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622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entry 2.0迷你機殼,7公升體積卻能容納30.5公分顯示卡

$
0
0
對於迷你機殼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該如何容納尺寸龐大的高階顯示卡,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ASRock採用的方案如DeskMini GTX採用MXM型式顯示卡,或是DeskMini A300採用具有較強內建顯示效能的Ryzen APU,來達到縮小尺寸的目的,而Sentry 2.0則是硬碰硬,能直接裝入全尺寸顯示卡。

GeForce RTX 2080 Ti也吃得下

DeskMini GTX的體積雖然只有2.7公升,但是它僅支援筆記型電腦使用的MXM型式顯示卡,不但選擇較少,而且價位比較高又不容易購買,而DeskMini A300的體積更是縮小到2公升,不過它就犧牲了安裝獨立顯示卡的空間。

Sentry 2.0的體積「高達」7公升,外觀尺寸為310 x 340 x 66公釐,大約與Sony PlayStation 4 Pro的295 x 327 x 55公釐差不多,雖然比前面提到的2款機殼尺寸大了許多,但是仍比一般機殼輕巧。

Sentry 2.0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容納長度達30.5公分的雙槽顯示卡,根據官方提供的顯示卡相容性清單,它可以相容多間廠商推出的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顯示卡,但因為尺寸因素無發相容AMD Radeon VII顯示卡,僅能安裝Radeon RX Vega64或Radeon RX 590以下顯示卡。

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者安裝的顯示卡長度小於17.5公分的話,多出來的空間就能安裝12公分AIO處理器水冷排,空間利用相當具有彈性。

Sentry 2.0迷你機殼,7公升體積卻能容納30.5公分顯示卡

Sentry 2.0迷你機殼,7公升體積卻能容納30.5公分顯示卡

Sentry 2.0迷你機殼,7公升體積卻能容納30.5公分顯示卡

Sentry 2.0迷你機殼,7公升體積卻能容納30.5公分顯示卡

Sentry 2.0迷你機殼,7公升體積卻能容納30.5公分顯示卡

Sentry 2.0迷你機殼,7公升體積卻能容納30.5公分顯示卡

Sentry 2.0迷你機殼,7公升體積卻能容納30.5公分顯示卡

支援Mini-ITX主機板,可裝4顆硬碟

Sentry 2.0支援Mini-ITX主機板與SFX 100mm電源供應器(不支援SFX-L),可以安裝47公釐以下的處理器散熱器。

在硬碟部分,除了安裝於主機版上的M.2固態硬碟以外,Sentry 2.0還提供2組2.5吋硬碟安裝空間(其中1組需安裝37公釐以下的處理器散熱器才能使用)。另外如果安裝長度小於17.5公分的顯示卡或是不安裝顯示卡,就能額外1或2顆3.5吋硬碟。

Sentry 2.0的前方面板舉有1組附指示燈的電源按鍵,以及2組USB 3.2 Gen1(USB 3.0)端子,後方除了有標準I/O擋板孔位之外,還有3個RP-SMA天線孔位與Kensington安全鎖孔,方便連接無線網路並發揮防盜功能。

Sentry 2.0迷你機殼,7公升體積卻能容納30.5公分顯示卡

Sentry 2.0迷你機殼,7公升體積卻能容納30.5公分顯示卡

Sentry 2.0迷你機殼,7公升體積卻能容納30.5公分顯示卡

Sentry 2.0的預定售價為美金260元(約合新台幣8,100元),預定上市時間為2019年12月,由於它能相容一般的Mini-ITX主機板與顯示卡,所以零組件的選擇彈性相當高,日後升級也更加方便。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Steam 日式遊戲黃金周特價下殺,來看看哪些遊戲值得買?

$
0
0
日本黃金周適逢天皇退位與繼任,今年假期從 4 月 27 日至 5 月 6 日為止長達 10 天,線上遊戲發行平台 Steam 也在此時舉辦遊戲特價活動,且相當應景地均為日式遊戲,如惡靈古堡 2 重製版、七龍珠 FighterZ、JUMP FORCE、尼爾:自動人形均有程度不一的折扣。

日本明仁天皇於今年 4 月 30 日退位,德仁則於隔日繼位為天皇,平成年號也在同一天變更為令和,日本政府將 2019 年 4 月 30 日和 5 月 2 日訂為休假日、5 月 1 日訂為祝日(國定紀念日),因此前後加總憲法紀念日、綠之日(原為昭和天皇裕仁冥誕 4 月 29 日,亦有鼓勵生態保育的意味,2005 年移至 5 月 4 日,4 月 29 日改為昭和之日)、兒童之日(兒童節),今年日本黃金周假期從 4 月 27 日至 5 月 6 日為止長達 10 天。

與此同時,線上遊戲發行平台 Steam 也這個時段舉辦遊戲特價活動,特價日期為即日起到 5 月 7 日(下周一)凌晨 1 點截止。特價遊戲多為日系、日式風格,同時囊括角色扮演、格鬥、動作冒險、視覺小說、策略模擬等種類,甚至是 RPG Maker VX Ace、RPG Maker MV 等角色扮演製作軟體也有 8 折和 75 折特價。

Steam 日式遊戲黃金周特價下殺,來看看哪些遊戲值得買?
RPG Maker MV為 1 款跨平台角色扮演遊戲製作軟體,也在今年 Steam 黃金周特價之列,75 折特價之後為新台幣 412 元。

 

哪些遊戲值得買?

若以折價成數與知名度排列,25 折遊戲包含下面這些最值得推薦

Steam 日式遊戲黃金周特價下殺,來看看哪些遊戲值得買?
▲「YOU DIED」被玩家製作成 meme 梗圖的 DARK SOULS 系列遊戲 DARK SOULS III「黑暗靈魂 3」,此次黃金周特價只要新台幣 322 元。

Steam 日式遊戲黃金周特價下殺,來看看哪些遊戲值得買?
▲準備好和北海小英雄他朋友--魯夫一同去冒險了嗎?One Piece Pirate Warriors 3「航海王:海賊無雙 3」特價只要新台幣 297 元。

此外一些較為知名的遊戲也有程度不一的特價,如:

Steam 日式遊戲黃金周特價下殺,來看看哪些遊戲值得買?
▲頗受玩家好評的 NieR:Automata「尼爾:自動人形」,這次特價 5 折為新台幣 892 元(18+)。

Steam 日式遊戲黃金周特價下殺,來看看哪些遊戲值得買?
BIOHAZARD RE:2「惡靈古堡 2 重製版」將原本固定視角的遊戲全面 3D 化並改為第三人稱視角,保留原始顫慄驚悚的情境氛圍,特價 66 折 1,293 元。

雖然台灣沒有黃金周之類的休假制度,但是今天也因為勞動節放假一天,有空不妨進入 Steam 黃金周特價頁面瀏覽撿便宜,先行補足遊戲收藏庫內容,以便未來長假所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Western Digital 推出 PC SA530 SATA SSD,配備 96 層 3D NAND 補足藍標留下的空缺

$
0
0
Western Digital 旗下 WD Blue 品牌,今年提升位階跨足 NVMe 入門市場,推出 SN500 NVME SSD,而原本的 3D NAND SATA SSD 也將換裝 96 層 3D NAND 快閃記憶體,推出 PC SA530 SATA SSD,依舊維持 SATA 6Gb/s SSD 產品供應。

Western Digital 旗下 WD Blue 品牌,原本就是定位在消費性市場主流產品位置,隨著 NVMe 市場大眾化,以及相關零組件與 NAND 快閃記憶體價格下調,Western Digital 也把原本使用在 3D NAND SATA SSD 的 WD Blue 品牌上調規格,推出採用 NVMe 介面規範 SN500 NVME SSD,以 PCIe 3.0 x2 通道達成讀取 1700MB/s,卡位中階市場。

雖然 3D NAND SATA SSD 目前依舊還在市場上銷售,但 Western Digital 已經想好下一步規劃,同時迎合 BiSC4 96 層 3D 堆疊 NAND 產能陸續開出,新款接替 SATA 6Gb/s 介面市場的 PC SA530 SATA SSD 將升級採用此類 96 層 3D 堆疊 NAND 快閃記憶體顆粒。

Western Digital PC SA530 SATA SSD 具備 2.5/7mm 以及 M.2 2280 等外型規格
▲Western Digital PC SA530 SATA SSD 具備 2.5/7mm 以及 M.2 2280 等外型規格。

PC SA530 SATA SSD 預計將推出 2.5 吋、7mm 厚度,以及 M.2 2280 等外型規格產品,且受到市場變化的關係,目前 PC SA530 SATA SSD 預計最高容量僅有 1TB,不若 3D NAND SATA SSD 劃分出 2TB 容量等級。除了改採 96 層 NAND 和沒有 2TB 容量版本之外,PC SA530 SATA SSD 與 3D NAND SATA SSD 規格完全相同,512GB 以上容量循序讀寫速度可達 560MB/s 與 530MB/s。

PC SA530 SATA SSD 2.5 吋和 M.2 版本均會推出 256GB、512GB、1TB 容量,M.2 版本比起 3D NAND SATA SSD 略薄(2.23mm 對比 2.38mm),1TB 預計為單面設計
▲PC SA530 SATA SSD 2.5 吋和 M.2 版本均會推出 256GB、512GB、1TB 容量,M.2 版本比起 3D NAND SATA SSD 略薄(2.23mm 對比 2.38mm),1TB 預計為單面設計。

以 PC SA530 SATA SSD 與 3D NAND SATA SSD 雙方效能規格相同推測,PC SA530 SATA SSD 控制器型號沒有改變,依舊採用 Marvell 88S1074,同時表示將會額外安裝 DRAM 作為讀寫快取與加速操作 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表格之用,依舊可維持不錯的 4K 隨機讀寫性能。

