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電競選手掛名加持,ASRock Fatal1ty AB350 Gaming K4 測試登場

$
0
0
AMD Ryzen 系列處理器均可自由調整倍頻,再加上最高 8 個實體核心數量,甫推出即獲得眾人目光,與之搭配的主機板價位也較為親民。以這款主機板為例,不到新台幣 4,000 元的售價即可把 USB Type-C、Fatal1ty 電競相關軟硬體功能打包帶回家,相當適合預算導向型玩家留意。

AMD B350 晶片組相較定位更高一階的 X370 而言,最主要差異體現於無法將 Ryzen 處理器的 PCIe 3.0 x16 通道分為 2 組,因而無法支援 NVIDIA SLI 顯示卡串聯運算技術。自家 CrossFireX 技術則是支援不對稱的頻寬組合,仍能透過其它 PCIe 通道,達成使用多張 AMD 顯示卡串聯運算的目標。

B350 周邊裝置連接通道也是縮減對象,譬如 SATA 6Gb/s 和 PCIe 2.0 均少了 2 埠,但因為 Ryzen 處理器為 SoC 設計,兩者之間可達到彼此支援互補的形式。所以使用者可以發現 X370 和 B350 之間的差異並非如紙上規格之大,且 B350 同樣支援處理器超頻,只是附加功能和零件選擇的考量上就不會如 X370 一般豪華,主打精打細算的消費族群。


▲Fatal1ty AB350 Gaming K4 為 ASRock 採用 B350 晶片組的主機板當中,唯一 1 張掛名 Fatal1ty 的產品,外觀依然使用經典紅黑配色。

ASRock Fatal1ty AB350 Gaming K4 規格

  • 尺寸版型:ATX(305 x 224(mm))
  • 晶片組:AMD B350
  • 支援處理器:AMD Ryzen、AMD 7th A-series
  • 記憶體插槽:4 組(雙通道),DDR4-2133∕2400∕2667、DDR4-3200+(超頻)、ECC、無緩衝,總和最大容量 64GB
  • 介面擴充槽:PCIe 3.0 x16 x 1(AMD 7th A-series 僅支援 x8)、PCIe 3.0 x16 x 1(x4,與 M2_1 共用,AMD 7th A-series 僅支援 x2)、PCIe 2.0 x1 x 4
  • 儲存裝置介面:SATA 6Gb/s x 6、M.2 x 2(1 組 M key,2230∕2242∕2260∕2280,PCIe 3.0 x4,AMD 7th A-series∕Athlon for AM4 僅支援 PCIe 2.0 x2;1 組 M Key,2230∕2242∕2260∕2280∕22110,SATA 6Gb/s,與 SATA3_3 共用)
  • 背板 I/O:PS/2 x 1、USB 3.1 Gen1 x 5、USB 3.1 Gen1 Type-C x 1、USB 2.0 x 2、DVI-D x 1、HDMI x 1、D-Sub x 1、RJ45 x 1、3.5mm x 3
  • 附件:I/O 檔板 x 1、SATA 線材 x 2、Fatal1ty 明信片

Fatal1ty 與 B350 的組合

受到消費市場轉變的影響,電競設計已不是高階產品的專利,ASRock 早有合作多年的知名電競選手 Johnathan “Fatal1ty” Wendel,推出 Fatal1ty AB350 Gaming K4 主機板,具備此系列的相關軟硬體特色。包含可調整 USB 回報率的 Fatal1ty Mouse Port、Key Master 軟體錄製鍵盤滑鼠巨集和相關設定,音效軟體則與 Creative 合作使用 Sound Blaster Cinema 3,利用雙聲道設備即可模擬 3D 音場效果。

耐用性部分,連結至處理器的 PCIe x16 插槽採用金屬包覆,並焊接至主機板避免外力扯壞,記憶體插槽金手指鍍金層增厚至 15μ,電感則採用可承受 42A 電流的規格。電路板本身包含 2 種強化方式,其一為採用高密度玻璃纖維,避免濕氣造成內部短路,電路部分使用 2oz 銅箔,以便承受更多電流通過。

