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HDMI 2.1 影音介面解析:HDMI 2.1是什麼?規格與特色有哪些?哪些設備會採用 HDMI 2.1?

$
0
0
隨著次世代遊戲主機正式發表,全新的HDMI 2.1規格終於邁向普及化。相較於過去的小幅度改版,HDMI 2.1才是真正為下一世代的電視、家用主機、電腦等等媒體播放裝置,帶來顯著躍進和改變。

隨著次世代遊戲主機正式發表,全新的 HDMI 2.1規格終於邁向普及化。綜觀整個 HDMI 技術的發展歷史,消費者不難發現,相較於過去的小幅度改版,HDMI 2.1才是真正為下一世代的電視、家用主機、電腦等等媒體播放裝置,帶來顯著躍進和改變。

無論 eARC、VRR、QFT、QMS、ALLM、DSC 等等新名詞,也由於 HDMI 2.1裝置逐漸增加,開始有了不少討論聲浪。在這次的特別企劃當中,我們將深入淺出的研究 HDMI 2.1這項跨世代的影音規格,讓讀者能夠了解它的特點和優勢,同時也為未來選購相關裝置時,做好基礎知識的準備。

HDMI 2.1主要目標

消費者目前非常熟悉的 HDMI,中文稱之為「高畫質多媒體介面」,自2002年發展至今,已經有過至少十次的重要改版。目前在主要的播放設備上,例如電視、投影機、顯示器等等所採用的規格,常見都為 HDMI 2.0b 傳輸標準,足夠應付到4K、60Hz與 HDR 同時實現的影音需求,最大頻寬則有18Gbps。但是,面對更高解析度的狀況,例如8K、10K等等極度精細的影像,顯然 HDMI 2.0b 依然力有未逮。 

發展至今 HDMI 已經成為高畫質影像傳輸的主流標準,雖然 HDMI 2.0系列大獲成功,且獲得多數裝置採用,但依然有著更為進步的空間。(圖片引用:Optoma)

為8K普及化作準備

事實上從 HDMI 1.4版本開始,4K畫質傳輸就已經被 HDMI Forum 納入官方標準,並於後來的2.0、2.0a、2.0b,陸續提高支援更新率,後續也接著加入 HDR、HLG 等等特色,不過最高解析度依然沒有提升。

從 HDMI 2.1標準起,不僅4K畫質支援的最高更新率,已被正式拉高到120Hz,就連顯示解析度也加入了5K、8K(7680x4320)與10K(10240x4320)選項,整體規格理論頻寬上限達48Gbps。

在8K與10K畫質下,HDMI 2.1能夠一口氣支援到120Hz更新率,解決了4K以上影像,於終端傳輸時的採用標準問題,甚至還為將來近10年的影音媒體發展,預先做好了準備。

從 FHD 到4K雖是一段緩慢的進步過程,但未來邁入8K與10K時代時卻並非如此,影音標準也因此預先做好了準備。(圖片引用:NVIDIA)

更先進的HDR體驗

除了畫質與螢幕更新率的提升,HDMI 2.1也終於支援了「動態元數據」(Dynamic Metadata)功能,而受惠最多的部分,自然是高動態範圍(HDR)技術,它能使顯示影像的明、暗、黑、白細節,全都變得更加豐富與清晰。

即便 HDMI版本升級至2.1,連接埠形狀與規格都跟以往沒有差別,絕佳的向後相容性讓消費者不必重新熟悉。(圖片引用:維基百科)

現有的 HDR 標準包含 HDR10、 HDR10+、Dolby Vision 及 HLG 等等。其中,HDR10+與 Dolby Vision 其實都支援動態元數據,但由於後者是私人企業的專屬格式,為了避免壟斷與權利金上的麻煩,因此開放性的 HDR10+升級,配合 HDMI 2.1規格更新,就有了絕對的必要。 

市面上已經可以見到 Dolby Vision 媒體內容,例如電影、影集等等;由於是專屬標準,所以廠商配合成本較高,HDR10+即是個新解方。

全新HDMI 2.1標準7大特色

早在2017年底,HDMI Forum 就已經正式宣布了 HDMI 2.1完整規格,但到開始有相關產品推出、支援和升級,卻只不過是近期的事情。HDMI 2.1為消費者帶來了不少新名詞,舉凡 eARC、VRR、QFT、QMS、ALLM、DSC 等等,各自代表了一項,過往 HDMI 介面未曾具備的全新特色。可以說,只要媒體裝置採用了 HDMI 2.1標準,就能帶給消費者更為進階的高畫質影像體驗。 

