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俏的 VR 遊戲設計
LED 光源和特效變化,這幾年在消費級電腦產品上越來越受到民眾歡迎,從剛開始的單色 LED 直到近期的 RGB 混光,似乎只能跟隨主流價值購買此類產品。但這其中也有喜歡單純視覺享受的使用者,簡單擁有自己的風格卻不花俏,MSI 的 Krait 系列產品線正好符合這群人的需求。
適逢 AMD 推出 Ryzen 7、Ryzen 5 系列處理器,MSI 為其搭配使用的 X370 晶片組設計 X370 Krait Gaming 主機板,使用此系列一貫的黑白設計,配合獸爪撕裂物品的圖騰印刷。LED 則很簡單地僅採用白色,除了音效區域類比接地層分割線能夠發光之外,晶片組散熱片下方、主機板背面也安排數顆白光 LED。如果使用者喜歡在機殼內自行安排 LED 燈條,可以利用主機板提供的 Mystic Light(12V、G、R、B)接腳控制、最大輸出電流可達 3A。
▲X370 Krait Gaming 採用黑白配色,白色印刷部分使用獸爪圖騰。
▲X370 晶片組散熱片使用龍魂圖案。
▲零配件並不以數量取勝,採實用性為主。
▲音效類比接地層與數位接地層之間沒有塗佈防焊漆,開機時可透出 LED 發光。
▲晶片組散熱片下方和主機板四周也有安排白光 LED。
▲Mystic Light 支援 RGB LED 燈條,最大輸出 3A 電流。
目前最夯的 VR 虛擬實境遊戲,主機板也有最佳化使用者體驗著力之處,部分背板 I/O 的 USB 3.1 Gen1 連接埠使用 redriver 晶片,透過線材長距離傳輸之後依然保有訊號品質,對於目前尚未無線化,卻又需要大範圍遊戲空間的 VR 虛擬實境來說更顯重要。
▲USB 3.1 Gen1 redriver 晶片位於 VR BOOST 金屬屏蔽蓋下方,讓訊號即使透過 VR 虛擬實境的長距離線材,也可正確傳輸無誤。
▲VR BOOST USB 3.1 Gen 1 連接埠位置標示在金屬背板。
▲6 組風扇插座均支援 DC 或 PWM 調速模式,其中 PUMP_FAN1 支援水冷幫浦,最高輸出 2A 電流,確保投入大量運算資源的 VR 遊戲順暢進行。
MSI X370 Krait Gaming 規格
- 尺寸版型:ATX(304 x 243(mm))
- 晶片組:AMD X370
- 支援處理器:AMD Ryzen、AMD 7th A-series∕Athlon for AM4
- 記憶體插槽:4 組(雙通道),DDR4-1866∕2133∕2400、DDR4-3200+(超頻)、無 ECC、無緩衝,總和最大容量 64GB
- 介面擴充槽:PCIe 3.0 x16 x 2(x16/x0/、x8/x8,AMD 7th A-series∕Athlon for AM4 僅支援 x8/x0)、PCIe 2.0 x16 x 1(x4,與其它 PCIe 2.0 x1 共享頻寬)、PCIe 2.0 x1 x 3
- 儲存裝置介面:SATA 6Gb/s x 6、M.2 x 1(M key,22110/2230∕2242∕2260∕2280,PCIe 3.0 x4,SATA 6Gb/s,AMD 7th A-series∕Athlon for AM4 僅支援 PCIe 2.0 x2 與 SATA 6Gb/s)
- 背板 I/O:PS/2 x 1、USB 3.1 Gen1 x 4、USB 3.1 Gen2 x 1、USB 3.1 Gen2 Type-C x 1、USB 2.0 x 2、DVI-D x 1、HDMI x 1、RJ45 x 1、3.5mm x 6
- 附件:I/O 檔板 x 1、SATA 線材 x 2、SLI 橋接器 x 1、SATA 線材標示貼紙
2 上橋+2 下橋並聯設計
