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622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用Raspberry Pi Zero W打造的AutoPi,輕鬆就能「駭」進汽車

$
0
0
AutoPi是款以Raspberry Pi Zero W為基礎的行車電腦控制器,它可以透過OBD-II端子連接到車輛的行車電腦,藉此擷取車輛的行駛狀態與資料,也可以對音響、車窗、空調等裝置送出控制指令,此外AutoPi也搭載4G LTE通訊模組,意味著使用者隨時都能連線至AutoPi查看車輛狀態。

讓你的車子變成物聯網裝置

AutoPi整合了硬體傳輸器與軟體雲端平台,讓使用者能夠隨時隨地掌握愛車的狀態,只要車輛具有OBD-II端子,並將傳輸器安裝上去之後,就能透過雲端平台連線至傳輸器,並查看車輛狀態或送出指令。

AutoPi的功能相當多元,舉例來說它能夠直接讀取行車電腦的資料,或是透過傳輸器內建的動態感應器、GPS定位系統,將行車速度、路徑記錄下來,如此一來家長就能瞭解身為新手司機的子女,是否有不當駕駛狀況或習慣。

此外AutoPi的傳輸器也內建了4G LTE通訊模組,所以隨時隨地都能與網路連結,使用者可以透過電腦或行動裝置連至AutoPi Cloud,從雲端平台上查看車輛的即時狀態或是統計資料,也能夠從遠端遙控車子發動或是開啟空調,萬一車輛不幸遭竊,也能透過GPS鎖定位置,提高將車輛找回的機會。

▲AutoPi除了具有硬體傳輸器的部分,還有AutoPi Cloud軟體雲端平台。

▲AutoPi的傳輸器以Raspberry Pi Zero W為核心。

▲它還具有4G LTE通訊模組、GPS模組、動態感應器、OBD晶片等組件。

▲AutoPi的安裝與設定也很簡單,裝入SIM卡後將傳輸器插入車上的OBD-II端子,在經簡單的設定就好。

▲每輛車的OBD-II端子位置不太一樣,但是找到端子之後只要將傳輸器插上即可,安裝手續相當簡單。

▲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登入雲端平台查看車輛狀態。

▲雲端平台也能顯示車輛行駛統計資料。

擴充彈性大,還可自己DIY

AutoPi傳輸器除了內建小型喇叭與Mini HDMI影音輸出端子之外,還具有2組USB端子與18組GPIO端子,使用者不但可以連接螢幕或攝影機,還可以自行擴充各式感應器,並透過雲端平台下載現成的程式,或是自行開發程式。

舉例來說,使用者可以在車輛前方或後方安裝接近感應器,搭配對應的程式,就能發揮追撞警報、倒車雷達的功能,如果運用內建的動態感應器,在熄火狀態下偵測到異常震動時發出警報並透過雲端平台將訊息推播到使用者的行動裝置,也能發揮防盜器的效果。

如果功力高深的創客不滿意Raspberry Pi Zero W的效能,也可以選購轉接板,將AutoPi傳輸器接至Raspberry Pi 3,讓AutoPi擁有更豐富的運算資源與擴充能力。

AutoPi的預定售價為丹麥克朗1,700元(約合新台幣8,175元),預定上市時間為2018年5月。

▲AutoPi的傳輸器可以連接多種外部感應器,使用者可以設定各種觸發條件,當條件發生時自動送出通知。

▲使用者可以自行DIY為AutoPi擴充各種功能。

▲AutoPi的雲端平台也具備類似App Store的市集,方便下載各種程式。

▲如果擔心效能不足的話,AutoPi也能搭配Raspberry Pi 3使用。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從場內打到場外,Asus 和 GIGABYTE 推出 ROG Strix Fusion 300 與 AORUS H5 電競耳機

$
0
0
電腦零組件市場這幾年除了講求效能之外,各家電競遊戲品牌也成為吸引與聚合玩家的有效手段之一。Asus 與 GIGABYTE 除了以旗下 ROG 和 AORUS 之名推出零組件之外,也紛紛投入周邊設備市場,讓玩家們可以收集一整套信仰加成,近日則不約而同地推出耳機產品。

遊戲電競除了需要強力的顯示繪圖設備,提供優秀畫面效果與縮短延遲之外,尚需要 1 組不錯的音效設備,提供沉浸式體驗與畫面外的定位效果。因此廠商們也樂於以旗下電競品牌推出零組件以外的顯示、音效產品。Asus 和 GIGABYTE 近日紛紛更新耳機產品線,推出 ROG Strix Fusion 300 以及 AORUS H5。


▲Asus ROG Strix Fusion 300。


▲GIGABYTE AORUS H5。

兩者均以電競需求為主軸,也都採用 50mm 尺寸單體,其中 ROG Strix Fusion 300 強調採用釹磁、外覆金屬保護蓋、大腔體設計,AORUS H5 則是採用鍍鈹震膜,消除震膜運作時不必要的多於震動。當然兩家也都強調電競外觀,ROG Strix Fusion 300 使用該品牌代表色紅色,AORUS H5 提供 RGB Fusion 16.7 百萬色變化並擁有多種閃爍效果。


▲ROG Strix Fusion 300 單側爆炸圖。


▲AORUS H5 鷹頭標誌支援 RGB 燈光效果。

因應實際需求,均為封閉式設計隔離外界聲響,按照外觀來看,ROG Strix Fusion 300 耳墊可以包覆整個耳朵,AORUS H5 則是些微壓耳設計;前者麥克風為旋轉拉出設計,後者採用可拆卸式加裝,頻率響應與感度分別為 50~10000Hz、-39dB±3dB 以及 100~10000KHz、-44±3dB,均為全向性收音設計。

耳機單體規格部分,雙方頻率響應均為 20~20000Hz、阻抗 32Ω。ROG Strix Fusion 300 連接方式可以使用隨附的 USB DAC 或是 4 極 3.5mm 耳機麥克風複合孔,USB 線材和 3.5mm 線材分別為 2m 與 1.5m,AORUS H5 則採用 3.5mm 耳機和 3.5mm 麥克風分離式設計,長度為3m,USB 線材僅是為了驅動 RGB LED 燈光而加入。其中 ROG Strix Fusion 300 的建議售價為 99.99 英鎊,折合約新台幣 4,100 元左右。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PCMark for Android更新支援Android 8.0,內建跨版本比對功能

$
0
0
Futuremark旗下最具代表性的效能跑分軟體PCMark,在2014年的時候登陸Android,讓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也能使用PCMark進行效能測試。這次推出的更新不但讓PCMark能相容於Android 8.0,並提供不同版本作業系統成積的資料庫,方便使用者比對各版本間的效能表現。

越新版越快嗎?測了就知道

Google已經正式推出最新版本的Android 8.0作業系統,目前Pixel、Nexus系列部分產品等已可升級,其他廠牌的產品也將陸續獲得更新,即便Google宣稱Android 8.0是更聰明、更快、效能更好的作業系統,但是Futuremark仍提出質疑,並表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新版作業系統的效能不一定比舊版好。

Futuremark也趁機宣傳自家產品,如果想要驗證Android 8.0的效能,使用PCMark for Android這種模擬真實工作負載的測試軟體會是個不錯的方式。

使用者當然可以自行在相同裝置上,安裝不同版本的作業系統進行交互測試,但是如果覺得這樣太麻煩,也可以使用PCMark for Android提供的資料庫,並搭配內建的排序、比對功能,輕鬆瞭解裝置在不同作業系統下的效能表現,這樣一來就可以知道升級上去之後,效能到底是有所提升或是降低。

PCMark for Android可以免費在Google Play網路商店下載,或是直接從官方網站下載APK檔案

▲回顧過去Android的版本,大致上新版效會比較好,但也有少數例外項目。

▲PCMark for Android款透過模擬日常使用與操作,來測試裝置的效能表現。

▲使用者可以直接在PCMark for Android中比較裝置在不同作業系統版本的情況。

▲內建的資料庫提供方便的排序功能,使用者可以列出想要比對的條件。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80 PLUS 鈦牌與內建功率計,Enermax MaxTytan 推出千瓦規格

$
0
0
1 個禮拜之前我們報導了 Enermax 推出新款通過 80 PLUS 鈦牌認證的 MaxTytan 電源供應器,當時僅有 750W 和 800W 輸出功率規格,沒想到 Enermax 還留了 1 手,近日再推出 2 款超過千瓦的規格,而且還具備功率計顯示螢幕,即時顯示輸出功率供使用者參考。

