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615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圓展攜手中華電信為基隆市建置智慧創客教室

$
0
0
圓展科技(TWSE: 3669)與中華電信因應基隆市政府「智慧教育」政策,為市屬21所學校建置智慧創客教室,透過AVer CC30教室用視訊會議攝影機搭配中華電信網路寬頻,輕鬆突破時空限制,為師生打造無遠弗屆的遠距教學環境。

圓展科技總經理許起裕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中華電信一同為基隆市多所學校打造智慧創客教室,透過圓展教室用視訊會議攝影機,學校能跨國學習不同的創意教學模式暨內容,有效提昇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國際視野。未來,圓展將持續與政府、學校與企業夥伴合作,為培育台灣未來主人翁盡一份心力。」

中華電信基隆營運處陳俊中專案經理表示:「中華電信積極配合基隆市政府建設基隆中小學網路基礎設施,尤其是無線網路環境的優化,希冀讓下一代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增加國際移動力。本次中華電信和圓展一起建置基隆智慧創客教室,各發揮所長,期望加速翻轉教育工程。」

AVer CC30教室用視訊會議攝影機專為課堂設計,配備800萬畫數full HD攝影鏡頭及無線麥克風,讓學生享有清晰優異的視聽品質,是遠距教學不可或缺的利器。圓展長期致力推廣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協助台灣多所學校建置未來教室,讓老師運用教育科技創新教學,提昇學生接受國際教育的學習意願並激發學生全方位的思辨能力,培養孩子成為具備國際素養和全球責任感的地球村公民,落實十二年新課綱中「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精神。

 

圓展科技簡介

圓展科技是全球智慧教育與整合通訊解決方案大廠,提供實物攝影機、平板筆電充電同步車、互動式觸控螢幕與視訊會議等產品。我們專注於AVer自有品牌產品設計、研發與製造,產品行銷過全球一百餘國,透過技術創新與卓越品質,提供多樣智慧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的需求,產品屢獲國內外獎項肯定。圓展也提供高品質OEM/ODM服務,以滿足教育與企業用戶各種不同的需求。

更多資訊請參閱http://tw.aver.com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Trand Micro與歐洲刑警組織聯手分析歹徒如何盜領ATM,舊版Windows是禍首之一

$
0
0
Trand Micro是以推出PC-Cillin防毒軟體而聞名的資安廠商,旗下前瞻威脅研究團隊與歐洲刑警組織歐洲網路犯罪中心共同發表了一份名為《利用 ATM 惡意程式大發利市 完整剖析各種攻擊型態》的研究報告,詳細分析了多種不同盜領ATM的攻擊手法,其中也提到了2016年在台灣造成轟動的第一商業銀行盜領案。

傳統手法以現場植入惡意程式為主

該報名中提到,透過惡意程式攻擊ATM的歷史可追溯至2009年,由於者種手法能夠快速取得金錢,因此成為許多網路犯罪集團的作案手法之一,早期攻擊者還需要親自在ATM前是植入惡意程式,到後來也逐漸發展成透過網路從遠端發動攻擊的方式進行。

由於現今的ATM不像過去採用特殊規格電腦組成,而因成本考量、軟體支援度、互通性等因素,逐漸改採一般架構的電腦,並搭配Windows作業系統,讓攻擊者有機可乘。

更糟的是,目前仍有許多ATM還是搭載Windows XP、Windows XP Embedded甚至更舊的作業系統,而Microsoft在2014年就停止對Windows XP的更新支援,Windows XP Embedded的延長支援也在2016年停止,讓這些ATM早已無法接收安全更新,而曝露於資安風險之下。

由於ATM的機身大多具有防盜裝置,一般人不容易接觸到內部電腦,需要設法打開機殼才能對電腦動手腳,雖然過去曾發生透過金融卡磁條感染ATM的案例,但那畢竟是特殊個案。

但是當攻擊者打開ATM機殼後,就能將外接裝置接上電腦,如此一來就能透過USB隨身諜或CD、DVD光碟植入惡意程式。

還可從網路遙控作案

一般來說ATM不會直接使用網際網路連線,而是透過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虛擬私人網路),搭配SNA over SDLC、TC500 over Async、X.25、TCP/ IP over Ethernet 1等低階網路通訊協定連回銀行,除了交易訊息會以AES或3DES加密保護之外,跨行網路間的通訊也可能以SSL加密。

不過如果攻擊者能透過釣魚郵件或其它方式侵入銀行內部網路,就可以在內部找尋ATM所在的子網路,進而從遠端植入惡意程式,第一商業銀行盜領案就屬於這種類型。

由於目前搭載Windows作業系統的ATM,通常都會採用XFS(eXtensions for Financial Services,金融服務延伸功能)中介軟體,它負責ATM硬體與金融服務軟體的溝通,並可控制ATM的數字鍵盤、吐鈔機、收據列印機等周邊裝置。所以無論攻擊者用什麼方式植入惡意程式,一旦取得XFS的控制權之後,就可以命令ATM吐鈔,達到盜領現金的目的。

該報告也在最後提出建議,單純將ATM的網路隔離已經不足以阻止盜領,金融機構應採取更多安全措施保障ATM的安全,執法機關也應多加防範這種作案方式,才能避免盜領事件再次發生。

延續閱讀:
利用 ATM 惡意程式大發利市 完整剖析各種攻擊型態》完整報告書(PDF)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RPCS3加入升頻功能,PS3遊戲也能以10K畫質呈現

$
0
0
RPCS3是Sony PlayStation 3的模擬器,能夠讓玩家在電腦上執行PlayStation 3遊戲,雖然目前的相容性還不是很完備,但也能順利執行不少遊戲。在最近的更新中,RPCS3加入了升頻功能,讓模擬器能以高於原始解析度的設定繪製更為細緻的遊戲畫面,最高甚至可以調整為10K解析度。

模擬器畫質超越實機

RPCS3開發團隊日前在官方部落格宣布,RPCS3加入了具有升頻功能的高畫質渲染(High Resolution Rendering)模式,讓模擬器能夠繪製超越PlayStation 3原生解析度的圖像,讓遊戲畫面更加細緻。

另一方面,RPCS3也在更新加入非等向性過濾(Anisotropic Filtering,簡稱AF)功能,能夠大幅提升貼圖材質的清晰度,尤其在遠距離或有視角差的物件,效果更是明顯。

在這次更新中,RPCS3最高能將畫質調整至相當於10240 x 5760的10K解析度,搭配16x AF,雖然開發團隊提到目前應該沒有太多硬體能負荷這麼高畫質的需求,但是模擬器本來就是為未來做準備的工具,相信往後的硬體就能輕騎過關。

RPCS3開發團隊也提供了720p(PlayStation 3原生解析度)與4K加上16x AF的畫質比對影片,從影片中能夠清楚看到,畫面中的細節變的更加清晰,可見升頻功能的效果十分顯著。

▲從對比影片中看到RPCS3升頻的效果。

對效能衝擊反而不大

雖然在電腦上以4K解析度執行大作遊戲,對硬體配備的需求相當高,但是在RPCS3的情況卻有所不同,RPCS3對處理器的需求遠高於顯示卡,所以會造成處理器在滿載的情況運作,而圖型處理器卻還有餘裕,即便將解析度上調至4K,效能的瓶頸仍然卡在處理器。

開發團隊也提到,如果玩家的顯示卡支援Vulkan API(筆者註:且遊戲能流暢在原始解析度執行),那麼升頻至4K解析度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畢竟PlayStation 3是2006年推出的主機,其原始畫質就停留在那個年代。

筆者在搭載Intel Xeon E3-1231 v3處理器與NVIDIA GeForce GTX 970顯示卡的電腦進行測試,在1280 x 720解析度下遊戲的FPS大約在30幀上下波動,若將解析度調高到5120 x 2880,並不會對FPS造成明顯影響,印證了開發團隊的說法。

對RPCS3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官方網站下載模擬器,並參考官方說明使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RPCS3的相容性仍有待加強,能夠執行的遊戲可以參考官方的相容性列表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主流市場電競遊戲小板,Asus ROG STRIX Z370-I GAMING 實測

$
0
0
Asus 這幾代主機板產品逐漸調整旗下品牌策略,高階部分維持 ROG 產品線,主流與超值市場則由 ROG STRIX 和 TUF Gaming 接棒傳承。在第一波釋出的 Z370 晶片組主機板當中,僅有 1 張 ROG STRIX Z370-I GAMING 固守 Mini-ITX 版型,市場售價約新台幣 6,000 元左右。

Mini-ITX 版型與 Z370 晶片組

以台灣地區而言,縱使多家主機板廠商均有推出 Mini-ITX 搭配 Intel Z370 晶片組的計畫,不過第一波搶先上市的產品目前僅有 Asus ROG STRIX Z370-I GAMING 這張而已。ROG STRIX 主要肩負中階主流電競遊戲市場,功能雖不及高階 ROG,卻也反映在更為實惠的價格上,擁有遊戲品牌特色的同時又不會造成玩家太大的負擔。

身為 ROG 的一員,眼狀招牌圖示自然是少不了,本款以浮雕方式體現於散熱片表面,這片晶片組散熱片同時也肩負 M.2 設備的散熱任務。STRIX 字樣則另外印刷在處理器電源轉換供應區的散熱片,並以多角形切割以及鋁製品原色展現品牌意象。主機板右側邊緣背面擺放 Aura 可定址 RGB LED 燈光,並於 ATX 24pin 下方擺放 1 個 RGB LED 燈光針腳,同為可定址功能,輸出規格則是 5V/3A。