特色1:動態HDR與各項升級

如前面章節所言,HDMI 2.1所支援的最高傳輸頻寬,已經正式翻倍至48Gbps。根據官方規格書,在4K、5K解析度方面,HDMI 2.1可原生支援120Hz;8K原生支援至60Hz,但若要拉上100Hz與120Hz,則需使用 DSC 技術;至於10K解析度狀況下,無論更新率為何都必須採用 DSC。

HDMI 2.1完整支援 BT.2020色域,且無論動態或靜態 HDR 解決方案皆能使用。動態 HDR 為「動態元數據」的技術實踐,改進過往單部影像作品,只能套用一種附加元數據的作法,進而使內容中的每一幀、每一幕,都能用上最理想的景深、細節、明亮度、反差跟寬廣色域資料,呈現更細膩與真實的畫面細節。

當影像套用了動態 HDR 後,在不同場景下,可以呈現比過往靜態 HDR 跟 SDR 畫面,更為鮮明細膩的對比。(圖片引用:HDMI Forum,以下皆同)

特色2:超高速HDMI傳輸線

雖然接頭形狀沒有任何改變,但若要用上 HDMI 2.1威猛的48Gbps完整頻寬,則消費者必須要選購,通過官方或合作機構認證的「超高速」(Ultra High Speed) HDMI 傳輸線。

HDMI Forum 表示,唯有 UHS 等級的線纜,才確定能支援全部 HDMI 2.1標準功能,若使用舊款僅18Gbps的 Premium High Speed 連接線,則只能同時使用部分新特色。新的 USH 傳輸線具備超低電磁干擾(EMI),避免鄰接裝置於 HDMI 高速工作或重度負載時,受到影響而中斷自身或周邊設備的連線。

要體驗完整的 HDMI 2.1規格,必須使用「超高速」(UHS)等級傳輸線,而且跟過往一樣,製造廠商必須提交產品進行認證。

特色3:eARC增強版音訊回傳通道

在 HDMI 1.4時加入的 Audio Return Channel 功能,到了 HDMI 2.1進化成增強版的 eARC,這次升級主打連接簡化、高度相容性、先進格式支援與超高品質。

eARC 傳輸頻寬高達37Mbps,比起 ARC 高出30倍,當遊戲主機、播放機等等裝置,將音訊傳送至電視時,eARC 功能就可以將未經壓縮的5.1、7.1,甚至於32聲道音訊,轉傳到如擴大機、聲霸之類的喇叭設備,既可以消費者降低接線複雜度時,亦能維持高品質聲音。

高位元速率格式 DTS-HD、Dolby TrueHD,以及家庭劇院格式 Dolby Atoms、DTS:X 等等數十種規格,全都納入了支援 HDMI 2.1的 eARC 支援範圍。

簡單比較光纖(TOSLINK)、ARC 與 eARC;簡單來說,eARC 頻寬更大,而且將唇形同步納為強制標準,避免影像與聲音失去同步。

特色4:VRR可變更新速率

HDMI 2.1不僅僅是把畫面更新率支援範圍拉高,全新的可變更新速率(Variable Refresh Rate)特性,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更是一項利多。

VRR 最主要的效用,就是解決畫面在高更新率下的撕裂問題,同時讓停頓、不連貫的影像變得流暢,原理如同推出已久的 FreeSync 或 G-Sync,當 GPU 運算得到畫面後,VRR 能夠即時呈現到電視上,透過保持跟影像來源同步,避免固定更新率所造成的延遲。雖然說 VRR 功能需要輸出端、輸入端皆有支援,才能得到理想中的效果,但比起過往的「垂直同步」(V-Sync)功能,僅可強迫畫面幀率壓在某一上限,VRR 在避免畫面撕裂的能力上,顯然更加具有彈性。

經由 VRR 功能,GPU 所運算完成的影像,不再受到螢幕更新率限制,隨時可以輸出到畫面上,因此影像能夠保持完整避免撕裂。

特色5:QMS快速媒體切換

如果消費者家中現今的電視,已經連接了多項 HDMI 裝置,那麼在切換訊號源時,肯定會出現時間不短的黑畫面或定格,HDMI 2.1標準所增加的 Quick Media Switching 功能,就是為了解決這項討厭的問題。

透過 QMS 支援,HDMI 2.1生態系裝置在進行影像切換時,無論畫面來源的解析度、更新率有任何改變或差異,都能夠立即顯示到螢幕上而不必任何等待,藉此達到多設備間的無縫切換,非常實用。

過往切換 HDMI 裝置時,電視或螢幕不免會出現黑畫面,但只要來源裝置跟顯示器都支援 HDMI 2.1的 QMS 功能,就可以立刻顯示畫面。

特色6:ALLM自動低延遲模式

目前許多電視在影像設定中,都有一個「遊戲」模式,除了改變色彩空間、色溫、明亮度之外,更重要的是降低遊戲畫面──無論是透過電腦或家用主機輸出──到電視上時可能產生的延遲。

