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631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ntel 也邁入大小核架構,正式推出 3D 堆疊 Lakefield 處理器

$
0
0
在 ARM 處理器上普遍使用的大小核架構,現在 Intel 終於也跟上了腳步。全新推出的 3D 堆疊 Lakefield CPU,將有 1 個 Sunny Cove 大核心配合 4 個低功耗 Tremont 核心共同運作,未來預計應用於行動裝置甚至筆記型電腦上。

經歷數個月預告,Intel 終於在今天正式為市場帶來全新的 3D 堆疊 Lakefield 處理器,將來可為硬體製造商提供更加小巧,但功能卻更為廣泛的晶片組選項,無論應用於可摺疊式裝置或雙螢幕設備,Lakefield CPU 都直指 ARM 市場而來。

全新 3D 堆疊 Lakefield 處理器融合了 Intel 的兩大技術「混合核心」與「Foveros 3D 堆疊封裝」。

目前確定會採用此 CPU 的產品共有三款,分別是 Intel 處理器版本的長時連網筆電 Galaxy Book S,可摺疊的 Lenovo ThinkPad X1 Fold,以及搭載雙螢幕的微軟 Surface Neo。值得注意的是,Galaxy Book S 還擁有高通 Snapdragon 8cx 的 ARM 版本。

Intel 也邁入大小核架構,正式推出 3D 堆疊 Lakefield 處理器

Intel 的「混合核心」技術允許 Lakefield 處理器在單個 Die 上,將一個 10 奈米製程 Sunny Cove CPU 當成主力運算大核心,配合四個低功耗且同樣 10 奈米製程 Atom 等級的 Tremont 小核心,組成共 5 核心 5 執行緒的處理器進行運作。

Lakefield 處理器如此配置的好處在於,能夠兼顧運算效能跟電池續航力之間的平衡,這正是目前行動裝置最主要的需求。

Intel 也邁入大小核架構,正式推出 3D 堆疊 Lakefield 處理器

當然,Lakefield 處理器的組成概念跟 ARM 的 Big.Little 架構十分類似,無論高通的 Snapdragon、三星的 Exynos 或華為的 Kirin,也都靠 Big.Little 架構獲得了成功。這代表未來 Lakefield 處理器主打的市場,同樣為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甚至於高效能長時連網筆記型電腦。

至於 Lakefield 處理器的另一項重大創新,莫過於 Intel 寄予厚望的「Foveros 3D 堆疊封裝」。

Intel 也邁入大小核架構,正式推出 3D 堆疊 Lakefield 處理器

Lakefield 內部分為三層,其中兩層除了運算核心外,還包入了 Intel UHD GPU 顯示晶片跟 I/O 控制器,至於第三層則是 DRAM,更緊湊的配置有效減少空間浪費。Intel 指出,若與 Intel Core-i7 8500Y 處理器相比,新的 Lakefield CPU 將封裝面積縮小了 56%,電路板尺寸縮小了 47%。

初代 Lakefield 處理器產品預計將有兩款型號,分別是 Core i5-L16G7 和 Core i3-L13G4,TDP 都僅僅只有 7W,並具備 Gen11 GPU 與 Wi-Fi 6 支援。

Intel Core i5-L16G7 擁有 1.4 GHz 基礎時脈,Turbo Boost 可達單核心 3.0 GHz 與全核心 1.8 GHz。至於 Intel Core i3-L13G4 的基礎時脈為 0.8 GHz,單核心 Turbo Boost 可達 2.8GHz,全核心加速則是 1.3GHz。

來源:The Verge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為 Ryzen 4000 APU 準備的 ASRock DeskMini 小主機已經在路上了

$
0
0
由華擎(ASRock)推出的 DeskMini A300 小主機,上市後受到許多 DIY 消費者好評,隨著 AMD Ryzen 4000 APU 即將到來,DeskMini A300 的繼承者似乎也蓄勢待發。

根據 Twitter網友挖到的資料,一款由華擎推出的全新主機板「ASRock X300M-STX」相關規格,已經出現在了資料庫當中,如果沒有任何意外,它應該就是 DeskMini A300 準系統的繼承者。

根據洩漏出來的資訊,這張 ASRock X300M-STX 於測試平台上,搭載著 OPN 為「100-000000146-40_42 / 35_Y」的中央處理器,這與 AMD 即將推出,代號 Renoir 的 Ryzen 4000 系列 APU「Ryzen 7 4700G」完全符合。

理論上,ASRock X300M-STX 將具備 AMD X300 晶片組與 AM4 CPU 插槽,並會保留 Mini-STX(147 x 140 mm)外型尺寸,據了解,可能還會具備部分超頻能力。

為 Ryzen 4000 APU 準備的 ASRock DeskMini 小主機已經在路上了

若主機板佈局跟前代產品相同,那麼新的 DeskMini 小主機將同樣具備兩個 SO-DIMM DDR4 記憶體插槽、兩個 M.2 PCIe 3.0 x 4 插槽,以及 HDMI 2.0、D-Sub 和 DisplayPort 1.4 端口視訊輸出。

至於 AMD Ryzen 7 4700G 則是 Zen 2 APU 系列的旗艦產品,將會採用 7 奈米製程,並具備 8 核心 16 執行緒,配合 3.6 GHz 的基礎時脈跟 65W TDP。繪圖效能方面,消費者預計將能於 Ryzen 7 4700G 上,看見 8 個 Vega 運算單元,運作頻率最高可達 2,100 MHz。

為 Ryzen 4000 APU 準備的 ASRock DeskMini 小主機已經在路上了

ASRock DeskMini A300 會如此受到歡迎並非沒有原因,155 x 155 x 80 mm 的迷你尺寸,搭配 1.92 公升的機殼容量,重量卻不到 2 公斤,甚至還帶有 VESA 支架,小巧方便的優勢,讓它成為組裝 APU 主機時,許多 DIY 消費者的頭號首選。

正如同筆者先前提過,假設在 DeskMini 尺寸的主機當中,能塞進一顆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中央處理器,這是多麼令人感到震撼跟興奮的事情。過去很多人都說,電腦效能跟尺寸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但全新的 DeskMini 很有可能會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

來源:Tom's Hardware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NVIDIA 下一代 Ampere 顯示卡規格曝光,就連公版 RTX 3080 照片都外流了

$
0
0
如果沒有意外,今年底我們就能看見微架構代號 Ampere 的 NVIDIA RTX 3000 系列顯示卡,不過距離產品正式公開還有一段時間,網路上的傳聞跟謠言就已經滿天飛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 Ampere 的旗艦公版卡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Founders Edition 的外型。日前,有數張照片被上傳至中國電腦硬體論壇 Chiphell,網友指稱它就是 GeForce RTX 3080 Founders Edition 的初期原型。

德國媒體 Igor’s Lab收到情報表示,這些在中國論壇上所流出的照片,真實性應該非常高,據傳 NVIDIA 內部相當「震怒」,已經開始啟動內部調查,想找到外洩照片的罪魁禍首,而且首先懷疑的對象,即是負責散熱器製造的富士康和比亞迪。

NVIDIA 下一代 Ampere 顯示卡規格曝光,就連公版 RTX 3080 照片都外流了

Igor’s Lab 認為,NVIDIA 的產品部門經理,可能都對該設計感到相當震驚,甚至不知道為什麼 GeForce RTX 3080 Founders Edition 的外觀會長成這樣。顯然,這真的不是個非常討喜的公版外型。Igor’s Lab 也表示,NVIDIA 再度大修公版卡設計的可能性相當高。

搶眼的外觀也引發外界對 FE 版 GeForce RTX 3080 顯示卡製造成本的猜測。業界普遍認為,若同樣用公版卡進行比較,Ampere 的成本將比 Turing 高上非常多,光是散熱器應該就有 150 美元以上。

 據傳 GeForce RTX 3080 Founders Edition 的 PCB 不是矩形,這也直接導致製造成本上升。

接著在硬體詳細規格方面,NVIDIA 初期預計推出三款 Ampere 頂級產品,包含 GeForce RTX 3080、GeForce RTX 3080(Ti/Super)與 GeForce RTX 3090(Ti/Super),它們都將採用同一塊晶片 GA102,而不是像 RTX 2080、RTX 2080 Ti 和 RTX 2070 那樣,使用些微不同的 GPU。

以上三款產品預計全部用上 GDDR6X 顯示記憶體,而最頂級的 GeForce RTX 3090(Ti/Super)則有「怪物級」的 24GB、384bit,TDP 為 350W,沒意外主要目標就是繼承 Titan RTX 的市場客群。

至於 RTX 3080 和 RTX 3080(Ti/Super),則會分別擁有 10GB、320bit 跟 11GB、352bit,而兩張卡的 TDP 均為 320W。

NVIDIA 下一代 Ampere 顯示卡規格曝光,就連公版 RTX 3080 照片都外流了

無論如何,以上這些關於 Ampere 顯示卡的消息,都還沒有經過官方確認,雖然多少有可信度但 NVIDIA 還是可以在上市前進行任何更改,反正最快年底之前我們就會知道了,就再耐心等待一下吧!

