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新一代小容量 3D TLC SSD 表現釋疑,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M.2 250G 測試報告

$
0
0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不少人都會趁此連假組裝新機,或是好好地整理一番,升級 SSD 這類牽扯到作業系統的繁複動作,也會在此期間進行。近期同時也是各家廠商陸續推出採用 64 層 3D TLC 快閃記憶體 SSD 的季節,就讓我們看看採用這些產品的表現。

回不去的趨勢變化

我們都喜歡物美價廉的商品,但這些要求經常位處天平的兩端,重視單一價值的彼岸就是抑制它項特質的發展。過去總是覺得 SSD 比傳統硬碟更快,卻抱怨價格和容量一直無法提升,但是當廠商使用 TLC 儲存結構的快閃記憶體製造產品壓低價格時,又覺得理論寫入壽命不足。

TLC 快閃記憶體因為儲存結構因素,寫入壽命確實比起 MLC 甚至是 SLC 來得短,不過這個缺點能夠透過技術改良克服,譬如讀寫控制器導入過去認為實作難度較高 LDPC 低密度奇偶檢查碼糾錯,提升整體 TLC 寫入壽命。而快閃記憶體進入 3D 堆疊儲存單元時代,除了增加單位儲存容量之外,同時也減少 2D 平面微縮製程讓儲存單元攜帶電荷量減少,以及氧化層變薄降低可靠度的影響。

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規格

  • 產品型號:WDS250G2B0B
  • 外觀形式:M.2 2280、B key、M key
  • 介面速度:SATA 6Gb/s
  • 容量:250GB
  • 寫入壽命:100TB
  • 電源需求:3.3V/2A
  • 其它:DEVSLP、1750000hrs MTTF

BiCS3 64 層 3D TLC 快閃記憶體

由於 Western Digital 已經併購 SanDisk,自然採用 SanDisk 的快閃記憶體,而 SanDisk 則是與 Toshiba 擁有長期夥伴與代工關係。此次測試的 250GB 容量規格,安排 4 顆印上 SanDisk 05138 064G 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封裝,從綜合資訊旁敲側擊,內部應採用 BiCS3 64 層堆疊、3D TLC 記錄形式、單一晶粒封裝產品。

WD
▲WD Blue 3D NAND SATA SSD,本次接受評測的版本為 M.2 250GB。

WD
▲所有容量版本都是單面上料設計,唯有 2TB 版本因為記憶體顆粒封裝關係,厚度略為增加 0.15mm。

WD
▲撕掉貼紙可以觀察大顆晶片底部均有填膠,降低因震動或是熱漲冷縮導致與電路板脫焊的情形。

WD
▲SanDisk 05138 064G 快閃記憶體,05138 應為內部產品編號,064G 表示單一封裝容量為 64GB。

讀寫控制器為 Marvell 88S1074-BSW2,已經是經過市場歷練的老朋友了,採用 28 奈米製程製造,最高 4 通道∕8CE 快閃記憶體顆粒組合模式,15/16 奈米 MLC/TLC 都在支援列表當中,3D 結構也不例外,並具備第三代 LDPC 糾錯技術,對外存取界面為 SATA 6Gb/s。廠商強調該 SSD 已針對市面上絕大多數桌機與筆電進行相容性測試,避免消費者自行升級安裝無法使用,或是效能不佳等意外情事。

除了 SSD 產品應具備的耗損平均、垃圾收集功能之外,還支援 DEVSLP 低電源睡眠模式,對於行動產品延長續航力具有一定貢獻,250GB 與 500GB 版本位處此模式的耗電量僅有 5mW~7mW,1TB 以上則是 5mW~12mW。運作時的耗電量則為 52mW~60mW;廠商內部以 512GB 版本測試,相較前代 Blue SSD 可下降 25% 耗電量。

WD
▲88S1074-BSW2 控制器,支援本款所採用的 3D TLC 快閃記憶體顆粒。

WD
▲250GB 版本配備 1 顆 Nanya DDR3L-1600 256MB 記憶體。


▲使用 CrystalDiskInfo 觀察 SSD 資訊,產品支援 DEVSLP 電源模式。

以 250GB 版本而言,官方資料標註連續讀寫速度為 550MB/s 和 525MB/s,4K 隨機存取讀寫為 95000IOPS 與 81000IOPS,由於使用 4 個封裝顆粒填滿控制器通道的關係,速度與 500GB 以上容量沒有太大差異。可用容量與顆粒實際容量 256GB 差距 6GB,應是使用少量空間作為 SLC 寫入快取或是其它加速作業使用,總寫入量則為 100TB,也就是在 3 年保固期間之內,每天能夠寫入 93.5GB 左右,約為 0.374DWPD(Device Write Per Day、裝置每日寫入量)。

