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這幾代主機板產品逐漸調整旗下品牌策略,高階部分維持 ROG 產品線,主流與超值市場則由 ROG STRIX 和 TUF Gaming 接棒傳承。在第一波釋出的 Z370 晶片組主機板當中,僅有 1 張 ROG STRIX Z370-I GAMING 固守 Mini-ITX 版型,市場售價約新台幣 6,000 元左右。
Mini-ITX 版型與 Z370 晶片組
以台灣地區而言,縱使多家主機板廠商均有推出 Mini-ITX 搭配 Intel Z370 晶片組的計畫,不過第一波搶先上市的產品目前僅有 Asus ROG STRIX Z370-I GAMING 這張而已。ROG STRIX 主要肩負中階主流電競遊戲市場,功能雖不及高階 ROG,卻也反映在更為實惠的價格上,擁有遊戲品牌特色的同時又不會造成玩家太大的負擔。
身為 ROG 的一員,眼狀招牌圖示自然是少不了,本款以浮雕方式體現於散熱片表面,這片晶片組散熱片同時也肩負 M.2 設備的散熱任務。STRIX 字樣則另外印刷在處理器電源轉換供應區的散熱片,並以多角形切割以及鋁製品原色展現品牌意象。主機板右側邊緣背面擺放 Aura 可定址 RGB LED 燈光,並於 ATX 24pin 下方擺放 1 個 RGB LED 燈光針腳,同為可定址功能,輸出規格則是 5V/3A。
▲ROG STRIX Z370-I GAMING,透過散熱片配置給予 ROG STRIX 系列銀黑色的品牌辨識度。
▲1 組 M.2 插槽設置在主機板背面,僅具備 PCIe 3.0 x4 介面,外型規格支援 2260 和 2280。
▲使用螺絲起子可卸下晶片組上方的散熱片,該散熱片貼上導熱墊同時負責 M.2 設備的散熱,可安裝 2260 和 2280 外型規格的產品。
▲Aura 可定址 RGB LED 燈條針腳,輸出規格為 5V/3A。
▲主機板發光效果示意圖。
▲產品包裝零配件與說明書,其中包含 RGB LED 燈條延長線和雙頻無線網路天線,以及 CableMod 的 8 折優惠卷。
▲附贈處理器輔助安裝工具,避免意外滑落傷及插槽針腳。
▲M.2 2242 轉接套件。
▲I/O 檔板背面採用海綿外覆鋁箔,為容易安裝又不割手的設計。
▲講究品牌價值的當下,也有貼紙供玩家使用。
Asus ROG STRIX Z370-I GAMING 規格
- 尺寸版型:Mini-ITX(170 x 170(mm))
- 晶片組:Intel Z370
- 支援處理器:Intel 第八代桌上型 Core 系列
- 記憶體插槽:2 組(雙通道),DDR4-2133∕2400∕2666、DDR4-4333+(超頻)、無 ECC、無緩衝,總和最大容量 64GB
- 介面擴充槽:PCIe 3.0 x16 x 1
- 儲存裝置介面:SATA 6Gb/s x 4、M.2 x 2(M key、2260∕2280(2242 須轉接)、PCIe 3.0 x4、SATA 6Gb/s(僅 M.2_1))
- 背板 I/O:USB 3.1 Gen1 x 3、USB 3.1 Gen1 Type-C x 1、USB 2.0 x 4、DisplayPort x 1、HDMI x 1、RJ45 x 1、RP-SMA x 2、3.5mm x 5、TOSLINK x 1
- 附件:I/O 檔板 x 1、SATA 線材 x 4、2.4/5GHz 天線 x 1、M.2 固定螺絲 x 2、M.2 2242 轉接套件 x 2、RGB LED 延長線 x 1、面板延長線 x 1、處理器安裝工具 x 1
記憶體供電區一同散熱
觀察處理器供電區複雜的設計可以發現,記憶體主要供電轉換區沒有設計在 ATX 24pin 旁邊,也不是擺放至主機板背面,而是併入處理器供電處理區域,與繪圖核心和部分處理器供電部分共享 1 塊散熱片。該部分使用編號為 4C09B 的 MOSFET 組合成 1 上 2 下的電路結構,應為 ON Semiconductor 公司製造,後端串接 1 顆 0.3μH 電感和 1 顆 APAQ 5000 小時壽命 560μf 固態電容,靠近記憶體插槽區域再加裝 2 顆 330μf 固態導電性高分子電容。