來源:TechSpot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Intel處理器又被發現兩個SGX漏洞,駭客可輕鬆提取敏感資料

$
0
0
就在Intel努力為之前的漏洞補破網時,美國密西根、荷蘭阿姆斯特丹、以及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等三所大學的研究人的安全研究人員又發現了SGX 軟體防護指令的兩個漏洞。往好處想,這次的問題是可以修復的,而且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的漏洞被惡意的使用。

安全研究人員披露了英特爾處理器中一個新漏洞的細節,該漏洞允許駭客利用多核架構的工作方式,讓攻擊者取得入侵系統的敏感資料的存取權。密西根大學、阿姆斯特丹VU大學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學者公佈了這個發現,並且利用兩個漏洞開發了攻擊方法,稱為SGAxe和CrossTalk的概念證明。 

第一種可能是今年稍早被揭露的CacheOut攻擊的進階版本,駭客可以從CPU的L1快取記憶體中提取內容。研究人員解釋說,SGAxe是Intel試圖緩解針對軟體防護擴展(SGX)旁路攻擊的失敗嘗試,SGX本來應該是CPU上一個專用區域,用來確保正在處理的程式碼和資料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CPU正在處理的圖像

2.gif

透過使用「暫態執行攻擊」(transient execution attack),攻擊者基本上可以還原儲存在SGX中的加密金鑰,然後用來解密長期儲存區,獲得EPID認證密鑰。而這些金鑰是用來確保金融交易和DRM保護等資料的安全性。  

第二種攻擊是微架構資料採樣(MDS),可以針對CPU的行填充緩衝區(LBF)正在處理的資料進行攻擊。這裡的想法是,透過利用一個「暫存緩衝區」,其內容可以被所有的CPU核心存取,駭客可以使用一個運行在一個核心上的特別製作的軟體來破壞保護運行在一個單獨核心上的軟體的程式碼和資料的私鑰。 

受到這兩個漏洞影響的,涵蓋2015年到2019年Intel所發布的幾款CPU,包括一些Xeon E3 (E5和E7已經證明可以抵禦這類攻擊)。英特爾在6月份的安全報告中表示,只有少數人有能力在這實驗室中的環境中發動這種攻擊,目前沒有實驗室外的攻擊報告。不過,Intel將儘快發佈安全性更新,以修正資安問題。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紅綠合作打造高效能運算系統,NVIDIA DGX A100 將採用 AMD EPYC 處理器

$
0
0
AMD 宣布 NVIDIA DGX A100 將採用 AMD 第 2 代 EPYC 處理器,組建最新高效能運算系統,為全球最先進 AI 系統的第三代產品。NVIDIA DGX A100 靈活的架構將帶來 5 petaflops 的 AI 效能,協助企業加速執行各種 AI 工作負載,包括資料分析、訓練與推理等。

NVIDIA DGX A100 藉由 2 顆 AMD EPYC 7742 處理器的高效能、128 核心、以及對 DDR4-3200MHz 和 PCIe 4 的支援,運行時脈高達 3.4 GHz。

AMD 第 2 代 EPYC 處理器是首款也是目前唯一支援 PCIe 4 的 x86 架構伺服器處理器,帶來領先業界的高頻寬 I/O,對於高效能運算以及 CPU 與 GPU 等其他裝置的連接至關重要。

紅綠合作打造高效能運算系統,NVIDIA DGX A100 將採用 AMD EPYC 處理器

AMD 資料中心產業體系與應用工程全球副總裁 Raghu Nambiar 表示,當前只有 AMD 第 2 代 EPYC 處理器能在單顆 x86 資料中心處理器上,提供多達 64 個核心以及 128 通道的 PCIe 4 連接,AMD 非常高興看到 NVIDIA DGX A100 系統的威力,帶來倍增的 I/O 頻寬。

透過 AMD 第 2 代 EPYC 處理器,AMD 的合作夥伴與客戶能針對異質運算、虛擬化、以及超融合基礎架構等工作負載,發揮最大的效能以及成本效率,同時為團隊提供充裕靈活性與功能,持續走在創新的最前沿。

紅綠合作打造高效能運算系統,NVIDIA DGX A100 將採用 AMD EPYC 處理器

NVIDIA 副總裁暨 DGX 系統總經理 Charlie Boyle 表示,NVIDIA DGX A100 帶來大幅躍升的效能與功能。

他指出,DGX A100 採用的 AMD 第 2 代 EPYC 處理器提供高效能,並且支援第 4 代 PCIe。NVIDIA 利用這些功能打造全球最強大的 AI 系統,並在軟體方面仍能和全系列 DGX 採用的 GPU 優化軟體堆疊維持相容。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sus推出AI降噪耳麥轉接線,不只支援PC,手機、Switch也能用!

$
0
0
Asus發表的AI Noise-Canceling Mic Adapter是款內建AI麥克風降噪功能的耳麥轉接線,它能將3.5mm耳機麥克風複合端子轉換成USB Type-C介面,並支援PC、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是任天堂Switch,讓玩家可以在這些裝置使用自己喜歡的耳機,同時過濾麥克風收錄的雜音。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耳機轉接線外掛麥克風降噪功能

Asus先前曾在ROG Theta 7.1與ROG Strix Go等系列產品中搭載AI麥克風降噪功能,透過AI演算法與龐大的深度學習資料庫,發揮精確識別及抵消環境噪音的效果,讓玩家使用麥克風與隊友通話時,不受鍵盤敲擊聲、背景人聲等雜音干擾,確保語音通話的品質與清晰度。

這次推出的AI Noise-Canceling Mic Adapter則是個尺寸小巧的轉接器,可以連接一般採用3.5mm複合端子的耳機麥克風,並提供AI降噪功能,讓玩家可以沿用自己喜歡的耳機麥克風,並提升語音通話品質。

AI Noise-Canceling Mic Adapter採USB Type-C介面與USB 2.0傳輸規範,能夠支援PC、MAC等電腦,以及搭載USB Type-C介面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任天堂Switch,具有廣泛的相容性。

AI Noise-Canceling Mic Adapter可以將耳機麥克風換成USB Type-C介面,並提供AI降噪功能。

在Asus官方提供的測試比對中,可以清楚聽到降噪處理後語音品質明顯提升。讀者可到官方網站的試聽區域比較AI On、AI Off的效果。

AI降噪能夠消除95%的鍵盤敲擊、環境噪音,並有效提升語音品質。

AI Noise-Canceling Mic Adapter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像Asus先前推出的產品,需要綁定特定耳機使用,而是能夠搭配玩家喜歡的有線耳機麥克風,然現有設備也能升級AI降噪功能。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Raspberry Pi 4 Vulkan驅動程式已可繪製3D圖形,玩遊戲還需努力

$
0
0
自從2020年1月以來,Raspberry Pi基金會就開始著手開發Raspberry Pi 4適用的Vulkan驅動程式,在5個月的努力之後,進度已經最小程度相容Vulkan 1.0 API,推進到通過Khronos官方測試項目中超過70,000項測試,雖然尚未達到可供使用的程度,但仍然是個重要的里程盃。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已可用於3D繪圖

