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2 吋的 Micro-STX 主機板規格
幾年前 Intel 拱出 5 x 5(實際尺寸為 147 x 140(mm))主機板,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Mini-STX,在擁有桌上型處理器的運算能量前提之下,盡量縮小體積。不過人總是貪心的,Mini-STX 雖然擁有不錯的擴展空間,如處理器、記憶體、儲存裝置等,卻少了 1 樣相當重要的東西-顯示卡擴充能力。
Intel 處理器內建繪圖一直都是處於堪用狀態,較為強力的 GT3 等級也無緣在桌上型版本現身,腦筋動得快的 ASRock 拉長 Mini-STX 主機板長度 2 吋,自行推出 Micro-STX 尺寸版本,並裝設在自家 DeskMini 系列準系統。多出 2 吋爭取到 MXM 擴充插槽,支援 3.1 版 A/B/B+ 規範,最高可安裝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顯示卡;近期更進一步納入 Z370 晶片組,支援 TDP 65W 版本處理器,打造最強的迷你電腦。
▲DeskMini (Z370) 的產品包裝,不起眼的外盒卻是住著效能小怪獸。
▲包裝內容物一覽,包含 Dual Band Wireless-AC 3168 無線網卡以及 2 條 2.5 吋儲存裝置轉接線材。
▲Dual Band Wireless-AC 3168 無線網路卡,支援 802.11 a/b/g/n/ac 1T1R 以及藍牙 4.2。
▲準系統版本內含 1 個 FSP 220W 19V/11.57A 變壓器(上),由於廠商搭配顯示卡一同送測,額外附上 270W 19V/14.21A 變壓器。
ASRock DeskMini (Z370) 規格
- 處理器:Intel 第八代 Core i7/i5/i3/Pentium/Celeron、TDP 最高 65W
- 記憶體:DDR4 SO-DIMM x 2,合併最高容量 32GB
- 顯示卡:MXM 3.1 A/B/B+
- 有線網路:Intel Ethernet Connection I219-V
- 無線網路:Intel Dual Band Wireless-AC 3168
- 連接埠: USB 2.0 x 2、USB 3.1 Gen1 x 5、USB 3.1 Gen1Type-C x 1、RJ45 x 1、HDMI x 2、DisplayPort x 1、Mini DisplayPort x 1、3.5mm Audio with MIC x 1、3.5mm MIC x 1
- 尺寸:213 x 154.5 x 81.9(mm)
應有盡有的 3 公升體積
Intel 推行 5 x 5 Mini-STX 的目的,就是把桌上型處理器的運算能量從 Mini-ITX 以及 Thin Mini-ITX 再度濃縮至更小的尺寸當中,因此 Mini-STX 原本就具備與桌上型電腦無異的功能,包含充足的 USB 2.0/USB 3.1、有線與無線網路、音效、視訊輸出等,ASRock 把 5 x 5 改成 5 x 7,多餘的空間自然可以用來擺放更多的 I/O 埠。
DeskMini (Z370) 除了 Mini-STX 標準的 I/O 之外,加長的位置擺放 1 個 HDMI、1 個 DisplayPort、1 個 Mini DisplayPort,這 3 個視訊輸出埠由額外加裝的 MXM 顯示卡提供,若是沒有安裝獨立顯示卡則沒有作用。
▲DeskMini (Z370) 體積不到 3 公升,卻濃縮一般中塔型電腦主機的功能與擴充性。
▲機殼多面均以網孔沖壓處理,最大化散熱通風途徑。
▲零組件附贈包含背膠的橡膠腳墊,由使用者自行決定直立或是躺下擺放。
▲前置 I/O 為 Mini-STX 標準形式,另外在側邊增加 2 個 USB 2.0。
▲背部 I/O 檔板包含 +19V 直流電源輸入插座、1 個 GbE 級 RJ45 網路孔、1 個由處理器封裝負責的 HDMI、4 個 USB 3.1 Gen1。
▲位於機殼背部的 1 個 HDMI、1 個 DisplayPort、1 個 Mini DisplayPort 則由 MXM 顯示卡負責。
