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4 核心配置迎戰對手,AMD Ryzen 3 1300X、1200 處理器實測

$
0
0
7 月中旬 AMD 正式宣布,Ryzen 3 將在本月 27 日解禁推出,這間斷已久的低階產品缺口填補之後,將能完整和 Intel 競爭主流性能市場。不過或許是稍後還有 APU 產品要推出,AMD 當前只規劃 2 款 Ryzen 3 系列產品,以此和 Intel 的 Core i3 較勁。

以 4 核心迎戰對手 2 核心產品,惟缺乏內顯略嫌可惜

Ryzen 家族處理器由高至低排序,Ryzen 3 定位算是屬於低階,另外就整體布局而言,入門產品是新一代 APU。無論低階、入門該如何定義,Ryzen 3 競爭對手是鎖定 Intel 的 Core i3 系列,此戰場價格帶落在 3,000~5,000 元之間。低於 3,000 元這部分市場,AMD 規劃看來將由新一代 APU 肩負起責任,Intel 這等級產品選擇則為 Pentium 和 Celeron。

目前已知的 Ryzen 3 產品,包含 Ryzen 3 1300X、Ryzen 3 1200 兩款,最大特點莫過於 4 核心、4 執行緒架構設計。此規格配置具有相當吸引力,因為 Core i3 即便演進到代號 Kaby Lake-S 這第七代,其架構仍為 2 核心、4 執行緒。Ryzen 3 多 2 個實體實心,如同 Ryzen 7 / 5 與主流 Core i7 / i5 相比多出 2~4 個不等,多工運算性能會因而占優勢。


▲ Ryzen 3 1300X 正式包裝樣品,將包含原廠散熱器一併銷售。

AMD Ryzen 3 1300X
▲ Ryzen 3 所搭配散熱器為 Wraith Stealth,並沒有 LED 燈光效果。

那麼 4 核心 Ryzen 3 是如何變出來的呢?Ryzen 系列處理器植基於 Zen 架構,本質上原生 4 核心的架構稱之為 CPU Complex(CCX),合併 2 個 CCX 即成為 8 核心的 Ryzen 7,故也能看到 4 + 4 核心這標示法。為了使晶圓利用效益最大化,AMD 廣為投產 4 核心 CCX,而後依測試可達標準來區分,衍生出 6 核心(3 + 3)與 4 核心產品(2 + 2)。

Ryzen 7 / 5 / 3 系列處理器,AMD 偏重在各式搭配獨立顯示卡的應用,反觀 Intel 主流性能處理器產品線,全數內建不同等級 HD Graphics 內顯。在低階、入門市場,文書、上網、影音等應用占有一定消費量,通常也不大需要搭配獨立顯示卡。因此 5,000 元以內價位產品,如果 Ryzen 3 如同 APU 那樣具備內顯,甚至是只有具備內顯的單一產品線,應該會比當前這分歧理想。

AMD Ryzen 3 1300X、Ryzen 3 1200
▲ 圖左 Ryzen 3 1300X、圖右 Ryzen 3 1200。

撰稿期間,AMD 尚未提供台灣正式價格資訊,但不難看出這兩款產品分別瞄準對手 Core i3-7300 / 7100。當然了,Ryzen 7 / 5 在台灣的價格令玩家有些微詞,因此 Ryzen 3 以本地售價來找對手,目標可能會有些變動。雙方處理器架構不同而無從比較,基本上只能由性能、功耗、溫度等面向來分高低,另外基於核心數量與時脈設定的不同,又能從中觀察出表現優劣處、適用範疇。

儘管 Core i3-7100 屬於該系列最低階產品,但是運作時脈設置已高達 3.9GHz,只不過並未支援 Turbo Boost 渦輪加速技術。反觀 Ryzen 3 保留了這樣的機能,Ryzen 1300X 時脈設置為基礎 3.5GHz、動態超頻 3.7GHz,型號冠上 X 代表也支援擴展頻率範圍(Extended Frequency Range)技術功能,至於 Ryzen 3 1200 是基礎 3.1GHz、動態超頻 3.4GHz。