處理器封裝供電部分則依據核心(IA)、繪圖(GT)、System Agent、I/O 分別設計 4 相、雙相、單向、單向的供電規模,各相均使用上、下橋整合的 ON Semiconductor NTMFD4C86N MOSFET。處理器核心各相串接 1 顆 0.3μH 電感,後端並聯 5 顆 560μf 固態電容,繪圖核心各相則是串接 1 顆 0.3μH 電感,後端並聯 5 顆 560μf 固態電容。System Agent 和 I/O 分別串接 1 顆 0.3μH 電感以及 1 顆 2.2μH 電感,後方各自再並聯 2 顆 560μf 固態電容。
▲主機板正面一覽。
▲處理器與記憶體主要供電轉換區使用 2 片銀色散熱片。
▲卸下散熱片後的供電轉換區,最右側部分負責記憶體主要供電。
▲Asus ASP1400BT 晶片,負責處理器核心與繪圖核心的供電轉換控制。
▲處理器插槽中央具備負責電壓削尖平滑化的積層陶瓷電容,只是不會像高階產品一樣上好上滿。
雖然主機板整體看來與前代 ROG STRIX Z270I GAMING 沒有什麼改變,Asus 方面則表示加強記憶體走線。根據官方資料,各代處理器均有些電氣規格的小差異,他們根據這些異動最佳化記憶體走線以及電路板不同層之間的 via 連接孔,讓這款主機板記憶體頻率往上跳一階支援至 DDR4-4333MHz 等效時脈。
▲Asus 所採用的 OptiMEM 方式相較一般設計,能夠降低訊號經過電路後的衰減失真狀況。
▲記憶體拆槽上方架設 4 個 LED 簡易除錯燈。
ASM3142 晶片傳輸更快
Mini-ITX 主機板該如何配置功能與連接埠位置,持續考驗著廠商的智慧,本款僅針對 USB 3.1 Gen2 晶片加強,或許也是能夠在市場上搶先開賣的原因之一。該控制器換裝 ASMedia 新款 ASM3142,相較前一代產品使用 ASM2142,ASM3142 在省電的同時還具備更高的傳輸速度,連結更多產品時能夠提供更多的頻寬餘裕。
▲ASM3142 USB 3.1 Gen2 控制晶片,提供前置面板連接針腳。
無線網路功能規格沒有變更,依然支援 802.11ac 2T2R 雙空間流,也支援 Wave 2 的 MU-MIMO 以及藍牙連接功能,只是晶片廠商從 Qualcomm 換成 Realtek,對於有品牌情節的使用者來說可能會有些遺憾。有線網路實體層晶片依然是 Intel i219V,並加入硬體防突波 LANGuard,於 Windows 作業系統再依靠管理軟體調整封包優先權。
▲無線網路卡功能規格不變,廠牌換裝 Realtek。
▲i219V 有線網路實體層晶片。
PCIe 介面插槽因為版型的關係,沒有意外只提供 1 組 PCIe 3.0 x16,使用包覆金屬片的 SafeSlot 加強抗拉扯能力。SATA 6Gb/s 提供 4 個,2 個擺放在接近板緣的位置,2 個則介於晶片組和記憶體插槽之間。其餘多數連接針腳也擺放在板子四周邊緣,方便小型機殼整理以及連結線材,並沒有什麼懸念或是不便之處。
▲PCIe x16 插槽使用 SafeSlot 加強固定。
▲4 個 SATA 6Gb/s。
▲USB 3.1 Gen1、2 個 SATA 6Gb/s、機殼面板連接針腳、Aura 可定址 RGB LED 針腳均位在板緣。
▲HD-Audio 前面板連接針腳、USB 2.0 擴充針腳、1 個風扇插座安排在 M.2 插槽末端靠近 PCIe x16 插槽與背板 I/O 處,此外尚有 1 組水冷幫浦專用埠靠近無線網路卡。
▲音效晶片採用 Asus 向 Realtek 訂製的 S1220A,相關規格指標比起 ALC1220 好一些,前後立體音聲道輸出分別加入 TI RC4580 以及 OPA1688 運算放大器,並以 Nichicon 音響用電容調整音色。
▲背板 I/O 的 Type-C 連接埠僅支援 USB 3.1 Gen1 規格,近來也越來越少看到 PS/2 連接埠。
▲Type-C 採用 ASM1543 交換與配置通道晶片。
(下一頁:UEFI 介面功能)
熟悉的 UEFI 介面
