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AMD Ryzen 9 4900HS 測試,ROG Zephyrus G14 八核心遊戲筆電更有輕薄機身

$
0
0
被 AMD 寄予厚望,代號 Renoir 的 Ryzen 4000 系列行動處理測試正式解禁,挾著 Zen 2 處理器微架構與改良版 7nm Vega 顯示繪圖架構,不僅最高擁有實體八核心,也要以 HS TDP 35W 版本進軍輕薄型遊戲筆電,PCADV 電腦王編輯部也在此時收到 ROG Zephyrus G14 做為測試之用。

強力攻佔 x86 行動市場

AMD 透過 Zen 2 微架構以及 TSMC 7nm 製程的第三代 Ryzen 3000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逐步搶占桌上型電腦市場,Ryzen Threadripper 3990X HEDT 平台處理器,更擁有消費市場相當罕見的 64 核心 128 執行緒規格,成為頂級創作者與重度多工作業的首選。

行動市場方面,今年更要透過 Zen 2 微架構、7nm Vega 繪圖架構、TSMC 7nm 製程,推出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向上透過八核心十六執行緒 H 版搶攻移動工作站、頂級行動電競市場,並以 U 版提供輕薄筆電多執行緒運算能力和不錯的 3D 繪圖性能。在 2 者之間,另行透過 HS 版 TDP 35W,搶占越來越受到歡迎的輕薄遊戲筆電,也就是本篇所要介紹的 ROG Zephyrus G14。

AMD 代號 Renoir、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 H 版、HS 版規格一覽表,請注意 HS 版本需與 AMD 合作開發並符合設計規範,H 版降低 TDP 至 35W 不見得就是 HS 版。

AMD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U版規格一覽表,輕薄筆電擁有實體八核心不是夢,U 版還能夠上調 TDP 至 25W,藉此獲得更好的效能表現。

First things first,如果讀者對 Ryzen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不太熟悉,建議先移駕至「AMD Ryzen Mobile 4000 Tech Day:U、H、HS  系列產品釋出詳細架構資訊,運算、繪圖持續領先」一文,理解這一世代產品規格,或是「AMD Ryzen Mobile 4000 Tech Day:有備而來!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電源管理深度解析」理解這次 AMD 在電源管理與行動效能所下的功夫。

AMD 先前未說明清楚的部分,在於 Renoir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的對外通道類型與數量,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所有型號都具備 PCIe 3.0 x8 用來銜接獨立顯示卡,另外還有 12 條 PCIe 3.0 通道,能夠用來銜接 NVMe SSD、無線網路卡等設備,SATA 介面具備 4 條通道,可以滿足桌機替代型筆電的需求。

USB 連接埠則為 4 個 USB 2.0 以及 4 個 USB 3.2 Gen 2,其中 2 個 USB 3.2 Gen 2 連接埠可透過 Type-C 的 Alternate Mode,輸出 DisplayPort 視訊訊號;當然,筆電設計廠商需要為 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 另行佈線。

相較於前一世代,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通用 PCIe 數量增加 4 條,USB 則是增加 2 埠。

Asus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規格

  • 處理器:AMD Ryzen 9 4900HS 3.0GHz 八核心十六執行緒
  • 顯示卡:AMD Radeon Graphics(8 CU)
  • 記憶體:DDR4-3200 16GB(雙通道、單一 SO-DIMM 可升級)
  • 螢幕面板:14” IPS、1920 x 1080、120Hz、Adaptive Sync
  • 儲存裝置:1TB M.2 SSD(PCIe 3.0 x2)
  • 無線網路:Intel Wi-Fi 6 AX200
  • I/O連接埠:USB 3.2 Gen1 x 2、USB 3.2 Gen2 Type-C x 1(支援 DisplayPort 1.4)、USB 3.2 Gen2 Type-C x 1、HDMI 2.0b x 1、3.5mm Stereo/Mic x 1
  • 電池:76Wh
  • 其它:電源鍵整合指紋辨識、RGB 背光鍵盤、Windows Precision 觸控板、麥克風陣列、支援Type-C Power Delivery(最高 20V/3.25A)、180W 變壓器
  • 尺寸:324 x 202 x 17.9(mm)
  • 重量:1.6kg