Auto Low Latency Mode 將過去使用者手動切換的麻煩,改以讓電視或顯示器,偵測所插入的 HDMI 2.1裝置,全自動判斷是否需要啟動低延遲模式,省下了不少設定時間。

此外,HDMI 2.1所支援的快速畫面傳輸(Quick Frame Transport,QFT)特性,雖然原理類似於 VRR,但實際上也能減少延遲,減少使用者跟顯示裝置互動的時間差。VRR、QFT、ALLM加上 QMS,HDMI 2.1使家庭娛樂體驗領域有著革命性的升級。

現今大部分電視都具備「遊戲模式」,很多消費者以為它僅有色調上的差異,但事實上卻能降低遊戲主機、電腦畫面輸入時,跟玩家操作之間的延遲。(圖片取自網路) 

特色7:DSC視訊串流壓縮

前面提到,HDMI 2.1可以支援8K@120Hz與10K解析度影像,但必須透過視訊串流壓縮(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技術才能實現。雖然說未壓縮下原生影像,顯示內容會更加細緻,但透過DSC壓縮後,48Gbps頻寬的 HDMI 2.1,將能夠輸出最高10K、120Hz的超高品質視訊畫面。

在過去,HDMI 家族從來沒有將 DSC 功能納入標準,所以過渡到次世代影音內容時,造成了一些時間差與落後。當有了 DSC 技術加持,有限頻寬將能開發出無窮可能,在下一世代的 HDMI 足以原生支援10K影像前,透過 DSC 也是個堪用的解決方案。

從Full HD到10K,HDMI通包了所有高畫質影像解析度,但物理限制使得8K@120Hz與10K必須先行壓縮後才能呈現。

對抗 HDMI 2.1的競爭標準

市面上的高畫質影像顯示規格,除了本次主題的 HDMI 外,DisplayPort 也是一股強大勢力。

DisplayPort 由 VESA 協會維護,開發時間較 HDMI 來得晚,目前消費裝置上常見的版本,大多都是 DP 1.4a,規格上已經支援到 DSC 壓縮8K@120Hz輸出能力,但真正能跟 HDMI 2.1競爭的標準,卻是改為借重 Thunderbolt 實體層技術的DP 2.0。

一直以來 DisplayPort 的頻寬上限,都超越同世代的 HDMI 標準許多,到了 DP 2.0由於實體層大幅改動,有效頻寬比例甚至拉高到了97%。(圖片引用:VESA,以下皆同)

高達80Gpbs理論傳輸頻寬

如果你覺得 HDMI 2.1的48Gbps傳輸速度已經很驚人,那麼根據 VESA 所訂出的規範,DP 2.0的有效傳輸頻寬高達77.37Gbps,絕對會讓人目瞪口呆。

在連接單一顯示器的狀況下,DP 2.0能夠原生輸出,未壓縮的10K(10240x4320)解析度、60Hz更新率影像;若用上 DSC 壓縮,那麼即便將畫質提升到16K(15360×8460),依然沒有任何問題,甚至還能附加60Hz更新率與 HDR 功能,十足兇悍。

多輸出成DP最大優勢

相較於 HDMI 大多用在電視、投影機等家庭產品上,由於DisplayPort更常應用於顯示器、電腦螢幕,所以多畫面輸出能力就成了 DP 跟 HDMI 間,在消費市場上的最大差異。

DP 2.0套用 DSC 技術後,能夠支援雙8K@120Hz影像輸出,若不進行訊號壓縮,則能達成雙4K@144Hz規格,這對於消費者組裝雙螢幕環境,並且皆選擇高更新率產品來說,有著十足的吸引力。

假設更極端的狀況,例如大型活動或工業需求,DP 2.0也能支援3個10K@60Hz顯示器 DSC 輸出,或者3路4K@90Hz未壓縮訊號顯示,比起 HDMI 2.1更具備擴展彈性。 

整合USB-C替代模式

在發展自己的連接介面上,DP 的發展一向不是很成功,VESA 記取了這項教訓,宣布將 DP 2.0與 USB、Thunderbolt 進行整合,納入 DisplayPort Alt Mode 2.0成為正式規範。在未來,採用 USB 4協議的 Type-C 連接埠,包含 Thunderbolt 4在內,應該都能直接支援DP 2.0畫面輸出。

雖然 HDMI 也在1.4b版本加入了替代模式,但市面上幾乎沒有任何產品實作,甚至到2.0以後版本,HDMI Alt Mode 支援也都沒有下文,所以 USB-C 真正實用的影像輸出規格,短期內仍然只會是 DisplayPort。

整合 USB-C 的最大好處,就是當消費者透過 DP 2.0連接螢幕後,還可以透過螢幕上的 USB 埠,繼續連接其他設備,並且以高速傳輸資料,對於硬體接線的簡化有著相當大的幫助。

