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墜 X 型號的差異
目前台灣市場 2000 系列 Ryzen 處理器已完成鋪貨,包含今年 2 月先行推出的 G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內建 Radeon Vega 顯示繪圖核心,接著就是 4 月利用 GLOBALFOUNDRIES 12nm LP 製程推出第二代 Ryzen 產品。按照 AMD 規劃,除了 Ryzen 5 1500X 和 Ryzen 3 1300X 之外,其餘 1000 系列都會被 2000 系列取代,其中 Ryzen 7 2700X 因為時脈提升程度較高的關係,目標直接取代 Ryzen 7 1800X 和 Ryzen 7 1700X 的市場定位。
▲AMD Ryzen 2000 系列處理器規格一覽表。(點圖放大)
Ryzen 7 2700X、Ryzen 7 2700、Ryzen 5 2600X、Ryzen 5 2600 內部均未安排顯示繪圖核心,以其較為高階的定位而言,此舉並不會造成消費者困擾,目標市場消費者均比較喜歡選擇 1 張適合自己的獨立顯示卡。只是這些產品型號部分尾墜 X,部分沒有,究竟有何意義?
尾墜 X 型號版本的核心和執行緒數量與一般型號相同,只是時脈較高;該 X 型號處理器搭配 400 系列晶片組,額外支援 XFR Enhanced Mode 以及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AMD 官方一直都沒有關於 XFR Enhanced Mode 的正式說明,而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則是要求主機板回報 VRD/VRM 設計最大負荷資訊,也就是主機板處理器供電轉換系統越豪華,「未來」自動超頻的幅度就越高,意即目前市售產品均不支援 XFR Enhanced Mode 和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功能,有待 UEFI 更新。
再訪 StoreMI
本次評測 AMD 除了寄送 Ryzen 7 2700 和 Ryzen 5 2600,另外還包含了 Samsung 860 EVO 250GB SSD 和 WD Blue WD20EZRZ 2TB 傳統硬碟,讓我們可以再次玩玩 StoreMI 儲存裝置加速技術。筆者測試環境選用 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 (Wi-Fi) 主機板,Windows 10 Pro 64bit 版本升級至 1803,AMD 晶片組驅動程式改採較新的 18.10.0418 版本。
▲Samsung 860 EVO 250GB 與 WD Blue WD20EZRZ 2TB。
▲Samsung 860 EVO 250GB 和 WD Blue WD20EZRZ 2TB 原始存取速度。
▲使用 StoreMI 將 SATA 6Gb/s SSD 和 SATA 6Gb/s HDD 結合成單一儲存空間的存取速度。
▲替該儲存空間新增 2GB 記憶體快取的存取速度。
筆者也不死心地替前次出現相容性問題的 Plextor M9PeGN 再次測試,結果這次的讀寫速度回復正常,讀寫數次讓熱資料位於 SSD 內部即具有加速效果。但是此次測試反而出現另外的問題,2GB 記憶體快取無論開啟與否都沒有作用。
▲Plextor M9PeGN 讀寫速度回復正常,但 2GB 記憶體快取卻反而沒有作用。
就實測而言,StoreMI 確實是個不錯的技術,把伺服器使用已久的多階層儲存空間配置技術帶往消費市場,但目前授權僅有 256GB 快速層級容量、2-tier 結構、2GB 記憶體快取,若是未來可以再開放更多容量、更多層級組合,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更高的自由度,或許接下來的第二代 Ryzen Threadripper 與 X499 晶片組是個好時機。
Ryzen 7 2700 與 Ryzen 5 2600 耗電與溫度
Ryzen 7 2700 盒裝版附屬的散熱器變為具有 RGB LED 燈光效果的 Wraith Spire,表定支援 TDP 95W 處理器,因此用在 TDP 僅 65W 的 Ryzen 7 2700 身上沒有太大的問題。唯有 RGB LED 燈光效果一定要連結至 +12V、G、R、B 控制針腳,否則受限於成本關係,沒有內建如 Wraith Prism 的獨立控制晶片能夠自行變色,預設僅亮起紅色 LED。
▲Ryzen 7 2700 和 Ryzen 5 2600 處理器本尊。
Ryzen 5 2600 則是附屬 Wraith Stealth 散熱器,支援 TDP 65W 的處理器,因此雖然 Ryzen 5 2600 同樣也是 TDP 65W,燒機溫度卻會比 Ryzen 7 2700 還要高出不少。此外筆者拿到的處理器也發生個有趣的現象,Ryzen 7 2700 相較 Ryzen 5 2600 多出 2 個實體核心,燒機耗電量反而比較少,反覆測試過數輪依然如此,或許 Ryzen 7 2700 晶粒體質較好是此一狀況的合理解釋。
