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電腦王
Viewing all 616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Yuzu模擬器7月贊助者預覽版,已可執行《超級瑪利歐創作家2》

$
0
0
Yuzu是款以任天堂Switch為對像的模擬器,它已經能成功模擬多款遊戲,而其最新的7月贊助者預覽版能夠成功啟動近期發售的《超級瑪利歐創作家2》,雖然執行過程中可能還是會有一些小瑕疵,但不至影響正常遊戲進行,可以說又跨出了相當重要的一步。

贊助者限時限定

Yuzu是款採用GPL v2的開源模擬器,所有人都能免費下載一般版,而透過Patreon網站每月捐款超過美金5元的贊助玩家,則可搶先在第一時間下載具有最新功能的贊助者預覽版。

而在2019年7月推出的贊助者預覽版中,Yuzu能夠啟動《超級瑪利歐創作家2》,並且能夠正常執行遊戲(官方以In-game, mostly playable描述),而先前因為「swkbd」(軟體虛擬鍵盤)功能造成遊戲會在儲存關卡時當機的問題,也已在最新版中修正,讓玩家可以透過模擬器執行這款近期推出的遊戲大作。

除此之外,Yuzu也在這次更新中加入了LR指派模式(LR Assignment Mode,可透過LR鍵綁定控制器顯示)、OSS Mii人偶(OSS Mii Model,透過軟體模擬方式使用Mii功能),並修正多個控制、音效、顯示問題,以及加入條件性繪圖(Conditional Rendering)與新的繪圖掃瞄器(Shader Scanner),前者可以透過繪圖處理器執行、管理工作,避免執行不必要的程式碼,後者則是更快、更可靠並可降低當機機率、修正文字顯示錯誤的繪圖快取功能。

最新版Yuzu模擬器能夠成功執行《超級瑪利歐創作家2》。

遊戲圖像表現相當正常。

在修正過後,儲存關卡後不會在遇到當機問題了。

開發團隊還特別透過關卡編輯器留下YUZU字樣。

想要嘗試贊助者預覽版的讀者,可以到Patreon網站上捐款並下載檔案,或等待開發團隊將最新功能下放至一般版。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Raspberry Pi裝上這個變超威!ICE Tower風扇光是氣勢就贏了

$
0
0
雖然Raspberry Pi 4是相當輕省的運送平台,但若在不使用任何散熱裝置的前提下,全速運作時SoC的溫度可能會衝破攝氏80度,可能會導致因過熱而暫時降速度的問題發生。使用者除了可以利用散熱片協助排除廢熱之外,也可以嘗試這款外觀非常神勇的側吹式主動散熱器。

相容於Raspberry Pi Model 3與4

由Seeed Studio推出的ICE Tower散熱器具有相當「雄偉」的外觀,乍看之下與一般電腦使用的塔型散熱器相當神似,但由於它是搭配Raspberry Pi使用,因此尺寸十分小巧,給人相當可愛的感覺。

ICE Tower的扣具相容於Raspberry Pi Model 3與4,可直接安裝於主機板上的鎖孔,並透過GPIO取得電源。它具有1條5mm管徑之導熱管,搭配散熱鰭片與7葉風扇,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能在對SoC超頻的情況下,將溫度從約攝氏80度降至40度,效果相顯著,不但對系統效能有正面幫助,也有助於提升系統穩定性,適合長時間讓Raspberry Pi進行重度運算的使用者參考。

ICE Tower是款專為Raspberry Pi設計的散熱器。

它能透過扣具安裝於主機板上的鎖孔,並透過GPIO取得5V、0.08A電源。

其正面尺寸約為6 x 4公分。

Raspberry Pi裝上這個變超威!ICE Tower風扇光是氣勢就贏了

▲ICE Tower就像等比例縮小的塔型散熱器。

ICE Tower的售價為美金19.9元(約合新台幣625元),預定上市時間為2019年7月19日,有興趣的讀者可至官方網站預購。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QNAP NAS遭勒索軟體盯上,Arm、x86處理器產品皆中鏢

$
0
0
早在2014年的時候,Synology推出的NAS就成為勒索軟體SynoLocker下手的目標,而根據資安公司Anomali與Intezer的研究,QNAP的NAS產品也正遭受名為eCh0raix或QNAPCrypt惡意軟體的攻擊,讓被害者可能損失NAS中的重要資料。

勒索軟體盯上QNAP

根據Anomali官方部落格所提供的資料,他們將這款勒索軟體稱為eCh0raix,它會以暴力破解的方式入侵QNAP推出的NAS,並使用AES加密演算法鎖定特定副檔名的文件。

受影響之檔案路徑:
    /proc
    /boot/
    /sys/
    /run/
    /dev/
    /etc/
    /home/httpd
    /mnt/ext/opt
    .system/thumbnail
    .system/opt
    .config
    .qpkg

受影響之檔案副檔名:
.dat.db0.dba.dbf.dbm.dbx.dcr.der.dll.dml.dmp.dng.doc.dot.dwg.dwk
.dwt.dxf.dxg.ece.eml.epk.eps.erf.esm.ewp.far.fdb.fit.flv.fmp.fos.fpk
.fsh.fwp.gdb.gho.gif.gne.gpg.gsp.gxk.hdm.hkx.htc.htm.htx.hxs.idc
.idx.ifx.iqy.iso.itl.itm.iwd.iwi.jcz.jpe.jpg.jsp.jss.jst.jvs.jws.kdb.kdc
.key.kit.ksd.lbc.lbf.lrf.ltx.lvl.lzh.m3u.m4a.map.max.mdb.mdf.mef
.mht.mjs.mlx.mov.moz.mp3.mpd.mpp.mvc.mvr.myo.nba.nbf.ncf
.ngc.nod.nrw.nsf.ntl.nv2.nxg.nzb.oam.odb.odc.odm.odp.ods.odt
.ofx.olp.orf.oth.p12.p7b.p7c.pac.pak.pdb.pdd.pdf.pef.pem.pfx.pgp
.php.png.pot.ppj.pps.ppt.prf.pro.psd.psk.psp.pst.psw.ptw.ptx.pub
.qba.qbb.qbo.qbw.qbx.qdf.qfx

Intezer則在官方部落格以QNAPCrypt稱呼這款惡意軟體,並發現它有針對Armx86等不同架構處理器攻擊的變種病毒,它的運作方式與一般勒索軟體接近,就是將受害裝置中的檔案加密,讓檔案無法被存取,並向受害者發送勒索信要求贖金以解鎖這些檔案。

然而與常見勒索軟體不同的是,由於攻擊目標是NAS而非電腦,所以勒索信並不會直些顯示於螢幕,而是以文字檔的型式出現,在NAS遭受感染後,QNAPCrypt會先從命令和控制伺服器(C&C)下載比特幣錢包地址與RSA公鑰,且每位受害者都會被分配到獨特的錢包,讓我們更難追踪攻擊者的身份。

Intezer透過自動化腳本建立大量「虛擬」受害者,以分析勒索軟體的行為。(圖片來源:Intezer,下同)

QNAPCrypt要求受害者使用比特幣支付贖金。

在研究的過程中,Intezer發現QNAPCrypt使用的預先建立的比特幣錢包接收贖金,而在1,091名「虛擬」受害者感染後,QNAPCrypt用盡了所有比特幣錢包,因此會停止感染新的NAS,讓災情得以緩和。此外為了防堵QNAPCrypt未來會有新的變種病毒,Intezer也建立了對應的YARA簽名,以利辨識這款勒索軟體。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Chuwi LapBook Plus文書機搭4K HDR螢幕,還有2條M.2插槽與數字鍵盤

$
0
0
Chuwi推出的LapBook Plus並非是台輕薄、方便攜帶的商務筆記型電腦,搭載15.6吋螢幕的它重達2.5公斤,不過也就是因為體積較大的關係,所以不但螢幕尺寸與解析度都比較大,也能夠容納數字鍵盤,相當適合作為定點使用的文書機或多媒體娛樂機。

採Apollo Lake世代處理器

LapBook Plus的特色就是「大」,其螢幕採用IPS面板,尺寸為15.6,解析度高達3840 x 2160,支援HDR顯示且最大亮度可達340Nits,不但能顯示更為生動的色彩,也能避免在戶外、強光下使用看不清楚螢幕的問題。

LapBook Plus採用於2016年第4季推出的Intel Atom x7-E3950處理器,其製程工藝為14nm,具有4個實體處理器核心但不支援超執行緒技術,L2快取記憶體容量為2 MB,標準時脈為1.60GHz,Turbo時脈可達2GHz,內繪圖處理器為Intel HD Graphics 505,具有18個執行單元,標準、Turbo時脈分別為500MHz、650MHz,TDP則高達12 W。

相較之下,先前介紹的Chuwi Minibook採用2核4緒的Intel Core m3-8100Y處理器,標準時脈與Turbo時脈分別為1.1、3.4GHz,內建繪圖處理器為具有24個處理單元的Intel UHD Graphics 615,且最高時脈可達900Mhz,兩者差異頗大。

根據PassMark官方資料庫,Atom x7-E3950在單、多核心的成績為662、1,872分,Core m3-8100Y則為1,407、3,562,效能差距大約在2倍左右。

LapBook Plus搭載8GB LPDDR4,並配備2條M.2 2280插槽,其中1條預載256GB固態硬碟,另一條則閒置,此外它也具有microSD讀卡機,方便使用者可以自由升級儲存設備。

LapBook Plus是款搭載15.6吋螢幕的大尺寸筆記型電腦。

其螢幕解析度高達3840 x 2160,並支援HDR顯示。

HDR能夠強化亮暗對比表現,讓畫面更加生動。

LapBook Plus採用Atom x7-E3950處理器,最高Turbo時脈僅有2GHz。

特別的是它具有2條M.2 2280插槽,總共可以容納2組固態硬碟,容量為36.48Wh的電池可以提供9小時續航力。

數字鍵盤也裝得下

以現今的硬體效能為比較基準,LapBook Plus的硬體規格大約只落在低階的水準,不過它仍然是文書機的好選擇,除了具有大尺寸、高解析度螢幕之外,也因為機身較大的關係,所以可以容納數字鍵盤,可以讓輸入大量數據更加便利。

在連接能力部分,LapBook Plus具有USB 3.2 Gen1、USB 2.0、Micro HDMI、3.5mm耳機端子、microSD讀卡機各1組,並支援雙頻IEEE 802.11a/b/g/n/AC(Wi-Fi 5)無線網路與藍牙4.0。

雖然尺寸大會有攜帶不便的副作用,但也就是因為這樣才能容納數字鍵盤。

內建完整QWERTY鍵盤與數字鍵盤對文書工作來說幫助很大。

LapBook Plus將立體聲喇叭設置於鍵盤兩側,能提供較好的聆聽體驗。

機身右側具有USB 2.0、3.5mm耳機端子、microSD讀卡機各1組。

左側具有USB 3.2 Gen1、Micro HDMI、電源輸入端子各1組。

LapBook Plus現以發售,價格為美金499元(約合新台幣15,610元),並在Aliexpress特價美金439元(約合新台幣13,735元)中,特價日期只到2019年7月15日,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把握限時促銷的機會。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評測,PS5016-E16 高速存取更有低溫全銅散熱片!

$
0
0
隨著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上市,AMD 將 PCIe 4.0 帶往消費級主流平台,受惠於介面頻率加倍,傳輸頻寬為 PCIe 3.0 的 2 倍。目前效能成長最有感的應用為 PCIe NVMe SSD,GIGABYTE 同為首波發售的一員,AORUS NVMe Gen4 SSD 循序傳輸突破 Gen3 壁壘。

平行處理存取加速

AMD 在 7 月 7 日正式向消費市場推出自家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單執行緒效能已可與 Intel Coffee Lake 平起平坐,再透過 TSMC 7nm 製程縮小晶粒面積,再次推升主流市場處理器至十二個實體核心,讓對手毫無招架之力。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平台連接規格甚至一舉超越 Intel,首次在消費市場導入 PCIe 4.0 規格,介面傳輸率從 8GT/s 倍增為 16GT/s,單通道單向頻寬達 1969MB/s,雖然對 PCIe x16 的顯示卡效能的助益並不大,但能夠以平行寫入、讀取快閃記憶體加速的 PCIe x4 SSD 而言,循序讀寫效能夠再次飆升。

首波上市的 PCIe 4.0 x4 NVMe SSD 均採用 Phison PS5016-E16 控制器晶片,台灣廠商 GIGABYTE 位於首波發售清單之中,推出 M.2 2280 外觀形式 AORUS NVMe Gen4 SSD,電路板採用 Phison 公版參考設計,並加上自家 AORUS 相關特色。

▲ AORUS NVMe Gen4 SSD 使用代表旗艦身分的紙盒設計,紙盒和外層紙套均有施作雷射燙印字樣與 AORUS 鷹頭標誌。(註:正式版均為橫式設計)

▲ 打開紙盒之後,AORUS NVMe Gen4 SSD 固定於內部泡棉緩衝墊當中。

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規格

  • 產品型號:GP-ASM2NE6200TTTD
  • 外觀形式:M.2 M key 2280
  • 介面速度:PCIe 4.0 x4 NVMe
  • 容量:2TB
  • 寫入壽命:3600TBW
  • 電源需求:3.3V/2.0A
  • 其它:1770000hrs MTBF

旗艦級大容量

目前採用 PCIe 4.0 x4 介面規格的 NVMe SSD,其容量主要集中於 1TB、2TB,一方面是目前 PCIe 3.0 x4 NVMe SSD 相當便宜,將 AORUS NVMe Gen4 SSD 價格拉低混戰並沒有意義;另一方面為 PCIe 4.0 x4 NVMe SSD 亦需要高速快閃記憶體配合,才能夠發揮高速通道效能,低容量款式減少快閃記憶體讀寫通道數量或是降低 CE 堆疊層數,則無法體現 PCIe 4.0 和 PCIe 3.0 速度差距。

