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出同門,外觀樣式、配件、包裝相仿
▲ Asus VivoStick 配件包含簡易使用/保固說明、HDMI 延長線、固定背夾、USB 充電器、USB 線材。
VivoStick 完整型號為 VivoStick TS10,與自家的 Chromebit相比,儘管外觀樣式稍有差異,但合理的有幾分神似。畢竟電腦棒的外觀與稱呼其來有自,為了能夠直接插入顯示設備的 HDMI 連接埠,同時避免遮擋到其他連接埠,設計成棒狀著實比小盒子樣式來得合宜。如此無須搭配延伸線材、不會占用桌面空間,能夠輕易藏身於顯示設備後方,是種不同於以往的使用體驗。
Asus 開案同樣準備了多種配色,不過首批引進台灣銷售的 VivoStick,和 Chromebit 一樣都是純黑色。其尺寸標示為 135 x 36 x 16.5mm,重量則是只有 75 公克,尺寸比 123 x 31 x 17mm 的 Chromebit 略大些微,但是兩種重量部分一致。由於本體透過 HDMI 介面與顯示設備相連,Asus 依舊為其設計了保護蓋,以便於將之攜帶外出使用。
▲ VivoStick 外觀設計素雅,不過正面上蓋貼著商品標籤,這實在是令人錯愕。
▲ VivoStick 體積約等 0.08 公升,在 Microsoft 提供授權金優惠的 0.1 公升規範內,相形下反而是 USB 充電器略大於一般產品。
▲ HDMI 只支援 1920 x 1080 解析度,保護內部細心的加上墊材,以增強蓋上之後的密合度。
▲ 尾端電源開關使用如同一般電腦,按壓約 1 秒開機、長壓一段時間強制關機,而保護蓋反套之後仍然可以透露出電源指示燈號的光線。
配備 3.5mm 音源輸出入端子,取代讀卡機
功能規格配置是 VivoStick 較有彈性些,除了 USB 2.0 還有 USB 3.0,反觀 Chromebit 就只有 1 組 USB 2.0。如果偶爾有傳輸大量資料的需求,或者是想要備份、重灌出廠預載的作業系統,有這 USB 3.0 高速介面是能節省一些資料傳輸等待時間。更甚至,若因故臨時需要連接有線鍵盤、滑鼠,也不像 Chromebit 需要另外搭配 USB Hub 才行。
和 Intel 的 Compute Stick 相較下,Asus 並未加入 microSDXC 讀卡機,官方表示 USB 可連接的裝置類型多,比提供讀卡機來得實用。此外,VivoStick 還具備 3.5mm 音源輸出、麥克風輸入端子,可以輕易地輸出類比音效。然而矛盾的地方在於,Intel 產品(Atom 版)卻能做到 2 組 USB 加上 microSDXC 讀卡機,我們認為癥結點是在於 3.5mm 音源端子占據了寶貴的空間。
▲ 機身一側配置 USB 3.0、USB 2.0、3.5mm 音源輸出入端子。
▲ 機身另一側配置防盜鎖孔、Micro USB 電源插孔。
▲ Asus 新設計背夾,搭配 HDMI 延長線使用,方便將 VivoStick 固定在顯示設備背機身上。
▲ 固定背夾採用雙面膠黏合,必須先單獨黏在顯示器外殼,靜待一段時間等黏合力足夠時,才能置入 VivoStick。
內建散熱風扇,變壓器電壓規格需留意
另外有一點也算是好的轉變,VivoStick 電源輸入介面採用 Micro USB,反觀 Chromebit 是搭配專用變壓器。不過還得留意,官方所提供 USB 電源供應器帶有玄機,其設計支援 5V、2A(10W)與 9V、2A(18W)輸出。那麼 VivoStick 是否能夠使用一般 5V、2A 充電器呢?官方指出設計驅動電壓為 9V,故必須使用原廠 USB 電源供應器以策安全。
並未變動的則是 HDMI,VivoStick 礙於核心硬體平台只支援 HDMI 1.4 因素,視訊輸出解析度僅 1920 x 1080。不過以其性能等級、合適應用範疇而言,未能支援 4K @ 60Hz 之類規格,我們認為是合理並且無關緊要。
