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625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CES 2020:Asus 與 NVIDIA 聯合發表 360Hz 更新率電競螢幕 ROG Swift 360

$
0
0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Asus 與 NVIDIA 今日於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共同發表,畫面更新率可達 360Hz 的電競螢幕-- ROG Swift 360,相較現行最快 240Hz 還要高出一半,每 2.8 毫秒即可更新 1 次螢幕畫面內容,預計今年稍晚上市販售。

CES 2020 正式開展之前,多家廠商已經迫不及待,於舉辦地美國拉斯維加斯陸續丟出新訊息。Asus 與 NVIDIA 聯合發表最快更新率達 360Hz 的電競螢幕 ROG Swift 360,相當於每 2.8 毫秒即可更新 1 次螢幕內容,對比現今最快 240Hz 還要快上一半。

 Asus 與 NVIDIA 共同發表首款 360Hz 更新率電競螢幕—ROG Swift 360,該螢幕繼承 ROG 系列相關特色功能。

ROG Swift 360 面板對角線尺寸為 24.5 吋,將由友達光電提供面板,除此之外的詳細資訊一無所悉。由於目前 240Hz 螢幕均為 TN 類型面板,而 TN 反應速度明顯高於 IPS 和 VA,因此可以大膽猜測 ROG Swift 360 同樣使用 TN 類型面板。

NVIDIA 另外提到 1 點,就是 ROG Swift 360 採用自家新款控制晶片,這表示該螢幕為正統的 G-SYNC 螢幕,並非透過 Adaptive-Sync 技術相容。NVIDIA 新款控制器還加入動態 overdrive 技術,以便在 TN 面板加快液晶旋轉速度,減少鬼影現象發生。

就實際應用而言,360Hz 更新率主要對於競技型線上遊戲幫助較大,如 Counter-Strike: Global Offensive「絕對武力:全球攻勢」和 Overwatch「鬥陣特攻」。另一方面,360FPS 對於顯示卡而言也是不低的負擔,因此 NVIDIA 坦言最好搭配 GeForce RTX 系列等級產品。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
0
0
MSI 微星科技今日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發表多款新品,包含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周邊裝置等多種產品,其中除了已推行數年的電競遊戲導向產品,更加入逐步起飛的創作者市場產品,Creator 17 更是首台搭載 Mini LED 背光面板的筆電。

美國拉斯維加斯 CES 消費性電子展覽開幕前夕, MSI 微星科技搶先 1 天發表許多新款產品,包含主機、螢幕、顯示卡、筆電、真無線耳機、周邊設備等,針對近期熱度頗高的創作者議題,MSI 推出首款採用 Mini LED 背光面板筆電 Creator 17,支援 VESA DisplayHDR 1000 標準與 100% 色域。

先從電競設備談起,MEG Aegis Ti5 為 1 款頂級主機,處理器與顯示卡來到 Core i9 與 GeForce RTX 2080 Ti 等級。配備強力硬體之外,外型同樣是設計重點,機殼面板前方搭配 OLED 顯示螢幕與旋鈕,MSI 稱之為 Gaming Dial 遊戲調控,能夠透過它即時調整遊戲效能。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電競螢幕一共發表 2 款桌上型、1 款行動型產品,Optix MEG381CQR 同樣內建旋鈕式 Control Dial 技術,跳脫以往的按鍵式 OSD 操作方式,並加入第二 OLED 面板作為資訊視窗使用,讓玩家沉浸在遊戲內容之餘,同步接收相關運作效能資訊。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第二款桌上型電競螢幕為 Optix MAG342CQR,為首款採用 1000R 曲率的螢幕,相對過去 1200R、1400R 的彎曲效果更為強烈,讓這台螢幕的目標市場位列於個人影音觀賞。由 MSI 釋出採用 Super PVA 面板類型研判,這片面板的生產者為 Samsung;這片面板加入量子點技術,使其能夠呈現較為純粹的 R、G、B 3 原色,並支援 10bit 色深輸入,能夠顯示 10 億 7 千萬色彩。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行動版電競螢幕則為 Optix MAG161,可摺疊式外殼保護層同時也是腳架。Optix MAG161 可視區域對角線為 15.6 吋、螢幕解析度 1920 x 1080,螢幕本體厚度僅有 5mm,能夠塞入行李狹縫當中不至於造成負擔。當然,電競螢幕主要強調的特色是更新頻率,這台行動螢幕 IPS 面板支援 240Hz,並可同時接收 DisplayPort over Type-C 以及 HDMI 訊號輸入。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遊戲電競筆電推出 2 款,分別為 GS66 Stealth 和 GE66 Raider,均搭載 300Hz 更新率面板,以及 99.9Wh 電池。由產品型號可得知,GS66 Stealth 外觀較為低調,僅有鍵盤區安排 RGB LED 背光,GE66 Raider 則是額外於機身配備全景極光照明。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與此同時,GE66 Raide r更與星際大戰前傳、變形金剛、鋼鐵人的概念藝術提供者,數位藝術家 Collie Wertz 合作推出限量款。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電競市場以外,MSI 這次也針對創作者推出 2 款筆電產品,外觀均使用較為典雅的白、灰色調。首先是筆電 Creator 17 以及 Prestige 14,前者為首款搭載 Mini LED 背光面板的筆電,最高峰值亮度達到 1000nits,並符合 DisplayHDR 1000 規格標準,色域支援範圍來到 100% DCI-P3。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MSI 這次也搭上真.無線耳機熱潮(意指左、右耳發聲單體之間採用無線方式連結,而非有線),推出 CH40 無線耳塞式耳機,採用藍牙 5.0 規範,初始化配對連結相當快速,不到 1 秒鐘即可立即享受無線無束縛的音樂享受,人體工學外型讓使用者連續使用數小時仍保有舒適性。

CES 2020:MSI 發表主機、螢幕、筆電、真無線耳機多款產品,同步拉攏電競與創作者市場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2.4GHz、5GHz頻段還不夠用!Wi-Fi 聯盟推出 Wi-Fi 6E,加入 6GHz 搶攻頻譜資源

$
0
0
Wi-Fi 聯盟近期將 802.11n、802.11ac、802.11ax 等 IEEE 無線網路標準,改以市場較易理解的 Wi-Fi 4、Wi-Fi 5、Wí-Fi 6 稱呼,近日則因美國 FCC 預備清出 6GHz 頻譜資源給予免特許執照 Wi-Fi 技術使用,先行宣布 Wi-Fi 6E,搶攻 6GHz 14 個 80MHz 或是 7 個 160MHz 頻道資源。

回顧 2019 年重要大事紀,Wi-Fi 6/802.11ax 無線網路開始大量普及絕對可以記上一筆,不僅依靠 1024 QAM 調變技術向上推升最高傳輸速度,也加入上傳 MU-MIMO、OFDMA、BSS color、TWT……等直接、間接增加頻譜使用率的技術,因而讓 802.11ax 有著 High Efficiency 高效率無線網路的美名。

因應美國 FCC 即將完成 6GHz 頻譜清理作業,開放免特許執照 Wi-Fi 技術使用,Wi-Fi 聯盟進近日正式宣布 Wi-Fi 6E,導入使用 5.925GHz~7.125GHz 頻率資源,最多包含 14 個 80MHz 以及 7 個 160MHz,相對於目前 5GHz 只能容納 2 個 160MHz,6GHz 頻譜資源明顯豐富許多,同時也可以避開 2.4GHz、5GHz 現今過多無線網路相互干擾的問題。

由於美國 FCC 即將完成 6GHz 頻譜清理作業,開放讓免特許執照 Wi-Fi 無線網路技術使用,Wi-Fi 聯盟於近日推出 Wi-Fi 6E,未來可利用 5.925GHz~7.125GHz 頻譜資源,提供 14 個 80MHz 或是 7 個 160MHz 資源。

雖然目前市面上的 Wi-Fi 6 無線網路產品尚未導入 6GHz 頻段支援性,且 RF 前端處理功能區塊有著特定支援頻率,無法藉由軟體或是韌體升級進而支援 6GHz;但由於 6GHz 頻譜資源可以解決 2.4GHz、5GHz 頻譜資源日益不敷使用的問題,預計今年 FCC 清理完成 6GHz 頻譜之後,導入速度將會相當快速。

台灣 NCC 無線相關法規相當一部分遵照美國 FCC,因此台灣有望以較快的速度開放 6GHz 免特許執照頻段于 Wi-Fi 6 使用。另一方面,現行 Wi-Fi 3 頻路由器主要採用 2.4GHz+5GHz+5GHz 的組合方式,未來則可能改成 2.4GHz+5GHz+6GHz。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huwi Hi10 X變形2合1迷你筆電,搭載4核心Celeron N4100處理器

$
0
0
筆者先前曾介紹過多台Chuwi推出的筆記型電腦,以及SurBookUBook等變形2合1電腦。不同於這2款產品都是採用類似Microsoft Surface的機構設計,將鍵盤做成平板電腦保護蓋的型式,這次推出的Hi10 X比較像Asus Transformer,具有更貼近傳統筆記型電腦的鍵盤。

搭載Gemini Lake世代處理器

Hi10 X的螢幕尺寸為10.1吋,比SurBook、UBook的12.3吋小了不少,雖然螢幕可視面積比較小,但是平板部分重量卻從先前產品的967、780公克縮減至522公克,能夠提升攜帶的便利性。