HS 版輕薄型遊戲筆電

Asus ROG Zephyrus G14 一共推出好幾款細部型號,最高可以選配 Ryzen 9 4900HS 和 GeForce RTX 2060 Max-Q,最低則是 Ryzen 5 4600HS 和 GeForce GTX 1650。這次測試的版本為配備 Ryzen 9 4900HS 和 GeForce RTX 2060 Max-Q 的 GA401IV,螢幕為 14 吋 IPS 面板 1920 x 1080 解析度,支援 Adaptive Sync 最高達 120Hz,但 A 面沒有配備 AniMe Matrix。

測試的 ROG Zephyrus G14 細部型號為 GA401IV,處理器和顯示卡分別為 Ryzen 9 4900HS 和 GeForce RTX 2060 Max-Q,但 A 面上蓋沒有配備 AniMe Matrix。

即便沒有加裝 AniMe Matrix,這款 GA401IV 仍舊使用 ROG Zephyrus G14 標誌性外觀,A 面上蓋斜切一半安排洞洞裝,一隅則貼上不鏽鋼亮面銘牌,刻畫 ROG 眼型標誌以及創立年份 2006 年。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A 面上蓋斜切一半,右上角是不會發光的洞洞裝,共有 6536 個洞,表層採用抗沾指紋塗層。

A 面上蓋左下角貼著不鏽鋼亮面銘牌,標示 ROG 眼形圖案以及創立年份 2006 年。

從機身右方 I/O 開始巡禮,此處提供 1 個 USB 3.2 Gen 2 Type-C 和 2 個 USB 3.2 Gen 1 Type-A 連接埠,經過排風處往後方看去,則提供 Kensington 相容固定鎖點。左方 I/O 較為多樣化,提供 1 個 HDMI 2.0b、1 個支援 Power Delivery 輸入、DisplayPort 輸出的 USB 3.2 Gen 2 Type-C 插槽,以及 1 個 Stereo/Mic 複合式 3.5mm 音效插孔。需注意的是,左側 Type-C 輸入最高僅支援 20V/3.25A,若想要完全釋放筆電效能,還是要插上包裝所附的 180W 變壓器。

ROG Zephyrus G14 右側 I/O 提供 1 個 USB 3.2 Gen 2 Type-C 和 2 個 USB 3.2 Gen 1 Type-A,靠近轉軸處則留有 Kensington 相容鎖點。

左側提供 1 個 HDMI 2.0b、1 個支援 Power Delivery 輸入、DisplayPort 輸出的 USB 3.2 Gen 2 Type-C 插槽,以及 1 個 Stereo/Mic 3.5mm 音效孔,變壓器插座輸入孔也為於此處。

機身左側 Type-C 最高僅能輸入 20V/3.25A,附屬 ROG 20V/9A/180W 變壓器可以完全釋放 ROG Zephyrus G14 效能表現。

ROG Zephyrus G14 後方轉軸側為散熱出風口,並未安排 I/O。

後方轉軸另外貼有 ZEPHYRUS 字樣的壓克力貼紙。

掀開 ROG Zephyrus G14 螢幕,該筆電轉軸採用下沉式設計,掀開時可頂起筆電後方,讓散熱系統較為順暢地導入外部冷空氣。鍵盤 C 面採用鋁鎂合金材質,並於置腕處內部增添蜂巢肋條,加強筆電整體的穩固性。

C 面鋁鎂合金材質同樣塗布抗指紋沾黏塗層,鍵盤鍵帽尺寸約為 15.5 x 14.6(mm),鍵程約有 1.7mm,方向鍵採用倒 T 型設計。除了 N key 防鬼鍵、不衝突、支援白色 LED 背光之外,還有音量、關閉麥克風、Amoury Crate 軟體等獨立功能鍵,電源鍵更結合指紋辨識,讓開機與登入授權「一指」完成。

