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Nick Grossman發表了文章《比特幣是電池》( Bitcoin as Battery)。我喜歡這篇文章。行文很清晰,很吸引人,而且它對比特幣的巨大社會效益有一個樂觀的結論。可惜的是,我很確定它也是錯的。在本文中,我將解釋原因。要說明的是:這並不是在攻擊比特幣,攻擊比特幣消耗電力,或者它的社會效用;這篇文章純粹是對Grossman的論點進行批判,並邀請大家對比特幣的電力使用,和它的社會效用進行更仔細的經濟分析。
Grossman寫道:
「加密採礦將電力以加密資產(BTC、ETH等)的形式轉化為價值。這些資產[······]然後可以透過網路連接即時移動、轉移和轉換[······]。 」
這似乎表明,比特幣是一個電池:在一個地方和時間儲存能量,並在另一個地方和時間釋放能量。在本文中,我將解釋為什麼比特幣不是電池,而是水槽。這是以下兩個事實的簡單推論:
事實一:比特幣的價格是由貨幣市場決定的,也就是由比特幣的供求關係決定的。最重要的是,比特幣的價格幾乎不受電力供應,或者電力價格的影響。
事實二:比特幣的產生速度是固定的。大約每10分鐘就會產生6.25個新的比特幣。新產生的比特幣在所有礦工之間分配,按他們所消耗的電的比例分配。(這在技術上並不準確。我在這裡和這篇文章的其他部分做了一些大的簡化)
從這兩個事實中,我們已經看出,比特幣不可能是電池:無論向比特幣投入多少電,輸出的電量總是一樣的:每10分鐘6.25個比特幣。而6.25個比特幣的價值雖然不是固定的,是波動的,但這種波動與電價無關。在電池中,你投入的電越多,輸出的電就越多。在比特幣中,無論你投入多少電,輸出的電量都是恆定的。
事實上,把這兩個事實放在一起,給了我們很多關於比特幣用電經濟學的啟示:比特幣挖礦系統是介於套利和拍賣之間的東西。礦工如果能夠產生比某個閾值更便宜的電力,就可以有利可圖地開採比特幣。電價比這個閾值更貴的礦工,就不能從中獲利。這個閾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波動:它取決於當前部署在網路上的挖礦電力的數量,並且每兩週在一個叫做「比特幣難度調整」的過程中確定一次,這個過程有點像拍賣(我們在這裡不討論這個問題)。關於這些經濟行為,還有很多可以說的,但底線是這樣的:
必然的結果:比特幣網路激勵礦工將比門檻便宜很多的電投入其中。作為這些電力的回報,它產生了一個固定的經濟成果:每10分鐘6.25個比特幣。而這個經濟成果的價值與輸入的電量無關,它只取決於與挖礦無關的加密市場力量。比特幣經濟模型的經濟平衡如下:10分鐘內投入網路的所有電力總成本力爭等於6.25個比特幣的現時財務價值,如果電力變得更便宜,那麼就會有更多的電力投入到系統中,產生完全相同的產出。這就是為什麼比特幣不是電池而是水槽的原因:它的經濟產出是預先固定的,並不取決於投入的資源量。
現在,如果比特幣的價格上漲會怎樣?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越來越多的能源在挖礦比特幣的過程中變得微利,所以更多昂貴的電力將被投入到網路中。無論是否有任何一種清潔或廉價的能源,都是如此: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更多昂貴和浪費的電力也會被吸入其中。
當更多的廉價能源可用時,會發生什麼?它們將湧入比特幣網路,然後拍賣(即比特幣難度調整)將降低挖礦效率的門檻,這意味著更昂貴的能源將不再能為挖比特幣帶來利潤。但比特幣系統作為一個整體,最終會消耗掉這些廉價的動力源,所以它們將無法用於其他用途。比特幣的確是在激勵創造廉價的動力源,但它又迅速壟斷了這些動力源:這些動力源除了供養比特幣網路本身之外,不會被用於任何其他用途。這裡可能有一個微妙的論點:也許會有二次效應:比特幣的高價可能會激勵行為者,從長期來看,開發出更豐富的廉價能源的技術,這種技術可能會讓我們創造出更廉價的能源,用於非比特幣用途!但這是一個相當艱難的論證,可信度很高:這種二次效應通常比預期的要小。而且比特幣每天5000萬美元的賞金很可能不足以激勵真正的可持續廉價能源技術:它更可能激勵不可持續的廉價能源。而重要的是,廉價能源不等於清潔能源。比特幣激勵冷核聚變和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板的發展,就像它激勵全球南方更積極的水力壓裂一樣。
與鋁冶煉廠相比:冶煉廠生產鋁,但比特幣網路生產網路安全
我們再來看看Grossman的論點。Grossman把比特幣比作冰島的鋁冶煉廠。他解釋說,鋁冶煉廠是一個電池:冶煉廠將廉價的電力轉化為商品,然後可以跨越空間和時間進行移動。(這個關於鋁冶煉廠的說法可能也是值得懷疑的,因為它再次包含了非內在化的外部性;但從理論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冶煉廠=電池」作為冶煉廠的合理經濟模型)。
Grossman稱,比特幣的作用也是一樣的:把廉價的電力轉換成商品:比特幣。但這個類比並不成立。鋁冶煉廠的產品確實是一種商品:鋁。投入的電越多,產出的鋁越多。但比特幣挖礦的產品不是比特幣,至少和鋁冶煉廠的產品是鋁的意義不一樣。無論你是多放電還是少放電,無論如何,每10分鍾正好會產生6.25個比特幣。不,比特幣礦工的產品是安全感。如果你花更多的電,你就能得到更好的安全感,而可悲的是,安全感不是商品。它不能被再次出售,而且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保持其價值。如果你把兩倍的電量轉換成比特幣,你並沒有得到兩倍的價值(記住,比特幣的價值是由無關的市場力量決定的!);相反,你只是得到了同樣的價值,同時你為比特幣網路提供了兩倍的安全性。比特幣礦工是服務提供者。他們提供的服務是安全,他們提供的金額是「你能以每10分鐘6.25個比特幣的價格賣給我什麼安全」。
中本聰明確設計了比特幣網路,不是像冶煉廠那樣工作,而是作為拍賣,以最低的價格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所以我們不應該驚訝於比特幣不像冶煉廠那樣工作,生產出來的不是商品。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網路時,有一個關鍵目標:安全。他們設計比特幣是為了盡可能的安全,而不是為了激勵社會尋找新的廉價能源:那隻是一個副作用,而且會產生不正當的激勵。
結語
總結一下,比特幣不是電池。比特幣是一個低成本電力的水槽。因此,它對環境的影響是相當負面的,而且隨著比特幣價格的攀升,它的負面作用會越來越大。不過,作為數位貨幣,比特幣還是有很多有用的社會屬性,而且還可能比銀行系統便宜很多(取決於你如何衡量)。比特幣還為開發有用的協議和基元提供了底層,這將構建Web 3.0,一個高效進行數據和價值交易的全球網路,具有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用。比特幣對世界的貢獻(以淨現值計算)超過了它的能源成本。但我們不應該忽視比特幣的能源成本,這是一個微妙的話題,不應該一廂情願的看待。
資料來源:Bitcoin is not a Battery — it is a Sink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