相較於1月時的進度只能繪製彩色的三角型,6月時已經能用於繪製3D CG,進展幅度相當明顯。然而Raspberry Pi基金會也表示目前的Vulkan驅動程式仍然還有許多Bug以及尚未完成的功能,所以不但還不能用於執行遊戲或3D應用程式,連繪製範例圖片都會遇到錯誤,離真正實用階段還有一段距離。

接下來Raspberry Pi基金會將持續開發工作,並加入Compute ShaderInput AttachmentTexel BufferStorage ImagePipeline CacheMultisampling等功能,並確保存取緩衝區的可靠度,讓驅動程式能夠支援Vulkan 1.0的基本功能。

在完成Vulkan 1.0之後,開發團隊就會開發測試實際的Vulkan遊戲和應用程式,並修正Bug,接著在開發的最後階段,將會聚焦於效能調整與最佳化工作。

之前Raspberry Pi 4只能透過Vulkan繪製簡單的彩色三角型。

在5個月的努力之後,已經能繪製由Sascha Willems開發的範例圖形了。

然而目前Raspberry Pi 4仍無法正常繪製所有範例圖形,還有許多功能尚待完成。

開發團隊已經將驅動程式放到公開的Git,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這邊找到原始碼,以及編譯、安裝的說明,並可以到Freenode的IRC聊天群組的#videocore頻道關注最新消息。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太狂!AMD Ryzen 4000 APU 沒有散熱器一樣能跑《Crysis》

$
0
0
在過去 AMD 處理器一向因為「太過熱情」而遭到消費者詬病,但顯然得力於 7 奈米製程跟 Zen 2 微架構的改進,廢熱已經不再困擾著 AMD 的 CPU 與 APU,它甚至能夠在沒有主動與被動散熱的情況下,正常運行「顯卡毀滅者」遊戲《末日之戰》(Crysis)!

追蹤T客邦IG,送你《2020影音大補帖》 https://bit.ly/3gjivf3

雖然說桌面級的 AMD Ryzen 4000 APU 還沒有正式推出,但已經公開販售的低功耗版行動處理器,就已經在筆電上讓人看到無限潛能。

Twitter 網友 Fritzchens Fritz 日前就打造了一個瘋狂的測試,他拿出了一台搭載 AMD Ryzen 3 4300U 的筆記型電腦,擁有 4 核心 4 執行緒 CPU,基礎時脈為 2.7 GHz,最大加速時脈達 3.7 GHz,由於是 APU 所以還具備了 5 個 AMD Radeon Vega 繪圖運算核心,運作頻率為 1,400 MHz。

太狂!AMD Ryzen 4000 APU 沒有散熱器一樣能跑《Crysis》

Fritzchens Fritz 將這台筆記型電腦的底部拆開,移除風扇跟 CPU 頂蓋等,主動、被動的散熱零組件,使整個 Die 裸露在外,並且開始對它進行一連串效能測試,甚至於還執行了有著「顯卡毀滅者」之稱的遊戲《末日之戰》(Crysis)。

在利用 Renoir Mobile Tuning 將 CPU 的溫度牆定於攝氏 90 度後,Fritzchens Fritz 成功讓完全沒有任何散熱機制的 AMD Ryzen 3 4300U,執行了近 10 分鐘的《末日之戰》。從紅外線攝影機中可以看見,事實上系統的主要熱源都處於 PCB 周遭,APU 本身溫度甚至還比較低一些。

由此可見, AMD 對於處理器的廢熱控制確實非常理想,但由於缺少冷卻機制,所以 CPU 本身還是會降頻來控制平台溫度。因此,若用 Cinebench R15 對系統進行跑分,單核心分數僅僅只有 124 cb,全核心也只剩 327 cb,這些數字都比起正常情況來得差上許多。

更值得注意的一點,那就是 Ryzen 3 4300U 內部還有 5 個 Radeon Vega 繪圖運算核心,由於 CPU 跟 GPU 一樣得透過降低頻率來控制發熱,所以在如此艱困的條件下,整台主機還能流暢執行《末日之戰》,的確讓外界非常驚豔。

太狂!AMD Ryzen 4000 APU 沒有散熱器一樣能跑《Crysis》

Fritzchens Fritz 最後也對無散熱機制的 Ryzen 3 4300U 執行了 3Dmark Time Spy,結果成功於沒有當機的狀況下順利完成,但跑分結果同樣不是很好看,GPU 得分僅 353 分,CPU 得分為 1,262 分。

追蹤T客邦IG,送你《2020影音大補帖》 https://bit.ly/3gjivf3

來源:wccftech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GIGABYTE B550I AORUS PRO AX 評測,身形迷你的高規體驗主機板

$
0
0
力挺 PCIe 4.0 規格不遺餘力的 AMD,雖然在 2019 年中領先 Intel 一步,陸續推出 X570 晶片組、Ryzen 3000 系列處理器,以及 Radeon RX 5700 系列顯示卡…等 PCIe 4.0 Ready 的產品,但其中作為搭建平台基礎的 X570 晶片組主機板,不管是功能或價格定位上,都是面向高階玩家市場的產品。

這對大多數把「性價比」奉為圭臬的主流玩家來說,無疑是想要升級到 PCIe 4.0 平台最大的痛點之一。不過,好消息是就在今年 4 月,AMD 在發佈「Ryzen 3 3100」和「Ryzen 3 3300X」兩款處理器時,也一併發佈全新的 B550 晶片組,正式把 PCIe 4.0 規格下放到主流玩家的市場,也為 Ryzen 3000 系列處理器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平台選擇。 

B550晶片組重點規格解析

延續 B450 晶片組主流路線的 B550 晶片組,是 AMD 目前推出的第二款 500 系列晶片組產品。它和前代產品最大的差別,不外乎是 B550 晶片組具有 PCIe 4.0 和雙顯示卡支援能力,讓主流玩家不必選用 X570 晶片組主機板,也能搭建出具有這兩種支援能力的平台來滿足使用需求。 

B550晶片組雖然和X570晶片組一樣都具有PCIe 4.0規格,不過,B550晶片組主機板可以使用的PCIe 4.0通道,只有直接和處理器連接的20條PCIe通道,分別是顯示卡連接的16x(雙顯示卡則為2個8x)、儲存裝置連接的4x,至於處理器和晶片組之間的4條PCIe通道則依舊是PCIe 3.0規格。 

與X570晶片組不一樣的是,B550晶片組和處理器之間的4條PCIe通道仍是PCIe 3.0規格。也因為PCIe 4.0的支援能力是來自處理器本身,所以,雖然B550晶片組主機板一樣是採用AM4處理器插座,但在處理器的支援性部分,AMD特別強調B550晶片組只支援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不含Radeon顯示核心)和下一代的Zen 3架構處理器,而不支援Ryzen 3000G系列處理器(含Radeon顯示核心)、 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不含Radeon顯示核心),其主要的原因是儲存BIOS的ROM容量有限,因此,想要擁有PCIe 4.0規格,又想使用Ryzen 3000G或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的話,只能選用相對高階的X570晶片組主機板。 

不過,AMD也指出B550晶片組支援Ryzen 3000G或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與否,最終仍是取決於主機板廠商是要增加儲存BIOS的ROM容量大小,還是要在有限的ROM容量裡保留舊款而犧牲未來處理器的支援性而定。

由於儲存BIOS的ROM容量有限,因此,B550晶片組只支援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不含Radeon顯示核心)和下一代的Zen 3架構處理器。

另外,B550晶片組本身的10條PCIe通道,也從B450晶片組的PCIe 2.0全面升級到PCIe 3.0規格,扣掉和處理器連接的4條PCIe通道後,其餘6條PCIe通道則被廠商自行規劃配置在SATA、網路卡、音效卡和USB…等產品規格上。 

因此,B550晶片組主機板在USB連接埠規格方面,也從B450晶片組主機板所提供的USB 3.2 Gen 1(原稱USB 3.0、USB 3.1 Gen 1),全都升級到USB 3.2 Gen 2(原稱USB 3.1 Gen 2),再加上從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提供的USB 3.2 Gen 2,讓走主流路線的B550晶片組主機板也能帶來近乎高階平台的旗艦體驗。 