Hi10 X與低規版UBook同樣搭載4核4緒Intel Celeron N4100處理器,標準時脈與Turbo時脈分別為1.1、2.4GHz,繪圖處理器降階為僅有12個處理單元(EU)的Intel UHD Graphics 600,最高時脈可達700Mhz。根據廠商提供的測試數據Hi10 X與前世代的Intel Atom x5-Z8350處理器相比,無論是處理器運算或是繪圖效能都有大約100%的增益。

Hi10 X搭載6GB LPDDR4記憶體,以及128GB eMMC儲存媒體,並可透過microSD卡擴充儲存容量,其效能可以滿足一般文書與多媒體娛樂需求。

Chuwi Hi10 X是台螢幕與鍵盤可以分離的變形2合1迷你筆記型電腦。

與Atom x5-Z8350處理器相比,在CPU-Z測試中Celeron N4100的單、多核心效能增益達102.73%、91.62%。

在GeekBench部分,Celeron N4100的單、多核心效能領先115.71%、164.98%。

Cinebench R15的處理器測試分數看來有些異常(例如Celeron N4100的多核心增益只有2.42x)。在OpenGL繪圖效能測試部分,Celeron N4100領先幅度達91.63%。

底座僅有鍵盤功能

Hi10 X的平板部分具有解析度為1920 x 1200的10.1吋全貼合IPS面板電容式多點觸控螢幕,支援1,024段感壓觸控筆,並具有前200萬、後500萬畫素攝影鏡頭。

在機身左側區域,具有USB 3.2 Gen1 Type-C、USB 2.0 Type-C(含電源輸入)、3.5mm耳機麥克風複合、Mini HDMI、microSD讀卡機各1組,此外也支援    雙頻Wi-Fi 5(IEEE 802.11a /b/g/n/ac)無線網路與藍牙等通訊功能。

Hi10 X與多數變形筆記型電腦相同,將主要零組件都放置於平板部分,而它的底座並沒有配置額外儲存媒體、電池,因此只具有鍵盤、觸控版等操作功能,並提供2組額外的USB 3.2 Gen1 Type-A端子。

至於電池續航力部分,雖然官方規格並沒有標明電池容量,但提供了可以連續播放影片8小時,或是連續使用6小時的參考數據,基本上能夠滿足一般使用需求。

Hi10 X平板部分的I/O端子集中於機身左側,底座則有鍵盤、觸控版、2組USB 3.2 Gen1等功能。

Hi10 X搭載比例為16:10的10.1吋螢幕,解析度為1920 x 1200。

螢幕支援電容式多點觸控與1,024段感壓觸控筆。

Hi10 X的機身重量為522公克,與2019年版iPad(螢幕尺寸10.2吋)相去不遠。

根據筆者收到的官方新聞資料,Hi10 X將於近期發售,但官方尚未提供價格資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官方網站,筆者也將在日後取得相關資訊時,直接更新於本文。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ES 2020:Intel 展示下一世代行動處理器 Tiger Lake,同場加映 DG1 獨立顯示卡

$
0
0
Intel 於此次 CES 2020 展前釋放許多好料,甚至連帶公布新世代行動版處理器代號 Tiger Lake 效能將有雙位數百分比提升,內建 Xe 顯示卡效能甚至是前一世代的 2 倍,獨立顯示卡 DG1 更成為整場活動的 one more thing,直接以遊戲展示開發進度。

硬體層級方面的革新,Intel 於今年 CES 2020 帶來下一世代行動版處理器代號 Tiger Lake,以目前釋出的資訊而言,x86 處理器微架構因應轉換製程至 10nm+,Sunny Cove 微架構進化至 Willow Cove,改善快取架構,加上提升時脈與其它部分功能改良,整體效能相較於代號 Ice Lake 行動版處理器,多出雙位數百分比效能。

Intel 於自家 Innovation through Intelligence 活動會場,公布下一世代行動版處理器代號 Tiger Lake 初步資訊。

Tiger Lake 內建整合式繪圖處理器架構,將導入 Xe(原稱 Gen12)版本規格,宣稱將會是 Ice Lake 所使用的 Iris Plus Graphics 雙倍效能。連續 2 代產品的繪圖效能均有大幅度提升,在 Intel 產品歷史中較為少見,除了可預見的提升運作時脈、效率改善,內部執行單元數量應該會同步增長,視訊輸出介面連帶納入新版本升級。

Xe 圖形架構將貫穿接下來的 Tiger Lake 處理器以及獨立式顯示卡。

處理器微架構、內建顯示、生產製程等改良之外,Intel 這次也公布 Tiger Lake 將內建 Thnderbolt 4 版本。Intel 雖未明確指出 Thunderbolt 4 傳輸速度究竟有多快,但表明「4x the throughput of USB3」。Intel 事後確定這個 USB3 指的是 10Gbps 版本,所以這個 Thunderbolt 4 傳輸速度其實與 Thunderbolt 3 無異。

Tiger Lake 連接性部分支援 Thunderbolt 4,Intel 雖未明確標示傳輸速度,但可能為 80Gbps,以單條纜線支援 4 通道計算,Tiger Lake 很有可能支援 PCIe 4.0。

總結 Tiger Lake 包含 4 大主軸,包含透過 Xe 繪圖架構取得更好的效能表現、Thunderbolt 4 為 USB3 四倍快、雙位數百分比效能改善、大幅提升 AI 效能。最後 1 項也有些意思,不知是否於 Willow Cove 微架構當中新增指令集,或是採用增加執行單元數量的方式達成。

整場活動的 one more thing,焦點全數集中於 Intel 將再次推出獨立顯示卡(多年前曾經推出過 Intel 740,以及後輩轉戰運算加速卡市場的 Larrabee)。一如外界爆料,首款獨立顯示卡名稱為 DG1,活動會場使用實際遊戲展示,以尚在開發的產品而言,肉眼觀察已有不錯的遊戲畫面流暢度,但除此之外並未公布效能絕對值、耗電量等資訊。

Intel 直接安排獨立式顯示卡 DG1 遊戲動態展示,但未公布效能成績絕對值。

現場所觀察到的 DG1 動態展示平台,Intel 應該直接採用筆電進行,這又帶出另外幾個有趣之處:DG1 市場定位可能直接瞄準筆電市場和中、低階桌上型電腦,亦有可能與 Tiger Lake 內部 Xe 繪圖架構相互合作,偕同運算提供更高的遊戲畫面張數表現,對比僅使用處理器內建顯示或是額外的獨立顯示卡,雙方偕同運算可以提供更好的效能和電力效率。

DG1 同樣採用 Xe 繪圖架構,也擁有更好的媒體與顯示輸出功能單元,目標電源效率最佳化的平台,並針對內容創作與遊戲效能最佳化。

Intel DG1 獨立顯示卡動態展示平台應由此筆電負責輸出畫面,不排除 Tiger Lake 和 DG1 內部 Xe 繪圖架構能夠偕同運算的可能性。

最後 Intel 資深副總裁暨客戶運算事業群總經理 Gregory Bryant 分別手持下一世代行動處理器 Tiger Lake 封裝以及筆電內部電路板,這表示 Tiger Lake 進度一切正常,有可能在 Computer 2020 期間公布更多完整資訊,2020 下半年即可於消費市場買到搭載 Tiger Lake 的產品。

Intel 資深副總裁暨客戶運算事業群總經理 Gregory Bryant 手持 Tiger Lake 處理器封裝與代號「Horseshoe Bend」可折疊 OLED 筆電所使用的主機板,最快預計今年下半年即可向市場推出。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ES 2020:Intel Project Athena 再進化,Asus、Samsung 推出 Chromebook,雙螢幕版本登場

$
0
0
自 Intel 宣布推出 Project Athena 計畫以來,多數人均將眼光投射在 Windows 筆電身上,除了 Apple macOS 以外,Google Chrome OS 也在筆電市場佔有一席之地,Project Athena 同時也在成長茁壯當中,並推出雙螢幕產品相關規範。

許多人認為 Project Athena 只不過是 Centrino 或是 Ultrabook 的翻版,但 Project Athena 想要達成的目標其實更進一步,不僅僅是硬體方面的規格制定,而是經由確實地研究電腦使用習慣、收集應用資訊,因應現代習慣制定認證測試規範,確保筆電在電池使用時間、反應能力、即時喚醒、連結性等方面符合要求。

Project Athena 為一個延續多年的創新計劃。

基本上 Project Athena 涵蓋 6 個所關心的領域,包含立即喚醒、效能與反應度、適應性智慧、電池續航力、連接性,以及創新外型規格。Modern Conneted Standby 和 Lucid Sleep 功能是立即喚醒所關心的議題,筆電裝置需要從簡單的方式(掀開筆電上蓋、生物認證等)開始電源喚醒工作,完成使用者認證並登入使用。

效能與反應度是較為傳統的一環,其中包含 Core i5/i7 處理器效能、≧8GB 雙通道記憶體、≧256GB NVMe SSD……等,適應性智慧則以支援 OpenVINO 和 DL Boost 為主。電池續航力則導入 USB Type-C Power Delivery 規格,並挑選具有良好轉換效率的相關元件。連結性自然不用多說,自家 Wi-Fi 6 無線網路卡以及 Thunderbolt 3 均為要件。

最後的創新外型規格,則讓使用者擁有更為沉浸的體驗,透過觸控螢幕、精準式觸控板快速完成工作,或是透過 2 合 1 裝置適應更廣的的工作環境;同時更要有著勇於挑戰的決心,以創新想法解決未來課題。

