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orce GTX 1070 Ti 可以超頻嗎?
GeForce GTX 1070 Ti 所採用的晶片編號為 GP104-300,規格部分比較接近 GeForce GTX 1080 的 GP104-400,最大的差異之處在於少了 1 組 SM/128 個 CUDA 核心。由於規格差距縮小關係,提升運作時脈有可能會造成市場重疊的現象,因而這次 NVIDIA 政策並不允許廠商推出超頻版本。
消費者在市場上買到的 GeForce GTX 1070 Ti 無論是基礎頻率或是加速頻率,均必須遵照帳面規格 1607MHz 和 1683MHz。實際上各家還是會提供超頻軟體讓玩家自行調整,因此部分廠商依然自行挑選體質較好的晶片,擺放在定位較高的產品型號,只是提升頻率這檔事就只能交由玩家自行動手,廠商不會預先替消費者調整寫入顯示卡 BIOS。
▲NVIDIA 並不允許廠商販售 GeForce GTX 1070 Ti 超頻版本,但仍可透過軟體讓玩家自行調整。
▲GP104-300 晶片為挑選後的產品,超頻體質與幅度應不及 GP104-400。
至於能夠調整到何種幅度,部分廠商表示 GP104-300 為無法通過 GP104-400 檢測後刷下來的晶片,因此超頻幅度應該沒有辦法與 GP104-400 相比擬,意即 GeForce GTX 1070 Ti 縱然可以自行提高運作頻率,相較 GeForce GTX 1080 的體質還是有一段差距。其它 GeForce GTX 1070 Ti 詳細規格資訊請點我,前篇文章有較為詳細的說明。
MSI 繼承電競龍魂風格
此次向 MSI 借測採用 GP104-300 晶片的顯示卡型號為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受限於 NVIDIA 政策的影響,或許不會有型號尾墜 X 或是 Z 的時脈提升版上市。外型設計風格依然是沿用多代的電競龍魂風格,多處加上龍爪或是龍鱗意象,霧面強化背板再印上亮面龍型圖案,低調中又可展現該品牌特色。
▲包裝隨附零配件一覽。
▲信仰貼紙部分為透明底色,適合貼在不同顏色的物體。
▲使用漫畫方式教導使用者安裝顯示卡,相當的有趣與貼心。
該顯示卡需要佔去 2 個介面擴充插槽,電路板高度也越過 I/O 檔板約 30mm,長度則接近 280mm,幸好散熱器部分沒有超過電路板,相容絕大多數機殼應該不是問題。TWIN FROZR VI 散熱器設計採用 4 支 6mm 和 1 支 8mm 熱導管,與晶片接觸區域採用鍍鎳銅底,和鋁質散熱鰭片則是使用回流焊接。搭配 2 個直徑 100mm TORX 2.0 風扇,特殊的扇葉角度宣稱能夠導入更多的空氣流動,中央軸承採用雙滾珠軸承延長風扇使用壽命。
▲2 個 100mm TORX 2.0 風扇,葉片造型與傾角經過特殊設計,支援 Zero Frozr 低溫停轉機制。
散熱器塑膠造型蓋部分區域能夠發出紅光,側邊 MSI 標誌圖案則能夠透過控制軟體調整其 Mystic Light RGB LED 發光顏色與閃爍效果。本款視訊 I/O 部分搭載 3 個 DiaplayPort 1.4、1 個 HDMI 2.0、1 個 Dual Link DVI-D,此外本卡還需要 1 個 PCIe 8pin 和 1 個 PCIe 6pin 輔助供電。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 外觀變化不大,讓人一眼認出這是 MSI 的產品。
▲背部加裝金屬背板,並設計龍鱗縷空造型和龍魂圖騰。
▲散熱器側邊 MSI 標誌能夠透過軟體控制發光顏色與閃爍效果。
▲視訊輸出埠一覽,最多可同時輸出 4 組螢幕。
▲運作時需要 PCIe 6pin 和 PCIe 8pin 電源各 1 個,固定卡榫反轉 180 度方便安裝與拆卸。