拜B550晶片組本身PCIe通道從PCIe 2.0升級到PCIe 3.0之賜,B550晶片組主機板在USB連接埠規格方面,也從USB 3.2 Gen 1全都升級到USB 3.2 Gen 2。 

不容小覷的高階實力

在這波由AMD掀起的PCIe 4.0平價化浪潮中,技嘉科技也分別在自家的AORUS、VISION、GAMING…等品牌系列中,推出多款規格略有差異的B550晶片組主機板,來滿足不同定位使用者的需求。 

電腦王這次要開箱的是技嘉科技送測的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它是一張外觀尺寸為Mini-ITX(17 x 17 cm)規格的主機板,其小巧的外觀尺寸特別受空間有限,或講求擺設配搭的玩家青睞。 

雖然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尺寸小巧,但它所提供的6+2相電源和單相90A DrMOS的數位供電設計和直觸式散熱管、堆棧式散熱鰭片的散熱設計,都為它在搭載不同規格的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下,能夠提供穩定的供電能力並確保供電區域得到有效的散熱效果,讓平台不管是一般運作或超頻使用下,為玩家帶來效能更好、更穩定的體驗。 

而在攸關平台效能的供電、散熱設計外,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也配置了2.5 Gbps有線網路,以及WI-FI 6 / Bluetooth 5無線網路,讓玩家在不同的場所空間都能靈活的存取網路。

比Mini-ITX主機板略大的盒裝,正面近乎滿版的荷魯斯戰神的獵鷹形象LOGO,明顯標示這款B550I主機板是技嘉科技最高階的AORUS系列電競產品。 

 

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附送的外接式天線,天線本身可以調節收發角度來獲得良好的無線網路訊號。

 

立體的AORUS獵鷹銘牌可以貼在主機上,讓技嘉科技的鷹粉們點好信仰價值。 

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是一張外觀尺寸為Mini-ITX(17 x 17 cm)規格的主機板。

雖然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仍是採用AM4處理器插座,但在處理器的支援性部分,只支援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不含Radeon顯示核心)和下一代的Zen 3架構處理器。 

在6+2相電源和單相90A DrMOS的數位供電設計下,讓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在搭載不同規格的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時,都能提供穩定的供電能力。

透過L型直觸式散熱管、堆棧式散熱鰭片和散熱裝甲的散熱設計,可以確保供電區域和M.2插槽都能得到有效的散熱效果。

除了正面的散熱設計外,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也在主機板背面加裝一塊金屬散熱背板,不僅增加更大的散熱面積,也提供安裝主機板的強固性。

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分別在正面、背面各提供1個M.2插槽,但只有正面的M.2插槽是透過PCIe通道連接處理器,所以能安裝、發揮PCIe 4.0規格的M.2固態硬碟的傳輸實力。

除了M.2插槽外,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也提供4個SATA 6 Gb/s連接埠。

在音效部分,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使用Realtek ALC 1220晶片,以及3個Nichicon音響級電容調音。

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內建2個外覆防護裝甲的DDR4記憶體插槽,可支援最高DDR4-4866(O.C.)傳輸速度,以及最大64 GB(單支32 GB)的記憶容量。

主機板上唯一的PCIe x16插槽同樣外覆防護裝甲,可以安裝PCIe 4.0規格的顯示卡。

在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的IO背板上,從左到右分別是DisplayPort連接埠、HDMI連接埠、USB 3.2 Gen 1連接埠x 2、HDMI連接埠、USB 3.2 Gen 1連接埠、USB 3.2 Gen 1連接埠(Q-Flash Plus連接埠)、Q-Flash Plus按鈕、2.5 G有線網路、USB 3.2 Gen 2連接埠(Type-A)、USB 3.2 Gen 2連接埠(Type-C)、Wi-Fi無線天線SMA接頭(2T2R),以及3個音源輸出入插孔(LINE IN、LINE OUT、MIC)。

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採用Intel AX200無線網路模組,來提供最高傳輸速度有2.4 Gbps的WI-FI 6(802.11ax)無線網絡和藍芽5.1連接功能。 

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規格

  • 尺寸版型:Mini-ITX(170 x 170 mm)
  • 晶片組:AMD B550
  • 支援處理器:AMD Ryzen 3000系列(不含Radeon顯示核心)/ 下一代Zen 3架構系列 AM4腳位處理器
  • 記憶體插槽:2組(雙通道),總容量最高為64 GB,支援DDR4-4866(O.C.)/ 4600(O.C.)/ 4400(O.C.)/ 4000(O.C.)/ 3600(OC)/ 3333(OC)/ 3200 / 2933 / 2667 / 2400 / 2133
  • 介面擴充槽:PCIe 3.0 / 4.0 x16 x 1
  • 儲存裝置介面:M.2 x 1(PCIe 3.0 / 4.0 x4,2260/ 2280、SATA 6 Gb/s)、M.2 x 1(PCIe 3.0 x4,2260/ 2280、SATA 6 Gb/s)、SATA 6 Gb/s x 4
  • 背板 I/O:DisplayPort連接埠x 1、HDMI連接埠 x 2、USB 3.2 Gen 2連接埠(Type-A)x 1、USB 3.2 Gen 1連接埠x 4、USB 3.2 Gen 2連接埠(Type-C)、Q-Flash Plus按鈕、2.5 G有線網路、Wi-Fi無線天線SMA接頭(2T2R)、3個音源輸出入插孔(LINE IN、LINE OUT、MIC) 

簡潔易用的新版BIOS頁面

技嘉科技在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的BIOS頁面功能,採用近年來新推出的優化設計,和過往幾乎是文字、繁複的設定頁面相比,新版的BIOS頁面除了以簡易、進階模式(F2功能鍵切換)的大方向來迎合一般或高階玩家的需求外,也把功能分頁從7頁縮減成6頁,並以階層式的方式把相關功能分類、歸納在一起,讓玩家在進行BIOS設定時更加便利。

主要針對一般玩家設計的簡易模式(EZ Mode),可以從顯示面板上所整合的處理器/記憶體運作狀態、開機順序、散熱風扇運作狀態…等重要資訊,一目瞭然得知各個零組件的運作資訊,而不用透過層層選項頁面才能得知特定資訊。

變動最大的進階模式(Advanced Mode),除了把功能分頁從7頁(M.I.T、System、BIOS、Peripherals、Chipset、Power、Save & Exit),重新分類、歸納並更改名稱縮減成6頁(Favorites (F11)、Tweaker、Settings、System Info.、Boot、Save & Exit)外,也把過去需要再進入下一層選單的功能,平攤至6個頁面方便玩家快速調整。

進階模式裡新增的「Favorites(F11)」分頁,已經內建一些常用的設定選項,玩家也可以在其它BIOS頁面中,對想要加入的設定選項按下Insert功能鍵,就可以將該選項加入Favorites(F11)分頁裡,利用Favorites(F11)分頁不但可以自訂個人化的設定頁面,也可以縮減層層頁面尋找的操作時間。

玩家可以在「Tweaker>Advanced CPU Settings」頁面中所提供的選項,來設定處理器相關功能的運作狀態,包括選擇CCD與核心的開啟數量。

透過「Tweaker>Advanced Memory Settings>SPD Info」選項,可以直接從SPD EEPROM取得記憶體模組的時序資訊,而不用再透過CPU-Z這類的工具軟體。

在「Tweaker>CPU / VRM Settings」裡的Loadline Calibration選項,可以在進行超頻時調校處理器供電以防掉壓。

透過「Settings>IO Ports>PCIEX16 Bifurcation」選項,可以將PCIe通道進行分拆調整。

透過「Settings>Smart Fan 5」頁面,可以即時監控處理器、散熱風扇的運作資訊。

除了透過IO背板上的Q-Flash Plus按鈕外,也可以在BIOS利用「System Info.>Q-Flash」選項,進行BIOS的更新升級作業。

雖然在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的盒裝內,有提供一張所有的驅動程式、工具軟體的光碟,不過,基本上只要安裝有線或無線網路的驅動程式和APP Center工具軟體後,讓APP Center進行掃描作業系統還缺少哪些驅動程式,自動上網下載安裝或更新,就能夠以簡御繁、快速的完成系統安裝作業。