▲Wraith Spire with RGB LED 支援 TDP 95W 處理器,因而採用鋁鰭片內嵌銅底設計,高度相較右方的 Wraith Stealth 為高、散熱片面積較大。
▲Wraith Spire with RGB LED 處理器散熱器發光效果示意圖。
▲Ryzen 7 2700 與 Ryzen 5 2600 搭配 ROG Crosshair VII Hero (Wi-Fi) 主機板的燒機測試結果,記憶體模組為 2 條 ADATA XPG AX4U360038G17-BR80 8GB @DDR4-2933,顯示卡為 EVGA GeForce GTX 1080 Ti FTW3 GAMING iCX,SSD 則是 Plextor M9PeGN,耗電量利用變電家量測 SeaSonic Platinum 1000W 市電輸入端,因此也會將轉換廢熱計入。(室溫約 24℃~25℃ )
(下一頁:2700X、2700、2600X、2600 超級比一比)
多核心與高時脈各有擅長
測試平台多數規格與前幾次測試相同,記憶體稍有變化導入 2 條 ADATA XPG AX4U360038G17-BR80 8GB,這是款頗為有趣的模組,我們之後也會有單獨評測,等效時脈固定於 DDR4-2933。作業系統依照時間更迭變換至 Windows 10 Pro 64bit 1803,各項驅動程式也為當下最新版。若是測試程式能夠最佳化平行處理,則效能大致上依據產品價格與市場定位依序遞減。
▲CPU-Z 內建測試程式結果。
▲7-Zip 解壓縮與壓縮效能評估。
▲x264 FHD、HWBOT x265、POV-Ray 效能測試結果。
▲SiSoftware Sandra 處理器測試成績。
▲AIDA64 記憶體測試大致上相差無幾,而 L1、L2、L3 快取測試則同時受到核心數量與時脈高低影響。
▲CINEBENCH R15 開始嗅出核心數量與時脈高低差異的結構性變化。
若是測試程式能夠平行處理,毫無疑問地更多核心的 Ryzen 7 可以有較佳表現,倘若並非如此,則 Ryzen 5 2600X 則可以根據較高的自動超頻時脈超車。這狀況在接下來的 PCMark 10、3DMark、VRMark 等均為如此,讀者可以細細品嚐箇中差異。
▲PCMark 10 Extended 測試項目各款處理器詳細表現。
▲3DMark 除了與處理器相關的物理測試項目,其它絕大多數以高時脈規格較能獲取較高分數。
▲VRMark 同樣是以高時脈處理器表現較好。
毫無疑問,Ryzen 7 2700X 以核心數量和高時脈獲得絕佳位置,但是接下來的 Ryzen 7 2700 和 Ryzen 5 2600X 就有些微妙,Ryzen 7 2700 擁有高達實體八核心和 16 執行緒,因此在平行化運算方面較為吃香,而 Ryzen 5 2600X 則是擁有較高時脈,因此在一般文書作業或是遊戲有較好的表現。
所幸 AMD Ryzen 各款處理器均採用不鎖倍頻政策,Ryzen 7 2700 即便搭配盒裝散熱器,再往上提升 100MHz~200MHz 並不是太大的問題,此時各項優勢又回到 Ryzen 7 2700 身上。配備相同 TDP 解熱能力的 Ryzen 5 2600X 也能夠超頻,但是少了 2 個實體核心的差距不小,最終超頻幅度也會受限於處理器體質和散熱系統身上。至於 Ryzen 5 2600,想要對它上下其手超頻一番,最好還是先換個散熱器。
廠商資訊
美商超微半導體台灣分公司 https://www.amd.com/zh-hant
延伸閱讀
- AMD 第二世代 Ryzen 5 2600X、Ryzen 7 2700X、X470 晶片組主機板搶先看
- 換裝 12 奈米製程提升效能,AMD 第二世代 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 與 X470 晶片組主機板動手玩
- StoreMI 才是升級重點!?AMD Ryzen 7 2700X 與 Intel Core i7-8700K 誰有資格成為你的最愛?
測試平台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 (Wi-Fi)
- 記憶體:ADATA XPG AX4U360038G17-BR80 8GB x 2 @2933MHz
- 顯示卡:EVGA GeForce GTX 1080 Ti FTW3 GAMING iCX
- 系統碟:Plextor M9PeGN 512G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1000W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803
加入電腦王LINE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