AORUS NVMe Gen4 SSD 預計推出 1TB、2TB 容量,均為 M.2 2280 雙面上料版本,若使用者考慮將此 SSD 移往筆記型電腦使用,須注意是否能夠容納這款厚度 3.5mm(本體不含散熱片)的 SSD。此外為了與其它 PS5016-E16 控制器晶片 SSD 作出區隔,GIGABYTE 替這款 SSD 添加純銅散熱片,使得這款產品比其它具備散熱片的款式還要有份量。

▲ AORUS NVMe Gen4 SSD 本體採用純銅散熱片包覆,並依據裝設在主機板的方向開有垂直溝槽,欲藉由處理器風扇的風流帶走運作廢熱。

▲ AORUS NVMe Gen4 SSD 本體加上散熱片的厚度達 11.4mm,側邊印有「THERMAL DESIGN FOR GEN 4」字樣。

▲ SSD 散熱片背部也是採用金屬銅材質。

▲ 銅質散熱片內部以 Laird 導熱墊負責填充零組件高低不等空隙,並引導廢熱至散熱片。

評測完成之際,GIGABYTE 內部人員來函告知,AORUS NVMe Gen4 SSD 市售版散熱片將有些許變化,材質依然選用金屬銅,但會增加表面處理提升質感。以筆者後來取得的市售版觀察,散熱片表面應噴塗 1 層銅色保護漆,避免純銅長期接觸高濕度空氣而產生的銅銹問題。

▲ 市售版 AORUS NVMe Gen4 SSD 散熱片塗布 1 層銅色漆,避免活性高的銅材質接觸濕氣氧化產生銅鏽。

滿滿高速料件

卸下散熱片之後,即可見到包裹的 M.2 2280 電路板,零件擺放方式與先前評測的 AORUS RGB M.2 NVMe SSD 十分相似,整合式電源管理轉換晶片則改採 PS6106-22。記憶體容量跟隨 1GB 對應 1MB 原則,2TB 容量版本採用 2 顆 SK hynix H5AN8G8NCJR-VKC,速度等級為 DDR4-2666 19-19-19,單顆容量 8Gb。

▲ 卸除散熱片之後,得知 AORUS NVMe Gen4 SSD 採用 Phison 公版參考設計,正面裝設控制器晶片、整合式電源管理轉換晶片、1 顆記憶體、2 個快閃記憶體封裝。

▲ AORUS NVMe Gen4 SSD 背面安排另外 1 顆記憶體與 2 個快閃記憶體封裝。

▲ AORUS NVMe Gen4 SSD 整合式電源管理轉換晶片採用 PS6106-22,前一世代 PS5012-E12 控制器產品則為 PS6102-22。

▲ 2TB 版本記憶體容量依舊使用 1GB=1MB 對應方式,採用 2 顆 H5AN8G8NCJR-VKC DDR4-2666 記憶體顆粒,容量總計達 2GB。

AORUS NVMe Gen4 SSD 最重要的控制晶片採用 PS5016-E16,對外支援 PCIe 4.0 x4 通道,對內支援 8 通道存取與 32CE,並採用第四代 LDPC 與 RAID ECC 引擎,支援端對端資料保護、Pyrite/OPAL 資料加密規範等功能(AORUS NVMe Gen4 SSD 未開啟加密支援性)。目前已知 PS5016-E16 採用 28nm 製程製造,內含 Arm Cortex 架構雙核心,以及自有開發的 CO-X 處理器雙核心。

▲ AORUS NVMe Gen4 SSD 採用目前消費市場唯一支援 PCIe 4.0 的 PS5016-E16 控制器,最外層嵌上銅質金屬片可作為散熱功能使用,亦有避免晶片溫度不均,長期使用翹曲脫焊的疑慮。

2TB 容量版本採用 4 個 TABHG65AWV 快閃記憶體封裝,單個容量 512GB,內部為 Toshiba BiCS4 3D 堆疊 96 層 TLC 形式顆粒,封裝對外界面速度應達 Toggle 3 800MT/s 規格,以便撐起 PCIe 4.0 x4 介面的資料吞吐量。具聞 Phison 內部正在測試與 1200MT/s 介面速度快閃記憶體的相容性,未來可能推出更快的版本。

▲ 2TB 容量版本採用 4 個 TABHG65AWV 快閃記憶體封裝,單個容量 512GB。

再續 PB 級寫入量前緣

前一世代 PS5012-E12 控制器 TLC 紀錄形式 SSD 產品推出之後,JEDEC 標準 TBW 寫入量數據相當令人驚艷,對比 MLC 產品毫不遜色甚至是更佳,AORUS NVMe Gen4 SSD 採用 PS5016-E16 控制器搭配 Toshiba BiSC4 快閃記憶體時,仍舊繼承 TBW 寫入量優勢,1TB 版本享有 1800TBW、2TB 則是翻倍 3600TBW,雙方保固年限同樣是 5 年,保固方式以 TBW 或是年限先到者為主。

▲ AORUS NVMe Gen4 SSD 1TB 與 2TB 容量版本規格比較表。

由上圖比較表看來,AORUS NVMe Gen4 SSD 無論是 1TB 或是 2TB 容量版本,雙方均可達到循序讀寫 5000MB/s 和 4400MB/s 速度,4K 隨機讀寫也是相同的 750000IOPS 和 700000IOPS,意即玩家僅需考慮購賣的容量規格,無須擔心儲存空間減少讓存取速度同步下滑。

▲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容量版本於室溫 25℃ 環境,Windows 10 桌面待機溫度為 45℃。

▲ 2TB 版本實際可用容量約為 1907728MB/1863GB 左右。

SSD Tool Box

GIGABYTE 針對這款 SSD 所提供的工具箱軟體,依舊以 AORUS 風格進行外觀設計,軟體功能包含總覽、S.M.A.R.T. 資訊、最佳化、Secure Erase、韌體更新功能,GIGABYTE 方面仍未提供系統資料轉移軟體授權。

▲ SSD Tool Box 仍舊以 AORUS 風格進行外觀設計。

▲ 若是 AORUS NVMe Gen4 SSD 作為資料碟使用,Secure Erase 無須重新開機,可直接於 Windows 作業系統環境進行。

 

(下一頁:控制器升級 PCIe 4.0 性能飆速實測)

AMD 新平台飆速

這次 Phison 推出支援 PCIe 4.0 傳輸介面的 PS5016-E16 控制器,消費市場只有 AMD 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與 X570 晶片組主機板能夠支援,因此我們也將測試平台移往 AMD 品牌。首先來看看 AORUS NVMe Gen4 SSD 加裝銅質散熱片的效果,在室溫 25℃ 環境 IOMeter 一致性寫入劇烈操駕測試測得 56℃,相對於前一世代 AORUS RGB M.2 NVMe SSD 為 60℃,降溫效果相當有感。

▲ AORUS NVMe Gen4 SSD 不但規格提升,IOMeter 劇烈操駕測試亦只有 56℃(室溫 25℃,官方標示運作室溫為 0℃~70℃),銅質散熱片貢獻不少功勞。

效能測試首先由 CrystalDiskMark 打頭陣,AORUS NVMe Gen4 SSD 2TB 循序讀寫可測得將近 5000MB/s 和 4450MB/s 速度,與廠商宣傳值相符。另外在 4KBQ8T8 讀取、4KBQ32T1、4KBQ1T1 等隨機部分也有不錯的成長幅度。

▲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不僅是循序讀寫受惠於 PCIe 4.0 x4,控制器效能升級也影響 CrystalDiskMark 4K 隨機讀寫數據往上飆。

IOPS 佔最後得分比例相當重的 AS SSD Benchmark,AORUS NVMe Gen4 SSD 2TB 能夠獲得總分 8185,直接大腳用力踩下去,超車 Samsung 970 Pro 和 Intel Optane SSD 905P,循序讀寫突破 4200MB/s 和 4000MB/s,4K-64Thrd 寫入甚至接近百萬 IOPS。

▲ AS SSD Benchmark 測試項目,AORUS NVMe Gen4 SSD 2TB 循序讀寫突破 4200MB/s 和 4000MB/s,4K 讀寫頻寬也有不小的增幅。

▲ 由於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IOPS 表現良好,因此 AS SSD Benchmark 測試項目可獲得 8185 高分。

▲ PS5016-E16 控制器於 AS SSD Compressrion-Benchmark 表現平緩,代表傳輸速度不受資料可壓縮性影響,且已無過去 PS5012-E12 特殊起伏曲線。

ATTO Disk Benchmark 則是擅長以不同的資料傳輸大小,對待測儲存空間進行量測。AORUS NVMe Gen4 SSD 2TB 最大讀寫頻寬表現可分為 3 個區塊,傳輸區塊大小 512Byte~16KB 為加速區間,32KB~512KB 寫入比讀取表現為佳,1MB~64MB 讀寫最高速度可達 4.2GB/s 和 4.1GB/s(佇列深度均為 32)。

▲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在 ATTO Disk Benchmark 呈現 3 個效能區間,16KB 以下為加速區,32KB~512KB 則是寫入速度占上風,1MB 以上則達最高速區間。

▲ ATTO Disk Benchmark IO/s 表現,AORUS NVMe Gen4 SSD 2TB 高速區為 512Byte~32KB 之間。

綜合測試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則是一舉突破 2 萬分大關,與 Optane SSD 905P 平起平坐,只是雙方得分的子項目略有差異。AORUS NVMe Gen4 SSD 2TB 以寫入拿到其中 1 萬 2 千分,Optane SSD 905P 則以優異的 4K 表現,分別於讀取和寫入各拿到一半分數。

▲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於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測試項目突破 2 萬分,讀取和寫入大約相較前一代 PS5012-E12 產品各自提升 2500 分和 2000 分左右。

模擬實際日常電腦操作,以遊戲、內容創意軟體、辦公室軟體等 3 大部分進行測試的 PCMark 8 Storage,因為 NAND 型快閃記憶體天生的存取延遲限制,相對於一般 PCIe 3.0 x4 NVMe SSD 就沒有太大的亮點,但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仍舊以突破 600MB/s 頻寬位列前段班。

▲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控制器效能提升,並同時導入 PCIe 4.0 x4 介面,但仍舊採用 NAND 型快閃記憶體,因此 PCMark 8 Storage 分數並未特別突出,頻寬仍然位居 600MB/s 等級。

不出意外,AORUS NVMe Gen4 SSD 2TB 繼續使用 TLC 快閃記憶體時代經常可以見到的 SLC 快取寫入加速策略,只是新一代產品置換冷、熱資料的速度相當快,HD Tune Pro 已無法量測到 SLC 快取大小,SSD 全部空間寫入速度均為 2300MB/s 左右;若是另外以 IOMeter 量測,則 SLC 快取寫入空間為 4460MB/s 左右,以外 TLC 區域真實寫入速度約為 990MB/s,真實寫入速度與先前採用 BiSC 3 快閃記憶體 SSD 相近。

▲ HD Tune Pro 已無法量測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SLC 快取大小,全部空間寫入速度為 2300MB/s 左右。

▲ IOMeter 量測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SLC 快取空間寫入速度約為 4460MB/s 左右。

▲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SLC 快取空間以外 TLC 真實寫入速度約為 990MB/s。

寫入效能一致性測試,採用 IOMeter 這款能夠客製化測試腳本的軟體,正式測試之前,先填入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容量 2 倍以上的隨機資料,以便達成髒碟狀態,藉著再以 3 小時 4K 100% 隨機寫入方式量測 IOPS 數據。此次 PS5016-E16 控制器搭配 BiCS 4 快閃記憶體,可將寫入一致性上推至 23000IOPS~24000IOPS 左右。

▲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IOMeter 寫入一致性表現良好,測試末段斜率為 0,表現位於 23000IOPS~24000IOPS 之間,比前一代增長 15% 以上。

▲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IOMeter 寫入一致性詳細數據。

佇列深度對於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的影響,筆者設定 IOMeter 4K 隨機讀寫比例為 70%/30%,量測 1~65536 佇列深度 IOPS 數值。結果顯示此代產品仍保有前一代的相同水準,佇列深度 8 以後即可達最高表現 200000IOPS 以上,且表現相當平穩、順暢。

▲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IOMeter 4K 隨機讀寫 70%/30% 測試,佇列深度 8 之後即可達 200000IOPS 以上,且表現相對平穩許多。

▲ IOMeter 4K 隨機 70% 寫入、30% 讀取,AORUS NVMe Gen4 SSD 2TB 的 IOPS 效能資料。

PCIe 4.0 搶先機、銅散熱片再降溫

目前首批支援 PCIe 4.0 的 SSD,均採用 Phison PS5016-E16 公版參考設計,因此各家品牌產品表現都差不多,GIGABYTE AORUS 則是額外加上純銅散熱片。在效能增加的前提之下,還能夠降低劇烈操駕溫度達 4℃,是個對於市場宣傳和實際效果均有利的特色。

AORUS NVMe Gen4 SSD 尚未在台正式上市,以美國 Amazon 售價敘述,1TB 容量版本為美金 259 元、2TB 為 459 元,採用相同 Phison 參考設計的 Corsair Force Series MP600 1TB 和 2TB 分別為 249.99 元和 449.99 元,4 者售價換算成新台幣約為 8050 元、14,300 元、7,800 元、14,000 元,1TB 容量版本幾乎是現行 PS5012-E12 的 2 倍價,2TB 版本漲幅約是 55%,玩家也別忘了目前 PCIe 4.0 正統支援性僅出現在 AMD X570 晶片組主機板。

 

產品資訊

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2TB

延伸閱讀

測試平台

  •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X
  • 主機板:GIGABYTE AORUS X570 Master
  •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F4-3600C16D-16GTRG 8GB x 2 @DDR4-3200
  • 顯示卡:AMD Radeon RX 5700
  • 系統碟:Transcend M.2 SSD 800S 256G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S-1000XP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903

你知道電腦王也有 Telegram 頻道嗎?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迷你PC-E全部50遊戲陣容曝光,包括行情近5萬元的《銀河女警傳說藍寶石》

$
0
0
先前筆者曾為大家介紹過由Konami推出迷你PC-Engine主機,日前官方確認將於2020年3月19日,以日幣10,500元(約合新台幣3,050元)的價格發售,也釋出50款遊戲陣容名單,其中不但包含Konami、Hudson等廠商的強作,還有二手價格最高的PC-Engine遊戲之一:《銀河女警傳說藍寶石》。

日版 + 美版遊戲做成撒尿牛丸!