Asus 主機板 UEFI 介面形式,從好幾代以前 Intel 80 系列主機板就確立下來,至今都沒有什麼重大變動。ROG 系列和 ROG STRIX 系列介面配色並未分類,同樣是紅灰底、白黃字體,預設值進入 EzMode 頁面,顯示主機板資訊概要並提供簡易調整選項。QFan Control 頁面提供本主機板 2 個風扇插座的溫度與轉速對應調整機制,以圖形化介面滑鼠拖拉方式調整。EZ Tuning Wizard 則包含 2 個功能,其一為自動調整運作時脈超頻,其二為提供設定精靈協助建立儲存裝置 RAID。
▲本款預設進入 EzMode,提供主機板資訊概要。
▲QFan Control 提供溫度與風扇轉速對應控制,並可選擇主機板多處測溫點。
▲EZ Tuning Wizard 提供自動超頻功能與 RAID 組態設定。
使用滑鼠按下畫面圖示或是按下鍵盤 F12,即可進入 Advanced Mode,此後若是想要變更預設進入模式,可於 Boot>Boot Configuration>Setup Mode 當中做出選擇。My Favorites 頁面已預設加進數種調整選項,不再是空空如也需要使用者一一加入捷徑。按照往例,Main 分頁提供語言、時間、密碼等簡單設定和基礎資訊,AiTweaker 則為時脈與電壓控制,Advanced 頁面則為功能控制,Monitor 顧名思義提供電壓與風扇轉速等資訊,Boot 和 Tool 則是開機功能與 Asus 自家功能。
▲My Favorites 分頁已預先替使用者安排常用功能捷徑。
▲Main 分頁可以選擇 UEFI 介面語言。
AiTweaker 頁面包含處理器與記憶體相關運作時脈與電壓設定,記憶體時序部分也位於這個分頁的 DRAM Timging Control 選項當中,當然隨著產品世代更迭,也會逐漸多出可調整的功能,譬如此次在 AiTweaker>Tweaker’s Paradise 的 Realtime Memory Timing,開啟後即可利用公用程式即時調整部分記憶體時序,原本就頗具特色的 TPU、DIGI+ 功能同樣位於此分頁。
▲AiTweaker 頁面整合時脈與電壓等相關功能選項。
▲預載 5GHz 超頻設定檔。
▲Intel 第八代 Core 系列處理器重點之一的 Realtime Memory Timing,位於 AiTweaker>Tweaker’s Paradise。
▲可否支援寫入 DRAM SPD 的開關選項。
▲Memory Training Algorithms 開放讓使用者選擇。
Advanced 提供主機板相關功能啟閉設定,內容選項大致上與過往相同。特別的是搭配自家所推出的 HYPER M.2 X16 轉接卡,於 Advanced>Onboard Devices Configuration 新增 Hyper M.2X16 選項,開啟時將把 PCIe 3.0 x16 分拆為 x8、x4、x4,才可以偵測到 3 組裝設在 HYPER M.2 X16 轉接卡的 SSD。
▲Hyper M.2X16 選項必需設定為 Enable,才會將處理器的 PCIe 3.0 x16 通道分拆,最多可偵測到 3 組裝置(此為處理器限制)。
▲Advanced>HDD/SSD SMART Information 顯示連接的儲存裝置 S.M.A.R.T. 資訊。
Tool 分頁擺放用來更新 BIOS 的 EZ Flash 3,支援讀取 USB 或內建儲存裝置,也可透過網路直接連線下載更新檔案,支援 DHCP、PPPoE、手動輸入固定 IP 等方式。Secure Erase 提供 SATA 介面 SSD 快速消除內部資料功能,也有將使用過一陣子的 SSD 產品回復存取速度效用,只是需要以消耗快閃記憶體寫入壽命作為代價。
▲Tool 擺放額外的工具程式。
▲EZ Flash 3 能夠直接透過網路連線下載新版 BIOS。
▲Secure Erase 快速消除 SATA 介面 SSD 儲存資料。
Overclocking Profile 內建 8 個設定檔空位,讓使用者讀取或載入不同的 UEFI 設定檔,也能夠存取外部儲存裝置空間的檔案。連接主機板硬體資訊部分則安排記憶體 SPD 和顯示卡的 SPD Information 和 Graphics Card Information。筆者認為比較可惜的是 UEFI 沒有加入控制 Aura RGB LED 的介面,即便只是簡單地選個顏色或是更換變化效果也可以。
