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isk 於 Computex 2015 展覽焦點之一,是 Extreme 900 與 Extreme 500 這兩款外接式固態硬碟,其中 Extreme 900 採用 USB 3.1 Gen 2 傳輸介面設計,容量選擇最高達 1.92TB。此般規格可想而知是針對商務應用打造,儘管價格比 Extreme 500 高出一截,但官方標示存取性能也近乎翻倍,是款名符其實的 USB 3.1 Gen 2 性能型產品。
USB 3.1 Gen 2 搭 Type-C 配置,規格走在前端
▲ SanDisk Extreme 900 除了簡易使用說明,2 條線材適用 Type-A 與 Type-C 規格的主機端。
嚴格來說,Extreme 900 已經在台灣銷售一段時間,官方樣品因故近期才到來,不過它仍然值得一試。因為官方標榜最高存取速度可達 850MB/s,這比 SATA 6Gb/s 介面固態硬碟還要快,在特定商務用途是得以充當外部工作碟使用。好比攝影師工作所拍攝影像,從記憶卡轉存進 Extreme 900 除了完成備份,由於裝置速度夠快亦可直接開啟編輯,並將編修結果儲存在內。
反觀傳統行動作業模式,基本處理流程沒有多大差異,回到辦公室也是得將照片備份到大容量儲存設備,但筆電內建儲存裝置的容量限制是最大問題。試想,一般筆電頂多配備 512GB 固態硬碟,即使願意花大錢也只能擴充到 1TB,如果搭配 Extreme 900 就能紓解容量限制。這如同 Thunderbolt 當年帶來的應用型態轉變,外接儲存設備不再只能扮演資料備份角色,同時也可以當工作碟使用。
▲ Extreme 900 鐵灰色外蓋是採用鋁合金材質。
▲ 底部如同上蓋一樣平整,並未加上橡膠腳墊處理。
Extreme 900 機身尺寸為 133.35 x 82.55 x 17.78mm,標示重量 210.4g,外觀樣式和 2.5 吋硬碟相仿。因應商務行動工作的耐用度要求,官方標榜鋁質外殼具有耐溫差效果,至於側面披覆橡膠材料,能夠提升抗衝擊保護。觸感堪稱細緻的鋁質外殼,只在邊緣做了一圈拋光處理點綴,簡潔線條與配色呈現了不俗的質感。
不難發現,Extreme 900 設置了許多通風開口,理應當是基於長時間運作穩定性考量。這和外殼底部沒有腳墊一樣,使用時都得稍微留意之,才能避免產生過多刮痕、被液體潑及導致損壞。至於其傳輸介面,是採用 Type-C 類型連接埠,配件提供 Type-C 轉 Type-C 與 Type-C 轉 Type-A 線材各 1 條,能夠相容於各式規格主機端。
▲ 機身側面披覆橡膠藉以提升衝擊保護,一旁還可見到許多通風開口。
▲ 厚 17.78mm 還不到 1 元硬幣高度,連接埠則為單一 USB Type-C 規格。
雙電路板搭 RAID 0 加速,並支援 UASP 傳輸模式
那麼 Extreme 900 是何以達到超過 800MB/s 的高速呢?最簡單的設計方式,就是結合兩個固態硬碟模組,透過第三方磁碟控制器建構 RAID 0。如同我們先前曾介紹的 Seagate Backup Fast 外接硬碟,單顆 2.5 吋硬碟速度再快也不過 130MB/s 左右,運用 2 顆硬碟結合 RAID 0 加速模式,不只容量倍增速度更可以超過 220MB/s。
SanDisk 也是基於這種模式來設計 Extreme 900,據悉內部裝配了 2 張固態硬碟電路板,搭配內建 RAID 功能的 SATA 6Gb/s 轉 USB 3.1 Gen 2 橋接器,設置為 RAID 0 模式使容量與速度提升。RAID 0 固然有資料儲存安全性變因,但 Extreme 900 定位在行動高速儲存、作業用,並非典型的資料儲存備份裝置,因此沒有太大的衝突性問題。
▲ Extreme 900 內部組成結構示意圖。(引用自 PCWorld)
SanDisk 身為全球固態硬碟大廠之一,Extreme 900 內部是由哪款產品構成,這也不失為有趣的問題。受測樣品機為 480GB 容量,透過 CrystalDiskInfo 偵測資訊顯示,裡面是裝配 Ultra II 這款採用 TLC 類型顆粒的產品,單張電路板設計容量 240GB。而其橋接器支援 UASP 傳輸模式,雖然品牌、型號透過 ChipGenius 偵測仍然不詳,就現階段可用設計方案來看,不排除是採用 ASMedia 設計方案。