迷你PC-Engine主機將分為日本版、北美版、歐洲版等3種不同的版本推出,收錄的遊戲也略有不同,在這邊筆者將以日本版為主進行介紹。

在這次收錄的遊戲中,包括了Konami自家的《宇宙巡航艦》、《宇宙巡航艦 II 高弗的野望》、《悪魔城 X 血之輪廻》,以及Hudson的《PC 原人》、《PC原人2》、《PC電人》、《轟炸超人'94》、《新冒險島》等熱門作品,甚至還有《R-TYPE》、《最後忍道》等Irem推出、在二手市場也是相當高價的遊戲。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這次的迷你PC-Engine並沒有收錄《兵蜂》、《瘋狂大射擊》等Konami自家遊戲,而且《爆笑人》則是收錄美版,而非由志村健、加藤茶所飾演的日版。

這次官方也釋出了多人分接器的資訊,它可以分接5支手把(需另購),讓5人一起同樂,而連接方式也與原本的PC-Engine相同。

26款日版遊戲陣容相當堅強。

迷你PC-Engine遊戲陣容:(點擊連結可欣賞遊戲影片)
26款日版遊戲
功夫
邪聖劍
幻想空間
天晴槌球
太空模擬戰
迷宮探險
世界冒險記
PC 原人
伊蘇 I・II》(CD-Rom版)
超級太空戰鬥機
超級星際戰士
大魔界村》(PC Engine SuperGrafx版)
雷霆風雲》(PC Engine SuperGrafx版)
世界冒險記 II
宇宙巡航艦
《超級桃太郎電鐵 II》(暫無影片)
忍者龍劍傳
星際趣味大射擊
攔截者》(CD-Rom版)
宇宙巡航艦 II 高弗的野望》(CD-Rom版)
超兄貴》(CD-Rom版)
悪魔城 X 血之輪廻》(CD-Rom版)
轟炸超人'94
純愛手札》(CD-Rom版)
轟炸超人方塊》(CD-Rom版)
銀河女警傳說藍寶石》(CD-Rom版)

24款美版遊戲中,有部分與日版陣容重疊。

 24款美版遊戲
外星彈珠台
勝利賽車
機甲戰士
世界冒險記
迷宮探險
R-TYPE
未來賽車
威力高爾夫
伊蘇 I・II》(CD-Rom版)
最後忍道
爆笑人
太空哈利
太空模擬戰
太極球
閃靈悍將
PC原人2
彩虹島
卡達敘傳說
新冒險島
PC電人
世界冒險記 II
太空軍鑑
雷霆天翼》(CD-Rom版)
轟炸超人'93


《轟炸超人'94》等遊戲可以透過多人分接器5人同樂。

(下頁還有《銀河女警傳說藍寶石》介紹與精彩影片)

筆者自評8bit最美遊戲:《銀河女警傳說藍寶石》

《銀河女警傳說藍寶石》(Ginga Fukei Densetsu Sapphire)於1995年11月推出,這時已是PC-Engine的生命末期,因為發行量不多,且遊戲、畫面、音樂皆具相當水準,因此在二手市場的行情始終高居不下。

遊戲本身以CD-Rom為媒體,並需搭配Arcade Card系統卡才能執行。簡單地說,系統卡的用途是暫存從CD-Rom讀出的資料,並轉送給主機執行,在對應的主機分別使用Arcade Card或Arcade Card Duo之後,系統總共具有2Mb SRAM與16Mb DRAM資源,能以充沛的容量儲存更多圖像資料,大幅提畫面表現。

本作就是透過以3D方式預先繪製物件,並將3D動畫輸出為多張2D圖像供主機使用,讓沒有3D運算能力的PC-Engine也能顯示3D圖像,此外本作也搭配儲存於CD音軌的優美背景音樂,給玩家超越PC-Engine硬體極限的遊戲體驗,出色的聲光效果演出也成為迷你PC-Engine相當值得一看的亮點。

撰稿時《銀河女警傳說藍寶石》新品在日本Amazon的標價為日幣170,000元(約合新台幣49,350元)起跳。

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沒什麼,但本作可是當年超越極限的代表之一。

許多物件都是以3D方式繪製,因此給當時玩家相當新穎的視覺體驗。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遊戲的聲光表現皆相當出色。

 

迷你PC-Engine的售價為日幣10,500元(約合新台幣3,050元)的價格發售,預定上市時間為2020年3月19日,多人分接器、手把的價格則為日幣2,829、3,402元(約合新台幣820、990元)。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相容DirectX 12,NVIDIA推出FrameView免費FPS測試工具

$
0
0
Fraps是套相當實用的效能測試工具,能夠測量、記錄遊戲執行過程的FPS幀數,不過最大的問題就是它不支援DirectX 12,導致許多新推出的遊戲無法用它測試。而NVIDIA推出FrameView不但支援目前所有主流API,也加入了最後99%FPS、電力消耗等測試功能,讓效能測試更加方便。

A卡N卡都能用

FrameView是套能記錄遊戲FPS與電力消耗的測試工具,它不但能支援NVIDIA的顯示卡,也能在搭載AMD顯示卡的電腦運作,而且還支援DirectX 9、10、11、12,以及OpenGL、Vulkan、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UWP)等API,並可測量繪製FPS(Rendered Frame Rate)與顯示FPS(Displayed Frame Rate)等2種不同的數據。

要瞭解這2種FPS的差異就要從繪圖API的運作開始說起。無論遊戲使用的API是DirectX或OpenGL,都會透過複雜的流程處理資料並進行運算。以DirectX為例,當遊戲送出繪圖需求與相關資料之後,資料會先被DirectX送入顯示卡驅動程式,並送回DirectX的畫格佇列以及排程器,然後再次送到顯示卡驅動程式中,最後送到GPU進行運算,並且將繪製完成的畫面送至螢幕顯示。

繪製FPS測量的對象是攔截API發出的運算呼叫(Present Call),藉由分析運算呼叫產生的時間間隔推算FPS,與Fraps的運作方式相同。顯示FPS則是測量繪圖管線末端所回報的時間,來推算實際顯示在螢幕上畫面的FPS。

以DirectX為例的繪圖運作流程。

繪製FPS是測量API發出的運算呼叫,顯示FPS則測量API回報的繪圖完成時間。

FrameView實際動手玩

FrameView下載點
https://www.nvidia.com/en-us/geforce/technologies/frameview/

目前FrameView仍在Beta測試階段,它的操作相當簡單,只需下載檔案、解壓縮,不需安裝就可執行。程式會自動在遊戲畫面上顯示OSD與各項數據。

除了FPS之外,FrameView也能顯示顯示卡消耗的電力,當使用NVIDIA顯示卡時,OSD顯示的CHP代表繪圖處理器單獨消耗電力,而TGP則代表整張顯示卡消耗電力,PPW則為FPS除以耗電功率,可以視為電力效率的指標。若搭配AMD顯示卡使用時,則只會顯示代表整張顯示卡消耗電力的AMDPWR。

至於OSD下方的各項燈號說明如下:

F:Full Screen,全螢幕
W:Windowed Mode,視窗模式
I:Independent Flip,遊戲以全螢幕獨占模式執行中
T:Tearing,畫面因關閉V-Sync而產生撕裂
V:V-Sync ON, V-Sync開啟中

在FrameView執行的過程中,只要按下對應熱鍵(預設為Scroll Lock),就能開始測量FPS,當設定的測量時間到或是手動結束測量後,相關數據就會儲存為CSV格式檔案,可以利用Microsoft Excel開啟並查看各項成績。

FrameView不需安裝就能使用,介面也相當簡明。不過經實測後發現不支援中文檔案路徑。

經測試可以相容DirectX 12遊戲。

在筆者測試時,發現消耗電力無法正確顯示。

FrameView可以記錄遊戲FPS與電力消耗,但使用NVIDIA與AMD的顯示卡會造在電力部分有些許差異。

OSD下方的燈號代表全螢幕、視窗模式、開啟全螢幕獨占模式、撕裂、開啟V-Sync等狀況。

測試結果會以CSV格式儲存方便查閱。

筆者以RetroArch進行測試時發現FrameView能在DirectX 12與OpenGL模式下正常運作,但切換至Vulkan後則無法運作。

FrameView的出現給玩家更方便能測量FPS幀數的工具,並且可以透過耗電量推算電力效率,最棒的是還能免費下載使用,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親自試試。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電競之後下個 PC 市場在何處?Intel Creator PC 創作者個人電腦如是說

$
0
0
PC 市場這幾年成功利用電子競技議題帶動銷售能量,市場也往越來越高階的方向走去,但數年前 Intel 推出的 HEDT 平台即可看出些許端倪,PC 個人電腦除了文書、電玩應用領域,科技進步讓個體戶也能夠製作高水準內容,更讓人投入內容直播創作領域。

由於科技進步關係,過去 4K 以上解析度影像內容的錄製、編輯、產出,如今可以透過簡單的手機完成,個人電腦更藉由多核處理器與相關 SIMD~MIMD 處理加速器硬體,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 1 部不亞於專業工作室的影片,加上網路傳播速度持續演進,直播或是串流影音內容,成為新一代的傳播社交辭令。

Intel 看準這些內容創意生產者的需求,開始型塑 Creator PC 這個新興市場,但其實在多年前的所推出的 Core X 系列處理器 HEDT 平台,即可嗅到相似的氣味。Intel 表示目前已經與合作廠商共同開發 Creator PC 創作者個人電腦,首波將有 20 款以上的產品問世,且 2019 年第二季已有 200 萬以上內容創作者透過 PC 進行相關作業,相關產品預計將涵蓋個人興趣至專業消費者,甚至是專業應用工作室等級。

▲ 截至 2019 年第二季為止,Intel 內部調查顯示使用 PC 作為創意內容生產平台的使用者,全球高達 200 萬以上人數,生產內容包含音訊、影像,甚至是商業規格的 2D/3D 媒體、工程技術等領域。

▲ 相較一般市場,內容創意生產者相當注重 PC 效能,不少人亦能夠理解硬體規格等差異,硬體更新速度也快得多。

以 Intel 的廣泛產品線而言,確實能夠做到領頭羊以及制訂市場規格的角色,包含前端錄影設備可透過 Thunderbolt 快速傳輸原始未經壓縮的素材至電腦,如 RED 數位攝攝影機 MINI-MAG 讀取設備,並透過 Adobe 內容創意軟體針對 Intel 處理器硬體的加速處理功能,以更少的時間完成後製與輸出作業。電腦內部更可加裝 Optane 系列產品,提供相異於 NAND 型快閃記憶體的 4K 隨機讀寫效能。

▲ Intel 自家產品線廣泛,包含透過 Thunderbolt 快速傳遞素材內容、處理器加速運算,以及 Optane 提供優秀的存取效能。

相對於目前已經成熟的電競市場而言,Creator PC 尚處萌芽階段,Intel 則是提出美學風格外型、Core i7/i9、Xeon 高效能處理器、觸控/觸控筆等直覺輸入方式數個面向,再加上傳統 PC 既有的個別零組件升級能力,期待此一市場能夠成長茁壯,Intel 更會整合自家軟硬體資源,以及長久以來與合作廠商們共同建立的生態系,為此一新興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

▲ 針對 Creator PC 市場,Intel 已與多家合作夥伴宣布推出多樣化產品。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RetroArch將導入觸控模擬光線槍功能,爽玩射擊遊戲更直覺

$
0
0
要如回味早期的光線槍遊戲,一直是讓懷舊玩家頭痛的難題,即便可以透過模擬器執行遊戲,往往也會遇到需要用手把或滑鼠操作準心的窘境,RetroArch的開發團隊在分享工作進度時,提到了未來將導入以觸控操作模擬光線槍功能,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操作體驗。

模擬器大多以滑鼠模擬光線槍

早期遊戲主機或大型電玩光線槍需要搭配傳統映像管電視,其主要運作原理為利用槍口內的感應器,電視的掃瞄線行經的位置,並推算出槍口指向的位置。更多詳細說明可以參考筆者先前撰寫的光線槍運作原理解析(上)(下)系列文章。

如果想要重溫早期的光線槍遊戲,最直接的方式當然就是準備原始主機並搭配映像管電視,但大多數的玩家手上不一定保有這些器材,因此需要另尋替代方案。

比較簡單的方式是使用模擬器執行這些遊戲,大部分的模擬器是以「準心」的方式模擬光線槍槍口指向的位置,玩家可以透過鍵盤、手把或滑鼠移動準心,其中當然是使用滑鼠操作能獲得最佳的遊戲體驗。

如果玩家有EMS Top Gun III或是筆者先前介紹(但尚未上市)的Sinden Lightgun,或是使用任天堂Wii Remote控制器搭配特殊驅動程式,則可將這些器材模擬成滑鼠,進而達到更接近原始光線槍的操作體驗。