▲ROG STRIX Z370-I GAMING,透過散熱片配置給予 ROG STRIX 系列銀黑色的品牌辨識度。


▲1 組 M.2 插槽設置在主機板背面,僅具備 PCIe 3.0 x4 介面,外型規格支援 2260 和 2280。


▲使用螺絲起子可卸下晶片組上方的散熱片,該散熱片貼上導熱墊同時負責 M.2 設備的散熱,可安裝 2260 和 2280 外型規格的產品。


▲Aura 可定址 RGB LED 燈條針腳,輸出規格為 5V/3A。


▲主機板發光效果示意圖。


▲產品包裝零配件與說明書,其中包含 RGB LED 燈條延長線和雙頻無線網路天線,以及 CableMod 的 8 折優惠卷。


▲附贈處理器輔助安裝工具,避免意外滑落傷及插槽針腳。


▲M.2 2242 轉接套件。


▲I/O 檔板背面採用海綿外覆鋁箔,為容易安裝又不割手的設計。


▲講究品牌價值的當下,也有貼紙供玩家使用。

Asus ROG STRIX Z370-I GAMING 規格

  • 尺寸版型:Mini-ITX(170 x 170(mm))
  • 晶片組:Intel Z370
  • 支援處理器:Intel 第八代桌上型 Core 系列
  • 記憶體插槽:2 組(雙通道),DDR4-2133∕2400∕2666、DDR4-4333+(超頻)、無 ECC、無緩衝,總和最大容量 64GB
  • 介面擴充槽:PCIe 3.0 x16 x 1
  • 儲存裝置介面:SATA 6Gb/s x 4、M.2 x 2(M key、2260∕2280(2242 須轉接)、PCIe 3.0 x4、SATA 6Gb/s(僅 M.2_1))
  • 背板 I/O:USB 3.1 Gen1 x 3、USB 3.1 Gen1 Type-C x 1、USB 2.0 x 4、DisplayPort x 1、HDMI x 1、RJ45 x 1、RP-SMA x 2、3.5mm x 5、TOSLINK x 1
  • 附件:I/O 檔板 x 1、SATA 線材 x 4、2.4/5GHz 天線 x 1、M.2 固定螺絲 x 2、M.2 2242 轉接套件 x 2、RGB LED 延長線 x 1、面板延長線 x 1、處理器安裝工具 x 1

記憶體供電區一同散熱

觀察處理器供電區複雜的設計可以發現,記憶體主要供電轉換區沒有設計在 ATX 24pin 旁邊,也不是擺放至主機板背面,而是併入處理器供電處理區域,與繪圖核心和部分處理器供電部分共享 1 塊散熱片。該部分使用編號為 4C09B 的 MOSFET 組合成 1 上 2 下的電路結構,應為 ON Semiconductor 公司製造,後端串接 1 顆 0.3μH 電感和 1 顆 APAQ 5000 小時壽命 560μf 固態電容,靠近記憶體插槽區域再加裝 2 顆 330μf 固態導電性高分子電容。

處理器封裝供電部分則依據核心(IA)、繪圖(GT)、System Agent、I/O 分別設計 4 相、雙相、單向、單向的供電規模,各相均使用上、下橋整合的 ON Semiconductor NTMFD4C86N MOSFET。處理器核心各相串接 1 顆 0.3μH 電感,後端並聯 5 顆 560μf 固態電容,繪圖核心各相則是串接 1 顆 0.3μH 電感,後端並聯 5 顆 560μf 固態電容。System Agent 和 I/O 分別串接 1 顆 0.3μH 電感以及 1 顆 2.2μH 電感,後方各自再並聯 2 顆 560μf 固態電容。


▲主機板正面一覽。


▲處理器與記憶體主要供電轉換區使用 2 片銀色散熱片。


▲卸下散熱片後的供電轉換區,最右側部分負責記憶體主要供電。


▲Asus ASP1400BT 晶片,負責處理器核心與繪圖核心的供電轉換控制。


▲處理器插槽中央具備負責電壓削尖平滑化的積層陶瓷電容,只是不會像高階產品一樣上好上滿。

雖然主機板整體看來與前代 ROG STRIX Z270I GAMING 沒有什麼改變,Asus 方面則表示加強記憶體走線。根據官方資料,各代處理器均有些電氣規格的小差異,他們根據這些異動最佳化記憶體走線以及電路板不同層之間的 via 連接孔,讓這款主機板記憶體頻率往上跳一階支援至 DDR4-4333MHz 等效時脈。


▲Asus 所採用的 OptiMEM 方式相較一般設計,能夠降低訊號經過電路後的衰減失真狀況。


▲記憶體拆槽上方架設 4 個 LED 簡易除錯燈。

ASM3142 晶片傳輸更快

Mini-ITX 主機板該如何配置功能與連接埠位置,持續考驗著廠商的智慧,本款僅針對 USB 3.1 Gen2 晶片加強,或許也是能夠在市場上搶先開賣的原因之一。該控制器換裝 ASMedia 新款 ASM3142,相較前一代產品使用 ASM2142,ASM3142 在省電的同時還具備更高的傳輸速度,連結更多產品時能夠提供更多的頻寬餘裕。


▲ASM3142 USB 3.1 Gen2 控制晶片,提供前置面板連接針腳。

無線網路功能規格沒有變更,依然支援 802.11ac 2T2R 雙空間流,也支援 Wave 2 的 MU-MIMO 以及藍牙連接功能,只是晶片廠商從 Qualcomm 換成 Realtek,對於有品牌情節的使用者來說可能會有些遺憾。有線網路實體層晶片依然是 Intel i219V,並加入硬體防突波 LANGuard,於 Windows 作業系統再依靠管理軟體調整封包優先權。


▲無線網路卡功能規格不變,廠牌換裝 Realtek。


▲i219V 有線網路實體層晶片。

PCIe 介面插槽因為版型的關係,沒有意外只提供 1 組 PCIe 3.0 x16,使用包覆金屬片的 SafeSlot 加強抗拉扯能力。SATA 6Gb/s 提供 4 個,2 個擺放在接近板緣的位置,2 個則介於晶片組和記憶體插槽之間。其餘多數連接針腳也擺放在板子四周邊緣,方便小型機殼整理以及連結線材,並沒有什麼懸念或是不便之處。


▲PCIe x16 插槽使用 SafeSlot 加強固定。


▲4 個 SATA 6Gb/s。


▲USB 3.1 Gen1、2 個 SATA 6Gb/s、機殼面板連接針腳、Aura 可定址 RGB LED 針腳均位在板緣。


▲HD-Audio 前面板連接針腳、USB 2.0 擴充針腳、1 個風扇插座安排在 M.2 插槽末端靠近 PCIe x16 插槽與背板 I/O 處,此外尚有 1 組水冷幫浦專用埠靠近無線網路卡。


▲音效晶片採用 Asus 向 Realtek 訂製的 S1220A,相關規格指標比起 ALC1220 好一些,前後立體音聲道輸出分別加入 TI RC4580 以及 OPA1688 運算放大器,並以 Nichicon 音響用電容調整音色。


▲背板 I/O 的 Type-C 連接埠僅支援 USB 3.1 Gen1 規格,近來也越來越少看到 PS/2 連接埠。


▲Type-C 採用 ASM1543 交換與配置通道晶片。

 

(下一頁:UEFI 介面功能)

熟悉的 UEFI 介面

Asus 主機板 UEFI 介面形式,從好幾代以前 Intel 80 系列主機板就確立下來,至今都沒有什麼重大變動。ROG 系列和 ROG STRIX 系列介面配色並未分類,同樣是紅灰底、白黃字體,預設值進入 EzMode 頁面,顯示主機板資訊概要並提供簡易調整選項。QFan Control 頁面提供本主機板 2 個風扇插座的溫度與轉速對應調整機制,以圖形化介面滑鼠拖拉方式調整。EZ Tuning Wizard 則包含 2 個功能,其一為自動調整運作時脈超頻,其二為提供設定精靈協助建立儲存裝置 RAID。


▲本款預設進入 EzMode,提供主機板資訊概要。


▲QFan Control 提供溫度與風扇轉速對應控制,並可選擇主機板多處測溫點。


▲EZ Tuning Wizard 提供自動超頻功能與 RAID 組態設定。

使用滑鼠按下畫面圖示或是按下鍵盤 F12,即可進入 Advanced Mode,此後若是想要變更預設進入模式,可於 Boot>Boot Configuration>Setup Mode 當中做出選擇。My Favorites 頁面已預設加進數種調整選項,不再是空空如也需要使用者一一加入捷徑。按照往例,Main 分頁提供語言、時間、密碼等簡單設定和基礎資訊,AiTweaker 則為時脈與電壓控制,Advanced 頁面則為功能控制,Monitor 顧名思義提供電壓與風扇轉速等資訊,Boot 和 Tool 則是開機功能與 Asus 自家功能。


▲My Favorites 分頁已預先替使用者安排常用功能捷徑。


▲Main 分頁可以選擇 UEFI 介面語言。

AiTweaker 頁面包含處理器與記憶體相關運作時脈與電壓設定,記憶體時序部分也位於這個分頁的 DRAM Timging Control 選項當中,當然隨著產品世代更迭,也會逐漸多出可調整的功能,譬如此次在 AiTweaker>Tweaker’s Paradise 的 Realtime Memory Timing,開啟後即可利用公用程式即時調整部分記憶體時序,原本就頗具特色的 TPU、DIGI+ 功能同樣位於此分頁。