1050W 和 1250W 輸出規格的 MaxTytan 與我們先前報導過的 750W 和 800W 特點一致,最大的新賣點就是在散熱出風口新增 1 組 4 位 7 段 LED 顯示器,可以即時顯示輸出瓦數。由功率計的配置也可以猜到,內部應已改為數位控制方式運作,但或許因為專利因素無法提供與主機板對接的介面,提供軟體監控調整方式。


▲MaxTytan 1050W/1250W 於散熱出風口新增功率計。

此外在包裝內還提供了 1 組 COOLERGENIE 硬體小配件,COOLERGENIE 提供 2 種風扇控制功能,包含半被動式散熱與關機風扇延遲功能。COOLERGENIE 可以控制 1 組處理器風扇和 3 組機殼風扇,機殼風扇部分提供 3 種半被動式散熱模式調整,分別為關閉以及 40%和 55% PWM 控制訊號起轉。關機風扇延遲則於電腦關機後,替所有的風扇持續轉動 40 秒~60 秒,排除零組件的餘熱。


▲COOLERGENIE 提供風扇停轉與關機延遲功能。

其餘特性與先前的 750W 和 800W 規格相差無幾,包含風扇逆轉除塵功能、半被動式散熱(1050W 負載 70%以內,1250W 負載 60%以內風扇停轉)、全模組化、單一線材採用編織網包覆、日系電解電容、+3.3V 與 +5V 直流轉換、100V~240V 全球電壓、6 種防護機制加上浪湧保護等。1050W 和 1250W 預計 9 月下旬上市,建議零售價未知。

 

延伸閱讀

加入80 PLUS 鈦牌認證行列,Enermax 推出MaxTytan 電源供應器

換裝 92mm 風扇運作更安靜,SilverStone 續推 SX500-G 和 SX650-G SFX 電源供應器

SilverStone 推出新款鈦牌電源供應器,最高 1500W 瞄準頂級市場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沒有玻璃透側與 RGB 燈光遊戲,Lian Li 推出 3 款可直立也可平躺的鋁質機殼

$
0
0
在一窩蜂擁抱 RGB 燈光效果的市場潮流中,還是有廠商堅持自己的風格步調推出產品。知名鋁質機殼製造商 Lian Li 聯力工業,在推出數款玻璃面板機殼之後,又再回頭持續推出原始自家風格的 PC-Q50、PC-V320、PC-V720 機殼,且具備可立可躺的擺放特性。

雖然 RGB 燈光與玻璃面板是近來機殼的顯學,但各家廠商應該還是要保有自己的設計理念,否則等到潮水一過,沒有自我獨特性也很容易隨著時間被淡忘。Lian Li 推出 3 款支援直立或是平躺安裝方式的 PC-Q50、PC-V320、PC-V720 機殼,大小分別可以安裝 Mini-ITX、microATX、ATX 3 種尺寸的主機板,而且洞洞通風面板和音響造型金屬腳座,讓人一眼就看出這是 Lian Li 的設計,3 種款式都具備鋁原色和陽極黑。


▲PC-Q50。


▲PC-V320。


▲PC-V720。


▲3 種機殼均可採行直立或平躺方式安裝,並具備銀色與黑色選擇。

3 款機殼的前面板連接埠加入 USB Type-C 連接埠,所有款式均支援 2 個 3.5 吋與 2 個 2.5 吋儲存裝置安裝槽位,處理器散熱器高度限制為 140 mm,顯示卡長度則依據機殼大小,分別有 320mm、400mm、400mm 的限制。最小的 PC-Q50 則迎合近來的顯示卡設計,具備 2 組介面擴充槽,而 PC-V320 和 PC-V720 則為標準的 4 組與 7 組。PC-Q50 電源供應器須採用 SFX 外觀尺寸規格,PC-V320 和 PC-V720 則為一般 ATX 規格。價格依據尺寸分別為美金 149 元、189 元、219 元,折合新台幣約 4,500 元、5,700 元、6,650 元,即日起發售。


▲前面板均加入 USB Type-C 連接埠。

 

延伸閱讀

聯力跨足電源供應器市場,推出2 款SFX-L 規格中高功率產品

聯力新款透明機殼PC-O8,將以美金395 元上市

你的機殼就是旅行箱,帶著聯力TU300 參加LAN Party

聯力推出PC-D888WX 8Pack 全鋁機殼,E-ATX 大型主機板新選擇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看看Google如何使用Safe Browsing保護30億個裝置的上網安全

$
0
0
自從2007年Google推出Safe Browsing資安服務後,這款Google最資深的反惡意軟體工具就不斷保護使用者的安全,並會在即將進入有風險的網站之前提出警告,在這10年之中網路環境面臨了許多變化,例如眾多的智慧型手機讓連網裝置數量大增,而Google也導入AI提升Safe Browsing運作效率。

主動過濾惡意網站

在2016年5月時,Google才宣佈Safe Browsing已經保護超過20億著裝置免於網路上惡意攻擊的侵害,到了2017年9月,這個數字已經爬升到30億大關,成長幅度相當顯得。

Safe Browsing的服務內容不難從其名稱上窺見答案,就是用於保障使用這的上網安全,但是比較特別的是,有許多使用者並不知道有這個服務的存在,其中原因就是Safe Browsing除了偶爾會跳出警告視窗之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隱形於背景運作。

Google整合許多旗下技術,用於辨識釣魚網站以及會偷偷安裝惡意程式的網站等不安全的因素,提供即時的安全保護,並會持續辨識、分析,以確保資料庫能維持最新情資。

Safe Browsing不但能在使用Chrome瀏覽器上網時發揮保護作用,還整合至Google Play Protect與Gmail等服務,能夠加強Android裝置的安全性,並讓使用者不會受夾帶於電子郵件中的不良訊息與惡意程式。

至於非由Google推出的Firefox與Safari等瀏覽器,只要使用者將瀏覽器升級到最新版本,也能享受到Safe Browsing帶來的保護。對於程式或App開發者而言,也能利用Google提供的API將保護功能整合至程式內,讓Safe Browsing協助過濾不良與具惡意的網路內容。

▲Safe Browsing能夠過濾網路上的多種威脅,避免受到釣魚網站或惡意程式的威脅。(圖片來源:Google

▲當使用者將連至惡意網站時,Safe Browsing就會提出警告。(圖片來源:Google

提高效率並導入AI

無論使用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上網,大多備有流暢的網路與充足的電源,但是當上網人口逐漸轉移到行動裝置後,網路速度、流量費用、電力續航就成為必需考慮的問題,若Safe Browsing會產生額外資料的傳輸需求,就會造成網速變慢、增加上網費用、加劇電力耗損等後遺症。

為了減輕這個問題,Google的開發團隊盡可能地縮簡傳輸量,一方面只傳送各別裝置需要的資料,另一方面也透過壓縮降低檔案容量。這個為行動裝置進行的最佳化於2015年開始於Android版的Chrome,並逐步推廣至其他平台與App,2016年也隨著iOS 10的推出,開始為iOS 版Safari提供服務。

為了提高保護的成效,Google也將AI導入Safe Browsing的資料建檔工作,在機械學習的協助之下,即早偵測更多種類的惡意網站,開發團隊也表示將持續評估並整合更多尖端科技,來強化Safe Browsing的效果。

開發團隊期許Safe Browsing將能保護任何平台、裝置的所有使用者,並讓網路網路的環境更加安全,無論未來網路發展情況如何,Safe Browsing都能持續進化並發揮功效。

▲Safe Browsing的目標就是讓網路更加安全。(圖片來源:Google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Cleaner 使用者趕快更新,特定版本遭有心人士植入後門程式

$
0
0
Piriform 旗下擁有眾多好用的免費程式,筆者也是愛用者之一。該公司部落格於 9 月 18 日發布 1 條安全通知,表示用在 Windows 32 位元系統的 CCleaner v5.33.6162 和 CCleaner Cloud v1.07.3191 遭惡意人士植入後門程式,建議使用者應盡速更新軟體至最新版本。

Piriform 旗下的 CCleaner 程式如其名,是個專門清理電腦內部無效檔案或是登錄檔的應用程式,因其長久下來的穩定性受到廣泛使用者的青睞,更可以搭配 CCEnhancer 外掛程式或是 winapp2.ini 檔案,清出更為深層的垃圾檔案,常保電腦運作效率。