Sinden Lightgun是款可以在液晶螢幕上使用的光線槍,並可以模擬滑鼠操作。

▲ 在利用RetroArch模擬器執行《烏茲衝鋒槍 2》(Operation Thunderbolt)時,可以使用滑鼠操作準心。

進化為觸控操作

RetroArch會在在接下來的更新中,於Android與iOS版加入使用觸控螢幕操作光線槍的功能,玩家可以直接以手指點擊畫面,模擬光線槍射擊的動作,更棒的是這個功能能夠支援多款不同的模擬器。

RetroArch觸控操作光線槍支援模擬器一覽
(遊戲主機名稱:模擬器名稱)
任天堂Famicom:FCEUmm
任天堂Super Famicom:Snes9x
Sega Master System、Mega Drive:Genesis Plus GX
Sony PlayStation:Mednafen、Beetle PSX
Sega Saturn:Mednafen、Beetle Saturn
大型電玩:MAME

開發團隊也特別準備了1段在iPhone XS Max上執行各種平台模擬器,並使用對應的操作驅動程式,官方說明還特別提醒玩家注意Saturn遊戲的執行狀況相當流暢(影片11:18處),因此只要準備效能充沛的裝置,就能透過手指來場刺激的槍戰。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多款模擬器都可使用觸控操作模擬光線槍。

玩家可以使用手指當作光線槍,射擊遊戲中的目標。(圖片來源:LibRetro,下同)

從影片的狀況看來,目前玩家需要手動挑選模擬系統的光線槍種類。

例如選擇MD Justfire光線槍,就能用來操作Mega Drive遊戲時。

至於更換至Super Famicom遊戲時,就需要手動更換光線槍種類。

在這邊選擇SuperScope。

如此一來進入遊戲後就能使用光線槍。

PlayStation版的《火線危機》(Time Crisis)可以使用遊戲手把模擬踏板,並以觸控操作模擬光線槍。

Saturn版的《死亡鬼屋》(The House of the Dead)執行狀況也相當理想。

利用觸控操作模擬光線槍雖然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但卻是能夠兼顧方便性並有效提升遊玩體驗的手段,雖然目前開發團隊並沒有提供明確的釋出日期,但應該不需等太久,玩家就能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上享受光線槍遊戲了。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大容量儲存應用再升級,Seagate IronWolf 16TB、IronWolf Pro 16TB NAS 硬碟測試

$
0
0
由於 SSD 價格從去年開始出現較大的降幅,512GB、1TB 產品建置成本已相當接近傳統硬碟,但在更大容量規格,傳統硬碟仍具備較低的單位儲存成本優勢。Seagate 近日在台推出 NAS 應用產品線 IronWolf、IronWolf Pro 最大容量 16TB 版本,塞入 9 張碟片推升儲存密度。

進攻大量儲存市場

在消費級市場,SSD(Solid State Disk)固態硬碟和 HDD(Hard Disk Drive)傳統硬碟這對看起來彼此競爭,同時又互補的非揮發性儲存媒體,歷經去年上演的 SSD 價格腰斬事件,如今在消費者心中較佳的儲存媒體配置方式,變更為 PCIe x4 NVMe SSD 系統碟與 SATA 6Gb/s 資料碟,取代過去的小容量 SSD 系統碟與大容量傳統硬碟組合方式,高階電腦甚至可以直接選購 1TB、2TB 容量的 NVMe SSD 也不心痛。

由於 SSD 的價格進入甜蜜帶,更加速減少傳統硬碟在電腦主機裡的生存空間,遑論 SSD 天生就具備的防震、待機省電優勢,傳統硬碟製造廠商除了加速佈局 SSD 產品規劃,也替傳統硬碟找到大量儲存應用市場。在企業級,主打無須擴增機房空間,即可升級整體儲存容量,在消費級,就是瞄準家中作為資料分享中心的 NAS(Network-Attached Storage)。

雖然 16TB 硬碟最早由 Toshiba MG08 系列喊出,但在市場上仍不見其蹤跡,反倒是第二名喊出 16TB 的 Seagate,起手式就在 3 款產品線當中加入此容量選項,分別為目標企業用途 Exos X16,以及目標 NAS 應用 IronWolf、IronWolf Pro,本文將介紹、測試後 2 者的異同。

▲ 大容量傳統硬碟近來採用填氦技術增加其容量,因此 Seagate 2 款針對 NAS 應用所推出的 IronWolf 16TB、IronWolf Pro 16TB 外型僅有少數文字不同,選購時可別買錯了!

Seagate IronWolf ST16000VN001 16TB 規格

  • 產品型號:ST16000VN001
  • 外觀形式:3.5吋/半高
  • 介面速度:SATA 6Gb/s
  • 轉速:7200RPM
  • 快取記憶體:256MB
  • 容量:16TB
  • 磁頭載卸次數:600000
  • 年負載量:180TB
  • 不可復原讀取錯誤:<1 per 1015 bits
  • 電源需求:+5V±5%,+12V±10%
  • 其它:1000000hrs MTBF、氦氣填充
  • 保固:3 年

Seagate IronWolf Pro ST16000NE000 16TB 規格

  • 產品型號:ST16000NE000
  • 外觀形式:3.5吋/半高
  • 介面速度:SATA 6Gb/s
  • 轉速:7200RPM
  • 快取記憶體:256MB
  • 容量:16TB
  • 磁頭載卸次數:1200000
  • 年負載量:300TB
  • 不可復原讀取錯誤:<1 per 1015 bits
  • 電源需求:+5V±5%,+12V±10%
  • 其它:1200000hrs MTBF、氦氣填充、資料救援方案
  • 保固:5 年

同中求異各自表述

Seagate 專門為 NAS 應用環境所打造的 IronWolf、IronWolf Pro 系列硬碟,大容量款式硬體差異較小,雙方可謂同一模子打造而成。硬碟組裝完畢之後,也會經歷如同矽晶片的篩選過程,個體表現高低將劃分至不同的產品線推向市場;這 2 個系列的硬碟應該也是如此,但筆者推測韌體部分亦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微調細項參數。

▲ IronWolf 16TB 標籤資訊,韌體版本為 SC60,於泰國生產製造。

▲ IronWolf Pro 16TB 標籤資訊,韌體版本為 EN01,生產製造地同樣是泰國。

▲ IronWolf Pro 版本具備額外 2 年資料救援服務,因此多出 Seagate Rescue Data Recovery 標誌。

IronWolf 16TB 以及 IronWolf Pro 16TB,採用氦氣填充,確保讀寫頭飛行於碟盤上的穩定性,且這次 16TB 產品並非採用 SMR 記錄方式加大容量,而是透過降低內部零件高度手法,相較 14TB 版本 8 碟片再加 1 片碟片,使用 9 張碟片達成 16TB 容量目標,磁區結構均為 512e。

▲ IronWolf 16TB、IronWolf Pro 16TB 於 3.5 吋規格塞入 9 張碟片,單側具備 3 個標準螺絲孔位。

令人引頸期盼的雙讀寫臂結構或是 HAMR(Heat-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熱輔助磁性紀錄),並未導入這 2 款產品,但如同先前 14TB 版本,於讀寫頭導入 TDMR(Two Dimensional Magnetic Recording,2 維磁性紀錄)技術,除了拾取目標磁軌資訊,也會同時獲得 2 側相鄰磁軌間雜訊,並利用訊號處理技術從目標磁軌資訊去除相鄰磁軌雜訊。

▲ IronWolf 16TB、IronWolf Pro 16TB 採用小型化電路板設計,以便將內部碟盤空間最大化。

IronWolf 16TB 和 IronWolf Pro 16TB 差異主要顯現在規格部分,均以後者為佳,工作年負載量為 180TB 和 300TB,分別建議使用在 1~8 槽位和 24 槽位以下的 NAS。雙方表定最大傳輸率為 210MB/s 和 250MB/s,保固年限和 MTBF 也以 Pro 版本 5 年和 120 萬小時勝出。另外可能是受到韌體調校不同的影響,IronWolf 16TB 平均運作耗電量為 7.3W,IronWolf Pro 16TB 則為略高的 7.8W。

▲ IronWolf 16TB 和 IronWolf Pro 16TB 採用相同的電路板設計,主要控制晶片以及馬達控制晶片均加上導熱墊,運用硬碟金屬外殼作為散熱片。

對於家庭使用者而言,此類填氦硬碟最大的好處,可能不是提升儲存密度,而是尋軌運作噪音可獲得大幅改善,若是 NAS 擺在人員附近,或是需要安靜的場所如書房、臥室,感受會更為強烈。

NAS 應用最佳化

針對 NAS 使用情境需要加強的部分,IronWolf 和 IronWolf Pro 均屬於 24x7 工作時間產品,而非一般硬碟 8x5 設計,並導入 AgileArray NAS 最佳化技術,主軸馬達 2 端同時固定於外殼增加運作穩定性,並同步針對 RAID 使用情境調校韌體。電路板裝有 RV(Rotational Vibration)旋轉震動感應器,以便在多硬碟運作情境,消彌震動所帶來的效能影響。

▲ IronWolf 16TB 和 IronWolf Pro 16TB 2 者電路板均設有 2 個旋轉震動感應器。

▲ IronWolf 16TB 和 IronWolf Pro 16TB 主要控制晶片採用 Marvell i1261-B1。

▲ 快取緩衝記憶體選用 256MB 容量,為 Nanya NT5CC128M16JR-EK DDR3L-1866 規格。

▲ 馬達控制晶片雷射雕刻字樣因導熱墊而模糊,但仍可認出為 STMicroelectronics Smooth Viking 系列產品。

提到 IronWolf 系列 4TB 容量以上硬碟,則不可不提到 Seagate 與 Asustor、QNAP、Synology、Thecus 等大家耳熟能詳 NAS 品牌,所合作的 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 那嘶狼健康管理。一般傳統硬碟 S.M.A.R.T. 資訊與測試,只能回報較為基礎的資料與測試通過與否,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 在其間增加 1 個預防性部分,透過監測 200 個以上相關參數,可於實際發生資料毀損情事之前,先行提醒使用者移轉、備份檔案。

▲ IronWolf 16TB 和 IronWolf Pro 16TB 新款產品上市,Synology DSM 尚未支援其 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 那嘶狼健康管理技術;DSM 更新加入支援之後,可於儲存空間管理員>HDD/SSD 當中獲取更完整的硬碟健康資訊。

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 可在儲存資料遺失前,達到預防與處理動作,倘若硬碟真的不幸損毀,Seagate 在台也提供 Rescue Data Recovery 資料復原方案,IronWolf Pro 隨機附屬 2 年、IronWolf 則可以新台幣 349 元、499 元加購 2 年期、3 年期,復原方案時限內可享有 1 次資料救援服務,軟體問題導致資料誤刪也能夠使用。

▲ Windows 10 桌面待機,IronWolf 16TB 溫度為 35℃。(室溫 25℃,以下皆同)

▲ IronWolf Pro 16TB 於 Windows 10 桌面待機溫度同為 35℃。

▲ IronWolf 16TB 可用容量為 15259648MB/14.55TB,IronWolf Pro 16TB 則為 15259632MB/14.55TB。

 

(下一頁:上機測試)

Pro 版本效能略佳

IronWolf 16TB 和 IronWolf Pro 16TB 原廠表定最大傳輸率為 210MB/s 和 250MB/s,實測碟盤最外圈均有超過此數值的表現,並以 IronWolf Pro 16TB 效能為佳。以 CrystalDiskMark 測試為例,IronWolf 16TB 循序讀寫數值大於 240MB/s,IronWolf Pro 16TB 則是超過 260MB/s。

▲ 測試軟體 CrystalDiskMark,於預設 1GB 範圍和隨機亂數測試,IronWolf 16TB 循序讀寫均超過 240MB/s,IronWolf Pro 16TB 則是超過 260MB/s。

ATTO Disk Benckmark 可以利用傳輸區塊大小,對儲存媒體空間進行測試,在佇列深度 32 的設定下,IronWolf 16TB 讀寫速度約在 4KB 之後陸續達最高速,最高約為 234MB/s 和 230MB/s,IronWolf Pro 16TB 高速區間與非 Pro 版本相同,但最高讀寫速度可再推進至 252MB/s 和 248MB/s。

▲ ATTO Disk Benckmark 於佇列深度 32 設定,IronWolf 16TB 和 IronWolf Pro 16TB 約在 4KB 傳輸區塊大小之後達最高速,表現以後者為佳,讀寫速度達 252MB/s 和 248MB/s。

▲ 至於 ATTO Disk Benckmark IO/s 表現,雙方不意外跟隨傳輸區塊增長而遞減,此處仍舊以 IronWolf Pro 16TB 每秒可處理更多的讀寫請求。

接著利用老牌測試軟體 HD Tune Pro,對 IronWolf 16TB 和 IronWolf Pro 16TB 進行全區讀寫測試。無論讀取或是寫入,IronWolf 16TB 在此測試項目擁有循序傳輸速度優勢,而 IronWolf Pro 16TB 在存取延遲和爆發性傳輸速度佔上風。

▲ IronWolf 16TB 和 IronWolf Pro 16TB 於 HD Tune Pro 的全區讀取速度表現,前者擁有較佳的循序存取性能,後者則有更低的存取時間,速度最慢的碟盤內圈傳輸速度亦達 115MB/s 以上。

▲ HD Tune Pro 全區寫入表現,循序部分以 IronWolf 16TB 略快,存取時間以 IronWolf Pro 16TB 為佳,且雙方均有寫入快取設計,IronWolf 16TB 寫入時間為 6ms 等級,IronWolf Pro 16TB 則低於 5ms。

