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作強勢登場,挑戰宿敵 Intel 旗艦平台
開頭免不了再碎碎念一番,由於 AMD 提供樣品與資料的時間點極晚,我們只能認份地盡可能擠出文章,若有疏漏、錯誤還請小力點鞭策。雖然測試樣品來遲了,不過 AMD 至少是整套提供,除了 Ryzen 7 1800X 處理器,也包含特定配合廠商的主機板、記憶體模組、散熱器等。由於比較組預先作業因素,為維持基本配備一致性,故我們使用自己的記憶體模組。
▲ Ryzen 7 1800X 本尊。
▲ 處理器腳位統稱 AM4、Socket 1331。
▲ 主機板所預先裝配散熱器固定座,得以相容於特定既有原廠型散熱器。
測試平台設定部分,各平台主機板皆採用最新版 BIOS,並載入預設組態,另外搭配相對應的新版驅動程式。我們所自備記憶體為 Crucial 原生 DDR4-2400 32GB Kit(16GB x 2),其中因應 Intel 旗艦平台 X99 特性,例外使用 2 組以構成 4 通道傳輸模式。這會使系統總和記憶體容量有別,但我們盡量將特別會牽動容量的測試,控制在相仿測試條件內。
AMD 送測樣品為 Ryzen 7 1800X,市場參考價格不超過 19,000 元,首要 Intel 產品比較組為 Core i7-6900K(同 8C / 16T 架構),其參考價格約為 36,500 元。得留意前者價格只有後者約 52%,由此來看兩造的性能差距,Ryzen 虛實便再清楚不過。附加比較組另有 Core i7-5820K、Core i7-7700K,市價分別約為 13,500 元、11,500 元,後者也是值得關注的指標。
▲ CPU-Z 偵測資訊:Ryzen 7 1800X 基礎時脈 3.6GHz、Boost 可達 4GHz、XFR 則為4.1GHz,內建 L3 Cache 容量總和 16MB。
開門見山,重返萬元市場並非是空談
下列 Sandra 測試數據,下、下兩色塊區域差異在於,上為多執行緒、下為單線程。Ryzen R7 1800X 在算數處理器繳出亮眼成績,僅浮點數運算些許落後給 Core i7-6900K,惟單線程由時脈占優勢的 Core i7-7700K 勝出。多媒體處理器部分則是較難以相提並論,落後主要對手動輒 20~30% 或以上幅度,表現是和 Core i7-5820K 比較相近。
▲ Sandra 處理器運算性能測試。
加密解密性能看似極佳,但多執行緒的密碼學頻寬勝差有限,看來是受到加密頻寬 / 解密頻寬這項目拖累,這一時令人不解的因素導致落後於 Core i7-6900K 約 49%。財務分析就整體而言,也是勝過了 Core i7-6900K,而且單線程模式並未落後 Core i7-7700K 太多。
▲ Sandra 處理器運算性能測試。
科學分析 Ryzen 7 1800X 表現較為一般,動輒落後給 Core i7-6900K 相當幅度,多個項目表現甚至也不如 Core i7-7700K。影像處理項目的情況相似,只不過在多執行緒測試模式,倒是能超越 Core i7-7700K。
▲ Sandra 處理器運算性能測試。
記憶體部分得留意,我們讓 Core i7-6900K 與 Core i7-5820K 以理想的 4 通道模式運作,故多執行緒的傳輸效率較佳實屬合理。同樣基於雙通道模式運作的 Ryzen 7 1800X 和 Core i7-7700K,雖然是後者表現較佳,但倒也沒有相差太多。至於最後的緩存與記憶體測試,雙方核心架構有別,因此僅作參考之用。
▲ Sandra 處理器運算性能測試。
(下一頁還有:更多性能實測、總評)
性能表現互有領先,看看價差也算值得了
下列也是跑分導向的軟體,Ryzen 7 1800X 在 3D Particle Movement 不敵 Core i7-6900K,但多執行緒優於其他兩個比較組,惟單線程部分墊底。Cinebench 測試結果則是頗佳,即便與 Core i7-7700K 相較,多執行緒高出不少,單核心也不至於落後得難看。PCMark 看來是 Core i7-7700K 較具優勢,而 POV-Ray 和 x256 Benchmark,Ryzen 7 1800X 表現甚佳。
▲ 性能測試軟體試驗結果。