另外就外部機構來說,Intel 自家新一代 Compute Stick 配備主動散熱器,也就是加入迷你散熱風扇,改善前一代產品長時間運作的穩定性疑慮。VivoStick 同樣採用主動散熱解決方案,除了機身左右兩側設有散熱開孔,底部同樣如此處理之。在盡可能縮小體積的要求條件下,Asus 配置思維和 Intel 有些出入,是好是壞因人而異,並沒有標準的答案。
▲ USB 電源供應器為雙模規格產品,支援 5V、2A 與 9V、2A 輸出。
▲ VivoStick 機身底部同樣有通風開孔,散熱風扇是在靠近 HDMI 連接器這一端。
▲ 搭配顯示器使用,VivoStick 插入後難免會擋住其他連接埠,如果是電視機就比較沒有這方面困擾。
▲ 搭配背夾固定在顯示設備外殼,裝配 VivoStick 比較不會受到空間限制,惟連接 USB 裝置、開關機會有點麻煩。
(5/24 編輯更新:每個人使用的顯示設備尺寸、機構設計等規格不一,Asus 所預設提供 HDMI 延長線與背夾,很難說是否合用、規格與設計是得合宜,怎樣固定、搭配、擺放才是最適當,這並沒有絕對答案,只能說需要自己動點腦筋)
(下一頁還有:更多硬體、軟體規格配置介紹)
受制於處理器,僅能配備 2GB 記憶體
至於內部主要硬體配備、規格部分,處理器為 Intel 新一代 SoC 產品 Atom x5-Z8350,其設計為 4 核心/4執行緒、基礎時脈 1.44GHz、具有 2MB 快取記憶體,是透過 14nm 製程生產。內建整合的 HD Graphics 繪圖顯示單元,基礎時脈 200MHz、動態超頻 500MHz,具有 12 個 EU(Execution Units,執行單元),如前述最高輸出解析度僅 1920 x 1080。
▲ CPU-Z 偵測資訊:處理器為 Intel Atom x5-Z8350,4C/4T 架構內建 2MB 容量 L2 快取記憶體。
▲ GPU-Z 偵測資訊:處理器整合內顯為 HD Graphics,EU 數量為 12 個。
有些玩家會納悶,電腦棒只有 2GB 記憶體還搭配 Windows,充其量只是堪用的程度而已,為何不出 4GB 版本呢?這並非純粹只是成本或售價考量,而是出自處理器支援規格的限制,因為 Atom x5-Z8350 所整併記憶體控制器,就只能支援 2GB 容量 DDR3L-RS 1600 記憶體。至於內建的 32GB 容量 eMMC,透過工具軟體查看是來自 SK Hynix,型號為 HBG4e。
VivoStick 無線網路規格標示為 802.11a/b/g/n/ac,是採用 Qualcomm Atheros 設計方案,型號 QCA9337 大致規格為 1T1R、最高傳輸速率 436Mbps、2.4/5GHz 雙頻、內建整合 Bluetooth 4.1。至於內建音效部分,採用不是那麼常見的 Nuvoton(新唐)設計方案,型號 Nau88L25 為立體聲音訊轉碼器,因此 VivoStick 類比輸出入只支援兩聲道。
▲ CPU-Z 偵測資訊:內建記憶體為 DDR3L-RS 1600 規格,採用單通道配置。
▲ Windows 10 裝置管理員顯示裝置資訊。
搭配手持裝置 App,遙控操作不費力
在相近體積,Intel 自家 Compute Stick(Atom 版),可以提供 USB 3.0/2.0 各 1 組,同時具備 microSDXC 讀卡機,VivoStick 並未做到讓人好奇產品設定方向。官方指出會使用記憶卡的人占少數,若有容量需求大可使用隨身碟,此外產品提供自家 WebStorage 雲端空間免費使用 100GB/1 年,利用諸如之類雲端服務更貼近多數人的日常習慣。