HD Tune Pro 全區隨機讀寫 IOPS 表現,兩相對照同樣是 IronWolf Pro 16TB 有著較好的效能表現。隨機傳輸大小,IronWolf 16TB 讀寫達 56IOPS 和 61IOPS,IronWolf Pro 16TB 則為 66IOPS 和 60IOPS,若是傳輸大小固定,則雙方均可依靠寫入快取機制突破 100IOPS。

▲ HD Tune Pro 隨機讀取測試,IronWolf Pro 16TB 於多種傳輸大小組合,表現超過 IronWolf 16TB 10IOPS 以上。

▲ 有賴寫入快取機制,IronWolf 16TB 和 IronWolf Pro 16TB 於 512Byte~1MB 傳輸區塊大小均可達 100IOPS 以上。

利用可客製化測試內容的 IOMeter,探究佇列深度對 IronWolf 16TB 和 IronWolf Pro 16TB 存取 IOPS 效能影響。100% 隨機,讀取和寫入命令分別佔據 70% 與 30% 情況之下,佇列深度越深連帶帶動 IOPS 效能成長,IronWolf 16TB 最快為 177IOPS、IronWolf Pro 16TB為 210IOPS,差距達 18.6%。

▲ 將 IOMeter 100% 隨機,讀寫比例各占 70% 和 30% 繪製成趨勢圖,能夠看出 IronWolf 16TB 和 IronWolf Pro 16TB IOPS 表現均可跟隨佇列深度而成長。

▲ IOMeter 100% 隨機,讀取 70%/寫入 30% 測試設定,IronWolf 16TB 於不同佇列深度的 IOPS 表現詳細數據。

▲ IOMeter 100% 隨機,讀取 70%/寫入 30% 測試設定,IronWolf Pro 16TB 於不同佇列深度的IOPS表現詳細數據。

▲ 劇烈操駕測試之時,IronWolf 16TB 溫度微幅上升至 37℃。(室溫 25℃)

▲ IronWolf Pro 16TB 在劇烈操駕測試當中繳出 36℃ 成績。

提升儲存密度、加強資料保護

Seagate 這次推出 16TB 容量 3.5 吋硬碟產品,已實際於消費市場通路鋪貨,台灣能夠見到 IronWolf 16TB 新台幣 17990 元,IronWolf Pro 16TB 則是 19900 元。以實際可用容量 14.55TB 換算,每 GB 單位儲存成本約為 1.21 元和 1.34 元,對比 14TB 容量版本更便宜,有著大容量需求的玩家可以考慮,也是在不另行增添多槽位 NAS 前提之下,唯一的最大容量傳統硬碟選擇。

單位儲存成本固然重要,Seagate 更在資料保護性方面做了許多加強措施,預防部分與各大 NAS 廠商合作,以 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 健康管理提供硬碟失效前的警訊,事後補救則以 Rescue Data Recovery 提供類似於保險概念的資料救援服務,採用隨機附屬或是少量金額加購,避免消費者自行找尋資料救援公司的龐大花費,相較它廠 NAS 應用硬碟更多出 1 層保障。

 

產品資訊

Seagate IronWolf/IronWolf Pro

延伸閱讀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 Extreme
  • 記憶體:Team Group T-FORCE NIGHT HAWK Legend RGB DDR4-3200 8GB x 2 @DDR4-2666
  • 系統碟:Plextor M9 M9Pe(G) 512G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S-1000XP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903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3DMark 將加入全新效能測試工具,分析 Variable Rate Shading 繪圖效能

$
0
0
Variable Rate Shading是種能夠透過「偷工減料」來增加繪圖效能的折衷方案,而3DMark預計於2019年8月26日推出能夠支援Variable Rate Shading的效能測試工具,不但能讓使用者測量這種方式所帶來的效能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於檢視到底犧牲了多少畫質。

犧牲畫質提升效能

Variable Rate Shading(以下簡稱VSR)的概念就是在3D繪圖的過程中,改變特定區域的局部Shading Rate參數,當Shading Rate越高,代表這個區域會以較高的解析度繪製,所得到的畫質就會比較細,但需要消耗較多運算資源。

反之如果降低Shading Rate,雖然會讓解析度與畫質跟著下降,但是因為可以節省運算資源的關係,所以能提升FPS表現,讓遊戲運作更加流暢。

DirectX 12內建的VRS可以讓遊戲開發者自行決定畫面中不同區域的Shading Rate,或是動態改變各區域的參數,例如畫面中央、較近物件以高Shading Rate繪製,邊緣或遠方則降低Shading Rate,如此一來便能達到犧牲有限畫質並提升效能的效果。

更多有關VRS的介紹可以參考「DirectX 12 加入 Variable Rate Shading 功能,提供統一 API 提升遊戲畫面繪製效率」一文。

Variable Rate Shading能在各區域以不同解析度繪製畫面,有助於提升遊戲效能。

3DMark VRS功能測試

3DMark新推出的VRS測試功能以森林景觀與浮動燈籠為場景,可以協助使用者比較開啟、關閉VRS時的繪圖效能以及畫質差異。

在測試的第一階段中,程式會關閉VRS,並將測試成果作為比較基準。接著在第二階段時則會開啟VRS,這時候系統會根據物件與攝影機的距離,將最近物件的以1 x 1模式繪製(下方說明圖片的紅色區域),中距離物件則以2 x 2模式繪製(綠色區域),遠距離物件則以畫質最差的4x4模式繪製(藍色區域)。

由於開啟VRS之後,能夠降低繪圖過程所需的運算量,因此可以發揮提升FPS表現的效果,3DMark的測試結果會分析開啟、關閉VRS等條件下的平均FPS,讓使用者瞭解開啟VRS所獲得的效能增益,此外還提供互動模式,可以讓使用者在測試過程中隨時更改VRS設定,並將畫面輸出以進行詳細比較。

第一階段測試運作過程會關閉VRS。

第二階段則會開啟VRS,乍看之下畫質的劣化並不明顯。

但是我們看看1 x 1(紅色)、2 x 2(綠色)、4x4(藍色)等不同模式對畫質的影響。

近處物件在1 x 1模式下,畫質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中距離物件因2x2模式影響,畫質已經有顯著下降。

遠距物件在4x4模式運作下,變的相當模糊且出現鋸齒。

VRS測試功能將會在2019年8月26日透過免費更新方式推出,屆時所有3DMark進階版(Advanced Edition)與專業版(Professional Edition)的使用者都使用這款工具測量VRS功能所帶來的效能增益。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鐘響上場,拉近與 RTX 2080 Ti 的效能距離

$
0
0
NVIDIA 於 7 月初陸續推出 RTX Super 系列改版產品,首先推出 GeForce RTX 2060 Super 以及 GeForce RTX 2070 Super,拉抬產品效能超越競爭對手 AMD Radeon RX 5700 和 Radeon RX 5700XT,如今推出 GeForce RTX 2080 Super,效能更貼近上位者 GeForce RTX 2080 Ti。

拉抬 CUDA 數量

由於競爭對手 AMD 於 7 月推出採用 Navi 10 晶片設計 Radeon RX 5700 以及 Radeon RX 5700XT,效能稍微超過自家 GeForce RTX 2060 以及 GeForce RTX 2070 顯示卡,NVIDIA 為了繼續保有產品競爭力,以改版方式推出 Super 系列顯示卡,計有 GeForce RTX 2060 Super、GeForce RTX 2070 Super、GeForce RTX 2080 Super 共 3 款,前面 2 款已於日前上市,今天 7 月 23 日則是後者正式開賣。

GeForce RTX 2080 Super 相對於 GeForce RTX 2080 顯示卡,採用 Turing 架構 TU104-450 版本設計,額外開啟 2 組 SM(Streaming Multiprocessor),等於比 TU104-400/TU104-400A 多出 128 個 CUDA 核心、16 個 Tensor 核心、2 個 RT 核心,運作時脈同時增加 100MHz 以上,因此 GeForce RTX 2080 Super 的 32 位元整數/浮點數運算效能達 11TIPS 和 11TFLOPS,比起 GeForce RTX 2080 高了 10%。

▲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顯示卡與其它 RTX 2000 系列的規格比較表,TDP 與GeForce RTX 2080 Ti 相同為 250W。(點圖放大)

GDDR6 15.5Gbps

包含原本的 GeForce RTX 2080 在內,GeForce RTX 2070 Super 和 GeForce RTX 2080 Super 均採用 TU104 晶片設計,只是開啟的 CUDA 數量與運作時脈不同。在主要晶片設計相同的情況之下,若要加強記憶體頻寬,無中生有突破 GDDR6 256bit 匯流排是不可能的事,僅能往速度方面演進。

GeForce RTX 2080 Super 在維持匯流排寬度 256bit 的前提之下,提升記憶體速度至 15.5Gbps,其餘 RTX 2000 系列均採用 14Gbps。如此一來可將 GDDR6 記憶體頻寬理論值推向 496GB/s,上一階 GeForce RTX 2080 Ti 為 616GB/s,次一階 GeForce RTX 2070 為 448GB/s。

▲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彩盒包裝與先前的兄弟姐妹們相同。

▲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附屬 1 條 DisplayPort 轉 DVI-D DL 線材。

▲ Super 版本 Founders Edition 散熱器中央金屬飾板均變更為亮面設計。

▲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需要額外連接 1 個 PCIe 6pin 與 1 個 PCIe 8pin 輔助電源。

▲ 背部金屬飾板同樣因應 Super 版本,將字樣改成 RTX 2080 Super。

▲ GeForce RTX 2080 Super 仍然保留 TU104 以上晶片設計才有的 NVLink 金手指,能夠與另外 1 張 GeForce RTX 2080 Super 進行 SLI。

▲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視訊輸出埠維持 3 個 DisplayPort 1.4、1 個 HDMI 2.0b、1 個 USB Type-C 不變。

▲ GeForce RTX 2080 Super 使用 8 顆 Samsung K4Z80325BC-HC16 GDDR6 記憶體,單顆容量為 8Gb,原廠表定速度等級為 16Gbps。

卸除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顯示卡散熱器之後,可以發現電路板設計與 GeForce RTX 2080 Founders Edition 相同,顯示繪圖晶片主要供電由 1 顆 uPI Semiconductor uP9512 降壓控制器控制 8 相,單相採用 1 顆 ON Semiconductor FDMF3160 Smart Power Stage 模組。記憶體改採 Samsung K4Z80325BC-HC16,原廠表定為 16Gbps 等級,但是 NVIDIA 預設採用 15.5Gbps 速度,表示具有一定的超頻空間供玩家調整。

由於 GeForce RTX 2080 Super 算是效能改版,Turing 架構世代功能並沒有變化,因此筆者在此不多加贅述。若是讀者半路出家想了解 Turing 架構相關功能演進,或是 GeForce RTX 2080 Super 供電設計,建議可以參考電腦王先前的 GeForce RTX 2080 和 GeForce RTX 2080 Ti 評測

時脈超過電晶體甜蜜點

GeForce RTX 2080 Super CUDA 數量和運作時脈均有提升,再加上啟用速度更快的 GDDR6 記憶體,因此讓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的溫度與耗電量表現,直達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等級。

溫度部分,Windows 10 桌面待機與 FurMark 燒機 10 分鐘的溫度分別為 36℃ 和 78℃,燒機時 GPU 運作時脈約為 1665MHz~1696MHz,風扇轉速為 2099RPM;Windows 10 桌面與 FurMark 燒機的平台耗電量約為 44.4W 和 340W,此時 FrameView 回報顯示晶片的耗電量約為 158W,整張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約為 248W。

▲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的 FurMark 燒機溫度達 78℃,已經是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的水準。(室溫 25℃)

▲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FurMark 燒機平台耗電量達 340W,與上一級產品相比同樣不惶多讓。

▲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溫度上限可從預設值 84℃ 調整至最高 88℃,功耗上限調整範圍則是 -50%~112%。

▲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Power Limit 因配置 1 個 PCIe 6pin 和 1 個 PCIe 8pin,上限僅能調整至 280W,而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因配置 2 個 PCIe 8pin 能夠超過 300W。

 

(下一頁:2070 Super、2080 Super、2080 Ti 實測比較)

更貼近 2080 Ti 效能

NVIDIA 推出 GeForce RTX 2000 系列產品之時,市場上並無其它相對應的競爭對手,因此各個款式之間的效能差距拉得不小。自從 AMD Radeon RX 5700 和 Radeon RX 5700 XT 給予適當的壓力之後,新推出 Super 系列產品效能往上抬升,定價價格則保持原有的步調。

下列與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共同比較的 GeForce RTX 207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測試數據,直接引用不久前的測試結果,僅有少數如 F1 2019 遊戲未列入前次之列而重新測試。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 Edition 因距離上次測試時間略久,驅動程式改版幅度不小,因而全數重新測試。

▲ 3DMark API Overhead,3 款產品於 DirectX 11 single-thread 和 multi-thread 表現差不多,DirectX 12 與 Vulkan 才體現各款效能差距。

▲ VRMark Blue Room 測試依舊是顯示卡大魔王,官方建議此場景需有 109FPS,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為 82.84FPS、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為 99.13FPS。

▲ 隨著 3DMark 各個場景複雜度提升,各款差距可從約 10% 逐漸提升至約 20%,其中又以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效能差距較大。

遊戲測試部分,筆者先行比較 GeForce RTX 2070 Super、GeForce RTX 2080 Super、GeForce RTX 2080 Ti 這 3 款 Founders Edition 顯示卡於 Ultra、Ultra High、Highest 畫質、1080p 和 1440p 的測試結果。結果顯示,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可於 1440p 解析度全制霸,唯有 Metro Exodus「戰慄深隧:流亡」於 DirectX 12 開啟 RTX 即時光線追蹤與 DLSS 時,以 0.48FPS 的差距未達 60FPS。

