彩的機械式鍵盤,並搭載17.3吋IPS面板,3840 x 2160解析度,144Hz更新頻率,100% DCI-P3色域,Mini LED背光,且符合DisplayHDR 1000標準認證,能夠帶來更舒適的遊戲體驗。

在核心零組件部分,最高階版本(Titan GT77 HX 13VI-038TW)搭載的處理器為具有8組P-Core加上16組E-Core、共32條執行緒的Core i9-13980HX,在Thermal Velocity Boost技術加持下,最高Turbo時脈可達5.6GHz。

顯示晶片部分除了內建於處理器的UHD Graphics(具32組執行單元,最高時脈為1.65GHz)之外,還具有獨立的行動版GeForce RTX 4090,它採用Ada Lovelace架構的AD103核心,具有9728組CUDA核心,搭配16GB GDDR6顯示記憶體,並且支援MUX獨立顯示晶片直連設計,能夠快速在「獨立顯卡模式」或「混合顯卡模式」(NVIDIA Optimus)之間切換,取得最佳遊戲效能,或平衡效能與續航力的表現。

Titan GT77 HX 13VI的處理器與顯示晶片共用具備4組風扇和8根熱導管的Cooler Boost TITAN散熱模組,最高能夠讓2者共享250W的電力預算,達到更出色的動態負載調節與效能表現。

擴充功能部分,Titan GT77 HX 13VI具有4組SO-DIMM插槽,最高能安裝4組DDR5記憶體,並讓總容量達到128GB,儲存裝置部分則提供3組M.2插槽,由直連處理器的PCIe Gen4x4、PCIe Gen5x4插槽已預先安裝2TB固態硬碟並設定為RAID 0磁碟陣列,此外還有第3條連接至晶片組的PCIe Gen4x4插槽,供使用者自行安裝固態硬碟。

Titan GT77 HX 13VI搭載17.3吋4K螢幕,機身尺寸為39.7 x 33 x 2.3公分,重量為3.3公斤。

它具有包含數字鍵的鍵盤、超大觸控板,以及指紋辨識器。

機身左側具有充電、2組USB3.2 Gen2、SD Express讀卡機、3.5mm耳機麥克風複合端子等介面。

機身右側具有USB3.2 Gen2、2組Thunderbolt 4、Mini DisplayPort、HDMI、2.5GbE乙太網路等介面。

機身後側為整排散熱鰭片與出風口,具有Mystic Light炫彩RGB燈光。

鍵盤部分也具有多種不同顯示模式的RGB燈光,使用者也可以針對每個按鍵進行設定。

鍵盤左下角具有RGB背光的Cherry標誌。

拆開底蓋可以看到具備4組風扇和8根熱導管的Cooler Boost TITAN散熱模組。

再拆下中央銀色金屬蓋,就可以看到4組SO-DIMM記憶體插槽。

出廠時已在直連處理器的PCIe Gen4x4、PCIe Gen5x4插槽已預先安裝2TB固態硬碟並設定為RAID 0磁碟陣列,使用者可以在第3條連接至晶片組的PCIe Gen4x4插槽擴充固態硬碟。

機身左右兩側都有散熱鰭片與出風口。

機身後側為整排散熱鰭片與出風口,加強散熱效果。

測試環境與條件

在Titan GT77 HX的測試過程中,所以設定、常駐軟體都維持預設狀態,所有成績除了PCMark電池續航力、CrystalDiskMark儲存裝置、HandBreak轉檔等測試僅進行1輪之外,其餘項目都是進行2輪測試,在確定沒有極端值後取平均。

遊戲效能使用遊戲內建的測試模式,而《要塞英雄》與《絕對武力:全球攻勢》分別使用Titled Tower Benchmark、FPS Benchmark地圖搭配NVIDIA FrameView工具量測FPS效能。各遊戲皆在1080p、2K、4K解析度搭配最高畫質設定,若有設定範本則套用最高範本,若無則將所有畫質相關項目調至最高,關閉VRS或動態解析度等設定,並僅進行開、關光線追蹤功能的調整。