▲ Ryzen 3 動態時脈是指 2 核心狀態,其中 Ryzen R3 1300X 於 XFR 狀態下時脈可達 3.9GHz,此時和 Core i3 的時脈差異縮小。

除了實體核心多、時脈設置略低,Ryzen 3 還有哪些過與不及之處呢?AMD 仍然賦予它比對手更多的快取記憶體,L1 Data 和 Core i3 雙方同為 32KB,但 L1 Inst. 與 L2 皆達到倍數的 64KB、512KB,這些是指每個核心配置量,規則和 Ryzen 7 / 5 相同。至於 L3 部分,Ryzen 3 總和容量多達 8MB,Core i3 有 3MB 與 4MB 兩種區別,以上對運算能力會有不同程度影響。

從片面規格來看,還可以論述的地方無非是 TDP(Thermal Design Power,散熱設計功耗),Ryzen 和 Kaby Lake-S 同樣基於 14nm 製程生產,從 Ryzen 7 /5 功耗與溫度表現來看確實算是良好。Ryzen 3 定在 65W,略高於 Core i3 那 51W /60W 設定,但畢竟多 2 個實體核心、內建元素有別(Ryzen 可以 SoC 化配置運用),因此算是合理的規格。

AMD Ryzen 3 1300X
▲ CPU-Z 偵測資訊:Ryzen 3 1300X。

AMD Ryzen 3 1200
▲ CPU-Z 偵測資訊:Ryzen 3 1200X。

至於其他關鍵配置 Ryzen 家族產品是一致,內建的 PCIe 3.0 控制器有 16 + 4 條通道,顯示卡用的 16 條允許配置為 x16 或 x8 + x8,藉以支援雙路顯示卡運作架構(限制搭配 X370 晶片組)。額外那 4 條除了配置成 PCIe 3.0 x4,用以支援高性能固態硬碟,亦可設置為 SATA 模式使用。除此之外,還有 4 組 USB 3.1 Gen 1,基本 I/O 一應俱全因而可以當 SoC 運用。

Ryzen 一度為人詬病的記憶體控制器,如同我們早先測試驗證所得結果猜想,AMD 只是因故透過韌體等手段設下枷鎖。之後藉由 AGESA 更新放寬限制,當前最新版本為 1.0.0.6,早先那些奇特的限制逐步解開。現在使用原生 DDR4-2666 時脈、Dual Rank 記憶體模組,是有機會以 DDR4-2667 時脈組態運作(仍得視主機板廠商最佳化而定),不用再屈就於動輒降速這限制。 


▲ 即便在 Ryzen 3 評測指南,AMD 開出的記憶體支援能力規格依舊保守,但是更新包含 AGESA 1.0.0.6 的 BIOS 之後,支援時脈已經不會再受到重重限制。

用以搭配的晶片組部分並未變動,AMD 早在推出 Ryzen 7 之初,Ryzen 所適用 X370、B350、A320 晶片組便已陸續釋出。就 AMD 官方推薦組合而言,Ryzen 7 搭配 X370 為佳,價位居中組合則為 Ryzen 5 搭 B350,而 Ryzen 3 也建議使用 B350。B350 主機板參考價位在 2,500~3,700 元左右,A320 是略低一些的 2,000~2,600 元,AMD 如此推薦或許是基於價格接近因素。

簡單再次提些重點,AMD 所設定 B350 將對上 Intel 的 B250,兩者主機板製品價格帶相仿。Ryzen 3 搭配 B350 建構平台,優點在於 B350 內建 2 組 USB 3.1 Gen 2,只不過 AMD 在下列表格似乎忘了這項特點。其次如前述,Ryzen 3 保有額外 PCIe 3.0 x4 通道,這不會受到處理器與晶片組之間連結頻寬限制。最後還有超頻,處理器與記憶體皆有支援,這同樣是 B250 所欠缺的部分。


▲ B350 主機板價位和 B250 接近,但是架構成平台兩相比較,B350 賣相是略勝一籌。   

 

(下一頁還有:性能實測、總評)