TLC 似乎有些令玩家聞之色變,但我們認為它並非一無是處,重點在於應用形式與價差,是否能讓消費者有感。外接儲存應用對於顆粒的寫入損耗,正常來說是比當系統開機碟少很多,畢竟資料寫入動作全由使用者掌控,不像當系統碟時作業系統會在背景寫入資料。再加上已經有許多中低價位記憶卡與隨身碟,也都採用 TLC 顆粒多時,真要說 TLC 有那麼萬惡?我們認為這並非絕對。
▲ CrystalDiskMark 偵測資訊:該軟體判讀裝置型號為 Ultra II,這是 SanDisk 先前所推出,採用 TLC 類型顆粒的固態硬碟產品名稱。
▲ 於 Windows 10 環境測試,可確認 Extreme 900 使用的橋接器支援 UASP 傳輸模式。
加解密軟體功能性一般,安全性與便利性難以兼得
儘管 Extreme 900 是針對商務人士設計,但我們認為附加軟體 SecureAccess,其功能性和產品定位並不怎麼相襯。透過 SecureAccess 加、解密資料檔案,拖拉、複製貼上的操作方式固然簡單,就便利性來說卻不怎麼理想,因為加、解密都得在該軟體內執行。我們以往看過一些設計方案,使用方式亦如同一般外接應碟、隨身碟般便利,無須開啟程式而且存取資料會自動加、解密,我們認為這類設計更加實用。
▲ 初次使用 SecureAccess 會要求建立密碼,得以自訂密碼複雜度層級。
▲ SecureAccess 主操作介面樣式,得將檔案藉由拖拉等方式加入,才能進行加密處理,解密則是反向操作進行。
▲ 得以自訂加密層級,標準版軟體提供 AES 128bit 與 AES 1024bit 選擇。
▲ 經過加密處理的檔案儲存在 SanDiskSecureAccess Vault 目錄,除了加密還經過重新封裝處理,因此難以在此處找尋想要的資料並解密之。
(下一頁還有:效能實測、總評)
存取速度近乎達標,RAID 0 幫了寫入表現一把
傳輸性能實測部分,因應 Extreme 900 支援 USB 3.1 Gen 2,我們使用主機板所附加整合的 Thunderbolt 3 控制器搭配測試。ATTO Disk Benchmark 所得結果頗為奇特,寫入速度不分模式皆逼近 1000MB/s,讀取方面 Neither 模式居然高達 1700MB/s 之譜。對於這無從解釋的測試結果,我們只能說也許是受到硬體或驅動程式層影響,導致測試軟體失靈吧。
▲ ATTO Disk Benchmark - Neither 測試模式:最高存取速度約為讀取 1700MB/s、寫入 999MB/s。
▲ ATTO Disk Benchmark - I/O Comparison Random 測試模式:最高存取速度約為讀取 1476MB/s、寫入 996MB/s。
下列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 等 3 套軟體,彼此間的測試模式較為相近,比較不同於 ATTO Disk Benchmark。就整體傾向來說,Extreme 900 測試所得最高存取速度,頗為接近官方規格標示值 850MB/s。這速度著實較 SATA 6Gb/s 固態硬碟來得快,只不過細究 4K 等細項存取速度表現,反而是落後倍數程度。
就以往的測試經驗來研判,我們認為關鍵在於 SATA 6Gb/s 轉 USB 3.1 Gen 2 橋接器,基於應用層面、架構規模、成本考量等多重因素,通俗設計方案普遍存在這類性能罩門。而且 Extreme 900 還有另外一個效能變數,那就是使用磁碟控制器內建的 RAID 功能,可想而知不可能有高超的效率表現。單就外接儲存應用來說,這樣的速度表現已經算不差,實在難以對它要求更多。
▲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測試:Seq 4MB 讀取 829.49MB/s、寫入 840.03MB/s,這速度很接近官方規格標示值。
▲ AS SSD Benchmark 測試:Seq 讀取 798.28MB/s、寫入 806.76MB/s,和官方標示值相去不遠。
▲ AS SSD Compression-Benchmark 測試:寫入曲線相當平穩,速度近乎 800MB/s,還比讀取略快些許。