Titan GT77 HX 13VI規格一覽:
處理器:Intel Core i9-13980HX
晶片組:Intel HM770
記憶體:Samsung DDR5-4800 32GBx2(@DDR5-4000)
顯示晶片:行動版GeForce RTX 4090(16GB GDDR6)
儲存裝置:Samsung MZVL22T0HBLB-00B00 2TB固態硬碟x2
顯示器:17.3吋IPS面板,3840 x 2160解析度,144Hz更新頻率,100% DCI-P3色域,Mini LED背光,符合DisplayHDR 1000標準認證
鍵盤:SteelSeries聯名合作,採用Cherry機械軸
有線網路:Intel Killer Ethernet E3100(2.5GbE)
無線網路:Intel Killer Wi-Fi 6E AX1690、Bluetooth v5.3
I/O端子:Thunderbolt 4(含Power Delivery)x1、Thunderbolt 4 x1、USB 3.2 Gen2 x3、SD Express讀卡機x1、HDMI 2.1(8K @ 60Hz / 4K @ 120Hz)x1
軟體環境:Windows 11專業版21H2(Build 22621.819),GeForce Game Ready 527.47

Titan GT77 HX 13VI搭載Intel Core i9-13980HX處理器,晶片組則為HM770。

雖然它搭載2條32GB、DDR5-4800記憶體,但以雙通道DDR5-4000速度運作。

在測試時GPU-Z尚無法完全正確辨識行動版GeForce RTX 4090顯示晶片。

例行測試項目的原則為保持出廠預設設定值,故顯示卡設定保留在MSHybrid顯示模式(NVIDIA Optimus)。

儲存裝置部分,可以從Intel管理程式中看到由2組2TB固態硬碟組成的RAID 0磁碟陣列。

固態硬碟的型號為Samsung MZVL22T0HBLB-00B00。

Titan GT77 HX 13VI效能測試

由於撰稿時筆者手上沒有其他電競筆電的效能數據,因此使用下列2篇測試專題文章中的數據作為對照組,看看新一代電競筆電是否能帶來桌上型電腦般的遊戲體驗。

延伸閱讀:
Zen 4超車對手旗艦!AMD Ryzen 9 7900X、Ryzen 7 7700X處理器效能實測
NVIDIA GeForce RTX 4090效能實測,新世代卡王暢玩4K光線追蹤

數據圖表中的測試平台標記如下:

  • MSI GT77:本次測試的電競筆電
  • 7700X + 3080: Ryzen 7 7700X、X670E晶片組、DDR5-6000、GeForce RTX 3080
  • 7700X + 4090: Ryzen 7 7700X、X670E晶片組、DDR5-6000、GeForce RTX 4090

在綜合效能測試項目PCMark10 Extendend中,MSI GT77在基本常用功能與生產力的表現與桌上型電腦接近,數位內容創作與遊戲部分則因為桌上型GeForce RTX 4090效能太過強悍而被拉開差距。

在PCMark10辦公室續航力測試過程將螢幕、鍵盤背光開至最強,並關閉網路功能、喇叭,MSI GT77的續航表現為3小時58分。

PCMark10遊戲續航力測試的條件與前者相同,續航表現為1小時44分。

同為綜合效能測試的CrossMark中,MSI GT77也與對照組相去不遠。

在Cinebench R20處理器渲染測試中,MSI GT77的行動版Core i9-13980HX在單核心表現就優於桌上型Ryzen 7 7700X,多核心部份則受益於8組P-Core加上16組E-Core的優勢,大幅領先8核心的Ryzen 7 7700X。

在較新的Cinebench R23處理器渲染測試中,整體趨勢與前項測試相當類似,MSI GT77的領先幅度可達71.23%,可見加入E-Core對多工效能的幫助很大。

在POV-Ray光線追蹤渲染測試中,MSI GT77一樣靠著Core i9-13980HX具有額外16組E-Core帶來更大的效能優勢。

在V-Ray 3D圖像渲染測試中,MSI GT77在使用處理器運算的「V-Ray」項目中大幅領先,而在使用顯示卡運算的其他2個項目也有優於RTX 3080的表現。

透過x264 Benchmark、x265 Benchmark進行軟體編碼影片轉檔測試,表現依然是由具有更多處理器核心的MSI GT77領先。

3DMark CPU Profile處理器多工測試能夠看出同處理器在不同負載的效能表現。單執行緒情況校為接近,但隨著執行緒數量提升,MSI GT77的Core i9-13980HX逐漸拉開差距。