▲AiTweaker 頁面整合時脈與電壓等相關功能選項。


▲預載 5GHz 超頻設定檔。


▲Intel 第八代 Core 系列處理器重點之一的 Realtime Memory Timing,位於 AiTweaker>Tweaker’s Paradise。


▲可否支援寫入 DRAM SPD 的開關選項。


▲Memory Training Algorithms 開放讓使用者選擇。

Advanced 提供主機板相關功能啟閉設定,內容選項大致上與過往相同。特別的是搭配自家所推出的 HYPER M.2 X16 轉接卡,於 Advanced>Onboard Devices Configuration 新增 Hyper M.2X16 選項,開啟時將把 PCIe 3.0 x16 分拆為 x8、x4、x4,才可以偵測到 3 組裝設在 HYPER M.2 X16 轉接卡的 SSD。


▲Hyper M.2X16 選項必需設定為 Enable,才會將處理器的 PCIe 3.0 x16 通道分拆,最多可偵測到 3 組裝置(此為處理器限制)。


▲Advanced>HDD/SSD SMART Information 顯示連接的儲存裝置 S.M.A.R.T. 資訊。

Tool 分頁擺放用來更新 BIOS 的 EZ Flash 3,支援讀取 USB 或內建儲存裝置,也可透過網路直接連線下載更新檔案,支援 DHCP、PPPoE、手動輸入固定 IP 等方式。Secure Erase 提供 SATA 介面 SSD 快速消除內部資料功能,也有將使用過一陣子的 SSD 產品回復存取速度效用,只是需要以消耗快閃記憶體寫入壽命作為代價。


▲Tool 擺放額外的工具程式。


▲EZ Flash 3 能夠直接透過網路連線下載新版 BIOS。


▲Secure Erase 快速消除 SATA 介面 SSD 儲存資料。

Overclocking Profile 內建 8 個設定檔空位,讓使用者讀取或載入不同的 UEFI 設定檔,也能夠存取外部儲存裝置空間的檔案。連接主機板硬體資訊部分則安排記憶體 SPD 和顯示卡的 SPD Information 和 Graphics Card Information。筆者認為比較可惜的是 UEFI 沒有加入控制 Aura RGB LED 的介面,即便只是簡單地選個顏色或是更換變化效果也可以。


▲Overclocking Profile 提供使用者快速切換不同 UEFI 設定機制。


▲記憶體 SPD 內建資訊與時序可透過 SPD Information 查看。


▲這張主機板僅具備 1 組 PCIe x16 插槽,所以 Graphics Card Information 顯得較為空曠。 

 

(下一頁:AI Suite 3 和其它功能軟體)

AI Suite 3 軟體為枝幹,向外延伸附加軟體

Asus 主機板附加加值軟體以 AI Suite 3 為主,整合主機板大部分應有的控制機能,之後再依據該主機板產品定位,額外獨立附加其它軟體,如網路或是音效加強部分。AI Suite 3 包含 Dual Intelligent Processor 5,以 TPU、EPU、DIGI+ VRM、Fan Xpert4、Turbo APP 等 5 個功能組合成基本功能,TPU 和 EPU 主事超頻電壓與省電機制、DIGI+ VRM 則是與外部 VRM 電源轉換供應相關、Fan Xpert 4 則是容易理解的風扇轉速調整。


▲AI Suite 3 為最主要的核心軟體,包含 Dual Intelligent Processor 5,5 種功能機制各司其職。


▲TPU 專司超頻功能。


▲EPU 為省電機制。


▲DIGI+ VRM 用以調整外部 VRM。


▲Fan Xpert4 調整溫度與風扇轉速對應曲線。

Turbo APP 依據目前使用者所開啟的程式,自動調整處理器頻率、風扇轉速等設定,依據不同使用情境最佳化系統資源。上述 5 種功能以外,AI Suite 3 還整合 Windows 垃圾檔案清理、更新 BIOS、系統資訊等方便的機制,因此將 AI Suite 3 描述成 Asus 主機板最重要的軟體也不為過。


▲使用者可以透過 Turbo App 的偵測機制,依據目前所開啟的程式套用不同的效能運作模式和風扇轉速。


▲PC Cleaner 負責清理 Windows 長期運作後,一些非必要的檔案。


▲EZ Update 將 BIOS 與驅動程式更新至最新版本。

音效搭配 SupremeFX 軟體,但其實這僅為 Realtek 音效控制面板的客製化版本,附加耳機阻抗偵測與增益調整,真正有意義的是內建 Sonic Studio III 和 Sonic Radar III 快捷鍵,前者提供更為強化的音效功能,譬如語音清晰度強化、降噪、環繞音場等,後者則是音效視覺化功能,在遊戲畫面疊覆小型視窗,顯示聲音方位即可快速判斷敵人位置。


▲Sonic Studio III 提供多種音效選項與強度調整。


▲Sonic Radar III 將遊戲中的音源方位以視覺化方式呈現在螢幕上。

網路部分提供 Game First IV 軟體控制網路封包,預設值為自動調整,使用者也能夠透過手動方式將優先順序依據遊戲、影音串流、檔案分享等使用情境最佳化網路優先權分配。RAMCache II 以系統記憶體作為儲存裝置的讀寫緩衝區,加速硬碟或是 SSD 的讀寫效能,即便是採用 NVMe 介面的 SSD 也有數倍的加速效果。當然最後也不能忘了用來控制可定址 RGB LED 燈光效果的 Aura,內建多種燈光效果和選項供使用者客製化調整,與其它第三方合作廠商則透過 Aura Sync 機制,同步控制發光效果,讓整台電腦主機具備一致的風格。


▲Game First IV 可以依據使用情境,最佳化網路封包優先權。


▲RAMCache II 以系統記憶體作為實體儲存裝置的快取。


▲Aura 包含多種燈光效果,也能夠同步管理第三方廠商產品。

 

(下一頁:實際上機測試)

Core i7-8700K 5GHz 輕鬆達標

這一代 Intel 處理器的優缺點依然是一翻兩瞪眼的狀態,透過自家 14nm++ 製程讓運作頻率再創新高,卻也因為晶粒和 IHS 之間的導熱介面材料不佳使得廢熱不易散出。即使本款 UEFI 內建 5GHz 超頻設定檔,實際運作能夠正常開機與測試,睡眠待機等機制也沒有出錯,可惜一旦遇到讓處理器全力運作的測試程式,就會觸發處理器過熱保護機制。

除了使用處理器 Core i7-8700K 搭配測試,記憶體則選擇 G.SKILL Trident Z RGB F4-3600C16Q-32GTZR,因為待測主機板僅有 2 支記憶體插槽的關係,僅插上 2 支記憶體模組進行測試。標準測試會將記憶體手動固定於 DDR4-2666MHz 等效時脈,超頻測試則載入主機板預設 5GHz 設定,以及記憶體模組 SPD 內部的 XMP 設定,將等效時脈拉抬至 DDR4-3600MHz。


▲CPU-Z 抓取到的 BCLK 運作時脈相較其它主機板稍高些許,一般大約在 99MHz~100MHz 之間,這多少也影響到標準測試分數。


▲CPU-Z 內建單執行緒與多執行緒測試,分別相較 Core i7-7700K 多出 10.4% 和 45.2%。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頻寬測試,System Agent 運作時脈自動調整至 4.4GHz,時序也收得較緊讓延遲略低 7ns。


▲Transcend MTS800 256GB 固態硬碟為標準存取速度表現。


▲CINEBENCH R15 處理器測試分數為 1414cb,內建繪圖核心則為一般標準 65.50fps。(點圖放大)


▲x264 FHD Benchmark 達成每秒壓制 46 張畫面的表現。


▲PCMark10 同為中規中矩的表現。(點圖放大)


▲Core i7-8700K 的繪圖部分並未有重大提升,3DMark 呈現微幅漲勢。(點圖放大)

散熱部分使用筆者長期以來的老戰友 Cooler Master X6,原先曾經考量是否應該使用高度較低的散熱器,衡量這張主機板定位以及小機殼使用 120mm 或是 140mm 一體式水冷的可能性,最終選擇維持不變。


▲處理器和記憶體超頻後,CPU-Z 內建測試提升 9.5% 和 18.5%。


▲AIDA64 記憶體讀寫頻寬能夠跨越 50GB/s 門檻,延遲進入 45ns 以下。


▲CINEBENCH R15 處理器分數為 1656cb,相較未超頻前提升 15.2%。(點圖放大)

稀有的 Z370 晶片組 Mini-ITX 

ROG STRIX Z370-I GAMING 是台灣地區首賣的 Z370 晶片組 Mini-ITX 版型主機板,近日 ASRock 的 Z370M-ITX 也開賣,市場定位稍低便宜約新台幣千元出頭。這張主機板各方面來說沒有出現什麼缺點,只是 USB 3.1 Gen2 規格只安排前面板連接針腳,具備此線材的小機殼可以說是相當稀有(Lian-Li PC-Q39 即為一例),採購並不容易。

若和自家 ROG STRIX 系列主機板相比,功能可比擬的型號為 ROG STRIX Z370-E GAMING,ATX 版型同樣具備無線網路,背板 I/O 還多了 USB 3.1 Gen2,要價新台幣 6,600元~6,700 元左右;若以價格分類,ROG STRIX Z370-F GAMING 約為新台幣 5,900 元左右,去除 USB 3.1 Gen2 前面板連接針腳與無線網路,加上 100 元正好可以購買 ROG STRIX Z370-I GAMING,價格帶似乎有些過於接近。Asus 表示該系列以功能差異為設計初衷,但最終價格卻相當類似,該如何在些微差異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頗為考驗消費者的智慧。

 

