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04

沒有言論審查和封鎖的的 Web3 社群平臺 Damus,一周就被玩爛了!

$
0
0
Web3 社群想從底層架構顛覆傳統社交,但卻忽略了「人」的因素。198611f95c1a9e01f3a880b24ca873db

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 

2月1日,Twitter 聯合創始人及前 CEO Jack Dorsey 發布推文表示,基於分散式社群媒體協定 Nostr 的社群產品 Damus 和 Amethyst 正式在蘋果 App Store 和Google Google Play Store 上線。 

緊接著,各大社群平臺上開始出現一長串一長串以固定英文字母打頭的「神秘字元」,一個名為「Damus」的社群APP橫空出世。在當你嘗試弄清楚這一切時,短短兩天內,Damus 已經聚集起了一大批對 Web3、去中心化社群感興趣的人,下載量飆升至 App Store 社群免費榜第一。 

這個新型的匿名社群應用聲稱沒有審查、發文自由,任何人包括發文者自己都沒有刪帖的權利。很多 Web3 擁護者再一次喊出了「推特已死」的口號,將 Damus 視做極具顛覆性力量的下一代應用。 

但令人感到有些「出戲」的是,隨著大量使用者的湧入,Damus 的廣場上頻繁佔據螢幕的竟然是微信群聊QRcode,由於缺少管理機制,距離上線還不到一周,廣場上已經充斥著大量「垃圾資訊」。 

Damus 到底是什麼?支撐它運作的底層協定是怎樣的?如今的它是否真的具備顛覆傳統社群的能力? 

橫空出世的 Damus 

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Damus 自去年 4 月份就已經開放了內測,但當產品逐漸完善後試圖上線 App Store 時,過程卻並不順利。 

此前 Damus 官方曾發推稱:「在最終獲得批准之前,(我們)至少嘗試了三次,但都失敗了。」對此,Damus 的核心開發者 William Casarin,也曾表示過如果蘋果使用者不能原生使用 Nostr 將會非常可惜:「我已經向 Nostr 協議加入了多個擴充以符合 Apple 的要求,但是他們一直說還不夠符合標準,這是我處理過的最令人沮喪的事情。」 

轉機出現在 2 月 1 日,蘋果突然通過了 Damus 的上線審核。 

Jack Dorsey 自從離開 Twitter 後一直專注於 Web3 事業。去年 12 月,他曾向 Damus 背後的開放式去中心化社群網路通訊協定 Nostr 捐贈了 14 BTC(約合 25 萬美元)。得知 Damus 獲批上線後,Jack 立刻在 Twitter 發帖「a milestone for open protocols...(開放協議的一次里程碑)」並附上了 Damus 的下載連結。

作為 Web3 領域內鮮有的行動端的產品,再憑藉著 Twitter 創始人的名人效應,Damus 一經上線就迅速積攢起了一大批體驗者。 

隨著越來越多的註冊使用者將自己的帳戶公開金鑰分享在各大網路社群上,Damus 成功破圈,短短兩天時間內就衝到了 App Store 社群免費榜第一。根據 nostr.io 的資料顯示,截止至 2023 年 2 月 5 日,Damus 背後協定 Nostr 的公開金鑰數量超過 50 萬,擁有的中繼節點為 289 個,記錄的事件(event)超過 121 萬。 

Damus 究竟有何不同之處,為何能引起如此之大的轟動?

Damus 聲稱自己是一個由使用者掌控的社群平臺

作為一個聲稱「無需擔心任何封禁或審查,你的資料由你控制」的去中心化社群產品,使用者註冊 Damus 時無需提供手機門號、電子郵信等任何個人資訊,只需要填寫 Username(使用者名)、Display Name(顯示名稱)即可從零開始創建帳戶。 

在填寫暱稱的下方,會有 Damus 隨機提供給你的一個公開金鑰,點擊「Create」創建後,系統會彈出相對應的私密金鑰。在 Web3 的世界裡,公開金鑰是可以直接展示給他人的身份 ID,而私密金鑰則是證明你自身身份的密碼,因此公開金鑰可以分享給朋友、可以公開在其他社群平臺中,而私密金鑰則需要自己保存好。

沒有言論審查和封鎖的的 Web3 社群平臺 Damus,一周就被玩爛了!

從 App 的介面佈局來看,Damus 與 Twitter 極其類似,包括主頁、私訊、搜尋&廣場、通知四個底欄 Tab。點擊頁面右下角的「加號」就能發表內容,但是目前 Damus 只能直接發表文字內容,圖片內容只有透過相關網站將圖片轉化為連結才能上傳。 

在搜尋網頁面中,使用者可以透過複製對方的公開金鑰或是其 Username、Display Name 找到對方並加入追蹤。搜尋網頁面也是廣場頁面,使用者可以即時看到其他人最新發表的文章,每個發文都有相對應的 Note ID,同樣可以在搜尋欄中進行搜尋或是分享給其他好友。 

同時,Damus 還內建了比特幣閃電網路,使用者可以直接呼叫協力廠商閃電網路錢包支付,用於內容捐贈及交易。目前 Damus 有兩個版本,一個是iOS版,一個是Android版,Android版名為「Amethyst」,兩個版本目前尚不互通。 