螢幕最大掀起角度約為 130 度,下潛式轉軸還可以墊高筆電後部,替散熱系統爭取對流空間。

C 面採用鋁鎂合金材質,表面施以抗指紋塗層。

觸控板尺寸約為 104.5 x 61.5(mm),支援  Microsoft Windows Precision 驅動程式。

ROG Zephyrus G14 置腕處內部採用蜂巢肋條,加強整機穩固性。

鍵盤鍵帽尺寸約為 15.5 x 14.6(mm),官方表示鍵程為 1.7mm,實際量測約為 1.6mm。

ROG Zephyrus G14 具備 4 個獨立的功能鍵。

電源鍵整合指紋辨識系統。

C 面中央上方處安排電源、電池、儲存裝置讀寫指示燈。

ROG Zephyrus G14 採用立體聲喇叭設計,並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技術,單側採用 2 個發音單體,其中之一負責中音~低音頻段,單體面向桌面,另外 1 個則面向使用者負責中音~高音頻段。由於高音相較低音更具有指向性特色,Asus 此舉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

響應頻率比較接近高音的喇叭單體,安放在 C 面面向使用者。

中、低音單體比較不具方向性,因此放在 D 面朝向桌面,以反射方式進入使用者耳朵。

ROG Zephyrus G14 系列可選 1920 x 1080 或是 2560 x 1440 解析度面板,均為 IPS 類型,前者支援 Adaptive Sync 最高達 120Hz,後者則是最高達 60Hz,出廠時預先校正降低 ΔE 色差。比較特別的是,ROG Zephyrus G14 全系列均沒有內建網路攝影機,僅於 B 面面板上方安排陣列式麥克風。

本次測試的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配備 Panda LM140LF-1F01 面板,解析度 1920 x 1080、支援 Adaptive Sync 48Hz~120Hz,實測最高亮度和最大對比分別為 447.34nits 和 1278:1,色溫約為 6453K(0.3140, 0.3263)。

ROG Zephyrus G14 沒有配備網路視訊攝影機,螢幕面板上方僅安排陣列式麥克風。

透過 ColorMunki Design 光譜儀量測,色容量可達 sRGB 的 100.1%,但僅能涵蓋 90.7% sRGB。

觀察 CIE xy 座標圖,LM140LF-1F01 面板綠色擁有較大的偏差。

 

(下一頁:內部零組件分析)

4900HS+2060 Max-Q

ROG Zephyrus G14 D 面卸下 14 個十字螺絲,即可更換內部零組件,Asus 於此處安排 1 個小巧思,當螺絲其中之一轉鬆時,能夠連帶掀起 D 殼與 C 殼相互分離,避免 D 殼塑膠卡榫緊緊與 C 殼相依偎,使用其它撬開工具於外殼留下傷痕。

D 殼螺絲其中之一轉鬆之後,能夠連帶將 D 殼與 C 殼分離。

D 殼靠近 Ryzen 9 4900HS 處理器與 GeForce RTX 2060 Max-Q 顯示卡區域,貼上銅箔貼紙。

由於 D 殼為塑膠材質,為避免散熱系統入風口因開孔而疲軟,內部以金屬框架加強。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內部一覽,可升級的零組件包含 1 個 DDR4 SO-DIMM 記憶體插槽、1 個 PCIe M.2 2280 M key、1 個 PCIe M.2 2230 E key。

卸除 ROG Zephyrus G14 的 D 殼,映入眼簾的是大紅色電路板防焊漆,十分搶眼。在此電路板之中,提供 3 種插槽可讓使用者自行升級、更換零組件,其中之一為 DDR4 SO-DIMM 插槽,預載 DDR4-3200 8GB 容量,與電路板焊死的 DDR4-3200 8GB 正好形成雙通道配置。

ROG Zephyrus G14 內部提供 1 條 DDR4 SO-DIMM 記憶體插槽,讓使用者自行升級或是更換,預載 Micron DDR4-3200 8GB 規格。電路板另外一面則焊死 DDR4-3200 8GB 記憶體,因觸控板排線黏死而無法拆卸拍攝。