主機板背面安排 3 組最高支援 M.2 2280 的 SATA 6Gb/s 與 PCIe 3.0 x4 複合插槽(M.2_2 僅支援 PCIe 3.0 x4),另外還有 1 組 M.2 2230 Key E 插槽,專門用來裝設無線網路卡。機殼背部再安排 2 個 2.5 吋儲存裝置安裝空間,所需的特殊轉接線可在產品零配件當中找到,由主機板同時提供 SATA 6Gb/s 訊號以及 +5V 電源。
▲卸下 2 顆螺絲,即可移除側板換裝處理器、記憶體、MXM 顯示卡。
▲再卸下 4 顆螺絲,即可把主機板連同內部固定支架一同抽出,散熱器可以使用處理器盒裝附贈的高度 40mm 以下版本。
▲主機板背部支援 3 個 M.2 2280 插槽,以及 1 個 M.2 2230。
▲機殼支援安裝 2 個 2.5 吋裝置,透過附屬的轉接線材提供 SATA 6Gb/s 以及 +5V。
(下一頁:Z370M-STX MXM 主機板)
Z370M-STX MXM 5+1 相電源設計
廠商表定處理器支援性為 Intel 第八代 Core i7/i5/i3/Pentium/Celeron,最高 TDP 為 65W,表示不建議安裝 Core i3-8350K、Core i5-8600K、Core i7-8700K 等不鎖倍頻處理器。實地測試,Core i3-8350K 以及 Core i7-8700K 能夠正常安裝運作,UEFI 也開放調整倍頻,只是玩家還要考慮其它事宜,譬如變壓器瓦數、處理器散熱等變數,以及還有 1 張 MXM 顯示卡需要穩定的電源供應和散熱。
處理器核心以及顯示繪圖供電採用 5+1 相轉換,I/O 以及 System Agent 部分連同晶片組電源合併供應。核心與顯示繪圖單相均採用 1 顆包含上、下橋的 Sinopower SM7341EHKP 雙通道 MOSFET,核心各相銜接 1 顆 0.22μH 電感,5 相再並聯 5 顆 Panasonic SP-Cap 470μf 導電性高分子鋁電解電容;顯示繪圖 MOSFET 後端則是接上 1 個標示為 C151A 的電感,並聯 2 顆 SP-Cap 470μf 電容。
▲處理器核心以及顯示繪圖部分供電區域(已移除散熱片),部分零組件擺放至主機板背面。
▲SM7341EHKP 雙通道 MOSFET。
▲ISL69138 PWM 控制器位在主機板背面。
Renesas ISL69138 PWM 控制器負責上述 2 種供電控制,由於這款晶片不含驅動器,MOSFET 封裝內部也沒有內建,因此每相安排 1 顆 ISL6596 負責驅動。DDR4 主要供電交由 1 顆標示為 AKUH 的晶片,將 +19V 調整至 +1.2V,後端接上 1 顆 0.47μH 電感以及數顆積層陶瓷電容,而處理器 I/O、Systen Agent、晶片組電源同樣也是交由同型號但不同顆的 AKUH 晶片進行轉換。
▲ISL6596 負責驅動 MOSFET。
▲AKUH 電源轉換晶片,DDR4 供電使用 1 顆,處理器 I/O、Systen Agent、晶片組使用另外 1 顆。
▲2 條 DDR4 SO-DIMM 記憶體模組插槽,處理器表定最高支援 DDR4-2666,廠商標示超頻可達 DDR4-3200 以上。
MXM 顯示卡支援 3.1 A/B/B+ 規格
原廠告知這款迷你電腦在台灣將以準系統方式推出,也就是不含處理器、記憶體、顯示卡、儲存裝置,官方額外提供 NVIDIA GeForce GTX 1060 6GB 以及 GeForce GTX 1080 8GB MXM 顯示卡讓我們測試。Z370M-STX MXM 主機板於加長 2 吋的面積安排 MXM 3.1 插槽,支援 A/B/B+ 共 3 種規格,其中 B+ 規格長度較長(113mm),尾端可能與 USB 3.1 Gen1 相互干涉,因此零配件也有包含 B+ 專用的 7mm 螺柱。
▲Z370M-STX MXM 安排 1 個 MXM 3.1 插槽,支援 A/B/B+ 3 種規格顯示卡版本。
▲左方為 Aetina M3N1060-MN(GeForce GTX 1060 6GB、最高耗電量 78W),右邊為 M3N1080-NN(GeForce GTX 1080 8GB、最高耗電量 150W),散熱片版本相同,風扇則以 GeForce GTX 1080 版本的轉速較高。
▲主機板 UEFI 介面提供 CPU 以及 GPU 的風扇轉速對應調整。
▲提供給 MXM B+ 版本顯示卡的 7mm 螺柱(A/B 為 5mm),避免過長的顯示卡與前置 USB 3.1 Gen1 連接埠外殼碰觸,導致短路燒毀。