Project Athena 涵蓋 6 個領域,以使用者體驗為本進行設計與驗證。

Intel Innovation through Intelligence 現場展出 25 款已通過 Project Athena 認證的筆電產品。

若是讀者理解 Project Athena,可以發現作業系統並不在要求之內,只要該平台能夠通過上述要求與認證,自然也是 Peoject Athena 的一員。在 CES 正式開展的前一天,Intel 宣布與 Google Chrome OS 擴大合作關係,Asus 推出 Chromebook Flip,Samsung 則是推出 Galaxy Chromebook。

Intel 與 Google 擴大合作關係,先行推出 2 款通過 Project Athena 認證的 Chromebook,分別為 Asus 的 Chromebook Flip(圖中銀色筆電),以及 Samsung 的 Galaxy Chromebook(圖中橘色筆電)。

目前正進行多款裝置的 Project Athena 認證,預計 2020 年將有超過 50 款 Project Athena 新產品問世。

創新外觀規格的巨輪開始轉動,Intel Project Athena 計畫也將釋出雙螢幕版本標準,發表會場上同時展示已進入收尾階段的產品,包含 Lenovo ThinkPad X1 Fold、Dell Concept Duet,Intel 資深副總裁暨客戶運算事業群總經理 Gregory Bryant 也於現場引薦概念機,代號「Horseshoe Bend」,採用可折疊式 OLED 螢幕,該概念裝置同時搭載下一世代行動版處理器代號 Tiger Lake。

Lenovo 總裁示範 ThinkPad X1 Fold 雙螢幕可攤平作為 1 個螢幕使用,或是分別作為 2 個螢幕使用。

Dell Concept Duet 同樣能夠將雙螢幕視為同一螢幕,或是視為不同螢幕進而利用,於兩種角色之間的切換相當流暢。

概念機代號「Horseshoe Bend」採用可折疊式 OLED 螢幕,攤平後的螢幕尺寸達 17 吋以上,但是折疊後卻僅僅佔有 12 吋筆電的體積,內建下一世代行動版處理器代號 Tiger Lake。

Adobe 軟體能夠有效利用 Intel 處理器加速功能,原廠專業講師 Jason Levine 於現場示範透過 Intel 處理器特性,Photoshop 能夠快速選取主體邊緣羽毛不規則狀而難以去背的鳥類,或是 Premiere Pro 分析影片內容,在變更影片畫面比例的同時,自動將主角自動置於畫面中央。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ES 2020:智慧驅動多領域,Intel 以技術實力協助產業挑戰創新

$
0
0
因應近年來數據資料呈現指數性成長趨勢,加上機器學習 AI、5G 行動通訊網路、邊緣運算等挑戰,Intel 於 CES 2020 正式開展前夕,舉辦 Innovation through Intelligence 演說,以近期協助美國紅十字會、Netflix、NFL、2020東京奧運等多個組織、公司攻克挑戰為例,展現Intel技術實力。

這場 Intel CES 2020 大型演講以 Innovation through Intelligence 主題,由近期正式上任的 CEO Robert Swan 負責破題開頭。過去一年,全球共有 380 億個以上的連網裝置,預計到了 2025 年將會突破 560 億個,其中將有 75% 以上由 IoT 設備所組成。這些聯網裝置去年製造 40ZB 以上的資料,2025 年則預計超過 175ZB。該如何處理這些資料,並以足夠的運算能力彙整,成為未來相當重要的挑戰。

Intel CES Robert Swan 負責 Innovation through Intelligence 破題開頭。

2019 年連網裝置數量為 380 億個,預計到了 2025 年將有 560 億個。

2025 年連網裝置預計產出 175ZB 資料,其中約有 50% 內容為 IoT 裝置所製造,但當今技術僅由 AI 處理不到 1% 資料,可見仍是個尚待成長、開發的藍海市場。

Robert Swan 以 Intel Mobileye 業務 RoboCar 自動駕駛為例子,該車輛可於路況複雜的路口判斷穿越時機,其中科學監控模型整合包含人工智慧、電腦視覺、責任感知安全、真正冗餘等技術。

RoboCar 自動駕駛採用 Mobileye 技術,於複雜路口也可判斷行進路線與切入時機,保障自己本身與附近車輛駕駛安全性。

而 Intel 也透過自家第二代 Xeon Scalable 處理器所具備的整合式 AI 加速功能,與美國紅十字會合作,於烏干達進行實驗,透過分析衛星影像自動繪製該國路線地圖,將該地區所需資源,以最為迅速的方式送達現場,取代過去人工標註路線的繁瑣作業,也能夠以更快的速度獲取結果。

Intel 與美國紅十字會合作,進行開發中區域的路線自動標示紀錄作業。

Robert Swan 接著遞交麥克風予執行副總裁暨資料中心事業群總經理 Navin Shenoy,說明與線上串流影音業者 Netflix 的合作案。當今網路流量約有 8 成全都是影片串流,減少串流時所占去的網路頻寬,即可空出資源供其它應用使用,換言之也是減少頻寬流量費用支出。

Intel 副總裁暨資料中心事業群總經理 Navin Shenoy 負責接下來的主持與說明工作。

Netflix 正打算以 AV1 編碼格式取代現今相當流行的 H.264/AVC,壓縮效率能夠高出 60%。在許多影片需要轉檔成 AV1 格式之時,Intel 與 Netflix 合作利用第二代 Xeon Scalable 處理器特性,共同開發開放原始碼高效能編碼器 SVT-AV1,加速庫存影像轉換作業。

在頻寬使用率差不多時,AV1 格式可提供相對 H.264/AVC 更好的畫面品質。(註:現場翻拍 LED 螢幕較不明顯)

Intel 近日推出 Nervana NNP-I AI 推理處理器,計算密度最高為 NVIDIA T4 的 3.7 倍,BERT-Base 吞吐量則是 1.6 倍。

去年年底 Intel 收購以色列公司 Habana Labs,強化自家在 AI 處理晶片的布局。

未來第三代 Xeon Scalable 處理器 DL Boost 延伸指令集能夠將訓練效能提升 60%。

2020 夏季奧運會將於日本東京舉行,日前 Intel 已宣布將使用 3D 運動員追蹤技術,即時分析場上運動員姿態,協助運動員加速訓練、找出錯誤,並提供你我等各位觀眾更好的賽事重播觀賞體驗,目前已確定於 100 公尺徑賽與多項短跑項目當中導入。

3D 運動員追蹤技術將使用於多項短跑競賽,透過 DL Boost 與 Xeon Scalable 分析提供觀眾更好的重播觀賽體驗。

運動賽事的攝影機數量、運鏡角度有限,何不完全記錄場上一舉一動,重播時即可以相當自由的視角觀賞場上變化,最大幅度提升賽是觀賞體驗,此部分說明繼續交棒 Intel 總經理暨 Intel 投資副總經理 James Carwana。

Intel 總經理暨 Intel 投資副總經理 James Carwana 負責解說體素影片記錄串流與 Intel True View。

若要完整記錄賽場上所有的動作,紀錄方式將從 2D 紀錄 pixel 像素,大幅度擴展複雜度至 3D 紀錄 voxel 體素。Intel 與 NFL 合作紀錄第 15 週賽季克利夫蘭布朗隊與亞利桑那紅雀隊的對戰,單一分鐘即可產生 3TB 以上資料量,而這還是目前 2019 年可以達到的每秒 30 張畫面、中等畫質的資料紀錄與處理量,Intel 最終目標將是每秒 60 張畫面、高級畫質(意旨更高的體素解析度)。

Intel True View 能夠合成體積串流畫面,重播時以任意鏡頭重現賽場狀況。

透過體素影片與 Intel True View,能夠提供以往無法實現的視角。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ES 2020:AMD 推出 Ryzen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升級 Zen 2 架構、最高實體八核心

$
0
0
一如 AMD CEO Lisa Su 先前對媒體釋出的資訊,2020 年甫開始就推出代號 Renoir,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此款產品沒有採用 chiplet,而是使用大家熟悉的單一晶粒,處理器、內建顯示、SoC 區塊均使用 TSMC 7nm 製程製造。

Intel 於 2019 下半年推出代號 Ice Lake 第十代 Core 行動版處理器,透過 10nm 製程的加持,內建顯示 EU 數量大幅度增加,甚至來到 Iris Plus Graphics 等級,一度威脅到 AMD Ryzen with Radeon Graphics 最強內顯處理器的稱號,但 AMD 很快地於 2020 年甫開始就推出新世代 Ryzen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

與外界預料相同,Ryzen 4000 系列最大的變化在於導入 Zen 2 微架構 x86 處理器,但稍微有點令人意外的是,最高等級版本竟然啟用實體八核心十六執行緒規格,Zen 2 微架構已經比 Zen/Zen+ 更為先進,如今核心數量又是前一代的 2 倍,可想而知多執行緒效能成長幅度相當驚人,無論是對比自家前代或是競爭對手均是如此。

AMD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 TDP 15W U 版(合作廠商可設定 12W~25W)共推出 5 款,涵蓋 Ryzen 3~Ryzen 7 等級。

AMD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 U 版最高階產品為 Ryzen 7 4800U,八核心十六執行緒基礎頻率 1.8GHz,自動 Boost 超頻頻率可來到 4.2GHz,內建 Radeon Graphics 具有 8 個 CU,頻率可達到 1750MHz。

受惠於 TSMC 7nm 製程,得以實現 Zen 2 微架構更為複雜的設計,因此 Ryzen 4000 系列處理器同樣採用 7nm 製程,但卻不採用第三代桌上型 Ryzen、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的 chiplet 設計,仍舊採用單一晶粒設計。至於 Infinity Fabric 2 傳輸延遲會不會因為 On-Package 與 On-Die 路徑不同,影響記憶體存取延遲時間,或是處理器模組向外傳輸每時脈週期頻寬僅有讀取的一半等問題,有待拿到測試樣品後再為大家釐清。