此一系列共推出 250GB、500GB、1TB、2TB 等容量選擇,均享有 3 年有限保固,500GB 以上容量版本的讀寫速度為 560MB/s 和 530MB/s,隨機讀寫分別是 95000IOPS 與 84000IOPS。總寫入量隨著容量提升,500GB、1TB 倍增為 200TB 和 400TB,唯有 2TB 稍微特殊一些,寫入量僅比 1TB 版本多出 100TB 來到 500TB。

WD SSD Dashboard 掌控產品狀況

Western Digital 旗下 SSD 產品線,目前使用 WD SSD Dashboard 這套軟體負責管理,該軟體介面採用近來色塊設計趨勢,以分頁區分各種類型功能,每個功能區塊右上角安排 1 個問號圖示,移動游標在上方停留即會跳出氣泡式說明,無論是對新手或是資深玩家都是不錯的設計。

軟體首頁安排顯示 SSD 健康狀態,包含根據總寫入量所做的健康度評估,效能分頁則如同其它監控軟體,依據當下讀寫速度繪製成歷史圖表,該分頁還包含安排 Windows 作業系統進行 Trim 的排程作業,定期清理標註刪除快閃記憶體空間,維持長久使用後的效能表現。

針對資深玩家,工具分頁安排 Erase Drive 功能,當中包含 Secure Erase 和 Santize,依據官方說明,前者僅刪除映像表,後者則是將所有的快閃記憶體區塊全部抹除。此外,若是讀者是由傳統硬碟升級至 SSD,希望無痛轉移作業系統或是資料,官方也提供 WD 版 Acronis True Image 軟體(根據硬體狀況,可能需要其它的轉接器材)。


▲WD SSD Dashboard 首頁提供 SSD 狀態資訊,包含許多人關心的健康度指標。


▲作業系統排程定期觸發 TRIM 指令,讓 SSD 先行將已標示刪除的快閃記憶體區塊內容抹除,維護長時間運作的效能。


▲Erase Drive 包含 Secure Erase 和 Santize 兩種不同程度的抹除方式。


▲若是需要 WD 客服的技術支援,該軟體也提供輸出報告機制。

 

(下一頁:傳輸速度與寫入效能一致性)

容量不再是限制 SSD 效能的重要因素

因為快閃記憶體的寫入壽命限制以及內部運作機制,你我都清楚經過一段時日的使用,較大容量 SSD 比起小容量版本的效能下降幅度較小。只是理解歸理解,從口袋當中掏出小朋友的那一刻,痛苦銘心的感受又忍不住抽回幾張,還是回頭購買小容量版本夠用就好。

這文章的寓意也在於此,既然採用 TLC 快閃記憶體已是回不去的趨勢,那麼最新 64 層堆疊 3D 方式製造的產品效能又如何?首先使用 ATTO Disk Benchmark 不同子項目進行測試,於 Overlapped I/O 佇列深度 8 設定,最高讀寫速度為 563MB/s 與 534MB/s。另外也可以觀察到從前一代產品就出現的特有現象,I/O Comparison 和 I/O Neither 讀取傳輸大小從 2MB 跳至 4MB 時,速度反而會先降後升。


▲ATTO Disk Benchmark I/O Comparison 的測試樣本選擇 Random,最高讀取與寫入速度可達 505MB/s 與 529MB/s。


▲ATTO Disk Benchmark Overlapped I/O 佇列深度調整為 8,最高讀取與寫入速度可達 563MB/s 與 534MB/s。


▲ATTO Disk Benchmark I/O Neither,最高讀取與寫入速度可達 549MB/s 與 531MB/s,與 I/O Comparison 相同的是,讀取傳輸大小從 2MB 跳至 4MB 時反而會降低一些。

CrystalDiskMark 6.0.0 版本之後,預設測試參數略有調整,因此讀者若是要與過往其它 SSD 相較時需注意子項目是否相對應。在預設隨機亂數之下,循序讀寫佇列深度為 32 時可達 562.1MB/s 與 529.8MB/s,而 4K 佇列深度 1 單執行緒讀取跑出 45.46MB/s,相較先前 Plextor S3G 256GB 的 30.72MB/s 多出 48% 左右,也比自家前代 1TB 版本的 41.88MB/s 多出 8.5%。