功能有著自家 nCache 2.0 快取加速機制,將部份 TLC 紀錄區模擬成 SLC 使用,加強寫入速度同時避免 TLC 紀錄區的寫入放大效應。PC SA530 SATA SSD 也會分成支援 TCG Opal 2.01 的加密版本與不加密版本,且 2 者均支援 DEVSLP 深層睡眠電源狀態,512GB 容量在此電源狀態僅消耗 5W~7W,1TB 容量則是 5W~12W。

PC SA530 SATA SSD 依照容量大小,各款的耐寫量分別為 100TBW、200TBW、400TBW,雖然目前尚未公布正式銷售日期與價格,但保固依舊是不縮水的 5 年。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MD Radeon VII 加裝一體式水冷,Alphacool 推出 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

$
0
0
除了產品名稱不知道為何這麼長以外,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 讓 Radeon VII 玩家獲得一體式水冷散熱系統的支援,省去自行挑選、組裝水冷系統的麻煩。開發商 Alphacool 也宣稱這是第一款貨真價實的 AIO 一體式水冷,無須針對顯示卡的電源供應轉換區再額外安排風扇散熱。

AMD Radeon VII 顯示卡採用顯示晶片與 HBM2 記憶體一同封裝在基板的方式,達成高記憶體體頻寬、高記憶體容量的效能訴求。但就市場觀察,Radeon VII 發貨量其實並不多,有幸搶到 1 張的消費者相當幸運,也因為 Radeon VII 都是俗稱公版卡的設計,販售廠商亦未能夠強化空冷散熱器。

近期不少廠商均為 Radeon VII 顯示卡推出囊括供電轉換區廢熱處理的全覆式水冷頭,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購幫浦馬達、水管、散熱排、風扇等零組件,若是不想如此麻煩,只想為 Radeon VII 換裝更強力的散熱裝置,不妨可以參考 Alphacool 近日宣布推出的 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名稱真的好長……)

Alphacool 近日推出 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是專為 Radeon VII 顯示卡所設計的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銅鍍鎳水冷頭鰭片厚度為 0.6mm
▲Alphacool 近日推出 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是專為 Radeon VII 顯示卡所設計的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銅鍍鎳水冷頭鰭片厚度為 0.6mm。

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 採用常見的幫浦與水冷頭一體結合設計,直接覆蓋 Radeon VII 顯示卡晶片與 HBM2 記憶體,顯示卡電路板其餘的供電轉換廢熱處理,則直接交給大型化的散熱鰭片,不再另外安排風扇強制空氣流動,因此 Alphacool 稱這款 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 為真正的 AIO 一體式散熱系統,而非 Hybrid 混合式散熱。

顯示繪圖晶片與 HBM2 以外的供電轉換廢熱處理,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 直接以大型散熱片解決
▲顯示繪圖晶片與 HBM2 以外的供電轉換廢熱處理,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 直接以大型散熱片解決。

大型散熱片除了覆蓋 Radeon VII 顯示卡晶片封裝以外的正面區域之外,背面也有 1 片大型金屬片與散熱鰭片設計,能夠再一次的加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水冷幫浦則是採用自家 DC-LT 型號,出水口壓力達 0.8m/H2O,而銜接至散熱排的水管還安排快速拆裝接頭,方便使用者額外串接其它水冷設備。若是玩家有更換水管的需求,則轉接頭均為 G 1/4”標 準規格。

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 也替 Radeon VII 顯示卡設計 1 片金屬背板,並安排不少的散熱鰭片
▲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 也替 Radeon VII 顯示卡設計 1 片金屬背板,並安排不少的散熱鰭片。

這款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系統的散熱排選用 240mm,厚度達 30mm,鰭片密度為 15FPI。為了達到最佳的散熱效能與減少因金屬電位差造成的腐蝕現象,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 水冷頭、散熱排、散熱排鰭片均使用銅材質打造,因此售價是略高的 189.95 歐元。折合約新台幣 6,700 元左右,保固 2 年。

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 採用 240mm 水冷散熱排,水流通道與鰭片均使用銅材質
▲Eiswolf 240 GPX Pro AMD Radeon VII M01 採用 240mm 水冷散熱排,水流通道與鰭片均使用銅材質。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Dasung Paperlike電子紙螢幕再進化,加入前光與觸控功能

$
0
0
Dasung的Paperlike螢幕並非採用現在常見的LCD或OLED等顯示技術,而是採用閱讀更加舒適的電子紙顯示技術,可以降低眼睛在操作電腦時的負擔。這次新推出的4款新產品都具有13.3吋的顯示面積,並搭載多段式前光照明功能,能強化在昏暗環境中的觀賞體驗。

前光與觸控功能助陣

電子紙顯示技術的內部構造由無數微小的膠囊組成,膠囊內包含帶正負電荷的白色與黑色粒子,能夠透過控制面板形的電場讓對應的顏色粒子就會往膠囊頂端移動,進而讓使用者看到畫面。

與LCD需要背光或OLED為自發光的顯示原理不同,電子紙只需將環境光源折射光線至觀看者眼中即可,能夠避免螢幕光源直射眼睛的狀況,因此具有可以降低眼睛疲勞的特性。

不過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電子紙螢幕還是難免會遇到環境光源不足的情況,讓使用者難以閱讀螢幕所顯示的文字與圖像,因此這次推出的Paperlike Pro-F、Paperlike Pro-FT、Paperlike HD-F、Paperlike HD-FT等4款螢幕都搭載前光模組,可在光線不足時進行補強,並可依需求調整5段前光強度或是完全關閉前光,達到最舒適的閱讀狀態。

這4款螢幕中,Pro的解析度為1600 x 1200,HD則為2200 x 1650,另一方面,型號中有FT的螢幕也加入了觸控功能,能夠支援Windows與Linux平台電腦,讓方便在閱讀長篇文字的時候直接以手指進行觸控操作,提升閱讀體驗

Dasung Paperlike電子紙螢幕再進化,加入前光與觸控功能

Dasung Paperlike電子紙螢幕再進化,加入前光與觸控功能

Dasung Paperlike電子紙螢幕再進化,加入前光與觸控功能

Dasung Paperlike電子紙螢幕再進化,加入前光與觸控功能

Dasung Paperlike電子紙螢幕再進化,加入前光與觸控功能

Dasung Paperlike電子紙螢幕再進化,加入前光與觸控功能

Dasung Paperlike電子紙螢幕再進化,加入前光與觸控功能

反應速度經得起影片考驗

這4款螢幕都採用HDMI端子,除了可以接收來自電腦的影像外,還可以連接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像一般電子紙螢幕的反應速度比較慢,無法顯示動態畫面,反應速度一直是Dasung的強項,官方宣傳影片甚至直接以影片播放進行展示,可以看到Paperlike Pro、Paperlike HD的畫面顯示流暢度雖然不及LCD螢幕,但是已經能夠顯示動態畫面。

Dasung Paperlike電子紙螢幕再進化,加入前光與觸控功能

Dasung Paperlike電子紙螢幕再進化,加入前光與觸控功能

Dasung Paperlike電子紙螢幕再進化,加入前光與觸控功能

▲從宣傳影片可以看到螢幕的反應速度相當快,影片播放尚稱流暢。

這次推出的4款螢幕規格區別與價格分別如下:

Paperlike Pro-F:13.3吋、1600 x 1200、前光,美金998元(約合新台幣31,090元)
Paperlike Pro-FT:13.3吋、1600 x 1200、前光、觸控,美金1,048元(約合新台幣32,650元)
Paperlike HD-F:13.3吋、2200 x 1650、前光,美金1,249元(約合新台幣38,910元)
Paperlike HD-FT:13.3吋、2200 x 1650、前光、觸控,美金1,299元(約合新台幣40,470元)

預定上市時間為2019年7月,雖然價格偏高,但其護眼效果無法被其他螢幕取代,仍適合需長時間操作電腦的使用者參考。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超任遊戲HD化!bsnes模擬器帶來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功能

$
0
0
以任天堂Super Famicom為對象的bsnes模擬器在近期的更新中,加入了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顯示的功能,能提升許多擬似3D遊戲的畫質表現,並在不改變圖像比例的前提下,將畫面從原本的4:3拉伸至16:9,大幅提升視覺感受與遊戲體驗。

懷舊遊戲變身HD寬螢幕

Mode 7是Super Famicom的圖形顯示模式之一,可以將背景圖層旋轉並逐行縮放,透過混合運用這種2種效果,就能把背景圖層當作「地毯」平貼在地面,在遊戲進行中只要讓背景圖層隨著玩家的操作旋轉,就能創造出擬似3D的視覺效果。

bsnes模擬器在近期的更新中,加入了高畫質Mode 7圖層功能,可以顯著提升圖像品質,而在最新的bsnes 107.3 beta 4中,更是導入在16:9的寬螢幕中顯示Mode 7圖層的功能,能將遊戲畫面從原本的4:3拉伸至16:9。

這個功能不會不改變圖像比例的的秘訣,在於它是將拉伸後畫面兩側的部分以Mode 7圖層填滿,而不會改動其餘圖層的尺寸或比例,可以說明相當聰明的手法。但這種方式也有其缺陷,那就是非Mode 7圖層的背景不會顯示於拉伸後的兩側,因此整體圖像還是會有輕微但不影響遊戲進行的破綻。

▲以《熱爆賽車》(Exhaust Heat)為例,遊戲中的跑道就是以Mode 7圖層呈現,可以帶來擬似3D的視覺效果。

▲開啟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之後,顯示效果大幅提升。

超任遊戲HD化!bsnes模擬器帶來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功能

超任遊戲HD化!bsnes模擬器帶來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功能

超任遊戲HD化!bsnes模擬器帶來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功能

超任遊戲HD化!bsnes模擬器帶來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功能

超任遊戲HD化!bsnes模擬器帶來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功能

超任遊戲HD化!bsnes模擬器帶來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功能

超任遊戲HD化!bsnes模擬器帶來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功能

搶先下載測試版

bsnes 107.3 beta 4下載點:
Tinyupload

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功能的方式相當簡單,執行bsnes 107.3 beta 4後,在工具列點選Settings -> Emulator開啟設定視窗,勾選PPU欄位的Fast Mode、Widescreen,並在Scale選單選擇需要的Mode 7圖層解析度,然後關閉模擬器再重新啟動、執行遊戲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功能占用系統資源較多,所以遇到執行效率不佳時,可以調低Scale選單的設定值,以讓遊戲流暢執行。