Ryzen 7 4800U 對比 Core i7-1065G7,前者可於多媒體創作應用提供更好的效能表現。

Ryzen 7 4800U 與 Core i7-1065G7 內建繪圖顯示效能對比,前者遊戲畫面張數較高。

雖然因為晶片設計空間的因素,Renoir 相對前一世代 Picasso 的 Radeon 內建顯示運算單元少了 3 個,但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採用 7nm 製程,不僅有助於 x86 處理器區塊獲得更高時脈,Radeon Graphics 同樣可以受惠,因此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最高 Radeon Graphics 8 不會比前一世代最高 Radeon RX Vega 11 來得差。

AMD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 TDP 45W H 版目前推出 2 款產品,基礎時脈對比 U 版高出不少。

這次也連帶推出行動高效能 H 版 2 款產品,Ryzen 5 4600H 以及 Ryzen 7 4800H,由於核心數量更多、基礎時脈也較高,即便 H 版同樣採用 7nm 製程,TDP 相較前一世代多了 10W。上述 2 款型號之外,還會有 1 款特別供應給 Asus 的 Ryzen 7 4800HS TDP 35W 版本,其它規格均與 Ryzen 7 4800H 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無論是 U 版或是 H 版,均不支援 PCIe 4.0 規格;由 X570 晶片組 TDP 增加至 11W 的情況,可以猜測到電力效率是不採用的原因,行動版設計仍須以電池續航力為重。

考量到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 H 版筆電,多數另外還會加入獨立顯示卡,因此 H 版本具備 SmartShift 功能機制,能夠根據該台筆電的消耗功率限制,依據工作負載類型,將用電餘裕分配給處理器或是獨立顯示卡。例如 Cinebench R20 多執行緒測試,處理器能夠從獨立顯示卡分得餘裕,測試分數多出 12%;執行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 2」遊戲時,獨立顯示卡從處理氣分得餘裕,畫面張數表現提升 10%。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 H 版額外支援 SmartShift 功能,可於處理器、獨立顯示卡之間自動分配功耗限制。

另外一項值得注意的變化,就是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新增支援 LPDDR4X 規格,合作廠商可以選擇容易升級、維修的 DDR4 SO-DIMM(支援 DDR4-3200),也可以選擇焊接於電路板、容易壓低體積的 LPDDR4X(支援 LPDDR4-4266)。LPDDR4X 雖然不具備升級性,但支援更高的等效時脈,閒置待機時的耗電量也更低。

Ryzen 4000 系列與 Ryzen 3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比較,前者可提供 2 倍的能源效率,其中大約 70% 來自 7nm 製程、30% 來自微架構 IPC 改良,TSMC 台積電功不可沒。

上述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最快於今年第一季推出筆電,2020 預計將有上百種款式,對於玩家而言,也會引頸期待桌上型版本的到來。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ES 2020:自動駕駛持續看漲,Mobileye 與多個城市合作推進 L2+ 自動駕駛

$
0
0
Intel 旗下子公司 Mobileye 主要業務範圍涵蓋自動駕駛技術開發與授權,CES 展期宣布與上海汽車集團與韓國大邱廣域市達成合作協議,前者將使用 Mobileye 的 REM 路網資產管理技術,後者則是測試與佈署自動駕駛計程車 MaaS 行動即服務。

自動駕駛技術雖然看起來非常高深莫測,但這幾年由於電腦視覺相關技術的進步,交通工具不再需要裝設眾多的感測器,僅需加裝如同倒車顯影的多個影像監視器,藉由電腦視覺技術核心,理解周遭環境狀況,再輔以駕駛策略進行決策,如此不斷循環便可達成自動駕駛目標。

原理說破不稀奇,市場上許多公司都採用相同的作法,難得是起點與終點之間的道路從未開闢過,廠商各憑本事進行實作,有人走在充滿泥濘的道路、也有人早已開闢一條賽道。Intel 旗下 Mobileye 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2019 年銷售額已接近十億美元,EyeQ 晶片出貨量也達 1 千 7 百 40 萬顆。

Mobileye 的營運狀況,今年 EyeQ 晶片出貨量也達 1 千 7 百 40 萬顆。

該公司目標為完善 L2+ 自動駕駛層級,譬如 Nissan ProPilot 2.0、VolksWagen Travel Assist、Cadillac Supercruise、BMW KaFAS 4 均搭載了該公司的技術。Mobileye 將該公司的 Compter Vision 電腦視覺辨識錯誤率設定於 10-4 以下,意即 10 年內每天開車 2 小時,均不會出現危及安全的感應錯誤。

多家知名車廠所提供的自動駕駛輔助服務,均由 Mobileye 提供底層技術。

Mobileye 電腦視覺的錯誤率訂在 10-4 以下。

Mobileye 感測技術包含 3 個方向,其一為交通工具駕駛策略,透過感測附近物體的狀況,做出駕駛路線決策,第二個為 REM 路網資產管理技術,於街道行駛途中不斷收集諸如交通號誌、斑馬線等資訊並繪製,最後則是 ADAS 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於各種道路場合駕駛各類型交通工具。

Mobileye 感測技術的 3 大主軸方向,包含駕駛策略、路網資產管理、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由於自動駕駛不僅僅需要確保乘車室內人員安全,對於路上其它車輛、行人也需保持安全距離,因此透過電腦視覺技術獲取周圍環境技術相當重要,且為確保感應資訊理解正確,Mobileys 感應統合多種偵測技術,達成冗餘安全。

雖然都是透過車輛安裝的攝影鏡頭獲取平面圖像資訊,但經過不同演算法處理之後,可以理解車輛附近的 3D 空間、車輛輪胎、道路上物體、物體尺寸推估等多方面資訊。

透過深層類神經網路,即便擷取的影像僅有 2D 資訊,也能夠理解車輛附近的 3D 空間物體狀況。

交通工具門片開啟偵測技術相當重要,對於安全性而言是相當危急的狀況。

嬰兒車偵測另外透過 1 個專屬的演算法引擎進行支援。

Parallax Net 引擎負責擷取車輛附近物體高度,越紅表示越高、越藍表示越低。

透過 Parallax Net 引擎所施行的應用之一,將路面狀況分成 5 級,越紅表示道路狀況越差,資訊上傳雲端平台之後,政府單位即可派人修繕。(台灣應該紅通通一片)

由於 Mobileye 在自動駕駛技術處於領先集團地位,CES 展期期間,正式宣布與中國上海汽車集團合作,將採用該公司的 REM 技術,於中國開始收集道路資訊並繪製高解析度地圖,以提供 L2+ 以及未來更高層級的自動駕駛技術使用。(註:此處的高解析度並非傳統意義,而是能夠更細微地獲取道路狀況。)

另外也與韓國大邱廣域市合作,引進 MaaS 行動即服務,開始測試並佈建自動駕駛計程車,垂直開發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駕駛車輛、車隊營運、移動智慧以及乘客體驗與服務等全套流程。

Mobileye 於 CES 展期期間,正式宣布與上海汽車集團、韓國大邱廣域市達成合作協議,分別為 REM 路網資產管理以及自動計程車 MaaS 移動即服務。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藍牙耳機規格再升級,看懂LE Audio強化真無線與支援廣播模式

$
0
0
藍牙技術聯盟(SIG)在CES 2020公布了最新的LE Audio低功耗音訊傳輸規範,它有著低功耗、新編碼器、多重串流、廣播等特色,除了能帶來更省電、更出色的音質,還能將單一訊源廣播給多重裝置,使用上更加方便。

以低功耗藍牙為基礎

顧名思義,LE Audio就是採用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頻譜進行通訊,具有節省運作時電力消耗的特色。而LE Audio不但也能相容於採用一般藍牙(Bluetooth Classic)頻譜的Classic Audio裝置,同時也支援更多新功能。

除了透過無線通訊節省電力之外,LE Audio也導入更省電的低複雜度通訊編解碼器(Low Complexity Communications Codec,LC3),能在維持音質的同時,降低訊源裝置與藍牙耳機、喇叭處理因訊時的運算需求。

根據SIG提供的測試數據,相較於先前藍牙音訊裝置使用的SBC編解碼器,LC3能在240~345kpbs資料流量條件下提供更出色的音質,並能在維持音質表現的前提下將資料流量下壓至160~192kpbs,能透過節省頻寬需求的方式降低通訊工作量,進一步發揮省電的功效。不過需要注意的是,LC3畢竟還是採用破壞性壓縮,所以壓縮過程還是會犧牲少許音質。

LE Audio支援使用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頻譜進行通訊,而Classic Audio裝置則採用一般藍牙(Bluetooth Classic)頻譜。

LC3編解碼器可以降低傳輸頻寬需求,對省電也很有幫助。

真無線、多裝置更方便

近期類似Apple Earpods的「藍牙真無線耳機」相當流行,這類耳機的左右聲道邊完全分離,中間不需透過傳輸線相連,不但配戴時更加方便,也可以縮小產品尺寸。然而這類產品可能會以2個獨立裝置的型式與訊源相連,或是以主耳機作為中介與訊源相連,然後副耳機再與主耳機相連,無論哪種型式,在資料傳輸的技術面都不如只有單一裝置的藍牙耳機單純。

LE Audio導入的多重串流音訊(Multi-Stream Audio)則可在單一訊源裝置與多組藍牙耳機、喇叭間同步傳輸多組獨立的音訊。這個功能對藍牙真無線耳機來說格外重要,能夠提升立體聲的聽覺感受,也能提供更流暢的語音輸入、聲控體驗,並讓切換多個音訊裝置更便捷。