另外 2 個插槽均採用 M.2 規格,M.2 2280 M key 僅支援 PCIe 3.0 x4 通道,預先安裝 660p 1TB SSD,另外 1 個 M.2 2230 E key 則支援 PCIe 和 USB 通道,預先安裝 Wi-Fi 6 AX200 無線網路卡,藉此取得 Wi-Fi 6/802.11ax 與 Bluetooth 5.1 連線能力。

M.2 2280 M key 預先安裝 1 個 SSD,支援厚度較厚的雙面上料大容量 SSD。

SSD 正、反面均貼上石墨烯導熱片,控制晶片所在處另外貼有導熱墊,將廢熱引導至紅色電路板,透過電路板大面積銅箔散熱。

掀起姑娘的頭紗,原來是 660p 1TB SSD。

M.2 2230 E key 安裝 Wi-Fi 6 AX200 無線網路卡,未來可因應新版 Wi-Fi 標準自行替換升級。

ROG Zephyrus G14 電池採用 76Wh 容量。

頻率響應偏向中、低頻的單體,筆電左右 2 側各有 1 個,另外還有尺寸約一半的高音單體。

5 條熱導管助攻

這款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散熱系統使用 5 條 6mm 熱導管,各有 1 條負責 CPU、GPU,2 條橫跨 CPU 與 GPU,1 條負責供電轉換區域和 GDDR6。其中 Ryzen 9 4900HS 的 TDP 設定於 35W,GeForce RTX 2060 Max-Q 則透過 ROG Boost,將 TDP 設定為 65W。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散熱系統模組透過 5 條 6mm 熱導管,涵蓋 CPU、GPU、GDDR6、供電轉換區域。

散熱模組透過散熱膏接觸 CPU、GPU、GDDR6、供電轉換區域。

散熱鰭片最外側有個空間較大的通道,用以排出長久使用累積的灰塵。

Ryzen 9 4900HS,156mm2 面積塞入八核心、8 個 CU 負責 3D 繪圖、顯示輸出、記憶體控制器,以及其餘 SoC 功能通道。

GeForce RTX 2060 Max-Q,採用 ROG Boost 將 TDP 設定為 65W。

顯示專用記憶體焊接 6 顆 Samsung K4Z80325BC-HC14 GDDR6,為 14Gbps 速度版本,單顆容量 8Gb,共提供 6GB 容量。

散熱、續航力測試

輕薄型遊戲筆電散熱效能優良與否,是各個廠商推出此類產品之前的重要課題,透過簡單的燒機實測即可得知。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於室溫 24℃,CPU 於 Windows 10 桌面待機溫度為 55℃、獨立 GPU 約為 47℃,此時約消耗 21W;AIDA64 FPU 燒機 10 分鐘,CPU 溫度為 86℃、時脈為 3150MHz、平台消耗功率 78.5W。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於室溫 24℃,Windows 10 待機與多種 AIDA 燒機溫度表現。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於室溫 24℃,AIDA 64 FPU+GPU 燒機溫度表現。

若是改採 AIDA64 GPU 燒機 10 分鐘,此時獨立 GPU 溫度為 72℃、時脈 1560MHz、平台約消耗 125W。AIDA64 FPU 與 GPU 同時燒機 10 分鐘,則雙方溫度分別 90℃ 與 83℃,運作時脈分別為 2000MHz 和 1560MHz,此時距離 1 公尺量測的風扇噪音值約為 41.8dB(A)。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於不同燒機情況的平台消耗瓦數,其中 AIDA64 CPU+GPU 項目,剛開始燒機可達 160W,之後隨著溫度逐漸上升,平台功耗逐步將低至 120W 左右。

3DMark Time Spy Stress Test 連續執行 20 次,FPS 表現穩定性可達 97.8%。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配備 660p 1TB SSD,由於對外傳輸通道僅有 PCIe 3.0 x2,最高循序傳輸速度有所限制,幸好這點對於整體平台效能影響不太大,PCMark 10 Extended 分數達 6789 分,等同於 1 台濃縮至 14 吋、1.6 公斤的移動型桌機。