超任遊戲HD化!bsnes模擬器帶來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功能

超任遊戲HD化!bsnes模擬器帶來高畫質Mode 7圖層與寬螢幕功能

由於這個功能只對採用Mode 7顯示模式的遊戲有所作用,建議可以使用《馬力歐賽車》(Super Mario Kart)、《飛行俱樂部》(Pilot Wings)、《F-Zero》、等遊戲進行測試。如果讀者在測試其他遊戲的過程中,發現開啟功能後畫面卻沒有變化的話,很可能就是不支援Mode 7顯示模式。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Switch消息大爆發!Ubuntu移植成功、DC模擬器效率大提升

$
0
0
開發者bylaws日前釋出L4T Ubuntu,它是款移植至任天堂Switch的Ubuntu作業系統,值得注意的是L4T Ubuntu支援包含Vulkan、OpenGL、擴充底座在內的多種硬體功能,大大提升實用價值。此外Switch適用的Reicast模擬器也將獲得64位元運算與動態重編譯支援,將可大幅改善執行效率。

支持顯示硬體加速

L4T是Linux for Tegra的縮寫,而L4T Ubuntu則是專為Switch所採用的Tegra X1 SoC所開發的Ubuntu移植版,根據開發者bylaws的說明,它是以NVIDIA的Linux for Tegra專案https://developer.nvidia.com/embedded/linux-tegra為基礎,餅採用不同的作業系統核心,以讓先前無法相容的Vulkan顯示API以及音效、擴充底座等硬體設備能夠正常運作。

根據bylaws在Gbatemp網站上所提出的說明,L4T Ubuntu支援下列硬體功能:

  • 螢幕顯示:NVIDIA顯示處理器驅動程式(支援Vulkan、OpenGL等API)
  • 擴充底座(支援USB功能)
  • 音效(可透過內建喇叭、耳機端子或是裝入擴充底座時由HDMI輸出)
  • 藍牙(支援Joycon、Pro無線控制器與音樂傳輸)
  • 觸控
  • Wi-Fi無線網路
  • 動態調節處理器時脈(可根據負載自動於200MHz~1.7GHz間調節)
  • SD卡全速運作
  • 硬體影片解碼加速

相較先前推出的Switch版Lakka,雖然它也是使用Linux核心,但卻不支援從內建喇叭、耳機端子輸出音效,必需透過藍牙耳機或喇叭才能播放聲音,使用上麻煩許多。

由於L4T Ubuntu需要透過Fusée Gelée啟動,所以只能在早期尚未修補漏洞的主機上執行,讀者需要準備1張容量為16GB以上的micro SD卡,並跟著bylaws貼文中的說明操作,即可完成L4T Ubuntu的安裝與執行。

另一方面,We1etu1n也發表了透過QEMU執行Micorsoft Windows XP的成果,他表示使用了2GB的Swap換置檔(可視為虛擬記憶體)以及10GB的空間儲存映像檔,並花了6個鐘頭安裝並進入桌面環境,雖然整體執行速度並不理想,但仍可以全速執行Windows XP內建的彈珠台遊戲。

筆者也預計於日後進行實測並撰寫教學文章。

Switch消息大爆發!Ubuntu移植成功、DC模擬器效率大提升

Switch消息大爆發!Ubuntu移植成功、DC模擬器效率大提升

Switch消息大爆發!Ubuntu移植成功、DC模擬器效率大提升

Switch消息大爆發!Ubuntu移植成功、DC模擬器效率大提升

DC模擬器即將到來?

另一方面,雖然目前以Sega Dreamcast為對象的模擬器尚未正式移植到Switch,但從開發者過去釋出的消息來看,模擬器執行的效率並不理想。

而根據natinusala_ctx_t所發表的貼文,能夠模擬Dreamcast的Reicast模擬器將能夠支援64位元運算(AArch64),以及與動態重編譯(dynarec),將有助於顯著提升執行效率。

而Reicast的開發團隊也在natinusala_ctx_t的貼文下方,回覆了在Switch上執行模擬器的照片,或許也暗示著不久之後就會正式推出移植版。

Switch消息大爆發!Ubuntu移植成功、DC模擬器效率大提升

▲從目前釋出的影片來看,遊戲的執行效率還有待加強,FPS只有20~25幀左右。

Switch消息大爆發!Ubuntu移植成功、DC模擬器效率大提升

對比Switch與Android智慧型手機的硬體規格與Reicast執行狀況,要在Switch上流暢執行Dreamcast遊戲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或許在開發者進一步將模擬器最佳化後,就能確保FPS維持在60幀全速執行。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Intel LGA3647 28 核心處理器塞入 Mini-ITX!?ASRock Rack 推出 EPC621D4I-2M 主機板

$
0
0
雖然這不是 1 款消費級產品,卻也能夠看出 ASRock Rack 這家公司勇於挑戰的企圖心。EPC621D4I-2M 主機板採用 Mini-ITX 版型與 Intel C621 晶片組,並搭載 LGA3647 處理器插槽,可以支援 Intel 代號 Cascade Lake SP 28 核心處理器,TDP 最高支援 205W。

繼 ASRock X299E-ITX/ac Mini-ITX 主機板之後,ASRock Rack 推出同樣採用 Mini-ITX 版型的 C621 晶片組主機板 EPC621D4I-2M,但處理器插槽升級至支援 Cascade Lake SP 28 核心處理器的 LGA3647 插槽,可安裝 Xeon Platinum 8280L 與 Xeon Platinum 8280M。雖然受到主機板 VRD/VRM 電源轉換模組空間不足的關係,不建議使用 TDP 達 255W 的 Xeon W-3175X,但 EPC621D4I-2M 依舊是款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產品。

ASRock Rack EPC621D4I-2M 並非一般消費級產品,把 LGA3647 插槽導入 Mini-ITX 主機板,作為高密度伺服器之用
▲ASRock Rack EPC621D4I-2M 並非一般消費級產品,把 LGA3647 插槽導入 Mini-ITX 主機板,作為高密度伺服器之用。

Intel 代號 Cascade Lake SP 的 Xeon 處理器系列,從 Xeon Bronze 3204 到 Xeon Platinum 8280L 每款都支援六通道記憶體模式,只是 LGA3647 塞入 Mini-ITX 版型需佔去不小的空間,即便 EPC621D4I-2M 改採長度較短的 SO-DIMM 記憶體模組,依舊只能支援四通道配置。

LGA3647 需占去 Mini-ITX 主機板不小的面積,因此僅能支援四通道記憶體配置
▲LGA3647 需占去 Mini-ITX 主機板不小的面積,因此僅能支援四通道記憶體配置。

EPC621D4I-2M 正面另外配置 1 條 PCIe 3.0 x16 通道,相對處理器封裝完整提供 48 條 PCIe 3.0 通道而言也有所犧牲,SATA 6Gb/s 介面僅有 1 組,預計作為 DOM(Disk On Module)功能使用。儲存裝置主要透過 U.2 SFF-8639 介面進行擴充,支援 4 個 SATA 6Gb/s 或是 PCIe 3.0 x4,EPC621D4I-2M 背面另外再配備 2 個支援 PCIe 3.0 x4 或是 SATA 6Gb/s 的 M.2 2280 插槽。

EPC621D4I-2M 配備 1 個 U.2 SFF-8639 介面,可轉換出 4 個 SATA 6Gb/s 或是 PCIe 3.0 x4
▲EPC621D4I-2M 配備 1 個 U.2 SFF-8639 介面,可轉換出 4 個 SATA 6Gb/s 或是 PCIe 3.0 x4。

EPC621D4I-2M 的 M.2 2280 插槽均位於主機板背面,支援 PCIe 3.0 x4 或是S ATA 6Gb/s
▲EPC621D4I-2M 的 M.2 2280 插槽均位於主機板背面,支援 PCIe 3.0 x4 或是S ATA 6Gb/s。

由於作為伺服器使用,背板 I/O 並不用太多,僅從 C621 晶片組拉出 2 個 USB 3.1 Gen1 連接埠,2 個 GbE 級 RJ45 網路埠則透過 SGMII 介面連結至晶片組,由 Marvell Alaska 88E1514 實體層晶片負責。上述 I/O 以外,另行安裝 1 個 ASPEED AST2500 伺服器管理晶片,支援 2D 畫面輸出 D-Sub。

EPC621D4I-2M 背板 I/O 數量並不多,僅支援 1 個 D-Sub 視訊輸出、2 個 GbE 級 RJ45 網路孔、2 個 USB 3.1 Gen1 連接埠
▲EPC621D4I-2M 背板 I/O 數量並不多,僅支援 1 個 D-Sub 視訊輸出、2 個 GbE 級 RJ45 網路孔、2 個 USB 3.1 Gen1 連接埠。

EPC621D4I-2M 主機板功能方塊圖一覽,可以觀察到處理器和晶片組之間除了透過 DMI 3.0 4 通道連接以外,尚有 1 條 PCIe 3.0 上行鏈路,主要用以提升儲存裝置存取頻寬之用
▲EPC621D4I-2M 主機板功能方塊圖一覽,可以觀察到處理器和晶片組之間除了透過 DMI 3.0 4 通道連接以外,尚有 1 條 PCIe 3.0 上行鏈路,用以提升儲存裝置存取頻寬之用。

 

資料來源

ASRock Rack EPC621D4I-2M - обзор Mini-ITX материнской платы под Xeon LGA3647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採用RK3399 SoC的Pinebook Pro輕省筆電,預計6,000元就能打包帶走

$
0
0
筆者先前曾介紹由Pine64所推出的Pine A64開發板,這次他們推出的Pinebook Pro則是款使用Arm架構處理器的輕省筆電,雖然它無法透過Windows 10 on Arm相容Windows家族作業系統,但仍可執行搭配MATE桌面環境的Ubuntu與Debian作業系統,而且價格可能落在美金200元左右。