LE Audio另一個令人興奮的功能,就是它終於支援廣播(Broadcast)路由傳輸。不同於以往的單播(Unicast)發送端和接收端都是唯一且固定的裝置,廣播則可讓發送端送出訊號給範圍內的所有接收端,簡單地說運作概念與廣播電台接近。

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使用者可以輕鬆地與朋友分享音樂,所有人只需將藍牙耳機設為廣播模式,就能接收來自單一手機的音樂,或是在會議中,主持人可以將語音透過廣播傳送至大量與會者的耳機中,這些功能都是先前單播模式無法達成的。

LE Audio的多重串流音訊能改善藍牙真無線耳機的傳輸品質。

廣播功能則能發揮分享音樂的功效。

傳統的單播路由只能將音訊傳輸至單一裝置。

廣播則可傳輸至範圍內的大量裝置。

LE Audio能夠更方便地與朋友分享音樂。

在會議場合也能更方便將語音傳送給與會者。

SIG表示LE Audio的詳細規格將於2020年上半年陸續發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官方網站,筆者也會保持持續關注並提供最新消息。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ES 2020:Dell G5 15 SE電競筆電,結合AMD Ryzen與Radeon主打1080p遊戲體驗

$
0
0
Dell在CES 2020宣佈精打細算的遊戲玩家推出了改款的Dell G5 15 SE筆記型電腦,名稱中的SE與iPhone SE一樣代表Special Edition,最高搭載8核16緒的第3代AMD Ryzen 4000 H系列處理器與Radeon RX 5000M系列顯示晶片,提供性價比更出色電競筆電選擇。

提供1080p流暢遊戲體驗

G5 15 SE系列筆記型電腦不同於先前G5 15採用Intel搭配NVIDIA的處理器、顯示晶片組合,而是採用AMD解決方案。G5 15 SE將搭載Ryzen Renoir-H系列處理器https://www.techbang.com/tags/29089,最高可選擇8核16緒的Ryzen 7 4800H,其基礎時脈為2.9GHz,Turbo時脈可達4.2GHz,TPD為45W。

而在顯示晶片方面,G5 15 SE將搭載具有36組運算單元(CU)的Radeon RX 5600M,它總共具有2304組串流處理器,搭配6GB GDDR6記憶體,最高時脈可達1265MHz,而單精度浮點運算效能來到5.83TFLOPS,效能略優於桌上型電腦版本的Radeon RX 5500 XT。

此外G5 15 SE還搭載15.6吋、144Hz的1080p螢幕,並支援FreeSync,讓螢幕能隨顯示晶片輸出畫面的速度動態調整顯示頻率,提供不撕裂且流暢的畫面效果。

G5 15 SE為15.6吋機種,搭載具數字鍵的100%尺寸鍵盤。

其螢幕解析度為1920 x 1080,更新頻率高達144Hz並支援FreeSync。

散熱出風口設於主機背面兩側。

玩家可以透過Alienware Command Center查看與設定電腦運作狀態。

G5 15 SE的目標在於提供主流遊戲1080p、60FPS,售價由美金799元(約合新台幣24,230元)起跳,預定上市時間為2020年4月,詳細規格有待日後公布。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ES 2020:多種 NUC 實機展示,Ghost Canyon、NUC Element 動手玩

$
0
0
NUC 為 Intel 重點產品線之一,近期陸續推出相當有趣的 NUC Element,針對 Compute Card 的市場表現進行調整。CES 展期也正式推出支援獨立顯示卡,代號 Ghost Canyon 的 NUC,Intel 為此特地設立展示間,讓媒體可以近距離獲取更多資訊。

相信各位讀者得知 Intel 推出支援獨立顯示卡、可升級的 Ghost Canyon NUC 之後,都想知道這台迷你主機的能耐,內部零組件如何連接、擺放位置相對性。此外近期還有 NUC Element 產品線問世,結合 Compute Element 可升級性,以及能夠針對不同裝置、用途而變更設計的 Board Element,讓 NUC 規格更有彈性、客製化。

NUC Element 具備高度客製化能力,諸如 Rugged Chassis Element 其中 1 個版本,最高能夠支援 6 螢幕同步輸出。

Compute Element 本體,長寬高僅比一張名片略大。

Compute Element 目前共有 7 種效能等級,從 Celeron 至 Core i7 U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該機構內部包含處理器、記憶體、無線網路卡,若是完整 SoC 化 Celeron 與 Pentium 版本,內部還會加裝 eMMC 作為儲存空間。

有幸詢問 NUC 展示現場負責的相關人員,NUC Element 與先前 Compute Card 究竟有何不同?NUC Element 主要發想點與 Compute Card 無異,但是 Compute Card 原本強調的攜行性,市場反應並不需要,反而注重效能可升級性與價格,於是乎 Compute Element 去除 Compute Card 全覆式金屬外殼壓低價格,並將最高效能等級提升至 U 系列而非 Y 系列處理器。

Rugged Board Element 主要作為 Compute Element 的 I/O 用途。

Chassis Element 與 Compute Element 內部安裝示意,全被動式散熱金屬機殼內嵌熱導管,將 Compute Element 廢熱快速且平均引導至外殼。

第三方廠商也能夠整合 Board Element(圖片前方中央),另行推出造型各異的機殼產品。

Compute Element 能夠整合進入 AIO 螢幕與筆電當中,讓這些產品具備效能可升級性。

甫正式公開的 Ghost Canyon NUC,NUC 展示間亦擺放完整的拆機內容物,以及與第三方廠商合作的機殼產品。Ghost Canyon 內部主要組成共有 2 大片電路板,其一為大家熟悉的獨立顯示卡,其二為結合處理器、記憶體(SO-DIMM 可升級)、M.2 插槽的主機板,雙方連結介面均以 PCIe x16 插槽金手指為準,插在另外 1 張具備 2 條 PCIe x16 插槽與 2 個 M.2 插槽的連接擴充用電路板。(註:主機板 PCIe x16 金手指輸出 PCIe 3.0 x16,最多可以拆分成 PCIe 3.0 x8+PCIe 3.0 x4+PCIe 3.0 x4。)

Ghost Canyon NUC 去除外殼之後,內部零組件示意圖(Intel 版本外殼無法安裝圖片所示較長顯示卡,Flex ATX 電源供應器則躲在後方)。

CES 2020:多種 NUC 實機展示,Ghost Canyon、NUC Element 動手玩
▲散熱模組針對 M.2 插槽增設散熱片。

處理器散熱器內建均溫板,並提供 2 條 SO-DIMM 讓玩家升級系統記憶體容量。

Intel 版本 NUC Ghost Canyon 支援 1 張全高雙槽顯示卡,但是顯示卡長度建議不超過 PCIe x16 插槽為原則。

合作廠商如 Akasa,也會針對 Ghost Canyon 另行推出機殼,即可容納較長的獨立顯示卡。

Razer 信仰版 Ghost Canyon 機殼 Tomahawk,採用 CNC 製程並加裝玻璃透明側板。

若是玩家不需要裝設獨立顯示卡,SHAPEDMEDIA 更推出僅能裝設 Compute Element 主機板的機殼,體積減半。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Inkplate 6土砲E-Ink閱讀器,搭載ESP32微控制器並支援Arduino IDE與MicroPython

$
0
0
Inkplate 6是款DIY E-Ink(電子紙)閱讀器套件,它的主要元件包括作為硬體核心的ESP32微控制器,以及解析度為800 x 600的6吋E-Ink螢幕,使用者可以自行組裝為電子書閱讀器,並透過Arduino IDE與MicroPython開發程式,自由擴充閱讀器的功能。

E-Ink閱讀器也能DIY

Inkplate 6的開發團隊e-radionica表示,在他們看到E-Ink技術時,就被它的清晰度、高對比、可在陽光下閱讀、省電等特色所吸引,尤其是E-Ink僅需在更變畫面內容時耗費電力,而不需通電以維持顯示相同的內容,讓它能夠應用於許多特殊情境。

然而當開發團隊開始尋找適合的解決方案時,都不滿意於各種現成產品,因此決定自己開發。但在研究該如何連接外部微控制器、學習E-Ink特定的控制指令、研讀有限的範例程式碼、設計裝置的電源管理系統,都費盡心思。

而他們開發的Inkplate 6以ESP32微控制器為硬體核心,具備Wi-Fi無線網路與藍牙4.0通訊功能,搭配Texas Instruments TPS65186 E-Ink控制器,機身上也內建3組電容式控按鍵、microSD讀卡機,並可透過電池或USB纜線供電。

Inkplate 6的E-Ink螢幕來源為回收的Amazon Kindle電子書,其尺寸為6吋螢,解析度為800 x 600,支援3bit灰階,總共能顯示8種不同階段灰階色,而它的螢幕更新速速為264ms(大約等於螢幕更新頻率4Hz)。有趣的是,它還能夠僅更新畫面上的部份內容,藉以達到提升更新頻率的效果。

Inkplate 6是款採用Amazon Kindle回收E-Ink螢幕的閱讀器套件。

其螢幕尺寸為8吋,解析度則為800 x 600。

它還具有Wi-Fi無線網路與藍牙4.0通訊功能。

螢幕下方還配有3組電容式控按鍵。

其螢幕可顯示3bit灰階共8色,能夠顯示microSD卡中的圖片。

▲可以只更動畫面上的部份內容以提升更新頻率,如影片中只更動時鐘的指針與秒數。

軟體DIY空間大

Inkplate 6具有USB、USB to UART、I²C、SPI、GPIO等連接介面,並支援Arduino IDE開發環境與MicroPython程式語言,使用者可以自行開發各種功能。