該公司 9 月 18 日於自家部落格發布安全性通知,指稱約 1 個月前發布的 CCleaner v5.33.6162 和 CCleaner Cloud v1.07.3191 版本遭惡意人士植入木馬後門程式,對 1 組 IP 位址發送電腦相關統計資訊,進行兩階段攻擊。雖然目前該 IP 位址已無任何回應,也沒有傳出任何災情,但是 Piriform 依然建議使用者應盡速更新軟體。


▲CCleaner 遭惡意人士竄改的程式碼部分。(圖片來源:Piriform Blog)

惡意人士利用程式碼編譯時自動加入的 Common Runtime 進行修改,當程式執行時便自動解密出 1 組 DLL,該 DDL 自行獨立成 1 條執行緒進入執行狀態並持續在背景運作。該惡意程式碼將儲存與電腦有關的資訊,如 MUID、TCID、NID 等,並收集電腦名稱、安裝程式、Windows 更新版本、執行程序、前三組網路卡 MAC 位址、是否運作在管理者權限等。這些資訊加密後送往 216.126.x.x 位址(因安全緣故,Piriform 未公布完整位址),並會回傳 1 份第二階段程式碼。

慶幸的是在與 Avast Threat Labs 共同調查的過程當中,傳回的第二段程式碼並不包含其它可執行部分。目前 Piriform 沒有公布該惡意程式碼入侵的路徑,背後有何目的等臆測,僅強調還在調查當中。儘管該惡意程式碼只會影響 32 位元的 Windows 系統,而且該使用帳號必須具備管理員權限才會執行,但 Piriform 還是強建議 CCleaner 使用者更新到 v5.34 之後的版本


▲擁有眾多使用者的 CCleaner 被植入惡意程式碼,有在使用的民眾應盡速更新。

 

資料來源:Security Notification for CCleaner v5.33.6162 and CCleaner Cloud v1.07.3191 for 32-bit Windows users

 

延伸閱讀

Google教你4招,常保Android裝置安全

WanaCrypt0r 2.0 危害太大,微軟破例為Windows XP、Vista、8推出重大安全更新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覺得iPhone X太貴嗎?來看看這台什麼都是假的Goophone Phone X

$
0
0
在日前Apple舉行的iPhone發表會上,最讓人感到驚奇的一刻,或許就是iPhone X價格公布的瞬間,其新台幣定價高達35,900元起跳,讓人不禁為自己的荷包捏一把冷汗。如果預算不足的話,也可以考慮這台Goophone Phone X,不但有著與iPhone X相同的外表,而且還有耳機端子喔。

多項規格涉灌水

Goophone Phone X是款完完全全向iPhone X致敬的智慧型手機,嗯,至少在外觀上還下了一些工夫,重現了iPhone X螢幕上方的「瀏海」,讓它的外觀與iPhone X還有幾分神似。

但是它的內在就完完全全是台Android手機,根據DHgate 購物網站提供的規格,Goophone Phone X搭載四核心處理器、1GB記憶體、16GB Rom,不過螢幕尺寸並非為iPhone X的5.8吋,而是只有5.5吋,且解析度僅有1280x720。

然而根據的gizchina報導,Goophone Phone X在多樣規格上都有灌水的痕跡,首先它會將搭載Android 5.0的作業系統偽裝成7.0,並將Rom容量謊報為64GB。有趣的是,它只支援GSM 850/900/1800/1900MHz、WCDMA 900/2100MHz等2G、3G通訊功能,但是卻會顯示正連接至4G LTE網路,讓人哭笑不得。

值得慶幸的是,Goophone Phone X的售價大約僅為美金100元左右(約合新台幣3,025元),而且更棒的是具有耳機端子,有什麼比這個還重要呢。

▲Goophone Phone X是款iPhone X致敬的山寨手機。

▲iPhone X表示:「你學得很像」。(設計對白)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rm 推出 DynamIQ 影片,解釋與 big.LITTLE 之間的相異性

$
0
0
因應人工智慧相關應用以及未來趨勢,Arm 於今年 Computex 展期發表 big.LITTLE 下一代的 DynamIQ 多核架構,前幾日則是公布 DynamIQ 影片,影片中使用動畫效果對 DynamIQ 做出更清楚的解釋,也指出與 big.LITTLE 的不同或是混用的情境狀態。

big.LITTLE 異質多核心架構已應用在 Arm 處理器多年,大家也已經很熟悉,適用的處理器核心從 Cortex-A7、Cortex-A15 到近期支援 64 位元指令集的 Cortex-A53、Cortex-A73,單一 big 或是 LITTLE 叢集可以塞入最多 4 個相同架構與快取的核心,各叢集各自擁有 1 組叢集內部核心共享的 L2 快取,叢集內部核心可以動態調整電壓與頻率,但是各核心必須相同;叢集之間透過 Cache Coherent Interconnect 相互連接,透過排程器依據各核心負載狀況以及運算量調整各個核心的工作,或甚至在不同叢集間遷移工作,這就是目前大家熟悉的 big,LITTLE。


▲1 組典型的 big.LITTLE 系統。

新的 DynamIQ 以 big.LITTLE 為技術基底,改良 big.LITTLE 的不足,譬如 DynamIQ 的 1 組叢集最高可放入 8 個核心(目前相容 DynamIQ 的處理器核心為 Cortex-A75、Cortex-A55),製造商可以任意組合核心,譬如 1+7 或是 2+6 的形式,但是單一叢集大核心最高限制僅能 4 核。

各核心微架構、快取容量、時脈高低、電源狀態也不必相同,因此若未來 Arm 推出新款相容 DynamIQ 的處理器核心,我們就可以見到單一叢集內部擁有 3 種以上的處理器微架構。整個叢集分享 1 組共用的 L3 快取,或是依照 Arm 的技術文件,單一叢集使用 DynamIQ Shared Unit 將所有核心連結在一起,提供更快的執行緒遷移,再透過 Cache Coherent Interconnect 與 SoC 內部其它功能區塊相互連接。透過 Cache Coherent Interconnect,也能夠和其它運算功能區塊,如 Mali 繪圖核心,組成異質運算架構。


▲1 組 DynamIQ 叢集。


▲big.LITTLE 與 DynamIQ big.LITTLE 架構差異性。


▲DynamIQ 也可以完全不使用 big.LITTLE 大小核組合方式,僅以單一微架構核心組成。


▲Arm DynamIQ 介紹影片。

 

延伸閱讀

x86手機跑Android好嗎?x86處理器相容ARM架構App的秘密

ARM 處理器的 64位元革命,新款處理器 Cortex-A50 家族的特性解析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導入新外觀設計與調整輸出瓦數,FSP 推出 Hydro PT 皇鈦極 V 電源供應器

$
0
0
透過產品設計改良與特選料件,過去僅能在高輸出瓦數電源供應器達成的 80 PLUS 鈦牌認證,近來逐漸在較低瓦數規格也可見到,更貼近一般實際組裝需求。FSP 全漢也藉此機會推出 Hydro PT 皇鈦極 V,最低輸出瓦數 550W,並導入新外觀設計。

先前 FSP 發售 Hydro G 黑爵士電源供應器,不論是在外觀或是內部電路設計均導入新式設計。而近期則是再接再厲推出 Hydro PT 皇鈦極 V 系列,相較原先 Aurum PT 皇鈦極僅有 850W、1000W、1200W 較高的瓦數規格,Hydro PT 皇鈦極 V 則是推出 550W、650W、750W 規格,不僅完善 FSP 自己的 80 PLUS 鈦牌產品線規劃,也加上 Hydro 系列的新設計。各款輸出規格 +3.3V 和 +5V 合併輸出最大為 120W,+5Vsb 則為 12.5W,差異性在於 +12V 輸出瓦數,均可達到該款額定最大輸出。


▲出風口與先前 Hydro G 黑爵士相同,但風扇保護網造型卻是新款式。


▲連接線材為直出設計,主要線材使用編織網包覆,其它則採用扁平式。


▲側邊貼紙可以自行更換成喜愛的顏色風格。

外觀出風口使用傾斜 45 度的圓角矩形設計,135mm 液態軸承風扇進風口則是直接利用外殼沖壓,產生放射狀的保護網外觀,並加上 1 層髮絲紋金屬圓圈裝飾。側邊因應 RGB 電競風格,除了預先貼上的藍色風格貼紙之外,於包裝內部另外附贈紅色以及綠色風格貼紙,供使用者自行更換。內部結構看來並不與 Hydro G 黑爵士一致而有些許變動,不變的是因應瓦數規格較低採用半橋 LLC 諧振,+12V 同步整流晶體使用導熱墊將廢熱引導至外殼,輸出電壓電動範圍則限制在 ±1% 以內。