直接做成筆電的平板電腦

從外觀上來看,Pinebook Pro與一般的筆記型電腦並無兩樣,但是它卻是採用常見於平板電腦的Arm架構處理器,所以也可以視為具有鍵盤但不可「變形」的平板電腦。

Pinebook Pro採用Rockchip RK3399 SoC,處理器部分採用6核心big.LITTLE架構,它具有2個效能較強的Arm Cortex-A72核心,與4個較省電的Arm Cortex-A53核心。雖然Pine64尚未說明處理器時脈,但根據Rockchip的官方規格顯示,其Cortex-A72核心能夠以1.8GHz以上的時脈運作,但實際情況還需以Pine64公布為準。

Pinebook Pro的繪圖處理器為4核心的ARM Mali-T864,支援OpenGL ES1.1/2.0/3.0/3.1、DirectX 11、OpenCL等API以及AFBC(ARM Frame Buffer Compression),並具有NEON協同處理器,支援解析度、FPS高達4K x 2K、60幀與取樣深度為10bit的H.264/H.265/VP9影片硬體解碼,以及解析度、FPS為Full HD、30幀的影片硬體編碼,效能足以應付目前多媒體娛樂需求。

採用RK3399 SoC的Pinebook Pro輕省筆電,預計6,000元就能打包帶走

採用RK3399 SoC的Pinebook Pro輕省筆電,預計6,000元就能打包帶走

採用RK3399 SoC的Pinebook Pro輕省筆電,預計6,000元就能打包帶走

從塑膠外殼升級為鎂合金

在其餘零組件與規格方面,Pinebook Pro搭載4GB LPDDR4記憶體,儲存媒體則可選購64GB以內的eMMC,或是透過轉接器安裝M.2介面固態硬碟(支援NVMe,採用PCIe x4傳輸通道,但官方未標明PCIe世代),此外使用者也可以透過micro SD卡擴充儲存空間,也能直接以micro SD卡開機,使用上更具彈性。

在機身部分,Pinebook Pro的設計幾乎與前代產品Pinebook相同,但是機殼的材質從白色塑膠升級為深灰色鎂合金,讓質感大幅加分,此外Pinebook Pro不像Pinebook具有11.6吋與14吋等2種螢幕選擇,只有14吋Full HD IPS面板螢幕的單一規格。

在I/O部分也與Pinebook大同小異,在機身左側具有USB 3.2 Gen1 Type-A、USB 3. .2 Gen1 Type-C(支援資料傳輸、影像輸出、電力輸入)與電源端子,右側則有USB 2.0、micro SD讀卡機、耳機端子,並具有內建的喇叭、麥克風、視訊攝影機,支援Wi-Fi 5無線網路(IEEE802.11 AC)、藍牙4.1等無線傳輸,並搭載高達10,000mAh的電池。

▲開發團隊所提供的展示影片畫質並不是很好,但仍可看出許多資訊。

採用RK3399 SoC的Pinebook Pro輕省筆電,預計6,000元就能打包帶走

採用RK3399 SoC的Pinebook Pro輕省筆電,預計6,000元就能打包帶走

採用RK3399 SoC的Pinebook Pro輕省筆電,預計6,000元就能打包帶走

根據開發團隊透露的訊息,Pinebook Pro的價格目標是控制在美金200元(約合新台幣6,235元),並將於下個月釋出更多消息,筆者也與大家共同保持關注。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ooler Master 推出機械軸 60% 藍牙鍵盤 SK621,行動裝置也可以 RGB

$
0
0
機械式鍵盤因為有著不同於薄膜式鍵盤的觸感,獲得不少使用者的喜愛,如今 Cooler Master 酷碼科技欲將此處感延伸至行動裝置,推出自家首款藍牙 RGB 60% 鍵盤,支援無線或是有線使用方式,讓玩家即便出門在外也可以閃亮亮地打一場遊戲。

Cooler Master 近日推出自家第一款具備 RGB LED 背光功能的藍牙鍵盤 SK621,將一般機械軸的打字觸感延伸至行動裝置、HTPC 應用情境,並搭配 Cherry MX RGB low profile 機械軸提供較為低矮的鍵盤高度,讓使用者方便攜帶,也利用該軸透明外殼的導光效果,替 SK621 提供 RGB 背光。

Cooler Master 推出機械軸 60% 藍牙鍵盤 SK621,行動裝置也可以 RGB
▲Cooler Master SK621 為該公司第一款具備 RGB LED 背光的機械式藍牙 60% 鍵盤。

SK621 為 60% 設計共有 64 顆按鍵,意即沒有安排數字鍵區與功能鍵區,部分鍵位也因為縮小尺寸的關係而有所移動、調整大小,例如方向鍵、delete、右 shift,但其餘鍵位均維持標準位置,應不至於產生適應不良問題。SK621 身材長寬分別為 293mm 與 103mm,高度為 29.2mm,重量為 424g。

Cooler Master 推出機械軸 60% 藍牙鍵盤 SK621,行動裝置也可以 RGB
▲SK621 因尺寸關係,移動、縮減部分鍵位的位置與大小,但變更部分集中於右下角,其餘鍵位維持標準形式。

Cooler Master 推出機械軸 60% 藍牙鍵盤 SK621,行動裝置也可以 RGB
▲Cherry MX RGB low profile 機械軸較為低矮,因此 SK621 高度縮減至 29.2mm。

RGB 燈光效果部分,SK621 採用無須軟體介入的設計,光靠鍵盤組合鍵即可決定 R、G、B 各色彩分量的亮度以及閃爍特效;鍵盤內部採用 Arm Cortex-M3 32bit 微處理器,亦可直接在鍵盤硬體直接錄製巨集鍵組合與多媒體操作,藍牙標準則是 Bluetooth 4.0,可記住 3 個配對設備。

在 RGB 背光開啟情況下,SK621 內建的 4000mAh 鋰電池可提供約 15 小時的續航力,關閉 RGB 則可大幅拉長至 4~5 個月,另可透過 Type-C 插座替鍵盤充電與轉換為有線模式。

Cooler Master 推出機械軸 60% 藍牙鍵盤 SK621,行動裝置也可以 RGB
▲SK621 亦可透過 Type-C 線材替內部鋰電池充電與改採有線模式,圖中也可看到並未提供墊高鍵盤後半段的腳座設計。

進階玩家在意的規格,SK621 的 pooling rate 採用 1000Hz,response rate 同樣也是 1ms/1000Hz,與一般桌上型有線鍵盤相同,機身採用鋁面板設計,提供較為紮實的敲擊觸感。SK621 所有鍵位亦支援 N-key rollover 與防鬼鍵功能,表示使用者可以自由任意按下各種鍵位組合,也不會意外輸出根本沒有按下的鍵值。目前 Cooler Master SK621 已於美國 Amazon正式販售,售價為美金 119.99 元,折合約新台幣 3,750 元。

Cooler Master 推出機械軸 60% 藍牙鍵盤 SK621,行動裝置也可以 RGB
▲SK621 鍵帽採用 Chiclet 設計,鍵與鍵之間採用全平面設計,並未安排多段傾斜角度。

你知道電腦王也有 Telegram 頻道嗎?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PSV最新破解工具Trinity釋出,透過ePSP模擬器逃出沙盒

$
0
0
先前筆者曾介紹過開發者The Flow針對Sony PlayStation Vita所開發的破解工具,並預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先購買、下載跳板遊戲。在工具正式推出時,因為它使用了3個不同的軟體元件,因此取名為Trinity(三位一體),The Flow也順勢表態這或許是他最後的作品。

所有機型都適用(中國除外)

Trinity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支援PlayStation Vita 1000型、2000型及PlayStation Vita TV在內的所有機型,並能在目前最新的3.70版韌體中運作,因此具有高度汎用性。

在運作的過程中,需要先把Trinity程式植入PlayStation Portable遊戲內,然後執行程式時,就能觸發ePSP模擬器中的MIPS核心漏洞,然後透過第二個資安漏洞逃出沙盒,最終利用Arm核心漏洞執行原生Arm程式碼,以取得PlayStation Vita的完整控制權限。

由於Trinity需要以任何1款數位版PlayStation Portable遊戲作為跳板(完整版或試玩版皆可),所以玩家需要先在官方的PlayStation Store網路商店購買、下載遊戲,才能搭配破解工具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製品版遊戲或Mini遊戲都能作為跳板,但初代 PlayStation遊戲(PS One Classics)或PlayStation Vita遊戲則無法,在購買時需要多加留意。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版主機(型號為PCH-2009)只能登入中國區PlayStation Store網路商店,無法跨至其他地區的商店,而商店中也剛好沒有PlayStation Portable遊戲,因此無法使用Trinity。

PSV最新破解工具Trinity釋出,透過ePSP模擬器逃出沙盒

植入Trinity並執行破解工具

由於目前筆者手上沒有多餘的主機,因此不便進行實際安裝教學,下方僅簡單說明操作步驟,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GitHub上的詳細教學

在PlayStation Vita安裝PlayStation Portable遊戲後,還需在電腦安裝Qcma檔案管理軟體與Psvimgtools,然後透過Qcma將遊戲複製到電腦備用,並將電腦上的遊戲檔案儲存1份備份,以便在操作不慎有誤時還有轉圜餘地。

接著使用Psvimgtools把遊戲檔案解密,之後將Trinity的PBOOT.PBP檔案複製到game_dec/ux0_pspemu_temp_game_PSP_GAME_YYYYZZZZZ資料夾(其中YYYYZZZZZ為帳號ID),並把遊戲檔案加密、重新打包,最後用Qcma將處理過的遊戲上傳至主機,確定Trinity的圖示出現於Livearea主選單後,關閉主機電源。

重新開機後,先將主機連上網路,然後執行Trinity,這時Trinity會引導執行Construct程式,玩家需在Construct中依序選擇「Download VitaShell」、「Install HENkaku」,完成後選擇「Exit」離開程式,即可完成安裝工作。