舉例來說,Inkplate 6除了能當電子書閱讀器之外,還能用於製作「高延遲」電子佈告欄,顯示溫度、空氣品質、股票行情、正在播放的歌曲資訊等可能數秒或數分鐘才會更新的資訊,並發揮E-Ink省電的長處。

Inkplate 6甚至可以當作極簡文書工作螢幕,使用者可以將它當作打字機並連接鍵盤使用,一來降低長時觀看螢幕造成的眼睛不適,也能避免其他內容干擾工作,並將撰寫的文件儲存於microSD卡或透過雲端同步。

Inkplate 6機身4個角落還有螺絲安裝點,方便安裝到各種機構上。

微控制器、USB、I²C、GPIO等連接介面為於機身背面。

使用者可以透過Arduino IDE開發環境撰寫程式。

Inkplate 6也支援MicroPython程式語言。

使用者可以自行開發程式,將Inkplate 6打造為客製化電子佈告欄。

Inkplate 6套件的售價為美金99元(約合新台幣3, 000元),預定上市時間為2020年月4,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至Crowdsupply網站預購。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ES 2020:InWin 迎廣科技推出 B1 Mini-ITX 迷你機殼,正擺、橫躺、HTPC 都出色

$
0
0
國內知名機殼製造商 InWin 迎廣科技,於 CES 展場展出旗下概念設計機殼以及最新款產品。Mini-ITX 系列推出 B1 機殼,圓潤外型加上線條裝飾,加上側板導入近期流行的燻黑半透明玻璃側板,並提供雙向擺放腳架,繼蕭邦後又一美觀 HTPC 機殼。

AMD Ryzen 3 2200G/3200G、Ryzen 5 2400G/3400G 處理器,內建 Vega 世代繪圖顯示功能,支援 HTPC 玩家相當喜愛的 Fluid Motion 功能,能夠將不足 60FPS 的影片,補插畫面至 60FPS 提供更順暢的視覺效果。加上 G 系列處理器定位於入門以及主流市場,以較為經濟的價格取得 Fluid Motion。

InWin 迎廣科技 Mini-ITX 機殼以美觀實用著稱,僅需新台幣 2,000 元~2,500 左右價位,即可將 1 組內建電源供應器的 Mini-ITX 機殼抱回家,例如 BQ 系列或是蕭邦系列機殼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依照玩家喜好以及住宅裝潢風格選購。

美國拉斯維加斯 CES 2020 展期期間再接再厲,Mini-ITX 產品線推出 B1 型號,外部造型仍保有優雅典範,但設計語彙卻相當地不同。B1 外型更為圓潤,有些類似河中的鵝卵石;ABS 塑膠射出成型的圓弧形線條外殼之間,再以突出部分磨砂、凹陷部分亮面,作為外觀上的設計亮點。

InWin 迎廣科技於 CES 2020 展場上推出新款 Mini-ITX 機殼 B1,圓潤類似鵝卵石的整體造型,輔以交錯線條外觀,讓人容易駐足再三。

前方面板 I/O 提供 1 個 USB 3 和 3.5mm 耳機麥可風複合孔,電源開關則是融入線條交錯的設計當中,並點綴藍光 LED 電源指示燈。

B1 與 1 個自家 200W FlexATX 80PLUS 金牌電源供應器一同銷售,意即搭配 Ryzen 5 3400G 也沒問題,側板採用半透明燻黑上蓋,以便透出內部零組件 RGB LED 燈光效果卻不刺眼;現場工作人員指出,有可能因應 AMD 原廠散熱器設計,另行推出 1 款沖孔網眼側板版本,略為向外突出以便容納 Wraith Spire 散熱器。

B1 採用半透明燻黑玻璃側板,處理器散熱器最高高度支援 60mm。

Mini-ITX 主機板處理器插槽附近,B1 安裝 1 個 80mm 風扇協助排除廢熱。

因應玩家擺設空間的差異,客廳機櫃空格適合橫擺,電視櫃上方適合直放,B1 機殼更搭載 2 種腳架,橫放時採用類似音響的三角錐腳架,銀色亮面電鍍十分美觀,直立時則改用半透明片狀腳架,給予簡潔輕盈的視覺效果,各有各的特色。

B1 機殼橫擺、直放時各有造型不同的腳架,當直立擺放時,機身厚度正好也能夠作為耳機掛架。

B1 預計在農曆年後即可正式量產,市場建議售價訂於美金 85 元,折合新台幣約為 2,600 元,大致上與該廠先前 Mini-ITX機 殼位處同一價格帶,想要裝設 1 台迷你主機的玩家不妨留意一下這款具備優雅外觀的機殼。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ES2020:Lenovo推出Yoga 5G翻轉筆電,還有Ducati特仕筆電

$
0
0
先前Lenovo曾在Computex 2019展期間,發表搭載Qualcomm Snapdragon 8cx SoC的常時連網概念筆記型電腦,而在CES 2020時,Lenovo將這款電腦正式命名為Yoga 5G,而且也順勢宣佈正式上市時間不遠了。

連網極速高達4Gb/s

Yoga 5G並非像一般筆記型電腦採用x86架構處理器,而是與智慧型手機一樣採用Arm架構處理器,雖然效能肯定有些落差,但好處就是能夠降低電腦運作時產生的廢熱,讓Yoga 5G不需風扇就能維持散熱需求,此外這種設計也能延長筆記型電腦的續航力,根據官方提供的測試數據,Yoga 5G連續播放影片的續航時間長達24小時。

Yoga 5G的重量為1.3公斤,有著手機般的行動網路連接能力,在對應5G網路環境中最高傳輸速度可達4Gb/s,且不會因電腦待機就中斷連線,具有極佳的行動力。搭載14吋IPS面板窄邊框觸控螢幕,其亮度可達400nits,此外它還支援Dolby Atmos全景聲環繞音效,提供出色的多媒體娛樂體驗。

另一方面,Lenovo也發表了與義大利重機品牌Ducati聯名的Ducati 5,它搭載第10代Intel Core i5處理器,並具有14吋1080p螢幕,全機重量約為1.58公斤,是值得重機迷關注的逸品。

Yoga 5G常時連網筆記型電腦終於從概念機進化為真正會在市場上推出的量產機。

Yoga 5G採用翻轉式機構設計,可以變形為平板電腦。

機身側面有實體飛行模式切換開關,方便隨時斷開行動網路。

Ducati 5則為與義大利重機品牌聯名的產品。

Ducati 5機身底部的散熱孔相當帥氣。

Yoga 5G的售價由美金1,499元(約合新台幣45,470元)起跳,預定上市時間為2020年3月,Ducati 5的售價則為歐元899元(含VAT稅,約合新台幣30,730元),預定上市時間為2020年4月。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第2屆Sigfox Hacking House成果發表,看看物連網裝置如何改善咖啡、海運、郵政、工安

$
0
0
在歷經3個月的時間後,由UnaBiz、Sigfox、國立交通大學IAPS產業加速器、ST半導體台灣公司共同舉辦的Hacking House終於告一段落,來自12個國家的25名參加者分別組成4支團隊,共同研究利用Sigfox無線通訊技術解決多個產業問題。

早期偵測咖啡樹疾病

葉鏽病是種嚴重影響咖啡樹生長的疾病,也困擾著有1/10人口從事咖啡產業的瓜地馬拉,而該國約98%咖啡農是以家庭小農型式耕作,若莊園遭受葉鏽病侵襲,將嚴重損害家庭生計。

Coffeye團隊提出透過多種感應器偵測莊園氣溫、濕度、雨量、土壤含水量,並透過Sigfox技術將數據回傳至控制面板,讓農民可以隨時隨地監控環境是否屬於葉鏽病的好發條件。

這套技術可以協助農民在總共7期的前2期即早發現葉鏽病,以降低農產損失。有趣的是當評審委員提出為什麼系統沒有整合噴藥等防治葉鏽病的解決方案時,團隊成員表示因為噴灑農藥會影響莊園的收成價格,因此每個葉鏽病疫情都需個案處理,Coffeye只是種在早期偵測葉鏽病的技術,農民需要依莊園的地理、天氣狀態,以增加日照、降低濕度等方式應對。

另一方面,這套技術還有個特殊的70-30%哲學,Coffeye將以70%的科技搭配30%的人力運作,科技可以發揮提前預警的效果,而人力檢查、應對則有助於維持咖啡出產品質,而且這樣也能避免科技完全取代人力,對就業人口造成衝擊。

Coffeye系統搭載多種感應器、Sigfox通訊模組,以及太陽能電池。

來自瓜地馬拉的Marco深知防治葉鏽病的重要。

Coffeye最主要的功能是提早發出治葉鏽預警。(簡報投影片為現場拍攝,畫質欠佳敬請見諒,下同)

系統能將各種資訊整合於控制面板,協助農民掌握莊園狀態。

Coffeye不但可以防治治葉鏽、維持咖啡品質,其中的70-30%理念還考慮到照顧廣大咖啡產業人口。

增加海運貨櫃透明度

目前海運貨櫃主要可以透過被動式的RFID標簽或GPS追蹤器進行追蹤,然而前者需要貨櫃到港後,由工作人員手動掃瞄,相當費事且無法主動通報,後者則有成本高昂的困擾,而且需要克服海運航程往往耗費1個半月所需的電池續航力問題。