該有的 6 項保護也跑不掉,並使用日系品牌電解電容,提供 10 年保固服務。代理商 SuperChannel 視博通國際已有 650W 和 750W 的建議售價,分別為新台幣 3,990 元以及 4,490 元。另外在英文官網還有 1 款 Hydro PTM 全模組化版本,不知是否會引進台灣。

 

延伸閱讀

FSP 推出輕薄USB Type-C 變壓器,60W 供電量手機、筆電皆可用

全新電路架構設計,全漢黑爵士Hydro G 650W 電源供應器分析實測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為顯示卡極限超頻而生,EVGA 推出電源供應外掛 EPOWER V 電路板

$
0
0
覺得顯示卡原廠配備的 VRD 電源供應轉換區不夠力嗎?沒關係,現在有個強力外掛能夠讓你利用 3 組 PCIe 6pin 插頭,跳過原始電力供應轉換區提供手動電壓調整。EVGA EPOWER V 已是該類產品的第五代,分別提供 GPU 與記憶體最高 600A 和 80A 電流。

為追求極限超頻成績數據,許多超頻玩家都會針對市售產品進行改造,負責將電源供應器電壓轉換成晶片所需電壓的 VRD(Voltage Regulator-Down)區域也是改造目標之一,如此才能跳過原廠施加的保護機制,提供更高電壓餵給後端採用液態氮等非長期使用降溫手法的晶片。

過去相位控制電壓調整晶片使用並列式 VID 訊號,玩家可以簡單地截斷控制晶片 VID 訊號線,再焊上簡單的 DIP 指撥開關,利用手動調整方式告訴控制晶片現在應該輸出的電壓伏特。但是這一方式現在已不可行,因為多數顯示卡採用的相位控制電壓調整晶片已變更為序列控制,即便焊上 DIP 指撥開關也沒有辦法手動選擇。

山不轉人轉,無法手動控制顯示卡電路板上的供電轉換區輸出電壓,那另尋方式輸入更高的電壓總行吧!外掛 VRM(Voltage Regulator Modular)因應而生,透過焊上可以手動選擇電壓的電路板,替換掉原本顯示卡上的電源轉換區。而且外掛電路板也就沒有市售產品需要遵從外型尺寸相容性規範的限制,想要擁有更多相位提升整體輸出瓦數也沒有問題。


▲EVGA EPOWER V 作用為替代原本顯示卡電源轉換區的角色,並提供手動電壓調整。


▲該產品焊接至 GeForce GTX 1080 Ti 顯示卡示意圖。

EVGA EPOWER V 顯示卡外掛 VRM 電路板已來到第五代,可以代替顯示卡原本的 GPU 和記憶體供電區功能,利用手動方式調整輸出電壓。GPU 核心電壓部分採用 12 相位規模,電壓調整範圍為 600mV~2000mV,最大輸出電流為 600A,1.85V 峰值輸出可達 620A。記憶體部分採用 2 相位,電壓調整範圍為 600mV~2300mV,最大輸出電流和 1.9V 峰值輸出電流分別為 80A 和 90A。

上下橋 MOSFET 分別採用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IR3575 和 IR3579,電源輸入使用 3 個 PCIe 6pin 插頭,電路板搭載 EVBOT MKII 使用微動開關調整電壓,或是額外透過 USB 介面連接至另外 1 台電腦採用軟體控制,VOFS、FORCE、DROP 分別再由 DIP 指撥開關控制,電壓顯示部分則透過多組 7 段 LED 顯示器達成。EPOWER V 電路板還有 ProbeIT 接腳提供量測點,以及 2 組 +12V 風扇針腳用來外接風扇冷卻該產品。


▲板上預載微動開關調整輸出電壓,7 段顯示器則用來顯示電壓,上方針腳即為 ProbeIT。


▲電源輸入需要 3 個 PCIe 6pin 插頭,右側 Type-C 插座則可連接至電腦採用軟體控制。


▲未來還可進行韌體更新。

該產品建議售價為美金 200 元,折合約新台幣 6,050 元,保固方式因為產品性質特殊,僅提供 1 年 DOA(Dead on Arrival)保固,當玩家焊上顯示卡就不予保固。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NXP推出全球第一款可擴展單晶片V2X平台,讓車輛能與外界裝置通訊

$
0
0
NXP是主要的車用半導體供應商之一,它們推出的SAF5400隸屬於RoadLINK車用通訊品牌旗下,是全球第一款高效能單晶片DSRC數據機,不但具有可擴展的架構,還有領先業界的安全性與RFCMOS(射頻元件)、SDR(軟體無線電)等技術,讓車用通訊有更大的應用彈性。

多種不同的車用通訊情境

車用通訊也可以稱為車聯網,最簡單的定義就是搭載於車輛上的網路通訊系統,並可依與不同裝置間的通訊情境,分為V2V、V2P、V2R、V2I等多種不同的類型。

V2V為Vehicle-to-Vehicle的縮寫,指的是車輛與車輛之間的通訊,舉例來說可以應用於多台車輛間的溝通,自動讓彼此保持安全距離以防車禍發生。V2P則為Vehicle-to-Pedestrian,是車輛與行人之間的通訊,例如能與行人身上的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錶建立連線,當車輛接近時發出警報等等。

V2R與V2I分別為Vehicle-to-Roadside、Vehicle-to-Infrastructure的縮寫,通訊對象分別為路上的設施(如紅綠燈)與基礎建設設施(如4G LTE基地台),前者可以應用於車流監控與紅綠燈燈號最佳化,後者則能在車輛發生事故時即時通報救護單位等,彼此有著不同的應用領域。

▲舉例來說V2R能在紅綠燈針對車流狀況調整優先號誌。

▲如果不小心發生車貨,V2I系統也能盡速通救護單位。

V2X集各領域大成

將焦點拉回NXP SAF5400,它是款V2X平台晶片,V2X為Vehicle-to-Everything的縮寫,整合了上述V2V、V2P、V2R、V2I等功能,讓車輛具有完整的通訊能力,有助於提供更多元的服務,並發揮提升行車安全的效果。

在網路通訊方面,SAF5400採用基於IEEE 802.11p的專用短距通訊技術(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簡稱DSRC),能夠提供低延遲的即時通訊能力,其通訊距離可長達1英里(約等於1.6公里)以上。此外SAF5400也相容於IEEE 1609.4、ETSI EN 302663、ETSI EN 302571、ARIB T-109M等多種不同的規範。

SAF5400的數據機將基頻(Baseband)、MAC、韌體等功能整合至單一晶片中,並能提供出色的無線電通訊效能,是目前業界第一款能在1秒處理2,000筆以上訊息的單晶片數據機,並可以搭配NXP的i.MX家族應用處理器,能夠依照使用者需求擴展功能與效能。

為了提高通訊的安全性,SAF5400整合了應用於電子護照、金融卡等物品的SXF1800資安元件,經第三方資安認證能夠提供高度防止竊聽、篡改的防護能力,SAF5400也具備SDR功能,不僅可以讓客戶(指汽車生產廠商)自行調整無線電頻道,讓SAF5400能夠符合世界各國不同的規範。

NXP的V2X系統具有5.9GHz與760MHz等2種不同的運作頻段,並能相容於各大汽車廠商的軟體協定,並且符合並超越許多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汽車廠商提出的設計指導方針,期望能讓V2X系統作為車輛的眼睛,提升行車的安全性。

▲SAF5400能將許多功能整合至單一晶片中。

▲V2X系統能讓車輛與周圍其他車輛、行人、設施互相溝通。

▲若有車輛都能透過V2X建立連線,就能發揮提高安全性的效果。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Nintendo Switch內藏官方紅白機模擬器,還支援雙打

$
0
0
關注於Switch、N3DS等Nintendo主機的駭客Yellows8,發現在Switch主機韌體內部藏有Famicom(俗稱紅白機)模擬器,開啟模擬器之後可以遊玩《高爾夫》(Golf)遊戲,隨後駭客社群也透過逆向工程的方式,找出了啟動模擬器的方法,不過條件並不是很容易達成。

深藏不露的內建功能

這款模擬器的程式標題名稱是flog,恰好是golf反著寫,自Switch韌體版本1.0.0版開始就內建於主機之中,是個功能完整的Famicom模擬器,進入遊戲後,玩家不但可以使用Joy Cons控制器進行操作,還支援雙人同時遊玩。