▲ 1440p 解析度時,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能夠調整至相當好的畫質順暢遊玩。

若把遊戲的測試解析度調整至 2160p/4K,則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能夠於 Ultra、Ultra High、Highest 畫質,順暢遊玩 Far Cry 5「極地戰嚎 5」、F1 2019、World War Z「末日之戰」、Strange Brigade「異國探險隊」等遊戲,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則依據其更高的效能,再追加 1 款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古墓奇兵:暗影」,其餘遊戲均須下調至中高或是中階畫質,藉此獲得 60FPS 畫面流暢度。

▲ 想透過 2160p/4K 解析度遊玩遊戲?GeForce RTX 2080 Super 以上等級為入門款,且不一定能夠將畫質調整至最高。

市場卡位更有利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建議售價為美金 699 元起跳,折合新台幣約為 21,700 元,與目前 GeForce RTX 2080 Founders Edition 正好處於同一價格帶,但效能大約能夠進步 5%~10% 左右,端看市場零售價如何反應。若是 GeForce RTX 2080 Super Founders Edition 市場零售價以 GeForce RTX 2080 Founders Edition 為標準上漲 5%~10%,則筆者會先建議等待後者出清完畢。當然,Super 版本均可參加 NVIDIA 近期促銷活動,可免費獲得 Wolfenstein: Youngblood 「德軍總部:血氣方剛」遊戲 1 套。

另一方面,NVIDIA 藉由此次 Super 改版,GeForce RTX 2000 系列增為 5 款(GeForce RTX 2060 將繼續推出,建議售價美金 349 元,折合新台幣約為 10,850 元),且 3 款 Super 採用加效能不加價的方式推出,對於消費者是個利多。此外這 5 款產品的效能對應價格帶也更為合理,免除往上跳 1 階需付出不成比例金額的心理障礙,這都得感謝市場競爭後的結果。

 

產品資訊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延伸閱讀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 Extreme
  • 記憶體:Team Group T-FORCE NIGHT HAWK Legend RGB DDR4-3200 8GB x 2 @DDR4-2666
  • 系統碟:Plextor M9 M9Pe(G) 512GB
  • 資料碟:Micron Crucial MX500 1T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S-1000XP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1903
  • 顯示卡驅動程式:431.56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少女心爆炸!玩家自製粉嫩紅白機遊戲Orange Island請來菊田裕樹譜曲

$
0
0
Ted Sterchi是出生於紐約、曾效力於Sega、現在活躍於倫敦的數位美數設計師,由它發起開發的Orange Island是款任天堂Famicom為平台的動作遊戲,遊戲不但提供5名可使用角色以及豐富的劇情,更厲害的是還邀請以《聖劍傳說2》、《聖劍傳說3》音樂製作聞名的作曲家菊田裕樹,特別為遊戲譜寫配樂。

透明粉卡匣超吸睛

Orange Island是款橫向捲軸動作遊戲,玩家需要探索廣大的島嶼,並活用5名角色的特殊能力,通過各項挑戰與障礙,遊戲會以非線性探索方式進行,並具有超過6小時的遊戲時間,以Famicom遊戲來說內容相當豐富。

遊戲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畫面的風格與配色相當可愛,有如粉蠟筆般粉嫩,雖然受限於硬體機能,無法呈現與任天堂Super Famicom為平台《超級瑪利歐世界2 耀西島》般的細膩圖像,但已足夠讓玩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Orange Island還特別邀請菊田裕樹製作3首樂曲,讓玩家對遊戲的影音表現更加充滿期待。

色調粉嫩的Orange Island讓玩家少女心爆炸!

 遊戲主要是以橫向捲軸方式進行。

在部分場景會變為縱向捲軸射擊遊戲。

Orange Island也提供豐富的劇情讓玩家體驗。

遊戲總共具有5名可操作的角色。

5名角色都有專屬的特殊能力。

Orange Island還會推出透明粉紅色的實體卡匣。

Orange Island除了會推出NES(北美版Famicom)實體卡匣外,還會以Rom檔方式銷售,此外玩家還可以選擇Steam平台版本,以便直接在電腦上遊玩。目前玩家可先下載試玩版Rom,或直接在線上試玩

Orange Island Rom檔、Steam版的價格為英鎊10元(約合新台幣395元),白色、粉紅色實體卡匣版分別為英鎊45、100元(約合新台幣1,780、3,955元),預定上市時間為2020年5月。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GPD P2 Max動手玩開箱篇:8.9吋超輕量筆電隨身帶著跑

$
0
0
筆者先前曾介紹過GPD P2 Max這款重量僅有650公克的8.9吋超輕量筆記型電腦,而在廠商的協助下,筆者於產品上市前募資階段就先行取得高規版GPD P2 Max測試樣品,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台尺寸嬌小的筆電在外觀、規格、效能等各方面的表現如何。

足以擔任真正筆電

回顧GPD先前推出的WinWin 2等採用Windows 10的掌上型遊戲主機,它們雖然搭載鍵盤,但因為機身設計以及過於迷你的按鍵尺寸,讓鍵盤無法以「正常姿式」操作、盲打,而鍵帽本身僅具有英文刻印,所以對於中文輸入來說相當不友善。

後續推出的PocketPocket 2等迷你筆記型電腦,則大幅提升鍵盤操作的實用性,Pocket甚至有能夠方便移動滑鼠游標的觸控點(可惜Pocket 2移除這個設計),而2款筆記型電腦都搭載解析度為1920 x 1200的7吋觸控螢幕,能直接透過觸控操作游標。

P2 Max則是以Pocket 2為基礎進化的機型,加入支援多點觸控的觸控板(可直接捲動畫面、網頁),並將螢幕解析度、尺寸提升至2560 x 1600、8.9吋,螢幕可視面積大約成長61.65%,更大的尺寸不但讓閱讀、文字工作更加舒適。

P2 Max的重量則從Pocket 2的510公克增加至650公克,雖然重了一些,但還是遠輕於許多「標準」筆記型電腦,而且在鍵盤、效能、I/O部分則有接近的使用體驗,足以作為標準筆記型電腦的替代品。

P2 Max的A件(機身上蓋)並沒有任何標示或文字(方便大家貼上蘋果貼紙,大誤)。

掀起螢幕後,就會發現它與一般筆記型電腦的造型相當接近。

機身側面採削薄設計,讓外型看來更加輕薄。左側具有USB 3.2 Gen1、3.5mm耳機麥克風複合端子各1組

右側具有USB 3.2 Gen1、USB Type-C(支援USB 3.2 Gen1傳輸、Power Delivery對筆記型電腦充電)、Mini HDMI端子各1。

轉軸上則有視訊攝影機。

立體聲喇叭位於D件(機身底板)前緣。

可自由升級固態硬碟

在核心零組件部分,P2 Max與Pocket 2分別採用第8代與第7代Core m3處理器,2者皆為2核4緒架構,但P2 Max處理器的Turbo時脈從2.6GHz大幅躍進至3.4GHz成長幅度相當顯著。

至於記憶體則為了節省空間而採用On-Board設計,容量高達16GB並採雙通道配置,使用者雖然無法自行更換或升級,不過這樣的容量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使用需求,因此不算是缺點。

P2 Max與Pocket 2最大的差別在於將儲存媒體從eMMC升級為PCIe Gen3 x4介面、M.2 2280插槽固態硬碟,並且支援NVMe傳輸協定,更棒的是它並非焊死的設計,所以使用者可行更換其他效能更高或容量更大的固態硬碟。

比較可惜的P2 Max取消了microSD讀卡機,因此使用者少了1種擴充儲存容量的方式。

由於P2 Max採用的Intel Core m3-8100Y處理器的可配置高TDP為8W,發熱量也會比Pocket採用的Intel Atom x7-Z8750處理器(場景設計TDP為2W)來的高出許多。為了解決散熱問題,P2 Max透過熱導管將處理器廢熱傳導至機身上緣,並利用風扇將熱從位於轉軸內側的出風口排出。由於風扇尺寸較小的關係,它勢必需要以較高的轉速產生必需要的風量,因此在電腦負載較高的時候,會聽到明顯且尖銳的風切聲。

散熱進風口與風扇位於機身底部。

散熱出風口則位於轉軸內側,實際運作時風切聲有點大。

P2 Max相當容易拆解,只需卸下9顆螺絲就能拆下D件。

內部空間的利用相當緊湊。

主機板暫用的面積不到一半,具有焊死、不能更換的處理器、記憶體、無線網路卡等元件。

若要更換固態硬碟,則需先拆下無線網路天線。

P2 Max支援標準尺寸的M.2 2280固態硬碟。

操作手感合格,注音輸入有困擾

P2 Max的螢幕尺寸僅為8.9吋,在原生2560 x 1600的解析度下會造成顯示文字過小的問題,對於不習慣這種螞蟻字的使用者,可以透過將Windows 10的縮放與版面配置切換至200%,放大程式的圖文呈現尺寸,對於不相容這個功能的程式或是遊戲而言,也能將解析度切換為1280 x 800或720p,讓Scaler將畫面放大至滿板顯示。

在鍵盤方面,受限於P2 Max的機身長寬、厚度都比較狹小,因此能夠預期鍵盤佈局、鍵帽尺寸、按鍵行程都會與標準筆記型電腦有段落差,筆者實際試用時,覺得鍵帽尺寸落在可以接受的範為,但按鍵行程偏淺,會讓打字手感比較不好,不過這也是小尺寸筆記型電腦不得不妥協的地方。

然而然鍵盤佈局則是P2 Max最大的問題。一般操作鍵盤時,使用者會將雙手食指分別置於有凸出定位點的F與J鍵上,並讓中、無名、小指依序往外擺放,在正常情況下,左、右手的小指會落在A與’ 鍵上。

P2 Max的鍵盤在左半邊沒有問題,但右半邊則少了2行,並讓右手小指落在Enter鍵,這會造成右半邊盲打容易打錯字的問題。

而這些缺少的按鍵為「 -=[];’」等標點符號,需要透過Fn組合鍵輸入,雖然不至於影響英文打字,但是在中文打字要輸入注音的ㄤ、ㄦ時,就需使用Fn+L、Fn+I等組合鍵,嚴重影響打字的流暢度,對於習慣使用注音輸入法且有大量文字輸入需求的使用者來說,是需要審慎考慮的缺點。

P2 Max底部前低後高的橡膠墊讓鍵盤呈現些許傾角,讓打字更加舒適。

螢幕的開闔角度相當大,但不能像Chuwi MiniBook翻至背面。

鍵盤的刻印只有英文與符號,觸控板雖小,但還堪實際操作使用。

比較讓人頭痛的問題是鍵盤配置不對稱,且無法直接輸入ㄤ、ㄦ等注音符號。

P2 Max的鍵盤與65%鍵盤尺寸對照,可以看到按鍵尺寸差異不大,但按鍵數量少了很多。

對比一般鍵盤,P2 Max少了「 -=[];’ 」等標點符號,還會影響輸入注音的ㄤ、ㄦ。

在接下來的續篇文章中,筆者將會透過多款效能測試軟體分析GPD P2 Max的效能表現,並進行遊戲、模擬器的效能實測。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PPSSPP完整版登陸Switch,支援GLES2提升特定遊戲效能

$
0
0

提升部份遊戲效能

開發者m4xw日前推出首款可獨立運作的Switch版PPSSPP,讓玩家可以使用熟悉的PPSSPP原始介面,並不需透過RetroArch就能執行PlayStation Portable遊戲。

這個版本仍然是以m4xw先前推出的RetroArch版模擬器程式為基礎,但加入了許多新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更新就是它不但支援OpenGL繪圖API,也加入了GLES2(OpenGL ES 2),能夠提升《俠盜獵車手 自由城故事》、《俠盜獵車手 罪惡城故事》等遊戲的效能,並解決諸多繪圖瑕疵與Bug。但開發還是建議除非執行遊戲遇到問題,不然還是盡量使用穩定性較高的OpenGL。

此外PPSSPP的JIT(即時編譯)功能也獲得改善,可以避免先前在Switch主機上使用JIT所遭遇的Bug,提供更流暢的遊戲體驗。

PPSSPP完整版登陸Switch,支援GLES2提升特定遊戲效能

▲現在Switch也能執行完整版PPSSPP。(圖片來源:m4xw個人Twitter,標題圖與下同)

熟悉PPSSPP操作介面的玩家應該會相當歡迎這款模擬器登陸Switch。

讀者可以到m4xw的Patreon網頁下載PPSSPP,不過筆者在肉身試毒的過程中,只要一執行遊戲,就會直接當機跳出,因此在排除狀況前無法進一步測試效能表現的改善,還請讀者見諒。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sus 宣布推出 RT-AX89X 無線網路路由器,10Gbps 有線網路與 Wi-Fi 6 802.11ax 合體了!