同系列性能表現差異明顯,視預算選擇沒困擾

性能實測我們維持先前的條件設定,只不過原定使用的比較組出了些狀況,因而趕不及一併進行測試。以下數據只陳列 Ryzen 3 1300X / 1200 部分,並且帶出兩者差異幅度,供有意購買此價格帶產品的讀者參考之。簡單以總和值來看 Sandra 測試所得結果,Ryzen 1300X 多核心運算性能比 Ryzen 1200X 高出 8~21% 左右,單核心方面則為 7~14%,兩者區隔頗為顯著。

編按:測試項目色塊差異,上為多核心 / 線程、下為單核心 / 線程。

▲ Sandra 處理器運算性能測試。

下列測試除了 PCMark 8,大多屬於繪圖運算能力的一種評估手段,Ryzen 1300X 與 Ryzen 3 1200 兩者表現仍然有相對差異。於多核心組態下,Ryzen 1300X 性能大約比 Ryzen 3 1200 高出 15~16% 幅度,單核心亦有 12~15% 左右,這些測試呈現的差異和 Sandra 相近。

編按:測試項目色塊差異,上為多核心 / 線程、下為單核心 / 線程。

▲ 性能測試軟體試驗結果。

7-Zip 與 WinRAR 所內建資料解、壓縮性能測試模式,Ryzen 1300X 在 7Zip 解壓縮時只比 Ryzen 1200 快上 8% 左右,但是解壓縮時差距能拉開到約 14%,WinRAR 綜合結果差異則是相對小一些的 6% 左右。而 FantaMorph 與 HandBrake 真實轉檔試驗,兩造差異分別在 10%、12% 左右,同樣有算是顯著的差距。


▲ 應用軟體試驗結果。
7-Zip 測試字典檔大小 256MB。HandBrake 影片轉檔,4K 解析度 HEVC 壓縮格式片(994MB、片長 2 分 42 秒、29.976FPS、 總流量 51.4Mbps),轉為 Full HD 解析度、原始幀數、H.264 格式(其餘細部設定維持軟體預設值)。 

搭配獨立顯示卡的表現部分,Ryzen 3 1300X 在 3DMark 測試可以看出,是有比 Ryzen 1200 高出 1~3% 不等。另外用以代表的遊戲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我們是啟用 DirectX12 渲染模式進行試驗,就所得每秒幀率而言,Ryzen 3 1300X 是有多出 1.xFPS 的效益。


▲ 顯示性能測試結果。
編按:遊戲項目色塊差異為上 2560 x 1440 解析度、下 1920 x 1080 解析度。 

最後利用變電家,觀察兩款產品架構成平台的耗電量狀態,於 Windows 10 環境閒置待機時,兩者是在相當接近的 36~40W 之間跳動。使用 OCCT 進行處理器燒機時,觀察 Ryzen 1300X 最大功率約為 109W,Ryzen 1200 則是只有 85W,兩者相差 28% 左右。


▲ 測試平台耗電量觀測結果。

雖然這次缺少性能比較組,但是從先前 Ryzen 7 / 5 表現來看,Ryzen 3 應該不會有出人預料狀況發生,得以和 Core i3 相爭這價格帶的消費者目光。如同 AMD 方面的建議,Ryzen 3 和 B350 主機板搭配組合,跟對手 Core i3 搭配 B250 這組合相較,是有很不錯的採購吸引力。我們其餘想法是 Ryzen 3 如果也有整併內顯,將能造福無須獨立顯示卡的應用,但現實是這得靠 APU 實現。

廠商資訊

AMD http://www.amd.com/zh-hant  

測試平台

  • 主機板:Asus Crosshair VI Hero(AMD X370)
  • 記憶體:Crucial CT2K16G4DFD824A(DDR4-2400 16GB x 2 Kit)
  • 系統碟:Plextor M6e 256GB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060 創始版
  • 電源供應器:FSP PT-550M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中文版

延伸閱讀

AMD 逐步解開限制,Ryzen 記憶體運作時脈不再卡卡

決戰萬元以內主流性能市場,AMD Ryzen 5 1600X 處理器性能實測

這是值得你期待的裝機新選擇,AMD Ryzen 7 1800X 處理器實測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