由於每次重新開機後都需再次執行Trinity,而且3.70版韌體也不能搭配Enso達到永久越獄的效果,所以強列建議透過Modoru降級至3.60版韌體,並安裝HENkakuEnso

▲安裝Trinity之後只需執行程式,並照著說明操作即可。

PSV最新破解工具Trinity釋出,透過ePSP模擬器逃出沙盒

想要使用Trinity的讀者,最好把握時間趁早動手,以免Sony推出修復漏洞的韌體更新,並封鎖3.70版以下韌體環境登入PlayStation Store網路商店,如此一來就無法再取得跳板遊戲。

The Flow日前就曾在Twitter上表示,未來會專注於資安研究,淡出PlayStation Vita的破解工作,在這次推出Trinity時,他也提到這或許是他最後的作品,也讓玩家感到1個時代即將結束的感覺。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Intel 開展 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室計畫,協助提升 OEM 廠商元件選擇效率

$
0
0
Intel 昨日宣布將於今年 6 月,分別在台北、上海、加州同步開展 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室計畫,專門負責 Project Athena 筆電供應元件的測試,協助 OEM 廠商降低選擇元件的測試流程與時間,並以實際工作負載進行調整與測試。

筆記型電腦的零件選擇部分,受限於電池續航力以及效能、成本等多方角力,經常在多種不同形式、不同供應商零件之間陷入難以抉擇的局面。昨日 Intel 宣布將在 6 月於台北、上海、加州佛森同步開展 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室計畫,旨在協助 OEM 合作廠商選擇零件,打造兼顧效能以及電池續航力的筆記型電腦,並將設計推向下一世代。

Intel 客戶運算事業群副總裁暨行動創新總經理 Josh Newman 表示,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室,藉由筆電零組件供應商的測試、評估、調整,預期提升 2020 年以及未來的使用者體驗
▲Intel 客戶運算事業群副總裁暨行動創新總經理 Josh Newman 表示,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室,藉由筆電零組件供應商的測試、評估、調整,預期提升 2020 年以及未來的使用者體驗。

Intel 客戶運算事業群副總裁暨行動創新總經理 Josh Newman 在台北記者會中表示,藉由 Project Athena 此項計畫,深入理解人性操作電腦的需求,諸如迎合各式各樣的場合、隨時預備使用的情境。從過去效能、電池續航力、反應時間 3 者僅能擇一或是擇二的情況,進入 3 者兼具的新時代筆記型電腦,Intel 在此也會扮演關鍵性的市場宣傳者角色。

每個 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室均設有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負責測試、調整各項筆電的零組件,諸如螢幕、音效、嵌入式控制器、SSD、無線網路等。經過測試可達到效能與耗電量要求的零組件,Intel 將會製成元件清單列表,供 OEM 生產製造商作為開發產品時的選擇參考。

Dell 資深副總裁暨消費性個人與小企業產品事業群總經理華運日,提到 Intel 過去成功塑造 Centrino 和 Ultrabook 的經驗,期盼藉由 Project Athena 深入合作
▲Dell 資深副總裁暨消費性個人與小企業產品事業群總經理華運日,提到 Intel 過去成功塑造 Centrino 和 Ultrabook 的經驗,期盼藉由 Project Athena 深入合作。

Dell 資深副總裁暨消費性個人與小企業產品事業群總經理華運日,會中以 Dell 自家率先以窄邊框螢幕為特色,以及 Intel 過去成功以 Centrino 帶領市場,將 Intel 處理器、晶片組、無線網路卡成功推向消費者,而後又以 Ultrabook 帶領輕薄型筆電起飛為例,期盼 Project Athena 可將筆電設計在推往下一個世代。

HP 個人系統事業群產品發展中心副總裁陳巧鳳以自家產品 Spectre Folio 作為例子,在機身 70% 均為電池的長續航力原則之下,與 Intel 合作成功縮減主機板面積
▲HP 個人系統事業群產品發展中心副總裁陳巧鳳以自家產品 Spectre Folio 作為例子,在機身 70% 均為電池的長續航力原則之下,與 Intel 合作成功縮減主機板面積。

HP 個人系統事業群產品發展中心副總裁陳巧鳳則在會中以自家產品 Spectre Folio 作為例子,Spectre Folio 可依據使用情境不同,化身為筆電、平板使用形式,又因為須兼顧輕薄機身與長久電池續航力,機身約有 70% 面積均被電池佔據,因而影響主機板的可用空間,因此 HP 和 Intel 合作,成功縮減主機板達成世界最小的紀錄。

Intel 開展 Project Athena 開放實驗室計畫,協助提升 OEM 廠商元件選擇效率
▲記者會後 3 人一同留下合影。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Intel 製程進展更新,10nm Ice Lake 6 月見、Xe 架構 GPGPU 將使用 7nm EUV

$
0
0
Intel 於美國當地時間 5 月 8 日,於加州聖塔克拉拉舉辦 2019 Investor Meeting,會中提到不少對於未來 1~2 年內的產品規劃,包含首次大規模量產的 10nm 製程,將會在今年 6 月由 Ice Lake 處理器在行動市場推出,接著就是首次使用 EUV 的 7nm 製程,預計將使用在 Xe 架構 GPGPU。

Intel 曾經小量出貨採用 10nm 製程的 Core i3-8121U,但很可惜的是代號 Cannon Lake 處理器也就這麼 101 款,甚至應該連同出現的 Gen10 顯示繪圖架構也隨著 Core i3-8121U 屏蔽不使用而無緣在市場相見。Cannon Lake 原本預計接替 Kaby Lake,但最終以小改的 Coffee Lake 和 Coffee Lake Refresh 接棒,Cannon Lake 可說是完全消失,只在消費市場留下 300 系列晶片組的身影。

原本預計接替 Cannon Lake 的 Ice Lake,目前看來狀況良好,Intel 於美國當地時間 5 月 8 日舉辦 2019 Investor Meeting,宣布採用 10nm 製程的代號 Ice Lake 處理器,將於今年 6 月在行動市場先發出貨。按照 Intel 的說法對比前一世代,此一平台將提供 3 倍快無線網路速度、2 倍快影片轉檔、2 倍快繪圖顯示效能、約 2.5~3 倍快的 AI 表現,預計今年年底耶誕與新年假期即可由 OEM 合作夥伴推出相關產品。

Ice Lake 首發目標放在行動市場,預計今年 6 月即可開始出貨
▲Ice Lake 首發目標放在行動市場,預計今年 6 月即可開始出貨。

與此同時,10nm Ice Lake 也會在 2020 年上半年進入伺服器市場,10nm 製程還會有一代 Tiger Lake,預計導入新款 Core 微架構,並應用於主流工作站、桌上型電腦、行動市場,繪圖顯示架構則是從 Ice Lake 的 Gen11 變更為 Gen12,其餘詳細資訊則尚未公布。

更進一步,Intel 同時表示自家 7nm 製程開發狀況良好,7nm 可提供 2 倍的電晶體密度並同時提升約 20% 的效能,7nm 也是 Intel 首次在製程當中使用 EUV 極紫外光。首款使用 7nm 製成的產品,為 Intel X架構 GPGPU,而該公司預計將於 2020 年推出首款獨立 GPU 顯示卡。(其實 Intel 很久以前曾經推出 Intel740 顯示卡,也別忘了最後變成運算加速卡 Xeon Phi 的 Larrabee。)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MD 大步邁開行動市場,第二代 Ryzen 7 Pro 打入 ThinkPad T 系列與 X 系列商務筆電

$
0
0
AMD 第二代 Ryzen 行動處理器系列繼發表以來,合作廠商採用的意願比起第一代為高,如今又傳出個具指標性的好消息。Lenovo 近日發表 3 個新款 ThinkPad 型號 T495、T495s 以及 X395,最高均可搭載第二代 Ryzen 7 Pro 行動處理器,或許可以代表些什麼。

Lenovo 旗下的 ThinkPad 商務型筆電一直是許多公司行號以及商務人士的最愛,雖然這幾代產品總有些向市場靠攏的意味,對於老 ThinkPad 玩家而言有些不知所措,但在市場上依舊是前幾名的選擇之一。近日 ThinkPad 發表 T495、T495 以及 X395 3 款新型號,最高均可選擇 AMD 第二代 Ryzen 7 Pro 處理器。

AMD 處理器雖然並非首次打入 ThinkPad 品牌產品線,但這次為 ThinkPad 正宗 T 系列與 X 系列,而非後來新開發的低價導向 E 系列,表示第二代 Ryzen Pro 系列處理器已可符合商務環境的要求,獲得 ThinkPad 開發團隊的青睞,各項表現能夠與 Intel 行動處理器平起平坐。

AMD 第二代 Ryzen Pro 系列處理器打入 ThinkPad 商務筆電,圖為 T495
▲AMD 第二代 Ryzen Pro 系列處理器打入 ThinkPad 商務筆電,圖為 T495。

ThinkPad 系列 T 系列可算是最多人選擇的機型,採用兼顧可攜性與實用性的 14 吋螢幕,而後衍伸的 S 尾綴型號則是輕薄化版本。T495(1.54kg)和 T495S(1.35kg)均有此世代新加入選配行列的低功耗 Full HD IPS 400nits 面板,T495S 還有內建防窺功能的 PrivacyGuard Full HD IPS 400nits 面板。T495 和 T495S 電池續航力最高分別可達 14.9 小時、16.4 小時,但僅前者保留 1 個 SO-DIMM 插槽,後者採用焊在主機板的設計。

部分面板將會導入支援 FreeSync,好好發揮 Radeon Vega 繪圖顯示性能,同時藉由 Ryzen Pro 處理器的顯示輸出,HDMI 輸出將從 Intel 版本的 1.4 升級至 2.0。隱私保護除了透過 PrivacyGuard 防窺面板,另有搭配使用的 PrivateAlert 軟體,發現第三人窺視時將自動啟動 PrivacyGuard,網路攝影機實體滑蓋更從前一代僅支援傳統攝影機,擴大延伸至紅外線攝影機。