$
0
0
無線網路新世代 Wi-Fi 6/802.11ax 挾著單空間流即可達 1201Mbps 高速,以及導入更多增加頻譜利用率的新技術,逐漸從高階市場往下延伸至主流。Asus 近日宣布推出 RT-AX89X 無線路由器,結合 10Gbps 有線網路,完整發揮 802.11ax 速度優勢。

Wi-Fi 聯盟以 Wi-Fi 6 名稱市場化 802.11ax 無線網路傳輸技術,以最高規格 8 空間流 160MHz 頻寬所示,連線速度可達 9608Mbps,若以現今消費市場最高規格 4 空間流減半計算,也有 4804Mbps 速度,更別忘了 802.11ax 可運作於 2.4GHz 和 5GHz,雙頻路由器無線傳輸速度加總即為 5952Mbps,3 頻路由器(2.4GHz+5GHz+5GHz)可達 10576Mbps。

無線網路規格強悍的背後,更凸顯路由器有線網路規格尚未跟上的事實,目前高階 Wi-Fi 6/802.11ax 無線網路路由器雖配備 4 空間流/160MHz 規格,但有線網路仍舊以 1Gbps 多埠交換器為大宗,並加上 1 埠 2.5Gbps/5Gbps 作為搭配。玩家若是經常透過有線-無線介面相互傳輸資料,應該可以發現有線網路反倒成為傳輸速度瓶頸。

▲ Asus 於近日發表 RT-AX89X 無線網路路由器,除了該有的 Wi-Fi 6/802.11ax 無線網路,有線網路更加入雙 10Gbps 連接埠。

Asus 近日於中國舉辦「天生BUFF」2019 新品發表會,除了主角 ROG Phone II,網通產品也同步發表 1 款新產品 RT-AX89X 無線網路路由器。RT-AX89X 除了吸納 802.11ax 8 空間流無線網路規格,有線網路更安排 1 個支援 10Gbps 的 RJ45 網路埠,另外 1 個 SFP+ 連接埠也同樣支援 10Gbps 傳輸速率。

▲ RT-AX89X 無線網路路由器 5GHz 無線網路最高提供 802.11ax 8 空間流傳輸規格,2.4GHz 則是 802.11ax 4 空間流,有線網路則納入 10Gbps RJ45 和 10Gbps SFP+。

Asus 在會場上對於 RT-AX89X 規格著墨並不多,僅有 Qualcomm 高通 2.2GHz 四核心處理器、8x8 MU-MIMO、12 條空間流、雙 10Gbps 連接埠(RJ45+Fiber)等帳面資訊,但已可從這些資訊推測 RT-AX89X 細部規格技術。

以處理器和無線網路規格而言,內部硬體解決方案可能與 Netgear Nighthawk AX12 RAX120 相同,網路 SoC 應為 IPQ8074,2.4GHz 無線網路晶片為 QCN5024 提供 802.11ax 4 空間流/40MHz,5GHz 無線網路晶片則由 2 個 QCN5024 協作,共同提供 802.11ax 8 空間流/80MHz 或是 4 空間流/160MHz。進一步猜測,採用更高階 IPQ8078 平台也不無可能,此時 2.4GHz 將交由 QCN5124 負責,5GHz 則只需要 1 個 QCN5154 即可全權處理 8 空間流。

▲ RT-AX89X 直接於機身建置 8 支鯊魚鰭外觀天線,可旋轉調整角度。

Nighthawk AX12 RAX120 僅替 IPQ8074 其中 1 埠 USXGMII 加裝支援 5Gbps 的 Aquantia AQR111 晶片,RT-AX89X 作法更進一步,於其中 1 埠 USXGMII 加裝 10Gbps 實體層 RJ45 晶片,IPQ8074/IPQ8078 另外 1 埠 USXGMII 則是加裝 10Gbps SFP+,如此一來無論玩家其它裝置具備銅纜或是光纖 10Gbps 介面均可使用。

▲ RT-AX89X 機身前方安排 LED 指示燈,以及 WPS、LED、Wi-Fi 實體按鈕。

上述規格以外,RT-AX89X 仍舊安排 8 埠 GbE 級 RJ45 網路埠,IPQ8074/IPQ8078 所具備的 2 個 USB 3.2 Gen1 連接埠全數接出,等於是 802.11ax 雙頻無線路由器新款旗艦。旗艦規格同時代表不低的價格,會場宣布 RT-AX89X 要價人民幣 5,999 元,換算約新台幣 27,150 元,比目前 Wi-Fi 6/802.11ax 3 頻無線路由器 ROG Rapture GT-AX11000 高出萬元以上。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ndroid登陸Switch,還能享用GPU加速功能

$
0
0
先前筆者曾介紹過開發者Max Keller要將Android移植到任天堂Switch的消息,至今終於有公開成果可以嘗鮮了。這次釋出的客製化ROM為以LineageOS 15.1(以Android 8.1為基礎製作),不但可將主機偽裝為NVIDIA Shield TV,還能利用繪圖處理器進行3D加速。

在Switch安裝Android系統

由於Switch的NVIDIA Tegra X1 SoC也採用Arm架構處理器,主機外型也與平板電腦相當接近,因此不免讓人聯想到是否可以安裝Android系統,現在這個願望已經實現。

這次釋出的Android系統採用完整映像檔方式提供,玩家只需將映像檔燒錄至microSD記憶卡後插入主機,並搭配fusée gelée漏洞就能執行,所以這也代表著只有早期尚未修正硬體漏洞的舊版主機才能使用。

這個版本的Android系統整合了TWRP,並支援Wi-Fi無線網路、藍牙、繪圖處理器加速、觸控螢幕、Joy-Con手把、底座模式等等功能,但是它還是有些小問題,筆者將其整理如下。

當下版本Android常見問題:
充電時系統不會顯示充電圖示
無線網路可能會偶發性失效(重開機可以解決問題)
螢幕無法自動旋轉
Joy-Con手把只能以藍牙無線連接(即便裝在主機上還是以無線方式通訊)
不支援深度睡眠模式(電池續航力會比較差)
底座模式可能會偶發性無法啟用(如果裝上底座但主機沒有進入底座模式,則拔起再裝上幾次即可解決問題)

此外使用者還能將Switch機偽裝為NVIDIA Shield TV,因此可以執行《戰慄時空2》、《古墓奇兵》等Shield TV專屬遊戲。

安裝Android系統不但能讓Switch發揮更多功能,還可以執行Shield TV專屬遊戲。(圖片來源:Langer Hans,下同)

玩家也能透過TWRP刷寫各種ZIP檔案。

Switch在安兔兔的測試結果如圖,以總分計大約可以排在效能天梯的第34名左右。

簡易操作說明

想要嘗試Android系統的玩家,需先從這邊下載對應記憶卡容量的映像檔,使用Etcher等工具將映像檔燒錄至microSD記憶卡,然後將記憶卡裝入主機並讓主機進入RCM模式,然後使用TegraRcmGUI之類的工具將最新的hekate開機引導程式注入系統,如此一來就能進入Android環境。

如果玩家想要將Switch機偽裝為NVIDIA Shield TV的話,可以從這邊下載「shieldifier.zip」並儲存至記憶卡的第一個分割區,再以TWRP刷寫到系統。如果想要使用Google App,則可在此下載Open GApps並刷寫到系統。

在Etcher指定來源映像檔與要目標記憶卡就能進行燒錄。

TegraRcmGUI能將檔案名稱為hekate_ctcaer_5.0.1.bin(或更新)的開機引導程式注入系統。

操作順利的話會出現hekate的主畫面,點選More Config。

接著點選Switchroot Android就能進入Android系統(如果要進入TWRP則持續按著音量+再點選Switchroot Android)。

第一次執行時會出現Lineage的設定畫面,這個錯誤訊息似乎是德文 (筆者看不懂),建議點擊下方的等待程式回應。

在設定畫面中的語言可以選擇繁體中文。

設定完成後就會進入Android桌面。

在系統資訊中可以看到Android版本為8.1.0。

先開個瀏覽器試試看,觸控螢幕與無線網路都能正常運作。

由於目前這個系統還有些Bug有待解決,因此筆者打算等到系統更新幾輪並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後,再進行詳細的測試與教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先自行安裝嘗鮮,並保持關注XDA論壇的最新消息。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GPD P2 Max動手玩實測篇:迷你筆電也有高水準演出

$
0
0
在上篇文章看完GPD P2 Max的開箱介紹之後,接下來我們也要透過多款工具測試P2 Max的效能表現。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會使用PCMark 10、3DMark、Cinebench等等效能測試軟體,評估P2 Max的效能能夠達到何種水準,看看它是否能達到大家對筆記型電腦該有的效能期待。

樣品與市售版有所差異

市售版的P2 Max將有高、低階等2種款式,高階款搭載2核4緒、最高Turbo時脈為3.4GHz的Intel Core m3-8100Y處理器,搭配16GB記憶體與512GB固態硬碟。低階款搭載2核2緒、時脈固定為1.5GHz的Intel Celeron 3965Y處理器,記憶體、固態硬碟容量分別砍半為8GB、256GB。

然而筆者收到的測試樣品為原型機,規格與高階款大致相同,但處理器為效能更高的Intel Core i5-8200Y,它一樣是2核4緒架構,但最高Turbo時脈可達3.9GHz,,時脈差距約為15%,因此效能會比市售版更高。

這個狀況會造筆者進行的效能測試,無法直接做為市售版P2 Max的參考數據,但由於筆者在這個時間點無法取得市售版產品,因此仍以原型機進行測試。

在測試對照組的部分,筆者則選擇自用的Dell Vostro 5470筆記型電腦作為對照,看看身為迷你筆電的P2 Max,效能是否能追上現役中低階文書機。以下所有成績皆取3輪測試中最佳者(除電池續航力測試僅測試1輪外)。

GPD P2 Max(原型機)規格一覽
處理器:Intel Core i5-8200Y
記憶體:On-Board DDR3-1866 16GB雙通道
繪圖處理器:Intel UHD Graphics 615
硬碟:Bwin SSD 512GB

對照組Dell Vostro 5470規格一覽
處理器:Intel Core i5-4200U
記憶體:8GB
繪圖處理器:NVIDIA GeForce 740M + Intel HD Graphics
硬碟:Intel 730 240GB

筆者收到的GPD P2 Max樣品搭載Intel Core i5-8200Y處理器,最高時脈可達3.9GHz。

記憶體採On-Board設計,規格為雙通道DDR3-1866 16GB。

繪圖處理器為具有24個處理單元的Intel UHD Graphics 615,最高時脈可達900Mhz。。

固態硬碟為M.2 2280尺寸、PCIe Gen3 x4介面並支援NVMe協定的Bwin SSD 512GB

透過CrystalDiskMark測試固態硬碟,發現其存取最高速度約為1668MB/s,不到PCIe Gen3 x4上限的一半。

效能追過商務電腦

筆者首先以PCMark 10進行整體效能體驗的測試,在PCMark 10 Extended完整測試項目中,P2 Max可以拿到2103分的成績,不但贏過PCMark 10內建的商務電腦參考分數,也大幅超越對照組的1695分。

考慮到原型機的處理器最高時脈比市售機高出15%,而其它規格則與市售機相同,因此不妨將直接將測試成績除以1.15進行標準化,換算後的成績應該會略低於市售機,也就是說能夠市售機的實繼成績不亞於換算後成績。

P2 Max的成績換算過後為1829分,仍高於商務電腦參考分數,因此可以推論P2 Max的使用者體驗可以滿足商務電腦的期望。

在電持續航力部分,筆者則將螢幕亮度調至最高並使用PCMark 10電池測試的辦公室與遊戲模式進行測試,P2 Max在辦公室模式可以得到3小時6分鐘的成績,而在遊戲模式則因為運算負荷較重,續航力下降至1小時34分鐘。

P2 Max在PCMark 10 Extended測試得到2103分,超越PCMark 10內建的商務電腦參考分數。

與對照組相比,除了因缺乏缺乏獨立繪圖處理器而在遊戲項目落後外,其他項目接有明顯領先。

P2 Max在PCMark 10電池測試的辦公室模式測得3小時6分鐘的續航力。

遊戲模式續航力則為1小時34分鐘。

至於3DMark部分,筆者則挑選適合入門筆記型電腦的Cloud Gate、適合中階遊戲電腦的Sky Diver,以及適合內建繪圖處理器並使用DirectX 12API的Night Raid進行測試。

P2 Max的成績都能超越商務電腦參考分數,但因為缺乏獨立繪圖處理器的關係,所以仍然無法達到一般筆記型電腦的參考分數,也落後具有NVIDIA GeForce 740M的對照組一大截。

雖然3DMark成績也會受處理器時脈影響,但因為原型機與市售機在內建繪圖處理器的規格相同,所以筆者在這部分就不進行標準化,將原始成績留給讀者參考。

P2 Max在Cloud Gate取得5295的成績,大幅超越PCMark 10內建的商務電腦參考分數,但仍落後遊戲電腦不少。

與對照組相比,雖然在繪圖測試有所落後,但在與處理器效能關聯較大的物理運算部分都能領先。

GPD P2 Max動手玩實測篇:迷你筆電超水準演出

GPD P2 Max動手玩實測篇:迷你筆電超水準演出

▲由於Sky Diver對繪圖效能的要求更高,因此P2 Max就被對照組超越。

Night Raid的成績為3683分。(3DMark並未提供參考分數)

P2 Max在Night Raid也是處理器項目領先、繪圖項目落後,整體分數輸給對照組。

(下頁還有處理器、遊戲測試分析)

處理器效能達標,繪圖部分力有未逮

接下來筆者以Cinebench R15與R20分別進行處理器的單、多核心效能運算測試,在。關於這2款測試軟體的詳細介紹,可以參考筆者先前所撰寫的R15R20介紹文章。

在這2款測試軟體中,P2 Max都可以在單、多核心的運算中獲得領先,其中以單核心領先幅度較大,多核心則因多執行敘的增益較少而領先較少。由於Cinebench相當吃重處理器的運算效能,所以如果考慮P2 Max原型機的實脈而將成績除以1.15進行標準化,換算後R15與R20的單核心成績則分別為110、263,都還是高於對照組,因此在實際使用的情境中,使用者的體感效能應該相當接近。

P2 Max在Cinebench R15單核心的表現比較好,但多核心增益不大。

Cinebench R20的狀況也相當類似,表現與對照組差異不大。

在遊戲效能捉對撕殺的部分,考慮到P2 Max的繪圖效能並不很充沛,因此特別選用推出日期比較久遠的《超級快打旋風IV》、《惡靈古堡6》效能測試工具,將解析度設定為1280 x 720,並將所有畫質設定都調到最低。