X370 晶片組支援 AMD 第七代 A 系列、Athlon 系列處理器,不過台灣均未正式販售,重點在於支援已上市的 Ryzen 7、Ryzen 5,以及未來的 Ryzen 3 系列。處理器電源使用 Richtek RT8894A 多相 PWM 控制器,替處理器核心和 SoC 各自配置 4 相與 2 相,單相使用 2 顆 Niko-Sem PK616BA 並聯作為上橋 MOSFET 提升電流供應能力、2 顆 PK632BA 並聯作為下橋降低導通電阻。
電容電感雙方配置則有些許差異,處理器核心每相並聯 2 顆 0.42μh 電感,4 相以 7 顆 560μf 固態電容並聯;而 SoC 每相僅有 1 顆 0.22μh 電感,並以 4 顆 560μf 固態電容並聯。AM4 處理器插槽中央無論是在主機板的正反面,均安排多顆陶瓷積層電容做最後的濾波處理,以及降低處理器高速開關造成的電壓突波。
▲處理器電源處理區域一覽(已拆卸散熱片),上下橋均採用 2 顆 MOSFET。CPU +12V 使用 8pin EPS 插槽,並帶有 0.22μh 電感濾波。
▲Richtek RT8894A 多相 PWM 控制器,這張主機板使用 4+2 相設計。
由於 Ryzen 處理器為 SoC 設計,主機板部分連接埠直接由處理器提供,包含背板 4 組 USB 3.1 Gen1 以及 M.2 插槽,USB 3.1 Gen2 則是透過 ASMedia ASM2142 連接至 X370 晶片組的 PCIe 2.0 x2。此外 Ryzen 不具備繪圖核心和影像輸出功能,台灣也沒有正式販售第七代 A 系列處理器,視訊輸出對我們來說僅具備裝飾功能。
▲背板 I/O 從右至左分別為 PS/2、2 組 USB 2.0、DVI-D、2 組USB 3.1 Gen1、HDMI、RJ45(15KV 突波防護)、2 組 USB 3.1 Gen1、USB 3.1 Gen2、USB 3.1 Gen2 Type-C、6 組 3.5mm 音效插座。
▲ASMedia ASM2142 負責 USB 3.1 Gen2。
▲身為電競系列產品的一員,免不了 I/O 防護裝飾蓋的設計。
超頻支援 DDR4-3200+
Ryzen 處理器系列預設支援雙通道 DDR4-2400 規格,但會依據使用插槽數量和記憶體模組的單∕雙 Rank 影響而有所下降。超頻部分 MSI 官方最高標示為 DDR4-3200+,若記憶體模組 SPD 內部具有 XMP 資訊,也可以直接在 UEFI 當中由 A-XMP 選項選擇套用。產品外盒與網頁表示記憶體佈線經過最佳化設計,減少與其它零組件之間的相互干擾,保持傳輸訊號的純淨度。
記憶體供電使用 Richtek RT9624F 單相同步整流控制器,MOSFET 同樣採用 2 上 2 下 PK616BA 加上 PK632BA,後端採用 1 顆 0.47μh 電感和 5 顆 560μf 固態電容並聯。因為第一組 PCIe 插槽遠離的關係,記憶體使用雙邊卡扣的設計也不會相互影響,此區記憶體插槽上方安排白光 LED,ATX 24pin 插槽旁也安排 EZ Debug LED。
▲記憶體插槽供電區域一覽。
▲記憶體插槽上方白光 LED 依據安裝槽位發光,ATX 24pin 旁邊的 EZ Debug LED 則可快速判斷何種零件導致開機問題。
M.2 支援 32Gbps 和 NVMe
AMD 這一波支援 AM4 腳位的晶片組,唯有 X370 能夠將 Ryzen 處理器的 PCIe x16 通道拆分為 2 組 PCIe x8,搭配 NVIDIA SLI 或是 AMD CrossFire 技術達成雙顯示卡串聯運算。若是再加入 X370 的 PCIe x4 插槽,則支援 CrossFire 3 張顯示卡串聯。2 組連結至處理器的 PCIe x16 插槽均使用金屬外殼並加強固定在主機板上,並施以黑白雙色的上漆處理,讓主機板整體外觀一致。
M.2 插槽安排在第一組 PCIe x16 插槽下方,同樣連接至處理器,具備 PCIe 3.0 x4 頻寬通道,也支援 NVMe 介面規格,搭配高速固態硬碟再適合不過,還保有 SATA 6Gb/s 介面相容性。外觀長度支援 22110/2280/2260/2242,插槽部分同樣安排金屬殼包覆並焊接至主機板。