從底層顛覆傳統社群 

很多人會直接將 Damus 稱為可以顛覆 Twitter 等傳統社群APP的存在,但實際上,真正實現抗審查、去中心化的關鍵,是 Damus 背後的基礎協議——Nostr。 

Nostr 與 Damus 的關係,就好比網際網路底層協定與網路APP之間的關係。 

Nostr 是一個致力於解決社群網路審查、言論不自由等問題的極簡化協定,而 Damus 則是建立在 Nostr 之上、根據 Nostr 協定規則開發出的協力廠商APP。因此想要瞭解 Damus 的產品機制,就不得不搞清楚 Nostr 協定的運作規則。 

沒有言論審查和封鎖的的 Web3 社群平臺 Damus,一周就被玩爛了!

Nostr 全稱是「Notes and Other Stuff Transmitted by Relays」(意為用中繼節點傳輸筆記及其他內容)。在 Damus 出圈之前,Nost r 一直是一個小眾的協議,由開發人員 fiatjaf 在 2020 年底創建,目標是成為 Twitter 和 Mastodon 的羽量級解決方案。創立後的 Nostr 由一群匿名開發者進行開發,除了從 Jack 那裡獲得 14 BTC 捐贈外沒有拿過任何的外部融資。  

Jack 曾向 Nostr 捐贈 14 BTC

據外媒報導,Nostr 的早期測試人員包括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曾因解密震動全球的愛德華·史諾登,以及支持加密貨幣的美國參議員 Cynthia Lummis。 

匿名創始人 fiatjaf 曾表示過,創建 Nostr 最初的希望就是「抗審查」,Nostr 不依賴於任何中央伺服器,而是由使用者端 Client 和中繼節點 Relay 這兩部分組成。 

使用者端 Client 主要用於簽名、驗證身份資訊,中繼節點用於抓取、儲存任何與它連接的使用者端的資訊,使用者端與中繼節點用一種極簡的形式,允許人們交換資訊,但是中繼節點之間不能互相通訊,只有連接在相同中繼節點的使用者才能看到彼此發布的內容。 

Nostr 之所以能夠抗審查,是因為任何人(包括你自己)都可以運行中繼節點,使用者端可以與任意數量的中繼節點相連。這就意味著你在使用者端發布的資訊可以自主選擇儲存至多個中繼節點,即便有中繼節點對你的內容進行遮罩,你依然能透過其他中繼節點把資訊傳遞給其他使用者;即便其他所有的中繼節點都遮罩了你的內容,你還可以透過運行屬於自己的中繼節點發布資訊。 

因此,Nostr 對於單一節點不具有依賴性,雖然並不是建立的區塊鏈上,Nostr 依舊用自己的方式實現了去中心化。 

至於建立在 Nostr 協定上的應用程式,像是 Damus 這種協力廠商 App,只是以產品的形式呈現出使用者發表的資訊內容,並不具備收集使用者資料或是驗證使用者身份的能力,這一點則恰恰保證了「你的資料由你掌控」。 

更重要的一點是,使用者只需要一對公開金鑰和私密金鑰就能登陸到任何一個 Nostr 協力廠商使用者端,並不需要每次都重新註冊,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已經在 Damus 上創建了自己的帳戶,就相當於在 Nostr 上也有了自己的帳戶,並且你可以使用相同的金鑰登陸其他同樣建立在 Nostr 上的應用程式。 

這與 Web2 的社群應用有根本性的不同,如果說在 Web2 中,使用者及其粉絲的資料,是以不同的 App 作為區隔的;那麼在 Nostr 中,每個使用者及其粉絲的帳戶、資料一開始就建立在底層協定中,所以即便你換了一個應用程式,你的粉絲仍舊可以同步遷移。 

外媒對此有個形象的比喻:「想像一下,當你準備遷移至 Instagram APP時,你能立刻讓所有的 YouTube 訂閱者關注你的 Instagram。」Nostr 將社群圖譜建立在協議層,與應用層進行了區隔,這一點很大程度的維護了社群的所有可能,同時也能降低對某個協力廠商APP的過度依賴。 

總體而言,Nostr 扮演的更像是基礎設施的角色,儘管整個協議很簡單,但是它提供了一個巨大且開放的空間供開發人員構建多元應用。

建立在 Nostr 之上的應用程式

除了這次公開的 Damus 外,Nostr 還在其他領域構築著自身生態。例如類似 Telegram 的 Anigma.io,類似 Reddit 的 Novote,線上下棋小遊戲 Jeste。 

Damus 的開發者 William Casarin 則表示,Nostr 協議的開放性促使他不斷創新,因為一旦 Damus 的使用者端不再能提供最好的體驗,人們就可以轉向更好的使用者端,而這個轉移幾乎不需要什麼成本:「這就是開放協議的力量,競爭將讓我們所有人變得越來越好,而不會像 Twitter 那樣停滯不前。」 