廠商資訊

華碩電腦 https://www.asus.com/tw/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 散熱器:Cooler Master X6
  •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F4-3600C16Q-32GTZR
  • 系統碟:Transcend MTS800 256G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FOCUS Plus 750 Platinum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終將踏入多彩外觀領域,Noctua 推出 Chromax 系列產品

$
0
0
在玩家之間暱稱為貓頭鷹的 Noctua,在今年 Computex 展期首次展出旗下新式外觀產品,展現與以往相異的可能性。該系列近日正式定義為 Chromax 系列,包含風扇、散熱器裝飾蓋、線材、減震附件等產品線,具備黑、白、紅、黃、綠、藍等多種色彩可供選擇。

注重電腦系統散熱的玩家們均聽過 Noctua 這個結合台灣技術與奧地利設計的風冷品牌,因其標誌外觀被玩家以貓頭鷹稱呼。過去這個品牌一直專注於技術上的提升與研發,外觀總是給人相當工業風的印象。除了散熱片鋁原色之外,最大的特徵就是風扇長期使用米色∕類膚色與咖啡色的組合,這在過去或許因為此種顏色組合較少出現在電腦產品當中,因此給人較為深刻的印象,但在要求外觀客製化的當代可能就有些不足。

noutua nf-a15 hs-pwm chromax
▲風扇 Chromax 涵蓋 NF-A15 HS-PWM、NF-A14 PWM、NF-F12 PWM、NF-S12A 等產品。

今年該廠商在 Computex 展期期間產出新式多彩外觀產品線,近日開始正式推出並命名為 Chromax,主要以目前產品線加上多種炫彩外觀所組成,包含多種風扇、延長線材、分接線材、各種減震墊片或拉釘等。較為特別的是還推出風冷散熱器的裝飾上蓋,能夠藉由抽換內部多彩膠片選擇不一樣的顏色。

NA-SEC1 NA-SYC1 chromax
▲NA-SEC1 與 NA-SYC1 風扇延長線與 Y 型分接線。

NA-SAVP1 NA-SAVP2 chroma
▲NA-SAVP1 風扇減震墊與 NA-SAVP2 橡膠拉釘。


▲散熱器裝飾上蓋依據旗下不同的散熱器型號,共推出 4 款。


▲裝飾蓋加裝在散熱器的示意圖,散熱器高度因而變高需要注意安裝空間。

該系列產品名稱均於原有型號尾部加上 chromax,若是產品本身為黑色或白色,則再加上 black 或是 white,若具備更換顏色機制再後墜 swap 字樣。雖然沒有內建 RGB LED 的產品可能會讓人有些失望,但此舉也證明該廠依舊配合時代趨勢逐漸改良自身產品。國外地區即日起發售,國內市場已可見到風扇減震墊和橡膠拉釘上市。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SRock 全球唯一 再掀波瀾 X299E-ITX/ac 正式上市

$
0
0
比起把主機板做大,要如何把主機板做小?還能擁有強勁的效能?才是最困難的事。過去,華擎推出了全球唯一的 X99 Mini-ITX 主機板,一直到現在,它還是市場上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這一次,我們再次突破了不可能,隆重推出「X299E-ITX/ac」!

X299E-ITX/ac 為最豪華的10層板以及2盎司銅箔設計,並且採用標準 LGA 2066 處理器腳位扣具,因此使用者可以任意選擇市面上的 CPU 散熱器,不論空冷、水冷都不受限。而為了在有限的面積裡,換取最佳超頻能力,因此我們在7相數位供電上採用極致的 60A 高效電感、Dr. MOS、12K黑金電容等電子元件,讓 X299E-ITX/ac 也能擁有比擬大板的超頻能力。當然,支援 Intel 最新的 18 核心處理器-Core i9-7980XE 也是小菜一碟。

ASRock 更與全球水冷領導廠商 Bitspower 合作,共同推出專為X299E-ITX/ac 打造的水冷頭,最佳化水路設計與全覆蓋式設計,可有效幫助 CPU 散熱,解熱效能高達 300 瓦以上。除此之外,更可以有效幫助MOSFET 散熱。更優異的散熱效果,當然意味者更優異的超頻潛能。

另一大重點,是 X299E-ITX/ac 完整保留 X299 晶片組的四通道記憶體支援能力,四條 SO-DIMM 插槽設計,預留給使用者最大的擴充空間。同時,我們費盡心思優化記憶體走線,避免電子雜訊干擾,讓記憶體擁有更佳的相容性以及超頻性,最高甚至可以支援至 DDR4-4400+(OC) 的驚人高頻率!

X299E-ITX/ac 除了設計雙 Intel 網卡以外,還支援 802.11ac + 藍牙 V4.2無線網路,讓小系統的建置擁有更多彈性。不說你不相信,X299E-ITX/ac甚至還支援 6 個 SATA 6Gb/s,還有 3 個 Ultra M.2 插槽,如果這樣的規格還不狂?那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叫做狂了!

X299E-ITX/ac 更獲得 2018 第 26 屆台灣精品獎的殊榮,證明產品品質、設計、前瞻性都是市場上的最佳選擇,最強 Mini-ITX 主機板名符其實!

更多華擎X299E-ITX/ac主機板資訊,請參閱華擎官方網站:

http://www.asrock.com/mb/Intel/X299E-ITXac/index.asp

更多關於X299E-ITX/ac專用水冷頭的資訊,請參閱Bitspower官方網站:

https://www.bitspower.com.tw/index.php?main_page=product_info&cPath=173_254_257_335&products_id=5720

關於華擎

華擎公司成立於 2002 年,是一群在主機板產業多年經驗的菁英團隊所組成。華擎致力於建立自己的品牌,品牌基礎以卓越的研發實力,秉持“設計創新、產品貼心、價格溫馨”為設計理念,在專注科技領域的同時,亦關注環境生態問題,發展永續經營概念的產品。

華擎總部位於台灣台北,在歐洲和美洲均設有分公司。這家年輕而有活力的公司目標在於進軍主流主機板市場業務,以雄厚的研發實力與和卓越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上贏得美譽。更多資訊,請參訪 http://www.asrock.com/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Kingston歡慶三十週年 持續提供全方位技術解決方案

$
0
0
全球記憶體儲存領導品牌Kingston金士頓今日宣布歡慶三十週年,一路走來,以創新技術與優質服務提供電腦硬體與周邊設備。Kingston誕生於1987年10月17日,由旅美華人杜紀川(John Tu)和孫大衛(David Sun)共同創立。迄今,兩位創辦人仍持續參與日常營運管理,領導公司未來的發展。

長久以來,兩位創辦人的企業精神以及Kingston的成功受到全球的肯定。以「尊重、忠誠、彈性與正直」為核心價值建立企業文化典範的Kingston,重視與供應商及客戶的合作關係,以致有今日的成就。Kingston在非半導體供應商中穩居全球最大的DRAM模組供應商,同時也是快閃記憶體領導品牌,提供高品質SSD固態硬碟給消費者與企業客戶,滿足其系統升級和資料中心的儲存需求。

Kingston初創時期以單一產品進軍市場;如今Kingston透過產線擴張、策略投資、合作夥伴關係與即時覺察產業需求,全程控管產品的整體生產週期,從晶圓製程到成品,完整參與DRAM和Flash快閃記憶體產品的生產流程,確保產品的品質穩定性。

看準SSD固態硬碟是硬體設備的明日之星,Kingston於2009年推出SSD系列產品以滿足PC電腦和資料中心客戶的需求;並於2016年被市調機構Forward Insights評為出貨量全球第二的SSD固態硬碟通路供應商。另外,Kingston亦看見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loT智聯網設備和穿戴式裝置等市場需求的成長,在2010年成立金士頓電子Kingston Solutions Inc.(KSI),專營嵌入式記憶體產品(包含單晶片儲存和控制器解決方案)。金士頓電子以更輕薄的產品跨足日常消費性設備,至今已成嵌入式應用的領導廠牌,為二線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提供解決方案。

此外,Kingston旗下的高效能電競品牌HyperX近年來擴展週邊配件產品線,其耳機、鍵盤、滑鼠及滑鼠墊等電競週邊在短時間內廣受專業玩家和職業選手的肯定。HyperX電競耳機僅以兩年的時間達到全球銷售破百萬支的佳績。如今,Kingston儼然成為一個全球知名且備受肯定的品牌,透過全方位的產品線提供逾2000個技術解決方案,出貨至全球120多個國家。

Kingston共同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杜紀川(John Tu)表示:「30年前,David和我創立公司的時候幾乎破產。當時還沒有這麼多人在做PC製造以外的事情,因此我們並不知道這份事業會如何發展。但很慶幸有許多夥伴的熱心幫助,Kingston才得以逐步茁壯,並發展為一個成功的企業。直到如今,我每天進辦公室都滿懷感激和幸運。」

Kingston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營運長孫大衛(David Sun)表示:「Kingston能有今日的成就和好運,要歸功於勤奮的員工以及我們對彼此的尊重。當John和我創立公司開始,我們就希望每個員工都能感受到自己是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Kingston始終相信:『當我們把員工和合作廠商照顧好,他們就會把顧客也照顧好』。這個經營哲學過去三十年來始終如一,沒有『家庭文化』就沒有Kingston今日的成就。」

 

1987年至今─Kingston發展歷程:

  • 1987: Kingston開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芳泉谷市展開事業。設計出革命性的全新單一內嵌記憶體模組(SIMM),創造出全新技術和產業標準
  • 1992: Kingston獲《Inc.》雜誌評定為美國成長最快的私人公司之首
  • 1995: Kingston在德國慕尼黑開設首處海外辦公室,以提供歐洲客戶更好的支援和服務
  • 1995: Kingston隨著銷售額超過 13 億美元,Kingston 成為了「十億元俱樂部」的一員
  • 1996: Kingston和東芝公司(Toshiba)共同行銷 Toshiba 電腦的記憶體升級產品。這是電腦 OEM 廠商與記憶體製造商首次合作建立共同品牌模組
  • 1997: Kingston擴展全球事業版圖,建立亞太地區運營總部,包含在台灣設立製造產線和辦公室。 Kingston 亦在巴西設立第一個南美洲辦公室以提供該區更好的服務;並將歐洲總部遷至英國;以及在愛爾蘭都柏林開設製造和物流中心
  • 1997: Kingston技術服務部(KTSD)成立,專為OEM客戶如戴爾等研發和提供記憶體解決方案
  • 1999: Kingston入股力成科技(Powertech Technology),該公司擁有現今最大規模的後端晶圓以及芯片封裝和測試設備,應用於生產DRAM和Flash快閃記憶體產品。這項採購策略進一步強化Kingston從晶圓製程到成品的生產控管能力
  • 1999: Kingston開設墨西哥辦公室,以提供業務增長地區更好的服務
  • 2000: Advanced Validation Labs, Inc. (AVL) 作為獨立的儲存測試和驗證實驗室,為整個記憶體產業推出「一站式」的服務,涵蓋零組件到模組測試
  • 2000:沛頓科技(Payton Technology)成立,旨在協助管理Kingston的記憶體供應鏈,以及提供後端晶圓處理服務,使Kingston更有效地為快速擴張的客群提供記憶體解決方案
  • 2001: Kingston開始在中國上海組裝儲存模組.
  • 2002: HyperX 推出第一款產品─高效能記憶體模組
  • 2003: Kingston 開始出貨Flash快閃記憶體產品
  • 2004: iSuppli (現在為IHS Markit®)將 Kingston列為第三方記憶體市場的全球記憶體模組製造商之首
  • 2005: Kingston 在中國上海開設世界上最大的記憶體模組製造廠
  • 2006: Kingston 營收達到30億美元
  • 2009: Kingston亞太地區銷售額首次達到10億美元紀錄
  • 2010: Kingston和群聯電子(Phison)合資組成金士頓電子(KSI),為新興的行動裝置產業提供嵌入式應用記憶體解決方案
  • 2010: Kingston營收為 65 億美元,是公司創立以來的最高紀錄
  • 2013: Gartner 研究連續第六年將 Kingston 列為全球 USB 製造商之首
  • 2013: Kingston 推出其速度最快、全球容量最大的 USB 3.0 隨身碟,容量可高達 1TB
  • 2014: HyperX 推出第一款電競耳機
  • 2016: HyperX耳機締造全球破百萬支的銷售佳績
  • 2017: Kingston突破極限再戰巔峰─推出世界最大容量2TB隨身碟
  • 2017:市調機構Forward Insights公布Kingston為出貨量全球第二的SSD固態硬碟通路供應商
  • 2017: 10月17日,Kingston歡慶創立三十週年

欲獲得Kingston第一手資訊請至: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KingstonBlogFansClub.tw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KingstonTechnologyTW

關於Kingston

Kingston是全球最大的記憶體模組產品的生產供應商,設計、生產製造、銷售可用於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伺服器、列表機的記憶體產品,以及適用於電腦、數位相機、以及行動裝置之記憶卡產品。公司的生產基地分佈於美國加州、亞洲的臺灣和中國大陸。業務銷售辦事處則分佈於美國、台灣、中國大陸、印度、歐洲、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以及拉丁美洲。欲知更詳盡的資訊,請瀏覽Kingston網站:http://www.kingston.com/TW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新 Android 勒索病毒 DoubleLocker 來襲!鎖住檔案、篡改手機PIN碼、按下Home鍵系統鎖死

$
0
0
來自斯洛伐克的資安公司ESET日前宣佈,旗下防毒軟偵測到名為Android/DoubleLocker.A的勒索病毒,它不但會透過Android作業系統的協助工具功能作為入侵漏洞,更會在感染裝置之後,主動更改PIN碼並鎖定裝置中的檔案,讓受害者無法操作系統,只能透過繳納贖金的方式解除系統的鎖定狀態。

由以銀行App為目標的病毒變種而來

根據由ESET內部資安專家所主持的Welivesecurity部落格報導,ESET的惡意程式研究員Lukáš Štefanko發現了Android/DoubleLocker.A勒索病毒(以下簡稱DoubleLocker),它是以某些專門攻擊網路銀行App的木馬程式為基礎,透過濫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協助工具(Accessibility)功能,取得相關權限入侵並控制裝置。

在過去,這類透過協助工具入侵裝置的病毒,大多是以側錄鍵盤(Keylogger)為目的,在受害者操作網路銀行App的過程中,竊取帳號與密碼,以便進行後續的盜領動作,然而DoubleLocker卻是第1款以協助工具作為入侵漏洞的勒索病毒。

DoubleLocker散播的途徑與網路銀行App病毒相當類似,它往往偽裝成Adobe Flash Player的App,當該App啟動之後,DoubleLocker就會要求名為「Google Play Service」的協助工具的執行權限。

一旦DoubleLocker取得協助工具權限之後,它就會進一步取得裝置的管理員權限,並將自己設為系統主選單的預設程式,這些動作當然都沒有經過受害者的同意。

按下Home鍵系統就鎖死

當DoubleLocker把自己設為預設主選單之後,無論受害者在任何狀態按下Home鍵,病毒就會被啟動,然後將裝置鎖定,而受害者也不會查覺這個動作竟然是啟動病毒的關鍵。

DoubleLocker開始運作之後,首先會先篡改裝置的PIN碼,讓受害者無法再操作裝置,然而麻煩的是,新的PIN碼是以亂數決定,並且不會儲存或回傳給攻擊者,所以不容易將它解除。

此外DoubleLocker還會將裝置主要儲存路徑中的檔案透過AES演算法加密,並將檔案副檔名改成「.cryeye」,若受害者無法得知加密金鑰,那麼也無法解除檔案鎖定。病毒會要求受害者必需在24小時內支付0.013比特幣(約等於新台幣2,200元),但是若未在時限內支付,檔案也不會被刪除,只是會維持鎖定狀態。

Štefanko表示,當裝置感染DoubleLocker之後,一般情況下只能透過重置裝置(回復到出廠預設狀態)的方式清除病毒。但是如果受害裝置已經Root,且DoubleLocker還沒被啟動(還沒按下Home鍵)的話,則可透過ADB進入裝置並移除PIN碼,接著在安全模式中移除病毒的管理員權限,接著將病毒清除即可。不過如果裝置中的檔案已經被加密鎖定的話,情況就與其他勒索病毒一樣,必需繳納贖金才能將檔案解鎖。

為了要避免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不受威脅,還是那句老話,不要安裝來路不明的程式,而且時常備份裝置中的檔案才是上策。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2017金搖桿獎開放玩家投票,完成後還可獲得價值640元的電子書

$
0
0
金搖桿獎(Golden Joystick Awards)是源自1983年的遊戲獎項,2017年的第34屆頒獎典禮將於2017年11月17日於倫敦舉辦,在這之前玩家可以透過網路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遊戲,並能在完成投票動作之後,免費選擇1本電子書作為贈品,最高價值高達英鎊15.99元。

一起來投票吧

這次贈送的電子書包括The 100 Greatest Videogames(百大偉大遊戲)、The PlayStation Book, 2nd Edition(PlayStation之書第2版)、The Best PC Games Ever(史上最佳電腦遊戲)、Nintendo Switch(任天堂Switch)、The Ultimate Guide to Minecraft vol. 20(Minecraft終級指南)、The Retro Gamer Book of Arcade Classics, 2nd Edition(懷舊大型電玩經典第2版)等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投票後只能領取其中1本,而不是所有電子書。

當玩家進入投票網站後,可以在下列21個項目中勾選自己心儀的遊戲,並在最後填寫個人資料表單,就能在之後透過電子郵件收到電子書贈獎通知。

投票網站:
http://www.gamesradar.com/goldenjoystickawards/

個獎項說明:
1. Best Storytelling(最佳劇情)
2. Best Visual Design(最佳視覺設計)
3. Best Audio(最佳音樂、音效)
4. Best Gaming Perfomance(最佳配音)
5. Best Indie Game(最佳獨立遊戲)
6. Best Multiplayer Game(最佳多人遊戲)
7. Studio of the Year(最佳工作室)
8. Best VR Game(最佳VR遊戲)
9. eSports Play of the Year(最佳電競賽事)
10. eSports Team of the Year(最佳電競團隊)
11. eSports Game of the Year(最佳電競遊戲)
12. Best Streamer/Broadcaster(最佳電競主播)
13. Handheld/Mobile Game of the Year(最佳手機遊戲)
14. Nintendo Game of the Year(最佳任天堂遊戲)
15. PlayStation Game of the Year(最佳PlayStation遊戲)
16. Xbox Game of the Year(最佳Xbox遊戲)
17. PC Game of the Year(最佳電腦遊戲)
18. Breakthrough Award(最佳開發突破)
19. Most Wanted Game(最期待遊戲)
20. Still Playing(至今還在玩的遊戲)
21. Ultimate Game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遊戲)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hrome瀏覽器將內建ESET防毒偵測引擎,反制惡意軟體再也不怕瀏覽器被綁架啦