拆下散熱器之後,電路板表面額外覆蓋 2 片鋁質散熱片,其中 1 片負責顯示記憶體的散熱工作,甚至延伸到檔板固定,用以支撐整張顯示卡的重量避免變形。另外 1 片則是負責電源供應轉換區 MOSFET 和控制晶片的散熱工作,電感和固態電容則是額外貼上 1 層導熱墊,與顯示卡散熱器接觸導出廢熱。
▲散熱器使用鍍鎳銅底和晶片相互接觸,晶粒接觸面積正好是中央 3 支 6mm 熱導管的寬度。
▲拆下散熱器可見 2 片鋁質散熱片,左方負責記憶體,右方負責供電轉換區。
▲用以支撐顯示卡避免過重下垂的支架。
主要核心供電規模為 8 相,記憶體供電規模為 2 相,其中核心供電當中的 6 相由 PCIe 8pin 提供,剩餘 2 相由 PCIe 6pin 提供,記憶體則是由 PCIe 插槽負責。主要核心供電為 uPI uP9511 晶片控制,MOSFET 為上、下橋合為一體的 Ubiq QM3816N6,每相後端串接 1 個 0.2μH 電感,全部 8 相再並聯至 12 顆 820μf 固態電容。記憶體供電為 uP1641P 晶片控制,MOSFET 改採同為上、下橋整合的 Infineon BSC0923NDI,2 相後端再並聯 3 顆 820μf 固態電容。
▲電源供應轉換區,主要核心供電為 8 相,記憶體則為 2 相。
▲NVIDIA GP104-300 A1 晶片。
▲記憶體使用 Micron MT51J256M32HF-80 GDDR5,等效時脈 8GHz,單顆容量 8Gb,電路板共安裝 8 顆組成 8GB。
超頻與功能軟體兼具
MSI 在軟體附加價值多有琢磨,也與第三方廠商合作提供額外軟體。AfterBurner 超頻軟體用來調整顯示卡運作時脈以及相關功耗、溫度限制,並可以即時監控顯示卡運作狀態資訊。Gaming APP 則是替遊戲情境添加實用功能,譬如 Dragon Eye 能夠在遊戲畫面中疊覆 YouTube 或是 Twitch 影片,Eye Rest 透過調整螢幕參數,提供護眼模式在內的多種顏色最佳化功能等。
顯示卡側邊的 MSI 標誌圖案,則由 Mystic Light 軟體控制,使用者可以先行自訂多種顏色組合,再點擊直接套用。明滅閃爍功能也位於其中,特效包含呼吸、閃爍、循環變化等多種效果供使用者選擇。
▲Afterburner 調整顯示卡運作時脈與相關參數,風扇速度也在此調整。
▲Gaming APP 提供多種實用功能,風扇停轉功能也可在此選擇啟動或關閉,或是按下冰晶圖示讓風扇全速運轉快速散熱。
▲Mystic Light 控制 RGB LED 燈光顏色與閃爍效果。
(下一頁:Asus ROG-STRIX-GTX1070TI-A8G-GAMING)
Asus 散熱片面積加大
隨著 GeForce GTX 1070 Ti 推出,Asus 準備 3 款不同產品滿足消費者,其一為雙槽鼓風扇形式,其一為雙槽雙風扇形式,最後一種即為筆者收到的 2.5 槽位 3 風扇版本,正式型號為 ROG-STRIX-GTX1070TI-A8G-GAMING。這款為 Advanced 版本,意即晶片經過挑選,另外還有採用同樣設計的 ROG-STRIX-GTX1070TI-8G-GAMING。
▲ROG-STRIX-GTX1070TI-A8G-GAMING 隨包裝附贈的零組件較少,但有實用性頗高的魔鬼氈束帶。
這張顯示卡的散熱片面積加大 40%,因此需要 2.5 個介面卡擴充槽位,採購之前請玩家先行衡量主機板與機殼內部是否有空間裝設。電路板高度比 I/O 檔板高出 25mm 左右,長度因為風扇較多的關係逼近 300mm。當然越大的散熱器就擁有越大的表面積,運作溫度也得以下探。
▲ROG-STRIX-GTX1070TI-A8G-GAMING 配備較為碩大的散熱器。
▲加裝金屬背板,使用線條構築產品意象。
▲散熱片面積加大,因而需要佔去 2.5 個介面卡擴充槽位。
該散熱器以 6 支 6mm 熱導管加上 MaxContact 鏡面鍍鎳銅底導出繪圖晶片廢熱,使用回流焊與散熱鰭片連接,電源轉換區域正上方的鋁製鰭片甚至直接延長接觸到 MOSFET。為了支撐如此巨大的散熱器設計,本顯示卡具備金屬強化背板,電路板正面也有加上一片金屬支撐片,可惜此金屬片厚度較薄支撐效果有限,也沒有順便覆蓋全部的記憶體幫助散熱。