為配合 AMD 盒裝處理器產品的散熱器 RGB LED 燈光效果,起先位於主機板下方的控制針腳,調整至上方接近記憶體供電區域,方便使用者接駁燈光控制線路。本款燈光控制區共安排 2 處,除上述外接針腳之外,晶片組散熱片下方則是安排紅色 LED。


▲包裝內部零組件一覽,包括 1 張 Fatal1ty 明信片。


▲記憶體模組安裝指南,明確指出運作頻率與模組關係式。


▲Fatal1ty 滑鼠埠讓使用者自行定義回報率,調整範圍 125~1000Hz。


▲音效晶片選擇 Realtek ALC892,支援藍光影片音效格式。類比與數位接地層分離設計,左右聲道線路分層,前置音效加入 ELNA for Audio 交連電容調整音色。


▲處理器 PCIe x16 插槽使用金屬外殼,並焊接至主機板加強固定。


▲記憶體插槽針腳包含 15μ 鍍金層,單邊卡扣設計。


▲RGB LED 針腳配置在主機板上方,方便連接原廠散熱器的燈光控制電源線,最大輸出 3A 電流。


▲晶片組散熱器 LED 燈光固定為紅色,尚可控制明暗閃爍效果。


▲包含處理器散熱器在內,共提供 4 組風扇插座,其中 CHA_FAN2 和 CHA_FAN3 支援 PWM 或電壓控制轉速自動偵測。

並聯加強電流乘載能力

處理器核心與 SoC 供電控制晶片選擇 Intersil ISL95712,最大可分別控制  4 相與 3 相,這張主機板均設計為 3 相。核心區 MOSFET 上、下橋採用雙顆並聯,型號為 Sinopower SM4337NSKP 與 SM4336NSKP,再透過並聯 2 個 0.47μh 電感,最終以 5 個鈺邦 820μf 固態電容供應處理器插槽電源。

SoC 區域 MOSFET 為 1 上 2 下設計,採用型號與核心區相同,每相連接 1 個 0.47μh 電感,再並聯 3 個鈺邦 820μf 固態電容。固態電容規格與核心區相同,在 105℃ 操作環境下具備 5000 小時壽命。處理器插槽正面與主機板背面均安排多顆陶瓷固態電容,作用為高頻濾波和電壓突波削尖。


▲處理器供電區 MOSFET 散熱片的多邊形設計加大表面積,透過空氣流動更快帶走廢熱。


▲處理器主要供電區域一覽,使用 EPS 8pin 插座。(已移除散熱片)


▲控制核心與 SoC 電源相位迴路的 Intersil ISL95712。

記憶體主要供電採用單相迴路,但同樣使用並聯設計;控制器為 Anpec APW8720B,上、下橋共計 4 顆 SM3308NSQA,再以並聯 2 個 1μh 電感、並聯 4 個 820μf 固態電容作為平滑化電流電壓輸出,固態電容同樣具備 5000 小時壽命。


▲記憶體主要供電區域。

與處理器相輔相成的擴充連結性

這張主機板的 2 組 PCIe x16 插槽均與處理器連結,1 組具備 PCIe 3.0 x16 通道規格,另 1 組為 PCIe 3..0 x4,並與接近處理器插槽的 M.2 共用。若是使用第七代 A 系列處理器,這 2 組 PCIe x16 插槽通道數量均會有所下降。其餘 4 組 PCIe 2.0 x1 插槽連接至 B350 晶片組,獨立頻寬不予其它裝置共用。相較導入 PCI 插槽,更多的 PCIe 插槽更能相容現代介面擴充卡。


▲PCIe x16 插槽均連接至處理器,PCIe x1 則與 B350 晶片組連接。

M.2 插槽安排 2 組,較靠近處理器插槽的 1 組支援 PCIe 3.0 x4 共 32Gb/s 頻寬,外觀規格支援 2230∕2242∕2260∕2280。另 1 組位於 B350 晶片下方,支援 SATA 6Gb/s 介面並與 SATA3_3 共用,但外觀規格增設至 22110。SATA 6Gb/s 插槽除了 B350 的 4 埠之外,另外加入 ASMedia ASM1061 多出 2 埠,足敷一般玩家使用。