$
0
0
許多使用者每天的網路瀏覽體驗都受惡意軟體影響,例如搜尋引擎被綁架,導致搜尋結果遭到修改,出現一些期望以外的結果,或是將使用者引導至有注入附加廣告的網站,甚至整個網站內容都被改成廣告,Google的開發人員為了解決這個狀況,在旗下的Chrome瀏覽器中加入了許多反制功能。

與ESET合作

先前Chrome可以透過Safe Browsing服務過濾上述情況,但是有的時候還是有百密一疏的情況發生,為了解決問題,Google為Windows版的Chrome提供了3種新的工具。

其中第1層防護是綁架偵測功能,它能夠自動偵測Chrome的外掛軟體是否在未知會使用者的情況下修改瀏覽器設定,並提供還原設定的選項,避面惡意外掛軟體偷偷篡改設定。

接下來Google也提供了Chrome的新版清理工具,有時候當我們安裝新的應用程式時,安裝檔案可能會包含其它額外程式(如廣告軟體或瀏覽器工具列),這時候清理工具就能派上用場,它能夠掃描可能導致Chrome發生問題的軟體,讓使用者能夠快速移除這些累贅。

最後Google與來自斯洛伐克的資安廠商ESET合作,結合Google的沙盒技術以及ESET的偵測引擎,能夠更有效防止惡意軟體對電腦造成危害。Google預估推出這些工具之後的幾天,就能夠數以千萬計的Chrome使用者能享受更安全、乾淨的網路瀏覽體驗。

▲Safe Browsing服務能守護使用者的上網安全。

▲外掛程式要修改瀏覽器設定時,Chrome會跳出警告,並提供還原選項。

▲使用者也可以利用清理工具移除可能造成危害的惡意程式。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換裝 SO-DIMM 支援四通道記憶體,ASRock 推出 X299E-ITX/ac

$
0
0
ASRock 在前幾年推出採用 Intel X99 晶片組的 Mini-ITX 版型主機板,其小尺寸規格相當令人驚艷,能夠讓玩家組合 1 台強大的小型電腦。如今該廠更進一步推出搭載 X299 晶片組的 X299E-ITX/ac,並修正前代產品的不完美設計,譬如記憶體插槽已經能夠支援四通道配置。

主機板廠商之間的特色界線越來越模糊,該如何另闢藍海市場讓各家設計者想破頭。ASRock 前幾年將 Intel X99 晶片組放入 Mini-ITX 版型主機板,使得 HEDT 市場也能夠組裝小尺寸主機;這一代再接再厲,把 X299 晶片組也放入 Mini-ITX,支援 Intel Core X 系列處理器(排除 Kaby Lake-X),最高可達 18 顆實體核心。

當然這一次也會改善前代稍微那麼不完美的設計,譬如處理器插槽扣具已不採用工作站∕伺服器常見的 narrow ILM 設計,改回 80x80(mm)的 square ILM,因此可以適用絕大多數的市售散熱器。ASRock 更為此與 Bitspower 合作推出專屬處理器水冷頭,想當然耳除了替處理器除去廢熱之外,壓克力頂蓋也支援 RGB LED 燈光效果。


▲X299E-ITX/ac 獲得台灣精品獎項。


▲與 Bitspower 合作推出專屬處理器水冷頭。

記憶體部份為了改善前代僅支援雙通道的問題,改採筆記型電腦或是迷你主機常見的 SO-DIMM 規格,如此便可支援 4 條插槽並支援四通道。透過廠商的走線最佳化設計,甚至能夠支援 DDR4-4000MHz 等效時脈以上的頻率運作,最大支援 64GB 記憶體,想裝個行動算圖工作站也不是個問題。

意外的是周邊連結性並未隨著巨大的處理器插槽佔去使用空間而有所妥協,配備 6 個 SATA 6Gb/s 插槽以及 3 個 M.2 2280 插槽,M.2 均支援 PCIe 3.0 x4 介面通道。網路則配備雙 Intel 晶片 RJ45 有線網路埠,以及同廠牌 802.11ac 2T2R 雙空間流無線網路和藍牙 4.2。當然,PCIe x16 插槽、USB 3.1 Gen 2 和相關音效強化也是免不了的。


▲該主機板特色一覽。

由官方圖片可以得知,為維持眾多的周邊連結性,主機板加裝了 2 片電路子版,其一為 M.2 插槽,另一片則安排 SATA 6Gb/s 連接埠以及前面板 USB 3.1 Gen1 針腳,目測高度應該不會超過一般 Long-DIMM 記憶體 30mm,能夠相容大多數的處理器散熱器,實際干涉性則需等到實際把玩後才可分曉。官方未正式公布開賣售價,但是 Newegg 已出現美金 399.99 元的價格,折合新台幣約 12,100 元左右,相較一般 ATX 版型並不算貴。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Google更新安全設定檢查,並強化釣魚網站防護措施

$
0
0
因應10月份為資安意識月(Cybersecurity Awareness Month),Google推出了一系列活動共襄盛舉,藉以提升使用者在網路上活動的安全,Google也表示資安一直都是他們關注的議題,他們提供最高層級的安全防護,並不斷強化服務,以確保使用者的個人資料等資訊安全無虞。

Chrome新功能報到

在資安意識月活動中,Google首先推出的2種新的工具,分別為Chrome瀏覽器的安全設定檢查改版,以及強化的釣魚網站防護。

在新版的安全設定檢查中,提供了更詳細的個人化說明訊息,而不是只有單純的簡查表單,並透過綠色勾勾、黃色驚嘆號、紅色驚嘆號等標誌顯示安全狀態,讓使用者能更清楚掌握各項設定的內容。讀者不妨趁這個機會檢查一下自己的帳號是否安全。

另一方面,Google雖然也透過Safe Browsing服務瞄不安全的網站,但是仍很難即時阻擋最新出現的釣魚網站,於是Google導入新的預測技術,當使用者在可疑的網站登入Google帳號時,能即時跳出警告訊息,更棒的是這個服務還能在其他瀏覽器上發揮作用。

未來Google也會推廣此服務,讓登入非Google帳號以及使用其他App、瀏覽器時也能發揮作用,確保帳號密碼不會遭竊。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NZXT 推出新款 H 系列機殼,搭載理線套件與自主適應降噪功能

$
0
0
NZXT 所推出的機殼因其簡潔俐落的外型受到不少消費者喜愛,方正外觀也在眾廠商之間獨樹一格。該廠旗下的 H 系列近日更新產品,推出 H700i、H400i、H200i,正好對應 ATX、microATX、Mini-ITX 主機板版型,均內建自家硬體智慧裝置,搭配 CAM 軟體達到風扇與 RGB 燈光控制。

NZXT 新推出的 H 系列機殼,依然屬於方正外型,因為內部也有 1 組跳色整線金屬架的關係,整體印象比較接近 S340 Elite,但前置面板沒有配備 HDMI 連接埠。根據這組挑色裝飾以及風扇通風孔,可分為全黑、黑白、黑紅、黑藍共 4 種顏色版本。依據尺寸大小,新款 H 系列推出 H700i、H400i、H200i,正好對應每款主機板介面擴充槽數量以及支援的版型,最大分別可安裝 ATX、microATX、Mini-ITX。


▲新款 H 系列內部加入跳色設計,與 S340 Elite 具備同樣的設計語彙。


▲無論機殼尺寸大小,每款均有 4 種顏色組合可供選擇。

至於每款型號後綴的 i 字樣,表示這些 H 系列機殼均有內建該廠牌硬體風扇與 RGB 燈光控制套件,風扇部分可連接 3 組,每組最高支援 10W 電力輸出。RGB 燈條針腳支援 4 條 HUE+ LED 燈條串接,或是 5 組該廠 Aer RGB 風扇的燈光針腳。此硬體智慧裝置內建噪音感測器,可搭配自家 CAM 控制軟體自動量測系統風扇轉速與噪音值對應曲線,給予玩家散熱效能和噪音之間的平衡點。


▲內建硬體智慧裝置搭配控制軟體,能夠控制風扇轉速與 RGB 燈光效果。

機殼側板均搭配熱硬化透明玻璃,前方進風處可安裝數個 140mm 風扇或是 120mm 風扇,並配備全覆式濾網確保內部零組件不被灰塵所覆蓋,前面板也可以輕鬆取下方便使用者清理。背部整線部分加裝全新設計的理線套件,與伺服器機櫃專用的理線槽十分相似,不僅預先設計線材埋設溝槽與固定綁帶,甚至還有輔助線材轉彎的機構,筆者十分讚許此種設計。一般儲存裝置部分,這些機殼至少都可以裝設 3 個以上的 2.5 吋裝置和 1 個 3.5 吋裝置。


▲前方面板和濾網能夠輕易卸下進行清理。


▲背部理線槽設計相當優秀,甚至也有 2.5 吋裝置的理線槽。


▲新款 H 系列介紹影片。

NZXT H700i、H400i、H200i 的建議售價分別為美金 199.99 元、149.99 元、129.99 元,折合新台幣約為 6,050 元、4,550 元、3,950 元,其中 H700i 已與國外率先開賣,H400i 需要等到今年 11 月初,而 H200i 則是今年第四季。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持續押寶 AMD AM4,Asus 推出 ROG Strix B350-I Gaming 與 ROG Strix X370-I Gaming 主機板

$
0
0
目前 AMD Ryzen 系列處理器能夠搭配的主機板大多為 ATX 或是 microATX 形式,Mini-ITX 的選擇相當稀少。有鑑於此,Asus 一口氣推出 2 款採用 X370 與 B350 晶片組 Mini-ITX 主機板,均劃分在自家 ROG Strix 主流電競市場,音效部分使用單獨的電路子版,號稱能夠降低來自於其它零組件的干擾。