▲MOSFET 的散熱藉由延伸鋁製散熱片與其接觸。
▲金屬支撐片厚度不足,也沒有沖壓肋條加強,實際支撐效果有限。
▲運作時需要 1 組 PCIe 8pin 輔助電源,卡榫為方便拆卸轉向 180 度,未正確連接時會亮起 LED 提醒使用者注意。
散熱器 3 組風扇均為直徑 92mm,葉片邊緣經過特殊設計,宣稱能夠加大風壓至 105%,轉動軸心刻意壓低間隙,避免長期運作後累積灰塵影響壽命,並通過 IP5X 防塵認證。此 3 組風扇分別監控對應位置的溫度,並依據該區溫度自行調整轉速,達成不同步工作的功能。電路板尾部另外提供 2 組 4pin 風扇針腳 FanConnect II,便可以依據 GPU 溫度調節機殼風扇轉速。
▲葉片邊緣經過特殊設計加強風壓。
▲額外提供 2 個 4pin 風扇針腳,讓機殼風扇轉速能夠依據 GPU 溫度進行調節。
RGB LED 燈光效果擺放位置位於散熱器塑膠蓋造型縫隙、側邊 ROG 標誌,以及金屬背板 ROG 眼型標誌,均可透過軟體控制顏色與閃爍效果。本款視訊輸出安排 2 個 DisplayPort、2 個 HDMI 2.0、1 個 Dual Link DVI-D,最高同時輸出至 4 組螢幕。
▲金屬強化背板 ROG 眼型標誌內嵌 RGB LED 燈光特效。
▲視訊輸出一覽,相較常見的配置方式,其中 1 組 DisplayPort 變更為 HDMI。
卸下碩大的散熱器之後,即可觀察正面金屬支撐片覆蓋記憶體的狀況,僅有 3 個顆粒獲得關照,其餘 5 顆就沒有覆蓋得那麼完整,甚至有 2 顆完全裸露在外。主要核心供電與記憶體供電安排 6 相與單相規模,主要核心供應的電力來源為 PCIe 8pin,記憶體電力則來自 PCIe 插槽。
▲散熱器熱導管組裝時沒有被壓扁,盡量不減損導熱性能。
uP9022P 負責控制主要核心供電,每相使用驅動器和上、下橋合一的 Vishay SiC620 和 1 個 0.15μH 電感,6 相最後並聯 10 顆 820μf 固態電容以及 7 顆 470μf SMD 鋁聚合物電容(位於電路板背面)。uP1666Q 負責控制記憶體供電,上橋採用 2 顆 ON Semiconductor 4C09B 並聯,下橋則是 2 顆 4C06B 並聯,後端再接上 1 顆 0.3μH 電感以及 3 顆 820μf 固態電容。
▲主要核心和記憶體使用 6 相與單相供電規模。
▲NVIDIA GP104-300 A1 晶片。
▲同樣採用 Micron MT51J256M32HF-80 GDDR5 記憶體顆粒,等效時脈 8GHz,單顆容量 8Gb,電路板安裝 8 顆組成 8GB。
GPU Tweak II 和 Aura
這張顯示卡的發光造型部分均可改變顏色與閃爍效果,透過 Windows 作業環境下使用 Aura 軟體達成。使用者能夠調整顯示顏色以及常見的數種效果,或是依據 GPU 溫度改變顯示顏色。GPU Tweaker II 顧名思義用以調整產品運作時脈,內建多種設定檔供玩家選用,或是自行拖拉滑動條增減時脈,風扇與其它相關功能也在這套軟當中。
▲Aura 讓玩家依據喜好自行改變 RGB LED 燈光校果。
▲GPU Tweak II 預設多種設定檔。(顯存、優化……)
▲玩家也可以進入專家模式自行決定運作時脈。
(下一頁:與 AMD Radeon RX Vega 56 同場較勁)
效能與 RX Vega 56 互有消長
這此 NVIDIA 推出 GeForce GTX 1070 Ti 的目的,多多少少都有正面迎戰 Radeon RX Vega 56 的意味,因此在效能設定上也正好與該產品互有領先,你來我往讓讀者看得非常刺激。首先是標準測試程式 3DMark,各家均有相互領先與落後的項目,但基本上均為同一效能區間的產品。利用 Unigine 遊戲引擎所打造的 3 個測試程式,則是由 GeForce GTX 1070 Ti 領先,而且幅度還不小。
▲3DMark 測試結果比較,效能表現均相當接近。(點擊圖片放大)
