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Render如何翻譯?
參考劍橋字典對於Render這個字的英英解釋,具有提供服務、個人意見、表達,或是演唱、吟詩等等含意。
然而在電腦繪圖領域,指的則是指透過軟體產生3D圖像的過程,例如顯示卡繪製遊戲畫面,或是3D繪圖軟體將立體模型描繪出來的這個動作,就是Render。
在電腦王這類性質的刊物,提到Render當然指的就是3D繪圖的意思,如果從字意的角度來看,翻譯成算圖、成像、展現特效等字詞比較貼近。
但是如果從各廠商、媒體的實例來看,AMD、NVIDIA等與3D繪圖息息相關的顯示晶片廠商,還有以3DMark測試軟體知名的Futuremark,都將Render翻譯成渲染,行動晶片大廠Qualcomm翻譯成繪圖,網路服務商Hinet的雲端服務平台則稱為算圖,維基百科比較特別地稱為彩現,並沒有一致的翻譯標準。而在中國的用語習慣方面,也是將Render翻譯成渲染。
基於電腦王過去的習慣,以及AMD、NVIDIA等重量級廠商的慣例,所以筆者還是採用「渲染」,作為Render翻譯。
中國用語日益流行
由於網路媒體不像紙本刊物受到地理環境限制,所以讀者很容易能接觸到各國的資訊,也就是受到這個因素的影響,有許多讀者漸漸習慣使用中國的慣用字詞。舉例來說,下列的電腦相關字詞,在台灣與中國之間就有著不同的翻譯。
台灣與中國字詞差異(凡例:『英文:台灣翻譯/中國翻譯』):
Laptop:筆記型電腦/筆記本電腦
Arcade:大型電玩/街機
High Definition:高畫質/高清
Optimize:最佳化/優化
RAM:記憶體/內存
Pen Drive:隨身碟/U盤
Resolution:解析度/分辨率
Bitrate:資料流量/碼率
Fullscreen:全螢幕/全屏
由於電腦領導常會碰到的專有名詞實在太多,在這邊僅能列出其中一小部分,各位讀者是否也在生活中不知不覺開始使用這些字詞了呢?
從電腦王的立場來看,無論是雜誌或是網站的文字編輯需要有一定的嚴謹度,而且也需要維持文章的易讀性,因此過去主編會要求各位編輯使用統一的台灣慣用字詞,避免同個意思卻有多種字詞而造成讀者混淆。
然而在許多討論版中,這條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以筆者個人觀點而言,雖然不喜歡用詞太過發散的情況,自己私下發文時也都維持使用台灣用語的習慣,但我認為文字的主要功能在於傳達資訊,只要寫與讀的人能夠瞭解彼此的意思,就不是太大的問題。
不知道各位讀者對於者情況的看法如何?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與我們一起討論。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