ThinkPad T495S 為 T495 的輕薄化版本,T495 尚留有的 1 個 SO-DIMM,T495S 則把記憶體改成內建焊在主機板
▲ThinkPad T495S 為 T495 的輕薄化版本,T495 尚留有的 1 個 SO-DIMM,T495S 則把記憶體改成內建焊在主機板。

X 系列為 ThinkPad 筆電當中的高可攜性代表,螢幕尺寸從前一代的 12.5 吋移往 13.3 吋發展,X395(1.28kg)螢幕面板依舊有著 HD TN 250nits 和 PrivacyGuard Full HD IPS 400nits 選擇,但沒有低耗電量的版本。上述 3 款在連接性的部分還是具備 WWAN(LTE CAT9)可供選配,但 Wi-Fi 世代則不若 Intel 版本有著 Wi-Fi 6/802.11ax,僅維持 802.11ac 雙空間流規格,不過 T495S 和 X395 依舊保留乙太網路轉接線(繼續擋到 1 個 Type-C 插槽)。可想而知,T495、T495S、X395 沒有 Thunderbolt 3 支援性,僅有 USB 3.1 Gen2(Type-A x 1、Type-C x 2)。

ThinkPad X395 從前一世代的 12.5 吋面板移往 13.3 吋發展
▲ThinkPad X395 從前一世代的 12.5 吋面板移往 13.3 吋發展。

T495 會是最快問世的機型,5 月下旬即正式發售,依據選配規格的不同,價格從美金 939 元起跳,約為新台幣 29,100 元。T495S 和 X395 則從 6 月起發售,依據規格不同均從美金 1,089 元起跳,約為新台幣 3,3650 元。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Google於I/O大會說明多項Android Q資安措施,加密、沙盒、認證多管齊下

$
0
0
Google表示在推出每個Android新版本時,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提高安全性,而在2019年的Google I/O大會上,Google也說明了整合至最新版Android Q的資安新功能,並計劃在未來幾幾個月內深入研究每個功能,以期在Android Q正式推出時,能提供使用者最周延的資安保障。

資料儲存與傳輸都有加密防護

將儲存於裝置的資料加密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不過目前許多加密標準因為需要消耗較多的運算資源,所以往往需要透過ARMv8 Cryptography Extensions運算單元等專屬硬體元件進行加速,這對運算效能貧弱且不具硬體加速功能的設備來說,等同於無法使用資料加密功能。

而Google於2月推出的Adiantum加密演算法具有較高的效率,因此可以在運算效能較差或沒有硬體加速的平價裝置、智慧型手錶等裝置上進行即時資料加密。

這個改變也讓Google強制要求所有新推出且搭載Android Q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智慧型電視、車載電腦等裝置,都必需對使用者資料進行加密,沒有例外,這將讓下個世代數以億計的裝置都受到加密保護。

除了儲存資料加密之外,Android Q也預設支援TLS 1.3,這是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小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在2018年8月最終確定的TLS標準的重大更新,能夠在較短的通訊往返中完成交握,能使對話的連線費時縮短40%,並取消支援較弱的加密算法法、不安全或過時的功能,同時也修復TLS 1.2中的多個漏洞,能夠提供更快、更安全的資料傳輸防護。

沙盒與認證強化保護力

Google在Android Q中導入了許多深度資安防護措施,以避免媒體、藍牙、作業系統核心成為攻擊途徑,其中1項措施就是筆者先前曾介紹過能用於隔離惡意程式的沙盒技術。

此外Android Q也將透過Shadow Call Stack保護控制流程完整性(Control Flow Integrity,CFI),並支援XOM(eXecute-Only-Memory,僅限執行記憶體)保護位址空間組態隨機載入(Address space layout randomization,ASLR)不受攻擊。

在認證方面,Android Q繼承了先前Android P的指紋、面部、虹膜等生物特徵辨識,並強化指紋、面部辨識的可靠性,且更新底層框架,提供顯式、隱式等身份驗證功能。

在顯式驗證的運作流程中,使用者需要「實際」執行動作,例如將手指滑過指紋辨識器,或是在利用面部、虹膜辨識過程點擊按鈕,以確保惡意程式不會偷偷進行解鎖動作。顯式驗證將會是Android Q的預設流程,並將用於行動支付的等認證。

隱式驗證則不需實際執行動作,使用上比較便捷,也可以提供無縫操作體驗避免打斷使用者,會用於可以退款的小額支付、自動登入等場合。

 

目前已經有13間廠商共21款裝置相容Android Q Beta版,想要搶先嘗鮮的讀者,可以至官方網站下載Beta版,並協助回報遇到的Bug與問題。

(標題圖片來源:Google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配備 EKWB 散熱片大幅降溫,WD Black SN750 NVMe SSD 散熱片版本對比實測

$
0
0
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除了以韌體方式增加讀寫效能,更與水冷界知名的 EKWB 合作,替該 SSD 推出頗具質感的散熱片版本,而這個散熱片版的溫度表現與一般版有何差異?更重要的是,效能表現是否相同?

EKWB 散熱片

如同其它高效能零組件,如處理器、顯示卡等,需要強力的散熱裝置才能夠維持長時間運作的穩定性,避免高溫觸發保護機制。使用 NVMe 介面規範的 SSD 也是如此,以使用 PCIe 3.0 x4 通道的高階產品而言,讀寫速度能夠突破 3000MB/s 以上,高效能控制器難免伴隨不少的廢熱,特別是 M.2 小巧的形式,依靠晶片本身封裝以及銅箔電路板散熱並不足夠。

在桌上型電腦市場,M.2 NVMe SSD 可以仰賴主機板附屬的散熱片移除高溫廢熱,但也有不少 SSD 製造商自立自強,推出內建散熱片的 M.2 NVMe SSD 版本。Western Digital 近期 WD Black 系列高效能 SSD,以韌體最佳化方式推出 SN750 NVMe SSD 效能加強版,同時又與水冷業界知名的 EKWB 合作,推出加裝散熱片的版本。

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散熱片版外包裝印製產品照,紙盒表面加上親膚材質,凸顯該產品的旗艦定位
▲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散熱片版外包裝印製產品照,紙盒表面加上親膚材質,凸顯該產品的旗艦定位。

盒裝配件包含 1 個說明保證書,另外增加 1 個黑色的散熱片版本說明,提醒使用者散熱片不可拆除、散熱片版本需要比標準 M.2 規格更大的安裝空間、M3 螺絲頭部直徑不得大於 5.6mm 等
▲盒裝配件包含 1 個說明保證書,另外增加 1 個黑色的散熱片版本說明,提醒使用者不可拆除散熱片、散熱片版本需要比標準 M.2 規格更大的安裝空間、M3 螺絲頭部直徑不得大於 5.6mm 等。

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with Heatsink 規格

  • 產品型號:WDS100T3XHC-00SJG0
  • 外觀形式:M.2 M key 2280
  • 介面速度:PCIe 3.0 x4 NVMe
  • 容量:1TB
  • 寫入壽命:600TBW
  • 電源需求:3.3V/2.8A
  • 其它:1750000hrs MTTF

M.2 體積增胖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在今年 3 月引進台灣市場發售,初期僅導入一般無散熱片的版本,近期則更進一步推出散熱片版本。散熱片版本與 EKWB 合作,替 M.2 SSD 本體上方加裝 1 片厚度約為 5mm 的散熱片,再利用 1 片 ㄇ 型金屬片由後往前包覆,透過 6 顆螺絲鎖於散熱片側邊。

不過也由於這個額外增加的散熱片和金屬固定片機構,讓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寬度以及高度超出 M.2 標準,寬度略增 2.2mm 來到 24.2mm、厚度則是 8.1mm,使用者安裝時請留意 M.2 插槽四周是否留有足夠空間,若是 M.2 安排在 PCIe 插槽所在處,則有可能侵占到介面卡的空間。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散熱片版與 EKWB 合作,散熱片一隅安排 WD_BLACK SN750 字樣以及 EKWB 商標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散熱片版與 EKWB 合作,散熱片一隅安排 WD_BLACK SN750 字樣以及 EKWB 商標。

由於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加裝散熱片的關係,須注意 M3 固定螺絲頭部直徑不得超過 5.6mm
▲由於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加裝散熱片的關係,須注意 M3 固定螺絲頭部直徑不得超過 5.6mm。

規格型號貼紙貼於背面金屬固定片,型號由無散熱片版的 X0C 改為 XHC
▲規格型號貼紙貼於背面金屬固定片,型號由無散熱片版的 X0C 改為 XHC。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散熱片版內部結構與用料如同一般無散熱片版,因此這裡就不在額外贅述,直接進入效能測試,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我們前一次對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的評測。需要額外說明的是,散熱片版容量選擇僅有 500GB、1TB、2TB,沒有 250GB 容量。

CrystalDiskInfo 所偵測的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本資訊,室溫 25℃,Windows 10 桌面待機溫度為 40℃,對比前次無散熱片版本室溫 22℃ 待機溫度為 44℃
▲CrystalDiskInfo 所偵測的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本資訊,室溫 25℃,Windows 10 桌面待機溫度為 40℃,對比前次無散熱片版本室溫 22℃ 待機溫度為 44℃。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格式化之前的可用容量為 953869MB/935.1GB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格式化之前的可用容量為 953869MB/935.1GB。

降溫有感、效能依舊

無論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是否加裝散熱片,內部採用相同的硬體結構,因此速食型測試程式表現接近不足為奇。從 CrystalDiskMark 談起,循序讀寫依舊是該 SSD 的強項,1TB 容量版本讀取接近 3500MB/s,寫入也突破 3000MB/s,因此 Western Digital 以遊戲為其特色主打,因為 3A 級遊戲的貼圖容量並不小。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仍舊有著高速循序讀寫表現,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取速度將近 3500MB/s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仍舊有著高速循序讀寫表現,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取速度將近 3500MB/s。