▲Unigine 遊戲引擎似乎對 NVIDIA 設計架構較為友善。
▲Unigine 測試 FPS 詳細資訊。
到了遊戲內建的測試程式,情況又顛倒過來,反而是 Radeon RX Vega 56 多有領先,唯一例外為 Rise of the Tomb Raider。DirectX 11、DirectX 12、Vulkan 不同 API 之間的差異,筆者選用 3DMark 內部 API Overhead 測試子項目,以及 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Escalation 遊戲進行比較;觀察比較可以發現 NVIDIA 在 DirectX 11 的最佳化工作十分良好,多執行緒部分最高可達 AMD 的 2 倍以上。但在測試途中也發現小問題,GeForce GTX 1070 Ti 在 API Overhead 的 Vulkan 子項目逢跑必當,2 家廠商皆如此,因此這部分 NVIDIA 方面就沒有任何效能參考指標。
▲多數遊戲測試由 Radeon RX Vega 56 取得微幅領先,唯有 Rise of the Tomb Raider 改由 GeForce GTX 1070 Ti 勝出。(點擊圖片放大)
▲GeForce GTX 1070 Ti 無法通過 Vulkan 測試,因此該子項目為 0 分。
▲由不同 API 進行測試比較可以了解,NVIDIA 於 DirectX 11 世代下了不少工夫。
通用運算因為 NVIDIA 的晶片架構設計政策,削減一般遊戲娛樂市場產品的浮點運算效能,因此這部分不意外地由 Radeon RX Vega 56 勝出,此種狀況也導致 AMD 一卡難求的現象,不僅是因為 AMD 顯示卡挖礦效能比較好,也因為 Radeon RX Vega 56 和 Radeon RX Vega 64 的封裝良率不高。當然浮點運算效能是把雙面刃,多出來的電晶體數量也會導致運作時耗電量比 NVIDIA 多出不少。
▲GPGPU 部分筆者選用 SiSoft Sandra 2017 的子項目進行測試,由於晶片內部設計結構不同的關係,AMD 在此方面為常勝軍。(點擊圖片放大)
▲使用 OCCT 選擇 GPU 燒機,Radeon RX Vega 56 耗電量多出 GeForce GTX 1070 Ti 將近 90W。(由市電輸入端量測,電源供應器為 Sea Sonic Platinum SS-1000XP )
散熱與溫度表現部分,Asus ROG-STRIX-GTX1070TI-A8G-GAMING 需要佔去 2.5 個介面卡擴充槽位,加上 3 風扇與 6 支熱導管設計,無論是待機或是使用 OCCT 燒機,溫度表現均比 MSI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 為佳。不過實際運作方面,可以觀察到 2 家公司風扇啟轉溫度設定上的不同,Asus 大約 57℃~58℃ 就會開始轉動,3 個風扇分別獨自監控顯示卡不同區域的溫度,意即風扇可以達到不同步的效果。
▲MSI 因為散熱鰭片面積較小,風扇啟轉點溫度設定也比較高,因此整體運作溫度相較 Asus 高出幾度不等,但雙方均未出現過熱情況,噪音控制也十分良好。(室溫控制 25℃~26℃ )
MSI 風扇啟轉溫度設定在較高的 62℃~63℃ 左右,盡量把風扇關閉的時間延長,求取較為安靜的運作狀態。測試途中筆者發現到 1 個比較弔詭的地方,就是雙方顯示卡安裝的被動元件會發出滋滋聲響,甚至是比風扇噪音還要噪雜許多。
(下一頁:超頻測試與結論)
簡易超頻、時脈逼近 2GHz
首先說明 Asus ROG-STRIX-GTX1070TI-A8G-GAMING 的超頻狀況,GPU Tweaker II 進階模式的功耗限制最高只能提升至 120%,溫度上限則為 92℃,加速頻率調到底只能選擇 +92MHz。此種組態設定使用 FurMark 燒機並沒有出現問題,GPU 最高溫度來到 65℃。