技嘉科技提供的APP Center可以掃描、分析並自動下載作業系統缺少的驅動程式,以及下載、安裝玩家勾選的其它工具軟體。

利用@BIOS工具軟體可以在Windows作業系統下檢視BIOS版本,或是進行BIOS更新、備份作業。

EasyTune工具軟體在Smart Boost頁面中分別提供ECO(節能)、Default(預設)、OC(超頻),以及AutoTuning(自動調校)四種模式,讓高階玩家可以擇一套用後,一鍵就能進行超頻調校。

GIGABYTE B550I AORUS PRO AX評測,身形迷你的高規體驗主機板

GIGABYTE B550I AORUS PRO AX評測,身形迷你的高規體驗主機板

除了在Smart Boost頁面中的一鍵超頻功能外,高階玩家也可以分別在Advanced CPU OC、Advanced DDR OC和Advanced Power頁面中,運用各個頁面所提供的選項,來針對處理器、記憶體和電源進行超頻組態的細部調校。

Game Boost工具軟體是用來釋放其它應用軟體所佔用的記憶體空間,以便提供給遊戲使用。

RGB Fusion 2.0工具軟體可以讓玩家調校主機板的LED燈效、顏色,並且能夠連動主機板上支援的記憶體、顯示卡進行同步控制。

透過SIV(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工具軟體的System Information頁面,可以得知主機板、處理器和記憶體的運作及時資訊。

SIV工具軟體在Smart Fan 5 Auto頁面中分別提供Quiet(靜音)、Standard(標準)、Performance(效能),以及Full Speed(全速)四種散熱模式,讓玩家直接套用來設定散熱風扇的運作狀態。

除了在Smart Fan 5 Auto頁面提供的四種散熱模式外,玩家也可以在Smart Fan 5 Advanced頁面中自訂散熱風扇的運作狀態,以及校正散熱風扇的轉速。

GIGABYTE B550I AORUS PRO AX評測,身形迷你的高規體驗主機板

另外透過System Alert、Record頁面,玩家可以針對電壓、溫度、風扇設定警戒範圍,並進行即時監控、記錄,以便日後查找異常原因。

Smart Backup工具軟體則是一套簡易的備份工具,它可以把磁碟備份成單一映像檔,以及建立可開機的USB修復隨身碟後,日後在電腦發生問題時,可以用來開機並載入備份的映像檔進行還原修復作業。

主流玩家也能擁有的PCIe 4.0極速體驗

在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的效能測試部分,電腦王選用AMD Ryzen 3700X處理器,搭配十銓科技的T-Force XTREEM ARGB DDR4-4000 8GB x 2,並依據處理器JEDEC標準支援度,將等效時脈設定為DDR4-3200來進行效能測試。 

另外,我們也額外準備PCIe 3.0規格的NVMe M.2固態硬碟(1 TB)、GeForce RTX 2080 SUPER顯示卡,讓你能夠清楚得知PCIe 4.0和PCIe 3.0之間的效能差異。

將記憶體時脈設定為DDR4-3200時,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自行選擇 22-22-22-52時序。

在CPU-Z處理器效能測試中,單執行緒可達509.2分,多執行緒則是有5341.3分。

而在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中,記憶體頻寬為25542 ~ 44782 MB/s之間,存取延遲為80.7 ns。

從CrystalDiskInfo的「傳輸模式」中可以得知左側的2 TB固態硬碟是以PCIe 4.0規格運作,而右側的1 TB固態硬碟則是以PCIe 3.0規格運作。

使用CrystalDiskMark進行測試後,上方以PCIe 4.0傳輸模式運作的固態硬碟可以測得4260.06 ~ 4995.39 MB/s的讀寫效能,遠勝底下以PCIe 3.0傳輸模式運作的固態硬碟所測得3002.96 ~ 3436.93 MB/s的讀寫效能。

使用CINEBENCH R20進行影像渲染測試後,單執行緒獲得484 cb,多執行緒為4339 cb。

以x264 FHD Benchmark進行影像轉檔測試,平均每秒可壓製52.5禎1080p影格畫面。

分別配置AMD Ryzen 3700X處理器、AORUS Radeon RX 5700 XT 8G顯示卡的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在PCMark 10 Extended測試中,整體系統可以獲得高達8461分的效能成績。

GIGABYTE B550I AORUS PRO AX評測,身形迷你的高規體驗主機板

GIGABYTE B550I AORUS PRO AX評測,身形迷你的高規體驗主機板

GIGABYTE B550I AORUS PRO AX評測,身形迷你的高規體驗主機板

同樣的系統平台,在3DMark不同的測試場景中,也可以分別獲得9346 ~ 50776不錯的效能成績。

透過GPU-Z的Bus Interface欄位中的資訊,可以得知安裝在主機板上的顯示卡PCIe傳輸規格。

從3DMark的PCI Express feature test結果來看,上方的PCIe 4.0顯示卡測得22.82 GB/s的傳輸效能,幾乎是下方的PCIe 3.0顯示卡的雙倍效能。 

媲美高階的主流小板選擇

GIGABYTE B550I AORUS PRO AX評測,身形迷你的高規體驗主機板

B550晶片組雖然是定位在主流市場的產品,但從X570晶片組下放的PCIe 4.0和雙顯示卡支援能力,以及自身的10條PCIe通道更勝B450晶片組的PCIe 3.0規格、USB連接埠也從USB 3.2 Gen 1全都升級到USB 3.2 Gen 2…等優勢來看,讓主流等級的B550晶片組主機板,也能有媲美X570晶片組主機板的高階等級功能。 

而技嘉科技以B550晶片組推出的B550I AORUS PRO AX主機板,除了具備前述的B550晶片組所帶來的優點外,Mini-ITX的小巧外觀和2.5 Gbps、WI-FI 6的高速連網能力,一樣能夠為空間有限、講求擺設配搭的玩家帶來小而美、巧亦勁的效能體驗。 

測試平台

  • 處理器:AMD Ryzen 3700X @ 3.60 GHz
  • 記憶體:T-Force XTREEM ARGB DDR4-4000 8GB x 2
  • 顯示卡:GIGABYTE AORUS Radeon RX 5700 XT 8G顯示卡(PCIe 4.0)
  • msi GeForce RTX 2080 SUPER SEA HAWK X顯示卡(PCIe 3.0)
  • 系統碟:GIGABYTE AORUS NVMe Gen4固態硬碟2TB(PCIe 4.0)
  • TEAMGROUP T-Force MP34 M.2 PCIe固態硬碟1 TB(PCIe 3.0)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RIME 1300W PLATINUM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專業版(64位元)(1909)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領教蘇媽刀法!AMD Ryzen 3900XT、3800XT、3600XT 特挑版處理器正式推出

$
0
0
前陣子流傳的 AMD Matisse Refresh 處理器,近日終於以 XT 後輟之名正式推出。這次 AMD 端出了時脈「稍微」提升的 Ryzen 9 3900XT、Ryzen 7 3800XT 與 Ryzen 5 3600XT 三款不同等級的桌上型 CPU,同樣採用了台積電 7 奈米製程與 Zen 2 微架構。

為了應對 Intel 的 Comet Lake 處理器,AMD 現在也選擇展示自家的「刀功」,推出三款帶有 XT 後輟的 CPU,分別為 Ryzen 9 3900XT、Ryzen 7 3800XT 與 Ryzen 5 3600XT。

跟先前產品相同,這三款 CPU 都帶有台積電 7 奈米製程與 Zen 2 微架構,實體核心、執行緒數量、L3 Cache、TDP 與基礎時脈皆保持不變,不過在最大超頻時脈上,則提升了 100 至 200 MHz 不等,換句話說消費者可以直接將其視為 AMD 的「特挑版」處理器。

領教蘇媽刀法!AMD Ryzen 3900XT、3800XT、3600XT 特挑版處理器正式推出

AMD 表示,帶有 XT 後輟的 CPU 在 Cinebench 單核心跑分表現上,大約會較前代產品提升 4%,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吸引力,但確實是個關鍵指標,因為 Ryzen 9 3900XT 在 Cinebench R20 的單核心分數,超越了對手 Intel 的現時旗艦 Intel i9-10900K