另外是 Asus 觀察到的商機,認為配備 3.5mm 音源輸出入端子,在一些商務應用情境頗有助益,因而捨讀卡機就音源。既然 Asus 有明確的設定方向,那麼讀卡機配置與否是沒什麼好再糾結,只不過使用 USB 3.0 還得留意與 Wi-Fi 之間的射頻干擾問題。Asus 除了使用手冊提醒之外,也在系統預載提示軟體,當 USB 3.0 連接埠插入 USB 3.0 隨身碟之類裝置,會自動跳出提醒訊息視窗。
應變之道不外乎 Wi-Fi 盡可能使用 5GHz 頻段,如此考量不僅僅是 2.4GHz 頻段,與 USB 3.x 之間射頻干擾而已。由於最便利的操作方式莫過於無線鍵盤、滑鼠,然而 Bluetooth 與多數無線產品都是基於 2.4GHz 頻段,難免存在些許干擾的可能性,如果接收器插在 USB 3.0 連接埠更是雪上加霜。因此除了 Wi-Fi 使用 5GHz 頻段,USB 3.0 搭配延長線或 Hub 使用,才能將問題干擾降到最低。
▲ 出廠預載 USB 3 Device Message 軟體,時時提醒使用者 USB 3.0 注意事項。
基於套裝電腦設定形式,Asus 不免俗預載了一些功能軟體,如 HyStream、WebStorage、Remote Go!、WinZip 等。這些項目 Asus 產品使用者不至於感到陌生,其中第三方解/壓縮軟體 WinZip 為試用版,大可忽視、移除之。而同樣來自第三方廠商,但屬於 Windows App 形式的為 Netflix、FreshPaint、HealthVault,假使用不到可以斟酌移除之,以騰出寶貴的內建儲存空間。
最值得一試的是 VivoRemote Center,這套軟體在開機時會自動啟用,簡單來說是個大圖示簡易操作介面。其設計允許將常用程式加入其中,應用情境不外乎是搭配電視機時,能夠簡單快速開啟常用程式。除此之外,這套軟體提供 Android 與 iOS 系統 App,可以利用智慧型裝置替代鍵盤、滑鼠,快速操作 VivoRemote Center。
▲ 除了預載 Asus 自家軟體之外,還包含 Netflix、FreshPaint、HealthVault 等 App。
▲ 所預載 VivoRemote Center,是為了方便連接電視機操作使用,Windows 10 開機時預設啟動。
▲ VivoRemote App 滑鼠操作介面包含觸控、左右按鍵,以及模擬鍵盤 Home、Windows、Enter、Backspace 按鍵,最上方還提供文字輸入列。
▲ 遙控器介面主要是針對影音播放設計,並且附加電源開關,而設定介面是用於提供模擬滑鼠,其游標滑行速率與滾輪靈敏度設定之用。
熟悉的系統環境,基本使用體驗尚可
真實啟用 VivoStick,如果不是當作典型桌機看待,必然得搭配無線或 Buletooth 鍵盤、滑鼠,才方便操使用。然而當使用 Bluetooth 鍵盤、滑鼠的時候,初次啟動設定階段該如何配對連線,可就是個好問題了。假使有諸如此類問題,只需要接上有線或一般無線滑鼠即可。途中極少數需要輸入文字的地方,可以點選「螢幕小鍵盤」出來應急,等系統完成設置後再連線配對 Bluetooth 裝置。
至於搭配電視機使用的情境,因為觀賞距離和顯示器不同,會讓字體顯得小了點。以 Chrome OS 為基礎的 Chromebit,內建縮放功能因應之,搭載 Windows 10 的 VivoStick 同樣可以如此設置。當然了,Windows 縮放功能一直為人詬病,Microsoft 近期正在盡可能最佳化。在 Microsoft 修正至效果、相容性理想之前,單就 Windows 10 內建與 Asus 預載的軟體來說,倒是沒出現錯亂之類現象。
▲ 初次啟用若因故沒有連接鍵盤,可以使用螢幕小鍵盤應急。
▲ 預載軟體大抵上而言,只有 VivoRemote Center、WinZip、WebStorage 會在開機時一併啟動、常駐。
▲ 搭配電視機可以適當調整顯示放大,惟現階段有些軟體會出現圖、文模糊的現象。
