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是下一代網際網路,將重新定義我們的生活。利用密碼學和分散式帳本技術,Web3 為構建歸使用者所有的網際網路奠定了框架。一場屬於 Web3 的海嘯已經出現,而這為金融服務、遊戲、電競、媒體、娛樂、零售等各個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目前,Web3 生態已經吸引到了相當可觀數額資本的入場,無論是 DeFi、NFT、DAO、P2E 遊戲、資料儲存還是社群媒體等領域,都已經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初創企業。DappRadar 的報告顯示,僅在 2022 年第一季度,風投基金和投資者已經向區塊鏈遊戲和相關基礎設施投資了超過 25 億美元。相比於 2021 年全年的
40 億美元投資總額和 2020 年的 8000 萬美元,這無疑是一個相當巨大的增長。而這僅僅是 Web3 生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面而已。
另一份發表在 GitHub 上的報告表明,在 Web3 生態系統中,有超過 18000 名活躍的開發者,所謂「活躍」,是指這些開發者每個月至少向開源區塊鏈專案提交一次程式碼。該報告還聲稱真正的數字可能比這還要更高,因為這部分開發者並不包含那些在 Web3 世界中的個人開發者。
從所有指標來看,Web3 的增長態勢是空前的。但在進入主流應用階段之前,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儘管投資者和使用者對 Web3 產品和服務的興趣正在增加,但有幾個因素需要解決,以加速 Web3 的成長。
為了使 Web3 實現真正的崛起,需要 Web3 使用者、投資者和項目開發者分別實現以下心態上的轉變。
使用者一定要將心態轉變為「使用者所有」的模式
在目前 Web2「作為一種服務」的網路反覆運算中,使用者對他們使用的產品或服務的未來發展方向幾乎沒有任何發言權。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者和平臺的所有者之間是割裂的,直到平臺上市之後,使用者才能在某種意義上獲得微不足道的「所有權」。
不過雖然作為股東可以參與一部分決策的投票,但是普通投資者顯然無法推動企業進行變革。即便是購買了相當數額的股票,這種所有權賦予小股東的決策權也是相當有限的,他們無法與機構投資者或者企業決策者的桌子上獲得同等的發言權。
相反,Web3 模式則提供了真正的所有權。代幣使使用者能夠對平臺或服務享有早期和去中心化的所有權。以前在私人企業中對近乎零所有權妥協的使用者必須熟悉所有權和治理的責任。他們需要認識到這種「所有權」的力量,以及他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貢獻和影響產品或服務的發展方向。
透過在早期階段的投資,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可以成為項目管理層的一部分,進而與社群一起推動產品路線圖的發展。整個決策過程會變得更加透明、包容和公平,而這些屬性在 Web2 生態中通常是不存在的。
投資者需要轉變為「社群驅動、合作和參與」的心態
在 Web2 典範中,投資者專注於爭奪控制權的百分比和董事會席位,以確保價值獲取和治理監督許可權。
然而,這種方法在 Web3 中並不那麼有效。所有權去中心化是 Web3 的一個關鍵原則。網路效應可以透過社群成員的分散所有權得到最好的加速,他們可以在生態系統中扮演多種角色(服務的使用者、投資者、供應商、商業夥伴)。
專案方需要找到一種可持續的方式來吸引使用者
通常情況下,專案在短時間內透過代幣激勵都能夠產生相當可觀的熱度。毫無疑問,這樣的活動能迅速吸引使用者和流動性提供者,進而提升關鍵指標的表現。
然而,這種做法也有其缺點。它往往會吸引唯利是圖的資本和投機者,他們對平臺的目的和長期願景沒有任何忠誠度可言。此外由短期激勵措施驅動的關鍵指標往往掩蓋了對「產品 - 市場適應性」評估的準確性。而通脹嚴重及初始發行量過大的代幣相當於將市場預算浪費在那些從長遠來看並不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而這會讓項目在未來戰爭中的「彈藥」大大減少。
相反,每個專案都應該周到地設計代幣經濟模型。只有在找到真正認同團隊價值觀的核心受眾後並向這部分人精准分發代幣,才是一個足夠好的思路。
小結
雖然「我們仍處於 Web3 的早期階段」這句話已經被說爛了,但這句話其實沒錯,內容也許看起來很老套但卻很真實,我們確實處在相當早起的階段,但正因如此我們才需要做更多思考,我希望本文能夠為那些正在努力建設下一代網際網路的人們提供一些幫助。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