▲ CrystalDiskMark 測試:Seq 至少達讀取 834.6MB/s、寫入 815.9MB/s,也是很接近官方規格標示值。
HD Tune Pro 測試結果和 ATTO Disk Benchmark 呈現兩極化,反而是不怎麼起眼,測試最大值並未超過 420MB/s。同理,可能有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此再次得到這無從解釋的結果。寫入曲線變動倒是還可以聊聊,採用 TLC 顆粒的固態硬碟,幾乎都有 SLC 模擬快取加速機制。故初始寫入速度大約 412MB/s,測試至 60GB 區間降速至 395MB/s 左右,這理應當是模擬快取飽和之後的真實寫入速度。
▲ HD Tune Pro 讀取測試:最大值 416.2MB/s、平均值 415.3MB/s。
▲ HD Tune Pro 寫入測試:巔峰速度 412.7MB/s,而後算是穩定的落在 395.5MB/s 上下。
最後利用 FastCopy 進行檔案實際傳輸試驗,我們搭配 Intel SSD 750 400GB 當資料碟,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效能瓶頸。傳輸檔案範本如舊,分別為 7429.1MB 單一大檔,以及 11808 個共 6182.9MB 零散檔案。單一大檔傳輸速度表現不俗,達到讀取 796.43MB/s、寫入 575.63MB/s,零散檔案處理速度合理的慢許多,讀取 70.12MB/s、寫入 58.57MB/s 尚在可接受範圍內。
以下左圖為讀取、右圖寫入
▲ 7429.1MB 單一大檔:讀取 796.43MB/s、寫入 575.63MB/s。
▲ 11808 個零散檔案共 6182.9MB:讀取 70.12MB/s、寫入 58.57MB/s。
單價看似偏高,實則比高速隨身碟划算
綜觀 Extreme 900 各面向表現,鋁質金屬外殼的質感固然好,然而底部沒有橡膠腳墊之類處理,難免讓人擔心是否容易刮傷。而且官方也沒有提供收納袋,除了外殼可能留下刮痕這考量,包含線材在內的攜帶便利性問題,都是需要自行留意的地方。不過這對商務使用者而言可能無關緊要,因為理應當都有使用筆電包,而且收納功能性較一般筆電包理想,是不難妥善收納攜帶外出。
至於結構與傳輸速度方面,雖然說 TLC 顆粒製品的真實寫入速度比較低,但使用 RAID 0 有著合併加速效果,因此測試所得結果看來是不差。而且長時間使用下來,金屬外殼與散熱開口發揮了散熱作用,無論是透過工具軟體查看或者觸摸外殼,溫度都不怎麼高。真正值得詬病的算是附加軟體,我們認為功能性不甚理想,以致安全性與便利性難以兼得,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撰稿期間,Extreme 900 參考市場價格分別為 1.92TB 27,888 元、960GB 16,888 元、480GB 9,888 元,乍看下單價是挺高的。其最大價值在於整併 2 個固態硬碟,藉由 RAID 0 提升存取速度,速度快到足以當外接工作碟,而且和普通外接硬碟一樣容易攜帶外出使用。如果和高速隨身碟比一比各方面條件,其實就不會覺得它有多麼貴,專業工作者很適合參考之。
廠商資訊
SanDisk https://www.sandisk.com.tw/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6700K
- 主機板: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HX430C15PB2K4/16
- 系統碟:Plextor M5 Pro 256GB
- 資料碟:Intel SSD 750 400GB(PCIe 版)
-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中文版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3TB 容量盡情儲存,HGST Touro Mobile 行動外接硬碟實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