礙於處理器架構限制,VivoStick 只能裝配 2GB 記憶體,搭配 Windows 10 難免讓人覺得不敷使用。開機後透過工作管理員,概略瞭解記憶體使用情況,顯示可用容量約 500MB 確實讓人擔憂。接著開啟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 5 個分頁、Groove 播放音樂、相片、檔案總管,藉以模擬一般使用情境,此時可用記憶體經常變動,少則不到 50MB、多則約 150MB。
有趣的地方在於將前述軟體全數關閉之後,顯示可用容量有將近 900MB 之譜,還比剛開機時來得多。Windows 記憶體管理逐代進步,實體記憶體和虛擬記憶體之間的運用、管理,與早年相比算是族有長進。因此執行 Windows 基本作業,乃至於一些內建軟體,不至於出現什麼問題。至於第三方軟體,由於總和 2GB 容量真的不多,還是盡可避免同時間開啟太多程式。
▲ 開啟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起先,可用的記憶數量會快速減少。
▲ 結束基本作業試驗之後,Windows 10 記憶體管理發揮作用,剩餘可用容量反而比剛開機時多。
(下一頁還有:效能實測、總評)
性能無法強求,但並未愧對處理器價格
VivoStick 出廠預載 Windows 10 Home 作業系統 64bit 版本,軟體相容性是其利基點,不像 Chromebit 受限於 Chrome 瀏覽器相容應用程式,可玩性因而高出許多。這作業系統環境也易於測試其性能表現,藉以評估能夠帶來何等的使用體驗,或說比較適合哪些類型應用,以下讓我們來試驗性能面向的表現是如何。
▲ 7-Zip 效能測試:整體評等 2222MIPS。
▲ WinRAR 基準測試:速度約為 1379KB/s。
▲ CINEBENCH 測試:左圖 R15 版 CPU 測得 102cb、右圖 R11.5 版 CPU 測得 1.26pts。
其性能表現可以這麼說,Atom x5-Z8350 處理器基本消耗功率為 2W,相近於智慧型行動裝置所採用 SoC,以省電與提供基礎作業所需性能為訴求重點。由於其本身是 SoC 架構,又屬於接近中階定位的產品而已,以筆電之類要求標準來檢視它,我們認為是嚴苛了點。
至於和同為 SoC 架構的產品相比,參考比較組如 ECS 先前推出的 Liva Core M,配備 Intel 目前定義為高階系列的 Core M,這處理器參考報價比 Atom x5-Z8350 高出了 10 倍以上。然而就下列測試結果來說,Atom x5-Z8350 概觀性能可說是約莫為 Core M 的一半,這表現並不算太差強人意。
▲ PCMark 8 測試:Home 模式總得分 1077、Creative 模式總得分 958、Work 模式總得分 1240。
▲ 3DMark:Ice Storm Extreme 模式總得分 11010、Ice Storm 模式總得分 15749。
基於架構限制,VivoStick 只能配備 2GB 記憶體,而且是以單通道模式執行,故這部分測試不會有突出的表現。至於 eMMC 部分,簡測最高速度約為讀取 156.9MB/s、寫入 59.14MB/s,雖然沒比硬碟快到哪,4K 表現仍然快上一截。其 USB 3.0 支援 UASP(USB Attached SCSI Protocol)傳輸模式,搭配 Kingston HyperX Savage USB隨身碟簡測,所得結果並不算差。
▲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測試:記憶體平均讀寫傳輸速度未達 5200MB/s。
▲ CrystalDiskMark 測試內建 eMMC:最高存取速度至少為讀取 151.4MB/s、寫入 59.13MB/s。
▲ CrystalDiskMark 測試內建 USB 隨身碟:最高存取速度至少為讀取 287.14MB/s、寫入 176.8MB/s。
耗電量超低,運作溫度亦在合宜範圍內