AS SSD Benchmark 具備多種測試項目,結果以總分論處,該 SSD 在此獲得 5517 分,讀取與寫入部分則分別獲得 2008 分與 2501 分。而在 4K-64Thrd 隨機存取部分,讀寫 IOPS 分別可達 429184IOPS 和 533267IOPS,讀寫速度也不受資料可壓縮度影響。

AS SSD Benchmark 獲得 5517 分,前次無散熱片版為 5583 分,屬於同一效能量級
▲AS SSD Benchmark 獲得 5517 分,前次無散熱片版為 5583 分,屬於同一效能量級。

AS SSD Benchmark 讀寫 IOPS 分別為 429184IOPS 和 533267IOPS,寫入 IOPS 距離無散熱片版約 18000IOPS
▲AS SSD Benchmark 讀寫 IOPS 分別為 429184IOPS 和 533267IOPS,寫入 IOPS 距離無散熱片版約 18000IOPS。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讀寫速度不受資料可壓縮度影響,也同樣展現出該控制器寫入曲線上下震盪的特色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讀寫速度不受資料可壓縮度影響,也同樣展現出該控制器寫入曲線上下震盪的特色。

ATTO Disk Benchmark 主要依據寫入 I/O 長度的不同,判斷受測品的讀寫速度,在 Direct I/O 與佇列深度 32 設定之下,同樣在 64KB 之後可達到最高傳輸速度,讀取最高可達 3.25GB/s、寫入最高則為 2.81GB/s,IO/s 同樣是在 4KB~16KB 之間表現最好,讀寫最高分別為 120.94K IO/s 和 103.55K IO/s。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於 ATTO Disk Benchmark 測試表現與一般版相當類似,最高讀寫速度可達 3.25GB/s 和 2.81GB/s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於 ATTO Disk Benchmark 測試表現與一般版相當類似,最高讀寫速度可達 3.25GB/s 和 2.81GB/s。

ATTO Disk Benchmark 切換至 IO/s,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最好的表現區間依舊在 4KB~16KB
▲ATTO Disk Benchmark 切換至 IO/s,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最好的表現區間依舊在 4KB~16KB。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同樣透過多種測試設定模式,最終以分數方式提供待測品效能參考,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在此獲得 15989.73 分,對比前次略高約 250 分,主要是受到循序讀寫速度略高的影響。實際模擬遊戲、創意內容軟體、辦公室軟體讀寫狀況的 PCMark 8 Storage 子項目測試,獲得高出 1 分的 5086 分,頻寬速度略快 0.37MB/s 來到 575.4MB/s。

受到循序讀寫速度略快的影響,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在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總分是略高的 15989.73 分
▲受到循序讀寫速度略快的影響,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在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總分是略高的 15989.73 分。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在 PCMark 8 Storage 子項目測試獲得 5086 分,頻寬為 575.4MB/s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在 PCMark 8 Storage 子項目測試獲得 5086 分,頻寬為 575.4MB/s。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 SLC 快取容量設定與無散熱片相同,採用 HD Tune Pro 進行讀寫,可發覺容量約在 11GB~12GB 左右,SLC 快取區以外的寫入速度約為 1375MB/s。若是去除檔案系統的影響,IOMeter 量測 SLC 快取以外的真實寫入速度約為 1590MB/s 左右。

HD Tune Pro 讀寫測試曲線,1TB 散熱片版 SLC 快取約為 11GB~12GB,快取區以外的寫入速度為約 1375MB/s
▲HD Tune Pro 讀寫測試曲線,1TB 散熱片版 SLC 快取約為 11GB~12GB,快取區以外的寫入速度為約 1375MB/s。

IOMeter 寫入測試,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快閃記憶體 TLC 真實寫入速度約為 1590MB/s 左右
▲IOMeter 寫入測試,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快閃記憶體 TLC 真實寫入速度約為 1590MB/s 左右。

測試重頭戲 IOMeter 量測一致性寫入速度,測試方法為連續寫入 SSD 2 倍以上的容量,接著再以 100% 隨機 4K 連續寫入,每 5 分鐘輸出 1 次統計數據;另外也透過這個測試可塑性相當高的軟體,以隨機 70% 讀取、隨機 30% 寫入設定,量測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在不同佇列深度的表現。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的一致性寫入曲線趨勢與一般版相同,但可能是具備散熱片的因素,前 60 分鐘的表現略佳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的一致性寫入曲線趨勢與一般版相同,但可能是具備散熱片的因素,前 60 分鐘的表現略佳。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寫入一致性詳細資料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寫入一致性詳細資料。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 4K 隨機 70% 寫入、30% 讀取測試項目,表現同樣也是大致上重合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 4K 隨機 70% 寫入、30% 讀取測試項目,表現大致上重合無散熱片版。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 4K 隨機 70% 寫入、30% 讀取測試的詳細資料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 4K 隨機 70% 寫入、30% 讀取測試的詳細資料。

由測試結果可以得知,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無論有無安裝散熱片,在最吃重的寫入一致性效能測試表現幾乎一模一樣,即便在測試過程途中,散熱片版本溫度表現良好同樣如此。在室溫 25℃,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在一致性寫入中途的溫度表現為 68℃,前次無散熱片版在室溫 22℃,測試途中則是 80℃,差距不小。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本一致性測試中途,溫度表現為 68℃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散熱片版本一致性測試中途,溫度表現為 68℃。

700 元價差

截稿之前尚未取得原廠建議售價資訊,但台灣零售通路已出現 SN750 500GB 以及 1TB 的報價,500GB、1TB EKWB 散熱片版本最低可見到約新台幣 4,100 元和 7,100 元價位帶,沒有散熱片則約為新台幣 3,500 元和 6,400 元,之間的價差約為 600 元~700 元左右。

高階 NVMe SSD 全速運作時的高溫,相信不少使用者都領教過,而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所採用的 SanDisk 20-82-007011 8 通道控制器自然不在話下,繳出強大讀寫效能數據的同時,也一併散發不少的廢熱,如今台灣引進 EKWB 散熱片版本,實測能夠確實降低溫度。

實測效能部分,散熱片版與無散熱片版保持一致的表現,代表先前已購買無散熱片版本的玩家可以鬆一口氣。實際應用部分,筆者依舊建議玩家做好散熱規劃,無論是加裝散熱片,抑或是貼上無黏性導熱墊,畢竟溫度也是影響 NAND 紀錄資料壽命的因素之一,溫度越高,Floating Gate/Charge Trap 的電子流失率越高。

 

產品資訊

Western DigitalWD Black SN750 NVMe SSD with Heatsink

延伸閱讀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 主機板:GIGABYTE Z370 AORUS Gaming 5
  • 記憶體:Team T-FORCE NIGHT HAWK DDR4 3200 16GB Kit @2666MHz
  • 系統碟:Plextor M9Pe(G) 512GB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803

你知道電腦王有 Telegram 頻道嗎?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Sinden Lightgun液晶螢幕用光線槍延至9月上市,翻新設計造型大加分

$
0
0
Sinden Lightgun是款以影像辨識技術為基礎的光線槍,讓它能跳脫需要依賴傳統映像管電視的掃描線才能運作的限制,如此一來便能搭配液晶螢幕或是投影機等裝置使用。原本預計於5月上市的Sinden Lightgun傳出延期至9月的消息,但外觀設計的改善或許會讓玩家覺得值得等待。

以攝影機標定電視位置

傳統光線槍運作的過程中,會利用映像管電視的顯示特性,當玩家扣下扳機後,光線槍前方的感光元件會「接收」到電視螢幕上掃描線的光線訊號,並搭配時間相位進行推算,就能得知玩家瞄準的位置。

但是現在主流的液晶螢幕或是投影機都會因為不具掃描線,而無法使用這種原理,許要以其他技術取而代之。則如任天堂Wii的控制器透過紅外線進行指向標定,或是如PlayStation Move透過專用攝影機進行動態捕捉。

Sinden Lightgun所使用的原理與Wii控制器比較接近,它是透過安裝於槍口的攝影機拍下電視,並透過演算法判斷電視畫面的4個角落,並推算槍口指向的位置,達到能搭配任何電視與投影機使用的效果。

Sinden Lightgun液晶螢幕用光線槍延至9月上市,翻新設計造型大加分

Sinden Lightgun液晶螢幕用光線槍延至9月上市,翻新設計造型大加分

Sinden Lightgun液晶螢幕用光線槍延至9月上市,翻新設計造型大加分

造型大翻新,增加控制按鍵

與筆者先前文章中的資訊相比,Sinden Lightgun在這段時間中最大的進展就是造型更加完善,並加入了實體按鍵與可動式護木,讓它能環原PlayStation的GunCon等光線槍的操作方式,並透過拉動護木的方式進行填彈。

在軟體相容性方面,Sinden Lightgun一樣維持支援Windows、Linux、RetroPie(搭配Raspberry Pi)等作業系統,並新增能在遊戲畫面貼上白色外框圖層的專屬外掛軟體,以確提升識的準確度。

開發團隊也分享了更多模擬器、遊戲的測試結果,筆者將資訊整理於下。

已測試模擬器、遊戲清單:
Famicom(FCEUX):《打鴨子》(Duck Hunt)
PlayStation(PCSX-Rearmed):《火線危機》(Time Crisis)
Dreamcast(Reicast):《機密任務》(Confidential Mission)
大型電玩(MAME):《魔鬼終結者2》(Terminator 2)、《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
Model 2:Sega Model 2模擬器,遊戲包括《VR戰警》(Virtua Cop)
Windows:《死亡鬼屋2》(The House of The Dead 2)
Dos:《瘋狗麥斯》(Mad Dog McCree)