比較特別的是,遊戲的Rom檔案並非另外儲存於主機的檔案系統中,而是直接內嵌於模擬器程式碼內,這代表著在不改動程式的情況下,無法讓模擬器執行其他Rom檔案。

有趣的是,先前網友Setery在GBATemp論壇表示他曾在偶然的情況下,不小心在市售版主機上啟動了模擬器,雖然他沒有提出任何證據,並且也無法再次重現啟動模擬器的情況,而在Yellows8發表消息之初,也表示尚不清楚如何「正常」地啟動這隻程式,只能透過非正規的手法啟動它,所以目前無法在一般市售版本的Switch主機上執行。

▲2017年3月上市的Switch是Nintendo陣營的最新成員。

▲駭客Yellows8發現Switch內部藏有Famicom模擬器。

▲玩家可以使用Joy Cons控制器操作遊戲。

▲遊戲也支援雙人遊玩(請注意畫面左方與左下角、右下角的說明與圖示)。

▲《高爾夫》的第二位玩家扮演著紅衣的選手,從圖中可以看出雙人遊戲能夠正常運作。

可透過特殊手勢啟動

在Yellows8發表消息的幾天之後,啟動模擬器的方式就被挖掘出來,不過條件可是相當嚴苛。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模擬器只能在7月11日啟動,如果使用者曾經將Switch連接至網路的話,那系統就會強制參照網路校時所提供的時間資訊,錯過日期就只能等到明年再試。如果從來都沒有連接至網路,才能自行修改日期,欺騙系統現在就是7月11日。

接下來玩家需要讓主機停留在主畫面中,將2支Joy Con從主機取下,以按鍵朝外的方向握在雙手,然後模仿任天堂前社長岩田聰先生在Nintendo Direct直播影片上所擺出的手勢,就能啟動模擬器。

之所會選擇7月11日做為啟動條件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日是岩田先生辭世的日子,而《高爾夫》這款遊戲也是岩田先生參與製作的作品之一,所以可以推測這個模擬器應該是個向岩田先生致敬的彩蛋。

對於喜歡動手改造的玩家來說,或許第一個念頭就是希望能利用模擬器Rom檔案吧,不過從目前已知的消息來看,這個可能性或許不大,或許期待官方將Virtual Console懷舊遊戲平台推廣到Switch還比較實際。

▲啟動模擬器的鑰匙,就是岩田先生在影片中擺出的手勢。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Firefly迷你電腦平台RK3399核心板,採特殊子母板設計方便快換

$
0
0
RK3399核心板是Firefly旗下新一代的頂級迷你電腦平台,搭載了Rockchip RK3399 SoC,並具有六核心處理器,並採用子母主機板的設計,分別將核心零組件放在核心板上,並將連接端子等部分放在擴充板,2者透過MXM 3.0介面連接,當需要維修或更新時,只要將核心板拆下處理即可。

採分離式設計

RK3399核心板支援Android與Ubuntu等作業系統,SoC採用big.LITTLE設計,具有2個ARM Cortex A72核心,以及4個ARMCortex A53核心,運作時脈為2.0GHz,並搭配Mali-T860 MP4 圖型處理器,能夠支援DX11、OpenGL 3.1、OpenVG1.1、OpenCL等API,以及4K解析度的VP9、H.264、H.265等影片解碼,1080P的VP8、H.264等影片編碼。

在記憶體部分,目前具有2GB DDR3記憶體、8GB ROM,以及4GB DDR3記憶體、16GB ROM等不同配置。

比較特別的是,核心板上只有1組MXM 3.0端子連接至擴充板,並將所有IO介面都放置於擴充板上。當2者合體之後,可以提供Wi-Fi無線網路、1000M、100M有線網路各1組,以及支援4K、60Hz的HDMI 2.0、DisplayPort 1.2各1組,以及USB 2.0、USB 3.0各2組。此外還有MIPI-DSI、MIPI-CSI、DVP、I2C、I2S、SPI、UART、ADC、PWM、GPIO……等多種端子,可以連接螢幕、喇叭、相機以及各種週邊裝置。

這種分離式設計的好處,就是使用者可以將所有外部裝置連接到擴充板,然後裝入核心板就可使用,當需要維修或升級軟體時,通常只需將核心板拆下處理即可,如此一來就不用反覆拆裝外部裝置,對於大量佈署的商業使用者也更加方便。

RK3399核心板的售價依容量不同分別為人民幣599、749元(約合新台幣,元),目前已可在官方線上商店購買。

▲RK3399核心板本身只有SoC、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等主要元件。

▲電路板上方具有MXM端子可以連接至擴充板。

▲將核心板裝上擴充板之後就有完整的IO功能。

▲合體之後具有相當豐富的介面,擴充彈性很大。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從NHK採用的8K超高畫質影視規範,反觀推廣的困難之處

$
0
0
筆者日前在VR/動畫跨界創作暨影視特效技術論壇的活動中,採訪了來自日本Corporate Directions的策略合夥人奧村文隆先生,暢談許多8K影視的議題,過程中奧村先生也以HNK採用的8K Super Hi-Vision規範為例,說明8K的優勢與難處。

8K畫質有如會動的月曆

奧村先生服務於Corporate Directions顧問公司,業務包含在政府與產業間推動8K影視的普及,因此對8K有著相當深入的瞭解。

在HNK採用的規範中,8K Super Hi-Vision除了對解析度有所著墨之外,也遍及其他面向,筆者將重點條列於下

8K Super Hi-Vision規範重點
1. 解析度為7680 x 4320
2. 畫面更新頻率為59.94、60、120FPS
3. 色彩取樣深度為10、12Bit,並支援HDR
4. 採用ITU-R Recommendation BT.2020色域
5. 支援22.2聲道環繞音效

解析度部分比較好理解,就是把Full HD畫面的長、寬各塞入4倍多的像素,畫面中的像素總量約為3,317萬,細緻程度是Full HD的16倍。畫面更新頻率的意思是每秒播放的畫格張數,可以選擇與目前Full HD的60FPS相同,或是提高為120FPS,有助於讓快速變動的動態畫面更加清晰。

如果讀者有看過4K解析度(3840 x 2160)、120FPS版本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或許會對該片畫面的清晰度留下深刻的印象,而8K Super Hi-Vision的解析度為該片的4倍,並維持相同的畫面更新頻率,可以想像觀影體驗會更為出色。

在顏色與光影表現部分,目前大部分的影片的色彩取樣深度仍維持在8Bit,且不支援HDR,而10、12Bit色彩取樣深度能成呈現的顏色數量分別多出64、4096倍,加上HDR技術能延伸亮度表現,讓亮部與暗部的細節更加細膩。從結果來看,其色域能覆蓋75%自然色,比傳統規範的35%高出許多,可以讓色彩更加生動自然。

最後的22.2聲道也是個相當驚人的規格,喇叭數量比現在主流的5.1、7.1聲道更多,其喇叭配置為上層9顆、中層10顆、下層3顆,並搭配2顆重低音喇叭,總數多達24顆,能帶來定位更加精確的環繞音效。

▲8K影像解析度為Full HD的16倍,畫面更加細膩。(圖片來源:HNK,標題與下方圖片同)

▲8K Super Hi-Vision與Full HD比對示意圖,可以看到右方的8K影像相當清晰。

▲8K Super Hi-Vision的色域能覆蓋75%自然色。(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本圖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作者為Sakurambo)

▲22.2聲道將24顆喇叭配置在3層不同高度的位置。

成本是最大阻礙

看完8K影視的規格,相信大家都能猜到推廣最大的阻礙就是成本。奧村先生表示,現在8K攝影機的價格已經便宜許多,而且重量也從超過80公斤大幅下降至2公斤,讓拍攝成本不再高不可攀,儲存成本部分受益於壓縮技術的進步與儲存設備(如硬碟)價格的下滑,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但是影片的傳輸卻是個大問題,由於8K影片的資料流量更為龐大,所以許多線路都需更新,將會筆很大的開銷。另一方面,雖然8K影片的產製成本持續下降,但仍比傳統格式高,造成許多私有電視台不願為自己的節目提升至8K,只有如HNK等國營單位比較積極升級。

至於台灣的情況,雖然大部分的電視台都已經開始播放Full HD的節目,並有少數電視台提供4K節目,但是筆者完全不敢想像什麼時候才能看到8K節目,如果想要嘗試次世代的影音體驗,或許安裝BS衛星電視設備,收看日本節目才是解決之道。