660p 1TB SSD 對外傳輸通道僅為 PCIe 3.0 x2,CrystalDiskMark 循序傳輸測試最高速為 1882.61MB/s。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於 PCMark 10 Extended 獲得 6789 分。(點圖放大)

受惠於 76Wh 電池電力容量,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即便搭載獨立顯示卡,PCMark 10 Battery Modern Office 續航力也有 11 小時 58 分的成績,Gaming 則為 1 小時 59 分。(螢幕亮度 110nits、開啟 Wi-Fi 並連線、關閉藍牙)

有趣的是,Amoury Crate 接手電源管理時,電池電力來源將切換至 Silent 寧靜模式,續航力有目共睹,但效能略低,此時 PCMark 10 效能分數僅有 3979 分;若是調整成 Winodws 10 內建 Balanced 模式,則 PCMark 10 Battery Modern Office 續航力尚有 11 小時 30 分,效能分數則可上升至 4680,玩家可自行於延長 28 分鐘續航力或是效能表現高出 17% 之間斟酌。

Amoury Crate 為電池電力調整為 Silent 模式時,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於 PCMark 10 Battery Modern Office 續航力為 11 小時 59 分,效能分數為 3979 分。(點圖放大)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於 PCMark 10 Battery Gaming 續航力為 1 小時 59 分。(點圖放大)

若是把電源管理調整成 Windows 10 內建 Balanced,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於 PCMark 10 Battery Modern Office 續航力為 11 小時 30 分,效能分數為 4680 分。(點圖放大)

 

(下一頁:4900HS 運算效能與 2060 Max-Q 遊戲能力)

移動式運算要塞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採用 Ryzen 9 4900HS 處理器,為 1 款實體八核心十六執行緒的處理器,基礎頻率 3.0GHz、最高自動超頻頻率達到 4.3GHz,透過 TDP 35W 設計,替輕薄型效能筆電增添不少的運算效能。以同樣採用 Zen 2 微架構的桌上型處理器而言,Ryzen 9 4900HS 測試結果大約位於 Ryzen 5 3600X~Ryzen 7 3700X 之間。

Ryzen 9 4900HS 最高自動超頻時脈為 4.3GHz,不及 Ryzen 5 3600X,且 L3 快取容量也比較小,卻擁有實體八核心十六執行緒,因此 SiSoftware Sandra 20/20 處理器運算性能表現大約位於 Ryzen 5 3600X~3700X 之間。

Ryzen 9 4900HS 的 CPU-Z 內建單執行緒、多執行緒分數,甚至比 PCADV 電腦王庫存的 Ryzen 7 3700X 分數還要好一些。

7-Zip 內建測試程式,壓縮、解壓縮表現大致上與 Core i9-9900K 相等。

x264 或是 x265 影片轉檔測試,Ryzen 9 4900HS 均可提供 55FPS 的性能表現。

3D 畫面渲染工作比較容易平行化處理,因此 Ryzen 9 4900HS 擁有不錯的表現。

第三代 Ryzen 3000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採用 CCD 與 IOD 分離的 chiplet 設計,且 COD 往 IOD 的頻寬僅有 IOD 往 CCD 的一半,因此實體八核心以下(含)型號,記憶體寫入頻寬將降至一半,實體十二核心以上(含)型號,才因內嵌 2 個 CCD 晶粒,滿足 DDR4 雙通道寫入頻寬。

代號 Renoir 的處理器產品線,採用單一晶粒 SoC 設計方式,不需要考慮封裝基板的佈線複雜度,以 Ryzen 9 4900HS 的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頻寬測試結果而言,沒有出現 DDR4 記憶體寫入頻寬減半的情況,此舉也有助於彌補 Renoir L3 快取容量降低所帶來的影響。

Ryzen 9 4900HS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頻寬測試結果,記憶體寫入頻寬與第三代 Ryzen 3000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實體十二核心以上(雙 CCD 配置)相符,L3 快取讀取、複製速度則比實體八核心以下(單 CCD 配置)大約少了 150GB/s。