▲主機板 MXM 顯示卡安裝處下方安排 RGB LED 燈條針腳,規格為 12V/3A。
▲音效晶片使用 Realtek ALC223。
UEFI BIOS 功能豐富
大多數情況而言,套裝主機或是準系統內部的 UEFI 介面功能多寡,通常會比單獨販售的主機板來得少,不過 Z370M-STX MXM 絕大多數都沒有經過刪減,安裝 K 版處理器也能夠手動調整倍頻,記憶體也能夠選擇不同的等效時脈或是套用 XMP 數值。唯有電壓調整部分僅保留記憶體,且無法手動輸入,只能選擇 Auto、1.2V、1.35V。
ASRock 頗具特色的相關加值功能,在 Tool 分頁裡保留下來,包含自動連接有線網路更新的 UEFI Update Utility,以及 RGB LED 控制、UEFI Tech Service、Easy RAID Installer、Boot Manager。若是使用者想要嘗試多種不同的 UEFI 設定,OC Tweaker 分頁的 User Profile 支援儲存 5 組,也可以匯出至其它的儲存媒體。
▲UEFI 介面預設為 EZ Mode,處理器風扇轉速與溫度對應曲線預設為 Silent,GPU 則為 Standard。
▲K 版處理器 TDP 大於 65W 而被排除在表定支援之外,實際安裝卻能夠正常執行無誤。
▲裝設 K 版處理器,UEFI 介面能夠自動帶出相關倍頻調整選項。
▲記憶體設定頁面支援手動調整運作時脈以及時序。
▲電壓調整選項僅剩下記憶體主要供電部分。
▲ASRock 相關加值功能位於 Tool 分頁未刪減。
(下一頁:效能、功耗、溫度全方面測試)
對比 GeForce GTX 1060 與 GeForce GTX 1080
Deskmini (Z370) 以能夠加裝 MXM 顯示卡為主打,廠商借測同時提供 M3N1060-MN 以及 M3N1080-NN 顯示卡,因此我們也做了詳盡的效能、溫度、耗電量比較,特別是遊戲效能部分。當然這並不表示這台迷你電腦只能安裝 NVIDIA 顯示卡,AMD 陣營採用 MXM 3.1 介面的顯示卡也能夠使用,特殊需求使用者更可以安裝專業繪圖卡,打造迷你繪圖工作站。
準系統額外需要處理器、記憶體等零組件才算構成 1 台完整的電腦,測試所採用的處理器為 Core i7-8700,這是目前該準系統表定相容處理器之中,效能最高的產品,具備六核心 12 執行緒,渦輪加速時脈最高可達 4.6GHz。記憶體以及 SSD 皆使用 Team 品牌產品,記憶體模組為 2 條等效時脈 2400MHz 的 TED48G2400C16-SBK,單條容量 8GB;SSD 則為 CARDEA ZERO 240G,支援 PCIe 3.0 x4 NVMe 介面通道。
▲測試時搭配 2 條 TED48G2400C16-SBK DDR4-2400 8GB SO-DIMM 記憶體使用雙通道組態,注意等效時脈未達第八代 Core 處理器最高支援規格 JEDEC DDR4-2666。
▲CARDEA ZERO 240G,上方的型號貼紙同時肩負導熱與散熱重任,採用石墨烯、銅、絕緣層壓製而成。
首先從不會受到顯示卡等級影響的測試開始,CPU-Z 單執行緒與多執行緒分別獲得 521.5 分以及 3331.6 分,均比 AMD Ryzen 5 1600 表現為高,CINEBENCH R15 的 CPU 為 1271cb,而 AIDA 64 記憶體讀寫頻寬約為 35.13GB/s 和 33.95GB/s。至於 SSD 部分,透過 CrystalDiskMark 量測連續讀寫效能約為 2777.8MB/s 以及 1458.7MB/s。
▲Intel Core i7-8700 透過 CPU-Z 抓取的相關資訊。
▲Intel Coffee Lake 微架構的 IPC 表現比 AMD Zen 微架構多出一截。
▲7-zip 壓縮與解壓縮測試分別為 40206MIPS 與 36546MIPS。
▲CINEBENCH R15 CPU 獲得 1271cb,GPU 則是 64.61FPS。
▲AIDA 64 記憶體與快取讀寫頻寬。
▲SSD 做為系統碟的連續讀寫效能可達 2777.8MB/s 以及 1458.7MB/s。
以下有關繪圖效能的數據,無論是 3DMark 或是遊戲內容,均是安裝 GeForce GTX 1060 6G 以及 GeForce GTX 1080 8G 獨立顯示卡的效能表現,為了讓大家方便比較,筆者以長條圖方式統整。如果讀者想要與一般桌上型電腦的 GeForce GTX 1060 和 GeForce GTX 1080 顯示卡比較,需要注意 MXM 版本受限於電力供應以及散熱器規模的關係,預設時脈比較低。