MSI 提供的 Afterburner 調整範圍略大,功耗限制可以選擇到 133%,溫度上限則一樣是 92℃。核心頻率部分則可向上提升至數百 MHz,但是能調不代表能用,最後筆者選擇 +150MHz 才可以擁有比較穩定的運作環境,FurMark 燒機的穩定溫度約為 69℃。
超頻作業僅調整核心時脈與調整功耗限制和溫度上限,電壓部分均沒有更動,記憶體的時脈和電壓也沒有改變。實際測試時,ROG-STRIX-GTX1070TI-A8G-GAMING 核心運作頻率大約可以加速至 2000MHz 上下,而 MSI 大約是 1949MHz~1974MHz 之間。經過計算,超頻後的效能能夠提升 4% 左右。
效能相同,特色為勝負關鍵點
以 AMD Radeon RX Vega 56 和 NVIDIA GeForce GTX 1070 Ti 相互比較,2 者的效能表現都差不多,實際遊戲效能互有領先局面。因此玩家不妨把選購焦點集中於產品特色身上,Radeon RX Vega 56 執行通用運算的效能較高,此外也包含相當受到好評的 Fluid Motion 功能,能夠將 24FPS 或是 30FPS 的影片運算補幀至 60FPS,支援 FreeSync 的螢幕相對 G-SYNC 較為便宜。GeForce GTX 1070 Ti 則是擁有不錯的省電性,相當適合玩家升級而毋需更換電源供應器,且 NVIDA 過去在 DirectX 11 投下相當多資源最佳化驅動程式,對於舊遊戲的支援度較佳。
若是以 Asus 和 MSI 雙方互相比較,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前者功能部份多出 2 個風扇針腳。ROG-STRIX-GTX1070TI-A8G-GAMING 縱使散熱效能比較好,卻也要犧牲 2 個介面擴充槽無法使用作為代價,MSI 則是將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 風扇啟轉溫度設定的比較高,遊玩輕量級遊戲僅依靠機殼內部對流散熱,給玩家較為寧靜的操作環境。
▲Asus 散熱表現較佳,MSI 體積僅需佔用雙槽位。
筆者在截稿之前尚未取得廠商的市場零售價格資訊,反倒是上市時將會舉辦促銷活動,Asus 贈送 MyCard 1000 點數,讓玩家轉換成 Steam 點數購買自己喜歡的遊戲,而且正逢年底歐美假期,販售價格可說是打到骨折。MSI 方面則是搭配贈送自家電競龍魂滑鼠與滑鼠墊,部分通路不排除可能有其它的小贈品。
廠商資訊
微星科技 https://tw.msi.com/
延伸閱讀
- 記憶體時脈拉高再戰一回合,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B 顯示卡實測
- 換新製程再次挑戰 GeForce GTX 1060,AMD Radeon RX 580/570 顯示卡實測
- Pascal 架構終極之作,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 新單卡王實測
測試平台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 散熱器:Cooler Master X6
-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Z370-I GAMING
- 記憶體:Team T-Force Night Hawk DDR4 3200 @2666MHz
- 系統碟:Transcend MTS800 256G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S-1000XP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709
- 顯示卡驅動程式:17.10.3(AMD)、388.09(NVI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