▲靠近處理器插槽的 M.2 具備 PCIe 3.0 x4,支援 NVMe 固態硬碟作為開機裝置。


▲晶片組下方的 M.2 僅支援 SATA 6Gb/s,但規格增加至 22110。


▲SATA 6Gb/s 插槽採用 2 種安裝方向,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中央的 SATA3_A1 和 SATA3_A2 由 ASM1061 提供。

背板 I/O 包含 6 個 USB 3.1 Gen1 連接埠,5 個為 Type-A 形式,1 個加入 ASMedia ASM1543 邏輯介面辨識晶片轉為 Type-C。視訊輸出具備 HDMI、DVI-D、D-Sub 各 1 組,D-Sub 輸出由 Realtek RTD2168 進行轉換。其餘還具備 1 組滑鼠鍵盤共用 PS/2、2 組 USB 2.0、1 組由 Realtek RTL8111GR 提供的 RJ45 網路埠、3 組 3.5mm 類比音效連接埠。

前置面板提供 1 組 USB 3.1 Gen1 針腳,可轉換出 2 埠,USB 2.0 則具備 2 組,可轉換出 4 埠。此外無論是背板 I/O 或是前置面板針腳,所有的 USB 連接埠都具備過電流與靜電防護設計,避免連結或移除裝置的瞬間導致主機板損壞,音訊和網路埠則是加入防靜電與雷擊吸收器。


▲背板 I/O 一覽。


▲RTL8111GR 負責提供網路功能,支援 10/100/1000Mbps 傳輸速率。


▲ASM1543 USB Type-C 邏輯介面辨識晶片。


▲USB 連接埠與針腳均加入過電流和靜電防護設計。

 

(下一頁:UEFI 功能與 Windows 軟體)

UEFI 多種細部設定

消費型主機板進入 UEFI 時代,多數廠商都會提供 1 組較為簡易的設定畫面與系統資訊,而這款主機板並沒有加入此項功能。考量到 Fatal1ty 產品線的目標族群,少了這個頁面並不是太大的問題,使用者可利用 Advanced>Active Page on Entry 自行決定進入 UEFI 的預設頁面,經常調整頻率或電壓即可設定為 OC Tweaker,想得知健康狀況則為 H/W Monitor。

頻率與電壓設定位於 OC Tweaker 之中,處理器 SMT 開關也可以在此處找到,記憶體部分支援記憶體 SPD 當中的 XMP 資訊,目前僅有第一時序可供使用者調整。使用者定義設定檔位於畫面最下方,最多存入 5 組設定檔,多餘的部分則可透過額外的儲存空間進行儲存或載入。


▲Fatal1ty AB350 Gaming K4 沒有安排簡易頁面,預設進入 Main 分頁顯示處理器與記憶體資訊。


▲OC Tweaker 掌握時脈與電壓調整選項。


▲使用者設定檔可從 UEFI 以外的儲存空間載入。

Advenced 分頁算是整張主機板的機能控制中樞,包含處理器、北橋、南僑、儲存裝置、Super I/O、ACPI、信賴運算、AMD CBS 都在這裡,最下方則是前述所提到的自訂頁面,以及高畫質 UEFI 介面開關。其中 AMD CBS 提供頗為詳細的設定,甚至能夠調整 L2 TLB 的關聯性設定、自訂處理器 P-state、記憶體功能(如交錯存取、雜湊運算)、I/O 啟閉選項等,虛擬化 IOMMU 功能則藏身在 AMD CBS>North Bridge Configuration 之下。

令筆者好奇的是,AMD CBS>UMC Common Options 裡面竟然藏有 NVDIMM 選項,NVDIMM 除了提供一般記憶體模組功能之外,尚整合非揮發性記憶體能夠在斷電時儲存資料。雖然目前點選進入後一片空白,若此功能未來真的開放使用而非誤植,以 1 條 8GB NVDIMM 價格即可組裝 1 台高階電腦來說,也不會是平民百姓家的尋常之物。