由Factum團隊開發的智慧封條採用Sigfox Monarch規範,支援全球超過67個國家的Sigfox網路通訊頻段,加上Sigfox原本就提供全球漫遊的服務,因此當貨櫃靠近港口、裝置接收到電波訊號時,就會自動辨識並自動切換當地所使用的無線通訊頻段,並將貨櫃的地理位置與是否被開啟等資訊回傳至管理系統。

智慧封條除了具有追蹤貨櫃位置的功能外,還可以偵測貨櫃是否被打開,以及記錄貨櫃被打開的時間與地點,這不但對貨運公司的保安來說相單重要,對於政府、海關防範非法走私與偷渡來說,也是個很重要的功能,或許未來法規會要求貨櫃強制安裝這類技術,以提升查緝效率。

Factum推出的智慧封條具有可重復使用的Smart Monitor與單次使用的Smart Seal,並計劃分別以美金26、15元(約合新台幣790、455元)的價格單購裝置,此外海運廠商也能以美金12元的價格租用Smart Monitor的服務。

Factum推出的Smart Monitor智慧封條能夠監控貨櫃的位置與開啟狀態,並且可重復使用。

在漫長的運送中,要如何追蹤貨櫃是個貨主、貨運公司、政府都想瞭解的問題。

Factum的解決方案可以搭配標準貨櫃封條使用,可以相容性現有貨櫃。

 Smart Monitor可以重覆使用,可以回報貨櫃位置與被開封。

Smart Seal具有相同功能,但只能使用1次。

強化施工現場安全

eCap是採用藍牙定位的工安促進設備,它可以安裝於安全帽上(目前為試作品階段,未來不排除整合於安全帽內)透過架設於建築、裝潢等施工現場的藍牙發信器進行定位,精準度可以達到1公尺以內,若人員昏倒或發生其他意外的瞬間,透過Sigfox通訊將工作人員的即時狀態回傳到系統後台,控制中心就能馬上掌握事發地點立刻進行救援。此外eCap還具有電子柵欄的功能,若人員到了禁止進入的區域,後台也能馬上收到警報。

開發團隊表示目前會加強內建感應器的資料處理,在日後透過人工智慧的方式分析,判斷安全帽是被脫下,或是人員在發生意外後無法動彈,進一步提升警報的準確度。

eCap透過結構3D視覺化介面,即時提供施工現場人員資訊。

施工現場會有著缺乏人員即時地點、狀態資訊的問題,將拖延工安事故搶救效率。

eCap提供電子柵欄、人員即時定位、跌倒偵測等功能。

它能在沒有GPS的環境提供1公尺經準度的即時定位。

提升郵筒收件效率

Pay_X所開發的智慧郵筒系統可以安裝於現有郵筒內,它會透過偵側投信口擋板被掀起來推斷是否有新信件,並通知後台系統,在統計過後自動安排最佳化路線增加郵差的收信效率。

智慧郵筒系統可以有效降低收信所需的路程,不但可以結省郵差的工作時間,也可以降低燃油、車輛保養/折舊等成本。根據團隊在高雄燕巢區所測試的數據進行估算,該區20個郵筒由4位郵差負責,導入系統後可精簡至3人,每年可省下新台幣36萬元以上的成本,再加上每年節省3萬元燃油、1萬元車輛保養、1萬元車輛折舊等成本,足以支付建置、維持系統運作成本。

Pay_X團隊透過紙箱做成的示意郵筒說明系統運作方式。

智慧郵筒系統具有偵測信件投入、通知郵差收信、最佳化收信路線等功能。

根據團隊在燕巢區的分析,4位郵差要負責散佈於65平方公里腹地的20個郵筒,平均每日有4個郵筒沒有信件。

推動新創公司從0到1

法國在台協會文化處處長柯柏睿(David Kibler)在成果發表會中表示,Sigfox Hacking House的目的在於協助新創公司建立生態系統,因此活動不但重視思考如何應用Sigfox技術,還著重協助新創團隊建立商業模式與媒合產業。

Advantech共同創辦人及董事何春盛表示,身為Sigfox基礎建設的供應商,他們也很樂於為物聯網裝置提供更強大的聯網能力,並肯定台灣在資通訊產業的競爭力,力邀各國業者來台尋求產業合作機會。

柯柏睿對Hacking House活動表達肯定。

何春盛邀請全球物聯網產業來台尋求合作機會。

UnaBiz台灣總經理暨共同創辦人邱賞恩很高興UnaBiz能在台灣扎根、茁壯。

Sigfox台灣營運商UnaBiz與12個國家的25名成員共同在3個月的時間成功孵化4個專案。

邱賞恩表示UnaBiz將與Sigfox一同支持「Dreamer」、「Hacker」,讓新創產業與開發者有更好的技術與平台能夠發揮。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萬能模擬器RetroArch釋出1.8.3更新,ANGLE降臨、強化網路連線功能

$
0
0
萬能模擬器RetroArch終於在1.8.3版導入ANGLE繪圖引擎,讓Microsfot Xbox One以及僅支援Direct3D 11繪圖API的顯示卡也能使用OpenGL ES,以執行Flycast、Mupen64Plus Next等模擬器核心。另一方面1.8.3版也強化網路功能,並大幅強化Sony PlayStation Portable、PlayStation Vita版的模擬器。

ANGLE將OpenGL ES帶到Xbox One

筆者已經在先前的文章中介紹過ANGLE,這邊就不再重述技術細節。而將ANGLE導入RetroArch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不支援OpenGL ES繪圖API的裝置(如Xbox One與Intel HD 2000/3000系列內建顯示晶片),也能執行使用OpenGL ES。

目前ANGLE僅支援64位元Windows與64位元UWP(Windows App市集版本,含Xbox One),且僅支援為行動裝置設計的精簡版OpenGL ES 2/3,而不支援完整版OpenGL,因此僅能在Flycast(Sega Dreamcast)、Mupen64Plus Next(任天堂N64)等支援OpenGL ES的模擬器核心發揮功效。

從官方釋出的展示影片來看,在Xbox One執行Flycast的FPS大約只有30幀,效率還有待加強。官方表示使用者可以開啟執行緒化渲染(Threaded Rendering)、Div Match或降低解析度,來增加執行速度,此外Xbox One X也比Xbox One / Xbox One S大約多出10%效能。

▲在Xbox One透過ANGLE執行Flycast尚無法達到FPS60幀的全速水準。

強化網路連線與PSP、PSV版本

RetroArch 1.8.3也修正並強化了許多網路連線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修正玩家離開遊戲或切換到觀念者模式時L,會造成同一中繼伺服器(Relay Server)的所有玩家斷線的問題,此外也修正了中繼伺服器的記憶體流失(Memory Leak)問題,提升伺服器穩定性。

此外開發團隊也在巴西聖保羅架設新的中繼伺服器,以提供該區玩家更穩定的連線品質,還預計於近期重新撰寫連線大廳的程式,並以Affero GPL授權型式開放原始碼。

在PlayStation Portable、PlayStation Vita版本RetroArch方面,則受益於Z8068000等處理器模擬度的提升與最佳化,讓FreeIntv(Mattel Intellivision)、TGB Dual(任天堂Game Boy雙人連線)、Handy(Atari Lynx)、以及MAME 2000(大型電玩)等模擬器核心都有顯著的效能提升,再加上日前新加入的RACE(SNK Neo Geo Pocket Color),讓玩家有更多不同的模擬器可用,此外針對PlayStation Vita版MAME 2003/2003 Plus(大型電玩)部分,也在Cyclone和DrZ80等開發者的協助下大大提升執行效率。

▲PlayStation Portable版本RACE可以流暢執行Neo Geo Pocket Color遊戲。FreeIntv與MAME 2000展示影片請參考此連結

未來RetroArch也將正式支援搭載OpenDingux作業系統的土砲遊戲機。圖為GCW Zero。(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本圖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作者為 Andreas Bjerkeholt)未來RetroArch也將正式支援搭載OpenDingux作業系統的土砲遊戲機。圖為GCW Zero。(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本圖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作者為 Andreas Bjerkeholt)

One more thing!RetroArch最近開始支援搭載OpenDingux作業系統的GCW Zero這類主機,目前雖然還在早期開發階段,但已經在RG350遊戲主機進行測試,未來也預計推出正示版本供玩家自行安裝,讓這類土砲遊戲機能有更豐富的模擬器資源。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Kobol Helios64土砲NAS套件,內接5硬碟再送4組USB

$
0
0
Kobol推出的Helios64是款搭載Arm架構SoC的單板電腦,它最大的特色是具有豐富的硬碟連接能力,最多能連接5顆內接硬碟,並提供4組USB 3.2 Gen1端子以便擴充外接硬碟,此外它也有專用的機殼,讓DIY玩家能夠自行土砲NAS。

強大連接與擴充能力

Helios64與一般單板電腦追求小尺寸、低成本的路線不一樣,它的尺寸與Nano-ITX主機板相同,長寬各為12公分,比起Raspberry Pi Model B的8.56 x 5.4公分大了不少,不過也受益於較大的尺寸,讓它能容納更多I/O端子,提供更豐富的連接與擴充能力。

Helios64採用Rockchip RK3399K SoC,具有2個Arm Cortex-A72與4個Cortes-A53處理器核心,2者的最高時脈分別可達2.0GHz與1.6GHz,它還搭載Mali-T860MP4繪圖處理器,雖然具有影像編、解碼的能力,但Helios64本身並沒有影音輸出端子,因此無法輸出影像。

在內建的記憶體與儲存媒體方面,Helios64搭載4GB LPDDR4記憶體,並具有可以用來儲存作業系統的16GB eMMC 5.1,以及用來儲存韌體的128Mb SPI NOR Flash。