在記憶體頻寬部分,由於MSI GT77的記憶體時脈設定僅為DDR5-4000,所以表現比較差。

快取記憶體的表現則與處理器有較大的關連。

在延遲數據部分,也可以看到DDR5-4000讓記憶體延遲也變得比較高。

在PCMark10全系統磁碟測試中,MSI GT77的成績為1796分,頻寬與平均搜尋時間分別為289.19MB/s、9.4μs。

在CrystalDiskMark測試可以看到RAID 0的效果,讓2組PCIe Gen4x4的固態硬碟發揮高達13367.75MB/s的持續讀取效能。

遊戲效能實測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搭載現今最強行動版GeForce RTX 4090的MSI GT77的遊戲的效能表現如何。

Speed Way是採用DirectX 12 Ultimate繪API與DirectX Raytracing tier 1.1光線追蹤技術,具有全域照明與反射等效果,並透過Mesh Shaders進行效能最佳化,可以反映最新AAA大作遊戲的效能表現。MSI GT77的行動版RTX 4090雖然表現不如桌上型RTX 4090,但仍然優於桌上型RTX 3080。

3DMark Time Spy採用Direct X 12搭配2K解析度,比較能反映現今遊戲的效能趨勢,MSI GT77的表現居於2者中間。

Time Spy Extreme將解析度提升至4K,MSI GT77的表現依然相當理想。

3DMark Port Royal採用DirectX Raytracing(DXR)光線追蹤繪圖技術搭配2K解析度,是考驗顯示卡光線追蹤效能的競技場。MSI GT77的表現大約領先桌上型RTX 3080達26.02%。

在實際遊戲效能部分首先我們看到競技類遊戲《絕對武力:全球攻勢》,雖然MSI GT77的表現敬陪末座,但在4K解析度仍有高於200幀的平均FPS表現。

同為競技類遊戲的《要塞英雄》因日前更新至DirectX 12繪圖API,所以缺少RTX 3080的數據。MSI GT77在4K解析度的平均FPS高於100幀。

《看門狗:自由軍團》關閉光線追蹤的情況下,MSI GT77的表現領先桌上型RTX 3080。

《看門狗:自由軍團》開啟光線追蹤後,MSI GT77能夠擴大領先桌上型RTX 3080的幅度。

《極地戰嚎6》對顯示卡的效能需求較低,MSI GT77能在關閉光線追蹤的情況下在4K解析度下提供87幀平均FPS效能。

《極地戰嚎6》開啟光線追蹤後,4K解析度平均FPS效能仍有72幀。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並不支援光線追蹤,MSI GT77在4K解析度平均FPS效能高達82幀。

《電馭叛客2077》不使用光線追蹤的情況下,MSI GT77在4K解析度的平均FPS為49.78幀,低於60幀門檻。

《電馭叛客2077》開啟光線追蹤後,4K解析度平均FPS效能下滑至22.11幀,需透過DLSS 3升頻技術補足。

獨立顯卡模式效能測試

為了瞭解Titan GT77 HX 13VI在顯卡直連模式的效能數據,筆者特別在這個段落補充切換至獨立顯卡模式的各遊戲4K解析度的效能測試,同時也補充《電馭叛客2077》開啟DLSS 3的效能表現。

測試時在MSI Center設定軟體中將顯卡模式切換至「獨立顯卡模式」。

從列表中可以看到獨立顯卡模式大約可以帶來2~10%左右的效能增益。其中《絕對武力:全球攻勢》的增益高達38.76%,而《電馭叛客2077》則低至-1.81%。

《電馭叛客2077》開啟DLSS 3與顯卡直連後,在4K解析度、開啟光線追蹤的平均FPS可以達到91.52幀,足以提供流暢的遊戲體驗。

從各項測試成績可以看到,MSI Titan GT77 HX 13VI電競筆電所搭載的Intel Core i9-13980HX處理器與NVIDIA GeForce RTX 4090獨立顯示晶片,都是當今頂級的行動版零組件,不但能提供強悍的遊戲效能,在生產力、創作者等應用情境也都有出色的表現,足以滿足行動頂級遊戲機與行動工作站等使用需求。

Titan GT77 HX現已上市,價格為新台幣179,900 元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0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