▲主機板相關功能啟閉開關,位於 Advanced 分頁之中。


▲由來已久的 Cool’n’Quiet 與 C6 省電設定、韌體信賴運算以及虛擬化開關座落 CPU Configuration。


▲North Bridge Configuration 包含虛擬化設定 IOMMU 與 SR-IOV。


▲South Bridge Configuration 控制音效晶片以及電源設定。


▲Super IO Configuration 控制序列埠啟閉與位址,支援 PS/2 分接線同時接駁鍵盤與滑鼠。


▲AMD CBS 內部包含許多細項功能調整。


▲使用者能夠自行定義處理器 P-State。


▲處理器實體核心開關。


▲記憶體進階功能設定。


▲雖然 NVDIMM 字樣出現在 UEFI 之中,但目前為空白頁面。


▲FAN Control 如其名,用來控制處理器風扇。

ASRock 自行開發的功能整合於 Tools 分頁,包含 RGB LED 開關、將 RAID 驅動程式從光碟移至 USB 隨身碟的 Easy RAID Installer、於隨身碟當中放入網路驅動程式的 Easy Driver Installer。UEFI 韌體更新接受以傳統方式,將檔案放入 USB 儲存空間更新,更可以線上直接下載安裝,網路環境支援 DHCP 以及 PPPoE。


▲自行開發的工具整合在 Tools 頁面,包含相當便利的 Easy Driver Installer。


▲UEFI 線上自動更新支援 DHCP 和 PPPoE 網路環境。

其餘 3 個分頁功能就簡單得多,H/W Monitor 用以監控主機板健康狀態與控制風扇轉速,其中風扇轉溫的溫度資訊來源可選擇處理器或是主機板。Security 為開機密碼與 Secure Boot 設定,Boot 分頁負責管理開機相關設定,以及 CSM 的開啟與否。


▲H/W Monitor 監控主機板資訊與控制風扇轉速,目前沒有圖形化介面讓滑鼠拖拉溫度與轉速對應曲線。


▲如果想要設定開機密碼,進入 Security 分頁就對啦。


▲Boot 分頁管理開機相關設定。

Live Update & App Shop 統合安裝便利性

ASRock 在 Windows 加值軟體的開發,不得不提到 Live Update & App Shop 這套便利的軟體,自動推薦適合主機板的加值應用,以及檢查系統韌體與驅動程式更新。操作過程也不會預設勾選所有軟體,讓使用者自行決定需要的內容,具備不錯的安裝自由度。


▲Live Update & App Shop 可視為加值軟體前導程式。


▲UEFI 與驅動程式可透過此介面自動檢查,並安裝更新。

F-Stream Tuning 軟體為 Fatal1ty 系列特有的調整程式,具備簡易的運作模式調整,於效能、標準、省電 3 種設定檔之中自由選擇。欲超頻時,OC Tweaker 分頁可供調整運作時脈與電壓,FAN-Tastic Tuning 分頁則透過溫度與風扇轉速曲線,加強超頻後的散熱性能或是降低噪音。


▲3 種預設模式提供便利的選擇。


▲OC Tweaker 負責調整運作時脈以及電壓設定。


▲FAN-Tastic Tuning 利用滑鼠拖拉對應曲線,達到視覺化改變風扇轉速策略的效果。

遊戲電競功能方面,不外乎加強滑鼠與鍵盤功能,其中 Mouse Port 的發展歷史相當早,透過調整 USB 回報率降低滑鼠反應延遲,範圍為 125~1000Hz。鍵盤提供 Key Master 軟體式巨集,並同時支援滑鼠鼠標位置的取樣錄製。Sniper Key 需要與滑鼠共同合作,按下使用者指定的鍵盤按鍵,暫時降低滑鼠的解析度,遊戲當中瞄準敵人較為容易。RGB LED 軟體依照晶片組與外接針腳分組,分別控制調整這 2 組區域的燈光效果。


▲Mouse Port 預設回報率為 500Hz,支援 125~1000Hz 調整範圍。


▲Key Master 功能為錄製與觸發巨集。


▲一般滑鼠可以透過 Sniper Key 功能,暫時下調解析度。


▲RGB LED 調整燈色與閃爍效果。

音效與網路分別與 Creative 和 cFosSpeed 合作,前者 Sound Blaster Cinema 3 支援多種音效加強,譬如虛擬環繞音效 SBX Surround、或是加強人聲 SBX Dialog Plus,並預設多種使用環境供使用者快速切換。cFosSpeed 在 ASRock 主機板稱為 XFast LAN,預先定義頻寬優先或是降低延遲模式,使用者還能夠透過封包辨識或應用程式分類,提升或降低該網路流量優先權。