在硬碟的連接能力部分,Helios64提供5組SATA 3.0端子,以及1組M.2插槽(僅支援SATA傳輸模式),需注意的是使用M.2為分享SATA通道,因此最多只能同時連接總計5顆硬碟。此外Helios64還有3組USB 3.2 Gen1 Type-A與1組USB 3.2 Gen1 Type-C端子,可以用於擴充外接硬碟,並可內建microSD讀卡機。

在網路連線功能方面,Helios64具有支援1GbE、2.5 GbE速度的RJ-45端子各1組,並支援網路喚醒(Wake-on-LAN),可以同時連接2組不同的網路,提高資料傳輸的備援能力。

Helios64是款可以自行組裝的NAS套件。

主機板採12 x 12公分的Nano-ITX尺寸。

Helios64提供5組SATA端子與1組M.2插槽。

使用大型散熱片對於控制SoC溫度與提升穩定性有所幫助。

自行打造5-Bay NAS

由於Helios64最多可以連接5顆SATA硬碟,因此專屬機殼就採用5-Bay設計,讓使用者可以安裝多達5顆2.5吋或3.5吋硬碟。硬碟的安裝方式與一般NAS一樣採用滑軌式設計,並支援熱插拔功能,不需關機即可更換硬碟。

比較特別的是,機殼中具有UPS不斷電功能,可以在停電的時候切換至內建電池供電,並利用殘存電力完成正常關機程序,避免造成資料毀損或硬碟故障等問題。

Helios64支援Debian、Ubuntu與OpenMediaVault等作業系統,可以輕鬆完成NAS軟體架設,此外Helios64也提供I2C、SPI、GPIO等介面,使用者可以自行開發如控制面板、小型顯示器等功能。

裝入專屬機殼後,整體與一般NAS沒有兩樣。

機殼後方具有2組散熱風扇。

拆開網蓋後就能裝卸硬碟。

機殼內還可安裝電池,做為UPS不斷電系統之用。

Helios64的上市時間尚未確定,但目前官方購物網站已經開放預購,原價為美金295元(約合新台幣8,890元),預購只有美金10元(約合新台幣300元)的折扣,不如等消息更加明朗再預定也不遲。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Google透過AI預測天氣變化,提供更精細的Nowcast預報

$
0
0
天氣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也很習慣參考天氣預報,來安排工作、行程甚至是週末假期的旅行計劃,雖然我們都希望能瞭解每個小時生活環境周圍的天氣變化,然而要針對局部地區或以每小時為單位預報天氣,仍是個相當有挑戰性的任務。

傳統預報需6小時運算

在進行天氣預報之前,氣象單位會透過許多儀器、設備觀測多項指標數據,例如使用都普勒雷達測量降雨、氣象衛星提供多光譜影像(Multispectral Image),地面觀測站也會測量風向、雨量等。然而數據的測量還是會受地理環境限制,例如雷達站的地點與能提供的覆蓋範圍,還有某些區域的地型可能會影響雷達、衛星訊號,造成預報的困難。

以美國的天氣預報為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所收集的相關數據資料量約為每天100 TB,並透過超級電腦的大型天氣預報程式提供未來10天的全球天氣預報。

由於這個程式以物理模擬為基礎,除了導入大氣動力學(Atmospheric Dynamics)運算之外,並會考慮植被、湖泊、海洋、熱輻射等效應,不但單次預報可能要花費6個小時的時間進行運算,也只能將預測範圍切分為5 x 5公里區域。

天氣預報有賴許多觀測數據。上圖為衛星雲圖,下圖為都普勒雷達降雨圖。(GIF動圖,容量:4MB。圖片來源:NOAA,NWS,NSSL)

10分鐘內完成AI解讀預報

先前Google研究團隊在透過機器學習判讀雷達圖像進行天氣即時預報論文(Machine Learning for Precipitation Nowcasting from Radar Images,PDF)中提到,他們可以在機器學習的協助下,排除物理模擬的運作方式,單純利用人工智慧分析雷達圖像並作出預測,除了能將預測範圍縮小至1 x 1公里區域外,時間區間也能細切為1小時,更棒的是在訓練好的人工智慧模型下進行推論(Inference)時的運算需求並不高,大約只需5至10分鐘就能完成運算。

由於這樣的作法不考慮各種物理因素,只是單純分析雷達的圖像,因此可以將問題當作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來處理,這就是AI運算的強項了。Google的研究人員將天氣預報視為圖像到圖像的轉換問題,以卷積神經網絡技術(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來處理。

CNN通常由多層處理列組成,每層會將輸入的圖像透過卷積濾鏡(Convolutional Filter)轉換為新圖像輸出,其中可能會改變圖像解析度,或是進行檢測邊緣、辨識有意義的圖案等等。為了增加運算效率,研究人員也導入U-Net CNN,它會在處理圖像過程中迭代降低通過U-Net的圖像解析度,並再處理完成後再擴展回較高的解析度。

在訓練的過程中,研究人員採用2017年至2019年期間的美國大陸氣象觀測數據,並以4週為區間切分多段,每段的前3週用於訓練模型,第4週則用於評估成果。

這種方式所進行的天氣預報具有一定精準度,與實際情況相當接近,但是到當預測的時間超過6小時之後,結果的準確度就被NOAA的高解析度快速更新(High Resolution Rapid Refresh,HRRR)預測方式超越。

圖A為U-Net的整體運作流程,圖B、C、D分別代表Basic、Down-Sample、Up-Sample區塊內進行的運算。(圖片來源:Google,下同)

使用AI分析(右)的結果與實際情況(中)相當接近,在6小時內的準確度也比HRRR(左)高。(GIF動圖,容量:25.3MB)

Google已經於搜尋網頁中提供以小時為單位的天氣預報,未來可望導入技術提升即時預報的準確度。

使用人工智慧進行預測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即時得到結果,不像HRRR需要等待1至3小時的運算時間,然而因為影響天氣的因素相當多,很難單從2D圖像推測,因此人工智慧適合用於短期的即時預報(Nowcast),而HRRR等大型數值模型則能更精準做出長期預報(Forecast),研究人員也期望可以結合2種不同技術,達到更理想的預測成果。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小、還要再小,Zanco推出全長僅2.4吋的tiny t2手機

$
0
0
在「智障型手機」的年代,大家都希望手機越小越好,但是到了智慧型手機的年代,大家都希望螢幕能大一點,所以手機尺寸也就跟著不斷膨脹,小尺寸手機也幾乎在市場上絕跡了。Zanco推出的tiny t2雖然不是智慧型手機,但高度僅約6公分的嬌小機身就使它最大的亮點。

小到深處無怨尤

以經典小尺寸手機Apple的iPhone SE為例,它機身的寬、高與厚度分別約為5.9 x 12.4 x 0.76公分,比起目前最新旗艦級手機iPhone 11 Pro Max的7.8 x 15.8 x 0.81公分,兩者體積大約相差1.8倍,可以感受出明顯差異。

而這次要介紹的tiny t2,寬、高與厚度分別為1.8 x 2.4 x 0.65吋(約合4.6 x 6.1 x 1.9公分),它的機身正面面積大約只有iPhone SE的1/3,不過因為它的厚度比較厚,導致整體體積與iPhone SE相差無幾。

不過從重量來看,tiny t2僅為31公克,比iPhone SE的113公克輕了不少,更是不到iPhone 11 Pro Max 226公克的1/7,因此還是可以看出tiny t2確實是台相當輕便的手機。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tiny t2並非智慧型手機,而是俗稱「智障型」的功能手機,它搭載解析度為128 x 96的1吋螢幕,以及實體數字鍵盤,而且它並不支援4G通訊,只支援GSM 850/900/1800/1900、GPRSEDGE等2G世代通訊技術,以及WCDMA 850/1900/2100、HSDPA等3G世代通訊技術。

tiny t2是款尺寸相當嬌小的手機,它的寬與高分別約為4.6 x 6.1公分。

不過tiny t2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功能可是相當豐富。

與打火機相比,就可以看出tiny t2的尺寸真的很小。

tiny t2重量僅有31公克,攜帶時完全不會造成負擔。

tiny t2沒有觸控螢幕,需透過實體數字鍵盤操作。

還可當藍牙音樂播放器

tiny t2的功能與大多數功能手機相同,除了基本的通話、簡訊之外,還有鬧鐘、日曆、記事本功能,此外它還具有簡易多媒體功能,支援攝影以及照片、影片、音樂播放,並可將檔案儲存於microSD記憶卡。

其攝影機搭載30萬畫素感光元件,拍攝效果應與早期的Webcam接近,並不會太理想,而照片、影片播放則受限於僅有1吋的螢幕,觀賞體驗肯定不會太好。

不過音樂播放功能則相對厲害許多,tiny t2可以播放儲存於microSD記憶卡的MP3音樂檔案以及FM收音機,並支援藍牙無線耳機,讓tiny t2能夠當作隨身音樂播放器,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tiny t2的尺寸小到讓人覺得與藍牙免持聽筒有些接近。

使用者可以透過藍牙耳機收聽音樂。

內建攝影機只有30萬畫素的解析度。

tiny t2規格簡表,它內建64MB儲存空間,並可透過microSD記憶卡擴充容量。

tiny t2功能簡表,與一般功能手機大致相同。

雖然台灣已停止3G電信服務,但各業者將既有3G系統設備移入4G業務異質網路使用,因此tiny t2這類3G手機還是可以照常使用。tiny t2的售價為美金130元(約合新台幣3,930元),預定上市時間為2020年4月。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625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