從售價面來看,三款 XT 處理器都可以被視為先前產品的繼承者,而非另外開展新的產品線。Ryzen 9 3900XT 建議售價為 499 美金、Ryzen 7 3800XT 為 399 美金、Ryzen 5 3600XT 為 249 美金,這與 3900X、3800X 跟 3600X 最初上市時完全相同。

領教蘇媽刀法!AMD Ryzen 3900XT、3800XT、3600XT 特挑版處理器正式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Ryzen 9 3900XT 跟 Ryzen 7 3800XT 的盒裝販售版,未來將不會帶有原廠散熱器,但 Ryzen 5 3600XT 依然還是有那顆炫炮的 Wraith Spire 風扇。

AMD 三款 XT 處理器預計 7 月 7 日起全球同步開賣,不過對消費者來說,仍舊有幾個重點觀察方面,例如台灣市場在匯率轉換後的售價,以及舊款產品 3900X、3800X 跟 3600X 是否會降價或直接停售等,這些都得等到產品上市後才能確定。

來源:Tom's Hardware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MD第3代 Ryzen再添三猛將,優化7奈米製程全新Ryzen 3000XT處理器滿足狂熱級玩家

$
0
0
AMD 宣布第3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增添三員猛將,包括 AMD Ryzen 9 3900XT、AMD Ryzen 7 3800XT 以及 AMD Ryzen 5 3600XT 處理器。Ryzen 系列處理器首度推出XT品牌型號,全新 AMD Ryzen 3000XT 桌上型處理器能為任何工作負載提供最高的處理效能。

AMD B550晶片組同時於全球同步上市,為首款支援 PCIe 4.0介面的主流級晶片組。AMD 也針對AM4插槽以及 AMD 第3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發布A520晶片組,各家廠商研發中的主機板已超過40款。除了這些全新晶片組與處理器,AMD 更宣布全新設計的 StoreMI儲存加速軟體,納入新的操作介面以及增強的加速演算法。

承襲 AMD第3代 Ryzen 處理器系列建立的優勢,AMD Ryzen 3000XT 系列處理器透過優化的7奈米製程技術進一步強化世界水平的「Zen 2」架構,在其 Ryzen 3000對應產品相同的 TDP 功耗達到更高的提升頻率以及更佳效能。AMD Ryzen 9 3900XT 單執行緒效能比 AMD Ryzen 3000桌上型處理器提升達4%,且能源效率超越對手產品高達40%。

AMD全新Ryzen 3000XT處理器為狂熱級玩家提供更多選擇

AMD Ryzen 5 3600XT 零售盒裝版處理器內附 Wraith Spire 散熱器。AMD Ryzen 9 3900XT 、AMD Ryzen 7 3800XT、以及 Ryzen 5 3600XT 處理器採用量身設計的規格,專為一般會選購市售散熱器以達到最佳效能的狂熱級玩家而設計。因此,AMD 建議使用280mm以上 AIO 散熱解決方案或等效風冷散熱器,以發揮處理器的最高效能。

支援AM4插槽的新款A520晶片組是 AMD 500系列晶片組家族的最新成員,包括新推出A520在內的 AMD 500系列主機板為 AMD 第3代 Ryzen 以及其它處理器提供關鍵效能。此外,AMD Ryzen 3000XT 系列處理器配備無與倫比的平台支援能力,能相容於所有支援 Ryzen 3000-ready BIOS 的主機板,全系列500系列晶片組在釋出當日就能同步獲得支援。

AMD StoreMI 技術針對2020年以及未來發展而重新規劃,加入全新操作介面與新功能。新釋出的2.0版本加入全新快取加速演算法,除了提高資料完整性以及最常用資料的優先處理順序,啟動時間也加快高達31%,遊戲的檔案載入時間較只使用機械式硬碟縮短高達13%。

AMD Ryzen 5 3600XT 、 AMD Ryzen 7 3800XT 以及 AMD Ryzen 9 3900XT 處理器預計從2020年7月7日起開始銷售;A520主機板預計於2020年8月開始銷售。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N64遊戲畫質大提升,ParaLLEl N64模擬器支援放大內部繪圖解析度

$
0
0
先前筆者曾介紹過ParaLLEl N64模擬器的全新paraLLEl-RDP繪圖元件,不但提升了繪圖精準度,也具有提升遊戲畫質的功能,而最新的進展則是可以提升遊戲的內部繪圖解析度,帶來更銳利的圖像升頻效果。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放大內部繪圖解析度改善畫質表現

ParaLLEl RDP受益於強大的低階繪圖模擬與相容Vulkan繪圖API,以及Angrylion繪圖元件將運算負載從處理器轉移到繪圖處理器,讓效能較差的裝置也有機會能全速執行N64遊戲。

而ParaLLEl RDP也是第一款具有升頻功能的RDP繪圖元件,它與過去的高階模擬(HLE)不同,能夠完整模擬原始主機的運作,並能夠以整數倍放大內部繪圖解析度。舉例來說,可以將原生解析度為256 x 224的遊戲放大64倍(長、寬各放大8倍),成為2048 x 1792,並透過MSAA(多重採樣反鋸齒)讓畫面更平滑。

目前升頻功能已整合至ParaLLEl N64模擬器內,並支援Windows、Linux和Android等作業系統,玩家可以透過RetroArch的線上更新器(Online Updater)取得最新版模擬器,並在模擬器選項中將GFX Plugin與RSP plugin設定為「parallel」,並在重新啟動模擬器後,將Upscaling Factor設定為2x/4x/8x等放大倍數。

▲從官方釋出的展示影片,可以看到將內部繪圖解析度放大4倍後的效果。

放大內部繪圖解析度可以讓遊戲畫面更銳利。

3D繪圖的部分畫質明顯提升,但右下角彈藥數量的2D圖層則沒有提升。

玩家可以在Upscaling Factor選項中自由設定放大倍數。。

由於升頻功能需依賴繪圖處理器進行運算,所以遊戲流暢度取決於裝置顯示卡的Vulkan運算效能,如果在Android裝置上覺得遊戲不流暢的話,不妨換到安裝高階顯示卡的PC上體驗升頻功能。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頻寬上看394GB/s,AMD Radeon Pro 5600M行動繪圖處理器搭載HBM 2繪圖記憶體

$
0
0
AMD發表全新Radeon Pro 5600M行動版繪圖處理器,它採用RDNA架構與7nm製程,具有40組運算單元共2,560組串流處理器,並搭配具有更高頻寬的HBM 2繪圖記憶體,大幅提升筆記型電腦在影像編輯與3D應用情境的效能與生產力。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MacBook Pro搶頭香

相比於AMD先前發表的Radeon RX 5600M、RX 5700M具有36組運算單元,最高時脈分別為1,265、1,720MHz,單精度(FP32)浮點運算效能達5.83、7.93 TFLOPs,這次發表的Radeon Pro 5600M則具有40組運算單元,但最高時脈分僅有1,035MHz,單精度運算效能為5.3 TFLOPs,略低於Radeon RX 5600M。

Radeon Pro 5600M的一大特色就是搭載8GB HBM 2繪圖記憶體,記憶體通道寬度高達2,048bit,整體頻寬達到394GB/s,超出Radeon RX 5600M的288 GB/s。

目前Radeon Pro 5600M僅搭配最新款16吋MacBook Pro銷售,並可支援Apple開發的Metal API,以滿足繪圖與GPGPU運算需求,相當適合影片編輯、調色、應用程式開發、遊戲開發等專業創作者使用。

Radeon Pro 5600M搭載具有超高頻寬的HBM 2記憶體。

Radeon Pro 5600M採用RDNA架構與7nm製程,並支援Metal API以確保在Mac電腦也能發揮實力。

Radeon Pro 5600M可以在編輯影片時發揮硬體加速的功效。

當然在3D應用程式也能大顯身手。

AMD全球副總裁暨繪圖技術事業群總經理Scott Herkelman表示,Radeon Pro 5600M可以提供運算效能與功耗效率的絕佳組合,帶來出色的行動繪圖解決方案,可以讓專業使用者自由地在任何地點進行創作。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處理器、網路速度強化,x86單板電腦ODROID-H2+升級再戰