Asus 將於 10 月底推出 2 張針對 AMD AM4 處理器插槽的 Mini-ITX 主機板,分別為 ROG Strix B350-I Gaming 與 ROG Strix X370-I Gaming,由名稱上來看均為重整產品線定位後的中階主流電競 ROG Strix,並各自採用 AMD B350 與 X370 晶片組。這 2 款晶片組的通道數量差異在 Mini-ITX 版型的配置上並無法顯現,2 款主機板硬體部分除了晶片組以外可謂一模一樣,板緣均有可定址 Aura RGB LED 設計。

ROG Strix B350-I Gaming ROG Strix X370-I Gaming
▲2 張 Mini-ITX 主機板相似度極高,除了晶片組和印刷的型號之外沒有什麼不同。

主機板支援 AMD Ryzen 系列處理器以及第七代 A 系列∕Athlon 處理器,沒有意外的話,未來也能夠透過 BIOS 升級方式支援第八代 APU 代號 Raven Ridge。只不過背板 I/O 部分並沒有安排任何的視訊輸出連接埠,可見主要目標市場放在會加裝獨立顯示卡的中、高階消費者。記憶體部分支援 2 條雙通道 DDR4 DIMM 插槽,超頻表定支援 DDR4-3600MHz 等效時脈,受惠於處理器的影響,也支援 ECC 形式的記憶體模組。

因版型限制,只有 1 條 PCIe 3.0 x16 介面卡插槽,M.2 則有 2 組,主機板背部 1 組連接至晶片組為 PCIe 2.0 x4 通道,另 1 組則依安裝處理器為 Ryzen 或是第七代 APU,可以使用 PCIe 3.0 x4 或是 SATA 6Gb/s,或是僅能單純使用 SATA 6Gb/s。至於 SATA 6Gb/s 共安排 4 埠,與 M.2 介面通道沒有任何使用上的互斥性。

ROG Strix X370-I Gaming
▲將 M.2 散熱片拆下,即可見到音效區獨立電路子版。

ROG Strix X370-I Gaming M.2 Combo
▲M.2 Audio Combo 區域結構爆炸圖,M.2 SSD 當然不包含在包裝之內。

比較特別的是音效類比輸出部分採用獨立的電路板子卡,1 組 M.2 插槽也在此處,除了因為主機板走線面積受限以外,廠商強調此種作法能夠遠離其它主機板零組件散發出的電磁干擾。音效部分使用自家 ROG SupremeFX 設計,為 S1220A HD Audio codec 訂製晶片,最高支援 192kHz/32bit,前、後立體音輸出加裝獨立運算放大器以及阻抗自動偵測,軟體搭配 Sonic Studio III 和 Sonic Radar III,3.5mm 類比音效輸出孔還有 LED 燈光照明。

ROG Strix B350-I Gaming ROG Strix X370-I Gaming back i/o
▲背板 I/O 一覽、3.5mm 類比音效輸出孔具備藍、綠、紅 LED 燈光, 分別對應線性輸入、立體聲輸出、麥克風功能(可程式化定義)。

有線網路使用 Intel 網路控制器晶片 I211-AT 搭配 ROG GameFirst IV 軟體,無線網路為 802.11ac 並支援 MU-MIMO,藍牙 4.2 也在該無線網路卡的支援範圍內。背板 I/O 安排 2 個 USB 3.1 Gen2 和 4 個 USB 3.1 Gen1,均為 Type-A 形式。目前 Asus 尚未公布這 2 張主機板的建議零售價格,僅指明將於 10 月底開始出貨。與目前台灣所販售的 GIGABYTE GA-AB350N-Gaming WIFI 相比,音效部分 Asus 可能稍微佔了上風,還多出 1 組 M.2 插槽,但卻也少了視訊輸出埠。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MSI 迷你電腦更新,Cubi 3 Silent 使用 Kaby Lake-U 與被動散熱設計

$
0
0
喜好迷你型電腦或是準系統的使用者有福了,MSI 發表旗下迷你電腦產品線 Cubi 的最新款 Cubi 3 Silent 與 Cubic 3Silent S,內部處理器 SoC 持續採用 Intel 第七代行動版 Core 系列處理器 Kaby Lake-U,但是將機殼機構大幅修正,去除風扇變更為被動式散熱。

目前 MSI 迷你電腦 Cubic 3 僅推出採用 Mini-STX 主機板版型的 Plus 系列,內部使用一般桌上型版本處理器。最新消息指出 Cubic 3 Silent 和 Cubic 3 Silent S(多出序列 I/O 連接埠)也將推出市場,將持續沿用 Cubic 2 搭載的 Intel 第七代行動版 Core 系列處理器 Kaby Lake-U,但是將捨去散熱風扇的配置,外露一部分散熱片達到被動式散熱效果,機殼構造也有不小的更新。

▲MSI Cubi 3 Silent 系列介紹影片。

Kaby Lake-U 的 TDP(熱設計功耗)為 15W,Cubi 3 Silent 系列直接使用 1 片鋁製散熱片將廢熱導至機身之外,外觀可以觀察到部分散熱片裸露在外。擴充性則保有此系列一貫的作風,卸除底部外殼即可更換 2.5 吋儲存裝置、M.2 SSD 以及 2 條 DDR4 SO-DIMM 插槽。視訊輸出則配備 DisplayPort 和 HDMI 各一組,均支援 4K 解析度,畫面更新率尚屬未知,USB 埠則能夠於關機狀態下持續輸出電壓電流,替外部裝置充電。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電子紙護眼螢幕再進化,Paperlike Pro終於加入HDMI輸入端子

$
0
0
先前筆者曾介紹過大上科技推出採用電子墨水(E Ink)顯示技術的電子紙護眼螢幕Paperlike,它最大的問題就是只能透過USB連接至電腦,而新推出的Paperlike Pro加入HDMI輸入功能,讓它能搭配更多種裝置使用,大幅提升螢幕使用彈性。

適合文書、程式工作使用

電子紙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像一般液晶螢幕需要背光,有著長時間閱讀也不容易疲勞的特性,雖然它只能顯示黑白灰階畫面,且顯示更新速度較慢,但是對於文書工作或是程式工程師來說,已經能夠滿足工作上的需求。

Paperlike Pro與前代產品尺寸一樣為13.3吋,解析度也維持在1600 x 1200,最大的不同就是加入了HDMI輸入功能,讓各種具有HDMI的電腦、行動裝置都能搭配Paperlike Pro使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Paperlike Pro並無內建電池,需要透過USB供電。

在顯示模式部分,保留了先前既有的A2、A5、FLOYD、16 model等模式,分別能顯示2、5、16層灰階(層數越少顯示更新速度越快),以及透過大上科技獨家的FLOYD技術,在顯示效果與更新速度間取得最佳平衡。此外最新加入的61 model則是能顯示比16層灰階更細微的色階變化。

Paperlike Pro的預定售價為人民幣5,999元(約合新台幣27,800元),預定上市時間為2017年11月。

▲如此一來也能搭配智慧型手機使用。值得一看的是影片中電子紙更新的速度相當流暢。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DPHPDMA 偽裝 DisplayPort 螢幕連接狀態,桌面圖示不再亂成一團

$
0
0
如果使用者透過 DisplayPort 介面連結螢幕,應該都會發現手動關閉螢幕電源再開啟時,電腦會認為此螢幕離線後又重新連接,造成原先的桌面設定亂成一團。日本網友 TRK5 (aquablew) 為了解決此狀況自行開發改造轉接器 DPHPDMA,近日已於市場販售。

為了理解此產品出現的原因,我們需要先複習 DisplayPort 的熱拔插偵測機制,DisplayPort 連接埠定義當中有個 Hot Plug Detect 針腳,當螢幕把此針腳由低電位(0V)提升至高電位(3.3V)時,表示螢幕已連接或是再次連接;相反過來,若是電位由高轉換成低,並且在低的時間超過 2ms,則表示已經斷開螢幕連接。另外若是在高電位狀態當中製造 1 個 0.5ms~1ms 的低電位時段,則表示由螢幕傳送 1 組中斷,要求電腦去讀取 DPCD 暫存器。

當使用者採用 DisplayPort 連接螢幕時,手動開關螢幕電源會讓電腦認知到斷開螢幕又重新連結的現象,並沒有辦法簡單地使用電阻連結 Hot Plug Detect 針腳至電源針腳永久製造高電位,因為還需要使用低電位達成其它狀態的判讀工作。此狀況也激勵日本一位網友 TRK5 (aquablew) 自行以微控制器設計 1 組 DisplayPort HPD Mod Adapter 改造轉接器,能夠根據不同的狀態攔截螢幕連結資訊,避免電腦因調整桌面設定導致圖示重新排列,或是多螢幕設定跳開的問題。


▲由網友自行設計的 DisplayPort HPD Mod Adapter,指在解決 DisplayPort 螢幕電源啟閉造成桌面圖示重新排列的問題。


▲該產品負責攔截由螢幕傳送的訊號,因此安裝時需要注意方向性。

DisplayPort HPD Mod Adapter(以下稱 DPHPDMA)安裝時具有方向性,且依據作者實驗結果,不可應用在 MST(Multi-Stream Transport)單一連接埠串連多螢幕,顯示卡的 DisplayPort 協定版本最高僅支援 1.2 版時也無法正常使用,其實限制還不少。不過若非以上使用情境,這款產品是目前較為有效的解決方案,畢竟開關螢幕因而需要重新設定桌面實在是相當惱人。