▲Sinden Lightgun能搭配多款模擬器遊玩光線槍射擊遊戲。

Sinden Lightgun液晶螢幕用光線槍延至9月上市,翻新設計造型大加分

Sinden Lightgun液晶螢幕用光線槍延至9月上市,翻新設計造型大加分

Sinden Lightgun液晶螢幕用光線槍延至9月上市,翻新設計造型大加分

Sinden Lightgun液晶螢幕用光線槍延至9月上市,翻新設計造型大加分

Sinden Lightgun液晶螢幕用光線槍延至9月上市,翻新設計造型大加分

Sinden Lightgun的預定售價為英鎊80元(約合新台幣3,200元),預定上市時間為2019年9月。

延伸閱讀:
打槍迷福音,Sinden Lightgun能在液晶螢幕上玩光線槍
光線槍運作原理解析(上):為什麼液晶電視不能用傳統光線槍
光線槍運作原理解析(下):採用替代技術的液晶電視適用光線槍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Biostar Racing X750GT8 主機板資訊公開,AMD X570 晶片組規格搭載多條 PCIe 4.0 通道

$
0
0
越接近產品正式發布時間,不少資訊也就跟著釋出,只是這麼大剌剌地由主機板廠商公佈較為罕見。Biostar 在自家網站公布 2019 年產品型錄,AMD 章節已出現下一世代晶片組 X570 的 Racing X570GT8 型號,先行公布相關設計細節。

AMD Ryzen 3000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目前預計將在 5 月底開展的 Computex 正式公布相關細節,近期已經有主機板廠商陸續釋出相關資訊,譬如 MSI 已公布 X570 MEG Ace 主機板將會內建 Wi-Fi 6/802.11ax 無線網路,該系列處理器 Infinity Fabric 依舊與記憶體時脈連動,但會增加新的除頻比例,以便更好地支援記憶體超頻工作。

Biostar 近期在自家網站上公布 2019 年產品型錄,其中已經納入尚未由 AMD 完整公布的 X570 晶片組主機板 Racing X570GT8,其中最大的賣點將會是在消費市場導入 PCIe 4.0,單條通道能夠提供 2 倍於 PCIe 3.0 的 16GT/s(1969 MB/s)頻寬。縱使目前支援 PCIe 4.0 的產品並不多,處理器與 X570 之間導入 PCIe 4.0,仍可讓同時存取多個 PCIe 3.0 x4/NVMe SSD 頻寬不再受限。

Biostar 在自家網站公布 Racing X570GT8 主機板相關細節,PCIe 4.0 通道設計為值得關注之處
▲Biostar 在自家網站公布 Racing X570GT8 主機板相關細節,PCIe 4.0 通道設計為值得關注之處。

Racing X570GT8 有著 3 條 PCIe x16 通道,前 2 條支援 x16/x0、x8/x8 分配方式,由於市場上已有支援 PCIe 4.0 快速切換器(如 Diodes PI3DBS16212),搭配 AMD 已公布 Ryzen 3000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支援 PCIe 4.0,因此這 2 條外覆金屬加強的 PCI x16 插槽將支援 PCIe 4.0。

Biostar Racing X570GT8 主機板規格表
▲Biostar Racing X570GT8 主機板規格表。

此外尚有 1 條實際支援 PCIe x4 的 PCIe x16 插槽與 3 條 PCIe x1 插槽,均由 X570 晶片組接出,規格表當中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據信應該支援 PCIe 4.0 版本。值得注意的是,Racing X570GT8 於 X570 晶片安排散熱風扇,而前一世代 X470/X370 主機板並未安排此類設計,因此可以合理懷疑 X570 由於導入 PCIe 4.0 的關係,讓整體 TDP 數值增加。

M.2 插槽由處理器提供 1 組、由 X570 提供 2 組,規格明確指出支援 PCIe 4.0 x4 和 SATA 功能,但在實際頻寬部分仍寫上 PCIe 3.0 x4 的 32Gb/s,不知是否有著其它特殊考量。另一方面,Racing X570GT8 並未採用處理器或是晶片組內建的 USB 3.1 Gen2,而是另外以 ASMedia ASM2141 控制器和 ASM1543 Type-C 交換器負責。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olumio自己下海,推出Motivo高階土砲音樂播放器

$
0
0
Volumio是款強調音質的音樂播放軟體,它除了具備PC用的版本之外,也提供Raspberry Pi、Asus Thinkerboard等開發板適用的版本,使用者可以利用開發板搭配如NanoSound DAC2這類擴充子板建構音樂播放器。這次Volumio在Munich High-End 2019(慕尼黑音響展)展出自家的Motivo音樂播放器。

採用Pine64解決方案

Volumio已經投入1年的時間著手開發音樂播放器,它們選擇在Munich High-End 2019公布原型機,並將產品定名為Motivo,其義為意大利語中的「意義」,象徵享受音樂對的意義。

雖然Volumio僅在官方部落格提供經模糊處理的照片,但是Pine64卻在官方Twitter貼出清楚的照片,並提到Motivo採用SOPine SOM(系統化模組)作為硬體核心。

從這個資訊與照片,我們可以推測Motivo採用Allwinner A64 SoC,具有4個Arm Cortex-A53處理器核心搭配Arm Mali-400MP2繪圖處理器,內建DAC,提供立體聲RCA、立體聲平衡XLR、TOSLINK光纖、同軸、I2S(採HDMI端子)等音訊輸出,並提供HDMI影音輸出、2組USB、乙太網路等I/O端子。

Volumio自己下海,推出Motivo高階土砲音樂播放器

Volumio自己下海,推出Motivo高階土砲音樂播放器

Volumio自己下海,推出Motivo高階土砲音樂播放器

Motivo目前還在開發階段,仍有許多資訊尚待官方公布,但可以確定的是,Motivo將會是個簡單易用且頗具升級彈性的音樂播放器。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sustor 推出 AS5202T 和 AS5304T NAS,升級 Gemini Lake 世代處理器與雙 2.5GbE網路

$
0
0
10GbE 目前看來推廣至一般家庭仍有難度,但是 802.3bz 在近期 Wi-Fi 6/802.11ax 無線網路路由器的助攻之下,有望逐漸擴大市佔率。Asustor 在 Computex 之前先行公布 AS5202T 雙槽位和 AS5304T 4 槽位 NAS,均升級雙 2.5Gbps RJ45,並透過 Gemini Lake 世代處理器提供 HDMI 2.0a 輸出。

使用雙絞線銅纜傳輸的 802.3an 10GBASE-T 雖然在 2006 年就制定完畢,但是初期 PHY 實體層收發器晶片耗電量過大不易推廣,直至今日許多 10GBASE-T 交換器依舊需要風扇幫助散熱,不利深入至一般家庭當中。反倒是在 2016 年制訂的 802.3bz,2.5GBASE-T 相容 Cat.5e 等級雙絞線,近期透過 Wi-Fi 6/802.11ax 無線網路路由器,開始滲透一般家庭。

Asustor 或許眼見 802.3bz 規格開始在家庭網路發芽生根,遂於今年 Computex 展前宣布推出 AS5202T 以及 AS5304T 2 款 NAS,分別為雙槽位以及 4 槽位,並安裝 2 個支援 2.5BASE-T 的 RJ45 網路埠。縱使目前 Wi-Fi 6/802.11ax 無線網路路由器支援 2.5BASE-T 的 RJ45 網路埠數量以 1 個為主,但透過 Linux 網路架構的幫助之下,這 2 款 NAS 網路埠仍然加入 802.3ad/Link Aggregation 鏈路聚合功能,最高支援 5Gbps 連線速度。

Asustot AS5202T 為雙槽位 NAS,2 個 RJ45 網路埠升級至 2.5GbE 等級
▲Asustot AS5202T 為雙槽位 NAS,2 個 RJ45 網路埠升級至 2.5GbE 等級。

AS5202T 以及 AS5304T 除了在 RJ45 有線網路有看頭之外,這 2 款 NAS 處理器 SoC 同步升級至 Intel Gemini Lake 世代,對於這些需要負責部分家庭娛樂的 NAS 而言,Gemini Lake 原生支援 HDMI 畫面輸出 4K@60Hz,不若前一世代 Apollo Lake 於 HDMI 輸出僅支援 4K@24Hz,需要額外加裝 1 個 LSPCON(Level Shifter and Protocol Converter)晶片把 DisplayPort 轉成 HDMI 去支援 4K@60Hz。

Asustot AS5304T 提供 4 個儲存空間安裝槽位以及 2 個支援 2.5BASE-T 的 RJ45 網路埠,亦透過 Celeron J4105 處理器 SoC 提供 HDMI 2.0a 輸出能力
▲Asustot AS5304T 提供 4 個儲存空間安裝槽位以及 2 個支援 2.5BASE-T 的 RJ45 網路埠,亦透過 Celeron J4105 處理器 SoC 提供 HDMI 2.0a 輸出能力。

AS5202T 以及 AS5304T 均具備 1 個 HDMI 2.0a 視訊輸出埠,實際使用時可以透過 Celeron J4005 或是 Celeron J4105 內建 HEVC/H.264 10bit 4K 和 VP9 10bit 4K 硬體解碼功能,直接從 AS5202T 或是 AS5304T 輸出 4K HDR 影像資訊至電視大螢幕。

AS5202T 和 AS5304T 於機身背部提供 2 個支援 2.5BASE-T 的 RJ45 網路埠,視訊輸出跟隨處理器 Gemini Lake 改朝換代,支援 HDMI 2.0a 和 HEVC/H.265 10bit 4K、VP9 10bit 4K 硬體解碼
▲AS5202T 和 AS5304T 於機身背部提供 2 個支援 2.5BASE-T 的 RJ45 網路埠,視訊輸出跟隨處理器 Gemini Lake 改朝換代,支援 HDMI 2.0a 和 HEVC/H.265 10bit 4K、VP9 10bit 4K 硬體解碼。

這 2 款 NAS 記憶體部分也隨著處理器 SoC 改朝換代,提供 2 個 DDR4 SO-DIMM 插槽,出廠預設搭載 1 條 2GB 或是 1 條 4GB 記憶體模組,若是使用者有著多工方面的需求,在這記憶體價格下探的時代,自行添加升級是個划算的選擇。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622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