▲CrystalDiskMark 最佳讀寫成績為 562.1MB/s 和 529.8MB/s,4KB 佇列深度 8 八執行緒與佇列深度 32 單執行緒相差不大,約為 400MB/s 和 345MB/s 左右。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作為我們標準測試的一環,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250GB 跑出總分 4803.41 的好成績,已達多數 TLC 甚至是舊款 MLC SSD 的水準。細項深入分析,4K 存取讀寫可能因為容量差異因素,相較前代 1TB 版本均出現程度不等下滑,但比 S3G 256GB 為高。


▲相較自家前代 1TB 版本產品,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綜合分數下降約 200 分左右,卻依然屬於 SATA 6Gb/s SSD 前段班成績。

探究 SSD 全部儲存空間的寫入與讀取速度,請出 HD Tune Pro 這套軟體檢測,平均讀取速度為 429MB/s,平均寫入速度為 216.6MB/s。與先前測試,容量相仿的 S3G 256GB 相互比較,讀取部分低了 35MB/s 左右,寫入卻多出 23MB/s。此款 SSD 所安排的 SLC 快取容量並不多,大約等同於快閃記憶體實際容量 256GB 減去可用容量 250GB,在此區間寫入最高可達 365.8MB/s。


▲HD Tune Pro 讀取速度略微震盪,平均約為 429.2MB/s。


▲HD Tune Pro 寫入最高可達 365.8MB/s,但是此一區間不長,之後便會落入真實寫入性能約 216MB/s。

AS SSD Benchmark 與自家前代 1TB 版本相同,均為突破千分的好成績,來到 1146 分。循序讀寫是幾乎相同的 484.32MB/s 和 482.21MB/s,4K 64 執行緒則達 96389IOPS 與 76199IOPS。


▲AS SSD Benchmark 循序讀寫速度相當接近,分別為 484.32MB/s 和 482.21MB/s。


▲AS SSD Benchmark 4K 64 執行緒讀寫達 96389IOPS 和 76199IOPS。


▲AS SSD Compression-Benchmark 測試讀寫速度變化較前代 1TB 版本平滑,且維持 Marvell 控制器特性,不會受到資料可否壓縮而影響。

實際應用部分,我們利用 PCMark 8 當中的 Storage 子項目進行測試,該子項目模擬日常使用者操作應用程式或是玩遊戲,藉以得知儲存裝置真實應用效能。該項目 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獲得 4978 分,頻寬為 268.01MB/s,超越 S3G 256GB,但未達自家前代 1TB 版本。


▲PCMark 8 Storage 項目獲得 4978 分與 268.01MB/s 的頻寬表現。

測試終點站來到寫入一致性驗證,所採用的軟體為 IOMeter,利用它對 SSD 進行長達 3 小時的儲存空間 4K 隨機寫入,最終以 IOPS 效能作為呈現方式。當然在測試之前,已預先寫入該儲存空間大小 2 倍以上的寫入量,以便讓 SSD 進入穩定態。測試結果以 5 分鐘為單位輸出寫入 IOPS,最後 1 次為 3118.15 IOPS,就長期使用而言應能維持不錯的一致性。


▲以 5 分鐘為單位輸出 1 次 4K 隨機寫入效能,穩定態表現約為 3000IOPS~3300IOPS 之間。


▲IOMeter 4K 隨機寫入 IOPS 一覽表。


▲IOMeter 3 小時測試結束時,溫度僅上升至 42℃,不需要對散熱額外處理。

小資升級好物

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250GB 已於去年底在台灣市場舖貨,250GB 版本市場售價約為 2,700 元,M.2 與 2.5 吋外觀形式同價,容量再往上一階的 500GB 版本則為新台幣 4,500 元左右。相較於其它叫得出名字的品牌,WD 的訂價策略似乎更為便宜一些。效能部分則是能夠略為超越過去平面 TLC 機種,緊追大容量版本。

綜合測試效能與市場價格,筆者願意推薦給首次從傳統硬碟升級至 SSD 的使用者,或是不需要高階效能的裝機規劃,這款小容量 SSD 能夠以相較它廠略低的價格提供不錯的效能。惟在此價格帶另外還有 Intel 545s 256GB 虎視眈眈,因為 5 年保固的關係價格高出數百元,一旦特價後的吸引力可能會影響到 WD Blue 3D NAND SATA SSD 買氣。

 

廠商資訊

台灣威騰電子 https://www.wdc.com/zh-tw/

延伸閱讀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 散熱器:Cooler Master X6
  • 主機板:ASRock Z370 Taichi
  • 記憶體:Team T-FORCE NIGHT HAWK DDR4 3200 16GB Kit @2666MHz
  • 系統碟:Transcend MTS800 256GB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709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