$
0
0
先前筆者曾介紹過Hardkernel推出的Odroid-H2單板電腦,它採用x86架構的Intel Celeron J4105處理器,因此可以相容Windows 10等作業系統。而這次推出的ODROID-H2+則是將處理器升級為Celeron J4115,並支援2.5GbE乙太網路,且價格僅小幅提高美金8元。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2.5GbE高速網路是賣點

與先前推出的Odroid-H2相比,Odroid-H2+採用Celeron J4115處理器,它並沒有列於Intel官方的處理器規格列表,而根據CPU Benchmark網站以及Hardkernel列出的規格,它的基礎時脈為1.8GHz,高於舊版產品的1.5GHz,而Tubro時脈則可達單核心2.5 GHz、多核心2.3GHz,與舊版產品相同,所以可以預期運算效能將不會有顯著提升。

而新舊版產品的I/O功能則相當接近,都具有2條DDR4 SO-DIMM插槽,最高支援32GB DDR4-2400記憶體,儲存方面具有2組SATA 3.0端子與M.2(支援PCIe 2.0 x4)、eMMC插槽各1組,外部I/O則有USB 3.0、USB 2.0、RJ-45乙太網路端子各2組,以及支援4K、60FPS的HDMI 2.0、DisplayPort 1.2各1組。

其中主要的改變為Odroid-H2+搭載Realtek RTL8125B網路晶片,支援2.5Gb/s乙太網路,大幅提升網路傳輸效能,更適合土砲NAS等應用情境。其對應的機殼可參考筆者先前的介紹文章

Odroid-H2+的外觀與Odroid-H2如出一轍。

Odroid-H2+採用Celeron J4115處理器,正面具有1組eMMC插槽(D),以及2組SATA端子(F)與SATA電源端子(E)。

機身背面有2條DDR4 SO-DIMM插槽(B)以及M.2插槽(C)。

Odroid-H2+的乙太網路規格從1Gb/s升級為2.5Gb/s,大幅提升網路應傳輸效能。

Odroid-H2+的售價為美金119元(約合新台幣3,550元),較舊版產品微幅調漲8元,已可在Hardkernel官方網路商店購買。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rm Mali GPU 虛擬化功能驅動次世代車用體驗

$
0
0
有鑑於消費者希望在車內享受類似智慧手機體驗的需求越來越高,Arm Mali 驅動程式開發套件(DDK)推出更新版本,支援數位駕駛艙使用場景的關鍵需求,奧迪汽車與 Mali IP 合作夥伴之一的 Samsung 將於其 2022 年式車款中採用其套件。

Arm 發表全新版本的 Arm Mali 驅動程式開發套件(DDK),以便與 Mali GPU 一起支援數位駕駛艙使用場景的關鍵需求。Arm 讓現有的 Mali DDK具有全新的虛擬化能力。這讓在不同的虛擬機器中運行的多個圖像密集應用,程式軟體之間彼此得以分享 GPU 資源。

此外,Arm 也相信在 IP 與開發工具裡從頭開始內建安全性的重要,這一點,在 A 虛擬機器不能存取 B 虛擬機器資訊的 Mali DDK 虛擬化能力中相當明顯。Mali DDK 虛擬化的設計用意是要讓應用端完全看不到它,因此開發人員不必為了提供支援而修改他們的應用,因為一切都在驅動程式與系統軟體內發生。

Arm Mali GPU 虛擬化功能驅動次世代車用體驗

全新的車載圖像處理的關鍵是賦能駕駛艙領域控制器。領域控制器讓數個電子控制單元(ECU)可以整合在一個單一的電子控制單元(ECU)中 – 通常就是在單一系統單晶片(SoC)上。過去單一的 ECU 可以執行單一功能,例如顯示駕駛時速與警告號誌的數位儀表;現在的駕駛艙領域控制器則能夠從單一 SoC 彈性地把資源分配給多個工作負載,以便執行多項功能。例如,使用 Mali DDK 的單一 SoC 可以把運算資源分配給儀表、IVI 與導航系統,而非每項應用都用到整顆 SoC 或 ECU。

Mali DDK 支援 Linux 與安卓系統,而虛擬化功能可以在多種作業系統與虛擬機器(hypervisors)上使用,以確保順暢的用戶體驗,例如虛擬化系統中快速的觸控螢幕回應。另外,Arm 對車載應用中 Mali GPU 與 Mali DDK 的支援,也會根據市場需求量身特製,以便在車輛的生命週期內協助軟體的維護。

最新案例是奧迪汽車利用單一一顆 Arm 架構的 Samsung Exynos v9 單晶片系統(SoC),在儀表板上達成數個多圖像的應用,而這顆SoC由多個工作負載下共享,由八顆 Cortex-A76 CPU 及數顆 Mali-G76 GPU 驅動。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解放PSV處理器核心,CoreUnlocker80000H讓你存取第4個核心

$
0
0
Sony PlayStation Vita採用Arm Cortex-A9架構處理器,並具有4個處理器核心,但其中編號為CPU 3的第4個核心卻無法被一般程式存取,僅能用於處理系統程序(System Process),而由Graphene開發的CoreUnlocker80000H外掛程式,能夠解除這個限制,完全釋放處理器效能。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釋放硬體效能,還需軟體搭配

根據Graphene在CBPS Forums所張貼的說明,在正常情況下PlayStation Vita的遊戲或自製程式只能使用編號為CPU 0~3的核心處理器核心,而編號為CPU 3的第4個核心則被保留,並僅能用於處理系統程序,而CPU 3的使用率大多落在10~15%,造成系統資源浪費。

CoreUnlocker80000H可以解除程式的處理器親合性遮罩(CPU Affinity Mask)限制,讓程式不再無法於CPU 3上執行,但它並沒有讓程式負載轉移到CPU 3的功能,還需要依賴日後推出的另一款外掛程式達成轉移負載的效果,此外自製程式則能直接指定使用CPU 3。

CoreUnlocker80000H最大的優勢,在於提供額外的運算效能,讓《邊緣禁地2》這類效能吃緊的遊戲能更流暢執行(可能需搭配超頻),此外也能增加HD Mod(將原本遊戲畫面升頻的修改)的執行效能。

▲預設狀態下《邊緣禁地2》的FPS大約落在20幀左右,超頻後大約可提升為25幀。若透過CoreUnlocker80000H解除第4個處理器核心限制,有望再次推升遊戲效能。

目前CoreUnlocker80000H已經可以從Git下載,然而對一般玩家而言,還需在等待一段時間,搭配能夠轉移運算負載的外掛程式,才能享受提升遊戲效能的效果。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Intel推出全新處理器、記憶體、儲存裝置、FPGA打造AI運算解決方案

$
0
0
Intel針對AI應用領域推出了支援Bfloat16資料格式的第3代Xeon可擴充處理器,以及單條模組就能提供4.5TB容量的Optane Persistent Memory 200系列記憶體,與搭載PCIe 4.0控制器的SSD D7-P5500和P5600等固態硬碟,提供企業用戶強效的AI運算解決方案。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支援Bfloat16強化AI效能

為了提升資料中心、網路、智慧邊緣運算環境中,AI和分析工作負載的開發與執行的效率,Intel將Bfloat16資料(Brain Floating Point)格式納入第3代Xeon可擴充處理器(Scalable Processors)支援,成為業界首款內建支援bfloat16的主流伺服器處理器,讓通用型處理器也能更全面支援AI訓練與推論,以滿足圖像分類、推薦引擎、語音辨識和語言建模等應用的需求。

Bfloat16的優先在於在多數神經網路運中,能在使用一半位元的情況下提供與FP32(單精度浮點數)一樣的準確度,代表著可以減少一半記憶體用量、倍增資料吞吐量,而且Intel也將Bfloat16整合至處理器的Intel DL Boost功能中,並支援TensorFlow、Pytorch等深度學習架構,以及對OpenVINO工具組和ONNX執行環境最佳化,只需微幅調整軟體,即可達到相同的模型精準度,並可加速處理器的AI訓練和推論效能。

Intel第3代Xeon可擴充處理器支援Bfloat16資料格式,可以強化AI訓練與推論效能。

Bfloat16與FP16(半精度浮點數)的資料長度相同,但可帶來與FP32接近的神經網路運算準確度。(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Bfloat16的效能比FP32更好,而準確度則比INT8(整數運算)出色。