未來 USB-C 將成為 DP 2.0的標準連接介面之一,並且同時支援資料傳輸與PD充電,但原來的DP接頭不會消失,因為替代模式仍有部分限制。

附表簡單比較了 HDMI 2.1與 DP 2.0的規格區別,頻寬上的差距直接造就最高顯示能力的不同,但兩種規格都還有待普及。

 

HDMI 2.1

DisplayPort 2.0

正式發表

2017年

2019年

最大頻寬(理論)

48Gbps

80Gbps

最高輸出(DSC)

10K@120Hz

16K@60Hz

最高輸出(未壓縮)

8K@60Hz

10K@60Hz

USB-C Alt Mode

有(僅支援到1.4b)

動態 HDR元數據

首次支援

自1.4起支援

主要應用產品

電視、投影機

個人電腦、顯示器

哪些東西會採用HDMI 2.1?

從趨勢來看,HDMI 2.1標準將從今年開始進入爆發成長期,主要原因莫過於世代遊戲主機上市,以及全新架構顯示卡產品也加入支援行列。既然如此,哪些東西已經能夠體驗到,HDMI 2.1帶來的優勢跟好處呢?讓我們來簡單盤點一下!

次世代遊戲主機

推動科技領域改朝換代的關鍵,始終都是電子遊戲,這道理已經被印證了不下數十次。無論是 Sony 推出的 PlayStation 5,或者微軟推出的 Xbox Series X 與 Xbox Series S,全都將 HDMI 連接埠規格提升到2.1,大大增加消費者換電視的吸引力。

遊戲主機搭配 HDMI 2.1,首先得到的優勢即為4K@120Hz超高解析度影像輸出,畢竟 HDMI 2.0最高只能支援到60Hz,所以想要更加流暢的遊戲畫面,那麼準備 HDMI 2.1連接線與對應電視,自然成了唯一的解決辦法。

其次,若要使用遊戲主機具備的 ALLM、VRR、eARC 等等特色,那麼升級 HDMI 2.1自然也有其必要。但要特別提醒,這三項功能在部分搭載 HDMI 2.0規格的電視上,透過後續的韌體更新,能夠得到部分支援,所以還是要以各廠家的實作跟發布為主。

許多人認識 HDMI 2.1的原因,幾乎都是從如 PS5或 Xbox Series X/S 遊戲主機而來,畢竟在此之前,確實沒有一定要使用 HDMI 2.1規格的理由。

全新架構顯示卡

雖然說在電腦顯示器領域,DisplayPort 依然有著絕對的影響力,但實際上 HDMI 反而是更多消費者,假設沒有多螢幕輸出需求,普遍會用以連接的選擇。

NVIDIA 全新的 GeForce RTX 30系列,以及 AMD 近期推出的 Radeon RX 6000系列,兩家主要的顯示晶片製造商,也將 HDMI 2.1列入為標準規格,消費者只要買得到就用得到。

對於顯示卡來說,HDMI 2.1所關注的重點就不是 ALLM、VRR 等特色功能,反倒是能夠追求最極限的解析度與更新率輸出。舉例來說,GeForce RTX 3090讓玩家得以在8K@60FPS,加上  HDR 的環境下暢玩遊戲,若要將解析度再拉高也不成問題。

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顯示卡的目標,是要將4K遊戲普及化,而 RTX 3090則看得更遠,要把玩家帶到8K世代,連接介面自然也得革新。

電視與顯示器

隨著影像輸入端準備好了,接收端的 HDMI 2.1規格電視、顯示器也陸續出籠。目前幾間大型的電視製造商,如 Sony、Samsung、LG、Panasonic 等等,皆於最近推出了升級 HDMI 2.1規格的產品,畫面大小都在55吋以上,如此一來體驗4K、8K解析度時,才能感覺到影像的震撼與逼真。

 目前支援 HDMI 2.1的電視產品,主要都是大尺寸,且在4K或8K解析度以上,因此售價並不便宜,例如超過二百萬的 LG SIGNATURE OLED 8K。

至於電腦顯示器,目前具備 HDMI 2.1接口的螢幕則相對稀少,LG 與 ROG 有部分產品發表。但由於電腦螢幕並不追求大尺寸,所以廠家把重點規格放在更新率的提升,例如4K@144Hz之類的組合。就目前狀況而言,玩家想入手 HDMI 2.1規格顯示器,相較於電視來說並不太容易。

電腦螢幕還沒有一定要支援 HDMI 2.1的理由,現有 DP1.4a還算足夠;不過在 DP 2.0成熟之前,相關產品應該都會陸續升級規格以保持優勢。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Sony Ear Duo- 無線開放式耳機內建語音助理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