▲8K影片在產製、播放的成本都比傳統格式高,讓許多電視台望而卻步,將是普及的最大阻力。(圖片來源:HNK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千元滑鼠有好貨!可調式 DPI 與巨集功能的 LEXMA G93 炫彩電競鼠

$
0
0
雖然 G93 不是屬於高階等級的電競滑鼠,不過該有的可調式 DPI 設定與巨集功能可是一樣都沒少,而且它採用 Pixart 3305 遊戲專用 Sensor,並搭配具有 5,000 萬次按鍵壽命的歐姆龍微動開關,可以確保操控的準確度以及滑鼠本身的耐用度,更棒的是居然還提供超霸氣的 3 年到府收件保固,讓消費者可以更有保障。

來自美國的霸氣服務

創立於 2005 年的美商雷馬 LEXMA 是全球專業電腦周邊製造商,致力投身於滑鼠與鍵盤的技術研發與創新設計,不但有專業跨國研發團隊,更有領先業界的專業技術,以及多項全球獨家專利,銷售遍及美國、亞洲、歐洲以及其他區域,品牌實力相當堅強。

除了耕耘自有品牌之外,美商雷馬 LEXMA 的代工能力也十分堅強,具備完善的整合技術,LEXMA Design 產品大約具有百分之二十的市占率,也就是說市面上每十支滑鼠大約就有兩支是由美商雷馬 LEXMA 所設計生產。 

細心的包裝,購買前可先欣賞

G93 的產品包裝很有意思,它的正面像是書本一樣可以打開,而且外盒的開關部分是以磁鐵扣固定,所以外觀上看不到扣子,設計相當有質感。打開之後就能夠看到包裝中滑鼠的模樣,所以消費者能在購買之前,可以確定 G93 的外觀。


▲G93 的包裝以沉穩的黑色系為主,上面標示了基本規格特色。


▲3 年到府收送的特色則以貼紙方式貼在包裝上。


▲外包裝上的文字保留原裝的英文標示。


▲中文說明則是以貼紙貼在下方。


▲購買前可以先掀開包裝看看 G93 的外觀。


▲包裝的上蓋以磁鐵扣固定,所以不會影響到外觀。

因為現在許多電腦已經沒有光碟機,產品的驅動程式都可以直接從網路下載,所以包裝內並沒有附上驅動程式光碟,只有使用說明書與保固卡,雖然說配件比較沒那麼豐富,但是並不影響使用者體驗,所以這並不算是缺點。


▲G93 的包裝中只有滑鼠、說明書、保固卡。


▲說明書具有中文,詳細說明了滑鼠以及驅動程式的使用方式。


▲保固卡也詳細記載了條款還有送修的方式。

LEXMA 這個品牌名稱的由來也相當有趣,它結合了 LEader、eXtreme、MAstrey 這三個英文單字,希望能傳達「做為市場領導品牌」、「人性化與科技交叉所帶來的無限創新與可能」、「掌握核心科技的技術帶動創新求變」等含意,可見品牌價值相當明確。

規格介紹:六組按鍵,可自由編程

G93 採用 Pixart 3305 遊戲專用 Sensor,最高解析度可達 12800DPI,並可以透過 DPI 鍵在 400、800、1600、2400、3200、4800、6400、12800 等不同設定間切換,無論玩家在遊戲進行的過程中需要高速靈敏的移動,或是緩慢穩定精準操作,都能直接在遊戲中隨時切換解析度,而不需跳出遊戲。


▲G93 是款光學滑鼠,內部採用 Pixart 3305 遊戲專用 Sensor。


▲從外型來看 G93 是右手專用滑鼠。


▲G93 的滾輪、DPI 鍵、圖騰都可以自由切換 RGB 顯示的顏色。


▲G93 具有六組 DPI 切換功能,並會透過紅色、橘色、黃色、綠色、藍色、紫色等不同燈光指示 DPI 數值。

G93 的滑鼠回報率高達 1000Hz,代表著滑鼠每秒能傳輸 1,000 次資料到電腦,這樣的好處是能夠確保操作時不會產生延遲,玩家每個瞬間的操作都能精準反應在遊戲中,而不會有頓頓的情況。

G93 除了滑鼠基本的左鍵、右鍵、中鍵(以及滾輪)、DPI 鍵之外,在左側還有兩個獨立的功能鍵,在使用右手握著滑鼠的時候,剛好可以使用大姆指操作這兩個功能鍵,不過這也代表 G93 只適合右撇子使用,左撇子用起來就會很不方便。


▲G93 的左鍵、右鍵、中鍵與一般滑鼠相同,DPI 鍵位於中鍵下方,功能鍵則在滑鼠左側,可以使用大姆指操作。

為了增加操作時的穩定度,G93 的左、右兩側也加上了橡膠材質的止滑墊,並具有像是輪胎表面的止滑紋路,避免玩家操作滑鼠時發生脫手的意外狀況。至於 G93 的底部,則搭載 5 處大面積鼠腳,可以降低滑鼠移動時的摩擦力,提供滑順的操作手感。


▲G93 的右側有一整片橡膠止滑墊。


▲左側止滑墊則位於功能鍵下方。


▲鼠腳的面積頗大,可以提升滑鼠移動的流暢感。


▲採用編織線的設計,比一般線材耐用不容易裂,攜帶時不易打結。但是線身比較硬,所以操作過程可能有時會卡卡的。

驅動程式介紹:可以自由設定巨集

剛安裝好 G93 驅動程式的時候,程式介面會顯示英文,不過只需要簡單的步驟就能設定成中文模式,操作上方便很多。


▲G93 驅動程式預設會顯示英文介面。


▲可以從右上角的語言設定切換成各國語言。


▲中文介面對大家來說親合很多。

在驅動程式的首頁可以針對滑鼠的左鍵、右鍵、中鍵、DPI 鍵、兩個功能鍵等六個按鍵,任意設定成不同功能,包括 DPI 鍵也可以當作功能鍵使用。

可以指定的功能包括點一下左鍵、右鍵、中鍵,點兩下左鍵、右鍵,以及上一頁、下一頁、向上捲動、向下捲動、Windows 鍵等基本的功能外,還能設定為剪下、複製、貼上、復原、全選、尋找、新增、儲存檔案、開啟檔案、開啟計算機、開啟電子郵件、開啟瀏覽器等 Windows 指令。

在針對遊戲設計的功能部分,除了上面提到的點兩下左鍵、右鍵,能夠適合射擊遊戲做出快速點放射擊操作外,還可執行巨集,或是指定為 DPI 增加、DPI 減少、DPI 循環切換、回報率增加、回報率減少、回報率循環切換等功能,玩家在遊戲中就能快速切換設定 DPI 與回報率的設定值,不用跳出遊戲相當方便。


▲滑鼠的六個按鍵都能獨立切換成不同功能。

如果要使用巨集功能的話,就需要事先在驅動程式的巨集管理員中進行設定。玩家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可以設定,第一種是使用錄製的方式,驅動程式會偵測玩家按下鍵盤、滑鼠按鍵的順序與時機點,第二種是用編輯的方式,手動設定在哪個時間點按下那個按鍵。

設定完成後,就可以在驅動程式中將巨集指定到任意按鍵上,當玩家按下那個按鍵時,驅動程式就會自動執行那段預先錄製的指令。舉例來說,如果玩家在玩《絕對武力:全球攻勢》的時候,就可以先將購買裝備的指令存起來,到時候只要按下滑鼠快捷鍵,就能自動輸入指令,快速購買裝備,讓玩家搶得致勝先機。


▲G93 的巨集設定功能很人性化,可以用錄製或是編輯的方式進行。

G93 也具有很多不同的敏感度設定功能,可以自由設定滑鼠 DPI、回報率、雙鍵點擊、視窗游標速度、捲動速度,方便玩家將滑鼠調校成最順手的操作模式。


▲DPI 可以設定六組不同數值,也可以自由設定代表的顏色。


▲回報率(輪詢率)也可以在驅動程式中選擇適合的速度。


▲雙鍵點擊代表按兩下的速度,設定到高的話代表要很快連按兩次才能打開資料夾。


▲視窗游標速度是游標在 Windows 移動的速度。


▲捲動速度代表指捲一下滾輪能移動的距離。


▲玩《絕對武力:全球攻勢》的時候,可以在開起狙擊鏡的時後降低 DPI 以利瞄準,如果將 DPI 切換鍵設定在大姆指的功能鍵,就可以方便地快速切換 DPI。

如果覺得不喜歡 G93 預設的 RGB 燈光顏色,也可以在驅動程式中挑選滾輪、DPI 鍵、龍型圖騰所散發的顏色,更酷的地方是滾輪和龍型圖標的部分還可以選擇關閉、開起、間歇性閃爍等不同的模式,間歇性閃爍就是俗稱的呼吸燈,燈光會隨著時間交互亮起與熄滅,看起來就像隻潛伏的野獸,充分展現玩家個性。