下列內建跑分功能的軟體,Ryzen 7 1800X 在 7-Zip 方面,表現不敵 Core i7-6900K,但整體而言是優於 Core i7-7700K。FantaMorph 則是 Core i7-7700K 最佳,Ryzen 7 1800X 比起 Core i7-5820K 算稍好,但以些許之差落後 Core i7-6900K。HandBrake 影片轉檔是 Ryzen 7 1800X 樂勝,所需等待時間最短,而 WinRAR 基準測試則和 7-Zip 相似。
▲ 應用軟體試驗結果。
7-Zip 測試字典檔大小 256MB,真實記憶體需求在 32GB 以內。HandBrake 影片轉檔,是將 4K 解析度 HEVC 壓縮格式片(994MB、片長 2 分 42 秒、29.976FPS、 總流量 51.4Mbps),降轉為 Full HD 解析度、原始幀數、H.264 格式(其餘細部設定維持軟體預設值)。
最後來看遊戲面向表現,Ryzen 7 1800X 在 3DMark 測試,整體表現是以些微之差落後 Core i7-6900K。不過和 Core i7-7700K 相較下,除了總分領先些許,處理器分數更高出相當幅度。AMD 頗為強調在 DirectX 12 遊戲的優勢,但並非所有遊戲都會提供足以觀察出差異的數據,因此只簡單列出 2 款遊戲。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較足以當代表,只是處理器所得數據和預期有段差距,Core i7-7700K 表現反而更好一些。
▲ 遊戲性能測試結果。
遊戲大區域色塊差異為上 2560 x 1440 解析度、下 1920 x 1080 解析度,3DMark 則依慣例使用預設值。
最後,測試平台搭配變電家觀察耗電量,簡單取閒置與 OCCT 處理器燒機為例。於 Windows 10 桌面閒置狀態下,Ryzen 7 1800X 平台耗電量僅約 38W,與 Core i7-7700K 相比只多出 8W。然而在 OCCT 燒機期間,Ryzen 7 1800X 峰值只比 Core i7-6900K 少 9W,不科學的和閒置耗電量相減,Ryzen 7 1800X 胃口是比我們預期來得高。
▲ 測試平台耗電量觀測結果。
尚未進入最佳狀態階段,但確實值得評估
綜觀這不算太陽春的測試結果,AMD 將 Ryzen 7 1800X 鎖定與 Core i7-6900K 競爭,勿忘兩造那莫大的價差,AMD 確實做到了。Ryzen 7 1800X 只要大約一半的價格,性能體驗時而相近甚至勝出不等幅度,即便落後也還是對得起價格。我們認為 Ryzne 性能表現是足以肯定,這次應該能成功迫使 Intel 端出牛肉,就 Ryzen 7 1800X 或這系列而言是值得推薦。
然而就現實而言,我們並不建議立刻投入,縱使 AMD 會有意見我們還是要說。Ryzen 記憶體支援性並不理想,在確定是記憶體控制器先天架構限制,或者透過韌體可以改善、強化之前,建議先停看聽。此外是主機板與驅動程式變數,即便已經開賣了,還有什麼潛在臭蟲也得再觀察。至於晶片組,最高階的 X370 僅有 24 條 PCIe 通道,期待 AMD 能推出真旗艦晶片組。
測試平台
- 主機板:MSI 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Asus X99-A II、Asus Z270-A
- 記憶體:Crucial CT2K16G4DFD824A(DDR4-2400 16GB x 2 Kit)2 組
- 系統碟:Plextor M6e 256GB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060 創始版
- 電源供應器:FSP PT-550M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中文版
廠商資訊
AMD http://www.amd.com/zh-hant
延伸閱讀
★T 客邦的 LINE 官方帳號上線囉!趕快加入隨時獲得第一手 3C 科技消息!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