▲連結至處理器的 PCIe x16 插槽均以金屬包覆,透過和主機板的加強焊接點,提升負重和抗拉扯能力。
▲M.2 插槽支援 PCIe 3.0 x4 共 32Gbps 頻寬。
2 組 USB 3.1 Gen1 前置面板插座
X370 晶片組的連接通道具備部分配置彈性,在此提供 6 組 SATA 6Gb/s 介面連接儲存裝置,並支援 RAID 0/1/10 等磁碟陣列組合方式。PCIe 2.0 通道除了 2 組固定被 ASM2142 佔用、1 組被 Realtek RTL8111H 網路控制器佔用之外,另外安排 4 組予主機板最下方的 PCIe x16 插槽使用,其餘 3 組 PCIe x1 插槽則共同分享這 4 組 PCIe 通道,若其中 1 組 PCIe x1 插上介面卡,最下方的 PCIe x16 插槽通道數量就會降為 1 組。
▲6 組 SATA 6Gb/s 均為 90 度設計,支援 RAID 0/1/10 磁碟陣列組合方式。
▲最下方的 PCIe x16 插槽運作在 PCIe x4 模式,並與其它 3 組 PCIe x1 插槽共享通道資源。
▲PCIe x16 插槽卡扣下方安排 LED 指示燈,運作於 16 組通道時為紅色、8 組通道以下為白色。
背板 I/O 的 USB 3.1 Gen1 由處理器負責,前置面板則由 X370 晶片組負責,享有 2 組 USB 3.1 Gen1 前置面板插座,可接出 4 組 USB 3.1 Gen1 連接埠,這在採用 Intel 晶片組的主機板可是高階產品才有的設計。這張主機板無論是 USB 3.1 Gen2、USB 3.1 Gen1、USB 2.0,均具備靜電防護和防止電流過流線路,保護可謂相當完整。
▲安排 2 組 USB 3.1 Gen1 前置面板插槽,其中 1 組轉向 90 度,且 USB 線路均具備防靜電與防過流設計。
音效輸出採用 Realtek ALC892,最高 DAC 訊噪比達 95dB,透過背板 I/O 輸出∕輸入 6 組雙聲道類比訊號,以及透過內部前面板針腳提供 2 組雙聲道訊號,支援藍光光碟音效和多音訊串流技術,讓背板和前置面板同時輸出不同的音樂內容,更可搭配 Nahimic 2 軟體加強音效。類比輸出部分均安排 Nippon Chemi-Con 音響等級電容調整音色,並有消除開機噪音電路設計。
▲ALC892 音效晶片位於 AUDIO BOOST 屏蔽蓋之下,使用 Nippon Chemi-Con 音響等級電容交連至類比輸出,輸出之前還有防止開機噪音設計。
▲RTL8111H 網路控制晶片支援 10/100/1000 Mbps 網路連結速度。
(下一頁:UEFI 介面與 Windows 加值軟體)
與外觀相襯的 UEFI 介面
主機板外觀採用黑白雙色設計,UEFI 也採用不花俏的配色,並導入 Click BIOS 5 支援高解析度螢幕。預設的 EZ Mode 簡易模式除了將處理器、記憶體等資訊顯示於上方之外,中間則是以分頁模式提供更詳盡的資訊。下方則是擺放數種功能的啟閉開關,以及更新 UEFI 的 M-FLASH、自訂最愛功能的 Favorites、電壓溫度轉速顯示與控制 Hardware Monitor。
▲UEFI 同樣使用黑白配色,搭配 EZ Mode 更容易凸顯各項功能。
▲顯示主機板健康資訊的 Hardware Monitor,使用滑鼠即可拖拉風扇的溫度轉速對應曲線。
Advanced Mode 進階模式對於使用者來說則相當孰悉,版面採用 MSI 由來已久的左 3 右 3 功能按鈕配置,唯一不同的是中央圖片改成獸爪撕裂鱗片的意象。有關於主機板功能性的部分,安排在 SETTINGS 按鈕當中,並附有 Secure Erase+ 功能,當 SATA 儲存裝置支援此項功能便可快速抹除內部資料。零組件電壓以及運作頻率部分,則位於 OC 按鈕當中。
▲令人熟悉的 Advanced Mode 版面配置,中央變更迎合形象的圖案。
▲SETTINGS 安排主機板功能的啟閉或調整。
▲Secure Erase+ 快速刪除儲存裝置資料。
▲OC 包含電壓與頻率調整,文章先前提及的 A-XMP 功能也位於此處。