▲M3N1060-MN 和 M3N1080-NN 顯示卡和以 GPU-Z 軟體抓取的相關數據。
▲PCMark 10 效能數據,部分子項目因為顯示卡等級差距而有起伏。
▲3DMark 不出意外地由 GeForce GTX 1080 領先。
▲使用 1080p 解析度遊玩,GeForce GTX 1060 依據不同的遊戲,可能需要將畫面品質調整至中或是高才能達到 60FPS 標準,GeForce GTX 1080 則是沒有太大的壓力。
▲古墓奇兵:崛起(Rise of the Tomb Raider)雙方在 1080p 均可跑出 60FPS 以上的畫面速率,GeForce GTX 1080 於 2160p/4K 解析度則是需要稍微調降畫質選項。
▲GeForce GTX 1060 遊玩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大約可以將解析度調整至 1440p,畫質可達中等。
▲GeFoece GTX 1080 可以使用 2160p/4K 解析度遊玩絕地求生。
功耗部分,GeForce GTX 1060 顯示卡搭配 FSP 220W 變壓器,GeForce GTX 1080 顯示卡則搭配 FSP 270W 變壓器,2 者均使用變電家量測變壓器市電輸入側功耗。Windows 10 桌面待機 2 者差異不大,均為 30W 以下,燒機時約有 75W 的差異,Core i7-8700 搭配 GeForce GTX 1080 耗電量可達 259W,若是使用者要替這台準系統安裝強力的配備,需要採購較大瓦數的 19V 變壓器。
▲Deskmini (Z370) 裝設 Core i7-8700 處理器,以及 2 款不同等級的顯示卡耗電量比較。
溫度部分稍微有些意思,Z370M-STX MXM 主機板的處理器風扇設定檔預設為 Silent,因此燒機時處理器的溫度一旦到達 80℃,就會依照 Silent 設定檔曲線將轉速調整至 100% 約 3161RPM,因此 10 分鐘燒機溫度可以壓在 79℃。倘若搭配 GeForce GTX 1080 這張 MXM 顯示卡,則因機殼內部多了個強力熱源,即便處理器風扇全力運轉,溫度也會上升至 81℃。與此同時,GPU 溫度達 84℃,2 者風扇噪音相加起來不可小覷。
▲測試環境室溫為 23℃ ,2 者燒機溫度雖然都不到 90℃,但是搭配 GeForce GTX 1080 的風扇噪音相當吵雜,CPU 與 GPU 風扇轉速可達 3161RPM 和 4100 RPM。
效能等級隨心所欲,小巧體積運輸容易
近期 Intel 就會逐漸完善第八代 Core 處理器產品線,在先前已推出的產品之間增加數個型號,往下也會更新 Pentium Gold 以及 Celeron 品牌,ASRock 此時正式在台灣推出的時機點頗為恰當。台灣地區將以 Deskmini (Z370) 準系統方式販售,包含 220W 變壓器以及無線網卡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 11,990 元。由於台灣 MXM 顯示卡並不容易入手,筆者也不排除部分通路可能有限量的顯示卡同捆包。
由於這款產品在市面上並無相似的對手,因此販售價格確實比起自行組裝 Mini-STX 規格主機多出一些;轉個彎以另外 1 個方式思考,想要在最小體積當中擁有最強的效能,就只有這台 Deskmini (Z370) 準系統可以辦得到。此外若是玩家還是嫌運算速度不夠快,別忘了 ASRock 還有 1 張 Mini-ITX 尺寸 X299E-ITX/ac 主機板。
廠商資訊
華擎科技 http://www.asrock.com.tw/index.tw.asp
延伸閱讀
測試平台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
- 記憶體:Team TED48G2400C16-SBK 8GB x 2
- 系統碟:Team CARDEA ZERO 240G
- 資料碟:Micron Crucial MX500 1TB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