Web3 的社群困境 

一直以來,追求去中心化的火苗從沒被撲滅過,但也尚未能成功。 

網際網路剛剛誕生時,也曾被視作對抗壟斷、能夠自由傳播資訊的新一代技術。早期的網際網路協議,像是 TCP/IP 同樣是根據去中心化思想為基礎進行設計的,這些協議甚至沒考慮過任何的收費機制,全部是免費為上層應用提供服務。無論是Twitter還是中國的微博等平臺,在創建早期也曾開放過 API 介面,許多開發者借用這些平臺的資源創建起了豐富多樣的協力廠商APP。

但原本美好的設想沒能抵抗現實的衝擊,隨著網際網路成為商業世界的主角之一,建立在免費協定之上的各種網路服務,背棄了去中心化的初心,為了謀求最大化的利益,逐漸變成了封閉的、中心化的平臺。 

網際網路社群平臺越來越不被信任

壟斷一點點蠶食了網際網路的本來樣貌,Facebook、 Twitter 和 YouTube 等大型社群媒體平臺肆意搜刮著使用者資料,並將資料轉化成為己所用的商業價值,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對此感到憤怒、不滿,甚至恐慌。就連一手打造了 Twitter 的 Jack,也不願看到 Twitter 如今的樣子,最終選擇辭去 CEO 的職位,開始在 Web3 中追尋未盡的夢想。 

Nostr 被去中心化信徒們視為新的火種。 

透過之前對Nostr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使用者在 Nostr 上的帳戶資訊直接建立在協定之上,資料與社群圖譜的遷移也無需經過應用層,這樣一來就能避免走上網際網路的老路。 

一旦有更多的使用者與開發者選擇使用 Nostr,就完全有可能建立起一個匿名、抗審查、無法被封殺的去中心化網路,僅憑這點,Nostr 就足以刺激無數人興奮的神經。 

但是建立在 Nostr 之上的 Damus 應用,沒能讓人興奮太久。 

首先,從使用者體驗上來說,Damus 還不能算是一個成熟的產品,很多功能還有待最佳化。像是內容不能排版編輯,按讚無法取消,網路卡頓問題等等。  

此外,Damus 還將更為「慘烈」的現實擺在使用者眼前:由於沒有管理者,同時還是匿名平臺,Damus 的廣場很快就被垃圾資訊充斥。 

Damus 的廣場已經被大量垃圾資訊所淹沒

Damus 也試圖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如果貼文內容有問題,可以長按貼文,向連接的中繼器報告該帖涉及不良內容,同時封鎖貼文的作者,也許是因為很多人對於 Damus 的功能尚不熟悉,目前看來並未見效。 

不是每個使用者都有 Web3 信仰,Damus 出現之後,單純好奇的人、從眾的人、鑽漏洞的人以及一大批投機者,紛紛湧入了 Damus。 使用的人一旦複雜了,人就會成為一切偉大計畫中最不可控的變數。 

以太坊的發明者 Vitalik 曾指出在 Web3 世界中,還缺少「網路公民聚集以及參與公共話語的新基礎設施與生態系統」,如今 Nostr 提供了一個可能的空間,但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並非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能謹慎發言,或是進行理性且有價值的討論。一定有人是懷抱著去中心化社群的需求走進的 Damus,但同樣也會有人抱著「破壞」整個空間的念頭註冊 Damus。 

Subhayan Mukerjee 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新媒體教授,在接受外媒採訪時他認為,像 Nostr 這樣的服務需要監管才能生存:「你需要立法來防止這些平臺淪為有害內容的聚集地。」即便是創始人本身,fiatjaf 也承認 Nostr 還沒有準備好被大規模使用,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面對困境的並非只有 Nostr,現有的去中心化網路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類似的問題。比如去年大紅的 Mastodon 官方也曾承認,Mastodon 開源意味著放棄了選擇哪些人不能使用它權力,任何人都可以存取和複製它所運行的軟體,而這恰好也為一些地下組織提供了便利。 

此外,與 Web2 的社群APP相比,大部分人對於去中心化網路上的應用還不夠熟悉與瞭解,在一些傳統社群平臺上甚至有新手直接將私密金鑰分享出來。而且雖然 Nostr 聲稱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中繼節點,但搭建節點也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設備門檻,目前全球只有 200 個公開的中繼節點在運作。 

加之去中心化網路通訊協定的發展仍處於早期,很多技術還不夠成熟,與已經經過十幾年打磨的 Web2 相關應用對抗,Web3 應用很難能留存住使用者。目前在 Damus 上,你能看到大量使用者發布微信QRcode,以此將 Web3 的社群關係再轉移回到 Web2,這足以見得大部分使用者真的很難離開傳統社群平臺。 

Web3 雖然在近兩年成功進入大眾視野,但是在「去中心化社群」層面,嘗試者眾多但成功者幾乎沒有。一方面固然因為社群賽道本身競爭激烈,想要成功很難。另一方面,僅僅用區塊鏈技術和思維,可以完成底層架構上的創新,但卻未必能用相同的機制,來組織和管理蜂擁而至的使用者。 

而如果不能像傳統社群巨頭一樣「洞悉」人性,Web3 社群的難題,就依然無解。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0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