▲記憶體時序調整目前僅支援第一類時序。
▲能夠顯示記憶體模組 SPD 與 XMP 資訊。
▲使用者可自行儲存 6 組 UEFI 設定值,也支援 USB 儲存裝置的讀取寫入。
▲BOARD EXPLORER 以圖形化方式,顯示安裝於主機板的零組件資訊。
以電競為中心的附加軟體
MSI 替旗下冠有 Gaming 之名的主機板,提供為數不少的加值軟體,但目前尚未有 1 組統一的軟體介面整合;幸好各軟體介面之間的風格相近,才不至於看得眼花撩亂,僅有桌面捷徑圖示多了一些。以系統角度而言,Live Update 6 可自動更新驅動程式以及 MSI 相關軟體、Super Charger 讓 USB 埠輸出大於 500mA 的電流供行動裝置充電、RAMDisk 顧名思義利用系統記憶體模擬儲存空間,甚至具備開機映像檔載入與多組映像檔管理功能。
▲Live Update 6 負責維護系統驅動程式與 MSI 加值軟體、UEFI 的更新作業。
▲Super Charger 控制 USB 埠輸出更多電流予行動裝置充電。
▲具備多種功能的 RAMDisk。
Gaming APP 囊括多項基礎應用,開啟程式即時顯示處理器時脈,並可於超頻、遊戲、靜音 3 種模式當中選擇。頁面底部按鈕包含負責鍵盤與滑鼠巨集的 Gaming Hotkey 和 Mouse Master,其中包含利用快捷鍵自動鍵入帳號密碼功能,即使是非遊戲玩家也很實用。
處理器時脈上方 3 組按鈕分別控制 Mystic Light 燈光效果、螢幕 OSD 顯示系統狀態、以及 Eye Rest 畫面調整。本款 LED 燈光效果為全區控制,額外連接的 LED 燈條則是獨立設定,兩者均可獨立設定啟閉與效果互不影響。Eye Rest 除了依據命名提供螢幕護眼降藍光功能外,額外提供遊戲與劇院模式,進階使用者則可透過自訂伽瑪、層次、亮度、對比,調整出自己喜歡的螢幕色調。
▲Gaming APP 首頁畫面即可調整處理器運作時脈模式。
▲Gaming Hotkey 和 Mouse Master 除了巨集錄製與觸發功能外,還提供自動鍵入帳號密碼功能。
▲Mystic Light 用以控制主機板燈光效果,同時與第三方廠商合作,相容超過 10 家廠商以上的 RGB LED 燈光產品。
▲OSD 直接於畫面疊附半透明的系統運作狀態。
▲Eye Rest 支援多種畫面色調設定檔,或是讓使用者自行調整。
▲一鍵 VR Ready 自動最佳化軟體配置。
▲Gaming APP 具備行動裝置版本,只要行動裝置和主機板位於同一網路,即可操作相關功能。
X-Boost 加速軟體根據作業模式進行調整,在遊戲、辦公、家庭劇院、檔案傳輸、影片剪輯等 5 種模式當中選擇,或是進入進階頁面,選擇 USB、儲存裝置、VR 等加速。超頻則交由 Command Center 管轄,支援處理器、記憶體,或是處理器內建的繪圖核心,風扇轉速監控與控制也在此軟體當中。
▲X-Boost 依據使用者選擇的作業環境,自動調整相關設定。
▲Command Center 提供超頻與風扇轉速控制。
音效增強軟體 Nahimic 來到第二代,支援各式的輸出輸入聲音加強,搭配 MSI 贈送的 XSplit 1 年份免費授權,透過串流時的額外加入的特效音效,加強實況樂趣。此外 Nahimic 也支援視覺化聲音追蹤器,在遊戲畫面當中疊附箭頭圖示,指引聲音方向判斷遊戲者空間位置。
▲Nahimic 2 支援多種聲音加強方式,並可選擇套用設定檔或自行調整。
▲音效啟動板支援 XSplit Gamecaster,遊戲直播更顯生動好玩。
▲以視覺化方式呈現聲音位置的聲音追蹤器。
▲主機板隨附 1 年 XSplit 免費授權。
網路部分不意外地與 cFosSpeed 合作,由該軟體提供網路封包優先權調整功能,加上 MSI 客製化的 Gaming LAN Manager 操作介面。如果電腦安裝有無線網路設備,也可透過此軟體建立無線存取點。首次使用建議使用者進入 Network Test 測試網路頻寬,分別填入上傳下載頻寬之後,此軟體才能夠正常運作。