▲Overclocking Profile 提供使用者快速切換不同 UEFI 設定機制。
▲記憶體 SPD 內建資訊與時序可透過 SPD Information 查看。
▲這張主機板僅具備 1 組 PCIe x16 插槽,所以 Graphics Card Information 顯得較為空曠。
(下一頁:AI Suite 3 和其它功能軟體)
AI Suite 3 軟體為枝幹,向外延伸附加軟體
Asus 主機板附加加值軟體以 AI Suite 3 為主,整合主機板大部分應有的控制機能,之後再依據該主機板產品定位,額外獨立附加其它軟體,如網路或是音效加強部分。AI Suite 3 包含 Dual Intelligent Processor 5,以 TPU、EPU、DIGI+ VRM、Fan Xpert4、Turbo APP 等 5 個功能組合成基本功能,TPU 和 EPU 主事超頻電壓與省電機制、DIGI+ VRM 則是與外部 VRM 電源轉換供應相關、Fan Xpert 4 則是容易理解的風扇轉速調整。
▲AI Suite 3 為最主要的核心軟體,包含 Dual Intelligent Processor 5,5 種功能機制各司其職。
▲TPU 專司超頻功能。
▲EPU 為省電機制。
▲DIGI+ VRM 用以調整外部 VRM。
▲Fan Xpert4 調整溫度與風扇轉速對應曲線。
Turbo APP 依據目前使用者所開啟的程式,自動調整處理器頻率、風扇轉速等設定,依據不同使用情境最佳化系統資源。上述 5 種功能以外,AI Suite 3 還整合 Windows 垃圾檔案清理、更新 BIOS、系統資訊等方便的機制,因此將 AI Suite 3 描述成 Asus 主機板最重要的軟體也不為過。
▲使用者可以透過 Turbo App 的偵測機制,依據目前所開啟的程式套用不同的效能運作模式和風扇轉速。
▲PC Cleaner 負責清理 Windows 長期運作後,一些非必要的檔案。
▲EZ Update 將 BIOS 與驅動程式更新至最新版本。
音效搭配 SupremeFX 軟體,但其實這僅為 Realtek 音效控制面板的客製化版本,附加耳機阻抗偵測與增益調整,真正有意義的是內建 Sonic Studio III 和 Sonic Radar III 快捷鍵,前者提供更為強化的音效功能,譬如語音清晰度強化、降噪、環繞音場等,後者則是音效視覺化功能,在遊戲畫面疊覆小型視窗,顯示聲音方位即可快速判斷敵人位置。
▲Sonic Studio III 提供多種音效選項與強度調整。
▲Sonic Radar III 將遊戲中的音源方位以視覺化方式呈現在螢幕上。
網路部分提供 Game First IV 軟體控制網路封包,預設值為自動調整,使用者也能夠透過手動方式將優先順序依據遊戲、影音串流、檔案分享等使用情境最佳化網路優先權分配。RAMCache II 以系統記憶體作為儲存裝置的讀寫緩衝區,加速硬碟或是 SSD 的讀寫效能,即便是採用 NVMe 介面的 SSD 也有數倍的加速效果。當然最後也不能忘了用來控制可定址 RGB LED 燈光效果的 Aura,內建多種燈光效果和選項供使用者客製化調整,與其它第三方合作廠商則透過 Aura Sync 機制,同步控制發光效果,讓整台電腦主機具備一致的風格。
▲Game First IV 可以依據使用情境,最佳化網路封包優先權。
▲RAMCache II 以系統記憶體作為實體儲存裝置的快取。
▲Aura 包含多種燈光效果,也能夠同步管理第三方廠商產品。
(下一頁:實際上機測試)
Core i7-8700K 5GHz 輕鬆達標
這一代 Intel 處理器的優缺點依然是一翻兩瞪眼的狀態,透過自家 14nm++ 製程讓運作頻率再創新高,卻也因為晶粒和 IHS 之間的導熱介面材料不佳使得廢熱不易散出。即使本款 UEFI 內建 5GHz 超頻設定檔,實際運作能夠正常開機與測試,睡眠待機等機制也沒有出錯,可惜一旦遇到讓處理器全力運作的測試程式,就會觸發處理器過熱保護機制。