▲RGB 燈光顏色以及閃爍模式也可以自行設定。


▲顏色部份可以從色盤中選擇 1,680 萬種色彩,玩家可以自行搭配不同燈號的顏色。

三年到府收送

美商雷馬 LEXMA 為旗下產品提供 3 年到府收件保固服務,不但保固期限很長,消費者也只需播打售後服務專線,客服人員就會安排物流專員前往收件,並在維修完成後送回府上,體貼的服務值得消費者信任。以千元滑鼠來說,這算是相當有誠意的售後服務。


▲三年保固服務能讓消費者不必擔心產品故障時求助無門。

售價不到千元的電競滑鼠

雖然 G93 本身偏輕,也沒有提供配重法碼供玩家自行調配重量,但是 G93 能以不到一千元的售價,提供完整的 DPI 切換、回報率切換、巨集功能,以及可自定義 RGB 炫彩功能,還是相當划算的選擇。簡單來說,G93 很適合初次想要嘗試電競滑鼠的玩家,或是預算有限的玩家,可以先從比較入門的產品熟悉功能鍵、巨集、DPI 切換、回報率切換等功能,等自己能夠熟練操作之後,再升級至下一階產品,這樣也能夠循序漸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電競裝備。

另外,趁著 Apple 推出新手機,LEXMA 也推出買產品抽 iPhone 的行銷活動。從九月到十二月下旬(9/1~12/28),只要購買 LEXMA 的任何一款產品,都可以參加每月 iPhone 8 的抽獎。但是活動有些必須要注意的事項,像是要有發票和產品序號,同時還要先到 Google 表單填寫問卷,這些詳細的活動訊息在官方的粉絲團可以查看。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換裝 12GHz 等效時脈 GDDR5X,EVGA 推出 GeForce GTX 1080 Ti FTW3 Elite

$
0
0
在 NVIDIA 推出新款繪圖晶片的空檔期,許多顯示卡製造商依然透過小改款的方式延續市場話題性以及完善市場定位布局。EVGA 推出 GeForce GTX 1080 Ti FTW3 Elite 顯示卡,除了依然採用 iCX 科技,記憶體部分更換成 12GHz 等效時脈的 GDDR5X記憶體,性能可望微幅提升。

受惠於揮發性記憶體製造商不斷改良產品,達到更高的產品運作時脈提升性能。EVGA 近日替旗下採用 NVIDIA GeForce 1080 Ti 晶片的顯示卡系列帶來 2 位新朋友,GeForce GTX 1080 Ti FTW3 ELITE GAMING WHITE 和 GeForce GTX 1080 Ti FTW3 ELITE GAMING BLACK,從字面上可以了解產品外觀分別採用白色與黑色供消費者挑選,除此之外還採用了等效時脈突破 12GHz 的 GDDR5X 記憶體,在這之前的同質性產品多數採用 11GHz 版本。


▲GeForce GTX 1080 Ti FTW3 Elite 具備白色或是黑色版可供選擇。

在 EVGA 的官方頁面規格中,這兩款產品的記憶體實際運作等效時脈為 12006MHz,先前多數同級產品多為 11016MHz,頻寬提升幅度約為 9% 左右,加上 GeForce 1080 Ti 晶片使用 352bit 記憶體匯流排寬度,總頻寬因而來到了 528.3GB/s 之譜,甚至比 AMD Radeon RX Vega 64 採用的 HBM2 483.8GB/s 還要高出一截。

身為自家 GeForce 1080 Ti 系列顯示卡記憶體頻率最高的產品,相關設計自然馬虎不得,散熱系統採用 3 風扇版本的 iCX 科技技術,在電路板埋入 9 個感測器與微控制器,專門用來感測溫度與控制風扇轉速,3 個風扇能夠依照電路板區域溫度的不同,實現非同步控制呈現不同轉速,裝設的 RGB LED 也可以依據溫度高低作出不同燈光顏色變化。


▲電路板埋設多組溫度感應器。


▲散熱鰭片打孔和摺邊設計。


▲強化金屬板本身就具備異形表面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電源區還加入熱導管設計。

散熱片具備打孔增加風流交換和摺邊提升接觸面積等措施,加強用金屬板也和電路板零件直接接觸導熱,更加入熱導管快速分散電源供應轉換區的廢熱,風扇軸承則使用壽命較長的雙滾珠軸承。換裝 12GHz GDDR5X 的 GeForce GTX 1080 Ti FTW3 Elite,無論白色或是黑色版本售價均為美金 849.99 元,折合約新台幣 25,700 元左右,享有 3 年保固。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Intel 第八代桌上型 Core i 系列處理器解禁,四核 Core-i3 8350K 可調倍頻版登場

$
0
0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 AMD Ryzen 全系列不鎖倍頻的壓力,Intel 第八代 Core i 系列處理器除了已知的 6 核心 Core i7-8700K、Core i5-8600K 之外,連 Core i3 也會加入 1 顆不鎖倍頻的 8350K,實體核心和時脈數量更提升至 4 核心 4.0GHz。

先前有關於 Intel 第八代桌上型 Core i 系列處理器(代號 Coffee Lake-S)的謠言滿天飛,而該公司終於將 10 月初即將開賣的 6 款處理器型號和規格公布。首先開賣的 Core i3、Core i5、Core i7 各有 2 款型號,1 款一般版本 1 款則為 K 版,依序為 Core i3-8100、Core i3-8350K、Core i5-8400、Core i5-8600K、Core i7-8700、Core i7-8700K,詳細規格請看下圖。

Core i3 和 Core i5 系列在命名數字上有所差距,可以預見未來還會有其它款式推出。首發 6 款處理器都必須搭配新的 Z370 晶片組,各家主機板廠也早已磨刀霍霍準備推出,至於其它 Pentium、Celeron 系列處理器,則確定將於明年上半年跟隨其它 300 系列晶片組一同問世;當然,第八代 Core i 系列處理器和相對應的 300 系列晶片組依然支援 Intel Optane 記憶體技術,以 3D XPoint 快閃記憶體加速傳統硬碟的存取反應時間。

coffee lake-s die
▲Coffee Lake-S 6 核版晶片圖。

coffee lake-s spec
▲首發 Intel 第八代桌上型 Core 系列處理器一覽表,Core i5 和 Core i7 記憶體加入 DDR4-2666 支援,Core i7-8700K 和 Core i3-8350K 折合新台幣約 10,850 元和 5,100 元。

可能是因為牙膏掉在地上踩到擠出一大截,這代的處理器更新可謂近年來最「有感」的一次升級,Core i5 和 Core i7 系列均升級至實體六核心,透過超執行緒技術,Core i7 可以再多出 6 條執行緒,甚至連低階 Core i3 也升級到實體四核心,還加入 K 版開放使用者調整倍頻。針對超頻玩家也有多項改進,包含單核超頻、記憶體除頻提升至 8400MT/s、實時記憶體時序控制、延伸鎖相環調整控制、加強電力供應等。

coffee lake-s overclocking improvements
▲針對超頻性所做的改進。


▲一般版和未鎖倍頻版 Core i3 包裝盒,看來 K 版一率不會附贈散熱器。

雖然目前筆者尚無法提供確實的效能數據,Intel 方面則是提供一些參考數值,使用 Core i7-8700K 遊玩戰爭機器 4(Gears of War 4)最高可達 195FPS,比 Core i7-7700K 多出 25%。若是以遊戲、串流、錄製等工作同時進行,遊玩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時可有 45% 的提升,相較 3 年前的 Core i7-4790K 則有 2 倍的效能表現。生產力表現部分使用 Adobe Premier Pro 量測,4K 影片編輯速度相較第七代提升 32%,此外視訊輸出部分獲得硬體更新,原生支援 4K HDR 顯示器,不過 HDMI 保持 1.4 規格,還要另外加上電平與協定轉換晶片 LSPCON 才可以支援 HDMI 2.0a。

coffee lake-s platform overview
▲第八代桌上型 Core i 系列平台架構圖。

其餘在官方簡報裡沒有提報的部分,Coffee Lake-S 將使用自家的 14nm++ 製程製造,GPU 繪圖核心架構部分則和 Kaby Lake-S 相同,但將會透過驅動程式最佳化以及提升運作時脈方式增加效能。此外加強電力供應部分或許也是第八代 Core i 系列處理器無法向後相容 200 系列處理器的原因之一,據傳雖然 2 者均使用 LGA 1151 腳位插槽,但是第八代處理器在電源供應針腳定義有所變化和增加,因此必須改用新設計過的主機板。筆者就這點向 Intel 要求更為詳細的圖片或針腳定義資料,有任何進展將隨時更新。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海盜灣綁架瀏覽器挖礦獲取利潤,透過Adblock Plus就能阻擋