▲Gaming LAN Manager 需要使用者正確填入網路頻寬,才能夠發揮功能。
▲內建多種網路自動優先權政策,使用者也可以手動指定。
MSI 近日也開始與 TriDef 軟體公司攜手,提供 TriDef SmartCam 自動去背合成軟體,供遊戲直播玩家使用。另一款獨佔軟體 TriDef VR 則是讓一般的遊戲介面,映射到 VR 頭盔顯示器當中,透過畫面大小、曲度、投射距離等設定,提供更沉浸的遊戲體驗。
▲目前由 MSI 獨佔的 TriDef VR 介紹影片。
(下一頁:搭配 Ryzen 1700 效能測試)
效能以多核心數量取勝
以下測試搭配 Ryzen 7 1700 處理器與 Team T-Force Night Hawk DDR4-3200 8GB x 2 組成雙通道,因為記憶體 SPD 符合 JEDEC 的資訊僅有 DDR4-2133,測試時便採此項規格進行。近日 AMD 已釋出適合 Ryzen 使用的 Windows 10 電源計畫設定檔,以下測試都是採用這組平衡模式的結果。由於處理器提供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關係,遇到能夠高度平行化處理的測試程式,成績表現相當亮眼。
▲CPU-Z 內建測試項目,單執行緒表現相較 Intel Core i7-6700K 稍低,多執行緒則是高出 83 %。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讀寫速度。
▲創見 MTS800 256GB 固態硬碟讀寫速度,使用處理器 SATA 6Gb/s 連接埠。
▲由於執行緒數量的影響,CINEBENCH R15 測試成績相當優異。(點圖放大)
▲PCMark 8 測試時搭配 Galaxy GeForce GTX 770 GC 4GB 顯示卡。
以懶人超頻法於 UEFI 指定處理器運作頻率,不提升電壓的情況下能夠調整至 3.7GHz,也就是該產品的 Turbo 時脈。記憶體部分雖然有 XMP DDR4-3200 的資訊,但可能是此系列處理器和主機板推出不久,尚需時間測試與調整,目前僅能以 DDR4-2666 穩定使用,未來透過 UEFI 韌體更新等方式或許可以更高頻率運作。(測試時採用 1.1 版韌體)
▲CPU-Z 相較未超頻提昇約 4%~16%。
▲處理器與記憶體超頻後的 CINEBENCH R15 成績約提升 15%。(點圖放大)
若要替 X370 Krait Gaming 下結論,筆者認為是「低調不失內涵,平實可見效能」,整體基礎功能完備,並未發生閹割的憾事,也沒有加裝不必要的華麗設備。依據主機板設計來看,這張的定位應該在 X370 Gaming Pro Carbon 和 X370 SLI Plus 之間,預期價格為新台幣 5,000 元出頭,網路註冊後為 5 年保固,相比 X370 SLI Plus 多出 1 年。
廠商資訊
微星科技 https://tw.msi.com/index.php
測試平台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 處理器:AMD Ryzen 7 1700
- 散熱器:MSI Core Frozr L
- 記憶體:Team T-Force Night Hawk DDR4-3200 8GB x 2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9600GT、Galaxy GeForce GTX 770 GC 4GB
- 系統碟:Transcend MTS800 256GB
- 電源供應器:FSP Green PS 400W、Seasonic G-550W
-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fessional 64bit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