P2 Max在《超級快打旋風IV》的平均FPS表現只有27.07幀,而《惡靈古堡6》則只有2132分,表現並不是很理想,也都落後於搭配入門級獨立繪圖處理器的對照組。

在《超級快打旋風IV》測試中,P2 Max的平均FPS表現只有27.07幀,搭載NVIDIA GeForce GT 740M的對照組則有60幀以上的表現。

P2 Max在《惡靈古堡6》的測試中也是被對照組甩開。

遊戲實測心得,跑模擬器很OK

除了上述2款遊戲跑分測試之外,筆者還是選擇幾款近期推出遊戲,測試P2 Max是否能滿足遊戲需求。

筆者使用《刺客教條 奧德賽》、《異國探險隊》內建的效能測試工具,並使用FrameView測試《血咒之城:暗夜儀式》遊玩過程的FPS表現,同樣將解析度設定為1280 x 720,並將所有畫質設定都調到最低。

由於P2 Max並沒有搭載獨立繪圖處理器,而得到的結果並不讓人意外。《刺客教條 奧德賽》、《異國探險隊》的的效能測試成績平均FPS分別為8幀、22幀,都低於可接受的範圍,而《血咒之城:暗夜儀式》雖然在平均FPS方面可以達到30.6幀的水準,但因FPS波動幅度大,所以遊戲畫面呈現相當不流暢,筆者認為尚達到可以接受的底線。

《刺客教條 奧德賽》是2018年底推出的AAA大作,畫面效果相當華麗。

P2 Max的平均FPS只有8幀,遠低於可以接受的範圍。

《異國探險隊》是款主打4人組隊的第三人稱射擊遊戲,比較沒那麼吃重繪圖資源。

平均FPS為22幀,與30幀的底限仍有一段差距。

《血咒之城:暗夜儀式》則為以3D繪製的橫向捲軸動作遊戲。

遊戲的FPS相當不穩定,平均FPS雖有30.6幀,但最低FPS與最低99%FPS都不到10幀,遊玩體驗仍然不太流暢。

至於在模擬器方面,P2 Max就有不錯的表現,其主要原因為大多數的模擬器對處理器效能需求較高,而對繪圖效能需求較低,所以剛好滿足P2 Max的規格特色。

筆者以RetroArch搭配不同的Core執行各種模擬器,16bit世代以前的卡匣機因為效能需求皆不高,因此筆者就略過不進行測試。在32bit世代以後的Sony Playstation、Sega Saturn、任天堂N64、Sega Dreamcast等平台的遊戲,大致上都能以FPS 60幀全速執行。

另外筆者則分別以PCSX2、Dolphin、PPSSPP等模擬器,執行Sony Playstation 2、任天堂Wii、Sony Playstation Portable等主機的遊戲。Playstation 2與Wii遊戲在執行2D遊戲時能達到FPS 60幀的水準,但執行3D遊戲時至常常跌到40幀左右,執行狀況並不理想,至於Playstation Portable遊戲則能維持在60幀,滿足全速運作的條件。

PlayStation遊戲《陸行鳥賽車》可以透過PCSX ReARMed全速執行。

Yabause則能將《音速小子 R》等Saturn遊戲推至FPS 60幀。

但執行Saturn版《火爆刑事》的FPS卻不到40幀。

以Mupen64Plus執行《超級瑪莉歐64》也能有60幀表現。

flycast是相當好推的模擬器,執行Dreamcast版《瘋狂計程車》能有60幀表現。

PCSX2的運作狀況相當挑遊戲,在《真‧三國無雙 2》遇到人物較多時,FPS會掉到40幀左右。

使用PCSX2執行《樂勝柏青嫂宣言3》這類2D遊戲則能跑滿60幀

Dolphin執行《瑪莉歐賽車Wii》的FPS表現則不太穩定,大部分在55至60幀左右跳動,但偶爾會爆跌到30幀以下。

如果使用Dolphin執行《魔法氣泡7》則能維持在60幀。

在PPSSPP遊玩《實感賽車2》的體驗相當棒,全程能夠維持FPS 60幀的流暢畫面。

同樣價位帶,更高行動力

P2 Max的定位就與一般以文書應用為主的輕薄筆記型電腦差不多,在效能的表現也十分接近,因此只要能接受螢幕尺寸與輸入法(詳見上篇文章說明),P2 Max就是款相當輕便的文書機。至於遊戲效能方面則不太及格,除非只想玩些較舊或2D畫面的遊戲、模擬器,筆者認為還是不要對它有太大的期待。不過考慮到P2 Max的價格大約與中低階的輕薄筆記型電腦相近,但尺寸、重量皆比較小,攜帶更加方便,適合需隨時攜帶電腦行動的人參考。

然而考慮到GPD並沒有正式在台灣銷售,雖然還是有購買管道,但保固方面可能就需自行聯繫原廠服務中心,售後服務不如直接購買國內一線品牌方便,算是購買前需先考慮的要點。

相關文章:
GPD P2 Max動手玩開箱篇:8.9吋超輕量筆電隨身帶著跑
GPD P2 Max動手玩實測篇:迷你筆電也有高水準演出(本文)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AMD 釋出新版晶片組驅動程式 1.07.29,調整 Ryzen Balanced 電源計畫反應速度

$
0
0
AMD 於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導入 UEFI CPPC2 功能,將處理器 Performance States 調整由作業系統拉回至處理器本身自行決定,提供更快的 1ms 調整速度。如今 AMD 提供新版晶片組驅動程式 1.07.29,略為調整 Windows 電源計畫,避免部分軟體讓處理器效能狀態來回震盪。

AMD 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採用 Zen 2 微架構以及 TSMC 7nm 製程,效能進步幅度有目共睹,並同時導入 UEFI CPPC2(Collaborative Power and Performance Control)功能,將原先由作業系統負責的處理器 Performance States 決策,改由處理器韌體自行負責,如此便可將調整延遲最低降低至 1ms,原本作業系統負責調整時的延遲約為 30ms。

由於現代作業環境,許多人的電腦都有不少的背景處理程式,諸如電腦運作狀態監控軟體、瀏覽器、通訊軟體……等,甚至是週邊硬體如一體式水冷、風扇、RGB 燈條……等控制軟體,這些軟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進行運算決策工作,由於 CPPC2 快速反應的緣故,致使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一直在不同的 pState 之間來回震盪。

AMD 釋出新版晶片組驅動程式 1.07.29,調整 Ryzen Balanced 電源計畫反應速度

針對這些“low-load-but-not-really”軟體,AMD 略為調整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的 Ryzen Balanced 電源計畫配置,若是使用者的作業系統為 Windows 10 May 2019 及其之後的更新版,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處於待機或是低負載狀態時,時脈選擇時間區間將退回傳統的 15ms,避免部分短而急促的運算讓處理器自動超頻。

新版晶片組驅動程式 1.07.29 另外 1 點變化,則是將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的 Ryzen Balanced 電源計畫的處理器狀態調整為 99%,例如 Ryzen 9 3900X 基礎時脈為 3800MHz,那麼 Windows 作業系統桌面待機時的時脈約為 3762MHz 左右。此舉將處理器置於自動超頻前的狀態,較方便啟用 Boost 機制,而自動超頻時的時脈調整延遲時間仍舊可以達成 1ms,且相較於 Windows 預設平衡電源計畫,平台消耗功率差異約在 ±5%W 之內。(註: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先前產品不受影響)

AMD 釋出新版晶片組驅動程式 1.07.29,調整 Ryzen Balanced 電源計畫反應速度

與此同時,AMD Ryzen Master 也有新的監控策略,過去溫度與電壓值回報,取其矽晶片數個溫度偵測器當中的最高溫度,以及短時間的最高暫態電壓,因此數值都相當的高。AMD Ryzen Master 2.0.1.1233 版本之後,溫度將回報多個感應器、短時間內的平均值,電壓則是回報考量所有核心狀態(自動超頻、低負載、待機、CC6),向電壓調節器所要求的短時間平均電壓值,讓溫度或是電壓資訊,均更改成與 Precision Boost 2 決策因素相同。

新版晶片組驅動程式 1.07.29 同時包含 Destiny 2「天命 2」遊戲無法在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遊玩的測試版修正,最終修復方式將由 AGESA 1003ABB 微碼更新負責,當主機板廠完成品質檢驗流程後就會釋出,該版本微碼亦同時修正 Windows Event Log 出現 Event 17, WHEA-Logger 警示訊息狀況。

 

晶片組驅動程式 1.07.29(點我下載)

AMD Ryzen Master 2.0.1.1233(點我下載)

 

資料來源

Community Update #5: Let’s Talk Clocks, Voltages, and Destiny 2

Community Update #5 Detailed Brief

延伸閱讀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限時團購優惠】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
0
0
不管是工作、日常生活,經常需要執行大量運算任務的使用者有福了,本月《PChome 雜誌》特別推薦華碩集團華芸科技 Asustor 新上市的 AS5202T 2bay NAS網路儲存伺服器。採用新一代 Intel Celeron(Gemini Lake)處理器,雙核心時脈 2.0GHz,並內建 DDR4-2400 2GB 記憶體,相較於前一代 NAS,效能提升 30%,同時節電 40%,更配備有兩個優於 1GbE 的 2.5GbE 網路連接埠,無論雲端開戰,還是 4K 影片分享,都能有爽快的傳輸效能,以及不可妥協的速度體驗。

 

 

 

 

身為 NAS 巿場第一台直接採用兩組 2.5GbE 網路埠取代 1GbE 網路埠的Asustor AS5202T,規格先進且強悍,更具備優異的硬體解碼能力,可大幅減少 CPU 使用率,讓 VP9 10bit Profile2 / HEVC 等格式的遊戲影片順暢串流播放;搭配 HDMI 2.0a 輸出以及第三方播放程式,即可輕鬆將 4K HDR 投放至大螢幕,或是登入平台觀看平台影片,享受大螢幕所帶來的視覺感動。而其優異的效能,絕對可以滿足NAS 全天候待機永續運作的特性,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儲存方案。

Asustor NAS 系列產品,這幾年來的外型風格多有轉變,從一開始的伺服器剛硬風格,直到近期採用與 Asus 網路產品相同的多邊形亮面設計,這一款 AS5202T 更加入代表電競元素的紅色點綴,帶出 AS5202T 強悍的硬體性能。一起來看小編的開箱吧!

Asustor AS5202T 2Bay NAS網路儲存伺服器 開箱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Asustor AS5202T 的包裝盒,上面有個提把,方便帶著走。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包裝盒裡面除了有 Asustor AS5202T 主機外,零配件盒裡面還有:電源線、變壓器、2 條 Cat.5e 網路線、快速安裝說明書,以及 2.5 吋儲存裝置固定螺絲。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外接變壓器為台達電子製造產品。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全黑正面亮面的 AS5202T,外型依舊採用多邊形設計,部分細節融合電競紅元素。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正面右上方面板的 Asustor 商標變更為鮮紅色。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LED 指示燈號的圖示也改成紅色,並且還設有 1 個 USB 3.1 插孔。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機身底部設有通風口加強散熱。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AS5202T 機背設有 1 組風扇強制對流,預設監控 NAS 內部溫度並調整轉速,一旁則有 2 個 USB 3.1 插孔、1 個 HDMI 2.0a,還有 2 個支援 2.5Gbps 的 RJ45 有線網路孔。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正面的磁吸面板很輕易就能夠卸下,AS5202T 採用的快速抽換架為無鎖頭固定版本。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向外拉取即可將2個硬碟槽抽出。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快速抽換架可以放置 3.5 吋儲存裝置,2.5 吋儲存裝置亦可透過螺絲固定。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3.5 吋儲存裝置可以直接以卡榫方式固定。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將硬碟抽換架放回去時,請先不要關上抽換架的蓋子,等完全卡進去之後再關上,否則會像小編一樣正面的磁吸面板蓋不起來XD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電源、網路線都插好後,即可開啟電源,綠燈閃爍表示還在開啟中。

ASUSTOR AS5202T 4K 解碼串流無懈可擊
▲燈號變成藍色了,同時還會有一個嗶聲,表示AS5202T已經準備好了~

至於詳細的安全設定及活用方法,請看《搶進 NBASE-T 網速市場,Asustor AS5304T NAS 雙 2.5GbE RJ45 升級實測》(https://www.techbang.com/posts/70347)。儘管AS5202T與AS5304T規格略有不同,但上線方法及影音娛樂享受的模式完全相同,小編這裡就不再贅言。

整體而言,AS5202T在讀寫效能上表現不錯,對一些遊戲儲存空間需求比較大的實況玩家也提供了備用的遊戲儲存空間,而對於想更進一步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玩家,也可以透過 AS5202T 豐富的App Center 擴充應用架設個人網站自我宣傳,而其豐富的應用更能夠滿足不同角色的使用需求,不用猶豫,快下手吧!

◆獨家團購優惠

Asustor AS5202T 2Bay NAS 網路儲存伺服器(原價9,888元)
限時團購超值優惠 = 8,888
★欲訂購 Asustor AS5202T 2Bay NAS 網路儲存伺服器,請按 此連結

◆訂閱合購優惠方案

Asustor AS5202T 2Bay NAS 網路儲存伺服器(原價 9,888 元)
PC home 雜誌一年 12 (原價 2,160 元)
絕對超值優惠= 9,888元(原價 12,048 元)

★紙本雜誌訂閱請至 城邦客服網
★電子雜誌訂閱請至 T客Buy

 

 

 

 

 

 

 

加入電腦王Facebook粉絲團
Viewing all 616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