1080p 畫質任你選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安裝 GeForce RTX 2060 Max-Q 獨立顯示卡,雖然是 Max-Q TDP 65W 能源效率最佳化版本,但就實測結果而言,玩家能夠在 1080p 螢幕面板解析度任意選擇畫質。當畫質開到最大時,畫面複雜遊戲如 Assassin's Creed Origins「刺客教條:起源」、Metro Exodus「戰慄深隧:流亡」大約為 40FPS 以上,畫面特效運算量不高的遊戲,如 Far Cry 5「極地戰嚎 5」、F1 2019、Street Fighter V: Champion Edition「快打旋風 5 冠軍版」,則可達 100FPS。 

NVIDIA 驅動程式繪圖 API 開銷以 DirectX 12 表現最佳,其中 DirectX 11 多執行緒對比單執行緒 draw call 數量多出 61%。

不意外,GeForce RTX 2060 Max-Q 採用 DirectX 11 API 時,於 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Escalation 擁有最佳表現。

GeForce RTX 2060 Max-Q 於 VRMark Cyan Room 擁有 121.54FPS 的表現,Blue Room 則是 37.63FPS。

單一 API 遊戲表現,GeForce RTX 2060 Max-Q 於 1080p 算是游刃有餘,最高畫質設定仍有 40FPS 以上。

多種 API 遊戲表現類似(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古墓奇兵:暗影」DirectX 12 無法執行),惟即時光線追蹤特效遊戲 Metro Exodus「戰慄深隧:流亡」平均畫面張數來到 39FPS。

部分遊戲如 Far Cry 5「極地戰嚎 5」、F1 2019,能夠讓玩家選擇欲用來繪製的圖形處理器,因此我們也可以選擇 Ryzen 9 4900HS 內建的 Radeon Graphics (8CU),稍微窺探一下此世代的效能。若以這台筆電面板解析度 1080p,並選擇低、中、高等 3 種畫質選項,Far Cry 5「極地戰嚎 5」最低畫質可達低標 30FPS,F1 2019 最低畫質為 63FPS~66FPS、最高畫質突破低標達 32FPS。

若於遊戲指定 Ryzen 9 4900HS 內建 Radeon Graphics 負責 3D 繪製流程工作,Far Cry 5「極地戰嚎 5」最低畫質達 30FPS,F1 2019 最低畫質則達 63FPS~66FPS。

小體積、高效能

透過上述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完整分析,可以理解 Ryzen 9 4900HS 所帶來的八核心十六執行緒高效能,並配合 GeForce RTX 2060 Max-Q 獨立顯示卡提供不錯的遊戲效能,並將這些效能濃縮在不到 2 公分、1.6 公斤的機身之中(AniMe Matrix 版本厚度為 19.9mm),同時也讓人期待桌機替代型筆電所採用的處理器 H 版 TDP 45W,以及桌上型版本的效能表現。

比較可惜的是,由於加入 GeForce RTX 2060 Max-Q 這個變因,較難估算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電池續航力。很粗淺且不精確地和前次 PCADV 電腦王編輯部 Acer Nitro 5 AN515-42-R66N Ryzen 7 2700U 評測相互比較,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續航力可達 3 倍(注意雙方許多配備都不相同,只是個粗略值)。

回頭來看 ROG Zephyrus G14 GA401IV 整體設計,PCMark 10 Battery Modern Office 使用時間將近 12 小時,出門在外可提供充足的電池續航力;回到住所接上 180W 變壓器,即可享受 1080p 遊戲殺敵快感,AniMe Matrix 版本則提供玩家特立獨行的外觀選項,唯有 660p SSD 似乎不太符合身分定位?這或許是速度、容量拔河之後的權宜結果。

 

產品資訊

AMD Ryzen 4000 Series Mobile Processors

Asus ROG ROG Zephyrus G14

延伸閱讀

你知道 PCADV 電腦王也有 Telegram 頻道嗎?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