除了使用處理器 Core i7-8700K 搭配測試,記憶體則選擇 G.SKILL Trident Z RGB F4-3600C16Q-32GTZR,因為待測主機板僅有 2 支記憶體插槽的關係,僅插上 2 支記憶體模組進行測試。標準測試會將記憶體手動固定於 DDR4-2666MHz 等效時脈,超頻測試則載入主機板預設 5GHz 設定,以及記憶體模組 SPD 內部的 XMP 設定,將等效時脈拉抬至 DDR4-3600MHz。
▲CPU-Z 抓取到的 BCLK 運作時脈相較其它主機板稍高些許,一般大約在 99MHz~100MHz 之間,這多少也影響到標準測試分數。
▲CPU-Z 內建單執行緒與多執行緒測試,分別相較 Core i7-7700K 多出 10.4% 和 45.2%。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頻寬測試,System Agent 運作時脈自動調整至 4.4GHz,時序也收得較緊讓延遲略低 7ns。
▲Transcend MTS800 256GB 固態硬碟為標準存取速度表現。
▲CINEBENCH R15 處理器測試分數為 1414cb,內建繪圖核心則為一般標準 65.50fps。(點圖放大)
▲x264 FHD Benchmark 達成每秒壓制 46 張畫面的表現。
▲PCMark10 同為中規中矩的表現。(點圖放大)
▲Core i7-8700K 的繪圖部分並未有重大提升,3DMark 呈現微幅漲勢。(點圖放大)
散熱部分使用筆者長期以來的老戰友 Cooler Master X6,原先曾經考量是否應該使用高度較低的散熱器,衡量這張主機板定位以及小機殼使用 120mm 或是 140mm 一體式水冷的可能性,最終選擇維持不變。
▲處理器和記憶體超頻後,CPU-Z 內建測試提升 9.5% 和 18.5%。
▲AIDA64 記憶體讀寫頻寬能夠跨越 50GB/s 門檻,延遲進入 45ns 以下。
▲CINEBENCH R15 處理器分數為 1656cb,相較未超頻前提升 15.2%。(點圖放大)
稀有的 Z370 晶片組 Mini-ITX
ROG STRIX Z370-I GAMING 是台灣地區首賣的 Z370 晶片組 Mini-ITX 版型主機板,近日 ASRock 的 Z370M-ITX 也開賣,市場定位稍低便宜約新台幣千元出頭。這張主機板各方面來說沒有出現什麼缺點,只是 USB 3.1 Gen2 規格只安排前面板連接針腳,具備此線材的小機殼可以說是相當稀有(Lian-Li PC-Q39 即為一例),採購並不容易。
若和自家 ROG STRIX 系列主機板相比,功能可比擬的型號為 ROG STRIX Z370-E GAMING,ATX 版型同樣具備無線網路,背板 I/O 還多了 USB 3.1 Gen2,要價新台幣 6,600元~6,700 元左右;若以價格分類,ROG STRIX Z370-F GAMING 約為新台幣 5,900 元左右,去除 USB 3.1 Gen2 前面板連接針腳與無線網路,加上 100 元正好可以購買 ROG STRIX Z370-I GAMING,價格帶似乎有些過於接近。Asus 表示該系列以功能差異為設計初衷,但最終價格卻相當類似,該如何在些微差異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頗為考驗消費者的智慧。
廠商資訊
華碩電腦 https://www.asus.com/tw/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 散熱器:Cooler Master X6
-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F4-3600C16Q-32GTZR
- 系統碟:Transcend MTS800 256G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FOCUS Plus 750 Platinum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