$
0
0
海盜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BT種子網站之一,以提供許多盜版電影、音樂聞名。它們除了具有播放廣告、接受比特幣捐款等獲利管道之外,最近還多了1個新方式,那就是在使用者瀏覽海盜灣網站時,透過JavaScript程式挖礦賺取的門羅幣(Monero),以增加網站的收益。

網站獲利新管道

先前海盜灣「測試」了當使用者連入網站時,利用瀏覽器進行挖礦,以獲取額外收亦的實驗。當使用者進入了特定的網頁時,瀏覽器就會載入由Coin Hive提供JavaScript程式,並利用處理器的運算資源進行挖礦。

海盜灣的目標並不是最熱門的比特幣,而是同為加密貨幣門羅幣。門羅幣與比特幣相當類似,都是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這意味著貨幣本身並不是由「中央銀行」或是類似的機構發行,而是依循所有使用者所認可的機制運作,並透過程式自動發行。

而所謂的挖礦,就是進行交易驗證的過程,當使用者「借出」自己電腦的運算資源完成驗證之後,就能得到一定數量的貨幣做為獎勵。

因為加密貨幣為了安全性的考量,將驗證的過程設計的相當複雜,並且需要仰賴大量運算,所以往往需要準備效能強悍的電腦,或是集合許多電腦組成「礦池」協力挖礦。

海盜灣的做法就是透過礦池的方式,集合許多使用者的電腦一起挖礦,如此一來便可以賺取門羅幣,並出售套利。

▲海盜灣會在使用者瀏覽網站的過程中,利用JavaScript程式挖礦。

▲門羅幣是類似於比特幣的加密貨幣,目前價格約為門羅幣1源元兌換美金90元。

無立即危險,客透過Adblock Plus阻擋

海盜灣這種「借用」使用者電腦的硬體資源進行挖礦的行為,主要的問題在於它沒有主動告知使用者,可能會有潛在法律與道德的問題。但是相較於植入惡意程式,竊取信用卡等機密資料,或是將使用者電腦做為其他網路攻擊的跳板,挖礦對資安層面的危害就沒有那麼大,頂多是會因為大量運算的關係,而讓電池續航力下降。

相對於傳統透過廣告投放方式獲利,挖礦或許能取得更高的利潤,而且不像廣告會影響閱讀舒適度(但瀏覽網頁過程中會加速電量消耗,或讓電腦變慢),這種新型態獲利管道是否會成為往後網站的商業模式,目前還未能看出端倪。

不過一般人一定會對這種「不告之借」的舉動感到不滿,其實只要透過Adblock Plus等阻擋廣告軟體,過濾掉挖礦程式,就能避免電腦受到影響。

以海盜灣的情況為例,它是使用由Coin Hive提供JavaScript程式,所以只要在阻擋廣告軟體加入下列過濾條件,就能杜絕海盜灣的挖礦行為。

過濾條件
add coin-hive.com/lib/coinhive.min.js

或許我們也不用太過擔心以後有越來越多網站也導入挖礦模式,因為總會有對應的過濾工具,能夠組止這種竊取運算資源的舉動。

▲想要體驗「網頁挖礦」的讀者,可以到Coin Hive網站嘗試一下。

▲Coin Hive可以自由設定挖礦使用的執行緒數量,將處理器資源占滿後,電腦就會變的更耗電且緩慢。

▲透過阻擋廣告軟體,就能過避免電腦被網頁挖礦行為影響。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使用 Intel Z370 晶片組,GIGABYTE 一次丟出 8 款主機板看個夠

$
0
0
Intel 第八代 Core i 系列處理器消息不受控,主機板廠商似乎也沒有必要再去管保密協議的問題了吧。GIGABYTE 一次丟出 8 款採用 Z370 晶片組的主機板資訊,5 款劃分在 AORUS Gaming 系列,均支援 2 組數位式 LED 燈條接腳,3 款則為 Ultra Durable 系列。

相較於 Intel 第八代桌上型 Core i 系列處理器,搭配使用的 Z370 晶片組注目度似乎就比較冷淡,因為相關規格部分並沒有什麼改變,與 Z270 極為相似,但因為處理器插槽針腳定義改變的關係,加上多 2 顆處理核心要吃電,不得不更改設計,造就現在這種情勢。

GIGABYTE 則是看好其發展,已於自家網站公布 8 款採用 Z370 晶片組的主機板,其中 5 款為 AORUS Gaming 系列,由高至低為 Z370 AORUS Gaming 7、Z370 AORUS Gaming 5、Z370 AORUS Ultra Gaming、Z370 AORUS Gaming 3、Z370 AORUS Gaming K3,處理器供電豪華程度大約是前 2 者一級、Ultra Gaming 一級、後 2 者一級。其中 Z370 AORUS Gaming 3 和 Z370 AORUS Gaming K3 就沒有預載 RGB LED 燈光效果,僅有類比數位接地切割區燈光效果,需要使用者自行額外購買燈條搭配。


▲Z370 AORUS Gaming 7。


▲Z370 AORUS Gaming 5。

Z370 AORUS Gaming 7 與 Z370 AORUS Gaming 5 極為類似,差異表現於第三組 PCIe x16 插槽不發光也沒有金屬外層加強抗拉扯,不附贈 M.2 散熱片,音效部分省去 ESS SABRE9018Q2C,USB 3.1 Gen2 Type-C 前置面板連接埠換成 USB 3.1 Gen1 Type-C。網路的部分倒是令人玩味,Z370 AORUS Gaming 7 採用雙有線網路,1 組為晶片組的好朋友 Intel 實體層晶片,另 1 組為 Rivet Networks Killer E2500;Z370 AORUS Gaming 7 則是把後者有線晶片換成了無線網路卡,支援 2.4/5GHz 802.11ac 雙頻單空間流無線網路,整合藍牙 4.2。


▲Z370 AORUS Ultra Gaming。

Z370 AORUS Ultra Gaming 將 M.2 插槽去掉 1 組變成 2 組,I/O 裝飾蓋也未涵蓋到音效處理區域。Z370 AORUS Gaming 3 和 Z370 AORUS Gaming K3 也非常相似,前者去掉 1 組 DVI 視訊輸出,後者將 1 組 USB 3 Gen1 Type-C 前置面板連接埠換成一般的 USB 3.1 Gen1,也少了板載電源重置開關和 I/O 裝飾蓋。


▲Z370 AORUS Gaming 3。


▲Z370 AORUS Gaming K3。

Ultra Durable 系列則有 Z370XP SLI、Z370 HD3P、Z370 HD3 共 3 款,唯有 Z370XP SLI 加入 PCIe 通道切換晶片才能夠支援 NVIDIA SLI,後 2 款僅支援 AMD CrossFire,Z370 HD3 甚至只有 1 組 M.2 插槽。這 3 張主機板僅 Z370XP SLI 包含 USB 3.1 Gen 2,Z370 HD3P 則是包含 1 組 PCI 插槽,手邊還有這類型介面擴充卡的使用者不妨注意一下。此外,這些已公布的 Z370 主機板,HDMI 輸出都沒有加裝電平與協定轉換晶片 LSPCON,僅支援 HDMI 1.4 和 HDCP 2.2,無法透過 HDMI 輸出 4K@60Hz。


▲Z370XP SLI,I/O 背板支援 USB 3.1 Gen 2 Type-A 和 Type-C 各 1 組。


▲Z370XP SLI,具備 PCI 插槽。


▲Z370 HD3,去除 D-Sub 視訊輸出僅保留 DVI 和 HDMI。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622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