根據官方資料Bfloat16可以提升1.93倍AI訓練與1.9倍AI推論效能。

讀者可以透過這個小遊戲瞭解Bfloat16的特性與優勢。

單槽4.5TB的海量記憶體

除了處理器之外,Intel也為第3代Xeon可擴充平台推出了搭配的Optane Persistent Memory 200系列記憶體,它有著介於DRAM與固態硬碟之間的特性,以及高容量密度、資料不會因斷電而消失等特色,可在單一插槽提供高達4.5TB的容量,以滿足記憶體內建資料庫、高密度虛擬化、分析和高效能運算等應用需求。

在儲存媒體部分,Intel出了SSD D7-P5500和P5600等2款固態硬碟,採用TLC 3D NAND技術與全新的低延遲PCIe 4.0控制器,以滿足AI和分析工作負載的高度I/O需求,提高IT效率和資料安全性的進階功能。

此外Intel也發表了首款AI最佳化的Stratix10 NX FPGA,它針對高頻寬、低延遲AI加速進行最佳化,並整合的高頻寬記憶體(HBM)、高效能網路、張量處理模組(Tensor Block),以及AI最佳化算法模組(Arithmetic Block,其中包含通常用於AI模型算法的低精度乘法器的密集陣列),為使用者提供客製化、可重新設定和可擴充的AI加速功能,適用於自然語言處理和詐欺檢測之類的運算需求。

在這同時Intel也延續OneAPI跨架構開發環境,以簡化開發橫跨處理器、繪圖處理器(GPU)、FPGA不同架構運算元件的程式開發,並確保程式碼能於現在與未來的英特爾硬體環境中繼續使用。

Optane Persistent Memory 200系列記憶體換上藍色散熱片,外型更亮眼。

Optane Persistent Memory的特性介於DRAM與固態硬碟之間,可以做為2者之間的使用層級。

Optane Persistent Memory 200系列記憶體有著4.5TB的超大容量,並比NAND固態硬碟快225倍。

SSD D7-P5500和P5600固態硬碟採用PCIe 4.0控制器,能提供更出色的存取效能。

SSD D7-P5500和P5600的最高存取速度可以達到7,000MB/s。

OneAPI開發環境能夠大幅簡化跨架構AI程式的開發流程。

Intel副總裁暨Xeon和記憶體事業部總經理Lisa Spelman表示:「快速部署AI和資料分析的能力對於現今的企業極為重要。英特爾將繼續致力於提升處理器內建的AI加速和軟體最佳化功能,並為全球資料中心和邊緣解決方案提供支援,同時也提供無與倫比的晶片基礎,以從資料當中獲得更多寶貴的洞察資訊。」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sus推出PN50準系統,搭載AMD Ryzen 4000U系列APU

$
0
0
講到搭載AMD APU的迷你電腦,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ASRock推出的Deskmini A300系列準系統吧,但搶在ASRock尚未正式發表後續支援4000系列APU產品之前,Asus就推出了PN50準系統,讓消費者可以享受最新Ryzen 4000U系列APU所帶來的效能提升。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採用行動版處理器

Asus PN50系列迷你電腦的尺寸為115 x 115 x 49公釐,重量僅有700公克,它以準系統的型式販售,但與Deskmini A300系列不同的是,PN50採用行動版處理器,所以會綁定APU同綑銷售。

入門款PN50搭載4核4緒的Ryzen 3 4300U,其基礎、Turbo時脈分別為2.7/3.7GHz,並搭載5個最高時脈為1.4 GHz的顯示核心。而頂級版本則搭載8核16緒的Ryzen 7 4800U,基礎、Turbo時脈分別為1.8/4.2GHz,並搭載8個顯示核心,最高時脈可衝至1.75 GHz,可以帶來相對充配的顯示效能。

PN50具有2條DDR4 SO-DIMM插槽,以及M.2插槽、2.5吋硬碟、MicroSD讀卡機各1組,使用者可以自行安裝64GB以內記憶體,以及各種儲存媒體。它也具有HDMI 2.0、DisplayPort 1.4以及相容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的USB 3.2 Gen2 Type-C端子,此外還有1組USB 3.2 Gen2 Type-C端子與3組USB 3.2 Gen1端子,並具有GbE乙太網路,以及透過Intel AX200網路卡支援Wi-Fi 6與藍牙5通訊。

受益於採用行動版處理器,PN50的重量僅有700公克。

PN50總共具有5組USB,數量偏少但可接受。

根據瑞典網站Dustinhome的產品資訊,頂級版PN50的價格為瑞典克朗6,495元(約合新台幣29,020元),價格並不是很親民。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紅白機遊戲3D化,3dSen模擬器於Steam平台開賣

$
0
0
3dSen是由Geod所開發的任天堂Famicom模擬器,它能將原本以2D點陣圖方式呈現的遊戲,轉換成3D繪製的半立體畫面,並可讓玩家自由旋轉視角,享受截然不同的展新遊戲體驗。在經過多年的開發後,3dSen終於登陸Steam平台,並在7月10日前提供9折優惠價。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點陣圖遊戲轉3D

3dSen即先前筆者曾經介紹過的3DNes,在超過4年的開發與改名,先後在Steam平台推出支援VR顯示器的3dSen VR,以及這次推出能夠支援一般顯示器的3dSen

3dSen目前大約內建70款遊戲的3D設定檔(支援清單),玩家只要在主選單點選想要執行的遊戲,並在跳出的對話框指定Rom檔,就能直接以3D的畫面進行遊戲,並透過右類比搖桿、LT、RT或鍵盤的F7~F12鍵調整視角與縮放。至於沒有3D設定檔的遊戲,仍然能以2D模式進行,但遊玩體驗就與一般模擬器相同。

3dSen的主選單會列出具有3D設定檔的遊戲,點選後並指定Rom檔就可開始遊戲。

模擬器的設定功能尚稱完整,可以設定反鋸齒、畫面更新頻率等,對VR玩家來說相當重要。

玩家可以在遊戲過程中任意改變視角,感受3D化的遊戲體驗。

▲《Micro Mages》(迷你法師)3D化的效果相當理想

▲《Road Fighter》(火箭車)在調整視角之後,感覺像是完全變成另一款遊戲。

3dSen目前以搶先體驗遊戲(Early Access)方式於Steam平台販售(購買連結),價格為新台幣186元,上市特價為168元,促銷活動至2020年7月10日截止。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WD推出Gold 18TB硬碟,採用CMR記錄技術

$
0
0
先前WD曾因在針對NAS應用推出的Red(紅標)系列硬碟導入SMR(Shingled Magnetic Recording,疊瓦式磁紀錄)技術而鬧得沸沸揚揚,並在之後公布旗下各系列硬碟所使用的記錄技術,而這次針對企業應用推出的Gold(金標)系列16TB、18TB硬碟則採用CMR記錄技術。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避開SMR新選擇

WD推出的全新企業級Gold系列16TB、18TB硬碟,採用3.5吋、7200RPM轉速設計,並針對高負載應用設計,可以承受7x24運作條件(每週7天、每天24小時,即不關機的條件),具有較高的可靠度。

而這2款硬碟沿襲Gold系列硬碟的傳統,採用CMR(Conventional Magnetic Recording,傳統式磁紀錄)技術,沒有因成本或容量考量而採用會對效能與可靠度造成不良影響SMR(Shingled Magnetic Recording,疊瓦式磁紀錄)技術,可以說是WD旗下產品的一股清流。

根據英國購物網站Span的資料,Gold 16TB硬碟的價格為英鎊472元(約合新台幣17,400元),18TB版本則為英鎊520元(約合新台幣19,170元),略高於1TB、1,000元的價格容量比。

WD推出新款大容量Gold系列硬碟,16TB、18TB版本皆採CMR儲存技術。

16TB版本的價格約為新台幣17,400元。

18TB版本為新台幣19,170元,單位容量價格反而高一點。

Gold系列硬碟具有5年保固。

Gold系列硬碟雖然價格比較高,但具有較高的可靠度與更長的保固期,也不啻為高容量硬碟的好選擇。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631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