▲透過 ForceEnable 接點連結至接地的方式,強制該產品運作在 Force 模式。


▲DPHPDMA 運作測試影片。

DPHPDMA 於開機完成初始化之後,預設運作 Fake 模式,僅攔截高電位轉低電位斷開連接事件。如果螢幕電源關閉再開啟,電腦無法正常識別螢幕再次連結訊號而沒有畫面,則能夠透過自行焊接微控制器的 ForceEnable 接點至接地端,將產品調整至 Force 模式,此時再次連結訊號也會被攔截,另外也可以透過自行焊接 UART 介面透過電腦隨意控制運作模式。DPHPDMA 目前已於日本市場發售,未稅價為日幣 4,500 元,折合新台幣約 1,200 元。(話說最近日幣匯率很不錯)

 

資料來源

サークル TRKS Blogger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USB 3.x速度大不同,看懂不同編碼方式對效能的影響

$
0
0
USB 3.x從2008年推出USB 3.0規範開始,陸續經歷USB 3.1 Gen1、USB 3.1 Gen2,以及最新發表的USB 3.2等4種不同的版本,各版本具有除了具有不同的資料傳輸率之外,採用的資料編碼方式也有些差異,導致理論傳輸速度也各有不同,就讓我們深入瞭解一下其中細節。

編碼以避免訊號干擾

USB開發者論壇(USB Implementers Forum)在制定USB 3.0規範的時候,將資料傳輸率設定在5Gbps,後來推出USB 3.1時,USB 3.0被重新命名為USB 3.1 Gen1,所以其實兩者是相同的技術。

至於新推出的升級版規範,則命名為USB 3.1 Gen2,資料傳輸率從5Gbps翻倍至10Gbps,並改變使用的編碼方式,進一步提升實際傳輸效能。至於最新推出的USB 3.2,則使用2條USB 3.1 Gen1或Gen2的資料線路,進行雙通道傳輸。

不過為了降低資料傳輸的過程中產生的電磁波干擾,各世代規範都會先將資料編碼處理後再送出。

USB 3.1 Gen1運作時,會將長度為8bit的資料透過8b/10b編碼,打散(Scramble)成長度為10bit的符號(Symbol),並搭配展頻技術(Spread Spectrum)將編碼後的符號傳送出去,以降低電磁波干擾的情況。接收端收到訊號後,則可經由解碼程序將10bit符號還原為8bit資料。

然而USB 3.1 Gen2捨棄了8b/10b編碼,改為採用以10GbE乙太網路使用的64 b/66b編碼衍生的128b/132b編碼。這種編碼會將8組8bit的資料組成1個訊框(Frame),並在區塊前端加上4bit的辨識碼(Identifier),傳輸時仍會搭配展頻技術,但可視狀況決定是否打散。接收端收到訊號後,會將132bit訊框還原為128bit資料。

Gen2能降低傳輸耗損

Gen1與Gen2最大的差別,在於使用的編碼不同,在傳輸過程中產生的耗損也有所不同。在Gen1的情況中,每傳輸10bit的流量,其中只有8bit為真正的資料,耗損高達20%。而在Gen2中,每傳輸132bit的流量,就有128bit為真正的資料,耗損大約只有3%。

所以在計算理論傳輸速度的時候,USB 3.0與USB 3.1 Gen1的計算方式如下:

5Gbps(資料傳輸率) x 8/10(耗損)= 4,096Mbps(理論傳輸速度) = 500MB/s

而USB 3.1 Gen2的計算方式如下:

10Gbps(資料傳輸率) x 128/134(耗損) = 9,552Mbps(理論傳輸速度)= 1,212MB/s

至於USB 3.2的情況則最簡單,因為他是採用2條USB 3.1 Gen1或Gen2資料通道,所以只要直接乘上2倍就好,計算方式如下:

500MB/s x 2 = 1,000MB/s
(或) 1,212MB/s x 2 = 2,424MB/s

不過由於這邊提到的速度都是理論值,在實際應用的情況,會受到線材、端子品質,訊號干擾甚至是裝置效能等因素影響,根據經驗至少要打8折才會是實際速度,所以往後測試USB裝置的效能表現比不上官方宣稱的速度,也不用大驚小怪了。

(標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作者為VIA Gallery)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sus 推出網咖專用主機板 EX-A320M-GAMING,具備防濕鍍膜與 6 倍厚鍍金

$
0
0
網路咖啡廳的電腦通常是 24 小時不間斷運作,使用量為一般單週 5 天、單天使用 8 小時的數倍,對於系統零組件是不小的負擔。Asus 近期推出 1 張專為網咖設計的主機板 EX-A320M-GAMING,特別針對連續使用情境強化,採用 AMD AM4 插槽與 A320 晶片組。

網路咖啡廳的電腦系統通常都是 24 小時運作,因此若是採用一般家用產品,其產品壽命將大幅縮短,也會因為營業用途而被排除在保固條款之外。網咖電腦除了需要具備長時間使用的耐用性之外,還需要一些額外的保護性,譬如經常拔插的 USB 埠能夠承受更高的電壓突波,避免裝置不正常連接或移除造成整台電腦受損。


▲雖然 EX-A320M-GAMING 有可能塞進網咖主機不見天日,Asus 還是為它設計 RGB 燈光效果。

Asus 特別針對網咖使用情境,推出 EX-A320M-GAMING 主機板,採用 microATX 版型具備一定的擴充性,卻又不會太大造成安裝不便。該產品採用 AMD AM4 插槽與 A320 晶片組,採購成本相較 Intel 也會稍微低一些。為了因應高濕環境長期使用的耐用度問題,加上 1 層防濕氣層鍍膜,避免濕氣導致零件短路情形。USB 2.0 則是具備 USB Guard,比一般高出 120% 的電壓耐受度。


▲部分網咖使用高階處理器為號召,因此也具備可輸出 3A 電流的風扇∕水冷連接埠

該主機板的 PCIe x16 網路埠接點採用 15μ 鍍金層,外覆金屬保護與額外焊點加強。網路埠更是採用 30μ 鍍金層,為一般厚度的 6 倍,不愧是特地為「網」咖所設計的主機板。該產品尚不確定是否會出現在台灣的零售消費市場,筆者倒是希望防濕鍍膜可以延伸到其它產品線,畢竟台灣相對濕度相當高,或許可以減少好人出勤的機率。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USB 3.2來襲,如何搭配才能榨出最高傳輸速度

$
0
0
不知道讀者在看完了先前USB 3.2的介紹文章之後,是否會對歷代USB不同的規範感到困惑,筆者就將USB 3.2與先前規範的速度限制以及相容性做個整理,看看在如何能夠達到最高的傳輸速度,以及在混搭不同規範的時候,裝置會以怎樣的速度運作。

從內部線路瞭解狀況

其實要搞懂USB的傳輸速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歷代規範的內部線路下手,只要弄清楚運作的原理,傳輸速度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回過頭看USB 1.0到2.0的規範,資料是透過1對半雙工的線路(代號為D+、D-)進行傳輸,無論是從裝置傳輸至電腦,或是反過來從電腦傳輸至裝置,都是在同一條線路上完成,只不過他同時只能進行單向傳輸,所以當雙向都需要傳輸資料的時候,就需要排隊輪流進行。

到了USB 3.0以及USB 3.1 Gen1的Type-A與Type-B等規範,傳輸線路改為2對單工的線路(代號為SSTR+、SSTR-以及SSTX+、SSTX-),雖然每組線路只能往單向傳送資料,但是因為彼此能夠同步運作的關係,所以裝置與電腦間的資料不需排隊,就能進行雙向傳輸。

USB 3.1 Gen2維持了USB 3.1 Gen1的線路配置,但是將傳輸速度提高為2倍,並改善資料編碼效率,因此具有更高的資料傳輸速度。

至於USB 3.1 Gen1與USB 3.1 Gen2的Type-C端子部分,則是為了達到無方向性的設計,而在內部準備了2套線路,也就是說總共有2套SSTR以及SSTX,但是在運作的時候只會使用其中1套線路。

而最新的USB 3.2則是沿用Type-C端子設計,不過運作時會同時使用2套線路,以雙通道的方式傳輸資料,來達到傳輸速度加倍的功效。

此外在USB 3.0至USB 3.2中的所有規範,都保留了USB 2.0用的資料線路,以達到向下相容的需求。

速度由最慢的環節決定

在瞭解規範的線路配置之後,不難發現高版本中的線路都能相容低版本的需求,例如USB 3.1 Gen2能夠以USB 3.1 Gen1模式運作,如果要搭配USB 2.0的裝置的話,也有對應的線路能夠使用。

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所有USB的電腦、裝置、線材都能混搭使用,只不過速度會以其中最慢的環節決定。舉例來說,將USB 2.0的隨身碟插入USB 3.2的電腦上時,就會以USB 2.0的速度運作。

所以要榨出USB 3.2的最高速度,除了電腦與裝置都需支援USB 3.2之外,也需要使用通過認證USB 3.1 Gen2 Type-C線材,才能完整發揮2,424MB/s的最高速度,若是搭配認證USB 3.1 Gen1 Type-C線材則只有1,000MB/s。如過搭配Type-A轉接線材連接至USB 3.1 Gen2或USB 3.1 Gen1的話,則因為只能以單通道模式運作,所以速度分別會降為1,212MB/s、500MB/s。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Type-C線材內部可能只有USB 2.0所使用的D+、D-線路,所以使用這種線材連接各種裝置的話,速度就會下降至USB 2.0的水準,所以不要因為省錢購買便宜線材,而犧牲了高速傳輸的優勢。

(標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作者為VIA Gallery)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615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