在此軟、硬體搭配組下,藉由 BootRacer 量測系統開機啟動速度,總耗時約為 52~53 秒不等,就數據來說是不起眼。不過按下電源開關從看見 Logo 開始計算,直到進入 Windows 10 桌面是 30 秒左右,雖然有些許項目載入中需要等待,就速度感而言並不算太差。假使覺得這實在久了點,大可多加利用 Windows 10 內建的睡眠功能,喚醒只要 4 秒鐘左右。
利用變電家觀測耗電量,系統閒置時約為 1W,使用 OCCT 處理器測試模式燒機則是 5W 左右,耗電量來是無庸置疑的低。至於散熱部分,測試期間我們並未關機,讓它連續運作了多日。OCCT 測試時搭配 HWMonitor 紀錄,最高溫度並不超過 75℃,在我們具有空調的辦公室環境,觸摸機身外殼是不至於覺得燙。而內建的微型散熱器,風切聲音調和筆電有點相近,但是噪音量低了一截,保持些許距離是不至於覺得吵雜。
▲ BootRacer 開啟啟動速度測試:Windows 10 總開機啟動時間落在 52~55 秒附近。
▲ OCCT 測試期間 HWMonitor 紀錄運作組態,最高溫度抑制在 75℃ 以內。
透過 DXVA Checker 查看,處理器所整合內顯只有 HEVC_VLD_Main 項目,硬體解碼加速並未支援 4K 世代主流標準,也就是 HEVC/H.265 壓縮格式 10bit 色彩深度影片。不過就現實來說,Intel 硬體解碼加速仍未完整支援 10bit 影片,而是透過顯示與處理器偕同運算。在我們的測試經驗裡,即便是 Core i7 行動處理器,也未必能夠流暢播放趨近 Ultra HD Blu-ray 規格影片,因此難以對 Atom x5-Z8350 強求些什麼。
最起碼,現行 Full HD 解析度主要壓縮格式,Atom x5-Z8350 的內顯是都有支援硬體解碼加速。我們以當今主流 H.264 格式算是中等流量的影片試驗,其處理器使用率平均不到 15%,而且時脈將近 600MHz(設計最低運作時脈將近 500MHz),顯示硬體解碼加速完整發揮了作用。另外牛刀小試 8bit 色彩深度 HEVC 影片,處理器使用率與時脈同樣很低,惟音效與畫面爾偶會頓挫,顯然還無法提供理想的體驗。
▲ DXVA Checker 偵測資訊:僅支援 HEVC_VLD_Main 項目,並未支援 HEVC、10bit 格式影片硬體解碼加速。
▲ H.264、1920 x 1080、23.976fps、總位元速率 14840kbps 格式影片播放。(點圖可放大)
▲ HEVC、8bit、3840 x 2160、23.976fps、總位元速率 25899kbps 格式影片播放。(點圖可放大)
表現與價格相襯,期待高規格版現身
VivoStick TS10 撰稿期間,Asus 已經如期在台灣零售通路開賣,市場參考價格為 4,990 元。相同價位競爭產品為 Lemel 智慧電腦棒,兩者記憶體、eMMC 配置容量一樣,Asus 處理器採用最新 Cherry Trail 架構製品,較早推出的 Lemel 則是前一代 Bay Trail-T。VivoStick TS10 多了組 USB 3.0 連接埠,智慧電腦棒則是有 microSD 讀卡,由於目前仍然在 Windows 10 有限免費升級期限內,故作業系統差異得以忽略之。
如此簡單比較,VivoStick TS10 看來更具有吸引力,可說是性價比勝出。在此之前,所謂電腦棒類型產品,在台灣大致上只有基於 Google 系統設計的 Asus Chromebit,以及 Lemel 智慧電腦棒這搭載 Windows 的產品可以選擇。Chromebit 目前參考價格約 2,990 元,儘管便宜但是 VivoStick TS10 軟體相容性大勝,當下如果有意購買電腦棒來試試,我們認為 VivoStick TS10 算是理想的首選。
廠商資訊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