▲Sound Blaster Cinema 3 加強音效表現。


▲XFast LAN 需要使用者手動輸入對外頻寬,流量塑型功能才會發揮效果。

 

(下一頁:Ryzen 5 1600X 上機測試)

更新韌體提升效能

Fatal1ty AB350 Gaming K4 目前的 BIOS 版本為 2.5 版,已經加入 AGESA 1.0.0.4a,整體效能表現相較平台發表之初略微提升。配合 Ryzen 5 系列發售與本款晶片組的定位,本次測試使用 Ryzen 5 1600X 處理器,記憶體為 Team T-Force Night Hawk DDR4-3200 8GB x 2,主機板預設抓取 SPD 內符合 JEDEC 規範的 DDR4-2133。Windows 10 電源選項,則是套用 AMD 推出的 Ryzen 電源計畫。


▲與 Intel Core i7-6700K 相比,CPU-Z 內建測試的單執行緒效能略低,但多執行緒多出 45%。(註:CPU-Z 1.79.0 版本與先前版本成績不具可比較性)


▲AIDA64 的記憶體延遲降為 100ns 之內。


▲創見 MTS800 256GB 固態硬碟裝設在 B350 晶片 SATA 通道的讀寫速度。


▲CINEBENCH R15 則是以多出 Intel Core i7-3930K 300MHz 運作時脈和新微架構,閃大燈超車成功。(點圖放大)


▲x264 FHD Benchmark 以 39.7FPS 的速度壓縮影片。


▲PCMark 8 提供整組電腦系統的效能評估,相較 Ryzen 7 並不遜色。

以不額外增加電壓的方式超頻,Ryzen 5 1600X 處理器在這張主機板穩定運作於 3.9GHz,記憶體可調整至 DDR4-2666。不意外地,支援多執行緒的測試程式提升幅度較大,記憶體頻寬和延遲也有大幅改善。


▲CPU-Z 單執行緒成績變動不大,多執行緒得分高出 5%。


▲處理器和記憶體時脈雙雙拉高,頻寬與延遲測試明顯進步。


▲CINEBENCH R15 測試成績一舉超越 Intel Xeon X5650。(點圖放大)

通道配置差異化

與其它相同價位、晶片組的主機板產品相互比較,最大的特色在於 PCIe 的配置方式,第二組 PCIe x16 插槽連結至處理器的 PCIe 3.0 x4 通道,與第一組 M.2 共用。若是使用者具備額外需求,便可透過此插槽安裝 10Gbps 網路卡,亦或是安裝 PCIe 轉 M.2 介面卡,取得更大的散熱空間。

至於其它廠商第二組 PCIe x16 大多選擇調用 B350 的 PCIe 通道,僅具備 PCIe 2.0 規格,且 B350 的 PCIe 通道數量只有 6 組,當安裝 1 張需要 4 組通道的介面卡時,幾乎無法再額外安裝 1 張 PCIe 介面卡,因為剩餘 2 組通道可能被 SATA 控制晶片、USB 3.1 Gen2 控制晶片或是 PCI 轉接晶片吃掉了。

透過 PCIe 通道配置的狀況,值得需要多張介面卡與高速通道的使用者留心,實際販售價格因不同通路而有所差異,文章撰寫時絕大多數位於新台幣 3,300 元以下,若是於官方網站註冊完畢,享有 5 年保固以及 1 年到府收送服務。

 

廠商資訊

華擎科技 http://www.asrock.com.tw/index.tw.asp

測試平台

  • 處理器:AMD Ryzen 5 1600X
  • 記憶體:Team T-Force Night Hawk DDR4-3200 8GB x 2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9600GT、Galaxy GeForce GTX 770 GC 4GB
  • 系統碟:Transcend MTS800 256GB
  • 電源供應器:FSP Green PS 400W、Seasonic G-550W
  •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fessional 64bit 1703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