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前篇處理器的效能實測文章中,可以看到代號為Alder Lake的Intel第12代Core i處理器以明顯幅度領先AMD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接著我們就看看內建顯示的效能表現如何。
驗證是否滿足遊戲需求
這邊使用的測試平台與前篇文章相同,主要的差異為拔除顯示卡,改用處理器的內建顯示晶片進行效能測試,看看再次強化過的Xe是否能夠滿足最低的遊戲需求。
本文的Intel測試平台與條件與前文相同,差異為將遊戲的畫質設定調至最低,而AMD平台的效能成績取自《AMD Ryzen 5600G、5700G內建顯示效能實測,CPU、APU兩相宜的泛用決戰神器》一文。
除了前文測試的AAA大作之外,這邊也追加競技遊戲《特戰英豪》,與免費遊玩《原神》進行3測試,這類遊戲通常為了擴大玩家基數,會在開發過程中適度將降低系統需求的目標納入考量,因此相對於AAA大作來說,能夠在配備較低的電腦上遊玩。測試將搭配3種不同解析度,搭配最低與最高畫質設定,來評估遊戲平均FPS的分布情況。由於這2款遊戲都沒有提供測試模式,所以《特戰英豪》的測試方式為在訓練場進行射擊訓練,《原神》則為在初始場景的沙灘上自由跑動,並透過FrameView記錄平均FPS。
(若下方表格無法完整顯示,請點選我看圖片版)
12代Core i與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規格簡表(節錄) | |||||||||
處理器型號 | 核心/執行緒 | 基礎時脈 | 最大Boost時脈 | L2快取記憶體 | L3快取記憶體 | PCIe通道數 | 內建顯示運算單元、時脈 | TDP | 定價(美金) |
Core i9-12900K | 8+8/16+8 | 3.2/2.4GHz | 5.2/3.9GHz | 10/4MB | 30MB | 16x PCIe Gen 5 + 4x PCIe Gen 4 | 32EUs、1.55GHz | 125W | $589 |
Core i7-12700K | 8+4/16+4 | 3.6/2.7GHz | 5.0/3.8GHz | 10/2MB | 25MB | 16x PCIe Gen 5 + 4x PCIe Gen 4 | 32EUs、1.5GHz | 125W | $409 |
Core i5-12600K | 6+4/12+4 | 3.7/2.8GHz | 4.9/3.6GHz | 7.5/2MB | 20MB | 16x PCIe Gen 5 + 4x PCIe Gen 4 | 32EUs、1.45GH | 125W | $289 |
Ryzen 9 5950X | 16/32 | 3.4GHz | 4.9GHz | 6MB | 64MB | 24x PCIe Gen 4 | 無 | 105W | $799 |
Ryzen 7 5700G | 8/16 | 3.8GHz | 4.6GHz | 4MB | 16MB | 24x PCIe Gen 3 | 8CUs、2000MHz | 65W | $359 |
Ryzen 5 5600G | 6/12 | 3.9GHz | 4.4GHz | 3MB | 16MB | 24x PCIe Gen 3 | 7CUs、1900MHz | 65W | $259 |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處理器強到沒朋友,內顯當亮機就好
Alder Lake的處理器效能進度幅度相當誇張,而且在功耗與溫度等層面也有長足改善,身為中階款的Core i5-12600K已經可以追過前代旗艦的Core i9-11900K,在遊戲表現上也有優於Ryzen 7 5800X的表現,甚至能與Ryzen 9 5950X較勁,而新任王者Core i9-12900K則是無愧於Intel宣稱的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幾乎能在各遊戲測試項目達到全面領先。
然而在內建顯示部分,Alder Lake與前代Rocket Lake一樣維持32組Xe架構運算單元,並將時脈由1.3GHz拉至1.45~1.55GHz,能帶來1~2成的效能提升,但面對AMD更加強勢Ryzen 5000G系列APU的Vega架構,仍然無法反轉戰局,以至於Ryzen 5000G系列具有在最低畫質、1080p解析度設定下,達到多款遊戲FPS 30幀以上的效能,能夠滿足輕量玩家的遊戲最低門檻需求,很適合不打算安裝顯示卡(例如只有輕度遊戲、競技類遊戲需求),或當下買不到顯示卡(暫時想用內建顯示頂一下)的玩家選擇。
相較之下Alder Lake對於AAA遊戲來說連FPS 30幀的最低限度都無法達成,只能滿足遊玩《特戰英豪》或是本文沒測試到的《英雄聯盟》等競技類遊戲的需求,所以還是建議搭配顯示卡使用,才能發揮最大優勢。
整體而言,Alder Lake處理器革命性的混合核心架構的效能表現好到讓人驚訝,在搭配Windows 11的近2週測試過程中,也沒有遇到任何相容性的問題,可以說是自2015年的Skylake以來,Intel最成功的個人電腦用處理器。
想要嘗鮮的玩家,建議可以馬上組裝以K系列處理器為首的高階電腦,至於追求更佳CP值的玩家,不妨也可等待非K的Core i5系列處理器搭配B、H系列晶片組主機板上市,以更低廉的價格加入Alder Lake俱樂部。可以想見的是AMD接下來要如何調整處理器定價,或是推出增強版、更低階版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與之競爭,都是讓AMD煩惱的問題。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系列文章:
Intel Alder Lake處理器搶先開箱,直擊最強遊戲處理器 Intel Core i9-12900K真面目
Intel Open House提到更多Alder Lake細節,第12代Core i處理器與Z690晶片組規格詳細看
Intel Alder Lake處理器效能實測,新款i5輾壓前代i9讓AMD瑟瑟發抖
Intel Alder Lake內建顯示效能實測,時脈拉高的Xe是否能正面迎擊Vega?(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